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運用繪本遊戲在聽障幼兒團體教學實施之過程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運用繪本遊戲在聽障幼兒團體教學實施之過程

運用繪本中所呈現的素材和概念,在教學中將之設計成活動,除了呈現說故事和玩 遊戲的形式之外,對於故事本身可以延伸的內容,透過安排和規劃,讓聽障幼兒可以從 中學習基本概念,將學習經驗運用在日常生活中。

一、進行教學之前

在繪本主題開始教學之前,負責教學的老師會一起討論整個主題的活動安排與設 計,每個繪本主題進行的過程與安排活動設計的概念,皆以聽障幼兒的學習特質為主要 參考依據。

二、進行繪本教學

由於參與活動的聽障幼兒對於團體上課的模式比較陌生,對於上課時應有的常規,

較無法遵守,因此從第一次上課的點名活動開始,除了讓孩子練習聽到自己的名字要舉 手作出反應,也讓孩子從遊戲中感受到「自己」、「他人」、「誰」的概念;以下從教學活 動內容中,整理分析出針對聽障幼兒學習特質的教學活動內容與方式:

(一)提供視覺線索的學習

對於聽障幼兒而言,視覺線索在學習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每個繪本主題都會以投 影片方式播放,配合老師說演,或者繪本書說故事的方式進行,以畫面配合口語和動作,

讓孩子更容易理解故事內容。從遊戲中找尋躲起來的動物角色、操作布偶進行躲迷藏遊 戲、並透過老師自製教具配合語言的學習、使用繪本書中角色的拼圖,讓孩子從部分找 到整體的概念、透過操作方式提供聽障幼兒觀察力的練習機會。《是誰在那裏呢》

除了提供孩子在色彩部分的視覺感官經驗感受之外,藉由孩子透過雙手感覺不同的 材料在平面上的創作,也提供立體創作的視覺經驗。《斑馬花花、黑貓媽媽、不一樣的 小船、下一站紅氣球》

(二)增加理解能力與表達的機會

聽障幼兒的理解能力與口語表達部分,經常因為無法清楚的聽辨聲音,而顯得發展 較慢;在每個繪本主題的說故事時間,都會讓孩子從繪本的畫面中聽指令指認圖畫內 容,並且鼓勵孩子能以口語或動作、手勢或手語表達所看到的故事內容,或者提供問答 的機會。

配合兒歌教唱「我的朋友在哪裡」,歌詞中「在哪裡?」、「在這裡」的簡短句子重複

出現,讓孩子可以反覆使用口語或仿說進行句子的練習。《是誰在那裏呢》

透過扮演讓孩子選擇並表達自己喜歡的角色,以肢體動作表現角色的特徵或動作,

進入故事情境,體驗自己投身在故事情節中的感受,亦是增加孩子們理解與表達的教學

方法之一。《下一站紅氣球》

(三)與生活經驗相關的學習內容

在聽障幼兒的生活經驗中,對於季節和節日等抽象概念,不易透過大人口述的方 式而得知,將繪本主題與季節或節日結合,包括春天的概念《斑馬花花》,母親節《黑 貓媽媽》與端午節《不一樣的小船》, 讓孩子透過圖片和故事畫面以及延伸的活動,認 識平日可見的昆蟲(蜜蜂、蝴蝶)、四季景觀的變化、「大」、「小」的概念,「沉」、「浮」

概念,「上」、「下」的概念。

《下一站紅氣球》以「公車」貫穿整個故事情節,帶入交通工具的認識,故事過 程中找尋紅氣球在畫面上的位置,與《是誰在那裏呢》的繪本當中尋找目標物的情節前 後呼應,將之前的學習經驗再一次連結。

三、教學的挑戰與調整

事前規劃的教學活動,在實際的團體教學過程中,總是會有一些驚喜和意外,面對 這樣的挑戰,教學者需要在過程中發現問題,藉由教學者的省思札記以及上課時的觀察 紀錄,並提出因應的調整方式。

(一)規則的建立

孩子們剛開始進入這個團體課程,對於上課應有的規則,以及與同伴之間的相處方 式,都還處於非常陌生的狀態,然而,對於新加入課程團體的孩子們,並沒有表現出依 賴或分離焦慮的狀況,而是在活動中反應熱烈,需要維持上課的秩序。

「第一次上課小朋友很興奮,所以在秩序上比較紊亂,孩子還不知道上課應有 的規範,像輪流、等待的團體學習的規則,需要慢慢建立;孩子對於繪本故 事中的圖畫興致很高,會迫不及待離開座位,到投影的布幕上指出圖畫內容,

或者學故事中的動物角色,跑離開座位。」(思 1020304)

「小朋友聽故事的時候,會很興奮站到書本前擋住其他人的視線,也會影響故 事進行的連續性。」(思 1020318)

建立上課時的常規,以及尊重孩子的感受,適時引導孩子在團體學習時應該遵守的 規則是首要之務。由於聽障幼兒對於口說規則的理解較難,老師在上課過程中須適時的 提醒、示範,或者讓孩子實際操作一次,會更加深印象,也更加了解如何遵守團體學習

的規則。

「對於孩子在教室中跑動的情形,需要老師在每次發生的時候就制止,請孩子慢 慢走,若仍不小心發生碰撞,可以隨機教導孩子表達疼痛部位,並且當下示範 小心慢走的動作。」(思 1020304)

「請孩子在規則講解後立即演練一次,在每次的相關的情境出現時,都確實要求 孩子遵守。」(思 1020401)

孩子在聽故事的時候經常會走到老師前面,擋住了其他孩子的視線,每次都必須讓

孩子回到座位上,才能開始故事活動。

「先將孩子的問題處理好,才開始活動說故事的時候要求孩子應坐在位子上專心 聆聽,除非是老師邀請才可以離開位子。」(思 1020422)

孩子們在遊戲的過程中,有時會因為太過於興奮,而出現將手中的物品丟出,製造 更多的聲響,或者引起同伴的注意而互相仿效,老師需要當下讓孩子知道正確的遊戲規

則,以及物品使用的方式。

「在輪流玩開船遊戲的時候,小路將彩色地墊丟向開船的人,老師將地墊先收 回,讓她先觀察其他孩子的遊戲方式,等下一回合再還給她。」(觀 1020610) 「在進行物品的沉浮實驗的時候,小天和小嘉都出現丟玩具的情形,後來老師 請他們輕輕的將玩具放入水中,情況有改善。」(思 1020624)

當課程進入第三主題的時候,孩子們已經逐漸可以理解常規,但是如果急於在課程 中表現的時候,仍然會出現無法等待的情形,此時老師仍需要持續的提醒,活動過程中

輪流與等待的表現,是尊重每位孩子參與活動的權利。

「輪流找小黑和小白的時候,孩子會出現等不及的狀況,仍然會要求孩子等一 下,因為畢竟只有五個孩子的小團體,等待的時間不會太長,應該要藉著這樣 的機會讓孩子學習等待,並且在輪流的過程中建立觀察同伴表現,以及遵守遊 戲規則的態度。」(思 1020506)

對於規則的建立需要與當時的情境結合,因此每次都需要在事件發生的當下,立即

向孩子說明解釋,逐漸建立起遵守的規範。

「要求孩子要坐好才可以輪到他,孩子對於口述的遊戲規則不太明瞭的時候,

必須要以直接示範過程,或者直接找孩子輪流示範一次。」(思 1020506) (二)引起學習動機

五位聽障幼兒在口語理解與表達的能力以及學習特質不一,經常呈現不同的學習樣 貌,在進行活動的過程中,經常會發生注意力分散的狀況,要將孩子的注意力帶入活動 中,才能開始進入真正的教學活動。

「先從身體部位打招呼的方式,進入以斑馬偶帶領孩子 進行肢體動作的模仿,

在故事說演的時候,讓孩子邊聽故事,一邊扮演其中的角色,發現孩子們有 很強烈想要表現的動機,在最後的扮演遊戲原本是沒有設計在課程裡的,發 現孩子對於扮演活動非常有興趣,於是就以簡單扮演蝴蝶飛飛、停下來的遊 戲,讓孩子玩了一會兒,以此結束上半段的課程活動。」(思 1020401)

「孩子出現還沒有進入狀況的情形,先採取安靜停下來的策略,等到孩子的目 光進入活動時再開始,口頭獎勵表現很棒的孩子,讓還沒有進入狀況的孩子 可以效仿。」(思 1020422)

孩子們對於斑馬偶非常熱情,有強烈的學習動機,但是卻是以不被允許的方式參 與,老師必須在示範的時候,提醒孩子正確的方法;老師也需要隨時調整自己呈現教具

時的方式,讓每一位孩子都能清楚看到。

「孩子很喜歡斑馬偶,卻出現用力抓的動作,應告訴孩子正確對待的方式;讓孩子 模仿斑馬動作的時候,原本是放在地面上,後來發現孩子不容易觀察,於是拿

到手上來,孩子較容易看到。」(思 1020422)

五位參與課程的聽障幼兒,對於節奏明顯的音樂都很喜歡,尤其配合節奏擺動身

體,可以感受愉悅的氣氛。

「孩子對於音樂接受度頗高,身體隨著節奏擺動的感覺,可以將聲音透過肢體表 現出來,變成視覺的畫面,提升孩子的興趣。一邊放音樂進行製作香包的活動,

有意外的效果,孩子有時會忽然跟著音樂的節奏擺動身體,很愉快的感覺。」

(思 1020610)

此外,口語能力不佳聽障幼兒較難表達自己學習當下的情緒和感覺,如果孩子對於 自己的選擇出現固著與堅持的情形,可以提供轉換的機會,對孩子而言,是另一種學習。

如果教學活動中能有多一些選擇的機會,有助於引導孩子轉移情緒,再度參與活動。

在進行扮演的時候,小恩、小天、小嘉都出現了同樣的狀況,沒有選到自己想要的 角色而不想參與活動,老師從活動的過程中提供孩子再一次選擇的機會,讓他們試著找

出第二個喜歡的角色,增加選擇的彈性空間。

「小恩起初沒主動表達自己喜歡的角色,被動性選擇螞蟻,所以情緒起大轉變,

但由小螞蟻轉換成大螞蟻後,心情開心多了,替牠著顏色。」(觀 1020617) 「在選擇動物角色進行簡單扮演的活動,中間要換角色的時候,小天和小嘉都出

但由小螞蟻轉換成大螞蟻後,心情開心多了,替牠著顏色。」(觀 1020617) 「在選擇動物角色進行簡單扮演的活動,中間要換角色的時候,小天和小嘉都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