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購買意願

一、消費行為理論

研究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可由不同的領域切入,連德仁(1996)對各領域的 研究觀點歸納整理略述如下:

(一) 心理學者觀點:

心理學者假設每一消費者的行為背後必隱含著行為原因,其論點較偏重 於影響個人之內在因素,如認知、動機、學習及本能。

(二)社會學者觀點:社會學者認為人類行為具有社會性的傾向,亦即易受到 社會性傾向的影響,形成消費行為上的差異,甚而著重社會性變數,如 社會階層、參考團體等。

(三)人類學者觀點:以人類的族性做為分析行為的變數,著重在文化型態、

文化差異及文化變遷等。

(四)經濟學觀點:認為個人從產品的消費上獲得滿足,並假設個人會考慮到 自己的所得水準及產品的價格,以獲得最大的利益與滿足。此外,個人 亦能理智地評判個人的口味及偏好,以做出合理的購買行動。經濟學家乃以

「效用」做為衡量消費者行為的基礎,較重視貨幣性因素。

(五)行銷學者觀點:提出一個「階層性的效果」來說明一個購買過程中,消

費者行為可分為:知曉、瞭解、喜歡、偏好、確信、購買六個階段,而 各階段間的差距並非是相等的。

由此可知,消費者行為由於不同的研究背景會有不同的闡述,本研究針對 行銷的觀點,蒐集相關學者的研究如下表:

表2-4-1 各家學者消費者行為之定義彙整表

提出學者 消費者行為定義

Walter and Paul(1970)

消費者行為係指人們在購買及使用產品或服務時 所涉及之決策與行為。在此定義之下,消費者行為 包括決策及行為兩大要素。

Pratt(1974) 消費者行為係指現金、支票換取所需財貨或勞務。

亦即決策的購買行為。

Williams(1982) 消費者行為係指所有與消費者購買產品或勞務過 程當中有關的意見活動與影響。

Mowen(1990) 消費者的任何有關獲取、處置與使用產品或服務的

活動皆屬於消費者行為

Shiffman and Kannk(1991) 消費者表現於尋求、購買;使用及評估產品與服務 以滿足其需求的種種行為即稱為消費者行為。

Engel, Miniard and Blackwel(1995)

消費者行為係指直接涉及取得消費及處理產品或 服務的各項活動,同時包含行動前後之決策過程。

曾光華(1998)

消費行為可說是消費者為獲得需求的滿足,而表現 出對產品的搜尋、評估、選擇、購買、使用等行為 的過程,此過程可利用購買決策過程進行詮釋。

吳俊彥(2001)

「消費者行為係一種動態且連續的過程,且不以轉 售為目的之購買或使用產品與服務的決策過程或 行動」。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由行銷的觀點看消費者行為,其目的是要瞭解消費者如何去完成一個購 買的過程,從其行為特性及偏好等歸納出購買行為的模式。若更細的角度來 區分,尚可從消費者購買決策及購買意願的角度切入,探索消費者在面對琳

瑯滿目的商品時如何完成每個步驟,結束一個購買行為。

二、消費者購買決策

有許多學者致力將有關消費行為理論加以整合,所謂 EKB 模型是由 Engel、Kollat、Blackwell(1968)三位學者在 1968 年提出,並在 1993 年修 改而成的,其特色以決策過程為中心,結合相關的內、外因素交互作用所構 成,並視消費者的行為是一種過程(Process),以決策過程為骨幹,視消費者 行為是一種連續的過程,而非間斷的個別行為,發展成一個 EKB 消費者行 為模式(簡稱 EKB 模式)(王駿良,1999)。EKB 模式是目前普遍被拿來討論 消費者行為模式的理論,其中第四個過程就是探討購買決策。

需求認知 資訊尋求 方案評估 購買決策 購買結果

圖 2-4-1 EKB 消費者模型

資料來源:Engel, Miniard and Blackwell(1993)

對於購買決策的論述,Howard(1994)主張:應結合品牌行銷觀點以解 釋購買行為。其提出影響消費者購買決策模式之六項變數,如圖 2-1-2 所示。

茲將六變數分述如下:

1.資訊(information):引發對產品相關觀感之外部刺激。

2.品牌認識(Brand recognition):係指消費者得以明確分辨該品牌與他品牌之間 差異的程度。

3.品牌態度(brand attitude):係指該品牌因滿足個人需求所引發對該品牌滿足 之程度。

4.信心(confidence):係指消費者對某品牌整體評價之確信程度。

5.購買意願(purchase intention):在某期間內決定購買該品牌之心理狀態。

6.購買(purchase):在某期間內消費者購買該品牌之消費行為。

信 心

圖 2-4-2 消費者購買決策模式 資料來源:Howard, J. A.(1994)

對於消費模型的研究隨時代的進步,消費種類含消費方式的差異,研究 的結果也不斷創新。EKB 的消費模型此模式被學術界及實務界應用至廣,且 日俱進步,不斷考證,現今其決策階段已延伸到七個步驟,並改名為 EBM 模 式,其中 M 為 Dr. Paul Miniard 的縮寫(朱珮君,2004)。EKB 的消費決策 模式共分七個階段,分別是:

1. 需求確認(Need Recognition)

2. 資訊搜尋(Search for Information)

3. 購前評估(Pre-Purchase Evaluation of Alternatives)

4. 購買(Purchase)

5. 使用(Consumption)

6. 購後評估(Post-Consumption Evaluation)

7. 止用(Divestment)

品牌認識

品牌態度

購買意願

決策階段 影響決策之因素

資料來源:Blackwell, R., & Miniard, P.& Engel, J.(2001)

由以上的分析得知,購買決策是當消費者有購買動機時,內心一連串的

三、 購買意願

(一)有關意願之理論

意願通常是行為的預測,行為科學理論將意願(intent)歸為態度結構(看 法、感動、意願)的其中一項關鍵要素,並認為意願可用來預測實際行為的 產生,基於這個原因,行銷人員長期以來一直都認為購買意願為預測購買行 為最精確的預測項目(Morwitz and Schmittlein, 1992)。Fishbein & Ajzen(1975)

所提出的理性行為理論中認為,行為意向(behavior intention)是一種認知活 動,反映個人對從事某項行為的意願與有意識的計畫,是預測行為的指標。

理 性 行 為 理 論 中 還 提 出 意 向 是 由 行 為 所 持 的 態 度 (attitude toward the behavior, )和主觀規範(subjective norm)兩個變項所決定。

態度

主觀規範

行為意圖 行為

圖2-4-4 理性行為理論意向形成圖 資料來源:(Ajzen and Fishbein, 1980)

理性行為理論的缺失是將消費者的購買行為都視為一種理性行為,消費 者都是出自自願且可以獨自完成消費活動。然而實際的情況中,消費者的購 買行為不見得都是在一種理性架構的思維下所產生的行為,在考量到其他現 實因素如金錢、時間及技術等,消費者不見得可以如期所願達成消費行為的 願望。因此,Ajzen(1988)將代表其他非理性因素的行為控制知覺(perceived control belief, PBC)變項加入原有的理論架構中,形成計畫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計畫行為理論認為,人類行為受行為信念、規範信念與控

制信念所影響。其中,行為信念能產生個體對行為的態度;規範信念會導致 個體的主觀規範;而控制信念則形成個體的行為控制知覺(范莉雯,2002)。

規範信念

控制信念

行為信念

主觀規範

態度

行為控制知覺

行為意向 行為

圖2-4-5 計畫行為理論

資料來源:(Ajzen,2001),引自范莉雯(2002)

計畫行為理論的內涵主要是認為人的行為是受到信念、規範信念、控制 信念的影響,這三者分別產生個體的規範、態度和知覺,進而影響行為。從 計劃行為理論觀點得知控制意願變數的因子,從態度、主觀規範和知覺這三 個變項去著手,會影響到意向而間接修正行為的表現。

(二)購買意願之定義

關於購買意願之定義,許士軍(1987)研究指出購買意願係指消費者對 整體產品評價後所產生之某種交易作為,是對態度標的事物所採取某種行動 之感性反應。王文正(2006)研究發現產品知識的高、低及品牌形象的高、

低,使消費者所反應的購買意願均達顯著的差異。產品知識高,消費者的購 買意願高;品牌形象高,消費者的購買意願高。國外學者 Zeithaml, 1988、Dodds et al., 1991 指出消費者的購買意願通常取決於其知覺所獲得的利益與價值而 後會進一步產生購買意願。Dodds, Monroe, and Grewal(1991)提出購買意願 是企圖購買此項產品的可能性。又 Kotler et al. (1999) 對 Engel, Miniard and Blackwell 於 1993 年所提出 EKB 消費者決策模型進行探討,如下圖 2-4-1 所示,其中顯示:在可行方案評估與購買決策間會先形成購買意願,其所衡

量的是消費者對於整體產品所抱持的傾向。

可行方案評估 購買意願

他人態度

非預期因素

購買決策

圖 2-4-6 方案評估與購買決策關係 資料來源:Kotler (1999)

將意願的理論延伸到消費者購買行為,便產生購買意願。有關各學者購 買意願的研究定義如下表整理:

表 2-4-2 購買意願(Purchase Intention)之定義彙整表

提出學者 購買意願定義

Fishbein and Ajzen(1975)

購買意願係指消費者對於相關產品評價或品 牌之態度,配合外在因素之刺激,所構成消費 者之購買意願。購買意願已被證實可作為預測 消費者行為之關鍵指標,乃是消費者購買標的 物之主觀傾向。

許士軍(1987)

購買意願係指消費者對整體產品評價後所產 生之某種交易作為,是對態度標的事物所採取 某種行動之感性反應。

Dodds Monroe and Grewal(1991) 購買意願係指消費者願意去購買該產品(特定 產品或品牌)的可能性(主觀機率)。

Morwitz and Schmittlein(1992)

行為科學理論所主張之態度結構包含:看法、

感動與意願三項要素,並且認為意願可預測行 為的產品,因此,購買意願向來均為行銷人員 預測顧客購買行為最準確之預測項。

表 2-4-2 購買意願(Purchase Intention)之定義彙整表(續)

Garbarino & Johnson(1999)

購 買 意 願 ( purchase intention ) 係 屬 意 願

(intention)之一種,多數研究在驗證時,多 將其歸類於消費者的未來意願。

Kotler et al. (1999)

對 Engel, Miniard and Blackwell 於 1993 年所提 出 EKB 消費者決策模型進行探討,如圖 2-4-1 所示,其中顯示:在可行方案評估與購買決策 間會先形成購買意願,其所衡量的是消費者對 於整體產品所抱持的傾向。

Schiffman and kanuk (2000)

購買意願乃衡量消費者購買某項產品之可能 性,購買意願越高即表示購買的機率也越大。

購買意願乃衡量消費者購買某項產品之可能 性,購買意願越高即表示購買的機率也越大。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