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唐宏貴 (1996) 指出,要使民眾自行決定投入運動的參與度,運動價值觀具有 十分重要的中介作用;學校體育是對學生實施一種身體培養教育,並建構正確價值 觀,透過有系統的教學活動,可以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並對於運動價值觀的形成。

本節將從運動價值觀的內涵與定義、分類以及運動價值觀相關研究進行探討。

一、 運動價值觀的內涵與定義

彭說龍 (1996) 認為運動價值觀是人們對運動參與行為的評價,或藉由此一評 價所採取的相關行為。運動價值觀即是透過運動的學習之後,對運動信念標準的看 法,這種特定性的運動價值觀將是影響人們運動行為及規範的重要因素 (陳其昌,

2009) 。運動價值觀 (sport value) 是指運動本身具有的價值,也是人們看待運動的 信念標準,因為價值是支配人們各層面生活的原則,所以是普遍性的,而其形成有 許多因素,人們的社會實踐活動、接受教育程度、認識能力以及所處的環境條件等 都有重要的影響,並支配人們的運動參與的動機 (柯孟君,2005;詹岱霖,2009) 。

運動價值觀亦決定運動行為,且透過運動參與的方式表現出來。

Wilkerson & Dodder (1979) 認為體育運動對人類社會的貢獻及價值可以做以下 的歸納:

(一)情緒的放鬆:紓解緊張情緒,緩和人類攻擊傾向。

(二)對人的認同與評價:提供人類瞭解及表現個人特質的機會。

(三)社會控制:提供人們對自我控制的機會。

(四)社會化:運動情境為社會的縮影,它提供人們社會化的機會。

(五)改變行為:促成社會行為的改變,產生新的行為型態。

(六)群體的共識:促進群體成員建立一致的精神意識。

(七)成功的喜悅:運動參與者達成預設成就,可獲得成功之歡愉。

Eitzen and Sage (1993) 認為運動可提供刺激、歡樂、讓參與者獲得自我滿足、

勇氣、超乎常人的努力、團隊合作、無私精神及犧牲奉獻;但相反的,運動也會造 成人們輕視權威、貪婪、剝削、自私和暴力等。Arnold (1994) 表示隨著運動歷史的 發展,運動早先被當作是一種發展美德的用辭 (如:誠實、尊重、公平競賽) ,以及 能培養其他生活技能的訓練方法 (如:學習競爭、因應壓力、與他人合作) 。 在學校教育的體系中,王宗吉 (1996) 指出此階段的運動是以遊戲、運動、比 賽為基礎的社會化,運動讓學生學習到運動的正面價值,由運動學習到的未來處事 的態度、行為及精神,由參與運動所獲得的體驗,讓個人持續從事運動。運動價值 觀不僅能直接反應人們對運動所持的態度或觀念,也在某種程度上可間接反映出人 們對運動的需求方向和需求內容 (黃金鵬,2002;譚琳、黃琳,1999) 。

綜合上述價值觀的相關文獻與資料,運動價值觀是人們看待運動的信念與標準,

並因其價值觀決定日後運動參與的行為。

二、 運動價值觀的分類

國外學者論及運動員的運動價值時,認為運動對於運動員有以下幾個價值:

身體的適應能力、運動技術、個人發展以及社會發展等四項價值 (Bucher, 1987) 。 Lee, Whitehead, and Balchin (2000) 透過焦點訪談研究法發展測量有關青少年運動 價值的問卷 (Youth Sports Values Questionnaire) ,在研究中發現青少年的運動價值 觀包括:公平、友伴、關懷、順從、良心/誠實、守 信、娛樂、優質的比賽、健康、

服從、包容、勝利、個人成就、運動員形象、自我實現、表現技巧、運動員精神、

團隊凝聚力等。黃明玉 (1991) 探討我國高中學生體育運動價值,把體育運動價值 觀區分完整人格塑造身心健全發展、個人成就發展、人類生活貢獻、生涯教育等 五個因素。

王宗吉 (1996) 將運動的價值分為兩類:

(一)運動手段論:將運動的價值和為實現運動而被公認的外部特定社會價值相結 合,再以此作為達成之手段,使運動行為正當化。

(二)運動目的論:將運動的價值視為運動自身內在東西,加上運動經驗,對人類 社會帶有意義與價值性,是一種作為目的的活動,促成運動正當化。

倪欣 (2002) 提出,運動價值觀可以分為兩類:

(一) 手段論的運動價值觀

手段論的運動價值觀最好的例子就是「學校體育」,而學校體育往往是依照一種 社會制度的要求來制定運動之目的與手段,不考慮運動者自身在運動中的需求,手 段論運動價值觀把學校體育的目標定位於掌握知識技能、嚴格執行大綱、規範體育 課的結構,忽視學生的個體發展。

(二) 目的論的運動價值觀

目的論的運動價值觀把重點定位於運動者身上,把滿足學生發展、全面提升學 生素質放在第一。在掌握知識技能的前提下,注重學生情感、能力、價值觀的培養。

當今由手段論轉向目的論的運動價值觀之轉變,是一種世界性的潮流。

李慈梅 (2002) 採取 Rokeach 的分類,將價值分為「工具價值」與「目的價值」,

更將工具價值細分為「能力價值」與「道德價值」,目的價值再細分為「個人價值」

與「社會價值」,整理出價值分類架構圖,如圖 2-1:

目的價值

個人性目的價值 社會性目的價值

個人 社會 個人工具價值 社會工具價值

(能力價值) (道德價值)

手段價值

圖 2-1. 運動價值觀類目

資料來源:李慈梅 (2002) 。我國報紙運動新聞之運動價值分析研究以民生報、中國時報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台北市。

將其架構圖,按章宏智 (2011) 所做的分類修改如圖 2-2:

目的價值

個人性目的價值 社會性目的價值

個人 社會 能力性手段價值 道德性手段價值

手段價值

圖 2-2. 運動價值觀類目

呂奎延 (2005) 依 Rokeach 對價值之分類,並綜合上列學者將運動價值項目分 類整理如表 2-1:

表 2-1

綜合上述運動價值觀相關文獻與資料,可得知運動價值觀是影響人們運動行為 及規範的重要因素,並支配著人們的運動行為。在運動價值觀的分類上,本研究將 採用章宏智之量表,將運動價值觀分為個人性目的價值、社會性目的價值、能力性 手段價值及道德性手段價值,包含 36 項運動價值觀項目為探討主軸。

三、 運動價值觀的相關研究

價值觀是每一個個體所特有的,代表個人信念與偏好,決定行為的表現,不少 的學者指出價值觀會受到許多的因素影響,如:性別、年級、年齡、運動參與時間 等因素所影響 (宋一夫,2004;陳文長、鍾志強,1997;郭進財,2006 等人) 。研 究者對於過去學者在運動價值觀的部分研究進行整理,將影響運動價值觀的四個面 向,分成以下四組進行討論。

(一) 背景變項

從表 2-3 得知,大部分研究發現性別在運動價值觀上達顯著差異,且男生在運 動價值觀上的認同感比女生高 (呂奎延,2005;吳佳玟,2008;柯孟君、詹宏基,

2006;陳文長、鍾志強,1997;黃明玉,1996) 。在年齡或年級的部分,陳文長 (1997) 的研究上發現 20-24 歲組與 30 歲以上較肯定運動的價值;柯孟君 (2006) 發現不同 年級國中生體育價值觀在整體上有顯著差異存在且達顯著水準;吳佳玟 (2008) 的 研究發現不同年級的國小足球參與者的運動價值觀並無顯著差異。

表 2-3

運動價值觀背景變項研究結果整理

研究者 研究對象 影響因素

性別 年齡或年級 黃明玉 (1991) 高中生 〇

陳文長 (1997) 慕尼黑大學生 〇 〇 鍾志強 (1997) 大專生 〇

呂奎延 (2005) 台北市公立高中生 〇 〇 柯孟君 (2006) 桃園縣國中生 〇 〇 吳佳玟 (2008) 台北市國小足球參與者 〇 〇

資料來源:本研究自行整理

(二) 家庭

(四) 運動參與

從表 2-6 中,在運動參與的的面向,參與時間與運動頻率越高者,其運動價值 觀上的認同感也越高 (呂奎延,2005;吳佳玟,2008;柯孟君) 。有參加代表隊及 團隊經驗者比沒有參與者的運動價值觀認同高 (呂奎延,2005;陳弘國,2007;鍾 志強,1997)。

表 2-6

運動價值觀運動參與研究結果整理

研究者 研究對象 影響因素 (背景變項)

代表隊 參與時間 運動頻率 團隊經驗 鍾志強 (1997) 大專生 〇

呂奎延 (2005) 台北市公立高中生 〇 〇

柯孟君 (2006) 桃園縣國中生 〇

陳弘國 (2007) 職業軍人 〇 〇

吳佳玟 (2008) 台北市國小足球參與 者

〇 〇

資料來源:本研究自行整理

整理以上研究可以得知,影響運動價值觀之因素相當多,包含:年齡與年級、

性別、婚姻狀況、家庭收入、家長教育程度、他人影響、代表隊經驗、運動參與時 間、運動頻率、團隊經驗等因素。針對學校學生所做的研究中,運動價值觀的認同 會因為年齡的不同而有所改變。在他人支持的面向中,會因為研究對象的不同,家 人、教師、同儕三者帶給受試者不同的支持度感受。而多數研究中發現,不論性別 或年齡,有參加代表隊,亦或是參加運動次數越多的人,其運動價值觀上的認同感 就越高。

綜合上述針對運動價值觀的影響因素所做之研究結果,大部分研究以背景、家 庭、重要他人與運動參與為主要研究變項,整理如表 2-7 所示:

表 2-7

影響運動價值觀的因素

面向 影響因素

背景變項 性別、年齡或年級。

家庭 婚姻狀況、家庭收入、家長教育程度。

重要他人 重要他人的支持

運動參與 代表隊、參與時間、運動頻率、團隊經驗。

資料來源:本研究自行整理

四、小結

綜合上述文獻與相關研究,運動價值觀是人們看待運動的信念與標準,透過運 動培養其運動價值觀,並因其價值觀決定日後運動參與行為。在運動價值觀的分類 上,將運動價值觀分為個人性目的價值、社會性目的價值、能力性手段價值及道德 性手段價值。而運動價值觀的培養與運動參與的頻率成正比,運動價值觀的認同感 會因為運動參與的多寡與他人的支持與否,而有所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