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運動參與分析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運動參與分析

小高年級學童休閒運動參與與休閒阻礙之相關情形。

第一節 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運動參與分 析

本節以敘述性統計來呈現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在休閒運動參與的 情形,然後討論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不同背景變項在休閒運動參與之 差異情形,並將所得之結果進行分析與討論。背景變項包括性別、年級、

父親教養方式、母親教養方式、社經地位等五個變項。休閒運動參與則 以「遊憩類」、「球類」、「戶外運動類」、「民俗類」、「水域運動 類」五個層面為指標。透過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來檢定不同背景變 項的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在休閒運動參與現況之差異情形。

一、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運動參與之現況

(一)結果

有表 14 得知,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之休閒運動參與,各層面之平 均數排序,「球類」構面最高,依序為「遊憩類」、「戶外運動類」、

「水域運動類」、「民俗類」。而題項「10.透過電視、電腦、廣播等欣 賞運動競賽」平均數最高,其次是選項「2.公園遊樂器材活動」、「17.

躲避球」、「19.慢跑」;而選項「28.划船」平均數最低,其次是選項「21.

50

51

52

個人技巧能力,對於較具技巧、鑑賞性的休閒運動,參與程度則明 顯偏低。學童整體的休閒運動標準差偏大,推論喜歡從事此類運動 的代表興趣高,也就較常參與,相對的不喜歡的或沒興趣的可能就 鮮少參與,因此差異性就會比較大。但休閒運動中的迴力球、溯溪、

廟會活動和划船,標準差偏低且平均數小於 2,這顯示學童參與程 度不高且異質性不高,推論休閒運動中較具技巧性、危險性、且地 點也較難取得的,因普遍的參與程度就偏低,相對的異質性就沒那 麼高。,休閒運動參與頻率依序為「球類」、「遊憩類」、「戶外 運動類」、「水域運動類」、「民俗類」,此結果和江幸容、陳漢 章(2008)對雲林縣斗南鎮國小學童最常參與的休閒運動相同。由 此結果推論可能參與原因,球類是學生最常參與的休閒運動,其原 因可能是體育課多以球類教學為主,場地、技巧和規則也較容易取 得。

二、不同背景變項的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運動

參與之差異情形

(一)不同性別之受訪學童在休閒運動參與之差異情形

由表 15 得知,不同性別之受訪學童在休閒運動參與的考驗結果,主 要效果之多變量顯著性差異考驗的 Wilks′Λ 值為.95 (p<.05),即表示不 同性別受訪學童在休閒運動參與上有顯著差異。因而進一步進行各層面 分析,由表 16 得知,發現不同性別之受訪學童在「遊憩類」、「球類」

之休閒運動類型上達顯著差異 (p<.05);不同性別之受訪學童在「戶外 運動類」、「民俗類」、「水域運動類」之休閒運動類型上沒有顯著差 異。研究發現不同性別之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在休閒運動中的「遊憩 類」和「球類」參與上達顯著差異。此結果與廖建盛(2003)、林佑隆(2005)

丁家輝(2007)、陳慶文(2009)、戴千木(2010)、陳莉莎(2012)的研

53

54

(2004)、葉曉芸(2008)洪恩榮(2009)、戴千木(2010)的研究結果 相符。由此推論可能原因,五、六年級僅差一歲,年齡差距不大,所以 對於休閒運動類型的參與差異不明顯。

表 17

不同年級受訪學童休閒運動參與之多變項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效應項 df Wilks′Λ F 值

年級 (1,574) .98 1.97

(三)父親不同教養方式之受訪學童在休閒運動參與之差異情 形

由表 18 得知,父親不同教養方式之受訪學童在休閒運動參與的考驗 結果,主要效果之多變量顯著性差異考驗的 Wilks′Λ 值為.97 (p>.05),

即表示父親不同教養方式之受訪學童在休閒運動參與上沒有顯著差異。

此研究結果與洪恩榮(2009)的研究結果相符。由此推論可能原因,現 代父親扮演的角色多是可以討論,溝通的民主式爸爸,再加上高年級學 童的已是將邁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因此學童在休閒運動的選擇上,只要 不危害自我安全,多能在溝通、協調下依自我意願參與,受到父親阻撓 或禁止的機會較少。

表 18

父親不同教養方式之受訪學童休閒運動參與多變項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效應項 df Wilks′Λ F 值 父親不同

教養方式 (3,572) .97 .83

55

(四)母親不同教養方式之受訪學童在休閒運動參與差異情形

由表 19 得知,母親不同教養方式之受訪學童在休閒運動參與的考驗 結果,主要效果之多變量顯著性差異考驗的 Wilks′Λ 值為.96 (p>.05),

即表示母親不同教養方式之受訪學童在休閒運動參與上沒有顯著差異。

此研究結果與洪恩榮(2009)的研究結果相符。由此推論可能原因,母 親一般扮演著可以協調、溝通的角色,因此學童在休閒運動的參與上,

只要注意自我安危及遊玩時間,多能依自我意願參與,受到禁止的情況 較少。

表 19

母親不同教養方式之受訪學童休閒運動參與多變項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效應項 df Wilks′Λ F 值 母親不同

教養方式 (3,572) .96 1.35

(五)不同家庭社經地位之受訪學童在休閒運動參與之差異情 形

由表 20 得知,不同家庭社經地位之受訪學童在休閒運動參與的考驗 結果,主要效果之多變量顯著性差異考驗的 Wilks′Λ 值為.94 (p<.05),

即表示不同家庭社經地位之受訪學童在休閒運動參與上達顯著差異。因 而進一步進行各層面分析,由表 21 得知,發現不同家庭社經地位之受訪 學童在「遊憩類」、「戶外運動類」、「水域運動類」之休閒運動類型 上達顯著差異 (p<.05)。且經事後比較得知,在「遊憩類」的休閒運動 參與中家庭屬於高社經地位學童參與程度高於低社經地位學童,在「戶 外運動類」的休閒運動參與中家庭屬於高社經地位學童參與程度高於中 社經和低社經地位學童,在「水域運動類」的休閒運動參與中家庭屬於 高社經地位學童參與程度高於中社經和低社經地位學童;而在「球類」、

56

「民俗類」之休閒運動類型則未達統計顯著水準之考驗 (p>.05)。研究 發現不同家庭社經背景之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在休閒運動參與中「遊 憩類」、「戶外運動類」達顯著差異,此結果與洪恩榮(2009)、戴千木

(2010)、康琨枚(2011)的研究結果相符。由此推論可能原因,高社經 地位家庭的父母相對較有錢、有閒,有時間陪伴孩子從事各種休閒活動,

也較願意付費讓孩子學習各類運動技能或高消費的遊憩行為,因此高社 經地位家庭的孩子在參與「遊憩類」、「戶外運動類」、「水域運動類」

的頻率相對提高。

表 20

不同家庭社經地位受訪學童休閒運動參與之多變項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效應項 df Wilks′Λ F 值 不同家庭

社經地位 (2,573) .94 3.36*

*p<.05

表 21

不同家庭社經地位受訪學童在休閒運動參與各層面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層面 社經

地位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F 值 事後 檢定 1.低 161 2.39 .72 3>1 遊憩類 2.中 246 2.58 .63 7.35*

3.高 169 2.67 .75 1.低 161 2.40 .84

球類 2.中 246 2.54 .81 2.41 3.高 169 2.59 .85

1.低 161 2.47 .89 3>1 戶外運動類 2.中 246 2.48 .81 4.11* 3>2

3.高 169 2.70 .84

(續下頁)

57

層面 社經

地位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F 值 事後 檢定 1.低 161 2.01 .79

民俗類 2.中 246 2.11 .73 .94 3.高 169 2.10 .73

1.低 161 2.25 1.01 3>1 水域運動類 2.中 246 2.58 .99 10.08* 3>2

3.高 169 2.72 .96

*p<.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