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3 酬賞機制

2.3.1 酬賞的理論基礎

在行為學習理論觀點中認為:奬賞(reward)主要的目的是肯定學習者的行為表現,

且會鼓勵其持續表現該行為;懲罰(punishment)主要是否定學習者不當的行為表現,

並阻止其該行為的表現(張春興,2007)。在其學派演進中,以經典條件作用、操作條 件作用和社會學習論對教育影響最大,分述如下:

1.經典條件作用

巴夫洛夫(Pavlov)從動物消化實驗的研究中,發展出「制約反應」的學習模式:

非制約刺激、非制約反應、制約刺激和制約反應。後由美國心理學家華生(Watson)

以巴夫洛夫學習理論為根據,擴大發展出解釋人性的學習理論,其中以強化作用、類 化、消弱和高層制約等現象最常見(林建平,1993;張春興,2007):

(1)強化作用(reinforcement):在條件作用中,影響刺激-反應聯結強度,或增強條 件反應出現頻率的一切程序。

(2)類化(generalization):當制約作用形成,與制約刺激相似的刺激,或曾在制約情 境中出現的其他刺激,亦會引起制約反應現象。例如:學生因某科目學業成就優 良受到獎賞而感到快樂,將會因而對該科課程產生愛好。

(3)消弱(extinction):當增強不再,制約反應將會變弱,乃至最後消失。例如:學 生常因不受教師重視而刻意擾亂班上秩序,若教師當眾指責可能對其偏差行為產 生強化作用,若教師不予理會或藉機誇獎其鄰座學生,則使其偏差行為會發生消 弱作用,最終便消失。

(4)高層制約(higher-order conditioning):當制約反應形成後,以制約刺激作為非 制約刺激,以另一刺激作為新的制約刺激,並獲制約反應。幾次以後,新的刺激 亦能形成制約反應。

2.操作條件作用

早期連結論的代表桑代克(Thorndike)是操作條件作用先驅,他從迷籠(puzzle box)

實驗中發現並提出學習是由刺激與反應間所聯結形成的,且歸納出學習三要則(林建 平,2000;張春興,2007):

(1)練習律(law of exercise):刺激-反應間的聯結,隨著練習數的多寡而分強弱。

(2)準備律(law of readiness):刺激-反應間的聯結,會隨著個體的身心準備狀態而 異。

(3)效果律(law of effect):刺激-反應間的聯結,視個體反應後是否能獲得滿足的效 果而定。如個體對預先設定的刺激表現反應獲得獎賞(reward),便會使刺激-反 應聯結增強;若對產生錯誤的反應施予懲罰(punishment),則將會使刺激-反 應聯結減弱。主要在強調學習的增強原則,是促進學生行為的手段。因此,若教 師對學生行為施予獎賞可以增強該行為;施予懲罰可以減弱及消除該行為。

斯肯納(Skinner)是行為主義後期之心理學家,他參照了桑代克的學習原則及 效果律等法則,歸納出以下主要的理論要義,分述如下(林建平,2000;張春興,

2007):

(1)正增強作用(positive reinforcer):為一刺激物(正增強物)常隨一反應而呈現,

能滿足個體的基本需求,增加了此反應發生的比率,意即以增強物的實施,來 激勵個體表現某一行為的方式。其中增強物可分類成以下兩大類:

原始增強物:能滿足基本生理需求的物質,如食物。

制約增強物:學習得來的,包括:

 持有性增強物:如小飾物、玩具、徽章等。

 活動性增強物:如玩遊戲、玩電腦、自由活動等。

 社會性增強物:如摸摸頭、口頭稱讚、親近等。

 類化性增強物:如代幣、積分、獎狀等。

(2)負增強作用(negative reinforcer):當個體反應後在情境中使已有刺激(負增強物)

消失,而其消失有助於該反應頻率的增加。意指表現一特定行為後,即能中止 一些不愉快或懲罰等。

(3)懲罰:藉由施予厭惡刺激來減低或去除兒童的不良行為,其中可分為二種,一 種是施予負增強物,即「處罰」;另一種是當不良行為出現時,即撤銷正增強 物,使個體不敢再犯,即「隔離」。

從上述可知,正、負增強作用均為激勵個體表現良好的行為,懲罰則是以厭惡刺 激來達到制止的作用。

3.社會學習論

強調在社會情境中個體可以向其他人行為學習,此一代表人物為班度拉(Bandura),

主要之理論觀點有:學習理論的三元取向、學習的產生非繫於強化、學習得自觀察與模 仿、模仿學習有不同的方式、模仿學習絶非機械式反應、最能引起兒童模仿的楷模、觀 察學習的四階段歷程等(張春興,2007)。

綜合以上理論,經典條件作用在於酬賞(給予加分)與學生遊戲行為(能過關)為 原先之連結反應,經由刺激替代物(如闖關時,學生過關給予加分)獲得滿足,新的刺 激(闖關)與反應連結(能過關)建立形成,達成酬賞的作用。操作條件作用則是強調 透過學習的增強,例如遊戲闖關過關獲得加分,其中遊戲闖關過關的自發行為帶來增強 物,因而感到滿足而持續表現該行為。另外,社會學習論則主張學生可以透過觀察遊戲 環境中所呈現的酬賞情境,學習到適當行為表現與避免不適當行為出現。由上述可知,

行為學習理論可以支持酬賞,讓學生有適當的行為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