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重要足球比賽發展之情形

第一章 臺北市足球運動在國民小學發展之情形(1967-2012)

第三節 重要足球比賽發展之情形

臺北市國民小學主要參與的重要足球賽事為「全國中正盃」、「全國學童盃」、

「全國李惠堂盃」以及「全國青少年盃」等足球錦標賽。筆者就以上列舉之各項 比賽進行探討,以釐清臺北市國民小學足球在各項比賽的發展情形。

一、全國中正盃足球錦標賽

1965 年,全國足球委員會為提倡國內足運,並為先總統蔣公祝壽而舉辦全國

「介壽盃」足賽,隔年起易名為「萬壽盃」賽,以萬壽盃之名舉行 9 屆之後,先 總統蔣公在 1975 年不幸逝世,足壇為紀念這一代偉人,而將這一足球盛會再度易 名為「中正盃」。這項盃賽初創時,只設社男及高男組,後來才增設女子組,再逐 漸細分為社會、高中、國中及國小等組別進行比賽。104國小男組曾在 1969 年還稱 萬壽盃時辦一屆,之後停辦了多年,1975 年恢復國小組。全國中正盃足球賽的三 級學校分齡比賽,由於攸關球員的升學保送,因此競爭情形不在社會組之下,年 輕球員莫不為前途及團隊榮譽全力以赴。105

1969 年首次辦理的全國萬壽盃國小男子組冠軍為臺南市勝利國小,隔年隨即 停辦,直到 1975 年改稱「全國中正盃」才恢復,是由臺北縣修德國小獲得冠軍殊 榮。106臺北市的國民小學首次奪標是在 1978 年由雙蓮國小奪得,之後雙蓮國小分 別又於 1981、1071984、1081985 年再次奪冠。109之後國小男子組直到 1992 年全國 中正盃停辦之間就沒有臺北市的學校奪得冠軍。1977 年起增設國小女子組,首屆

104 中華民國足球協會,《中華足訊》,18(臺北,1983):3。

105 中華民國足球協會,《中華足訊》,18(臺北,1983):10-13。

106 中華民國足球協會,《中華足訊》,18(臺北,1983):10-13。

107 中華民國足球協會,《中華足訊》,18(臺北,1983):10-13。

108 中華民國足球協會,《中華足訊》,25(臺北,1985)。

109 中華民國足球協會,《中華足訊》,30(臺北,1985):4。

冠軍就由臺北市的民生及博嘉國小並列冠軍,而臺北市指南國小為當屆季軍。110

八 1981.11.

12.22~31

臺北市 冠軍 北市雙蓮 北市潭美 男 11 隊

10.14~20

高雄市 冠軍 北縣自強 高市桂林 男 8 隊

資料來源:筆者整理自各期中華足訊、歷屆全國中正盃足球錦標賽秩序冊、各大報紙資料 而成。

1991 年以前所舉辦的中正盃像是大拜拜一樣,將各分齡層的比賽均混在一起 舉行使比賽混亂,一至二個禮拜就辦完各組比賽,媒體只有顧此失彼,顧得了甲 組、高中組,管不了國中、國小組,失去當主角的機會,而且場地也因密集的比 賽變得坑坑洞洞,球員也因天天出賽而體力無法負荷或受傷,使得比賽中無法發 揮水準。111因此 1992 年開始取消改以全國青年盃、全國青少年盃、全國少年盃三 個獨立盃賽取代之,有如三級棒球賽一樣。112故共舉辦過 18 屆次(包含全國萬壽 盃)的全國中正盃國小組被全國少年盃足球錦標賽所取代。

二、全國學童盃足球錦標賽

1973 年 5 月中華民國足球委員會改組為中華足球協會,積極推動全國足球運 動,1974 年創辦以社會球隊為主的足協盃足球賽、青年球員參加之青年盃足球賽 外,為加強向下紮根工作,進一步於 1975 年舉辦了全國第 1 屆學童盃足球比賽,

選在每年下學期比賽。113此項比賽在舉辦 8 年之後,因併入李惠堂盃足球錦標賽 而停止。

1976 年全國學童盃足球錦標賽在臺北市日新國小舉辦,由臺灣區 11 支預賽優

111 宮泰順,〈全國中正杯足球總決賽 賽程密集球員不勝負荷〉,《聯合報》,1985.1.3 第 07 版。

112 中華臺北足球協會,《中華足球年鑑》(臺北:橙青印刷事業有限公司,1998),55。

113 中華民國足球協會,《足球季刊》,4、5(臺北,1976):13。

十七 1990.

11.2~7

花蓮縣 冠軍 南市成功 高市桂林 男 8 隊 雙蓮 女 8 隊 亞軍 北縣莒光 彰縣原斗

季軍 北縣廣福 花縣光復 殿軍 北縣清水 北縣修德 十八 1991.

12.4~8

花蓮縣 冠軍 北縣清水 高縣桃源 男 6 隊 女 5 隊 北市未有隊

伍參賽 亞軍 嘉縣朴子 花縣光復

季軍 北縣自強 高縣忠孝 殿軍 北縣廣福 高市小港

勝隊伍參加,分別有臺北市日新國小、木柵國小、敦化國小、大同國小、臺中市 和平國小、高雄市十全國小、臺北縣三光國小、修德國小、高雄市和平國小、高 雄縣大林國小、臺南縣佳里國小。114

1978 年全國學童盃足球錦標賽在臺北市體育場及永和鎮永平國中舉辦,全國 有 16 所學校參賽分成三組,男童甲組(13 歲)7 隊,分別為臺北市日新、雙蓮、

博嘉、臺北縣修德、臺南縣佳里、高雄市瑞豐、新竹縣建功。男童乙組(11 歲)3 隊,分別為新竹縣建功、花蓮縣中正、臺北縣修德。女童組 6 隊,分別為臺北市 民生、指南、博嘉、臺北縣修德、永和、屏東縣同安。115

1979 年全國學童盃足球錦標賽在新竹市舉辦,比賽地點分別在縣立體育場及 交通大學足球場。比賽分為三組,男童 13 歲有 16 隊,分別為臺北市雙蓮、立農、

中正、臺北縣修德、桃園縣東勢、新竹縣建功、竹蓮、臺中市瑞穗、彰化縣泰和、

中興、嘉義縣港墘、臺南縣佳里、臺南市勝利、榮光、高雄縣彌陀、高雄市瑞豐。

男童 11 歲有 6 隊,分別為北縣修德、高市十全、屏縣同安、竹縣建功、中市瑞穗、

竹縣東門。女童組有 9 隊,分別為北市民生、指南、博嘉、北縣修德、高縣鳳山、

潮寮、竹縣建功、雲縣林厝、嘉縣新埤。學童盃首次在新竹舉行,全國足球協會 讓各項足球比賽輪流在各縣市舉辦,使足球運動全面推廣,向下紮根。116

1980 年全國學童盃足球錦標賽在臺南縣佳里鎮舉辦,比賽分為三組,男童 13 歲有 14 隊,分別為北市立農、雙蓮、中正、日新、北縣修德、竹縣建功、西門、

南市勝利、海東、南縣佳里、中市豐原、高縣鳳山、彰縣南郭、嘉縣東石。男童 11 歲有 6 隊,分別為北縣修德、高市和平、右昌、竹縣石門、嘉縣港墘、南市大 同。女童組有 6 隊,分別為北市立農、博嘉、北縣修德、南市海東、彰縣南郭、

高縣潮寮。117

114 臺北訊,〈學童杯足球賽 總決賽今展開〉,《聯合報》,1976.3.30 第 8 版。

115 本報訊,〈全國學童盃足球今起總決賽〉,《中央日報》,1978.4.22 第 5 版。

116 本報訊,〈全國學童盃足球賽 今起在新竹賽七天〉,《中央日報》,1979.3.29 第 5 版。

117 本報訊,〈學童盃足球賽將在佳里進行分三組共二十六隊參加〉,《中央日報》,1980.3.27 第 5 版。

有好的比賽制度,才能使球隊在有規畫中成長,在當時的比賽規畫下,基層 球隊認為一年比賽場數太少,缺乏重頭戲,均希望恢復昔日的全國學童盃少年足 賽,並改聯賽方式單獨一級進行比賽,期待我國少年球季能規劃出更美好的藍圖。

118國內好的少年球隊一年內能踢的正式比賽,將全國中正盃及李惠堂盃,還有省、

市級比賽也加在內,總場數也不過才 20 場左右,而無力闖入交叉準決賽的球隊,

一年內出賽場數更在 15 場以下。鄰近的國家如日本青少年隊,一年內有機會出賽 近百場的實戰磨練。119基層人員均贊同恢復 10 年以前的全國學童盃,小球員獨當 一面,不是依附在大哥大姊比賽下,充當賽會的配角。120於是 1991 年中華民國足 球協會在基層小學球隊的建議下,決定恢復停辦 8 年的全國學童盃足球錦標賽,

除了男、女學童組的比賽外,增設教師組比賽,希望藉由各校老師的實際參與足 球運動、以身作則,帶動學校的踢球風氣、以利小學足球運動代表隊之組成與發 展。121隔年(1992)因全國三級足球賽的出現,全國學童盃足球錦標賽被全國少 年盃足球錦標賽取代。122

表 1-19 全國學童盃足球錦標賽成績發展情形 日期 地

點 成績 男童甲組

(13 歲組)

男童乙組

(11 歲組) 女童組 備註 1975.3.

29~4.5 臺 北 市

冠軍 南市勝利 共 11 隊

亞軍 南縣佳里 季軍 北市大同 殿軍 北市日新 1976.3.

30~4.5 臺 北 市

冠軍 北市日新 共 11 隊

亞軍 北縣修德 季軍 北市大同 殿軍 高市十全

118 中華民國足球協會,《中華足訊》,58(臺北,1990):8。

119 中華民國足球協會,《中華足訊》,58(臺北,1990):8。

120 中華民國足球協會,《中華足訊》,58(臺北,1990):8。

121 中華民國足球協會,《中華足訊》,61(臺北,1991)。

122 中華臺北足球協會,《中華足球年鑑》(臺北:橙青印刷事業有限公司,1998),54-56。

1977.3.

有獲得過冠軍,最佳成績是 1978 年及 1982 年由中正國小及清江國小獲得亞軍。

女童組共獲得 2 次冠軍,分別是 1977 及 1981 年由民生國小及博嘉國小獲得。

三、李惠堂盃足球錦標賽

第 5 屆李惠堂盃分齡足球錦標賽,於 1983 年 2 月 3 日於臺南市專用足球場舉 行,由臺南市足球委會承辦,中華足球協會經長期研究計畫,特將以往單獨舉行 的「學童盃足球賽」併入李惠堂盃,其目的不僅在於擴展李惠堂盃足球賽的規模,

同時也顧全各分齡球隊本身經費籌措不易,節約各球隊的比賽開支。123本屆男、

女各分為 11、13、15、17、及 19 歲等 10 組共有 83 支分齡球隊參加競逐,並選出 13 歲、15 歲和 19 歲組男、女各 1 隊組成 6 支分齡國家代表隊,出國參加國際分 齡足球賽。124

基層球隊認為中正盃在上學期舉行,球員整體的成熟度及對足球的認知均較 差,但到了下學期踢李惠堂盃賽,球隊會較成熟多了,這時各隊爭勝也較具挑戰 性;其次,李惠堂盃除 13 歲組,另還設有 11 歲組,有如預備軍模式,可鼓勵各 校作長期組訓的銜接工作。125

1989 第 11 屆全國李惠堂盃分齡足球錦標賽參賽共有 121 隊,與以往幾點不 同,採分區、分段進行各組比賽,國小組在嘉義朴子,另補助參加球隊,預賽 5 千、復賽 6 千、(準)決賽 8 千元不等的經費,播下的種子有了收穫,共有 121 隊 參加,創下歷屆參賽球隊新紀錄。1261992 年最後一屆李惠堂盃結束後,共辦理過 10 屆次的國小學童主要足球賽事,就由全國少年盃足球錦標賽所接手。

123 中華民國足球協會,《中華足訊》14(臺北,1983):5。

124 中華民國足球協會,《中華足訊》14(臺北,1983):5。

125 中華民國足球協會,《中華足訊》58(臺北,1990):8。

126 中華民國足球協會,《中華足訊》48(臺北,1989):32。

表 1-20 全國李惠堂盃足球錦標賽國小組成績發展情形

市 季軍 北縣成功 彰縣原斗 高市鳳林 屏縣內獅

市 季軍 北縣成功 彰縣原斗 高市鳳林 屏縣內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