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防災管理要項與技術

在文檔中 摘 要 (頁 66-70)

第四章 隧道防災管理策略與技術

4.2 防災管理要項與技術

細小之水滴灑於高溫中,將產生大量高溫之蒸氣,此對用 路人之潛在傷害力比煙霧還嚴重。

(3)隧道狹窄又長,為考慮路面排水,其縱向通常設計成具有 一定之坡度,而通風之方向亦是沿著隧道之縱向並未設有 分支排氣孔,所以熱氣通常都會停留於斷面之上半部。

(4)從隧道頂噴水,將引起旅客恐慌,若滅火失敗可能會造成 更嚴重的災害。

(5)使用撒水頭將造成煙層與空氣擾流,而危及隧道內人員之 安全。

(6)一定時間需測試撒水系統性能,因此維護費用頗高。

以國內八卦山隧道之消防規劃設計為例,在初期已參考各國 規範而建制,在與NFPA 502、日本道路隧道技術規範規定及「公 路隧道消防安全設備設施設置規範草案」之比較中,由於參考相 關研究報告顯示,自動撒水系統啟動後將造成大量煙霧及蒸氣,

除了會造成閉路電視監視器(CCTV)的能見度大為降低,使得判 斷更加困難外,並會使得隧道疏散環境變惡劣。且考慮在車輛引 擎等覆蓋物下的火災,無法直抵火源滅火,故設計單位未將撒水 系統設備列入設計規劃中,就研究團隊評估水霧系統每公里需造 價七千萬,總經費更高達7 億,故目前水霧系統於長公路隧道之 成效尚未確認前,營運單位宜需再考量,故八卦山隧道未設置撒 水系統設備。

空間係指災害發生所對應的地理位置或結構物環境,災害類型係指災 害發生的方式與原因,災害時間則是災害發生的前、中、後的時序。

整體而言,災變管理應為平時減災、災前整備、災時應變與災後復建 四階段循環不斷的過程[11][25][26][27][30][31],如圖 4.2 所示。

4.2.1 防災管理基本理念

1.平時減災

主要工作為於災前或災後且歷經一段時間後,持續一系列的 風險分析,研擬風險水準等災害評估,以消除或減輕災變風險及 其對公路之影響。

風險分析常採科學的方法分析災害發生的頻率、地點,災害 發生的可能性,面臨災害風險地區、資源,及評估災害損失。研 擬風險水準則是針對目前可運用、管理的實際災變資源,及風險 分析結果,評估公路系統對災害的承受能力,並研討公路設計準 則、公路安全評估標準等風險水準。

因此,減災工作通常為包含政策性的規劃與災害應變規範或 程序的修訂,落實於法令的整合與實質的預防措施。此外,常須 針對技術面作探應,如公路之規劃、選址應儘量避開各種災害潛 勢區及妥善之設計,施工及營運管理。

2.災前整備

主要為針對災害發生時所擬訂的各項災害應變計畫,而災害 應變計畫包括下列三項。

(1)計畫內容:應包括災害應變作業流程,權責範圍命令體系之

建構,搶救災資源(人力、物力、財力)之管理計畫,與相關 單位之安全支援協定,專業人員之訓綀與模擬計畫,災害應 變中心或緊急應變小組之建立,與煤體、大眾之溝通計畫,

及公路系統遭遇各類型災害之預期承受與實際評估之抗災 能力。

(2)計畫之執行與管理:由減災階段之政策評估整合後,法令之 相容性與法源之適用性有助於增加計畫之可行性,而計畫之 效率提升則有賴於執行者的分析、評估及處置運作的適當 性。

(3)訓綀與教育:其目的在使各階層、階段之人員熟悉作業規範,

及與其他單位之協調整合作業能力。

3.災時應變

主要於災害發生期間執行搶救、修復及資源分派,並降低二 次災害發生或災害持續擴大的可能性,且預為復建階段減低障 礙。災害應變大致可分為圖4.3 所示的數個期程,各期程時間之 長短將視災變之緊急情況而定,且每一期程所採取的行動亦常有 重疊,並視前一期程之處理情況而定。

4.災後復建

主要含安全檢測及正式復建二期程,並依據時程的緊迫性可 再分為緊急調查與緊急措施、快速診斷與快速修復以及安全檢測 與正式復舊等三階段的作業程序。安全檢測除有助於瞭解受災程 度及災損原因外,亦可作為正式復建之補強或設計依據;正式復

建除針對受損公路結構進行維修補強,恢復災前之原貌及交通功 能外,若為塑造更安全、更具抗災能力的公路系統,可採取重建 或減災措施。

4.2.2 公路監測預警系統

前述管理措施皆以災害防範與抑制災情擴大為主要目的,若針對 災害發生的掌握與處理而言,則相關監測預警系統為執行層面的要 項。

公路監測預警系統係於適當位置設置監測儀器,有系統地量測公 路及相關環境資訊。現代化、自動化的公路監測預警系統不僅可以將 所量測的資訊自動分類、整理、計算分析,當量測數據達到警戒值時,

亦可以自動發生警訊,故完整的公路監測預警系統常需設置控制或監 管中心,以利總體的控制及監管。

公路監測預警系統通常配合監測儀,並將隧道安全設施整合如 下:

1. 安全監測預警系統:含現場量測儀器設備及現場監控、記錄 設備,其主要提供資料作為公路安全之研判依據,並可即時 回傳公路異常狀況,以利公路管理單位及早採取應變措施。

2. 公路安全巡視警戒系統:公路管理單位定期及機動派員檢查 公路狀況,及時掌握監測預警系統未能有效偵知的異常狀況。

3. 公路安全警告警報系統:包括廣播通訊設備、警示佈告設備,

並於緊急狀況下通過適當措施通知尚未受影響的用路人。

在文檔中 摘 要 (頁 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