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應用邏輯模式探討劉其偉百歲誕辰紀念活動之歷程及成果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應用邏輯模式探討劉其偉百歲誕辰紀念活動之歷程及成果"

Copied!
18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科學應用與推廣學系 環境教育及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劉思岑 博士. 應用邏輯模式探討劉其偉百歲誕辰 紀念活動之歷程及成果 Application of the logic model in exploring the process of Max Liu’s Centenary Birthday Memorial Activity. 研究生:王臆鈴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 二 年 一 月.

(2) 同 意 書 茲同意 研究生王臆鈴同學以本人申請自民國九十九年至一百年之「劉 其偉百歲誕辰紀念活動計畫」為他撰寫碩士論文之內容。 本研究之主題構思、研究目的與架構擬定、研究工具設計和學術創見, 均來自本人想法,研究執行的費用亦由本人計畫支付。王臆鈴同學為本人 計畫之研究助理,協助本研究的執行,並採用本研究之研究工具及其相關 資料作為其個人後續碩士論文的內容。 藉此証證明其所使用之資料為參與研究期間所共同執行之研究成果。 為使論文撰寫得以順利進行,本人同意其引用,但保留相關之著作權事宜。. 計畫主持人:. 劉思岑. 中華民國一○二年一月.

(3) 謝誌 這一刻,在環教研究所 v.s.環碩班就讀的兩年半,最期待的一刻!終於到來! 這兩年半中,有許多歡笑、淚水、煩悶…各式各樣的酸甜苦辣,但我慶幸我是在 環碩班這個大家庭,有四位好老師—明瑞老師、素華老師、思岑老師、子易老師的諄 諄教誨,在課堂上讓我得到許多環教新觀點和研究方向;有熱心的品詩學姐的照顧, 幫我在學習路上解惑;有學長姐們當榜樣,讓我學到很多做人處事的道理;有每週二 的婆憂 meeting,讓我在研究路上不斷精進成長;有同學們的互相鼓勵,讓我在環教 路上不孤單。能在環碩班畢業,是很幸福的一件事! 更慶幸的是,能陪在思岑老師身邊,辦理綠園道教育推廣活動以及市役所的劉其 偉百歲誕辰紀念特展,因為這兩個活動,結識了許多志工及朋友,還有熱情的劉爸爸 劉怡孫、劉媽媽王永元、劉叔叔劉寧生,讓我發現那樣的真心、那樣的簡單純淨、那 樣為一件事全心付出的能量是如此令人感動!最重要的是,透過活動讓我更認識劉爺 爺劉其偉,當我再看到大學獲得的劉老親筆簽名,感受已相當不同!因為透過辦理活 動的過程,一點一滴認識劉老,收到志工和觀眾的回饋,我才發現,原來劉老令人敬 佩的不只是他栩栩如生的畫;也不只是他在人類學上精細的研究論述;也不只是為推 動保育撰寫的一篇篇文章!而是他身上源源不絕的精力和能量;是他不論何時都能帶 給人們向上力量的樂觀態度;是為他所選所愛的事,無怨無悔的付出;是他在保育上、 在公益上貢獻的大愛;是他對待每一個人都毫無保留的那份真心!這一切種種,讓我 在辦理活動的過程中,即使身體疲累,也都心存感恩與歡喜。每每在撰寫論文遇到瓶 頸時,想到劉老對工作努力不懈、毫不退縮的態度,就會讓我重燃鬥志,重拾信心, 如果劉老天上有知,我真想跟他說聲: 「劉爺爺,謝謝你!謝謝你精采的人生經歷,帶 給我這麼多的感動和啟發!」 除了慶幸之外,更感謝在口試時給我許多指正的口試委員知勤老師、德祥老師、 靜芳老師,讓我的論文更臻完善。最後尤其要感謝我的家人—感謝婆婆和小姑把兩個 寶貝帶得這麼好,讓我無後顧之憂;感謝雄哥陪我在夜深人靜時,埋首作業和論文; 還要感謝「比目魚家族」的家人們(我已經把你們當家人了!哈!)安排了各式各樣的 活動,帶寶貝們四處玩樂,不僅連絡感情,也讓我在研讀課業之餘放鬆心情,真的謝 謝你們,在這兩年當我強力後盾!.

(4) 曾經尋覓不到方向,是思岑老師為我指引; 曾經苦悶失意,是可愛的學姐宜鈴給我鼓勵; 曾經受挫難過,是摯友雅婷和珮彤讓我重拾笑顏; 曾經疲累煩躁,是親愛的另一半雄哥給我支持的力量; 曾經過往的一切,如果不是你們,我很難走到這裡,謝謝你們!. 臆鈴 謹誌 102 年 1 月.

(5) 應用邏輯模式探討劉其偉百歲誕辰紀念活動之歷程及成果 中文摘要 劉其偉,是一位在藝術、文學、人類學、環境保育等多有涉獵的電機工程師,在 各個領域的貢獻良多並非常具有影響力。本研究所探討的「綠園道教育推廣活動」及 「劉其偉百歲誕辰紀念特展」,正好在劉老百歲的 2011 年舉行,且這是第一次由劉其 偉的家屬擔任主要籌劃者的活動,別具意義。 因此,對從未辦理相關活動的家屬在籌劃過程中,需投入哪些?產出哪些活動? 對參與者產生什麼影響?研究者將這些研究問題,透過訪談、內容分析、參與式觀察 等方式蒐集資料,運用邏輯模式中的五個要素-「情境」 、 「投入」 、 「產出」 、 「成果」、 「外部影響力」來呈現活動的歷程及成效,瞭解活動過程中遭遇的狀況及活動的成果。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 1.在情境方面,劉其偉的家屬們藉由適逢百年(民國百年,也是劉其偉的百歲冥 誕)辦理紀念活動,希冀藉由活動,傳達劉其偉的多元面向,以及他的保育、公益等對 社會愛與關懷的精神。 2.在投入方面,在人力及財力上是充裕的,且因為投入的人力夠多,使得後來的 產出及成果達到很好的效果。 3.在產出方面,綠園道教育推廣活動及劉其偉百歲誕辰紀念特展兩活動產出的活 動都相當多元,民眾可以藉由不同的角度和層面來認識劉老。 4.在成果方面,短期來說,都能達到預定的目標,也就是認識劉老的生平及精神; 中期來說,參與者從劉老的精神得到屬於自己的啟發;長期來說,劉老的精神影響民 眾思考未來在保育及自己生活上可能改變的做法。 5.在外部影響力方面,兩個活動都有原本不在預期中的投入(如環保局及廣告公 司人員),也對成果帶來正面的影響。 6.在其他研究發現方面,發現雖然在活動籌劃的過程中,都遇到了一些困難,但 因籌備委員及志工都對於推廣劉老的精神有共識,因此都能順利克服;民眾對於兩個 活動的評價都不錯,也提出了許多正向的建議,供未來辦理類似活動很有助益。 本研究結論為「綠園道教育推廣活動」及「劉其偉百歲誕辰紀念特展」的歷程全 i.

(6) 都是由劉老家屬及親友籌劃,在沒有公私立單位的協助下,能夠呈現如此規模實屬不 易,也為辦理多元化的環境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參考。. 關鍵詞:劉其偉、百歲誕辰、環境教育、邏輯模式. ii.

(7) Application of the logic model in exploring the process of Max Liu’s Centenary Birthday Memorial Activity Abstract Max Liu, an electrical engineer who dabbled in the so many areas like art, literature, anthropology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lso contributed a lot and made a big impact on those areas. This paper mainly talks about the Greenway Educational Promotion Activity and the Special Memorial Exhibition of Max Liu’s Centenary Birthday. It is the first time that Max Liu’s families worked as the main organizers at the centenary birthday of Mr. Liu and thus these two activities had a colossal meaning. Therefore, what things should the families input in their first time of organizing and what’s the output? What effects would these activities have on the participants? The researcher talks about these questions by the means of interview, content analysis and participatory observ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shows the process and influence of the two activities and gets to know the situation they have encountered and the results of these activitie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 as follows: 1. In terms of the situation, the families of Max Liu use centenary birthday in memory of Mr. Liu to organize some commemorative activities and wish to express the multielement which can show his concern for the education and public welfare. 2. In terms of the input, the human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are rich and thus all these contribute to the great effects of the output and the result. 3. In terms of the output, the output activities of these two activities are multivariant and the participants can come to know Mr. Liu through various levels and perspectives. 4. In terms of the outcome, in the short term, the two activities reach their goals which are learning the life and spirits of Mr. Liu; in the middle term, the participants can be inspired by the spirits of Mr. Liu; in the long term, because of the encouragement of Max Liu’s spirits, the participants would like to do something good about the environment in the future. 5. In terms of the external influence, these two activities both include some investments which are unexpected and these investments exert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achievements. iii.

(8) 6. In terms of the other research findings, there are many difficulties in the process of the organization. All these problems are successfully overcame by the organizers and the workers for they have come up with a consensus. These two activities are highly estimated among the citizens and many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which are helpful for the similar activities are put forward. The conclusion of the research is that the process of the Greenway Educational Promotion Activity and the Special Memorial Exhibition of Max Liu’s Centenary Birthday are totally organized by the relatives and families of Mr. Liu. Without the assistance of any public or private working units, it is really difficult for them to organize such big activities and they also provide a good method for the various ways of environment education.. Keywords: Max Liu; centenary birthday;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logic model. iv.

(9) 目. 錄.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i 目錄 ..........................................................................................................................v 表目錄 ......................................................................................................................vii 圖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邏輯模式的內涵 ................................................................................9 第二節 親子教育活動歷程及成效探析 ........................................................16 第三節 特展的意義、內涵與成效評析 ........................................................19 第四節 劉其偉百歲誕辰紀念活動簡介 ........................................................2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8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8 第二節 研究流程 ............................................................................................39 第三節 訪談法 ................................................................................................40 第四節 內容分析法 ........................................................................................46 第五節 參與式觀察 ........................................................................................48 第六節 研究信度與效度 ................................................................................49 第七節 研究者角色 ........................................................................................51 第四章 劉其偉百歲誕辰紀念活動之歷程 ............................................................52 第一節 綠園道教育推廣活動之歷程 ............................................................52 第二節 有關綠園道教育推廣活動的其他研究發現 ....................................77 v.

(10) 第三節 劉其偉百歲誕辰紀念特展之歷程 ....................................................81 第四節 有關劉其偉百歲誕辰紀念特展的其他研究發現 ............................11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6 第一節 結論 ....................................................................................................116 第二節 建議 ....................................................................................................119 參考文獻 ..................................................................................................................121 中文部分 ..........................................................................................................121 西文部分 ..........................................................................................................124 附錄 ..........................................................................................................................126 附錄一 劉其偉百歲誕辰紀念特展志工回饋單 ............................................126 附錄二 劉其偉百歲誕辰紀念特展校外參觀帶隊老師回饋單 ....................127 附錄三 綠園道教育推廣活動訪談大綱 ........................................................128 附錄四 劉其偉百歲誕辰紀念特展訪談大綱 ................................................131 附錄五 質性資料編碼(以綠園道活動歷程為例) ........................................134 附錄六 綠園道教育推廣活動海報設計 ........................................................142 附錄七 綠園道教育推廣活動報名表 ............................................................143 附錄八 綠園道教育推廣活動教案暨教學手冊 ............................................144 附錄九 劉其偉百歲誕辰紀念特展志工培訓活動課程表 ............................158 附錄十 劉其偉百歲誕辰紀念特展講座一覽表 ............................................159 附錄十一 劉其偉百歲誕辰紀念特展小劇場劇本 ........................................160 附錄十二 劉其偉百歲誕辰紀念特展摺頁 ....................................................164 附錄十三 劉其偉百歲誕辰紀念特展學習單 ................................................165. vi.

(11) 表目錄 表 2-1. 「劉爺爺尋寶探險趣」親子活動各關內容 ...........................................29. 表 2-2. 劉其偉百歲誕辰紀念活動比較表 ...........................................................36. 表 3-1. 訪談對象及編號原則................................................................................42. 表 3-2. 文件資料分類及編號原則........................................................................47. 表 3-3. 觀察事件及內容........................................................................................48. 表 3-4. 本研究訪談大綱之相互同意度值 ...........................................................49. 表 3-5. 研究工具審核專家名單............................................................................51. 表 4-1. 培訓活動課程內容....................................................................................63. 表 4-2. 市役所特展展品類型................................................................................94. vii.

(12) 圖目錄 圖 2-1 Donaldson(2007)的方案理論概念 ...........................................................11 圖 2-2. MaLaughlin & Jordan(1999)邏輯模式要素圖 .........................................13. 圖 2-3. Taylor 的邏輯模式要素 ............................................................................14. 圖 2-4. 本研究的邏輯模式架構............................................................................15. 圖 2-5. 「劉爺爺尋寶探險趣」親子活動各關主題 ...........................................30. 圖 2-6. 「劉爺爺尋寶探險趣」導覽解說活動 ...................................................31. 圖 2-7. 劉其偉百歲誕辰紀念特展展出內容 .......................................................32. 圖 2-8. 市役所特展有關劉老從事保育的展品 ...................................................33. 圖 2-9. 市役所特展展出劉老成長過程 ...............................................................34. 圖 2-10 市役所特展期間演出小劇場.....................................................................34 圖 2-11 市役所特展展出劉老傳達和平信念相關畫作 .........................................34 圖 2-12 市役所特展展出劉老為好友繪製的素描 ................................................35 圖 2-13 市役所特展在週末辦理的講座.................................................................35 圖 3-1. 本研究之邏輯模式架構............................................................................39. 圖 3-2. 研究流程圖................................................................................................40. 圖 4-1. 綠園道教育推廣活動邏輯模式圖 ...........................................................53. 圖 4-2. 綠園道活動的研究生團隊........................................................................57. 圖 4-3. 與科博館商借的劉老人偶........................................................................58. 圖 4-4. 戲劇體驗課程進行情形............................................................................64. 圖 4-5. 場地勘查及試教練習情形........................................................................65. 圖 4-6. 帶隊老師介紹書卡....................................................................................66. 圖 4-7. 扮演成巫師和戰士的關主........................................................................67. 圖 4-8. 教具製作很受小朋友歡迎........................................................................68. 圖 4-9. 踩草地夾球活動(左)及心靈攝影師活動(右) ..........................................71. 圖 4-10 市役所特展之邏輯模式圖.........................................................................83 viii.

(13) 圖 4-11 市役所特展培訓課程上課情形 .................................................................92 圖 4-12 學校團體校外教學參觀導覽活動 ............................................................94 圖 4-13 講座辦理情形 .............................................................................................95 圖 4-14 市役所特展小劇場演出情形.....................................................................96 圖 4-15 市役所特展特展義賣.................................................................................101 圖 4-16 市役所特展志工團隊.................................................................................113. ix.

(14) x.

(15) 第一章. 緒論. 1998 年冬天,研究者有幸與人稱「老頑童」的劉老—劉其偉有一面之緣, 當時劉其偉教授受邀來到研究者就讀的臺南師範學院(現今之臺南大學)參觀訪 問,親睹劉其偉教授(以下尊稱劉老)作畫,然而之後研究者只知劉老的名氣,卻 從未深入瞭解其人生觀,甚或是其對人類學、藝術等各領域的貢獻也所知不多。 再次接觸到劉老,已是他即將百歲冥誕之時,藉由指導教授—劉思岑博士, 也是劉其偉長孫女的介紹,才得以一窺劉老一生精采的事蹟。研究者敬佩其對作 畫興趣的熱忱,即使在越戰烽火連天的環境下,仍努力不懈;亦感佩於其為探求 原始藝術的精神,以八十二歲的高齡深入巴布亞新幾內亞叢林;尤更加感動其以 保育為終身職志,以各種方式,如媒體、畫作等宣揚保育觀念。他用最擅長的繪 畫和個人魅力來做保育,履行了他作為一個藝術家的社會責任,同時也告訴大 家,任何行業的人都可以用自己的專業,來為自然保育盡一份心力。 就因著這樣的因緣際會,研究者對劉老也有更深一層的瞭解,2011 年,適 逢其百歲冥誕,劉老的親友及許多相關單位辦理了各項的紀念活動,研究者也有 幸參與其中,因此本研究除了將此歷程記錄下來,也從中瞭解劉老的精神與人生 觀對參與者的影響。.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在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一定都存在著對環境有著高敏感度,且有藝術天份 和特質的人,這些人可能成為藝術家,或以文藝創作當成生命的主要方向,從他 們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們對生活周遭、對土地的敏感度、對家鄉的濃厚情感(邱子 容,2003)。這些藝術家藉由創作出更多質量兼具的藝術作品,把生態觀點長遠的 傳達下去,於是他們在各個領域發揮長才,如音樂領域上有吳金黛、馬修連恩 (Matthew Lien)創作生態音樂,表達對土地的關懷;在文學寫作領域有自然書寫作 家如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謬爾(John Muir)等以 文字傳遞了對環境的關懷,更醞釀了第一座國家公園的誕生(盧莉茹,2006);國 1.

(16) 內則有韓韓、馬以工於 1980 年所合寫的「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也曾引起輿論廣 泛迴響(邱子容,2003),而後的劉克襄、徐仁修等,則以對自然風貌的觀察心得 來表露其生態意識;在藝術創作的領域中,楊恩生、賴吉仁以繪畫引領觀者進入 環境保育的領域,並為世界盡一份心力(林清玄,1982;鄭治桂,1999;邱子容, 2003)。這些創作者是因為真正的關心環境,進而萌生出具環境關懷的藝術作品。 本研究探討的「劉其偉百歲誕辰紀念活動」 ,就是要懷念劉老這樣一個具有 高環境敏感度,又有藝術天分的「畫壇老頑童」 。特別的是,劉其偉教授真正所 學的專業是電機工程,但他專注的領域,卻因為不斷的自修而擴及至作家、藝術 家、探險家、人類學家及生態保育家,更在每一個非專業都玩出了專業(鄭惠美, 2001),如同他曾說過,人不只要有兩把刷子,還要有更多把才好(鄭惠美,2006b), 他用自己的生命做了印證 。 他跨出原本的專業領域,所自修習得的第一把刷子,就是繪畫。他運用各種 媒材,在畫作中投注對自然環境、動物、原住民的關愛(林清玄,1982);他也爲 農委會繪製一系列野生動物的海報,宣揚「保護野生動物,是為了下一代!」(鄭 惠美,2006a)。他塑造了饒具趣味又帶有個性的動物肖像,使觀者心生喜愛,進 而想要親近動物並興起保育的想法(鄭治桂,1999)。劉老以自己的方式,經由藝 術的角度關注環境,充分展現藝術家的社會責任。 除了運用美術上的成就來關懷環境外,鑽研藝術人類學的劉其偉,深入臺灣 山區、蘭嶼、婆羅洲、非洲、大洋洲等原始部落進行田野調查,也看到當地自然 景觀被破壞的情況,他曾語重心長的呼籲大家要瞭解對天然資源的保護,是為了 全人類謀求福祉,環境的保護工作值得大家去關心。劉老的生態保育意識在此表 露無疑(楊孟瑜,1996;魏可風,1996;黃美賢,1997;鄭惠美,2002、2006a)。 此外,劉老也是玉山、金門、雪霸國家公園的榮譽警察,並以自然保育代言人的 身分,協助農委會推廣臺灣自然保育的形象,他深信只有擁有自然資源,人類才 能夠再度擁有如野生動物在荒野中追逐的自由(鄭惠美,2006b)。 他嚐盡人生的 悲歡苦樂,豐富的人生經歷,涵養了他豁達的胸懷和關愛人類與大自然的心靈(曾. 2.

(17) 長生,2007)。 劉老豐富的生命歷程,對人、對社會、對生態,投入了真誠的關懷,雖然他 已辭世,卻依然保有他的影響力,例如廣達文教基金會 2004 年至 2007 年間舉辦 了「游於藝」的巡迴活動,在各級學校展出劉老的畫作並配合教學活動、培訓藝 術小尖兵等 (財團法人廣達文教基金會,2005);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水里遊客中 心也在 2007 年 1 月推出「劉其偉生態保育畫作特展」 ,邀民眾一起重回大自然探 索與冒險;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籌備許久的大洋洲廳在 2007 年 5 月 18 日世界博 物館日開幕,劉老捐贈的探險文物佔其中 80%以上,保有了世界上最後的石器文 明文物,讓大眾瞭解過去人類與自然環境的互動方式。奧萬大自然教育中心更於 2008 年結合劉老對環境及生命的尊重與關懷,以及探險的精神,連續五年至今仍 持續持續辦理針對國小學童的生態藝術探險營活動,透過各種生態、藝術以及探 險活動,帶領學童與大自然做最直接的接觸(林務局全球資訊網,2011)。 2011 年適逢劉老百歲冥誕,劉老的家屬們及他生前的好友們為了讓這樣的 影響持續不斷,也期望能將劉老的多元面向呈現出來,讓更多人認識,於是合組 了籌備委員會,積極規劃一系列主題為「愛與關懷」的「劉其偉百歲誕辰紀念活 動」 ,內容包含展覽活動及親子活動等,其中「海角印象」—劉其偉父子的新幾 內亞行、 「劉其偉百歲回顧展」及「愛‧關懷百分百,劉其偉百年紀念生態畫展」, 分別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國父紀念館及首都藝術中心、林務局南投林區 管理處主導策劃執行。此外,在臺中市美術綠園道(以下簡稱綠園道)舉辦的「綠 園道教育推廣活動—劉爺爺尋寶探險趣」(以下簡稱綠園道活動)與在臺中市役所 舉行的「劉其偉百歲誕辰紀念特展」(以下簡稱市役所特展)則是籌備委員會的成 員們從無到有,共同籌劃活動細節的(劉其偉網路美術館,2011)。 「綠園道活動」包含了親子活動及導覽解說活動。親子活動部分,主要規劃 以親子為對象的闖關活動,每過一關,都能對「劉其偉爺爺」的身分有更多一層 的認識,過程中以活動和遊戲,如赤腳夾球、拼圖、拓印等,穿插於知識性的解 說之中,寓教於樂的學習活動,讓親子在有趣的活動中自然而然領受到「劉爺爺」. 3.

(18) 的多元樣貌及其對生命的熱忱。導覽解說活動,則是規劃了一個解說站的區塊, 透過導覽人員的解說,帶領親子或一般民眾認識「劉爺爺」的一生。 「市役所特展」則是以特展方式,展出劉老部分原畫、複製畫、著作及文物 等,並邀請劉老生前的好友進行演講,分享他們「心目中的劉老」 ,另外還進行 小劇場展演活動,藉由三個小故事的演出,讓大小朋友從更多不同角度認識劉 老,也讓「特展」不只是「特展」 ,而是提供一個讓更多人認識劉老精彩一生的 平臺及管道,在民國百年,亦是劉老百歲冥誕之際,做為紀念他傳奇一生的舞臺。 早期許多有關劉老的研究,多偏重在繪畫創作,但劉老涉獵的領域不僅只於 藝術創作,甚至有許多畫作是為了傳達環境意識(趙思婷,2008),而且劉老晚年 非常致力於環境保育,因此,以劉老的精神為主軸的活動或研究,探討的層面可 以更加的廣泛,並能更深入的觸及劉老的中心思想或人生觀。因此近期就有研究 者如趙思婷(2008)便探討劉其偉生命歷程中有效環境關注行動,發現劉其偉不但 在創作方面關注環境議題,甚至更積極的以各種有效行動傳達環境意識給社會大 眾,而他關注環境的呼籲之一就是—「環境教育要從小扎根」,從小學時代或孩 童家庭教育中就要開始培養環境意識。 而後也有研究針對奧萬大自然教育中心所舉辦的「劉其偉生態藝術探險 營」的歷程(蘇志祥,2009)及成效分析(徐宜鈴,2012)進行探討,除了對發展營隊 的自然教育中心提出有關人員、場域及方案的具體建議外,也發現參與營隊的小 朋友在環境知識及態度上都有明顯的提升。除此之外,胡慕鈞(2010)以環境教育 融入國小中年級視覺藝術教育進行行動研究,發現兩者的整合有正面的價值與意 義,學童不僅從中習得藝術層面的知識,更能有效培養環境藝術並對學童的環境 態度有正面的影響。因此,劉老身為一個保育代言人,其精神的確對後人有所啟 發,而本研究所探討的兩個活動—「綠園道活動」及「市役所特展」與以往研究 不同之處,在於不只著重藝術或環境保育層面,更擴及劉老一生精彩經歷,活動 內容的進行方式,亦不同於過去營隊形式,這樣的活動內涵是否也能對參與的親 子或民眾的環境意識及環境態度有正面的影響,以及從劉老熱情的生命能量得到. 4.

(19) 啟發,即是本研究所深入探討的重點。 再者,根據耿鳳英(1993)的研究,臺灣的博物館舉辦特展時,在特展與媒體 或贊助單位之間有時是處於被動,也有受到協辦單位諸多干涉的情況,使得館方 的研究人員著力有限,可能會影響館方人員辦理相關活動時的規劃方向,此時博 物館可能無法完全發揮其教育功能。而本研究所探討的活動—「綠園道活動」及 「市役所特展」的籌備過程,是由劉老親友自行籌劃,在無其他公私部門的主導 下展開,場地、經費、人力、時間等各方面,無一不是考驗,過程經歷了何種困 難,之後又如何克服?辛苦籌劃了一場又一場的的活動之後,成果又是如何?如 何在沒有充分的媒體或贊助單位協助之下,精準的傳達教育活動及特展的精神? 研究者有幸參與其中,協助規劃活動內容,參與會議並提供意見,但也對於這樣 的自主發起的活動的歷程與成果感到好奇,研究者就興起了記錄其歷程並探究其 成果的的動機。因此,「活動結束之後,曲終人散時,還有什麼可以留下?」這 個想法,不斷的在研究者的腦海中浮現。因為臺灣過去對於展示的成功與否的判 斷標準,大多還是以觀眾數量的多寡來論斷,較少去評量展示內容對觀眾的影響 (耿鳳英,1993),而評鑑對於活動本身,正是一種能夠除了記錄歷程,亦能夠呈 現出成果的方式。 評鑑是人類存在以來,日常生活中很普遍的行為,在 1960 年代以後廣受教 育學者與社會大眾重視(秦夢群,1997),而自 1970 年代中期起,評鑑理論不斷被 提出,不同的模式與分類繁多,應用的範圍也相當廣泛(曾淑惠,2008),如 Scriven 將評鑑理論的模式概分為八種:準評鑑、目標達成評鑑、成果本位評鑑、消費者 導向評鑑、形成性模式、參與者或角色混合取向、理論導向評鑑、權力模式等(曾 淑惠,2008)。其中的理論導向評鑑,是以方案理論為基礎來設計評鑑的一種評鑑 取向,可以幫助我們瞭解方案理論、方案過程與方案成果間的關係,且能檢驗方 案歷程和成果,瞭解方案如何運作的歷程(曾淑惠,2007)。 Donaldson(2007)更進一步結合方案歷程理論,也就是方案的情境分析與實施 方案的內部工作(包含了投入、活動、產出),以及方案影響理論,亦即短、中、. 5.

(20) 長期成果,運用視覺化的邏輯模式來呈現,更能清楚簡潔的陳述原本抽象的概念 (曾淑惠,2008)。邏輯模式運用組成要素的內涵,能顯示各個要素間「何者導致 何者」的推理連結關係,使得方案建構時,可以呈現方案的基本要素,也可以用 來溝通各要素之間關聯的合理性(曾淑惠,2004)。本研究所欲探討的活動歷程, 就是從一開始發起的動機、緣由及活動的執行過程,如:規劃方式、其間的轉折、 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式,到最後活動的展現、帶給活動規劃者及民眾的影響,如 此從頭到尾的歷程,以方案理論為基礎的邏輯模式便能提供歷程之發展探討的依 據。 綜上所述,本研究所探討之「綠園道活動」內容多元,而「市役所特展」的 規劃歷程不同於一般博物館所舉辦的展覽活動,值得詳加探討,因此研究者應用 邏輯模式的架構,探討兩個活動的歷程及成果。.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應用邏輯模式,探討「綠園道活動」與「市 役所特展」之情境、投入、產出、成果、外部影響力等五個面向的歷程。藉由本 研究,達到以下目的: 一、應用邏輯模式探討劉其偉百歲誕辰綠園道教育推廣活動發展歷程: 1-1 探討劉其偉百歲誕辰綠園道教育推廣活動的情境。 1-2 探討劉其偉百歲誕辰綠園道教育推廣活動的投入。 1-3 探討劉其偉百歲誕辰綠園道教育推廣活動的產出。 1-4 探討劉其偉百歲誕辰綠園道教育推廣活動的成果。 1-5 探討劉其偉百歲誕辰綠園道教育推廣活動的外部影響力。 二、應用邏輯模式探討劉其偉百歲誕辰市役所紀念特展的發展歷程。 2-1 探討劉其偉百歲誕辰市役所紀念特展的情境。 2-2 探討劉其偉百歲誕辰市役所紀念特展的投入。 2-3 探討劉其偉百歲誕辰市役所紀念特展的產出。. 6.

(21) 2-4 探討劉其偉百歲誕辰市役所紀念特展的成果。 2-5 探討劉其偉百歲誕辰市役所紀念特展的外部影響力。. 第三節. 名詞釋義. 爲了釐清研究的範疇與方向,以下針對本研究中重要的名詞進行詮釋與澄 清: 一、邏輯模式(logic model) 邏輯模式的發展來自於評鑑領域的方案理論,方案理論是一個描述方案邏輯 與脈絡的模式,使評鑑人員能檢視方案進步情形與影響,並指引評鑑發展的過程 (曾淑惠,2004)。 依據 MaLaughlin & Jordan(1999)、Taylor-Powell(1999)的看法與 McCawley(2001)的闡述,邏輯模式的結構要素如下: (一)處境:包括對問題的陳述、哪些關係人及相關計畫,本研究依適用性改以 「情境」稱之。 (二)投入:包括人力資源、財務資源、合作單位或其他支持方案的資源等。 (三)產出:包括所做的事及做到的事。在所做的事方面,包括各類出版品、教 學事件、活動等;做到的事方面,包括參與者人數、參與者學習目標達成 情形、滿意度等。 (四)成果:分為短期、中期、長期成果等。 (五)外部影響力:包括誰是方案重要的夥伴、哪些部分是這個計畫真正可以影 響的,包括哪些不在預期中的投入,及其產生的成果。 本研究中即是以上述理論,再依據劉其偉百歲誕辰紀念活動之內涵,建立本 研究之邏輯模式架構。來探討劉其偉百歲誕辰紀念活動之「情境」 、 「投入」 、 「產 出」 、 「成果」、「外部影響力」等五個面向。. 7.

(22)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茲將本研究之研究範圍與限制分述如下: 一、研究範圍 2011 年許多不同的相關單位都為劉老辦理了相關紀念活動,如國父紀念館、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首都藝術中心等,以及劉老的親友組成的籌備委員會,而 本研究探討的兩個活動,即在臺中市美術綠園道所舉辦的教育推廣活動(含親子活 動及導覽解說活動)與在臺中市役所舉辦的「劉其偉百歲誕辰紀念特展」,是唯二 由劉老的家屬和親友自行籌劃的。因此針對本研究僅針對這兩個活動在籌備委員 會的規劃之下的歷程、活動內容、志工及民眾參與情形及活動成果等,以邏輯模 式的五個面向(情境、投入、產出、成果、外部影響力)進行探究。. 二、研究限制 本研究主要以立意抽樣方式針對參與規劃的「劉其偉百歲誕辰紀念活動」的 籌備委員、志工及民眾進行訪談,以獲取重要資訊,可能無法普遍推估至每一個 參與者的真實想法,但研究者輔以觀察法、內容分析等方法,做詳實的記錄,以 避免研究之偏差。. 8.

(2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劉其偉百歲誕辰紀念活動」於 2011 年陸續展開,在一個又一個的活動領著 民眾認識劉其偉(以下尊稱劉老)、緬懷劉老的同時,研究者更想為這一切留下一 些什麼,也想知悉這些活動,從何而來,又在劉老的親友們及參與的民眾心中留 下什麼。因此,研究者應用理論導向評鑑中的邏輯模式,來探析活動的情境分析、 投入、產出及成果各要素間的連結關係及外部影響力,描述想要達成的成果與目 標(曾淑惠,2004)。 劉老曾說他不是什麼偉大的人物,只是盡力而為,沒有自暴自棄,就是這點 可取而已(楊孟瑜,1996)。但就因為沒有自暴自棄,永遠盡力而為,他創造了精 采的人生。他行過萬里路,為自己打造全新的角色,開展一段又一段新的生命探 索,時時刻刻都在實踐夢想(鄭惠美,2001)。因此「劉其偉百歲誕辰紀念活動」 所呈現的即是他不凡的一生,以及他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讓世人更加了解「畫 壇老頑童」這個廣為人知的畫家身份以外的不同閱歷。 在應用邏輯模式來探析活動歷程之後,研究者接著探討過去辦理過的展覽活 動或教育活動,回顧了過去活動的案例及相關研究,作為探討「劉其偉百歲誕辰 紀念活動」歷程時的對照及參考。 本章先說明邏輯模式的內涵,接著回顧過去有關親子教育活動及特展案例之 相關理論及研究,最後介紹本研究所要探討的「劉其偉百歲誕辰紀念活動」之內 容。. 第一節. 邏輯模式的內涵. 1967 年 Suchman 提出,邏輯模式需強調達成目標鏈的概念,也述及方案、目 標及介入的過程三要素,是建構評鑑研究的基礎,開啟了方案因果關係—邏輯模 式之始(侯佳惠、張仁家,2009,p.111)。 邏輯模式是以方案為基礎,為描述方案的本質,說明方案期望的結果,以視 9.

(24) 覺化的圖像清楚簡潔的描述原本抽象的概念(曾淑惠,2008)。而邏輯模式的發展, 係從理論導向評鑑而來,而理論導向評鑑則是根源於對方案理論的關切,依據方 案理論建構評鑑,對方案進行整體性、脈絡性評估,其目的不僅在提供有關方案 優點或成效的資訊,也清楚指出方案為何,或如何達成這樣的結果(潘慧玲,2005; 曾淑惠,2008) 本節先概觀理論導向評鑑模式的內涵,接著闡述方案理論架構與邏輯模式的 概念,作為研究者探討「劉其偉百歲誕辰紀念活動」之歷程的理論依據。 評鑑是對評鑑客體(如:方案)展開探究評估的行動,探討方案運作的成效和其 間運作的歷程,兩者互為依存,互為影響。理論導向評鑑是基於方案如何運作的 理論所建構的評鑑,能指出「處理 A」與「成果 B」之間的因果關係,可說是以 方案理論為基礎設計的一種評鑑取向,讓評鑑關係人能瞭解方案各要素運作的情 形(曾淑惠,2008)。因此方案理論是在界定需要做哪些事來達成目標,以及目標 與影響如何產生。 對方案理論的定義,學者有不同的詮釋,Wholey (1987)認為方案理論是連結 方案資源、活動、成果與目標的鏈結;Weiss (2000)則指出,方案理論在「方案假 定活動如何實施」及「順著每一小步驟會發生什麼」之間,建立起連結的橋樑; Chen (1990)從更廣的層次將方案理論定義為:是一套指示著做什麼才能達到目 標、可以預期的重大影響以及目標與影響如何產生的說明書。 Rossi, Lispey 及 Freeman (2004)也曾針對方案理論的描述提出呈現方案理論的 三大相關因素,包括方案影響理論(影響方案實施的過程)、服務使用計畫(為達預 定結果如何提供服務)以及方案組織計畫(與方案資源、人事、活動有關),也就是 運用方案組織計畫中的資源,針對目標族群進行服務使用計畫,以達成預期的結 果。 Donaldson (2007)則認為現今要有更多樣的方式來呈現方案理論,他承襲且擴 張 Rossi 等學者的觀點,將實施方案的內部工作統稱為方案歷程理論,亦即 Rossi 等學者所指的服務使用計畫與方案組織計畫的合稱,同時方案影響理論則包含了. 10.

(25) 短、中、長期結果三要素(如圖 2-1)。之後再依以上理論結合視覺化的邏輯模式, 用更清楚簡潔的方式描述原本抽象的概念,從而賦予了對方案理論概念較成熟的 詮釋(曾淑惠,2008)。 故此,本研究及依此方案理論架構作為基礎,考慮方案的歷程與影響,並著 重期短、中、長期的結果,呈現「劉其偉百歲誕辰紀念活動」的方案歷程及方案 影響。 方案歷程理論. 投入. 活動. 產出. 圖 2-1. 方案影響理論. 短期 結果. 中期 結果. 長期 結果. Donaldson (2007)的方案理論概念. 依以上 Donaldson 所提出的方案理論架構,並以視覺化的邏輯模式呈現出來, 作為本研究所依據的基礎理論架構,邏輯模式可說是理論導向評鑑中一套代表性 的評鑑模式(曾淑惠,2004),也是一種以敘述性或圖形的方式描述處理過程、所 從事的活動以及所期望的特定結果(Millar, Simeone & Carnevale, 2001),運用組成 要素的內涵,顯示各要素的連結關係,以「何者導致何者」的推理關係描述想要 達成的成果與目標(曾淑惠,2004)。邏輯模式亦呈現了一個方案在特定環境的條 件下,解決所定義的問題,並能提供一些可信又合理的訊息,也提供方案成效最 具說服力的基礎陳述(Backman, 1987)。 如同 Lane 與 Martin (2005)曾將邏輯模式發展地區性的癌症健康網絡,並進 行評估。過程中蒐集已發表的文章、文獻以及政府發行的報告和地方健康報告結 果等資料,透過運用邏輯模式,定義計畫的方案實施過程及成果,在此研究中也 發現,邏輯模式可以提供方案關鍵的構成要素,也能指引方案的發展、實施及評 估的歷程,也提供計畫的整合服務、研究的發展一個良好的架構。除了將既有的 資料及報告透過邏輯模式建立具參考價值的架構之外,邏輯模式也能運用在活動 11.

(26) 或會議的評估上,Torgbele, Buyum, Dubruiel, Augustine, Houliban, Alperin 與 Miner (2007)在一場緊急護理照護的高峰會議中進行評估,除了呈現評估結果之 外,該研究也發現,發展邏輯模式是一個理想的評估方式,它能以視覺化的方式 描述方案的投入(input)、活動(activities)、產出(output)、結果(outcome),提供方案 清楚的工作內容及其功能的架構。而在 Carroll (2001)將邏輯模式運用在合作的計 畫上,說明其組織架構及結果呈現的過程時,更發現邏輯模式應用在引導個人或 團體組織在設計活動或製作研究報告上是很好的指引,因為邏輯模式能描述計畫 從投入、產出到成果等的軌跡,而其結果還能滿足在實務上或學術上不同層面的 需求。 由此可知,邏輯模式的內涵及其特性,使得邏輯模式在方案建構時,可以呈 現方案的基本要素,也可以用來溝通各要素間關聯的合理性(曾淑惠,2004),用 已發展歷程,亦能呈現結果。以下針對邏輯模式的內涵及設計加以闡述: 一、邏輯模式的呈現形式 在 1980 年代及 1990 年代初期,方案理論開始被視為一種評鑑模式後,就不 斷有人以邏輯模式運用在發展方案理論的實務活動中,並建議最簡單的呈現方式 是顯示一個簡單的邏輯,以圖形來表示,通常會有一些方塊圖,其間用帶有箭頭 的線來連結,以代表其中的因果關係,這亦是邏輯模式最常見的呈現形式(曾淑 惠,2007)。 除了圖形之外,還可以用文字的描述形式,陳述方案成功的理由,與圖示具 有同樣的效果,但可能更為清楚或具有說服力(曾淑惠,2008)。例如: 「若有某些 資源,則可以進行某些方案活動」 、 「若進行了某些活動,則就有主要消費者群體 的產出」 、 「若產出改變了行為,則會發生某些成果」等,清楚呈現出各要素間的 邏輯關係,除了展現各要素間關係的合理性說明,對於投入與產出之間因果的推 論也很有用(曾淑惠,2008,p. 113),因此本研究在描述劉其偉百歲誕辰紀念活動 的歷程時,除了以方塊圖來呈現其因果關係外,更著重在以文字的陳述,來說明 各要素間的關係及推論。. 12.

(27) 二、邏輯模式的構成要素 邏輯模式既然具有多種形式,在格式和所占的篇幅上就沒有固定樣式(曾淑 惠,2008),例如,McLaughlin 及 Jordan (1999)兩位學者就指出,邏輯模式中所包 含的要素包括:投入(又稱資源)、活動、產出、消費者所得、短中長期成果,以 及方案外部關鍵性脈絡因素。其中描述和測量的結果,是從記錄投入的過程而 來,其程序的設計是能夠因應相關籌備人員的需要而改變的(MaLaughlin & Jordan, 1999)。而成果是從活動和產出帶來的好處,通常有多個連續的成果(如圖 2-2), 短期的成果,是活動和產出所產生的最直接最密切的變化;中期成果則從短期成 果而來所產生的影響;長期成果,則是從短、中期成果的效益所產生的影響 (MaLaughlin & Jordan, 1999)。 投入 (資源). 活動. 短期 成果. 產出. 中期 成果. 長期 成果或 影響. 外部影響力 圖 2-2 MaLaughlin & Jordan (1999)邏輯模式要素圖 Taylor (1999)則以邏輯模式描述方案的特徵來探討相關的品質與影響,其構成 要素如圖 2-3,而各要素的順序關係為: (一)我們投資了這些時間/金錢,所以我們可以執行這些活動/產品。 (二)我們需要這些活動/產品,從這當中人們可以學到如何做這些事。 (三)人們需要學習,運用所學應用在實務工作中。 (四)當知識被運用到實務工作中時,其效果會影響一些條件。 (五)當條件改變了,我們就不會再遇到這樣的問題或處境。. 13.

(28) 投入 (input) 處境 (situation). 產出 (output). 所做的事 投資項目 1.工作坊  1.時間  2.出版品 2.金錢 3.設備示範 3.參與者 4.重大事件 4.設備 的日子 5.設施. 做到的事 1.對參與者 2.對消費者. 成果 (outcome).  短期. 中期. 長期. 外部影響力(環境、相關方案) 圖 2-3 Taylor (1999)的邏輯模式要素 針對以上 Taylor 所提出的邏輯模式要素,McCawley (2001)更進一步闡述為: (一)處境部分:其陳述包括對問題的描述、有哪些關係人、活動的計畫等; (二)投入部分:包括人力資源(成員、志願者、合夥者、地方人士等)、財務資 源(基金、捐獻款等)、其他支持方案的投入(如設備與設施)、方案知識庫(教 材、課程、研究結果等)、合作單位(參與規劃、執行的組織等); (三)產出部分:所做的事方面,包括各類出版品、教學事件、活動目標等,做 到的事方面,包括目標達成人數、方案參與者的學習目標參與、參與者的 滿意度及其行為特徵等; (五)成果部分:短期成果方面,包括知識、技能、情意、動機與意識;在中期 成果方面,包括參與者的行為改變的情形,長期成果則包括了哪些政治、 經濟、環境及社會的條件等; (四)外部影響力:包括誰是方案的重要夥伴、問題的哪些部分是這個計畫可以 影響的…等。 綜合以上學者的看法,研究者對照本研究所要探討的劉其偉百歲誕辰紀念活 動的內容,以 McLaughlin & Jordan (1999)提出的邏輯模式要素為主要架構,並結 合 Taylor (1999)及 McCawley (2001)對各要素的說明將部分內容做些許的增刪,並. 14.

(29) 繪製一邏輯模式圖形(如圖 2-4)。因本活動係以活動為主體,並非以問題陳述來呈 現,因此處境部分,改以「情境」呈現活動的背景、動機及活動初步構想;投入 部分依據活動內容,主要探討人力資源、財務資源及合作單位等;產出部分的「所 做的事」則呈現活動籌劃歷程及活動內容, 「做到的事」則呈現活動的結果,如 參與人數、滿意度等;在成果部分以短、中、長期區分,短期成果探討活動對參 與者最直接的改變,如對劉老的認識及瞭解等,中期成果從短期成果的效益而 來,例如對劉老的認識而產生的其他想法或啟發等,長期成果則由短、中期成果 而來,探討活動的短、中期成果所產生對參與者的影響,或是產生的新想法等, 依此內涵來瞭解活動的成果;最後外部影響力部分,探討活動籌劃過程中,有哪 些原本不在預期中方案重要夥伴,及其對成果產生的影響。 投入. 情境. 人 力  資 源. 財 務 資 源. 產出. 合 作 單 位. 所 做 的 事 . ︵ 培 訓 活 動 、 教 育 活 動 、. 展 出 內 容 、 活 動 出 版 品 ︶. 做 到 的 事. ︵ 對 參 與 者 的 提 供 的 服 務. 及 活 動 內 容 、 滿 意 度 ︶. 短. 中. 長. 期. 期. 期.  成.  成.  成. 果. 果. 果. 外部影響力 圖 2-4. 本研究之邏輯模式架構. 綜上所述,可知發展邏輯模式更是一個理想的評估方法,以視覺化的方式描 述方案的情境、投入、產出、成果等,提供方案一個清楚的工作內容及架構,透 過評估的描述,更容易了解方案中各要素的相互關聯性(Torgbele et al , 2007)。以 邏輯模式這樣一個簡單的架構,以繪圖或文字的方式描述各個要素間的關聯,應 15.

(30) 用在探討劉其偉百歲誕辰紀念活動的歷程上,或許可以跳脫一般評鑑以目標導向 或成果導向所產生的偏差,而更能專注於歷程之發展,也對於探討辦理活動的「投 入—產出—成果」之間的關聯,提供了更強而有力的理論依據。 除此之外,更可利用邏輯模式的圖形概念,清楚而簡要的呈現活動歷程及重 要因素,輔以文字的敘述,因此本研究針對「綠園道教育推廣活動」以及「劉其 偉百歲誕辰紀念活動」會更加著重文字的敘述,提供對問題更深層的瞭解,也更 有利於對模式內涵的解讀。. 第二節. 親子教育活動歷程及成效探析. 劉其偉百歲誕辰紀念活動之一的綠園道活動,於 2011 年六、七、八月的最 後一個週六下午,在臺中美術館館前綠園道舉行,活動名為「劉爺爺尋寶探險 趣」 ,以親子為對象,透過闖關活動的方式,讓參與的親子認識「劉老」劉其偉 的豐富的一生,以及各種非專業玩出專業的身分,如:畫家、人類學家、保育家 等,期能透過活動讓民眾瞭解劉老的熱愛生命的精神,並傳達他生前心心掛念的 保育觀念。 本節整理過去曾經辦理過以親子為對象的教育推廣活動,探討其歷程及成效 如何,以及規劃親子活動所需考量的兒童心理發展等做逐一的瞭解及探討,作為 結果探討的借鏡或參考。 觀眾參與教育活動而激起的火花,或許可點燃認真學習的興趣,亦可能將短 暫的娛樂引導至長久的狂熱激情(Parr, 1962)。陳慧玲(2003)就曾以科博館舉辦的 「圓明園重現臺灣—石佛青銅珍藏展」中的兩項教育活動—「青銅鑄造—塊範法 演示」與「挑戰擂台—保利寶物大進擊」進行評析,活動內容大致以故事敘述、 示範製作、挑戰遊戲等,以問卷調查進行觀眾調查分析,發現以活動設計的引導 下,觀眾可較深入地參與全面性的特展教育活動並進行閱讀,且好的教育活動, 可以刺激觀眾更深入的閱讀及參與其他教育活動。. 16.

(31) 許多教育學者都認為「遊戲是學習的途徑」 ,遊戲有助於觀察和技巧的發展, 也提供兒童獨立發現機會,將新的構想在遊戲中實驗(于瑞珍,2002),而且兒童 的參觀方式多以操作為導向,以喜愛並能夠完成展品的操作為其參觀的重點(李如 菁,2000),所以大多數博物館兒童設置的活動與展示,都會強調融入遊戲的成分 與形式(曾瑞蓮,2008),因此科博館於 2002 年推出的大熊貓特展中,就規劃了許 多讓兒童能透過動手操作的展品。且大熊貓特展為配合兒童學習相關理念,將展 示轉化成主題式的遊戲與動手操作的形式,以迎合兒童從遊戲中學習與動手操作 學習的理念,並在特展學習活動的設計上,規劃有讓師長介入兒童參觀學習的機 會,讓成人能適當介入兒童參觀大熊貓特展的活動,藉以提升兒童參觀的層次進 而學習到特展的內容知識(楊中信,2003)。 葉蓉樺(2009)亦曾針對參與科博館教育活動—「科學小尖兵」的親子進行節 能減碳的知識、態度與行為意圖以晤談方式進行研究,並根據研究結果提供教育 推廣的建議。從以上研究可得知,一般博物館教育活動雖以特展為中心,但其功 能在於「持續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及擴展他們的視野」 ,教育活動的宣傳也成為未 來潮流所趨(陳慧玲,2003)。黃振中(2004)以參加科學工藝博物館「寶特瓶趣味科 學遊戲」的親子作為研究對象,該活動以寶特瓶進行各種科學遊戲來進行闖關, 發現親子活動中能夠自己親手操作或製作的活動,會令人覺得非常有趣、好玩, 親子互動方面則以知識傳遞項目最多,技能及情意部分較少。 除了以特展為主題辦理教育活動外,因環境污染問題、物種滅絕現象層出不 窮,環境教育普遍被認為比科技、法律的力量更能積極的事前預防環境問題,因 此透過結合教學與遊憩活動來達成某些特定目標的自然教育活動相當盛行(林朝 欽、董世良、邱文良,2002),此外,講求品質的兒童的環境教育,家長的參與和 投入是不可或缺的,家長不只是孩童環境知識的來源,也能成為教育中支持的力 量(Lo, 2010),綠園道活動亦有傳達環境保育概念的部分,因此能以家長參與的親 子活動方式呈現, 其成效亦是研究者所關注的重點。 福山植物園就曾辦理以國小中、高年級學生及其家長為對象的自然教育活. 17.

(32) 動,以福山植物園區現有展示分區按植物的形態、生存機制與應用為中心,設計 六大主題,規劃一整天的活動內容,目的在透過實地體驗福山植物園區之植物而 獲得植物學知識及植物與環境因子(光)之間的關係,進而了解植物的生態特色。 林朝欽、董世良、邱文良(2002)就以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前後測來評估福山植物 園自然教育活動的成效,該研究發現解說活動對增進植物學及認識植物與環境之 關係具有顯著效果,且參加活動的親子對活動內容、方式之滿意度均甚高,且願 意再參加類似的活動。 呂依純、徐榮崇(2009)以臺北植物園假日主題活動解說活動的研究,同樣是 以親子團體的參與為多,整體滿意度也頗高,但如同前述相關研究之結果,其所 關注的內涵多是對活動的建議,雖滿意度高卻不一定能夠確切知道其學習成效, 乃甚至於在態度層面的影響,關注更少,因此更應深入瞭解遊客的學習成效,來 獲知活動對參與民眾的影響。 由於兒童尚未具備獨立行動的能力,多半由父母陪同,且他們對於生活周遭 事物的認識仍需仰賴父母傳遞訊息給他們,因此父母扮演著關鍵的角色,既是主 要訊息的傳遞者,也決定了兒童接受訊息的內容以及被引導的方式(郭姿瑩, 2010)。因此不僅僅是特展的教育活動或環境教育活動,許多博物館也漸漸開始經 營親子觀眾(指十五歲以下由家長陪同前來的兒童)的教育活動。 郭姿瑩(2010)在其考察博物館兒童教育趨勢的研究中發現,親子觀眾在博物 館參觀民眾結構中非常重要的族群,以國立自然史博物館為例,親子觀眾至少占 了總參觀人數的三分之一,並且有逐年升高的趨勢。國立自然史博物館很早就觀 察到,並針對此趨勢推出多項親子教育活動,並特別發展出小孩及大人可以「共 同」參與的創作活動,整個活動必須由親子共同協力才能完成,使得大人和小朋 友不僅從中獲得學習,也藉此創造出屬於全家人的博物館參觀經驗。 郭姿瑩(2010)亦親身前往法國的亞爾暨普羅旺斯考古博物館考察,發現其所 設計的親子活動最受兒童歡迎的教育活動為「展品尋寶遊戲」與「傳奇故事」, 前者為提供典藏常設展相關的提問,引發兒童尋找的動機,由父母帶著小朋友共 18.

(33) 同至展場找出作品,尋求問題解答;後者則是以具有高度娛樂性和編劇性質的表 演及聽故事,取代傳統的導覽或是獨自欣賞展覽等靜態閱讀的方式,吸引親子觀 眾的共同參與,從中獲得歡樂的博物館經驗。 綜上所述,親子觀眾在博物館的教育活動以及環境教育的推展,漸漸被是為 習當中,增加操作的展品及活動,因此以親子為主角的綠園道活動自然也少不了 融合遊戲及操作的活動,例如第二關「拜訪巫師」中透過脫下鞋襪夾球體驗親近 自然的感受,或是第四關和第五關以拼圖和拓印畫的實際操作來認識劉老的創作 等,可看出這些活動的設計,皆是以兒童和親子為主體的角度來發想的。 但大多研究仍只關注親子活動的成效,或是較為著重在知識和經驗的啟發, 較少探究其活動設計歷程,包括設計過程可能遭遇的問題,可能需投入的人力、 物力或是教育人員的培訓等,甚為可惜。因此,本研究探討的綠園道活動-「劉 爺爺尋寶探險趣」配合所要傳達的主題,規劃適合親子共同完成或成人協助兒童 完成的活動,並探究是否達到所欲傳達的目標,就形成本研究歷程探討的重點。. 第三節. 特展的意義、內涵與成效評析. 劉其偉百歲誕辰紀念活動之一-「市役所特展」 ,於 2011 年 10 月 22 日至 12 月 11 日以特展形式開始為期近兩個月的展出活動。特展是以特定主題、特定 時間內舉行的展覽活動,有別於常設展,而通常舉辦一次特展,所投入的成本、 人力、物力相當多,其帶來的教育意義與實質推廣的成果,是值得探討的。然市 役所特展沒有公部門的資助,籌劃過程皆由劉老的家屬及生前的好友自行發起, 人力、物力皆是招募而來,過程可能遭遇困難,可能需要大量的協調與溝通,且 市役所特展所要傳達的目標及精神,即劉老的多元面向、生命熱忱及保育精神, 是否能藉由特展傳達給大眾,這些都是研究者在歷程中所要呈現的。 這樣的歷程有別於一般博物館辦理的特展活動,博物館有既有的資源,如: 場地、人力、經費等,辦理的方式亦不同,研究者於本節探討過去針對特展歷程、 成果等的研究進行探討,瞭解過去辦理特展的方式與成效,之後在第四章結果呈. 19.

(34) 現時,做為對照之參考。 展覽是由專人、為了某種目的、遵循某種邏輯,經過有意識的規劃設計,而 形成的物件陳列(林平,2005)。展覽的呈現,亦即展示,對於博物館而言,是博 物館與社會大眾接觸的重要管道(張崇山,2008),透過展示,可以讓觀眾認識博 物館,吸收知識。而展示若依時間來劃分,可區分為兩大類:一種是有確定展期 的,稱之為特展;而持續且無限定展期的,則稱之為常設展(黃世輝、吳瑞楓, 1996)。早期的博物館是以蒐藏來吸引群眾,然而一成不變的展示,無法持續帶來 群眾,因此傳統博物館為求發展,便開始辦特展。特展展期短,主題能不斷推陳 出新,已漸漸成為傳統博物館展示的新興勢力。 特展展示的目的,為提供教育的、娛樂的、國際的與區域性(在地性)的資源, 以增加知識提升、增進自我認同(黃光男,2006)。傳統的展示方法大致以確定主 題、選品、研究、布置、解說與教育考量,即所謂「知識」學習,除了定時導覽 外,也會特別安排解說,但大多是被動的,且大致是靜態陳列為主,均以「物」 的陳列及安全為考量,「人」的互動性稍顯不足。然近十餘年來,展覽觀念大幅 改變,以「人」為主的設計方法,改變了傳統沉靜的氣氛,使得展場設計有更活 潑的考量(黃光男,2006)。因此,市役所特展在展示的內容,跳脫了過去以靜態 陳列為主的展示,而以強調人與人之間互動性較強的活動,如:講座、小劇場等 穿插在特展展示內容之中。 再者,導覽與觀眾的互動,更能引發觀眾的情感連結,且若展覽內容超出觀 眾的認知,觀眾必須花費很大的精神去瞭解,才能從中獲得滿足,也因此,國內 的觀眾參觀博物館時,特別依賴博物館的導覽解說服務(呂秀玉,2002)。而觀眾 進入博物館,無非是希望博物館能帶給他們一些收穫,與觀眾影響最直接的,即 是與觀眾最直接接觸的導覽人員及服務人員,因為他們是溝通博物館、展品和觀 眾之間最重要的媒介。所以,好的導覽解說服務,可以讓觀眾更瞭解展示的議題, 因此研究中也發現,觀眾對導覽解說的滿意度越高,其重遊意願也會越高,顯示 導覽解說在博物館服務與觀眾的感受之間,扮演著最直接的影響角色,而導覽解. 20.

(35) 說的服務品質與滿意度,也會影響觀眾的重遊意願(林宜嘩、林詠能,2008)。因 此,市役所特展尤重視導覽解說的服務,招募志工之後,籌備委員積極辦理志工 培訓,甚至擔心志工的時間難以配合,還辦理了兩梯次,針對兩梯次皆無法參加 的志工,還提供培訓課程的影片供參,期能在市役所特展的導覽解說,發揮影響 的功能,不只介紹特展內容,還能將劉老的影響帶給參觀者,甚至能不只一次重 遊特展,或是影響其他人來參觀的意願。 此外,在導覽的過程中,觀眾被帶進「物」的情境世界,不僅從中瞭解展品 的內容,同時也藉由導覽人員的聲調、肢體動作,以及對藝術品或文物內容的真 情流露,共同分享這一份喜悅。所以導覽是與觀眾分享喜悅的一種心理服務,成 功的導覽也往往能在觀眾中產生強烈的共鳴和無窮的感染力(賈建明,2000)。 因為觀眾會對與自己舊經驗相關的展示內容感到有興趣,這個舊經驗的範圍 很廣,可能是一次的旅程、生活經驗、與他人的對話或者是得自媒體的記憶,展 示內容一旦可以與舊經驗產生連結,觀眾除了會被吸引外,還會花時間去討論與 展示相關之事物(許世璋、陳淑寶,2004),因此導覽若能成為展品與觀眾之間的 連結,促發舊經驗的連結,展示的功能就能被彰顯出來。 國內博物館習以特展,甚至是大規模的超級特展來吸引觀眾,期能吸引新觀 眾群形成參觀人潮(陳慧玲,2003),然而若只提供大眾休閒娛樂,展示很容易流 於商品化與庸俗化,加上營運若以營利為目的,展示的布置趨於流行或被賦予過 度誇張的解釋,可能促發觀眾通俗的態度,使得觀眾無暇省思生活價值與參觀的 意義(黃光男,2006)。 若展覽是教科書,要把這本書編好,才能正確引導大家研讀; 若展覽是個有趣的故事,必須把故事說好,才能引人入勝; 若展覽是個劇場,必須把角色(風格)與演員(展品)安排好,才能使劇 力增強; 若展覽是個儀式,必須規劃出在莊嚴中不失其幽默感,使參加儀式 者備感珍惜;. 21.

(36) 若展覽場是教室,學習情境必須考量個別差異的學生,也必須考慮 協同教學的分工(黃光男,2006,p. 13)。 因此,特展的展示內容是否能連結觀眾的舊經驗,是否能達到展示的目的, 讓展示的內容傳達有趣的故事、營造良好的學習情境,就需要經過展示成效的評 量來做進一步的探討。 然而,一個有效的展示,不僅要能吸引且持續抓住觀眾的注意力,還要能成 功的傳達訊息,當展示空間提供一個舒適的、愉悅的學習環境,展示內容層次分 明、難易適中,展示手法生動活潑、具親和力,觀眾將樂於學習(張崇山,2008)。 一般來說,展示的成功與否,可以用兩種方式來判斷:觀眾評量和專業評估。 觀眾評量包括行為測量、知識測量和情感測量;專業的評估觀點也有三種,分別 來自從是觀眾研究的專家、研究展示內容的專家、以及美學專家(呂理政,1999)。 黃光男(2006)也曾提出展覽成功與否,應當有以下條件: (一)好的展覽,必能引起大家的興趣;參觀者能獲得被尊重、被服務的機會, 不論從自動導覽、口述介紹,或是出版品等都能得到某種滿足感。 (二)可以引發知識的增進、美感的引發及情感的連結等,即可視為策展的成功。 (三)對於史跡、史料的展覽策劃,要能有系統的整理史實的準確性,並提供教 育、知識的服務。 (四)有活力的展覽必須具備啟發性與未來性,讓參觀者感受到新鮮可期。 除此之外,顏上晴(2004)依相關文獻之論述,從觀眾面向探討展示評量指標, 將其分為「展示教導」 、 「展示成功」及「瞭解觀眾」三項,包含了知識及訊息的 傳達、展示成功與否、觀眾族群之探討等內涵;因此,相關研究探討的之特展成 效,也大致依循這樣的原則。 例如林庭宇、李文嵐、馬嘉黛、蘇俐穎、楊玲美(2009)曾以「驚豔米勒—田園 之美畫展」進行參觀藝術展覽之觀眾行為研究,以問卷調查法蒐集資料,瞭解參 觀展覽的觀眾性別、年齡、學歷、婚姻狀況等基本資訊,至於滿意度部分,看過 展後的民眾多數表示喜歡的作品占展出作品中的 50%-75%,且有六成七的民眾表. 22.

(37) 示願意推薦此展覽,但也發現 16 歲以下的學生對展室空間的滿意度明顯不佳, 應是受限於人潮擁擠,無法近距離觀賞作品之原因。 許世璋、陳淑寶則在 2002 年以「太魯閣國家公園生態展示館」、及 2004 年 以「太魯閣國家公園展示館」的遊客參觀行為進行研究,探討不同展示單元對遊 客所造成的吸引力和持續力,以及遊客和展示品間的互動行為及發生頻率,以非 參與式觀察記錄遊客在自然情境下的參觀行為,僅以現場的觀察來判斷,並不直 接詢問遊客,但因該研究者長期在太魯閣國家公園擔任全職解說員,經常與遊客 接觸,對於各年齡層與不同團體組成的遊客之行為特質已相當熟悉,使得誤判的 機率大為降低,其研究結果則發現展示經費與空間大小並非構成有效展示的絕對 要素,是否能與遊客的舊經驗相連結,才是吸引遊客的首要條件,另外多元互動 式的展示更能吸引親子型態的遊客。 然這樣的評估似乎較偏重表象,可能僅能瞭解觀眾是否喜歡該特展、滿意度、 以及行為上的測量,對於知識測量及情感測量方面,也就是屬於展示教導的部 分,較無法深入評估。 另外,張崇山(2008)以 2007 年科學工藝博物館「科技臺灣驚嘆號—從帝國邊 園道製造王國」為主題的特展進行展示效果評量,以瞭解觀眾參觀後的收穫即對 該展場的滿意度,並比較不同觀眾群對於展場的空間設計、展示內容及展示手法 等觀點的異同,探討展示的適切性。展示的適切性是在綜合考量各項因素後所選 擇的一種較佳的呈現方式,該研究指出,展示內容的鋪陳方法可以是廣而淺,或 是精而深,但均應以觀眾的學習及吸收度為考量,而非學術專業者的角度來衡量 (張崇山,2008)。 因此,展示空間如何塑造、展示內容如何篩選及展示手法的選擇,皆是一種 創造性的行為,因為不同的基礎與條件而有不同的取捨,幾乎沒有什麼規則可 循,但在展示過程中,仍應常回到「為什麼展示」和「觀眾要什麼」的本質思考 以作選擇判斷(張崇山,1999)。 綜上所述,展示的成功要件,除了觀眾停留時間、滿意度之外,透過展示獲. 23.

(38) 得的知識及態度上的轉變更是重要,且以參觀人數的密度或多寡,作為展示成功 與否之標準,只注意到觀眾的湧入,而忽略參觀者的感受,其成效也令人擔心, 這種展覽的成效或許是會被否定的(黃光男,2006)。 除了關切觀眾的參觀行為之外,一個展示或特展籌劃的過程,卻是鮮少被探 討的,可能是因為大部分的展示活動皆是由博物館所舉辦,人力、物力、財力以 及展場人員大多是編制內的已經具備的,即使是志工也都是原本博物館就擁有的 資源。且臺灣的博物館在特展的舉辦可能亦容易受到協辦單位或贊助單位諸多干 涉(耿鳳英,1993),使得其歷程被制式化,無法施展其彈性,尤其本研究的市役 所特展,其過程皆由劉老家屬及其生前好友自發性的籌劃,贊助單位頂多是提供 財務方面的支援,對於策劃過程較少干涉,加上沒有公部門或博物館提供各項支 援,其過程必定不如一般博物館辦理特展般有豐碩的人力物力,因此,研究者探 討其背後的歷程,從策展的目的、過程,再對應到觀眾所獲得的知識的瞭解及情 感層面的啟發,形成一個完成的歷程架構;並瞭解觀眾在特展的中所獲得的知識 和啟發,包括是否增加對劉老多元面向的認識、對其保育精神的瞭解,以及保育 態度上的轉變,以邏輯模式的內涵-情境、投入、產出、成果、外部影響力等做 一個完整的記錄及探討。. 第四節. 劉其偉百歲誕辰紀念活動簡介. 2011 年,適逢劉老百歲冥誕,他的家屬及好友,策劃了一系列主題為「愛 與關懷」的劉其偉百歲誕辰紀念活動,內容包含展覽及親子遊戲等五大項活動。 其中部分紀念展演活動係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國父紀念館及首都藝術中 心、林務局南投林區管理處策劃執行,如:最早辦理的第一項活動「海角印象」— 劉其偉父子的新幾內亞行、第二項是「劉其偉百歲回顧展」及第三項「愛‧關懷 百分百,劉其偉百年紀念生態畫展」;而在臺中市美術綠園道(以下簡稱綠園道) 舉辦的第四項教育推廣活動—「劉爺爺尋寶探險趣」活動(包含親子活動及導覽解 說活動,以下簡稱綠園道活動)與在臺中市役所舉行的第五項「劉其偉百歲誕辰紀. 24.

(39) 念特展」(以下簡稱市役所特展)則是由劉老生前從事藝術、教育、保育、原住民 文化等愛好和平的好朋友們組成劉其偉百歲誕辰紀念活動籌備委員會(以下簡稱 籌備委員會),共同籌劃活動細節(劉其偉網路美術館,2011)。本研究的研究目的 為探討「綠園道活動」及「市役所特展」這兩項活動的歷程,但本節先依照展出 時間,針對劉其偉百歲誕辰一系列的紀念活動做完整的簡介。. 一、 「海角印象」—劉其偉父子的新幾內亞行 (一)展出時間:2010 年 12 月 29 日至 2011 年 9 月 4 日 (二)地點: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陽光走道 (三)主辦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四)策劃執行: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展示組 楊翎 (五)展出內容簡介: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以下簡稱科博館)於 2007 年 5 月 18 日起即有「大洋 洲廳」常設展,展出劉其偉、劉寧生父子和劉士勳先生於 1993 年深入塔里高 地、普羅羅雨林區、希匹克河上游,以及離島的它霸群島等地,行經高地、雨 林、沼澤和島嶼等不同的地域,進行田野調查和文物採集而得的 240 組物質文 化標本,成為該館第一批大洋洲民族學館藏(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2011)。 不過,較鮮為人所知的,此行其實也透過鏡頭,捕捉當時所見巴布亞原住 民的生活面貌和生態環境,留下了 64 卷黑白膠片、2 千張彩色幻燈片和 60 小 時動態影像。在傳統文化快速崩解的世紀,這些珍貴的圖像記錄,除了述說當 時文物採集的背景脈絡,同時也見證了「人類最後石器時代世界」的樣貌(國 立自然科學博物館,2011)。 為迎接民國一百年和 25 週年館慶,又適逢劉老百歲冥誕,科博館精選百 幅由家屬提供的黑白影像,配合「大洋洲廳」展出的物質文化標本,建構出完 整的新幾內亞部落社會的意象(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2011)。. 2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For pedagogical purposes, let us start consideration from a simple one-dimensional (1D) system, where electrons are confined to a chain parallel to the x axis. As it is well known

The observed small neutrino masses strongly suggest the presence of super heavy Majorana neutrinos N. Out-of-thermal equilibrium processes may be easily realized around the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

(1) Determine a hypersurface on which matching condition is given.. (2) Determine a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2-1 註冊為會員後您便有了個別的”my iF”帳戶。完成註冊後請點選左方 Register entry (直接登入 my iF 則直接進入下方畫面),即可選擇目前開放可供參賽的獎項,找到iF STUDENT

The difference resulted from the co- existence of two kinds of words in Buddhist scriptures a foreign words in which di- syllabic words are dominant, and most of them are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