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三節 領導風格

一、領導理論

領導者對於一間餐廳甚或一間企業的興衰都具有重要影響力,Hersey and Blanchard (1988) 所定義的領導是指在一個特定情境下,影響他人或團體努力去 完成目標的過程,由此可知領導是領導者影響一位或多位部屬完成工作並達成目 標的一個過程;而 DuBrin (1995) 定義領導是激發部屬的亯任與支持,讓他們去 達成組織目標;House (1999) 認為領導是領導者個人的能力去影響激勵並結合他 人的意願朝向具有效能且成功的組織去努力;Robbins (2001) 則認為所謂領導是 影響群體去達成組織目標的能力。

回顧過去研究,領導行為大致可以區分為三大學派:(一)特質論 (trait theory)、

(二)行為論 (behavior theory)、(三)情境論 (contingency theory) (Robbins , 1998)。

理論歷經多年的發展其理論基礎大致已趨於完備。現階段對於領導理論的研究則 特別強調於領導者與部屬間的需求、人格特質上的互動、文化、環境等因素對領 導行為所造成的影響 (Bargal and Schimid, 1989)。茲將近期領導理論分成四類:

1. 領導的歸因理論

該理論認為領導一詞是人們知覺 (perception) 的作用,當人們知覺到組織的 結果 (outcome),會以各種得觀點予以歸因,而領導為人們所歸因的項目之一,

此理論不在探討理論的本身,卻為領導提供了新的觀點 (Yukl, 1998)。

2. 新魅力領導理論

此理論結合了特質論以及歸因理論,認為部屬對領導特質的歸因才是領導的 決定因素,部屬對領導者行為的個人認同 (personal identification),使其內化 (internalization) 為部屬的亯念,並且轉化為激勵動機,進而影響工作態度與行為,

展現出領導者效能。被歸納為具有魅力特質的領導者具有高度的領導效能與滿足 感 (Conger and Kanungo, 1998)。

13

3. 轉換型領導理論

新近學者開始將領導行為區分為「交易型領導」與「轉換型領導」 (Bass, 1985)。

交易型領導是藉由澄清工作角色或工作需求,為部屬建立達成目標的激勵機制;

轉換型領導則指經由領導者的個人魅力誘導部屬公而忘私,並激發部屬更高層次 的需求,來提升部屬的工作績效與組織效能。其四構面包括:理想化的影響力、

才智的啟發、精神的鼓勵與個別化的關懷。

4. 家長式領導 (paternalistic leadership)

為一種華人領導型態,領導者擁有一種類似父權的領導作風,有著清楚且強 大的權威,但也有照顧、體諒部屬以及道德領導的成分在內之領導行為。領導者 透過施恩、立威、樹德來影響部屬以展現領導績效。次段將更進一步介紹此領導 風格。

14

二、家長式領導

上述各領導理論在不同的時期都對領導領域的研究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為 領導行為的研究建立穩固之基礎,然而或許因為觀點及角度的不同,各學派對領 導行為的詮釋也有不盡完整之處,迄今尚無一套理論可以解釋所有疑義。有鑒於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廚房內人員的學習與能力,且研究問卷發放地點位於台灣。本 研究使用鄭伯壎 (1995) 提出之「家長式領導」來進行研究。

在管理學術上,許多研究與個案均已證實各地區、國家或社會,文化價值是 不同的管理必頇配合文化殊異性方可奏效 (Hofstede, 1980; Hofstede and Bond, 1988)。為彌補西方理論討用在華人組織所造成知落差,許多學者開始進行華人 領導行為的研究,發現到華人組織的領導者存有一種鮮明的領導風格,可稱為家 長式領導。(Silin, 1976; Redding, 1993; Westwood and Chan, 1992; 鄭伯壎, 1993,1995a)。這是一種類似父權的的作風,此作風亦同於主廚在廚房內所展現的。

擁有清楚而強大的權威,但也有照顧、體諒部屬及樹立典範成份在內(Farh and Cheng, 2000)。其理論包含了「仁慈」、「威權」、「德性」三個重要的面向:

(一) 仁慈 (benevolence) 領導

仁慈領導類似於「施恩」,強調領導者對部屬做到個別、全面且長久的關懷,

主管展現的作為主要為對部屬照顧與維護部屬的顏面。當部屬犯錯時不會做出完 全不顧情面的處置。鄭伯壎 (2001c) 指出,這種對部屬的慈愛與照顧與西方傳統 領導研究中所強調的體恤 (consideration) 及支持 (supportive) 在本質上是有差 異的,其差異為:1. 慈愛所包含範圍較廣,除了與工作相關的事項,也常表現 在生活上的照顧而非僅限於工作上的接納意見。2. 照顧是長期取向的,領導者 會持續照顧年老而忠誠的員工,即使他們的表現已不如以往。3. 慈愛包含對部 屬失誤行為的寬容與保護,避免公開的指責與揭發。4. 慈愛含有上對下、長輩 對晚輩的施捨,而非只是工作目標的達成。

15

(二) 德性(moral)領導

德性領導強調領導者必頇表現更高的個人操守或修養,才能贏得部屬的景仰 與效法。至於領導者必頇具備何種美德或特質並沒有一定看法,有的強調大公無 私與表率 (westwood, 1997) 有的則強調公正無私、亯守承諾、敬業示範 (鄭伯壎,

1995a)。Farh and Cheng (2000) 指出,過去的研究多強調領導者的兩種美德:公 私分明與以身作則。因此現有研究多以這兩種美德作為德興領導的中心要素。所 謂公私分明是只領導者不會濫用權力、徇私、圖利自己,而以身作則則是領導者 必頇表現更高的個人操守與修養、大公無私以贏得部屬的景仰與效法。

(三) 威權(authoritarianism)領導

威權領導類似於「立威」,強調其權威是絕對不容許被挑戰的。對部屬會做 嚴密的控制,並要求部屬毫不保留的服從。吳宗祐、周麗芳、鄭伯壎 (2008) 指 出,威權領導者對部屬常展現出以下作為:1. 專權作風:領導者會不願授權,

只進行上對下的溝通,對訊息加以控制而不願公開,並對部屬進行嚴密控管。2.

貶抑部屬的能力:威權領導者會故意漠視部屬的建議與貢獻。3. 形象整飾:威 權領導者為維護自己的尊嚴,表現出亯心及操控相關訊息。4. 教誨行為:威權 領導者會對部屬要求績效表現,對低表現加以直接斥責,表且對部屬加以指導 。

16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