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造成恐懼的內在需求

第二章 何謂妖怪

第五節 造成恐懼的內在需求

外在環境的刺激能夠影響人類行為。凡個體趨向接受某種刺激而得到滿足的 外在條件稱之為「正誘因」,而個體逃離躲避某種刺激而得到滿足的外在條件則 稱為「負誘因」。正負誘因都會使人產生驅力,進而形成外顯的趨避行為(張春 興,2000)29。然而除了外在環境,個體的內在需求才是產生行為最主要的驅力。

段義孚《恐懼》一書中所提到的恐懼地理景觀雖然探討了造成恐懼的外在環境,

卻未能在個體的內在需求上多作著墨。為針對「恐懼」此一議題做全面性的參照,

在統整出自然──人文的恐懼光譜後,本節將來談談造成人類恐懼的內在需求。

在探討人類恐懼的內在需求之前,我們得從人類的行為動機談起。在科學心 理學興起之前,哲學家們對於個體行為產生原因的解釋主要有三種不同的看法:

理性論(rationalism)認為人類的行為決定於其理性,決定論(determinism)認為人的 行為決定於以前的原因,機械論(mechanicalism)則認為個體行為決定於種族的遺 傳。其中的機械論後來發展成「個體的行為源於本能(instinct)」的理論,精神分 析學派大師佛洛伊德(Freud)亦贊同此一觀點,並進一步提出「性」與「攻擊」這 兩種本能衝動。直到二○年代以後,人類行為源於本能的概念,才逐漸被「驅力」

所取代。需求(need)乃起因於個體的某項條件未能得到滿足的狀態,個體產生需 求後便會形成緊張的驅力(drive),促使個體表現外顯的活動。需求(need)會產生 驅力(drive),驅力產生行為。在正常狀態下,個體有維持自身生、心理狀態平衡 的傾向,這種「均衡作用」則直接影響到「需求→驅力→行為」的關係。

人本心理學家 Maslow(1962)認為各種動機是彼此相連的,而各種動機間關 係的變化又與個體生長發展的社會環境具有密切關係。他強調人類的行為由需求 所引起,而需求又有高低層次之分。在Maslow 所提出的需求層次論(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中,認為較低層次的需求得到滿足後,就會產生高一層的需求30。 Maslow 的五個層次需求排列說明如下:

一、生理需求 ( physiological needs):水、食物、住所、活動、休息、睡眠

29 張春興:《心理學》(臺北,東華書局,2000 年),頁 404。

30 Douglas H. Powell:《Understanding Human Adjustment》,俞筱鈞譯,(臺北,揚智文化,1996),

頁8-11。

18

等維持生命的需求。

二、安全需求 (safety and security needs):人類有身體不受傷害的需要,在 生長過程初期是由父母或其他成人照顧,往後個體才會從中學習如何保護自我,

進而找尋安全的、穩定的、保護的需求。

三、愛與歸屬感需求 (love and belonging needs):人類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愛,

因此會尋找朋友、愛人、兒童,以滿足親密關係、甚至是社區的需求。

四、尊重需求 (esteem needs):包含兩個層次。較低的層次為人尊,也就是 追求他人對於個體的注意、接受、承認、讚許、支持與擁護等;較高的層次則是 自尊,亦即自信、成就、主宰、獨立、指揮等需求。

五、自我實現需求 (self-actualization needs):Maslow 曾用不同的語詞來描述 這個理念,例如:成長動機、被需求的需求、以及自我實現的需求。人類在這個 層次的需求獲得滿足後、仍然感覺到需求。換言之,一旦人類滿足這些需求後,

反而覺得需求更多了,人因此不斷的充實自己,以發揮自己的潛力,讓自己更完 美。這種需求是永無止境的,且必須建立在前面四個需求都滿足了以後才會發生。

自我實現需求 self-actualization needs

尊重需求 esteem needs 愛與歸屬感需求 love and belonging needs

安全需求

safety and security needs 生理需求

physiological needs

圖2-1:人類需求的層次關係 (Maslow, 1970)

由上圖可知,人類需求中最基本的就是生理上的需求,此一層次獲得滿足後 才會追求免於威脅、侵犯等安全需求,之後個體才會追求社會性的動機,尋求團

19

體中的接受與讚許,然後個人的尊嚴與價值才會發展出來。等到上述三個階層的 需求得到滿足後,才會發展出更高度的尊嚴需求與自我實現需求。

再回到人類行為動機上,我們可延伸解讀Maslow 的需求階層論來解釋恐懼 的內在成因:由於人類傾向於滿足這些內在需求,當需求得不到滿足時便會感到 焦慮,而先前已被滿足的需求若受到威脅,則會使人產生恐懼感,且恐懼強度則 與Maslow 所提出的需求階層正好顛倒,也就是而基層需求得不到滿足,所產生 的恐懼強度較高;而高層需求得不到滿足,則恐懼強度較弱。

無法自我實現的恐懼 self-actualization fear

得不到尊重的恐懼 esteem fear

得不到愛與歸屬感的恐懼 love and belonging fear

不安全恐懼 safety and security fear 無法維持生命的生理恐懼

physiological fear

需求缺乏的恐懼階層 恐懼強度 圖2-2:人類恐懼的層次關係 (本研究整理)

和Maslow 的需求金字塔相比,恐懼金字塔則反映出人類對於需求無法滿足 的焦慮心態。大多數以悲劇作收的妖怪故事中,當事人所感受到的恐懼都會反應 當時的時代背景而在各恐懼階層間移動。例如在朝為官者被貶(無法自我實現的 恐懼)、受人非議(得不到尊重的恐懼)、家庭破碎(得不到愛與歸屬感的恐懼)、妖 怪入侵附身(得不到安全的恐懼),而下場最慘的當然就是主人翁被妖怪吃掉或失 去蹤影了(無法維持生命的恐懼)。這些恐懼類型的強度與 Maslow 所提出的心理 需求正好呈現反向增強,且一切恐懼的來源則皆源於人類對個體生命的重視。也

20

因此人類對於恐懼的定義便出現了自他之分,也就是與直接威脅到自身需求的事 物才會使個體產生恐懼,而與自身無直接關聯、或者當事人自認為與自身無關的 事物,則基本上不會讓個體產生恐懼。例如同樣的地震災害,我們會覺得發生在 非洲的九級大地震,遠不如發生在臺北市的三級地震更讓我們感到威脅與恐懼;

同樣的車禍,自身經歷過的小車禍,所帶來的恐懼與影響絕對超過遠在舊金山的 連環大車禍。如此一來,恐懼的程度會隨著威脅的遠近而有強弱不同自然是可以 成立的。

統整第一、二節的恐懼成因,我們不妨把段義孚描述的各種恐懼景觀(外在 環境)當成橫軸,將研究者自 Maslow 需求理論所衍生出的恐懼階層(心理需求的 不滿足)想為縱軸,由這兩軸即可構築成「恐懼金字塔」,如下圖所示:

圖2-3:恐懼金字塔 (本研究整理)

恐懼的程度與顏色深淺成正比,顏色越淺、代表恐懼越淺,反之顏色越深、

則代表恐懼也隨之增強。此外恐懼的發生頻率則與該恐懼層級的面積大小有關,

由本圖可得知,人類對無法維持生命的生理恐懼發生頻率最高,無法自我實現的 恐懼則是發生頻率最少、且恐懼強度最低。恐懼的地理景觀發生在自然──人文 的外在環境光譜之間,恐懼的心理層面則反應在恐懼金字塔的各個階層上。研究 者將恐懼做此一圖像分析,或可將人類恐懼的成因做一較全面性的分類與參照。

21

第六節 恐懼與妖怪的類比

上兩節整理了產生恐懼的外在環境與內在需求後,我們再將重點拉回妖怪身 上。恐懼與妖怪之間以因果之姿相互成立,外在環境中神祕而不可知的力量都會 使人產生恐懼,正如劉其偉(2002)所說的:「可見的東西無所畏懼,最可怕的是 那不可見的東西」31,為了降低對未知事物的恐懼,最直接的方式便是賦予這些 未知事物具體肉身(incarnation),因此人們便依據這些外在事物的特性,創造出 各式各樣不同的妖怪,以反映出人類不同階層的內在恐懼。我們可以說妖怪反映 出人類的恐懼,而人類創造妖怪的最初目的,則是為了消除自身對未知的恐懼。

隨著文明的發展,人類創造妖怪的目的產生了質的變化,所反映出的恐懼是否會 隨著目的改變,而產生了層次上的推移?為探討這個問題,我們得先從古籍中的 妖怪故事先進行整理,再從中統整出妖怪發展史與人類恐懼發展史之間的關聯。

首先從《山海經》與《博物誌》這兩本書來看。此二書中所記載的妖怪,是 先民將無法解釋的自然現象具體化後所得到的結果。暴雨讓人失溫生病、地震使 建築物坍塌、大水沖毀田園房舍、閃電更是直接造成物體焦黑損壞……自然現象 對於人類的威脅是直接而猛烈的,只要天災發生,輕者造成人類財產損失,重者 則造成病喪身亡的慘劇。就恐懼金字塔的層面來看,此時期的妖怪多反映出人類

「無法維持生命的生理恐懼」與「不安全的恐懼」這兩個恐懼層級。或許是此時 人類的生活型態仍以聚落為最基本單位,社會性的互動相對疏離,較之於大自然 的直接威脅,社會性恐懼顯然是比較次要且微不足道的,為消除最首要的自然環 境恐懼,次要的社會性恐懼尚無法反映在當時的妖怪上也就可想而知了。

到了《搜神記》與《太平廣記》時,由於人口數逐漸增多,人們的貿易範圍 擴展到海外、互動變得頻繁,社交需求提高,形式也越趨複雜。航海技術進步使 人類探索的範圍大幅提高,許多《山海經》裡出現的怪物一一被腳踏實地的驗證 方式所消滅,生產、醫療技術的進步,使人們不再像過去那般經常受到飢餓與疾 病的威脅,「無法維持生命」與「不安全」這兩個層面的恐懼也漸次下降。比起 大自然的殘暴力量,人們注意到欺騙、貪婪、好色、怠惰、嫉妒、傲慢、憤怒等 各種人類劣根性所帶來的傷害更大,無論究竟有形或無形,因人際互動所帶來的

31 劉其偉:《藝術人類學:原始思維與創作》,(臺北,雄獅圖書,2002 年),頁 34。

22

傷害總會使人們戒慎恐懼、以保護已獲得滿足的需求不受威脅。至此人們開始將 關注的焦點轉移至人際互動、甚至是個人心理需求的滿足上。統計《太平廣記》

中以妖怪為篇名的一百七十六個故事中的恐懼類型後(見附表一)可得下表:

表2-1:《太平廣記》中以妖為名之故事篇數

恐懼類型 以妖怪為名之故事篇數

恐懼類型 以妖怪為名之故事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