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著"與句型關係

1. 陳述句

「著」往往出現於複句結構,Su(1973)的研究就提出了這個觀察。Su 認為「著」是表示動詞動作與主動詞動作並存(concomitative)的動態標誌,

表示句子中兩個動作同時發生。並舉例說明含「著」句子若只有一個動詞大

存在句型滿足「處所詞倒置」(locative-inversion),因而,存在句的主語 均為處所詞。湯延池(1988:133)認為,存在句型是因特殊屬性類別的動詞

「V著」(即可以有「沒V著」)。

對外漢語教學方面的一些權威資料也都明確指出「V著」的否定式是「沒 V著」,但提法稍有不同。劉月華(2001)則認為,否定動作或狀態持續時 用「沒」,「著」仍保留。

我們認為,若漢語存在「沒V著」(實際語料中沒有發現),它應該和「沒 V」不是ㄧ回事。下面分別討論。

「NL+V+著+NP」表示狀態持續,即一般所說的存在句。例如:

(1)

僅僅根據這個例子還不能判斷 1b)是否合格或者它和 1c)有什麼關係。

(2)

(3)

(4)

a. 牆上掛著畫。

b. ?牆上沒掛著畫。

c. 牆上沒掛畫。

a. 牆上掛著一幅畫。

b. *牆上沒掛著一幅畫。

c. *牆上沒掛一幅畫。(歧義)

a. 牆上掛著兩幅畫。

b. *牆上沒掛著兩幅畫。

c. *牆上沒掛兩幅畫。

a. ?沙發上坐著女孩。

b. ?沙發上沒坐著女孩。

c. ?沙發上沒坐女孩(歧義)

(5)

(6)

從上面這些例子可以發現肯定形式「NL+V+著+NP」可否接受,與「NP」

的性質有關,它應該是程度、生命度都較低的,這可能與存在句中賓語的無 定傾向有關。對於否定形式的「NL+沒 V+(著)+NP」來說,如果賓語不 分有數量詞,則都是不可接受的,可以接受的是它的歧義。如果賓語不分沒 有數量詞,「NL+沒 V+著+NP」的可接受程度沒有「NL+沒 V+NP」高。

劉月華(2001)指出,存在句的賓語部分表示的是新信息,因此前面一般 有數量詞,甚至賓語是專有名詞時,前面也有數量詞,例如:

(7)

可見,「NL+V+著+NP」的「NP」在大部分情況下都有數量詞限制,

也可以理解為有一個默認數量,一般是最小量「一」。帶有數量詞的這一格 式的否定形式都可以接受,可以接受的只是「NL+沒 V+NP」的歧義,而 這些歧義和數量詞有關。

賓語部分帶數量詞是狀態持續的傾向性用法,而這種格式的否定形式的可 接受性都很低。這就意味著,狀態持續的否定型式的可接受性很低。

表示動作持續的「著」和表示狀態持續的「著」的語法功能都是描寫。因 此在否定問題上表現來的情況也相同。動作持續否定形式的可接受性也很 低。

a. 沙發上坐著一個女孩兒。

b. *沙發上沒坐著一個女孩。

c. *沙發上沒坐一個女孩。(歧義)

a. ??沙發上坐著王老師。

b. *沙發上沒坐著王老師。

c. *沙發上沒坐王老師。

天安門廣場上聳立著一座人民英雄紀念牌。

不同的是,表示動作持續的「著」可以用在連動句的第一個動詞之後,

這時它的否定形式是不可接受的。例如:

(8)

也可以提問的方法表示持續態的否定。

(9)

(10)

8b)和 9b)的可接受性都比較差,而 8c)和 9c)則是很自然的問句,

其否定形式是「沒 V」。8d)和 9d)有兩種回答:「是/不是」或者「V 了/

沒 V」。這也說明,持續態的否定不大可能是「沒 V 著」。

3. 祈使句

袁毓林(1992)說「V+著!」的句式義可以粗略的概括為:說話人要求 聽話人處於某種狀態,大分為三種。

(一) 要求聽話人進入某種狀態,其預設是:聽話人本來沒有處於某種狀 態。

(二) 要求聽話人保持某種狀態,其預設是:聽話人正在改變某種狀態。

(三) 要求聽話人回到原來所處的某種狀態,其預設是:聽話人已經改變 a. 海員們扶著一個老工人走過來。

b. *海員們沒扶著一個老工人走過來。

c. *海員們沒扶一個老工人走過來。

a. 牆上掛著一幅畫。

b. ??牆上掛著一幅畫嗎?

c. 牆上掛畫了嗎?

d. 牆上是不是掛著一幅畫?

a. 外面下著雨。

b. ??外面下著雨嗎?

c. 外面下雨了嗎?

d. 外面是不是下著雨?

了原來所處的某種狀態。

上面所說的「V+著!」的句式義是一種概括的說法,實際上用不同類型 的動詞去實現其中的 V 會產生不同的祈使義。下面我們分別討論。

¾ 動詞「坐」、「站」、「躺」、「趴」等表示身體的某種姿態。我們記作 Va。

a 的語境是聽話人本來站著,說話人要求他改變原來的身體姿態,進入新 的姿態(坐著)。在這種情況下,說話人也可以說「坐下!」。這樣,本來意 義不同的「坐著!」與「坐下!」在這種特定語境下表達了相同的祈使義。

也就是說,「Va 著!」與「Va 下!」的語義在特定語境中得到了中和

(neutralization)。同樣,「站著!」與「站起來!」、「躺著!」與「躺下!」, 在一定語境中都能語義中和。

b 的語境是聽話人本來坐著,但說話人發現他有改變這種姿態的跡象。在 這種情況下,「坐著!」與「別坐著!」有相同的預設-聽話人本來處於「坐 著」這種狀態。推廣開來,在情況(二)這種語境中,肯定式「V 著」與否 定式「別+V+著」有著相同的預設。

c 的語境是聽話人本來是坐著的,但說話人發現他已經改變了這種狀態

(站了起來)。在這種情況下,說話人可以說「坐著!」-要求他改變目前 的姿態(站著),形成相反的姿態(坐著)。情況(三)兼有情況(一)和(二)

的某些語境特點,在這種情況下,「Va+著!」與「Va+下/起來!」也會 發生語義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