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邏輯模式的內涵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劉其偉百歲誕辰紀念活動」於 2011 年陸續展開,在一個又一個的活動領著 民眾認識劉其偉(以下尊稱劉老)、緬懷劉老的同時,研究者更想為這一切留下一 些什麼,也想知悉這些活動,從何而來,又在劉老的親友們及參與的民眾心中留 下什麼。因此,研究者應用理論導向評鑑中的邏輯模式,來探析活動的情境分析、

投入、產出及成果各要素間的連結關係及外部影響力,描述想要達成的成果與目 標(曾淑惠,2004)。

劉老曾說他不是什麼偉大的人物,只是盡力而為,沒有自暴自棄,就是這點 可取而已(楊孟瑜,1996)。但就因為沒有自暴自棄,永遠盡力而為,他創造了精 采的人生。他行過萬里路,為自己打造全新的角色,開展一段又一段新的生命探 索,時時刻刻都在實踐夢想(鄭惠美,2001)。因此「劉其偉百歲誕辰紀念活動」

所呈現的即是他不凡的一生,以及他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讓世人更加了解「畫 壇老頑童」這個廣為人知的畫家身份以外的不同閱歷。

在應用邏輯模式來探析活動歷程之後,研究者接著探討過去辦理過的展覽活 動或教育活動,回顧了過去活動的案例及相關研究,作為探討「劉其偉百歲誕辰 紀念活動」歷程時的對照及參考。

本章先說明邏輯模式的內涵,接著回顧過去有關親子教育活動及特展案例之 相關理論及研究,最後介紹本研究所要探討的「劉其偉百歲誕辰紀念活動」之內 容。

第一節 邏輯模式的內涵

1967 年 Suchman 提出,邏輯模式需強調達成目標鏈的概念,也述及方案、目 標及介入的過程三要素,是建構評鑑研究的基礎,開啟了方案因果關係—邏輯模 式之始(侯佳惠、張仁家,2009,p.111)。

邏輯模式是以方案為基礎,為描述方案的本質,說明方案期望的結果,以視

10

覺化的圖像清楚簡潔的描述原本抽象的概念(曾淑惠,2008)。而邏輯模式的發展,

係從理論導向評鑑而來,而理論導向評鑑則是根源於對方案理論的關切,依據方 案理論建構評鑑,對方案進行整體性、脈絡性評估,其目的不僅在提供有關方案 優點或成效的資訊,也清楚指出方案為何,或如何達成這樣的結果(潘慧玲,2005;

曾淑惠,2008)

本節先概觀理論導向評鑑模式的內涵,接著闡述方案理論架構與邏輯模式的 概念,作為研究者探討「劉其偉百歲誕辰紀念活動」之歷程的理論依據。

評鑑是對評鑑客體(如:方案)展開探究評估的行動,探討方案運作的成效和其 間運作的歷程,兩者互為依存,互為影響。理論導向評鑑是基於方案如何運作的 理論所建構的評鑑,能指出「處理 A」與「成果 B」之間的因果關係,可說是以 方案理論為基礎設計的一種評鑑取向,讓評鑑關係人能瞭解方案各要素運作的情 形(曾淑惠,2008)。因此方案理論是在界定需要做哪些事來達成目標,以及目標 與影響如何產生。

對方案理論的定義,學者有不同的詮釋,Wholey (1987)認為方案理論是連結 方案資源、活動、成果與目標的鏈結;Weiss (2000)則指出,方案理論在「方案假 定活動如何實施」及「順著每一小步驟會發生什麼」之間,建立起連結的橋樑;

Chen (1990)從更廣的層次將方案理論定義為:是一套指示著做什麼才能達到目 標、可以預期的重大影響以及目標與影響如何產生的說明書。

Rossi, Lispey 及 Freeman (2004)也曾針對方案理論的描述提出呈現方案理論的 三大相關因素,包括方案影響理論(影響方案實施的過程)、服務使用計畫(為達預 定結果如何提供服務)以及方案組織計畫(與方案資源、人事、活動有關),也就是 運用方案組織計畫中的資源,針對目標族群進行服務使用計畫,以達成預期的結 果。

Donaldson (2007)則認為現今要有更多樣的方式來呈現方案理論,他承襲且擴 張 Rossi 等學者的觀點,將實施方案的內部工作統稱為方案歷程理論,亦即 Rossi 等學者所指的服務使用計畫與方案組織計畫的合稱,同時方案影響理論則包含了

11

短、中、長期結果三要素(如圖 2-1)。之後再依以上理論結合視覺化的邏輯模式,

用更清楚簡潔的方式描述原本抽象的概念,從而賦予了對方案理論概念較成熟的 詮釋(曾淑惠,2008)。

故此,本研究及依此方案理論架構作為基礎,考慮方案的歷程與影響,並著 重期短、中、長期的結果,呈現「劉其偉百歲誕辰紀念活動」的方案歷程及方案 影響。

圖 2-1 Donaldson (2007)的方案理論概念

依以上 Donaldson 所提出的方案理論架構,並以視覺化的邏輯模式呈現出來,

作為本研究所依據的基礎理論架構,邏輯模式可說是理論導向評鑑中一套代表性 的評鑑模式(曾淑惠,2004),也是一種以敘述性或圖形的方式描述處理過程、所 從事的活動以及所期望的特定結果(Millar, Simeone & Carnevale, 2001),運用組成 要素的內涵,顯示各要素的連結關係,以「何者導致何者」的推理關係描述想要 達成的成果與目標(曾淑惠,2004)。邏輯模式亦呈現了一個方案在特定環境的條 件下,解決所定義的問題,並能提供一些可信又合理的訊息,也提供方案成效最 具說服力的基礎陳述(Backman, 1987)。

如同 Lane 與 Martin (2005)曾將邏輯模式發展地區性的癌症健康網絡,並進 行評估。過程中蒐集已發表的文章、文獻以及政府發行的報告和地方健康報告結 果等資料,透過運用邏輯模式,定義計畫的方案實施過程及成果,在此研究中也 發現,邏輯模式可以提供方案關鍵的構成要素,也能指引方案的發展、實施及評 估的歷程,也提供計畫的整合服務、研究的發展一個良好的架構。除了將既有的 資料及報告透過邏輯模式建立具參考價值的架構之外,邏輯模式也能運用在活動

方案歷程理論

投入 活動 產出 短期 結果

中期 結果

長期 結果 方案影響理論

12

或會議的評估上,Torgbele, Buyum, Dubruiel, Augustine, Houliban, Alperin 與 Miner (2007)在一場緊急護理照護的高峰會議中進行評估,除了呈現評估結果之 外,該研究也發現,發展邏輯模式是一個理想的評估方式,它能以視覺化的方式 描述方案的投入(input)、活動(activities)、產出(output)、結果(outcome),提供方案 清楚的工作內容及其功能的架構。而在 Carroll (2001)將邏輯模式運用在合作的計 畫上,說明其組織架構及結果呈現的過程時,更發現邏輯模式應用在引導個人或 團體組織在設計活動或製作研究報告上是很好的指引,因為邏輯模式能描述計畫 從投入、產出到成果等的軌跡,而其結果還能滿足在實務上或學術上不同層面的 需求。

由此可知,邏輯模式的內涵及其特性,使得邏輯模式在方案建構時,可以呈 現方案的基本要素,也可以用來溝通各要素間關聯的合理性(曾淑惠,2004),用 已發展歷程,亦能呈現結果。以下針對邏輯模式的內涵及設計加以闡述:

一、邏輯模式的呈現形式

在 1980 年代及 1990 年代初期,方案理論開始被視為一種評鑑模式後,就不 斷有人以邏輯模式運用在發展方案理論的實務活動中,並建議最簡單的呈現方式 是顯示一個簡單的邏輯,以圖形來表示,通常會有一些方塊圖,其間用帶有箭頭 的線來連結,以代表其中的因果關係,這亦是邏輯模式最常見的呈現形式(曾淑 惠,2007)。

除了圖形之外,還可以用文字的描述形式,陳述方案成功的理由,與圖示具 有同樣的效果,但可能更為清楚或具有說服力(曾淑惠,2008)。例如:「若有某些 資源,則可以進行某些方案活動」、「若進行了某些活動,則就有主要消費者群體 的產出」、「若產出改變了行為,則會發生某些成果」等,清楚呈現出各要素間的 邏輯關係,除了展現各要素間關係的合理性說明,對於投入與產出之間因果的推 論也很有用(曾淑惠,2008,p. 113),因此本研究在描述劉其偉百歲誕辰紀念活動 的歷程時,除了以方塊圖來呈現其因果關係外,更著重在以文字的陳述,來說明 各要素間的關係及推論。

13

二、邏輯模式的構成要素

邏輯模式既然具有多種形式,在格式和所占的篇幅上就沒有固定樣式(曾淑 惠,2008),例如,McLaughlin 及 Jordan (1999)兩位學者就指出,邏輯模式中所包 含的要素包括:投入(又稱資源)、活動、產出、消費者所得、短中長期成果,以 及方案外部關鍵性脈絡因素。其中描述和測量的結果,是從記錄投入的過程而 來,其程序的設計是能夠因應相關籌備人員的需要而改變的(MaLaughlin & Jordan, 1999)。而成果是從活動和產出帶來的好處,通常有多個連續的成果(如圖 2-2),

短期的成果,是活動和產出所產生的最直接最密切的變化;中期成果則從短期成 果而來所產生的影響;長期成果,則是從短、中期成果的效益所產生的影響 (MaLaughlin & Jordan, 1999)。

圖 2-2 MaLaughlin & Jordan (1999)邏輯模式要素圖

Taylor (1999)則以邏輯模式描述方案的特徵來探討相關的品質與影響,其構成 要素如圖 2-3,而各要素的順序關係為:

(一)我們投資了這些時間/金錢,所以我們可以執行這些活動/產品。

(二)我們需要這些活動/產品,從這當中人們可以學到如何做這些事。

(三)人們需要學習,運用所學應用在實務工作中。

(四)當知識被運用到實務工作中時,其效果會影響一些條件。

(五)當條件改變了,我們就不會再遇到這樣的問題或處境。

投入

(資源) 活動 產出 短期 成果

中期 成果

長期 成果或 影響

外部影響力

14

(output)

成果

(outcome)

投資項目

針對以上 Taylor 所提出的邏輯模式要素,McCawley (2001)更進一步闡述為:

(一)處境部分:其陳述包括對問題的描述、有哪些關係人、活動的計畫等; 動的內容,以 McLaughlin & Jordan (1999)提出的邏輯模式要素為主要架構,並結 合 Taylor (1999)及 McCawley (2001)對各要素的說明將部分內容做些許的增刪,並

外部影響力(環境、相關方案)

15

16

用在探討劉其偉百歲誕辰紀念活動的歷程上,或許可以跳脫一般評鑑以目標導向 或成果導向所產生的偏差,而更能專注於歷程之發展,也對於探討辦理活動的「投

用在探討劉其偉百歲誕辰紀念活動的歷程上,或許可以跳脫一般評鑑以目標導向 或成果導向所產生的偏差,而更能專注於歷程之發展,也對於探討辦理活動的「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