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音韻異常矯治方法與應用策略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音韻異常矯治方法與應用策略

對音韻異常的的學生,在矯治過程,因構音障礙程度及異常類型不同,有些 可能只要針對少數構音進行指正就能在幾次的練習後,學會發音的方法或位置,

並很快的類化於語詞裡。從構音/音韻歷程分析中,也可能不是單純幾個音發不正 確,而是牽涉到口腔功能,甚至呼吸的短促等,尤其是腦性麻痺學生的肢體動作 端正之訓練,始於近端才能要求遠端動作協調,因此口腔機轉及音韻練習同時重 要。林寶貴(2004)指出腦性麻痺學生口語的矯治,不僅加強姿勢控制與肌肉放鬆,

應著重改善呼吸型態、肌肉緊張狀態以及頸部的控制能力。以下歸納以李淑娥

(1995、2005,上課講議)言語機轉評估表內容及臨床經驗、林寶貴(2004)、曹 純瓊(1991)、賴湘君(1987)的構音器官運動練習及錡寶香(2006)的研究列舉 出較常應用的方法,茲說明如下:

一、口腔機轉的訓練

(一)口腔感覺異常的處理

1. 針對過度敏感的學生:以抑制性撫壓手法按摩。從較不敏感的區域如背 部、手臂…等處做緊壓、穩定、持續、緩慢、有規則的按摩方式,使有安 全愉快的感覺而不排斥。逐漸接近按胸部、頸部、臉部、口腔周圍按摩,

接著進行口腔內牙齦、臉頰,完全可接受後,再用紗布侵入口腔按摩或刷,

減低敏感度。

2. 針對過度鈍感的學生:以誘發性手法按摩。在較敏感之口腔周圍臉部做輕 拍、顫動、斷續、快速、多變化的按摩方式刺激,再進行口腔內牙齦、臉 頰按摩;若學生不排斥冰刺激,可用小冰棒於按摩前斷續輕拍口部周圍及 刺激口腔內舌頭、臉頰、軟顎部份。

特教老師可以透過語言治療師的建議,在教室課堂上練習,酌予在安全與衛 生兼顧下協助按摩,促進口部感覺正常化,以消除或增強學生的口腔敏感度。

(二)、口腔動作異常的處理

1. 保持頭部和下巴的穩定:因此首先用食指和中指由前面穩定額頭,再用食 指和中指由前面穩定下巴,接著用食指、中指和大拇指的下顎控制手法,

由前面或後面穩定下巴,最後再用大拇指和食指從後面輕夾住脖子上緣,

使下巴穩定。只有養成正確靈活的進食動作,舌頭才會獨立伸出縮回及往 左右嘴角移及向上伸出的動作。

2. 頭頸運動:協助將頭往左及右兩側轉動,使能慢慢轉到可以看到自己的肩 膀。再來將頭往上看及低下頭,往左右的下斜邊看。還可以先向下低頭再 往左右兩側轉頭。頭頸運動可提升頭頸部的協調能力及靈活度,學生頭頸 自如比較不會顯得呆滯與笨重。

3. 臉頰運動

(1) 用大拇指和食指夾住臉來將整臉分五等份,輕加壓拉向嘴角方向 再換邊。

(2) 用手掌心由下巴往顴骨處輕加壓按摩再換邊。

(3) 用不同材質的毛巾擦洗臉部。

(4) 兩頰內縮,噘嘴發出聲音。

(5) 控制下顎做下顎旋轉動作引發咀嚼動作。

臉頰運動可增加臉頰的肌張力和感覺靈敏度,防止食物殘留在臉頰內,增進 吹氣、吸吮的能力,以及說話的清晰度。

4. 嘴唇運動

(1) 壓舌板置雙唇中間,要求用雙唇含住停留數十秒數(連續三次);

能達成後在壓舌板上放一個銅板加壓,穩定後可增加銅板數量增

加雙唇的容受力。

(2) 雙唇閉緊,盡量做扁嘴巴的動作。

(3) 上下唇內縮後用力發出「ㄅㄚ」的音。

(4) 嘟起嘴做親人的動作。

(5) 上下唇含住吸管、小毛巾、壓舌板等,用手往外拉,做相抗衡的 動作;咬牛肉乾或鱈魚香絲做口腔拔河。

(6) 揭開嘴唇說「一」。

(7) 嘟起嘴說「ㄨ」。

(8) 連續說「一ㄨ一ㄨ」

(9) 學小貓叫「喵喵喵」、小羊叫「咩咩咩」、公雞叫「咕咕咕」、青蛙 叫「呱呱呱」、小狗叫「汪汪汪」。

(10)連續快速說「ㄆㄚ」、「ㄆㄧ ㄆㄚ」、「ㄆㄧ ㄌㄧ ㄆㄚ ㄌㄚ」。

嘴唇運動在增進上下唇的張力及嘴唇形狀的變化,且有助於發雙唇音和說時 口型的變化。

5. 舌頭運動

(1) 無法伸出舌頭時,用紗布協助包裹舌頭慢慢拉出。

(2) 用冰凍的檸檬冰棒由舌尖往舌後畫,讓舌頭中央凹下成杯狀,向 軟顎部位收縮。

(3) 用手指、牙刷或冰凍的檸檬冰棒輕刷舌頭兩旁。

(4) 用冰凍的檸檬冰棒輕刷舌根部位。

(5) 舌尖向前對抗壓舌板、及向上推抵硬顎。

(6) 舌頭向左右嘴角移動。舌頭伸出縮回(可用棒棒糖等引誘舌尖動 作)。

(7) 舌頭向左右嘴角移動可以玩男生女生配遊戲。

(8) 舌頭伸出外面再往上翹。

(9) 用舌尖舔上下唇(可沾蜂蜜引誘舌尖動作)。

(10) 舌尖捲起來,由齒槽往後滑至軟顎再滑回來。

(11) 舌頭在口腔內左右移動,推抵兩頰內側。

(12) 舔海苔或果醬塗在口腔四周,用舌尖舔。

(13) 舌頭在口腔內牙齒的外側轉動,做清潔牙齒狀。

(14) 做彈舌動作,發出馬蹄聲。

(15) 學鳥叫「吱吱吱」、鴨叫「嘎嘎嘎」、鈴聲「叮咚叮咚」。

(16) 連續快說「ㄊㄚ」、「ㄊㄧ ㄊㄚ」、「ㄆㄚ ㄊㄚ ㄎㄚ」。

舌頭運動主要提升舌頭往前後上下左右的張力和靈活度,有助於進食時側送 到兩邊的臼齒咀嚼和吞嚥,以及準備發出舌尖音、舌尖前音、舌尖後音及舌根音 等語音的條件。

6. 下顎運動

(1) 盡量張嘴與合閉的動作。

(2) 做大咀嚼動作,嚼大塊餅乾或水果等(口內塞多些再咀嚼)。

(3) 連續說「ㄚㄨㄚㄨ」。

(4) 連續說「ㄚㄨㄧㄚㄨㄧ」。

(5) 上下牙相碰觸發出聲音。

下顎運動主要是訓練上下顎的動作靈活度,有助進食咀嚼動作,說話時張嘴 的大小和口型的變化,增進單韻母與複韻母的的清晰度。

7. 吹氣與吸吮運動

(1) 吹羽毛、紙巾、乒乓球、風車、紙船、口笛糖、哨子、喇叭、笛 子、碎紙片、口哨、肥皂泡抱、蠟燭、氣球等。

(2) 用吸管吹透明杯子中的水,使發出水泡聲

(3) 把食指放在嘴巴前,做不要說的信號「ㄒㄩ──」。

(4) 把舌頭放在上下間齒之間,發出長長音「ㄙ──」。

(5) 慢慢哈氣,越長越好(可對著鏡子)。

(6) 用吸管吸較黏稠的飲料、色紙碎片、紙魚等。

(7) 鼓脹兩頰,持續越久越好。

(8) 鼓脹兩頰做漱口的動作。

(9) 發延長音「ㄚ──」。

吹氣運動可增加肺活量、控制呼吸及氣流方向、增進軟顎的功能、雙唇收縮 的能力,有助於提升說話的音量及清晰度;鼓脹兩頰可訓練上顎上抬起力量減少 鼻音共鳴,漱口動作可訓練軟顎力量的維持。

二、音韻異常之矯治方法及應用

評估與診斷工作結束,擬定長短期目標,便開始著手思考最重要的部分,所 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就是針對改善構音/音韻異常使用的方法和策略。

鍾玉梅(2002)認為構音矯治必須注意的原則:仔細評估兒童的構音能力和錯誤型 態;選擇較易控制的語音開始學習;利用視覺、觸覺、聽覺、肌動覺之輔助使了 解構音位置及方法;引出正確音後加強類化使語音穩固;發音教材須配合學生的 個別差異,選擇能引發其動機,且具實用性的內容;靈活應用各種技巧調整學習 策略確實達到效果;指導家人及同學幫助學生以最佳構音說話;善用增強鼓勵原 則增加學習動機。至於常用的構音矯治方法(鍾玉梅,2002,頁 23-30)如下說明。

(一)語音位置法

是最傳統的構音矯治方式,教導學生正確唇、齒、舌、顎的發音部位及氣流方 法,由單音而字,而短詞、句子、再到自然對話。為了協助學生發出目標音,策略 使用有:1.用壓舌板或柏特指出構音部位或搬弄構音器官。2.直接用手操弄學生的 構音器官。3.詳述構音器官之部位。4.用手感覺呼氣或用眼睛看因氣流而引發鬚紙條 飄動的情形。5.指導在鏡中觀察老師及自己發音的情形。6.觀察構音器官之圖解知道

發音位置。7.發出目標音後,加強練習達到穩固。

最常見的舌根音化是替代舌尖音及舌尖前音,送氣音替代送氣音、不送氣音替 代不送氣音,雖然指導學生舌頭往前擺位,不過大部分仍會發出舌根音,加上已養 成錯誤習性,類化不是那麼容易,總是要從單音到字到詞每個都做改正,因此得配 合其他矯治方法。

(二)聽能辨別訓練

經常被當做構音矯治的第一步。Bauman-Waengler(2000)研究表示未能區辨正確 與錯誤音就不能發出正確音。聽辨訓練多以對比配對方式開始,由差異大的兩音開 始,漸漸進到差別小的兩音。例如「電話」與「變化」之配對比較,再以「電」與

「變」音比較,再用「ㄉ」與「ㄅ」比較。又可從差別大的配對出現,如「ㄉ」與

「ㄅ」,再以差別小的做配對出現並比較,如「ㄉ」與「ㄍ」。同樣由音到詞再到短 詞短句至口語對話。老師以遊戲趣味化增加學習樂趣,如聽到相同就比可愛的動作。

(三)構音器官動作訓練

為兒童挑選需要且合適的口腔機轉動作訓練,如放鬆舌頭或加強唇舌力量時,

目的都是增加構音的靈活度,在前述已描述多種語音輪替運動,故不再贅述。舌根 音化兒童可能在舌頭的前後左右上下移動無問題,但是對腦性麻痺兒童可能就不是 那麼容易了,輪替動作會是練習是舌根化兒童口腔動作訓練中相當必要的,擔心兒 童難克服,得運用遊戲中做活動使放鬆,才能有所成效。

(四)多重感覺統合刺激訓練

為促使兒童說出正確的目標音,要讓其看到、聽到、摸到或感受到,所以包括 聽覺、視覺、觸覺或肌動感覺等多重感官的協助下,最終仍是著重在口說,準確的 發出正確音。可利用最方便的視覺看示範,透過鏡子觀看自己的口形、用手或紙巾 感覺氣流的有無或強弱,並靠觸摸鼻、臉頰、下頷骨了解目標音的振動,以習得正 確的目標音。

(五)辨音特質訓練

兒童的構音發展是有系統的學得各種特質,學會越多特質,便有更多音素正確 構音出來,因此語音是由一組特質所組成,而不是音素,只要學會該特質,往往就 能改正錯誤音,效果大於傳統的語音位置法。例如「ㄉ」可訓練舌葉提昇,和舌根 音「ㄍ」對比配對,一旦學會「ㄉ」技巧,其他舌尖音及舌面音便容易習得。

(六)音韻歷程分析與訓練

(六)音韻歷程分析與訓練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