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所使用的統計方法如下:

一、描述統計(平均數、標準差、百分等級)

用以瞭解學生樣本的背景變項結構,以及學生樣本的體育課程學 習態度、體育課程學習滿意度的平均數。

二、獨立樣本t考驗

用以檢定不同性別、學校規模大小及就讀所在區域的學生在體育 課程學習態度與體育課程學習滿意度的差異情形。

三、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用以檢定不同年級的學生在體育課程學習態度、體育課程學習滿 意度上是否有差異。如果差異到達顯著水準,則進行雪費法(Scheffe)

事後比較。

四、典型相關

用以檢定學生的體育課程學習態度與體育課程學習滿意度間的 相關情形。

五、顯著水準

本研究顯著水準定為α=.05。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本章主要目的是針對調查研究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的說明,藉以討 論不同背景變項的學生在體育課程學習態度與體育課程學習滿意度上 的差異,並進一步討論學生體育課程學習態度與體育課程學習滿意度的 關係。所得到的統計資料共分為四節,茲分節說明如下;第一節為問卷 樣本的描述統計;第二節為不同背景變項的學生在體育課程學習態度的 結果與討論;第三節為不同背景變項的學生在體育課程學習滿意度的結 果與討論;第四節為體育課程學習態度與體育課程學習滿意度的相關的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學生在體育課程學習態度的結果與討論

本節將說明本研究受試學生的背景變項,並說明受試學生在體育課 程學習態度量表上填答的平均數,以及為了瞭解背景變項在體育課程學 習態度上是否有所差異,因此本研究分別針對受試者的性別、年級、學 校規模、就讀學校所在地區等,進行差異性比較。

一、背景變項

本研究有效問卷共 1,104 份。茲將其在背景變項的分佈情形整理 如表 4-1。其說明如下:

(一)性別:男生542 人,佔 49.1%,女生 562 人佔 50.9%,男女 生比例大致相等。

(二)年級:以一年級受試者最多402 人,佔 36.4%;其次三年級 353 人,佔 32.0%;最少是二年級 349 人,佔 31.6%。

(三)學校規模: 以 24 班(含以上)受試者最多 988 人,佔 89.9%,

而15 班(含以下) 受試者 116 人佔 10.5%。

(四)就讀學校所在區域:以都市799 人,佔 72.4%,而鄉鎮 305 人,佔27.6%。

表4-1 問卷樣本結構的描述性統計摘要表

背景統計變項 人數 百分比 人數總和

性別 男生 542 49.10

女生 562 50.90

1,104

年級 一年級 402 36.40

二年級 349 31.60 三年級 353 32.00

1,104

學校規模 15 班(含以下) 116 10.50 24 班(含以上) 988 89.50

1,104

就讀學校所在區域 都市 799 72.40

鄉鎮 305 27.60 1,104

二、受試學生的體育課程學習態度量表平均數分析

本研究針對受試學生的體育課程學習態度量表填答情況作分 析,如表 4-2 所示。受試學生的體育課程學習態度,最高為「上體育 課能夠增進身體健康」,其平均數為4.23;次為「上體育課可以增進 運動能力」,其平均數為4.20;再則為「上體育課能夠學習運動技術」

及「上體育課時可以舒解身心壓力」,其平均數皆為4.18。體育課程 學習態度平均數較低之項目分別為「我會主動蒐集和體育課上課有關 的資料」(2.86)、「上體育課時我樂意成為同學的小老師」(3.12)、「上 體育課時我會主動回答老師的問題」(3.17) 。以上的平均數結果顯 示,在體育課程學習態度上,以「上體育課能夠增進身體健康」最能 得到學生的認同;而「我會主動蒐集和體育課上課有關的資料」最得 不到學生的認同。

此研究結果與蕭世原(2004)針對台北市國小學童體育課程學

習態度所做的研究結果一樣,都是「增進身體健康」得分最高及「蒐 集和體育課上課有關的資料」得分最低。另外江崇偉(2007)及蔡 育佑、徐欽賢(2006)的研究也是發現「增進身體健康」的平均數 都很高,與本研究結果相近。推究其原因,「增進身體健康」高,可 能是學生對於體育課程能增進身體健康興趣高,對於自身的保健具 有強烈的學習慾望,會對運動與健康加以探索與瞭解,體育課程應 是教導學生從認知的學習過程中學習,以學習到體育課程的學習目 的是獲得身體健康。「我會主動蒐集和體育課上課有關的資料」低,

可能是學生對蒐集課程資料是處於被動,而且這與體育教師甚少規 定學生蒐集體育課資料有關係。

表4-2 體育課程學習態度量表平均數分析表

平均數排名 題號 問卷內容 平均數 標準差

1 5 上體育課能夠增進身體健康 4.23 0.84 2 4 上體育課可以增進運動能力 4.20 0.81 3 10 上體育課時可以舒解身心壓力 4.18 0.90 3 3 上體育課能夠學習運動技術 4.18 0.80 4 6 上體育課可以了解運動比賽規則 4.16 0.78 5 14 體育課時我希望體驗運動的樂趣 4.15 0.86

6 9 上體育課可以提升體適能 4.14 0.86

7 15 上體育課我希望滿足運動的興趣與需求 4.08 0.88

8 1 上體育課能夠增進體育知識 4.07 0.87 8 11 上體育課時我的心情很愉快 4.07 0.90 9 2 上體育課能夠養成運動習慣 4.00 0.92 9 8 能夠學習運動傷害的避免以及處理 4.00 0.87

10 7 學習如何使用與維護運動場地或器材 3.98 0.84

11 13 我希望每天都有體育課 3.86 1.17

12 23 我會參與和體育課有關的課外活動 3.72 1.03 13 20 我會將熟練的動作分享給其他同學 3.56 1.00 14 22 我會觀看欣賞體育課有關的電視節目 3.54 1.17 15 16 上體育課我能夠習助老師示範動作 3.31 1.02 16 21 我會利用時間練習上課所教的內容 3.20 1.06

17 12 我很期待上每ㄧ節體育課 3.19 1.10

18 19 上體育課時我會主動回答老師的問題 3.17 1.01 19 18 上體育課時我樂意成為同學的小老師 3.12 1.07 20 17 我會主動蒐集和體育課上課有關的資料 2.86 1.04

三、不同性別的學生在體育課程學習態度差異的比較

在表 4-3 中,就性別而言,在「認知」、「行動意向」及「情意」

三個因素構面上的t 檢定結果顯示,不同性別受試學生體育學習態度 差異性考驗皆達顯著水準,顯示出不同的性別受試學生在體育學習 態度有顯著差異,而且是男生高於女生。

本研究與洪正倫(2006)、黃雅菁(2005)、陳俊安(2005)、陳 春蓮(2006)、曾冠諦(2007)及蕭世原(2004)的研究結果一致。

林鴻治(2007)針對苗栗高中職學生體育課程學習態度的研究中,

不同性別的學生並無顯著差異,與本研究結果不同。上述研究的平 均數得分,以「認知」構面得分最高,而且男生高於女生,因此本 研究推論,男生在體育課程的學習態度都比女生的表現較為積極,

尤其在「認知」構面的體育態度表現最積極。體育課程中,女生的 運動參與較為被動,喜歡當旁觀者,或因受生理因素的影響,女生 常減少體育活動時間,較無法從事規律運動有關係。

表4-3 不同性別的學生在體育學習態度的差異表。

性別 各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認知 男生 542 37.60 6.30

女生 562 36.33 5.58 3.56*

行動意向 男生 542 25.34 4.21

女生 562 23.19 5.13 7.58*

情意 男生 542 27.59 6.19

女生 562 25.43 6.19 5.81*

整體 男生 542 90.53 14.10 女生 562 84.95 14.50 6.48*

*p<.05

四、不同年級的學生在體育課程學習態度差異的比較

不同年級的受試學生的體育課程學習態度,經過單因子變異數分 析後,由表 4-4 結果得知:

(一)在「認知」構面,不同年級的學生在體育課程學習態度,差 異性考驗達顯著水準(F=8.14,p<.05),經事後比較發現一 年級及三年級的體育課程學習態度均高於二年級。

(二)在「行動意向」構面,不同年級的學生在體育課程學習態度,

差異性考驗達顯著水準(F=12.88,p<.05),經事後比較發現 三年級的體育課學習態度高於一年級及二年級。

(三)在「情意」構面,不同年級的學生在體育課程學習態度,差 異性考驗未達顯著水準(F=3.06,p<.05)。

(四)在「整體」構面,不同年級的學生在體育課程學習態度,差 異性考驗達顯著水準(F=8.69,p<.05),經事後比較發現三 年級的體育課程學習態度高於二年級。

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年級的學生在體育課程學習態度有顯著差 異,相關的文獻中亦有相同情形(王正通,2005;洪正倫,2006;黃 嵩豪,2004;陳俊安,2005;詹益淼,2006)。黃雅菁(2005)針對 高中職女生體育課程學習態度的研究,發現為二年級高於一年級及三 年級,這與本研究結果不同。林鴻治(2007)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年 級的學生在體育課程學習態度上未達顯著差異,這與本研究結果不 同。蕭世原(2004)針對台北市國小學童的研究發現體育課程學習態 度在「行動意向」構面上與本研究一樣,都達顯著差異。本研究體育 課程學習態度在「整體」構面上三年級高於二年級,「認知」構面上 一、三年級高於二年級,可能因二年級學生必選修科目增加,課業壓

力重,而一年級學程試探科目較多及三年級學生可自由選修自己喜歡 的科目有關,課業壓力較輕的緣故,因此也影響了學生體育課程學習 態度;三年級學生對體育課程的熟悉度高於一及二年級,反應在體育 課程學習態度在行動意向上面。

表4-4 不同年級的學生在體育課程學習態度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平方和 自由度 平均平方 F 檢定 事後比較 認知 組間 573.89 2 286.94 8.14* 1>2;3>2

組內 38,810.94 1,101 35.25 總和 39,384.83 1,103

行動意向 組間 585.74 2 292.87 12.88* 3>1;3>2 組內 25,042.74 1,101 22.75

總和 25,628.48 1,103

情意 組間 240.44 2 120.22 3.06 組內 43,253.47 1,101 39.29

總和 43,493.91 1,103

整體 組間 3,637.51 2 1,818.75 8.69* 3>2 組內 230,515.78 1,101 209.37

總和 234,153.29 1,103

*p<.05,1:一年級;2:二年級;3:三年級

五、不同學校規模的學生在體育課程學習態度差異的比較

不同學校規模的學生在體育課程學習態度差異性比較,經由表 4-5 結果顯示,在「認知」、「情意」及「行動意向」三個因素構面上,

不同學校規模的學生在體育課程學習態度差異性考驗皆未達顯著水 準,顯示出不同學校規模的學生在體育課程學習態度上並無顯著差 異。

本研究與林鴻治(2007)針對苗栗縣高中職學生對體育課程學 習態度的研究做比較,皆發現不同學校規模的學生在體育課程學習 態度上都無顯著差異。曾冠諦(2007)針對新竹市國小所做的研究 指出,中型學校規模的學童體育學習態度較為積極,與本研究的結

果不同。由以上資料顯示,苗栗縣與台東縣高中學生的體育課程學

果不同。由以上資料顯示,苗栗縣與台東縣高中學生的體育課程學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