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醫囑遵從行為

一、 醫囑遵從行為定義

在醫囑遵從行為當中最常被使用的為順從(compliance)和遵從 (adherence)兩個名詞,而國內外許多研究者會交互使用兩個詞來描述病 患遵循醫囑的能力和意願。Haynes等人(1979)認為遵從行為是指一個人 的行為能遵守醫療處方或健康建議,包括按時服藥、飲食及生活型態 之改變(引自陳麗梅,2009)。

早期Dracup和Melesis(1982)兩位學者為遵醫囑行為下的定義為:

病患所選擇的行為和醫療或健康建議是一致的,但內容的重點多放在 病患如何做到服從醫護人員的指示。隨著醫療環境的改變,病患的自 主權益日漸上升,於是Edel(1985)對遵醫囑行為重新下了定義為:病 患遵守他們和醫護人員雙方共同協商所訂出的治療計畫,重點改變了 方向,重新調整為醫病兩者互為平等的夥伴關係。

在NANDA(North America Nursing Diagnosis Association)護理診斷 手冊中,將「遵從行為」更廣泛的定義為:個人或照顧者能與自己或 家庭、社區及健康照護專家建議的健康促進或治療計畫達成一致性,

17

若其同意健康促進,或治療計畫執行者與照顧者可以呈現出完全或大 部分一致性,將使臨床照護或治療結果能完全或大部分的具有成效(高 紀惠,2009)。

遵從行為係指個人行為與醫療或健康囑咐的相輔程度(Vermeire, Hearnshaw, Van Royen, & Denekens, 2001)。當病人正向動機越強,感受 疾病威脅程度越強,自覺遵從行為的有效性越高,病人的健康信念越 正向,採取遵從行為的可能性會提高(陳曉悌、李怡娟、李汝禮,2003;

陳麗梅,2009)。

綜合以上文獻,遵從行為係指病患或照顧者與醫護人員或健康照 護專家互為平等的夥伴關係,經由互相協商討論後,共同訂定出治療 計畫,病患或照顧者會主動配合,並且遵守他們的治療計畫約定,以 達成維持健康或健康促進的共同目標。

二、 醫囑遵從行為的測量方法

測量醫囑遵從行為是件困難的事,因為評估的面向非常的廣泛,

評估時需涵蓋身、心、靈、社會等多面向層次,且沒有一個方法能夠 完全正確評估、測量病患的遵從行為(何雅方,2010)。文獻上醫囑 遵從行為的測量方法眾多,主要測量血液透析病患遵從行為的方法包 括下列三種:直接測量、間接測量及混合式的測量方式(戴辛翎,

2005)。

18

直接測量包括測量病患之生命徵象、飲食日誌、實驗室檢查、病患 透析前後體重、腎功能檢查、排尿量、藥物服用方式等。此法雖然能 獲得病患遵從行為較為準確且客觀的數據,但所需耗費的經費也較 高。另外需考量到,雖目前各大血液透析室皆能做到上述評估測量方 式,但因代謝和疾病的嚴重度不盡相同,其差異性也會影響到評估的 正確性(戴辛翎,2005)。

間接測量方式如服藥方式敘述、剩餘藥量的計算、計算病人體重變 化、平日飲食習慣問卷、病人、家屬或主要照顧者的陳述法、醫師或 護理師評估、病歷查閱法,以及看治療後結果、疾病合併症的產生、

住院率、是否規律透析等。此為醫護人員較常採取的測量方式,其中 最簡單且實用的方式,為病人或家屬的陳述法,此方法可迅速獲得資 料且具有簡單、經濟、低成本等優點,但其缺點為可能會有回憶偏差 及遵從行為高估的可能性(洪翠双,2006;楊易宏、劉雪娥,2005;

戴辛翎,2005)。

混合式的測量方式,則為上述的兩種測量方法並行使用,此方法可 以綜合二者的優點,較能夠提高遵從行為的可靠性,也較具有整體性,

由測量過程中,也可以清楚的了解病人遵從原因、不遵從原因、項目,

以及可能有的疑問、困境與需求(戴辛翎,2005)。

無論是那一種測量方法,都有其測量之優點與缺點,但直至目前為

19

20

Kugler,Vlaminck,

Haverich,& Maes 2005

德國和比利時血

Kara,Caglar &

Kilic 2007

Youngmee &

Evangelista 2010

洛杉磯八間血液

Walsh & Lehane 2011

愛爾蘭某大型醫

21

綜合以上文獻,遵從行為測量方式最常見為病患自填式問卷調查 法,部分研究會加入實驗室測量法以獲得客觀遵從行為之數據,為了 得到更精確之數據,本研究將採用戴辛翎(2005)建議的混合式測量 法,其包含:病患自我陳述、醫囑遵從行為問卷、醫護人員評估法、

病歷查閱法,及實驗室檢查(血磷、血鉀值)、病患兩次透析間體重 增加情形,藉此來測量血液透析病患之醫囑遵從行為。

第三節 影響遵從醫囑狀況之相關因素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