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鑑定與安置現況之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六節 鑑定與安置現況之相關研究

王小燕(2007)於「特殊教育心理評量教師鑑定工作現況與需求之研究—以台北縣為例」

中,探討台北縣特殊教育心理評量教師執行鑑定工作之現況與需求,以問卷調查的方式,針 對台北縣學前、國小、國中階段的心評教師進行調查。研究顯示台北縣心評教師對鑑定工作 現況與工作滿意度偏低,而鑑定工作之需求度極高。另外在「性別」、「教育程度」、「職 務」背景變項方面無顯著差異,但在「年齡」、「心評年資」、「任教階段」背景變項方面 有顯著差異。執行鑑定工作所遭遇之困難包括研習課程不足、安置標準不一致、人力分配不 均等,而所需之協助包括改善心評制度、加強與專業醫療人員之配合以及提升心評教師素質 等。

郭紜均(2007)在「身心障礙學童教育安置制度研究—歷史變遷與政策過程」中,採用文 獻分析法和歷史分析法,回顧我國身心障礙學童教育安置制度的變遷,並評估其影響,了解 其演變過程。由研究結果可知我國安置理念的發展軌跡是從隔離、統合而後至融合階段,安 置型態的階段則依序從隔離制教育安置時期、混合制教育安置萌芽時期、多元化教育安置發 展時期到目前的多元化教育安置穩定時期。因此,隨著各相關法令一一通過或修正後,已奠 定了我國身心障礙學童的教育安置政策取向為多元安置及融合教育。

陳新宜(2010)於「身心障礙幼兒安置於融合教育環境下之問題研究」探討苗栗縣身心障 礙幼兒的家長與教師對於目前融合教育環境的看法,以及在安置過程中所遭遇的問題,採用 質性分析的方式進行訪談,研究對象為領有身心障礙手冊,並經苗栗縣鑑定就學輔導委員會 鑑定安置於融合環境下的公私立幼稚園之三至六歲身心障礙幼兒,研究發現家長與教師在融 合教育前的主要考量為身心障礙幼兒的需求,且其適應情形會因障礙的限制與影響而有個別 差異,並與特教支援服務的提供有密切關聯,另外家長的態度也會影響幼兒安置的適切性。

張芳榮(2010)於「桃園縣國民小學資源班對情緒行為障礙學生鑑定安置與輔導現況及支 援需求之調查研究」中,以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研究主題的探討,了解情緒行為障礙學生鑑 定安置與輔導的情形和支援需求,研究對象為桃園縣公立國小之資源班教師。在鑑定、安置 與輔導現況的研究方面,結果顯示鑑定現況的符合程度最高,其次依序為安置、輔導現況,

23

而支援需求方面,則以輔導的支援需求最高,其次依序為安置、鑑定支援需求。此外,亦針 對教師個人背景因素進行探討,包括教師性別、特教教學年資以及特教專業背景等,研究顯 示對於情緒行為障礙學生鑑定、安置與輔導支援需求並無顯著差異,僅在個別項目有部分差 異。該研究並提出建議,認為該縣應加強結合醫療及社會資源,同時協助學校進行鑑定、安 置與輔導工作,並應強化專業團隊支援服務方案,另外資源班教師應積極參與各項研習或工 作坊,並加強與普通班教師、學校行政人員以及家長的溝通聯繫。

湯麗蓉(2012)提出「花蓮縣特殊需求幼兒鑑定與安置現況與問題之研究」,探討花蓮縣特 殊需求幼兒鑑定與安置的情形,研究者選擇三位教學年資為 14~17 年,並分別在自足式特教 班、學前融合班和學前巡迴輔導班任教之教師,和一位自閉症幼兒家長作深入訪談,訪談題 目分為特殊幼兒鑑定與安置之宣導及篩選、轉介與通報、鑑定與安置的實施等面向,針對受 訪者的回答進行分析與歸納。根據研究結果,該縣已建立完整的鑑定與安置作業流程並能提 供偏遠地區特殊幼兒之特教需求相關服務,惟幼兒園行政承辦人員對於轉介通報等作業流程 不熟悉且鑑定工作之人力不足,另外家長仍難以接受幼兒發展遲緩,對於鑑定與安置工作也 不甚了解,因此建議針對家長和幼兒園編製特殊幼兒輔導手冊,並辦理相關研習課程,以利 各項特教工作的進行。

許育瑄(2013)在「雲林縣學前特殊幼兒發現、通報、鑑定與安置工作現況之研究」中,

就該縣對於學前階段特殊幼兒之發現、通報,以及鑑定與安置工作進行研究,並探討教師背 景對於上述工作是否造成差異的情形。該研究以雲林縣幼兒園教師為對象,以問卷調查的方 式進行量化分析,該研究顯示雲林縣幼兒園教師在「發現」以及「鑑定運作情形」等方面表 現較好,在教師背景方面,教師之年齡和最高學歷對於特殊教育各層面的工作並未有顯著影 響,但教學年資在 26 年以上之教師,其在發現、通報、鑑定與安置現況的知覺程度顯著高於 教學年資在 5 年以下之教師,代表教學經驗豐富有助於特殊教育工作之推展與進行,另外修 完特教學分,但未取得特教合格證與修完部分特教學分,未取得特教合格證之幼兒園教師對 於發現、通報、鑑定與安置現況的知覺程度並未顯著高於未修特教學分之幼兒園教師,表示 修畢特教學分之教師仍需持續加強專業能力。

由以上各相關研究可知我國從事鑑定與安置工作之部分人員或幼兒園教師需提升其專業

24

能力,即使是修完特教學分之教師,仍需持續不斷地進修,另外特殊幼兒家長的態度更是關 鍵,相關人員應多與家長進行溝通,取得家長的支持,使輔導工作能順利推展。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