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9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本研究使用統計套裝軟體版SPSS 15.0以及LISREL 8.7版進行資料分析工 作。為考驗本研究之假設,所使用的統計方法包括:描述性統計、t考驗與單因 子變異數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構方程式模型等。

一、 描述性統計

以平均數及標準差描述受試者在「生活壓力」、「心理資本」與「憂鬱」上 之總分與各因素的得分情形,以了解大學生「生活壓力」、「心理資本」與「憂 鬱」上之現況。

二、

t考驗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以獨立樣本平均數差異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分 別考驗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年級受試者在「生活壓力」、「心理資本」與

「憂鬱」上的差異。

三、 探索性因素分析(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使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探究研究者自編「心理資本量表」上各潛在變項的內在 結構,作為後續模式之建構基礎。

四、 驗證性因素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使用驗證性因素分析探究「生活壓力量表」與「臺灣憂鬱症量表」中各觀察 變項對所欲測得潛在變項的測量模式(measurement models)是否達到適配,以 確認潛在變項能夠有效的被所蒐集的資料衡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五、 結構方程式模型

結構方程式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或稱潛在變項模式

(latent variable models, LVM),是融合迴歸分析、路徑分析與因素分析等統計 方法,可以用於建立測量模型或以描述潛在變項間關係,並驗證模型所蘊含之理 論建構是否成成立的一種多變量統計學方法(余民寧,2006)。

本研究使用結構方程式模型以正式樣本建立「生活壓力」、「心理資本」與

「憂鬱」間的路徑關係模式,以回答研究假設四。

第六節 提出初始模式

依據第二章文獻探討結果,本研究所建構初始模型意涵,如圖3-5 所示,分 述如下:

1. 生活壓力(課業壓力、人際壓力)與心理資本(自我效能、希望、樂觀、

復原力)、憂鬱(認知、情緒、身體、人際關係)方面:首先,生活壓 力與心理資本之關聯,負向壓力事件易造成個體主觀知覺感受為負向 的,但透過心理資本的詮釋則負向感受則可減低,因而,本研究假設生 活壓力與心理資本之路徑關係,為負相關。此外,生活壓力與憂鬱的關 係,文獻探討發現客觀的生活壓力與大學生憂鬱傾向呈正相關,而主觀 負向的生活壓力與大學生憂鬱傾向正相關,是以本研究將生活壓力界定 為負向的潛在變項,知覺壓力程度愈高,其憂鬱程度愈高,故本研究假 設生活壓力與憂鬱之路徑關係為正相關。

2. 心理資本(自我效能、希望、樂觀、復原力)與憂鬱方面:憂鬱症者會 出現憂鬱無望感,即為個體預期自己很希望達成的目標不可實現,抑或 是預期事情會有壞的結果發生,而此部分與認知相關,在樂觀與憂鬱的 研究發現,兩者關係為負相關,亦即,樂觀程度愈高的人,其憂鬱程度 愈低。心理資本的建構,以培養正向情緒與正向能力以協助個體面對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1 

境時,能以正向態度處理。是以本研究假設心理資本與憂鬱之間的路徑 關係為負相關,亦即,個體具有心理資本程度愈高,其憂鬱程度愈低。

圖3-5 初始假設模式路徑圖 ξ1:生活壓力

η1:心理資本 η2:憂鬱 X1:課業壓力 X2:人際壓力 Y1:自我效能 Y2:希望 Y3:樂觀 Y4:復原力 Y5:認知 Y6:情緒 Y7:身體 Y8:人際關係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