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運動參與、心理資本、壓力因應之關係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節 運動參與、心理資本、壓力因應之關係

迄今,在國內外現有的文獻中,缺乏以心理資本為中介變項,探討運動參與 與壓力因應關係的相關文獻。但本研究統整相關文獻發現,心理資本可能藉由某 種中介機制,間接影響到個體的壓力因應。因此本節先藉由運動的心理意涵,來 討論運動參與與壓力因應的關係。再以資源保留理論觀點,陳述個體因應壓力的 過程,試說明何以心理資本能作為運動參與與壓力因應之間的中介變項。

就運動參與層次探討個體壓力因應的研究發現,運動參與和壓力因應之間有 一定程度關係。由文獻探討中發現,運動扮演了壓力因應的預防因子,減緩個體 對壓力的心率、血壓、膚電等生理反應,也能降低壓力的主觀壓力反應(Crews &

Landers ,1987; McGilley & Holmes, 1987; Holmes & McGilley,1988; Rejeski et al., 1992; Norris et al., 1999)。除生理上的證據外,更進一步發現,規律運動者普遍有 較高的壓力因應能力,比不運動者傾向選擇更積極、正向的壓力因應方式,在逃 避因應策略上,也可能顯著少於不參與運動者(Iwasaki et al., 2001; 沈連魁,2004;

駱積強,2005;崔冬雪等人,2005;孫海艷、顏軍,2013),由此可知,運動參 與在個體適應壓力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運動參與是透過何種途徑影響壓力,

這中間的心理運作機制甚少有人探討,故促使本研究瞭解運動參與與壓力因應之 間的中介機制。

資源保留理論(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theory, COR)( Hobfoll, Dunahoo, &

Monnier, 1995) 最早是發展以探討公共衛生議題,提供一個以資源的角度來解釋 大環境壓力事件,如流行性病毒、自然災難,對於個體壓力因應歷程的影響。有 別於傳統的壓力理論,資源保留理論將壓力視為一資源流失的過程,壓力來臨時 將消耗個體的資源,故個體會做出一連串試圖保存資源、維護資源及獲取資源的 反應(Hobfoll, 2001)。此處所指的資源,包含物體資源(object resources),如房 子、車子;個人資源(personal resources),可以是一種特質或技能,如樂觀、復 原力;條件資源(condition resources),如婚姻關係;能源資源(energy resources)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如時間與金錢。個體會在壓力情境中動員可運用的資源,來因應壓力,預防資源 持續流失(Freddy, Shaw, Jarrell, & Master, 1992)。

在資源保留理論中,個體擁有資源與否,會影響壓力因應結果。當資源匱乏 的個體經歷了壓力事件,引來資源的流失,原先珍貴的資源被消耗殆盡,可能會 使壓迫感加劇,造成後續更多資源喪失,引發如螺旋一般的效應,進入負向循環,

亦即所謂的「喪失螺旋」(loss spiral)。但相反地,亦有「獲得螺旋」(gain spiral),

資源具有可累積的特性,原富有資源的個體,使其有能力投入更多資源,帶來正 向循環( Hobfoll & Freedy, 1993; Hobfoll, Dunahoo, & Monnier, 1995)。過去的研究 指出,當個體富有資源時,會傾向採取更多積極的因應方式,當資源流失的越多 時,就可能採取逃避的因應方式,進而引起心理症狀(許文耀,2003),顯示資 源的流失與壓力因應有一定程度的關係。若以壓力評估(appraisal)的角度解釋,

資源是影響個體對壓力評估(appraisal)的關鍵因素,同時決定個體如何因應壓 力( Hobfoll, Dunahoo, & Monnier, 1995),承 Lazarus 與 Folkman (1984) 觀點,

個體判斷自己是否有足夠的資源能夠因應壓力的歷程,當發覺自我的資源足以應 付壓力源時,壓力對個體的威脅性會相對降低,進而選擇較積極的因應方式,減 少逃避的因應。

本研究亦好奇,心理資本是否可以做為一個人的內在資源,一個在壓力情境 時所能動員的資源,藉以因應壓力,預防資源持續流失,或者透過累積心理資本,

引發正向循環。根據前述文獻探討,心理資本是一個體在成長過程中,學習、適 應所發展出來的一種特質,並且是可訓練、可測量的(Luthans, 2002 ;余民寧、陳 柏霖、湯雅芬,2012)。而研究亦支持運動參與與心理資本,以及其相關分構面 的關係,個體的心理資本可能透過運動的途徑來提升(McAuley, Courneya與 Lettunich, 1991; Kavussanu & McAuley, 1995; Galli & Vealey, 2008;王元聖、鄭世 忠、王俊傑,2016;孫崇勇、楊忠君,2015)。根據上述文獻,運動參與影響個 體壓力因應的途徑,可能是個體在運動的過程中,累積正向心理資源,透過運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參與來促進心理資本的提升。當個體富有心理資本時,便會選擇積極、正向的因 應方式。反之,缺乏心理資本者,選擇逃避、消極的因應策略。

故本研究推論,運動參與、心理資本及壓力因應三者具有密切的關聯性,運 動參與與能夠影響或預測個體的心理資本、壓力因應。再者,心理資本也是能影 響或預測個體壓力因應的重要因素。基於此,本研究擬探討心理資本是否透過中 介效果,間接影響到運動參與參與與壓力因應的關係,進一步釐清與探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