•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為達成研究目的,本研究之施測情形與有效樣本收集、測驗評分準則、資料 分析方式如下列敘述。

壹、 施測情形與有效樣本收集

本測驗分三階段(三上、三下、四上)對於同一批受試學童進行施測。每階 段試卷皆分為A、B 兩卷,因為本測驗試卷三分之一以上的題目皆為開放題型,

需用文字或繪圖來解釋,為了避免學生因測驗時間過長而產生疲乏效應,影響測 驗信度,故將每階段施測分為兩次,兩次施測至少間隔一天。

每次施測時間大約為一節課,因本測驗並非速度測驗,為求讓學生皆能完整 完成試卷,對於測驗時間長短並不嚴格限制,原則上以受試學童能完成試卷為主。

由於本次施測的評量方式對中年級學生來說較為陌生,為了控制受試學童對 於作答情境的一致性,隨測驗試卷附上施測指導與說明,請主試者在測驗開始之 前對於受試學童做解說,以減少不必要的誤差。

所有受試者試卷在回收之後皆依學校、年級、班別、座號、性別進行編碼作業,

將明顯無作答意願與未完整參與三階段施測的樣本視為無效樣本,與以剔除。

樣本編碼收集完成之後,由研究者與另外兩位資深國小教師共同進行評分工 作,登錄三階段之數學解題溝通能力測驗成績與三上、三下、四上三學期之數學 學期總成績,整理建檔之後進行統計分析。

貳、 測驗評分準則

一、 訂定評分準則

本研究之測驗工具題型包含單選題、文字或圖形描述題與應用問題,其評分

準則如表3-4-5 所示。

二、 訂定各項目之評分標準和詳細評分規範

為進一步確保測驗評分的客觀性,訂定數學解題溝通能力測驗各項目之評分 標準與詳細評分規範,詳見附錄九、附錄十。

三、 評分方式

本研究之數學解題溝通能力測驗結果有三分之一以上為文字敘述或是繪圖 說明,批改費時且極容易受到評分者主觀判斷而影響評分的客觀性。為求評分之 客觀性,由研究者與一位任教三十年之國小教師擔任評分者。兩位評分者根據評 分準則與詳細評分規範進行批改,每份測驗皆有兩個分數,取其平均值做為最後 的測驗分數,若兩位評分者的評分差異過大時,則針對該題目再進行討論,取得 評分共識並再次評定分數。

參、 資料分析

本研究將所收集的資料彙整並且進行下列之處理與分析:

一、 使用EXCEL 軟體:

(一) 記錄數學解題溝通能力測驗預試、正式施測的作答反應。

(二) 加總數學解題溝通能力測驗預試與正式施測時之成績總分。

(三) 記錄背景調查問卷之次數並計算其百分比。

(四) 記錄受試者三上、三下與四上三學期之數學學業成績。

二、 使用SPSS 18.0 軟體:

(一) 用以評估數學解題溝通能力測驗預試與正式施測時之試題難度、鑑別度 與Cronbach's α 內部一致性係數。

(二) 利用斯皮爾曼等級相關係數(Spearman rank order correlation)來分析數學 解題溝通能力測驗之評分者信度。

(三) 用以對學生背景變項之「父親教育程度」「母親教育程度」進行二階段

集群分析

三、 使用ConQuest 軟體:

以ConQuest 軟體對三波數學溝通能力測驗正式施測之測驗資料進行等化。

四、 使用AMOS 18.0 軟體:

(一) 對數學溝通能力測驗之測驗架構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評估本研究之數 學溝通能力的建構效度。

(二) 建立國小中年級學童數學溝通能力潛在成長模式,並分析模式適配度。

(三) 分析國小中年級學童數學溝通能力之起始點與成長情形。

(四) 分析加入個人背景變項為預測變項後,對國小中年級學童數學溝通能力 之起始點與成長情形之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