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軌道線形之探討與分析

第三章 鐵路路基及道碴束制工法分析

3.1 軌道線形之探討與分析

早期線形多採直線與圓曲線組合,然隨著車輛動力增加速度 與乘車平穩性需求增加,直接從直線到圓曲線或圓曲線到直線之 組合已無法滿足線形需求。所以,在直線與圓曲線間需加設一過 渡曲線以緩和線形之激烈變化,而此一線形是為「緩和曲線」。

四、線形主要點

TT:直線接直線;TS:直線接緩和曲線;SC:緩和曲線接 圓曲線;CS:圓曲線接緩和曲線;ST:緩和曲線接直線;BC:

圓曲線起點;EC:圓曲線終點;CC:圓曲線接圓曲線(複曲線、

反向曲線);SS:緩和曲線接緩和曲線;BP:路線設計起點;EP:

路線設計終點。如圖3-1

3.1.2 超高及軌距加寬

一、 所謂超高係指軌道兩鋼軌面之軌面高度差量,超高度之設計在於 列車運行於轉彎處需抵銷其轉向離心力,需將外軌提高以消除轉 彎時列車偏向外側之上移,以提供列車於轉彎出之運轉安全。「鐵 路修建養護規則」第九條規定「曲線之超高度,應將外軌提高全 數,內軌則保持在原軌面高度,超高度之公厘數由下列公式計算 之。

R 127 . 0 C GV

=

2

(3.1)

C 超高度以公厘計。 :

G 軌距以公尺計。 :

V 平均速度以每小時公里計。 : R 曲線半徑以公尺計。 :

1067 公厘軌距者,超高度不得大於 105 公厘。

超高度應在介(緩和)曲線內逐漸遞減完成,俾直線上無超高 度,而於原曲線上達到足額超高度。由於在圓曲線上有超高度,

且在整段圓曲線上之超高度為一定值,而直線上則不置超高度,

這使得直線到圓曲線或反之,則外軌上存在一個高度跳躍,所以 設計緩和曲線的目的,也是在於逐漸將超高度從直線段之0,逐 段增加至圓曲線之一定值。

二、 所謂軌距加寬一般列車皆為剛體設計,車軸亦多為剛性構造,無 法自由迥轉,而列車至少有兩個車軸支撐車體;在車軸與車體 間,部份以轉向架連接,部份則以直接連接方式;列車運行於軌 道上,其軸軌關係以垂直方向為最佳接觸,但行經曲線時因車體 整體設計中不同,固定車軸位於車體不同位置,無法同時於軌道 皆呈相互垂直接觸,使車輪與鋼軌形成角度接觸,如此車輪對鋼 軌的側向壓力增加,列車行駛阻力亦增加,若兩最遠固定軸的間 距與平面曲線所形成的偏移量,無法由輪緣距與軌距差吸收,則 鋼輪外緣與鋼軌磨耗加劇,而額外增加的側向壓力對軌道結構亦 形成破壞,另列車額外阻力,也造成車輪迴轉不易,乘客舒適度 降低,在此狀況下,則考量在平面曲線處,軌距向圓心方向加寬,

使列車行駛平順如直線上運行,此即軌距加寬。

軌道車輛最外兩平行剛結之車軸間距,稱為固定軸距,如 圖 3-2 所示。過長的固定軸距,會造成列車不易通過彎道,為 此臺鐵採購規範車輛固定軸距應在4.6m 以下。車軸欲圓滑通過 曲線,須與軌道成直角。因此二根平行剛結之車軸通過曲線時,

將造成擠壓,而臺鐵規定曲線半徑小於440m 時,軌距須予以加 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