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體驗價值

林佳怡

(2013)

休閒漁港遊客行為、

滿意度及發展策略研 究- 以竹圍、永安漁 港為例

•研究顯示漁港周邊環境與餐飲衛生等基本相關 設施急需立即改善,避免遊客對傳統漁港的刻 板髒亂印象。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小結:

綜合上述,休閒漁港的發展需符合國人遊憩及當地居民需求,並且兼顧生態 及環境保育,休閒發展必須結合環境保護與地方文化並發展出地方特色,始得帶 動漁村永續發展。觀光漁港發展應規劃相對應之設施或活動,設法改善漁港周邊 環境與餐飲衛生和各項軟硬體設施,規劃相關之活動,進行有效的行銷策略來開 發新客源和增加舊客戶的重遊意願,並且營造觀光漁港的特色、增強服務內容和 品質,以提升遊客體驗的意願,參與休閒漁業活動之遊客中。

第二節 體驗價值

一、遊憩體驗的定義

陳水源(1989)認為遊憩體驗是遊客於遊憩之過程中對環境中單一或整體事 項判斷後所得到的一種生理或心理狀態;當遊客經歷各種遊憩機會後,並與過去 經驗做一種生理及心理的綜合分析,最終獲得一種生心理上滿意的體驗,即為遊 憩活動所獲得的遊憩體驗。潘璽玄與楊志義(2009)認為遊憩體驗乃是一動態之 主觀感受,經由在遊憩場所及活動中所產生的滿足體驗。其中影響結果之因素除 遊客本身之個人因素,也包含了外在的環境、參與活動的程中所發生之體驗。

因此,「遊憩」可說是個人在閒暇時間內所參與之「有目的性」的活動,其 目的強調活動過程中獲得主觀上認為具有價值的「報酬」或「收獲」。這些「報 酬」及「收獲」透過個體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因其認知判斷得到的綜合分析、

感受及回憶建構成心中的感知結果,則為「遊憩體驗」。 (接上頁)

(接上頁)

10

二、遊憩體驗的相關理論 (一) 遊憩體驗之內涵

Driver and Brown (1975)認為因個人的生理、心理需求不同,會造成動機與期 望的不同,而動機與期望所獲得的遊憩體驗差距即為滿意的程度,且任何遊憩體 驗研究之最終目的,是要尋找出如何能達到最佳的滿意程度,並提出六項遊憩體 驗理論遊客參與遊憩活動主要是為了獲得滿意的遊憩體驗,遊客在參與遊憩前具 有明確的目標和動機,促使其選擇遊憩環境和活動以得到滿意的體驗。Driver and Brown (1975) 提出六項遊憩體驗理論:

1. 遊客從事遊憩活動是「目標指向」(Goal oriented),遊憩活動只是 手段,遊憩體驗才是目標。

2. 遊憩本質和工作並無太大差異,因為用於解釋工作動機的理論亦可 用於解釋遊憩動機。

3. 遊客從事遊憩活動時,其決策過程是理性、自覺的,遊客仔細衡量 過各種動機被滿足的可能性,而產生一種遊憩決策過程之模式。

4. 遊客能明確的意識出真正的遊憩動機,而研究者可以從問卷中獲取,

進而加以歸納與分析。

5. 經由遊客的動機和體驗做深入的實證研究後,其有助於遊憩區之規 劃和經營管理,將動機、環境和活動串連做遊憩體驗之環境管理

(Experience-based settings Management)。

6. 遊憩經營管理之目標是使遊客獲得滿意之遊憩體驗。

陳水源(1989)提出遊憩體驗的本質與重要經歷過程:(1)遊憩體驗是指遊 憩者在其周圍環境中,藉由選擇而參與比較喜好之遊憩活動,以獲得其生理、心 理上滿意之體驗;(2)遊憩者參與遊憩活動之目的,在於獲得滿意之體驗,體驗 之滿意程度,即所謂「遊憩品質」;(3)經營管理者的目的,在於提供遊憩活動 與服務,使遊憩者得到遊憩體驗。提供遊憩體驗之環境屬性,所以使遊客選擇到

11

他所偏好之環境,並參與他所偏好之遊憩活動,以求得其所需之滿意程度。

(二) 遊憩體驗產生的歷程

Clawon and Knetsch(1966)認為遊憩體驗具有多階段的特質,而將遊憩體驗 分為五個階段,分別為:(1)預期階段(Anticipate phase)是指遊客在外出從事 活動前,所進行遊憩前規劃的情境體驗,此階段遊客必須做決策;(2)去程階 段(Travel to sit)是指前往目的地的過程,須付出的費用與時間等,或是使用 交通工具到達目的地的期間;(3)現場活動階段(The one-site activity)是指抵 達遊憩地開始到離開為止的期間,此階段是遊憩體驗的主要階段;(4)回程階 段(Return travel)是自遊憩地返家的途中之過程,與去程階段意義相似;(5)

回憶階段(Recollection phase)是指遊客於遊憩活動結束過後產生的體驗,其因 個人認知與整個體驗階段互相影響,成為獨特的個人感受。

有關遊憩體驗之相關研究,如表 2-2-1。

表 2-2-1 遊憩體驗之相關實證研究

作者 研究目的 研究結果

陳美吟

(1985)

遊憩體驗之研究-以 楓林瀑布、擎天崗、

太平山實力調查

於體驗內容上分為探索挑戰、愉悅感、敬畏感、寧 靜感、輕鬆調劑等類型。在遊憩需求體驗歷程架 構上發現,遊客之遊憩需求與遊憩動機受過去經 驗、個人特質等影響,個人對從事遊憩有不同期 望,進而引發遊憩行為。行為發生後,會因環境特 色、遊憩活動種類及實際情況的影響,而有不同 的遊憩體驗,且影響其遊憩滿意度與回饋行動。

陳水源

(1989)

遊客遊憩需求與遊 憩體驗之研究

依據社會及心理環境對遊客的影響,提出其影響 所產生的主要體驗項目有:與大然接觸、逃避實 質壓力、適宜健身運動、一般性研習、逃避個人與 社會壓力、學習自立、學習與他人相處、自我成就 之實現、家庭團聚、安全感、冒險犯難、磨練領導 能力及結交新朋友。

(續下頁)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