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醫師行業的特性

醫師之所以成為一門專業,是因為它有真實的技能,高深的 學術基礎且需要長期的訓練,學習者除有這些堅強的教育背景 外,需通過國家考試,使其資格與能力經主管機構的鑑定及格後 才能發給證書及執照,准予其執業(歐文琴,1995)。

一、醫師養成進度

醫師的養成進度包括以下各階段(歐文琴,1995):

(1)醫學前期或基礎醫學階段(指第一年至第四年之各種學習課程):

臨床課程與臨床病例示教。

(2)醫院見習階段:指第六年的學習階段。

(3)實習醫師訓練:醫科最高年級生必須到醫院實習,為實習醫師,

在實習期間,要輪派到各科,以學習臨床經驗。

(4)畢業後的訓練或專科訓練:有住院醫師訓練、住院總醫師訓練及 專科或專家訓練等。

醫科學生畢業後,在醫院裏面擔任醫師,是為住院醫師。住院

醫師的訓練期間為三年至四年,因醫院與科別而不同。住院醫師 訓練後成為總醫師,總醫師的工作為負責行政工作。醫學系學生 畢業後,經過住院醫師、總醫師的階段,才算完成訓練,具有獨 立作業的能力,總醫師做完之後為主治大夫。

二、醫師具有專業的性質

醫療是個高度專業化的行業,身為醫療行業主流的醫師,必 須具有專業的性質才能行使其工作,其專業取得的過程必須為:

(1)必需經過專業教育的訓練及培養 (2)必需通過執照考試,領有執業執照

(3)必須加入專業組織,並接受專業組織規範

三、醫師行業具有獨占的性質

造成醫師執業獨占性的原因有:

(1) 醫療很難找到替代品。

(2) 存在有進入障礙。

進入醫師這個行業的障礙,主要來自法令的限制,法令的限制有:

1. 必須接受醫學教育

2. 必須通過執照考試,取得醫師證書 3.必須加入醫師公會,取得執業證照

台灣每年有十餘萬名高中畢業生參加大學聯考,其中醫 學院醫學系錄取的名額,大約只有一千名左右,其錄取率之 低與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況且訓練一名醫師成為具有獨立 執行業務能力,必須在學校畢業後,還要通過醫師特考,取 得醫師執照才行。而執照本身就具有市場獨占性質,也是進 入市場的一種障礙。由於加入醫師這個行業有層層關卡的限 制,同時醫學教育時間長達七年,所以醫師人力的供給曲線 是一條低彈性的供給曲線(莊逸洲,2000)。

四、醫師行業具有高投資性

一位主治醫師的養成,至少要經過六至七年的大學醫學教育,畢 業後在教學醫院接受四至六年的住院醫師訓練,因此從接受醫學教育 開始,到能成為有獨立執行醫療業務能力的主治醫師為止,可能就要 花上十年至十三年的時間。因此醫師的供給彈性很小,每年也只有固 定的醫師數量投入就業市場,且就讀醫學系的學費又比其他學系高出 很多。實習醫師和住院醫師的訓練期間,其身心所受的壓力都很大,

所投入的心血也相當多,工作性質亦比其他行業辛苦,因此醫師為了

補償其醫學教育與訓練的機會成本,其所要求的待遇也自然較高,即 所謂的高投資性,故執業後期望能補償回饋較高收入(莊逸洲,

2000)。

醫學院學生畢業後,進入軍中服一年八個月兵役,不但薪資低又 無法學習到新的醫療技術,故大部分的人會認為不符合經濟效益,這 從每年會有部分的醫學院學生利用對醫療上的瞭解辦理停役或免 役,達到逃避兵役的目的中可看出。服兵役期間時間如能不浪費掉,

又能有不錯的薪資報酬,對學醫過程的高投資性應有彌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