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運動參與與休閒阻礙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運動參與與休閒阻礙之研究"

Copied!
10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屏東大學 生態休閒教育教學碩士學位學程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黃任閔 博士. 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運動參與與休閒阻礙之 研究. 研究生:蔡幸娟 撰. 中華民國 103 年 08 月 17 日.

(2)

(3) 謝. 誌. 三個暑假的研究所生涯,終於告一段落。回想剛進校園時的慌忙無措到現在收 成的喜悅,一路上要感謝許多人對我的提攜與幫助。本論文得以順利完成,首先要 感謝我的論文指導老師黃任閔教授,在論文寫作上殷殷指導、教誨,並給予我們最 大的包容與鼓勵,使得論文才可以產出,在此謹致上內心由衷的敬意和謝忱。同時 也感謝口試委員林春鳳教授與陳鴻雁教授,在百忙之中參加我的論文計劃發表及口 試,給予許多寶貴的建議與指正,讓我受益良多。 感謝研究所的同學們如君、貴蘭、雅芬、月萍、義盛、雲菁、靜文等人的關心 與鼓勵,讓我在學習的旅途上減少了獨自摸索的時間,也充實了我的研究生生活, 大家一起同甘共苦,互相扶持,有你們真好!同時也感謝七賢的同事們在問卷施測 上,給予最大的協助,使論文的調查資料得以順利完成。 最後,將本論文獻給我摯愛的先生與家人,因為有你們在背後無怨無悔的支持 與鼓勵,讓我無後顧之憂順利完成碩士學程,在此與你們分享這份喜悅。. 幸娟 謹誌 2014年8月. i.

(4) 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運動參與與休閒阻礙 之研究. 中文摘要 本研究目的在瞭解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運動參與與休閒阻礙 之現況,並分析不同背景變項在休閒運動參與與休閒阻礙上之差異情 形,最後再探討休閒運動參與與休閒阻礙之相關性。本研究以問卷調查 法來收集所需資料,研究對象為參加高雄市 101 學年度國小高年級學童, 以配額抽樣方式共發出問卷 643 份,回收 594 份,其中有效問卷 576 份, 即問卷可用率為 96.9%。所得資料經描述統計、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 析、典型相關等方式加以分析,所得結果如下: 一、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在民俗類休閒運動較少參與,遊憩類和球類 的休閒運動較常參與。 二、不同性別、家庭社經地位之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在休閒運動參與 情況上有顯著差異。 三、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在休閒阻礙上,受到個人內在阻礙較高。 四、父親不同對待方式之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在休閒阻礙情況上有顯 著差異。 五、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在休閒運動參與與休閒阻礙兩者之間沒有相 關性。 關鍵詞:國小學童、休閒運動、休閒阻礙、家庭社經地位. ii.

(5) The Study on Elementary School Senior Grades Students’ Recreational Sport Participation and Recreational Constraints in Kaohsiung City.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elementary school senior grades students’ recreational sport participation and recreational constraints factors, and to analyze students’ different participation and constraint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and tendencies and further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creational sport participation and recreational constraints. 643 puestionnaires were sent out, among which 594 questionnaires were returned, but resulted in the 576 effective respondents, the effective return rate was 96 percent. Th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single factor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 canonical correlation ,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elementary school senior grades students’ in Kaohsiung were more receeation and ball in their recreational sport participation then engaging in the Folk custom class . 2. Different gender and family socioeconomic status of elementary school senior grades student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recreational sport participation. 3. With regard to the recreational constraints, the main element is “personal” factor. 4. Different father parenting style of elementary school senior grades student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recreational constraints. 5. The aspect of recreational sport participation and recreational constraints, there was significant no correlation was found . Keywords: Elementary school, recreational sport, recreational constraints, family socioeconomic status. III.

(6) 目 謝. 次. 誌 ....................................................... i. 中文摘要 .................................................... ii Abstract ................................................... III 目. 次 ...................................................... iv. 表. 次 ...................................................... vi. 圖. 次 .................................................... viii. 第一章. 緒 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2. 第三節. 研究問題 ........................................ 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3. 第五節. 名詞釋義 ........................................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7. 第一節. 休閒運動之探討 .................................. 7. 第二節. 休閒阻礙之探討 ................................. 20. 第三節. 休閒運動參與與休閒阻礙之相關研究 ............... 27. 第四節 本章總結 ........................................ 2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31. 第二節. 研究流程 ....................................... 33. 第三節. 研究假設 ....................................... 35. 第四節. 研究對象 ....................................... 36. 第五節. 研究工具 ....................................... 38. 第六節. 資料處理 ....................................... 47. iv.

(7)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 49. 第一節. 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運動參與分析 .......... 49. 第二節. 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阻礙之分析 ............ 57. 第三節. 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運動參與及休閒阻礙之 相關情形 ....................................... 6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67. 第一節. 結 論 .......................................... 67. 第二節. 建 議 .......................................... 68. 參考文獻 ................................................... 73 一、中文部分 ........................................... 73 二、西文部份 ........................................... 77 附. 錄 ..................................................... 78 附錄一 家長同意書 ...................................... 78 附錄二 學童同意書 ...................................... 79 附錄三 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生休閒運動參與與休閒阻礙調查 問卷(預試) ................................... 80 附錄四 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生休閒運動參與與休閒阻礙調查 問卷(正式) ................................... 86. v.

(8) 表. 次. 表 1 休閒運動定義一覽表 ...................................... 8 表 2 國內學者休閒運動之分類表 ............................... 12 表 3 休閒運動參與不同背景變項影響相關研究彙整表 ............. 19 表 4 休閒阻礙定義一覽表 ..................................... 20 表 5 影響休閒阻礙之變項相關研究結果 ......................... 26 表 6 休閒運動參與與休閒阻礙的相關分析 ....................... 27 表 7 高雄市 101 學年度學校規模分層取樣表 ..................... 37 表 8 問卷內容效度專家名單一覽表 ............................. 40 表 9 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運動參與項目分析摘要表 ......... 41 表 10 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阻礙項目分析摘要表 ............ 43 表 11 休閒阻礙量表因素分析問卷效度一覽表 .................... 45 表 12 休閒運動參與信度分析 .................................. 46 表 13 休閒阻礙信度分析 ...................................... 47 表 14 休閒運動參與層面、項目及其平均數摘要表(N=576) ......... 50 表 15 不同性別受訪學童休閒運動參與之多變項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53 表 16 不同性別受訪學童在休閒運動參與各層面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 53 表 17 不同年級受訪學童休閒運動參與之多變項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54 表 18 父親不同教養方式之受訪學童休閒運動參與多變項變異數 分析摘要表 ............................................. 54 表 19 母親不同教養方式之受訪學童休閒運動參與多變項變異數 分析摘要表 ............................................ 55 表 20 不同家庭社經地位受訪學童休閒運動參與之多變項變異數 分析摘要表 ............................................ 56 表 21 不同家庭社經地位受訪學童在休閒運動參與各層面之差異. vi.

(9) 分析摘要表 ..................................... 56 表 22 休閒阻礙層面、項目及其平均數摘要表(N=576) ........ 58 表 23 不同性別受訪學童休閒阻礙之多變項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60 表 24 不同年級受訪學童休閒阻礙之多變項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60 表 25 父親不同教養方式受訪學童休閒阻礙之多變項變異數 分析摘要表 ..................................... 61 表 26 父親不同教養方式受訪學童在休閒阻礙各層面之差異 分析摘要表 ..................................... 61 表 27 母親不同教養方式受訪學童休閒阻礙之多變項變異數 分析摘要表 ..................................... 62 表 28 不同家庭社經地位受訪學童休閒阻礙之多變項變異數 分析摘要表 ..................................... 63 表 29 休閒運動參與與休閒阻礙之典型相關檢定結果表 ....... 65 表 30 休閒運動參與與休閒阻礙之典型相關分析摘要表 ....... 65. vii.

(10) 圖. 次. 圖 1 休閒阻礙階層模式圖 ..................................... 22 圖 2 研究架構圖 ............................................. 32 圖 3 研究流程圖 ............................................. 33 圖 4 典型相關分析路徑圖 ..................................... 66. viii.

(11) 第一章. 緒 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運動參與與休閒阻礙之現況及 其關係。本章共分五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第三 節為研究問題、第四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第五節為名詞釋義。. 第一節. 研究背景. 隨著國家的發展,國人的平均所得和休閒的時間大幅上揚,人們較 以往更重視休閒活動。而運動是休閒活動的方式之一,休閒運動同時結 合了休閒和運動二者的優點,兼具提升體適能和休閒品質的功能(程紹 同,1994) 。如何落實休閒運動於日常生活中,是當前重要的課題之一。 Torkilson (1999) 表示,休閒活動對兒童而言極為重要,認為兒童 時期是個體各方面發展最快的時期,個體可以從實際參與的活動中不斷 的學習,且適度的運動是促成成長的主要因素。但是「萬般皆下品,唯 有讀書高」 ,這句話長期影響著師長對於孩子的教育觀念,因此休閒運動 被視為可有可無的玩樂活動;時至今日,即使教育普及,家長所得提高, 由街坊林立的才藝班中,不難窺見家長仍多著重於音樂、美術、益智類 課程等,似乎仍無法認知休閒運動對於幼童身心發展的重要性。 休閒運動對於生理而言,是有促進身體健康的功能,比如強化心肺 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機率及增強體能等;休閒運動對於心理而 言,有助於維持情緒平衡及紓解身心壓力(江良規,1995) 。因此,休閒 運動的參與影響著身心的健康,是現代人獲得健康的重要憑藉,無論是 在家庭或學校教育上,都必須加以重視。 成人的休閒活動技巧或興趣,多半是在幼童時期養成的(江良規, 1995) ,要提升國人從事休閒運動的能力,應從童年時期的教育開始,而. 1.

(12) 童年時期的教育正值國民小學階段,因此在學校課程的實施當中,必須 重視休閒運動習慣的養成。 休閒運動的參與除了影響個人的身心健康,也是獲得健康的重要憑 藉,因此無論在家庭生活或學校教育上都必須加以重視。教育部將 「一 人一運動,一校一團隊」 (教育部體育司,2002)列於行政院所頒訂「挑 戰 2008 國家發展重點計畫」(行政院,2002)之中,顯示國家對提升學 生健康體能的重視,其目的希望經由學校的體育教學,培養學生的終身 運動技能,使它成為終身的運動習慣,進而達成增進全民健康的目標 。 隨著電腦和手機時代的來臨,社會趨勢的快速變遷,使得眾多學子 沉迷於電玩世界、網路交友、流連臉書中;時勢的演進,改變了青少年 休閒運動模式(鄭靖霖,2013) 。國小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而高年級 學童正從兒童期蛻變為青年少年期;除了生理上的變化,對於兩性間的 社交活動越是頻繁,這時更加確立自我認同概念,因此了解其課外活動 時間的休閒運動狀況確實有其必要性(陳青雲,2009) 。除了了解現有的 休閒運動參與情況外,找出阻礙休閒運動的因素,協助克服阻礙,以期 望能提高運動參與的機會,加長學生休閒運動的時數,最後達到提升體 適能的目標(江幸容、陳漢章,2008)。 綜合上述,本研究將針對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運動與休閒阻礙的關 係,作為主題進行探究,其結果可提供給教育主管機關、學校和未來研 究之參考。.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研究背景,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目的如下: 一、瞭解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運動參與現況之情形。 二、比較不同背景變項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運動參與之差異情形。 三、瞭解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阻礙之情形。 四、比較不同背景變項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阻礙之差異情形。 2.

(13) 五、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運動參與與休閒阻礙之間的關係。. 第三節. 研究問題. 依據上述的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討的問題如下: 一、 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運動參與現況之情形為何? 二、不同背景變項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運動參與之差異情形為何? 三、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阻礙現況為何? 四、不同背景變項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阻礙之差異情形為何? 五、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運動參與與休閒阻礙之間的關係為何?.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運動參與與休閒阻礙之現況 及其關聯性。茲就本研究之研究範圍與限制說明如下:. 一、研究範圍 (一)研究地區 本研究係以高雄市之公立國民小學為取樣範圍,其他地區之公、私 立國民小學及各級學校或幼稚園,則不在本研究範圍內。.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屬於區域型的研究,以高雄市 102 學年度編制內的國小五、 六年級學生為調查對象。. (三)研究內容 本研究之研究內容,以問卷調查所蒐集之資料為主,瞭解國小 高年 級學童休閒運動參與與休閒阻礙之現況與關係,最後針對研究結果提出 結論與建議。在休閒運動參與方面,研究者由文獻探討歸納整理出: 「遊 憩類」、「球類」、「健身運動類」、「戶外運動類」、「民俗類」、「水域 3.

(14) 運動類」 、 「舞蹈類」七個層面;在休閒阻礙方面,則包含: 「個人內在因 素」、「人際因素」、「結構性因素」三個層面。. 二、研究限制 (一)研究地區 研究者在時間、經費及物力有限的情況下, 加上研究者服務的學校 位於高雄市, 因此,本研究範圍選定在高雄市,故研究結果可能無法類. 推於其他地區。.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受限於人力、物力、時間等因素影響,僅以高雄市國小高年 級學生作為研究之母群體,所得之研究結果僅能推論高雄市,若要針對 其他地區或其他教育階段作解釋,尚須擴大母群體、樣本,再作深入嚴 謹之考驗。.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以問卷調查法為主,研究工具是使用研究者編修之「國小 高年級學童休閒運動參與與休閒阻礙之調查問卷」 ,以進行資料蒐集。受 試者在填答當下可能會因個人的認知與當下的情緒,而對問卷內容的詮 釋有所差異,或因外在環境的客觀因素,如受到社會的期許或心裡的防 衛機制所影響,而無法呈現真實反應。. 第五節. 名詞釋義. 爲使本研究所使用的重要變項或名詞的意義清楚明確,茲將本研究 中所包含的重要名詞分別界定如下:. 一、國小高年級學童 本研究所稱之國小高年級學童,是指 102 學年度就讀於高雄市公立 國民小學之五、六年級學生。 4.

(15) 二、家庭社經地位 家庭社經地位是指家庭物質及文化環境之指數。一般而言都是以家 長的教育程度、職業類別和家庭經濟收入等,作為衡量家庭社經地位的 主要標準(郭宜汾,2001)。. 三、父母教養方式 父母教養方式為父母親對於子女的一種管教方式和策略運用,透過 言行舉止的方式,將父母的內在價值與信念,以及外在行為表現反映在 孩子的人格塑造與行為表現歷程中,讓孩子能發展健全的身心,並在日 常生活中表現出合宜的行為(吳筱婷,2006) 。本研究將父母教養方式分 為: 「放任式」 、 「民主式」 、 「民主與權威並行式」、「權威式」四個層面。. 四、休閒運動參與 Ragheb and Beard (1982) 定義為參與各項活動的頻率或個體所參與 的休閒活動類型。本研究是指國小高年級學童在課後時間,所從事休閒 運動之類型、頻率。本研究綜合學者專家對休閒運動分類,將其類型分 為遊憩類、球類、健身運動類、戶外運動類、民俗類、水域運動類、舞 蹈類等七類。. 五、休閒阻礙 Jackson(1988)將阻礙明確界定為凡偏好一項活動,但受到干擾以致 愈無法參與此項活動的任何因子,皆是為阻礙。本研究的休閒阻礙是指, 任何抑制或降低參與休閒時間、次數、需求、品質的影響因素,包含 個 人內在因素、人際因素、結構性因素下列三個因素,該因素的評分愈高 者,表示個體在該層面的阻礙愈強烈。. 5.

(16) 6.

(1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針對休閒運動參與與休閒阻礙之關係,蒐集相關文獻進 行分析、歸納與整理,以作為本研究問卷編製及結果分析討論之基礎。 以下共分為三節進行文獻探討:第一節休閒運動參與之探討;第二節休 閒阻礙之探討;第三節分析休閒運動參與與休閒阻礙之相關研究;第四 節本章總結,期藉由綜合文獻探討之所得以形成本研究之架構。. 第一節. 休閒運動之探討. 本 節旨 在 探討 休 閒運 動 參與 的相 關 理 論基 礎 ,包 含 休 閒 運 動 的 定 義、功能、衡量工具及相關研究之探討。. 一、休閒運動的定義與功能 行政院主計處(2005)就台灣地區社會發展趨勢調查結果發現,自 2001 年開始周休二日制度施行,國人自由時間和每日運動時間都有增加 的趨向。民眾對休閒運動的意識越高,表示更為重視休閒運動在生活中 所佔的份量越高。因此為了對休閒運動有進一步的瞭解,以下就休閒運 動的定義與功能加以說明,茲簡述如下:. (一)休閒運動的定義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2000)提到「休閒活動」是因個體內在動機所 促發,為追求滿足、成就感或愉悅,在閒暇之餘也合乎自願的情況下, 個體自眾多活動中選擇參與; 「休閒運動」是指在休閒時間內,以動態性 身體活動為主要方式,選擇具有健身性、娛樂性、消遣性、創造性、放 鬆性的活動,以達到身心健康及紓壓為目的的運動。文中亦提到,休閒 運動是藉由運動為手段,以達到休閒的目的。換言之,休閒活動所包含 的範圍較休閒運動大,凡在閒暇時間內從事的各種活動都可被視為休閒. 7.

(18) 活動,而休閒運動則是包括在休閒活動中的動態性、體能性或休閒娛樂 性等的運動項目,茲將有關休閒運動定義相關研究整理如表 1 所示。. 表 1 休閒運動定義一覽表 研究者. 年代. 謝政諭. 1989. 定義 休閒運動是屬於休閒活動的一部分,透過運動的手 段、動態的方式來實施,並且有別於其他強制性的體 育課程. 陳麗華. 1991. 休閒運動是在自由的時間內經自由選擇,以獲得本身 樂趣為目的而參與之體能活動或運動. 沈易利. 2000. 休閒運動做了註解,指在閒暇時間,以動態性身體活 動方式,選擇具有健身性、放鬆性、遊戲性、創造性 等活動,以達到身心健康及紓解壓力為目的(但不包 括觀賞運動比賽),稱之為休閒運動. 洪昭坤. 2002. 休閒運動是一個人或多數人在自主狀態下,於最適合 的時間與空間裡,不以結果勝負為主要目的,以使身 體獲得健康,心理獲得滿足、愉快,增進人際情誼, 促進親子關係等為目的所選擇的運動性活動. 謝鎮偉. 2002. 休閒運動是利用閒暇或空暇時間,透過參與有益身體 的活動或運動,使個人在自在的情境下,獲得身心平 衡發展並達到休閒娛樂的效果. 吳承典. 2003. 休閒運動是指人們在閒暇時間內,自主且有計畫的實 施有益健康、娛樂、冒險、挑戰與滿足自我的動態活 動. 張少熙. 2003. 人們在閒暇時,依照自己的意願或興趣,選擇從事有 益身心發展的體性活動或運動. 王註源. 2005. 個人在任何可以運用的閒暇時間,自由選擇、決定, 從事有益身心健康的動態性身體活動,意即透過個體 自主的運動方式,達到休閒效果,就稱為休閒運動 (續下頁). 8.

(19) 研究者. 年代. 定義. 楊志明. 2010. 個人利用日常生活自由或空閒時間,依自由意願選擇 具有健身性、放鬆性、趣味性、社交性的體能性休閒 活動,並能從過程中得到身、心、靈健康,實現追求 自我的運動方式. 張淑貞 熊宗志. 2011. 在休閒的時間內所從事的動態性、體能性與娛樂性的 活動,可強健體魄、防止老化、減輕壓力、舒緩情緒 與促進身心健康。. 林郁捷 黃俊傑. 2012. 黃蕙娟 謝惠竹 臧國帆. 2013. 個人針對健康和樂趣,在自由時間內自由選擇安排從 事的動態活動。 個體在可自由支配的時間內,主動從事有興趣的休閒 運動的實際參與情形。. 綜合上述,研究者認為休閒運動是指,個人在閒暇的時間,不受他 人脅迫、自在的從事自己有興趣且有益身心的動態性活動或運動,期間 除了獲得愉悅感及紓解身心壓力外,也能促進人我交流,滿足自我的成 就感。. (二)休閒運動的功能 蕭豫如(2011)由於科技的進步,使得現代人的生活型態有了重大 的改變。坐式的生活方式,使得身體勞動的機率大幅減少;加上生活習 慣、步調的改變,造成罹患慢性病的比例逐漸上升。固然這些現象的成 因很多,但也和國人普遍性缺少運動息息相關。因此,透過休閒運動除 了可以紓解壓力,還可以帶來身心的健康,甚至追求更優質的生活品質。 換言之,休閒運動除了能紓解心理的壓力,亦能顧及生理的健康,追求 身心均衡發展的適能狀態。 陳定雄(1990)提到運動功能,依其目的可以區分為五大功能: 1.為身體健康、促進發育. 9.

(20) 2.調劑身心、提升品質 3.競技 4.謀生 5.復建工作 王宗吉、徐耀輝(2000)指出休閒運動具有四大益處: 1.生理方面:可有效減肥、預防疾病。 2.心理方面:表現潛能、發展個性、健全心理發展。 3.精神方面:減輕壓力、避免精神疾病的產生。 4.靈性方面:專注如禪坐時的心靈狀態。 高俊雄(2004)提到個人參與休閒運動可獲得之利益可分成三方面: 1.均衡生活體驗 2.健全生活內涵 3.提升生活品質。 又綜合其他專家學者之看法(Mattilo &Murphy, 1991;黃振球, 1970;陳鏡清,1993;馮麗花,1998;廖建盛,2003;李佩欣,2003), 休閒運動的功能如下: 1.個人功能:促進身體健康,提高身體體適能;舒緩情緒與壓力,降低 疾病發生。 2.家庭功能:增添親子互動、交流的機會,彼此有更多接觸與深入了解 的機會,使家庭更趨和諧。 3.社會功能:培養人我互動的高 EQ,改善人際關係;涵養品德、革新社 會風氣,降低犯罪率。 4.經濟功能:休閒週邊商品的消費,對於振興經濟有正面效益;休養生 息後能振奮精神,間接提高生產力,幫助經濟成長。 5.教育功能:開發潛能,自我實現。 吳承典(2003)認為休閒運動的功能有: 1.促進健康體適能:積極推廣休閒運動,可以改善參與者的生理機能條 10.

(21) 件,並有效促進健康體適能。 2.紓解各種壓力:休閒活動可以消除緊張、壓力,以此成為健康生活的 活動之一。 3.滿足高層次心理需求:經由休閒運動的自由參與、自主活動,人們可 以滿足人際歸屬、愛與尊重及自我實現的需求。 4.提升工作服務效能:強化參與者的體能,就會減少請病假的機會,如 此便能提振工作效能;人際和諧協調,使人喜愛工作場合,藝能提升效 能。 5.提高生活品質:沒有健康,就沒有生活品質;因此推動休閒運動,能 促進身體健康,如此便能提高生活品質。 6.其他:休閒運動除了可做為競技比賽項目,也能是一種興趣進而成為 謀生技能,其次還有療育的功效。 綜合上述,研究者認為休閒運動的功能繁多,而且多具有正面、積 極的效益,除了促進個人身心健康、幫助自我實現、改善人際關係、鞏 固家庭功能,進而能提升整體的經濟效益及生活品質。. 二、休閒運動分類及參與頻率 (一)休閒運動分類 休閒運動是時代進步,文明社會的產物,其種類繁多,例如:棒球、 保齡球、桌球、足球、溜冰、街舞、土風舞、跆拳道、柔道、體操、扯 鈴……等。而分類的方式也不盡相同,目前一般用來分類的方法大致可 分為:研究者的主觀分類法、因素分析法及多元尺度評定法等三種(尤 逸歆,2004b;胡信吉,2003;鄭順聰,2001;賴瑞昌,2008;薛銘卿, 2001),茲分述如下: 1.主觀分類法:依據研究者個人對於休閒運動主觀的看法或依休閒的目 的、特性或功能,來加以分類和命名。黃瓊妙(2000)提到主觀分類法 其優點可以兼顧周延有互斥的原則,可依所有活動的性質、目的及個人 11.

(22) 意願做歸納,缺點是填答上較因素分析困難。 2.因素分析法:研究者先將可能從事的活動項目製程量表,再依照休閒 運動參與程度、次數和頻率,以因素分析的方法來進行分類,萃取出有 顯著代表性的因素,再以每一個因素所包含的活動項目所呈現出來的特 徵加以命名。其優點是能分析對個活動項目且填答容易,缺點是類型命 題較困難,因較無法找出各類型的特性(陳世瑜,2004)。 3.多元尺度評定表:把所列出的活動兩兩配對,形成多組相對的活動, 再由受試者依據自己的知覺,從最相似到最不相似來加以評定,然後分 出其因素類型。多於尺度評量表其優點分類結果較簡單,通常只有兩、 三個類型,而且可以很清楚了解每一個類型的特性,缺點是可以分析的 數量有限(胡信吉,2003)。 上述分類法各有其優缺點,茲將有關休閒運動類型分類方法的相關 研究整理如表 2 所示 :. 表 2 國內學者休閒運動之分類表 研究者 年代. 研究 對象. 休閒運動的分類. 分類 原則. 球類、戶外運動類、舞蹈類、健身 高中職學 洪昭坤 2002 活動類、技擊、水中或水上類、民 主觀分類 生 俗類 吳承典 2003 國小教師. 挑戰冒險類、戶外遊憩類、球類、 因素分析 健身防衛類、舞蹈律動類. 尤逸歆 2004 國小教師. 挑戰冒險類、戶外遊憩類、球類、 因素分析 健身防衛類、舞蹈律動類. 王註源 2005 國中教師. 球類、戶外類、民俗類、舞蹈類、 主觀分類 健身類、技擊類、水上類、空域類 (續下頁). 12.

(23) 研究者 年代. 研究 對象. 林佑隆 2006 國小同學. 休閒運動的分類. 分類 原則. 球類、戶外類、民俗類、舞蹈類、 主觀分類 水域類、健身類、技擊類. 陳肇芳 2007 大專院校 球類、戶外遊憩類、水上類、舞蹈 因素分析 律動類、體適能健康休閒類、挑戰 學生 性休閒類 球類、民俗類、健身類、戶外運動 江幸容 2008 國小學童 類、舞蹈類、技擊類、水中暨水上 主觀分類 陳漢章 類 洪恩榮 2009. 國 小 高 年 球類、舞蹈類、健身防衛類、冒險 主觀分類 級學童 類、戶外聯誼類、親子運動類. 球類、戶外運動類、民俗類、舞蹈 宜蘭地區 尤贊薰 2010 類、健身類、技擊類、水上類、空 主觀分類 國中教師 中類 黃俊傑 球類、戶外類、民俗類、舞蹈類、 何育敏 2010 大專學生 主觀分類 水域類、健身類、技擊類 降海東. 由表 2 顯示,專家學者對於休閒運動的分類以主觀分類法較多, 黃 瓊妙(2000)提到主觀分類法其優點可以兼顧周延有互斥的原則,可依 所有活動的性質、目的及個人意願做歸納,所以為國內學者較偏重分類 方式。故本研究綜合學者對休閒運動的分類(黃金柱,1999;洪昭坤, 2002;林佑隆,2006;洪恩榮,2009) ,以主觀分類法將休閒運動分為七 大類: 1.遊憩類:郊遊踏青、露營、生態旅遊、公園遊樂器材(溜滑梯、 盪鞦韆等) 、捉迷藏、飛盤、跳格子、呼拉圈、遊樂區旅遊、風景區旅 遊、現場觀賞運動比賽、透過電子媒體(電視、電腦、廣播等)欣賞 運動比賽、玩 wii。 2.球類:棒球、籃球、桌球、羽毛球、排球、足球、壘球、巧固. 13.

(24) 球、回力球、躲避球。 3.健身運動類:跆拳道、空手道、健身操、溜冰(含直排輪)、散 步、騎腳踏車。 4.戶外運動類:爬山、慢跑、快走。 5.民俗類:舞龍(獅)、扯鈴、跳繩、放風箏、踢毽子。 6.水域類:划船、泛舟、游泳、浮潛、泳池戲水。 7.舞蹈類:民俗舞、芭蕾舞、街舞、熱門舞蹈、律動。. (二)休閒活動參與頻率 目前在測量參與休閒活動頻率的工具,有語意差異頻率和絕對頻率 兩種。語意差異頻率是將一個人在某段時間(一天、一周、一個月、一季 或一年)參與某項休閒活動的頻率,以語意差異的方式表達,例如不曾參 與、很少參與、偶爾參與、經常參與等,最後再依縮蒐集到的資料測定 受訪者之休閒活動偏好。絕對頻率則是,個人某一段時間(一天、一周、 一個月、一季、或一年)參與某項休閒活動的頻率,以數字表達,例如每 月四次或每年二次等,在當中參與休閒活動的次數以數字表達,當勾選 的次數越多,得分就越高。(高俊雄,2002)。 兩者頻率計分法皆有人使用,因各有其優缺點。使用語意差異 頻率 對受試者而言比較容易回答,但也容易與實際情形有所落差;使用絕對 頻率對受試者而言,在回答的同時還要回想以往的休閒參與情形,因此 與實際的休閒情形會較為符合,但容易造成回答時的困難(楊怡寧, 2007) 。而本研究主要研究對象是國小五、六年級的學童,為了避免造成 學童填答困難情形,所以採用語意差異頻率,並使用 Likert 五點量表計 分法給分:不曾參與給一分、很少參與給二分、有時參與給三分、較常 參與給四分、常常參與給五分。填答得分越高者,表示參與該類別的休 閒運動的頻率越高。為避免填答者因語意解讀太過極端,如溯溪半年內 二次屬於較常參與頻繁,打籃球半年內二次卻算很少參與,因此在問卷 填達時,須予以說明。不曾參與:半年內都不曾從是該活動;很少參與: 14.

(25) 半年從事該活動 1~2 次;有時參與:每個月從事該活動至少 1 次;較常 參與:每兩周至少從事該活動 1 次;常常參與:每週從事該活動至少 2 次。. 三、休閒運動參與之相關研究 回顧過去有關休閒運動參與的相關研究,發現目前國內針對不同對 象之研究有很多,以下茲將相關文獻整理如下。 吳承典(2003)在雲林縣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及阻礙因素之研究 中發現,受試者在整體休閒運動實際參與程度偏低,而就休閒運動參與 類型而言,以「戶外遊憩性」參與程度最高,其次是「舞蹈律動性」、 「健身防衛性」,參與程度最低的是「挑戰冒險性」。在不同背景變項 上,在性別方面,男性在「挑戰冒險性」、「球類運動性」、「健身防 衛性」的參與度高於女性,而「舞蹈律動性」則是女性程度高於男性。 在服務年資方面,服務1~10者較服務20年以上者傾向於參與「球類活動 性」休閒運動。在是否兼任行政工作方面,對於休閒運動參與的影響並 無明顯不同。在不同任教類別方面,只有「舞蹈律動性」不因任教類別 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其餘類別均達顯著差異。在不同婚姻狀況方面 ,只 有在「球類活動性」休閒運動方面,未婚教師參與程度明顯高於已婚教 師。在個人運動經驗即是否曾為學校運動選手方面,整體的休閒運動參 與,有學校代表隊選手經驗者參與程度高於非選手。在運動指導經驗方 面,除了「舞蹈律動性」休閒運動以外,具有指導教師經驗者參與休閒 運動程度高於沒有運動指導經驗者。 廖建盛(2003)針對雲林縣斗六市國小高年級學童進行休閒運動需 求及阻礙因素之研究,國小高年級學童最常從事的休閒運動種類為「球 類運動」,其次是「戶外運動」,而「防衛性運動」則是最少從事的休閒 運動類型。另外,休閒運動參與種類會因性別、年級之不同而呈現顯著 差異。 15.

(26) 尤逸歆(2004)在國小教師運動參與、生活倦怠與生活滿意度之研 究中發現,國小教師整體的休閒運動參與程度是屬於偏低;最常參與休 閒運動類型為「戶外遊憩性」,最少參與的休閒運動類型為「挑戰冒險 性」。在不同背景變項上,在性別方面,男性在「球類運動性」、「休 閒健身性」與「冒險挑戰性」的參與程度均高於女性;而在舞蹈律動方 面,女性參與程度則高於男性。不同婚姻狀況方面,有婚姻者在休閒健 身性上的參與程度是較無婚姻者為高,而在其他休閒運動類型則無顯著 的差異存在。在宗教信仰方面,具有宗教信仰的國小教老師在休閒運動 參與程度上均高於沒有宗教信仰的國小教師。在不同教學年資方面 ,教 學年資較為資深的國小教師在「戶外遊憩性」和「休閒健身性」的參與 程度都高於較資淺的國小教師。在不同學歷方面,休閒運動參與類別 是 沒有顯著差異存在的。在不同學校規模方面,中型學校的國小教師在「球 類活動性」的休閒運動參與程度高於大型學校的教師。在擔任不同職務 方面,教師兼任組長的國小教師在「球類活動性」休閒運動的參與程度 高於純級任教師;而純級任教師在「舞蹈律動性」休閒運動的參與程度 高於教師兼任組長或教師兼任主任的國小教師。在不同年齡方面,在休 閒運動參與類別上是沒有顯著差異的。 蔣益生(2004)在高雄縣國小高年級學童運動休閒之調查研究中發 現,高雄縣國小高年級學童參與運動休閒的類型前三名依序為 「健身 性」、「娛樂性」、「團體性」。「健身性」類別的前三名依序為騎腳 踏車、游泳、羽球; 「娛樂性」類別的前三名依序為電子媒體欣賞運動比 賽、郊遊踏青、風景區遊玩;「團體性」前三名依序為籃球、躲避球、棒 球。在性別上,男生參與最多前三項類型和女生所選擇的並未有所差異。 在居住居域上,山區學童以選擇「團體性」運動休閒類型較多,市區及 海邊學童則是「娛樂性」運動休閒類型較多。在家庭社經地位上,不同 家庭社經地位學童在運動休閒類型的選擇上並未有差異。 林佑隆(2005)在彰化地區國小學童休閒運動參與即滿意度之研究 16.

(27) 中發現,休閒運動類型中參與程度最高的是「球類休閒活動」 ,其餘依序 為「戶外休閒運動」、「民俗休閒運動」、「水域休閒運動」、「健身休閒運 動」及「技擊休閒運動」,「舞蹈休閒運動」參與程度最低。在不同背景 變項上,在性別方面,「球類休閒運動」參與程度男生高於女生,「舞蹈 休閒運動」參與程度則是女生高於男生。在不同年級方面,四年級國小 學童在「健身休閒運動」的參與程度明顯高於五、六年級國小學童。 陳彥光(2007)在花蓮縣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與阻礙因素之研究 發現,國小教師在整體的休閒運動實際參與程度偏低。就休閒運動參與 的類型而言,則以「戶外遊憩性」的參與程度最高,其次是「球類活動 性」 、 「舞蹈律動性」 、 「挑戰冒險性」 ,參與程度最低的是「健身防衛性」。 在不同背景變項上,在不同性別方面,男性在「挑戰冒險性」、「球類活 動性」、「健身防衛性」的參與程度高於女性,而「舞蹈律動性」的參與 程度則是女性高於男性。在不同服務年資方面,參與「挑戰冒險性」休 閒運動,服務年資1~10年組的教師參與程度高於服務年資11~20年組的教 師;而在「球類休閒運動」上,兩組之間並無顯著差異。在是否兼任行 政工作方面,只有「球類活動性」休閒運動達顯著差異。在不同任教類 別方面,科任老師在參與休閒運動各類型的程度上均高於級任老師。在 不同婚姻方面,未婚教師在「球類休閒運動」的參與程度明顯高於已婚 教師。 丁家輝(2008)台北縣、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運動參及阻礙因素 之研究中發現,球類與戶外運動市較多人選擇得休閒運動。在不同背景 變項上,不同性別在休閒運動參與上皆達顯著差異;不同年級僅在參與 次數、參與同伴、休閒場所和交通方式等項題上達顯著;不同社經背景 對於各題項之認知皆達顯著差異,除了運動時間和時段選項外。 葉曉芸(2008)在台中市民眾休閒運動參與現況與休閒運動阻礙因 素之研究中發現,台中市民參與最多休閒運動類型的前三名,依序為「戶 外性運動」 、 「球類運動」 、 「健身性運動」 。在不同背景變項上,不同性別 17.

(28) 方面在休閒運動參與未達顯著差異;不同年齡方面僅與「參與休閒運動 時段」達顯著差異;不同婚姻方面在「參與休閒運動的時日」上達顯著 差異;不同子女數方面在「每週參與時間」、「參與休閒運動時段」、「參 與休閒運動的時日」達顯著差異;不同收入方面在「每週參與時間」 、 「每 月平均花費休閒運動的費用」達顯著差異。 洪恩榮(2009)在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狀況與相關影響因素之研究 中發現,男生偏愛「團體性運動」 ,女生則是「舞蹈類運動」 ;父親職業、 學歷對學童參與各類型運動頻率不大,反到母親的職業屬於第四類者高 社經地位者或學歷為高中職者,影響較大。課業壓力對國小學童在各類 型運動的頻率上有很大的影響。 戴千木(2010)在台東縣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童休閒運動參與現況及 阻礙因素之研究中發現, 「球類運動」和「戶外運動」是較多人選擇的休 閒運動。在不同背景變項上,不同性別方面在休閒運動參與達顯著差異; 不同年級方面則未達險主差異;家庭社經背景在休閒運動類型上達顯著 差異。 陳莉莎(2012)在高雄市國小學童休閒態度及休閒參與之研究中發 現,在整體休閒參與方面,遊憩類中的看比賽、體育類的球類運動、游 泳、慢跑等為學童較常參與的項目。在休閒參與上不同性別、年級、家 庭社經地位皆達顯著差異。 茲將上述各研究有關背景資料與休閒運動參與之相關研究彙整如表 3 所示:. 18.

(29) 表 3 休閒運動參與不同背景變項影響相關研究彙整表 研究對象個人背景變項 研究者. 年 代. 吳承典. 2003. 研究 對象. 年齡. 性別. 任教 年資. 國小 + + 教師 廖建盛 2003 國小 + + 學童 尤逸歆 2004 國小 - + - 教師 蔣益生 2004 國小 - 學童 林祐隆 2005 國小 + + 學童 陳彥光 2007 國小 + + 教師 丁家輝 2007 國小 + + 學童 葉曉芸 2008 台中 - + 縣市 民眾 洪恩榮 2009 國小 - + 學童 陳慶文 2009 國小 - - 學童 戴千木 2010 國小 - + 學童 陳莉莎 2012 國小 + + 學童 註:-表無顯著差異;+表有顯著差異。. 社經 背景. 不同 任教 類別 -. 不同 婚姻 狀況 +. +. -. -. + + +. + + + +. 綜上所述可以發現在有關休閒運動參與的研究中,個人背景變項因 素性別、年齡、社經背景、不同婚姻、任教狀況是否影響休閒運動參與 的結果均無一致結論。因此,個人背景變項因素是否影響休閒運動參與, 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19.

(30) 第二節. 休閒阻礙之探討. 本節旨在探討休閒阻礙的定義、類型及休閒阻礙之相關研究。. 一、休閒阻礙的定義 休閒阻礙的研究是近幾年才受到重視,起源是由美國戶外休閒資源 審查委員會 (Outdoor Recreation Resources Review Commission, ORRRC) 於 1960 年代為了調查一項全國性的戶外遊憩活動外在阻礙因素而開始 (賴家馨,2002) 。近年來國內因休閒意識的抬頭,國人從事休閒的活動 也隨著增加,所以許多休閒阻礙議題也被廣泛地提出來探討( 傅巧芸, 2009) 。目前研究休閒阻礙之學者眾多,但對休閒阻礙的定義也各有其不 同的看法,如表 4 所示:. 表 4 休閒阻礙定義一覽表 研究者 Crawford & Godbey. Jackson. 王禎祥 王薰禾 鄭味玲. 年代. 休閒阻礙定義. 1987 個人在休閒運動所表現的興趣和涉入程度受許多因 素所影響,其中若有因素會限制或抑制休閒的參 與,以致於此休閒偏好無法實現或參與,則此相關 因素即為阻礙。 1988 偏好一項活動,但受到干擾以致於無法參與此項活 動的任何因子,皆視為阻礙。並將阻礙因素分為前 置阻礙因素和中介阻礙因素。 2003 自己有意願從事休閒活動,然後受到外在或內在的 因素影響,導致無法或很少去參與該項休閒活動。 2004 任何抑制或降低參與休閒運動時間、次數、需求、 品質的影響因素。 2007 個人從事休閒活動時所遇到的阻撓因素,舉凡個人 內在、外在、生理、心理、環境等,而造成干擾個 人無法盡情從事休閒活動,皆稱為休閒阻礙。 (續下頁) 20.

(31) 研究者 丁家輝. 林金松 楊豫如. 張家和. 年代. 休閒阻礙定義. 2008 原本可在自由時間內從事休閒運動,卻因某種因素 抑制或減少其休閒運動參與次數和愉悅感,此皆為 休閒阻礙。 2009 使人們因為某些理由而無法參與或停止參與活動, 這些理由皆為休閒阻礙。 2011 凡個人有意願參與一項休閒活動,但受到種種因素 影響,導致無法或很少參與以致於中斷參與休閒活 動的各種因素,皆稱為休閒阻礙。 2012 抑制或減少參與休閒活動的機會、次數或愉悅感的 種種因素,也就是參與休閒活動行為過程中,阻止 或限制個人參與的頻率、持續性及參與品質的因子。. 綜合上述,研究者認為休閒阻礙是指,個人在參與某些活動時,受 到個人內在或外在環境的影響,以至於減少甚至沒有參與這些活動,而 影響個體行為改變的這些因素統稱為休閒阻礙。. 二、休閒阻礙的類型 Crawford 與 Godbey在1991年將這三類型阻礙進一步修正,認為休 閒阻礙是從個體內在的阻礙延伸到人際間形成阻礙,個體在克服上述兩 項阻礙後,最後才會面對結構性的阻礙;個體如果能克服結構性的阻礙 就有可能參與休閒活動,反之則可能不會參加。張孝銘、高俊雄(2001) 等人引述Crawford 與 Godbey休閒阻礙之研究,將阻礙個體休閒喜好與 休閒活動參與的影響因素分別歸納為以下三類:. (一)個體內在阻礙 (intrapersonal constraints) 指個人內在的心理狀態或態度,影響個體對休閒之喜好或休閒活動 之參與,其主觀因素如信仰、焦慮、沮喪、壓力、自覺能力及對參與休 閒活動之主觀評價等。是指個人的心理狀態以及歸因與休閒偏好的相互 影響,進而在偏好與參與之間形成了阻礙。. 21.

(32) (二)人際間阻礙 (interpersonal constraints) 指人際互動或是個人特質之間互相影的結果。這種阻礙可能會相互 影響個體偏好與繼續參與,也可能影響穩定參與的休閒活動。. (三)結構性阻礙 (structural constraints) 指介入休閒偏好與阻礙之間的因素。即是除個人內在心理層面、個 人與他人之互動因素外,能影響個體對休閒之喜好或休閒活動之參與的 外在因素如氣候、時間、交通工具、金錢、設備等。但此類的休閒阻礙 不是絕對的,它是視個人對休閒活動之慾望與需求強度而定。 Godbey (2003) 指出這三類型阻礙是以階層方式來運作的,是有先 後順序的。亦即,個體必須先克服個人心理的內在阻礙後,才能考慮人 際間的阻礙,等到人際阻礙被排除之後,再思索結構性阻礙部分,其關 係如圖 1 所示(王偉琴、葉怡矜譯,2005)。. 個人阻礙. 人際阻礙. 休閒喜好. 結構性阻礙. 人際統合與協調. 參與或不參與. 圖 1 休閒阻礙階層模式圖 資料來源:楊登雅(2002)。休閒阻礙階層模式之驗證-以 Crawford & Godbey 之休閒阻礙三因子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頁 25),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賴家馨(2002)從心理學觀點切入編制的休閒阻礙量表,將影響因 素分為七類: 1.覺知自由:強調個人在休閒參與中對環境、選擇的控制感。 2.需求理論:對於金錢、環境、休閒伴侶之需求的不滿足而產生阻 礙因素。 22.

(33) 3.特質論:一開始參與休閒所遭受到的困難。 4.動機論:休閒環境與休閒活動性質對個人休閒阻礙的影響。 5.刺激與反應理論:探討個人社會角色的扮演與社會期待對休閒參與的 影響。 6.社會支持:強調社會網路對於休閒阻礙的影響。 7.誘因論:外在環境的誘因對選擇休閒參與的影響。 尹邦智(2005)研究空服員的休閒參與與阻礙,其將阻礙因素分為: 空間設備限制、個人能力不足、親友牽制、繁忙無暇四個類別。 林雅文(2007)在青少年桌球選手參與休閒活動與阻礙之研究中, 其將阻礙因素分為支持性阻礙、人際與環境阻礙、態度性阻礙、時間性 阻礙、個人外在阻礙五個類別。 胡信吉(2003)在花蓮地區青少年休閒活動現況與休閒阻礙因素之 研究中將休閒阻礙因素分為個人因素、外在因素、課業壓力、休閒資源、 師長因素五個類別。 戴千木(2010)在台東縣國民小學高年級休閒運動參與現況與阻礙 研究中,將休閒阻礙分為個人條件因素、環境因素、參與機會因素三個 類別。 周清鶴(2012)及傅巧芸(2009)提到目前國內研究者大多採用國 外學者 Crawford 與 Godbey 於 1987 年所提出的休閒阻礙分類模式,以 做為個人參與休閒活動之阻礙因素。因此,本研究將高雄市國小高年級 學童的休閒阻礙分類為:個人內在阻礙、人際間阻礙以及結構性阻礙。. 三、休閒阻礙之相關研究 目前學者從事休閒阻礙之研究極多,研究者依研究目的僅就研究對 象為國小學童的相關文獻進行分析、彙整,以作為本研究之參考依據。 劉有駿(2003)在台北縣蘆洲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運動之調查研 究中發現,休閒運動阻礙在不同背景變項上,在性別方面未達顯著差異。 23.

(34) 年級方面六年級休閒運動阻礙大於五年級。在父母管教態度方面,「個 人阻礙」中嚴格組的大於關懷組,「外在環境」阻礙中嚴格組和關懷組 皆大於放任組。在成績方面,成績中等學童「運動阻礙」大於成績較差 的學童。在課業壓力方面,「個人阻礙」、「運動阻礙」和「場地設施 阻礙」層面中,課業負擔辛苦的學童,阻礙都大於課業負擔還好和輕鬆 的學童。 廖建盛(2003)在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運動需求及阻礙阻礙因素之 研究中發現,國小高年級學童對於參與休閒運動的阻礙程度均不高。但 相較之下,其中又以「結構性阻礙」的影響程度最高,沒有時間、場所 設施欠缺和環境衛生不佳等,成為影響高年級參與休閒運動的主要原 因。在性別方面,女生在整體及「個體內在阻礙」較男生高。在不同年 級方面,五年級學童在「社會性阻礙」高於六年級學童,其餘結構性和 個體內在阻礙均無差異存在。 王禎祥(2003)台北市國小學生參與休閒運動狀況與阻礙因素之研 究中發現,在不同背景變項上,不同性別在「個人因素」、「休閒資源」、 「親友因素」和外在因素「」的阻礙方面皆無顯著差異。中年級學生在 「親友因素」、「外在因素」層面的阻礙高於高年級。普通班學生在「個 人因素」、「休閒資源因素」、「外在因素」層面的阻礙高於校運動代 表隊員;資優班學生在「休閒資源因素」、「外在因素」層面的阻礙高 於校運動代表隊員。 王薰禾(2004)在高雄地區國民小學學童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及休閒 阻礙之研究中發現,在不同背景變項上,不同居住區域學童的休閒阻礙 無顯著差異;不同年級的休閒阻礙無顯著差異;不同性別的休閒阻礙無 顯著差異;低家庭社經地位學童的休閒阻礙顯著大於中家庭社經地位學 童。 李枝樺(2004)在台中縣、市國小高年級學童在休閒參與、休閒阻 礙與休閒滿意度相關之研究中發現,國小高年級學童整體的休閒阻礙偏 24.

(35) 低,其中阻礙來源又以「外在資源」、「設施與環境」的層面最多。國 小高年級學童休閒阻礙會因性別、家庭社經地位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丁家輝(2008)在台北縣、市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童休閒運動參與險 況及阻礙因素中發現,在不同背景變項上,在性別方面,女生休閒運動 參與阻礙較高;在年級方面,六年級休閒參與阻礙高於五年級;在居住 區域方面,台北市學童之休閒運動參與阻礙較高;在家庭社經地位方面, 低社經地位者休閒參與阻礙較低。 林文漢(2009)在高雄市國小高年級體育班學生休閒活動參與及阻 礙因素之研究中發現,高年級體育班學生休閒阻礙前三項為:天氣因素、 設備太少、環境不安全;阻礙因素最低的前三項為老師、我的朋友、家 人等不喜歡我參與休閒運動。休閒阻礙層面強弱度依序為:「結構性阻 礙」、「人際間阻礙」、「個人內在阻礙」。在不同背景變項上,男生 在「內在阻礙」上高於女生;五年級在人際間阻礙「」高於六年級;不 同家庭類型在整體阻礙上均無顯著差異。不同運動專長的體育班學生, 在「人際間阻礙」層面上達到顯著差異,且團體球類的學生高於個人競 技類學生。 陳青雲(2009)在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阻礙 因素之研究中發現,在不同背景變項上,在性別方面,「個人內在」、 「個人外在」兩個層面達顯著水準;在年級方面,個人「外在層面」達 顯著水準;在學校不同區域方面,三個層面均達顯著水準。在是否曾經 參加過學校校隊方面,「個人內在」層面達顯著水準;在不同運動環境 方面,休閒阻礙的三個層面均無顯著差異。 林金松(2009)在台北市北區國小學童運動參與動機與阻礙之研究 中發現,在不同背景變項上,不同性別在「社會支持」、「個人因素」、 「正向因素」層面中有顯著差異。 王振宇(2009)在台北市國小資優生休閒運動之參與動機與阻礙因 素之研究中發現,台北市國小資優生在休閒運動阻礙因素中,「個人內 25.

(36) 在因素」層面得分最高,「親友因素」層面得分最低。在不同背景變項 上,在性別方面,「個人內在因素」和「機會與經驗因素」層面,女生 顯著大於男生;在年級方面,「場地設施因素」、「親友因素」和「機 會與經驗因素」等層面,六年級學生的顯著大於五年級學生。 黃世民(2009)在台北縣國小學童參與休閒運動現況與阻礙因素之 城鄉差異研究中發現,休閒運動阻礙因素中,「主觀考量層面」得分最 高,「個人內在」層面得分最低。 鄭靖霖(2013)在休閒阻礙、休閒效益、生活品質與學業成就之研 究同的運動介入對國中肥胖學生體適能之研究─以嘉義縣市國小高年級 學童為例研究中發現,性別、年級和不同的家庭社經地位皆無顯著差異。 茲將 上述 各研 究有 關 背景 資料 與休 閒阻 礙 之相關 研究 彙整 如 表 5 所示:. 表 5 影響休閒阻礙之變項相關研究結果 研究對象個人背景變項 研究者. 年代. 性別. 年級. 父母管教態度. 劉洧駿. 2003. -. +. +. 廖建盛. 2003. +. +. 王禎祥. 2003. -. +. 王薰禾. 2004. -. -. +. 李枝樺. 2004. +. -. +. 丁家輝. 2008. +. +. +. 林文漢. 2009. +. +. 陳青雲. 2009. +. +. 林金松. 2009. +. -. 王振宇. 2009. +. +. +. 鄭靖霖 2013 - - 註:-表無顯著差異;+表有顯著差異。. 26. 家庭社經地位. +. -.

(37) 由以上休閒阻礙相關研究文獻中可得知學童的休閒阻礙會因為不同 的背景變項而有所差異;在性別、年齡兩項背景變項上,是否具有顯著 性,出現不一的結果,在家庭社經背景和父母管教態度多與休閒阻礙有 著強度不一的顯著性存在。因此,本研究擬以性別、年齡、家庭社經背 景、父母管教態度等四項背景變項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研究對象在休閒 阻礙參與上是否支持相關研究的結果。. 第三節. 休閒運動參與與休閒阻礙之相關研究. 對於休閒運動參與與休閒阻礙的相關研究,國內雖有多篇文獻可供 研究,但多單就背景變項與休閒運動參與或休閒阻礙的各層面做分析, 少有休閒運動參與與休閒阻礙兩者之間的相關分析,因此研究者將僅有 的幾篇文獻彙整如表 6 所示:. 表 6 休閒運動參與與休閒阻礙的相關分析 研究者 葉曉芸. 年代. 相關分析. 2008. 「戶外性運動」、「健身性運動」、「水域運動」之休 閒運動類型對休閒阻礙中的「家庭因素」影響最 大;「球類運動和休閒阻礙中的「心理因素」存在 關聯性;舞蹈類和休閒阻礙中的「個人因素」存在 關聯性。. 丁家輝. 2008. 整體休閒運動參與與阻礙因素和各因素構面均與 每週「休閒運動參與的次數」與「休閒運動時數」 有極高的相關性;休閒運動參與次數、時數與休閒 運動參與阻礙因素之間有極高的相關性。. 洪恩榮. 2009. 運動阻礙個人內在層面上,影響各類型運動的參與 最大。 (續下頁). 27.

(38) 研究者 戴千木. 年代. 相關分析. 2010. 整體休閒運動與阻礙因素與個因素構面與「休閒運 動參與的時數」有極高之相關,而環境與經濟因素 與每週「休閒運動參與的次數」及「休閒運動參與 的時數」呈顯著相關;而不同年級、社經背景之學 童,阻礙因素並沒有顯著差異。. 鍾念濡. 2013. 不同性別在休閒阻礙上未達顯著差異;而在休閒參 與中的知識文化型、體能型和舞蹈型上達顯著差 異。不同年級在社交型和娛樂型休閒活動達顯著。 並沒有顯著差異。. 戴千木. 2010. 整體休閒運動與阻礙因素與個因素構面與「休閒運 動參與的時數」有極高之相關,而環境與經濟因素 與每週「休閒運動參與的次數」及「休閒運動參與 的時數」呈顯著相關;而不同年級、社經背景之學 童,阻礙因素並沒有顯著差異。. 由以上研究可發現,過往文獻對於休閒運動參與和休閒阻礙之相關 性的實證研究結果多指出休閒運動參與的頻率或次數和休閒阻礙是有相 關的。但對於各類型的休閒運動與休閒阻礙之間的相關卻少有進一步的 分析,因此,本研究將針對兩者的相關加以探討。. 第四節 本章總結 由上述相關研究文獻可發現,休閒運動的功能繁多,而且多具有正 面、積極的效益,除了促進個人身心健康、幫助自我實現、改善人際關 係、鞏固家庭功能,而且還能提升整體的經濟效益及生活品質。 目前在研究領域中對休閒運動活動的分類方法不一,且細究各種分 類方法都有其優缺點,故採用何種方式分類就端看研究者之研究取向而 定。所以本研究者將休閒運動主觀分類為遊憩類、球類、健身運動類、 28.

(39) 戶外運動類、民俗類、水域類和舞蹈類等七種類型做為本研究休閒活動 分類之方式,以利探討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運動的情形。至於休 閒阻礙,本研究將採用Crawford與Godbey(1987)的個人內在阻礙、人際 間的阻礙以及結構性的阻礙三種因子進行探究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的 休閒阻礙。 藉由過往相關文獻之探討可以瞭解性別、年齡、家庭社經地位等因 素對休閒運動參與及休閒阻礙皆有所影響,而休閒運動次數也與休閒阻 礙間存在著相關,但各類型的休閒運動與休閒阻礙之間的相關卻少有探 討。因此,本研究擬探討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的休閒運動參與與休閒 阻礙之關係,是否也存在著相關。. 29.

(40) 30.

(4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運動參與與休閒阻礙之間的關 係。為了達到上述研究目的,首先對相關文獻進行分析,以確定研究架 構,同時進行實徵資料之蒐集,並且加以分析處理,以達到本研究之研 究目的。本章共分為六節,第一節為研究架構;第二節為研究假設;第 三節為研究對象;第四節為研究工具;第五節為研究程序與步驟;第六 節為資料處理與分析。茲依次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主要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運動參與與休閒阻礙之關係,並依 據第一章所敘述之研究動機與第二章文獻探討之分析,設計本研究架 構,藉以瞭解各變項之內涵與其相互間的關係。 本研究將學生背景變項區分為學生性別、學生年級、家庭社經地位、 父母教養方式等四個類別,研究之主要變項由兩個部分加以探討,其一 為休閒運動參與,包括「遊憩類」、「球類」、「健身運動類」、「戶外 運動類」、「民俗類」、「水域運動類」、「舞蹈類」七個層面;另一部分則 休閒阻礙方面,包括「個人內在因素」、「人際因素」、「結構性因素」 三個層面。據此,本研究之基本架構圖 2 所示:. 31.

(42) 休閒運動參與 1.遊憩類 2.球類 3.健身運動類 4.戶外運動類 5.民俗類. 學生背景變項. A. 6.水域運動類 7.舞蹈類. C. 1.學生年級 2.學生性別. 休閒阻礙. 3.家庭社經地位 4.父母教養方式. B 1.個人內在因素 2.人際因素 3.結構性因素. 圖 2 研究架構圖. 依據圖 2 所示,本研究概念架構圖路徑說明如下: A 路徑: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高年級學童對休閒運動參與的差異情 形。 B 路徑: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高年級學童在休閒阻礙上的差異情形。 C 路徑: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運動參與與休閒阻礙之相關程度。. 32.

(43) 第二節. 研究流程. 本節主要說明本研究的實施過程,共分為七個步驟(如圖 3) ,茲說明如下:. 確定研究主題. 蒐集相關文獻. 提出研究計畫. 發展研究工具. 問卷正式施測. 資料分析處理. 撰寫研究論文 圖 3. 研究流程圖. 一、確定研究主題 研究者首先確定研究方向,進行相關研究論文,提出研究構想,並 與指導教授討論,經分析後,確定以「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運動參與與 33.

(44) 休閒阻礙關係之研究」為研究主題。. 二、蒐集相關文獻 確定研究主題後,開始深入的蒐集及閱讀相關文獻資料,透過書籍、 期刊、博碩士論文等管道,取得所需資料,並加以分析整理,作為本研 究的理論基礎。. 三、提出研究計畫 為了求得研究的完整與嚴謹,根據文獻探討的結果,草擬研究架構, 並與指導教授討論,修正研究重點、確定研究範圍,建立本研究之方向 與架構,進而撰寫並提出研究計畫。. 四、發展研究工具 依研究的需要,進行相關文獻與學者專家意見的整合,並根據相關 研究工具發展編製問卷,並經由多次修正,實施預試,進行項目分析、 因素分析及信效度考驗,編擬正式問卷。. 五、問卷正式施測 本研究問卷寄發高雄市之公立國民小學,研究對象為國小高年級學 生,採用分層抽樣方式,口頭委託各校聯絡人協助發送問卷,進行正式 施測。. 六、資料分析處理 問卷回收後,經由人工選取有效問卷後,以 SPSS for Windows19.0 套裝統計軟體進行資料分析。. 34.

(45) 七、撰寫研究論文 根據資料統計結果,加以分析討論,提出研究發現、做成結論及提 出建議,完成論文之撰寫。而後經指導教授與口試委員的指導、校正後 完成本研究論文。. 第三節. 研究假設. 依據研究的目的與研究架構,本研究提出以下之研究假設:. 假設一: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高年級學童在休閒運動參與上有 顯著差異。 1-1 不同學生年級之國小高年級學童在休閒運動參與上有顯著差異。 1-2 不同學生性別之國小高年級學童在休閒運動參與上有顯著差異。 1-3 不同家庭社經地位之國小高年級學童在休閒運動參與上有顯著差 異。 1-4 父母不同教養方式之國小高年級學童在休閒運動參與上有顯著差 異。. 假設二: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高年級學童在休閒阻礙上有顯著 差異。 2-1 不同學生年級之國小高年級學童在休閒阻礙上有顯著差異。 2-2 不同學生性別之國小高年級學童在休閒阻礙上有顯著差異。 2-3 不同家庭社經地位之國小高年級學童在休閒阻礙上有顯著差異。 2-4 父母不同教養方式之國小高年級學童在休閒阻礙上有顯著差異。. 假設三: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運動參與與休閒阻礙有顯著相 關。. 35.

(46) 第四節. 研究對象. 為調查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運動參與與休閒阻礙之現況及相關性, 並且依據研究架構與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來蒐集相關資 料。本節將針對問卷調查之對象及抽樣方法加以說明。. 一、母群體 本研究依據教育部全球資訊網統計處 102 學年度的資料顯示,以公 立國民小學五年級及六年級學生為母群體,統計出高雄市公立國民小學 五年級學生有 25,611 人,六年級學生有 27,147 人,故本研究的母群體有 52,758 人。. 二、預試施測 王文科(2001)認為,如果問卷預試與建立信度一併實施,樣本對 象至少 100 人以上,才能滿足統計上之目標;而吳明隆(2009)指出, 因素分析的可靠性與預試樣本的抽樣有關外,與樣本數的多寡更有密切 關係。如果要進行因素分析,則預試樣本數最好為量表題項數的五倍, 即比例為 5:1 為佳。因此,研究者參考王文科、吳明隆之說法,便利選 取七賢國小、福山國小兩所學校之高年級學生為預試對象,共計發放 110 份,回收問卷 110 份,問卷回收率達 100%,無效問卷 0 份,回收有效 問卷共計 110 份,有效回收率達 100%。. 三、正式施測 本研究以高雄市公立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生為母群體,為了研究的方 便性與樣本具有代表性,本研究的取樣是以配額抽樣的方式,針對高雄 市公立國民小學進行抽樣,以作為研究樣本。根據吳明隆、涂金堂(2005) 指出,一般以人為對象的調查研究,如果是地區性的研究,平均樣本數 36.

(47) 在 500-1,000 人之 間 較為 適 宜; 若是 全國 性研究 則需 要樣 本人 數約 在 1,500-2,500 人之間為適宜。本研究屬於區域性研究,因此,研究者在參 酌上述學者的看法,並考量人力、物力等因素後,預計抽取 600 名學生 作為正式問卷之受試者。為了樣本具有代表性,本研究分層的方式是依 據教育部統計處 102 學年度的統計資料,分為 24 班以下、25 班至 36 班、 37 至 60 班、61 班以上等四層。按照學校規模大小分層後,各分層所占 比例依序為 23.7%、24.1%、23.3%、28.9%,如表 7 所示。因此學校 規模在 24 班以下的學校發 150 份問卷,規模在 25 班至 36 班發 158 份問 卷,規模在 37 至 60 班的學校發 150 份問卷,規模在 61 班以上的學校發 185 份問卷,共發出 643 份問卷,實際回收 643 份。其中家長同意書(如 附錄一)填寫不同意的問卷有 49 份,家長同意填寫問卷的有 594 份。而 594 份同意填寫的問卷中,有效問卷 576 份,因此問卷的可用率達 96.9 %。. 表 7 高雄市 101 學年度學校規模分層取樣表 學校規模. 高年級學生數. 取樣比例. 預計抽取樣本數. 24 班以下. 12,474 人. 23.7%. 142 人. 25-36 班. 12,734 人. 24.1%. 145 人. 37-60 班. 12,278 人. 23.3%. 139 人. 61 班以上. 15,272 人. 28.9%. 174 人. 小計. 52,758 人. 100%. 600 人. 37.

(48) 第五節. 研究工具. 為了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運動參與與休閒阻礙之關係,本研究 根據文獻探討的基礎,參考相關研究工具修編成「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 運動參與與休閒阻礙之調查問卷」之初稿,經專家審閱,針對題目適切 性、語意修飾進行修正後,發展修訂編製完成預試問卷(如附錄二) 。接 著進行問卷之預試,以項目分析、因素分析、信度分析考驗,完成正式 問卷(如附錄三)。本研究茲就問卷內容分別敘述如下。. 一、量表編制 (一)休閒運動參與量表 本量表目的在瞭解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運動參與現況, 「休閒運動參 與量表」係參考洪恩榮(2009) 、林文漢(2009)等人編製之研究問卷與 其他相關文獻和研究加以編製修訂。本研究依據相關文獻探討,將休閒 運動分為「遊憩類」、「球類」、「健身運動類」、「戶外運動類」、「民 俗類」、「水域運動類」、「舞蹈類」七個層面。量表初稿內容分別敘述如 下: 1.「遊憩類」的題目題號為 1 至 13 號,共 13 題。 2.「球類」的題目題號 1 至 10 號,共 10 題。 3.「健身運動類」的題目題號為 1 至 6 號,共 6 題。 4.「戶外運動類」的題目題號為 1 至 6 號,共 6 題。 5.「民俗類」的題目題號為 1 至 7 號,共 7 題。 6.「水域運動類」的題目題號為 1 至 5 號,共 5 題。 7.「舞蹈類」的題目題號為 1 至 48 號,共 4 題。. (二)休閒阻礙量表 本研究之休閒阻礙量表係 Crawford 與 Godbey(1987)(1987)的休閒 阻礙模式理論為基礎並參考林文漢(2009) 、蕭豫如(2010)等人,修正 38.

(49) 量表內容使之較適合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生之類型,並經專家審核評定 編製而成。本研究將休閒阻礙分為「個人內在因素」、「人際因素」、 「結構性因素」三個層面。量表初稿內容分別敘述如下: 1.「個人內在因素」的題目題號為 1 至 7 號,共 7 題。 2.「人際因素」的題目題號為 8 至 13 號,共 6 題。 3.「結構性因素」的題目題號為 14 至 22 號,共 9 題。. 二、填答及計分方式 本研究之家庭社經地位的評定方法是根據 Hollingshead (1957) 所提 出的「兩因素社經地位指數」(Two Factor Index of Social Position) 的模 式將家長教育程度與職業水準皆分為五個等級。將父母較高等級的一方 的教育指數乘以加權值「4」,職業地位乘以加權值「7」,兩者相加所得 的加權分數作為社經地位指數。指數在 11-29 者為低社經地位,指數在 30-40 者為中社經地位,指數在 41-55 者為高社經地位。 本研究之「休閒運動參與量表」採用 Likert 五點量表設計,由受試 國小高年級學生在「常常參與」到「不曾參與」五個層級中,分別給予 5 分、4 分、3 分、2 分、1 分,得分愈高表示學生在該項休閒運動運動 參與頻率越高;第三部分「休閒阻礙量表」 ,作答及計分方式同於閒運動 參與量表,由受試國小高年級學生在「常常這樣」到「不曾這樣」五個 層級中,分別給予 5 分、4 分、3 分、2 分、1 分,得分愈高表示學生在 該項休運阻礙發生頻率越高. 三、內容效度 問卷初稿題目編擬後,為使問卷更切合本研究需要,幾經指導教授的 指正,再透過專家學者(如表 8),針對問卷內容的構面、題項內容給予 建議,將題目作適當修正,建構本問卷的內容效度後,形成預試問卷。. 39.

(50) 表 8 問卷內容效度專家名單一覽表 編號. 職 稱. A. 副教授. 專長 特殊教育導論、體育行政、體育研 究法、適應體育概論、游泳、籃球 運動管理、運動行銷、運動場館管. B. 副教授 理、籃球、游泳、高爾夫球及撞球 運動企業經營與管理、運動行銷. C. 教授 學、高爾夫、田徑. 四、問卷預試實施與分析 本研究問卷初稿經建構內容效度修改編製成預試問卷,預試問卷回 收後以 SPSS for Windows19.0 版套裝軟體,進行效度分析及信度分析。. (一)項目分析 首先對受試者量表的總得分,依高低順序排列,選取問卷總分高、 低分組各 27%,再分別針對兩組各題的平均數逐題進行 t 考驗,計算出 各題的決斷值(CR 值),以作為試題鑑別度的指標,CR 值愈大者,代 表該題高低分組差異性愈大,亦愈具有鑑別度,CR 值大於 3.0 且差異達 顯著水準.05 以上者,表示該題目可以有效鑑別高低分組的得分情形, 而予以保留。 1、 休閒運動參與量表 由表 9 分析得知休閒運動參與量表共 47 題,經項目分析綜合評鑑 後,決定刪除第 11、17、18、21、22、24、26、31、32、40、42、44、 45、46 等 13 題,保留 33 題。. 40.

(51) 表 9 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運動參與項目分析摘要表 編號. 題目. CR 值. 備註. 01. 郊遊踏青. 4.23*. 保留. 02. 露營. 4.99*. 保留. 03. 生態旅遊. 5.28*. 保留. 04. 育樂營. 4.89*. 保留. 05. 公園遊樂器材活動(溜滑梯、盪鞦韆等). 6.10*. 保留. 06. 飛盤. 6.25*. 保留. 07. 呼拉圈. 6.95*. 保留. 08. 遊樂區旅遊. 5.17*. 保留. 09. 觀賞現場運動競賽. 4.92*. 保留. 10. 透過電視、電腦、廣播等欣賞運動競賽. 5.84*. 保留. 11. 玩 wii. 2.26*. 刪除. 12. 棒球(含樂樂棒球). 7.38*. 保留. 13. 籃球. 5.47*. 保留. 14. 桌球. 5.85*. 保留. 15. 羽毛球. 5.34*. 保留. 16. 排球. 5.95*. 保留. 17. 足壘球. 2.02*. 刪除. 18. 巧固球. 2.63*. 刪除. 19. 迴力球. 3.76*. 保留. 20. 躲避球. 7.61*. 保留. 21. 跆拳道. 2.88*. 刪除. 22. 健身操. 2.86*. 刪除. 23. 溜冰(含直排輪). 4.11*. 保留. 24. 柔道. 2.57*. 刪除. 25. 騎腳踏車. 5.48*. 保留. 26. 空手道. 2.56*. 刪除. 27. 爬山. 6.92*. 保留. 28. 慢跑. 13.18*. 保留. (續下頁). 41.

(52) 編號. 題目. CR 值. 備註. 29. 快走. 7.61*. 保留. 30. 溯溪. 3.23*. 保留. 31. 滑翔翼. 2.07*. 刪除. 32. 舞龍(獅). 2.58*. 刪除. 33. 扯鈴. 8.11*. 保留. 34. 跳繩. 5.99*. 保留. 35. 放風箏. 7.02*. 保留. 36. 踢毽子. 6.19*. 保留. 37. 擊鼓. 3.51*. 保留. 38. 廟會活動. 6.50*. 保留. 39. 划船. 3.92*. 保留. 40 41 42 43 44 45. 泛舟 游泳 浮潛 泳池戲水 民俗舞 芭蕾舞. 2.62* 7.81* 2.57* 8.46* 1.65 1.95. 刪除 保留 刪除 保留 刪除 刪除. 46 47. 有氧舞蹈 街舞. 2.42* 3.82*. 刪除 保留. *p<.05. 2.休閒阻礙量表 在求得絕對值與各題項的相關係數後,CR 值達顯著水準且統計量達 3.0,僅有題 19 未達篩選標準,因此予以刪除(如表 10)。. 4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4.選修學分至少須修習 40 學分,其中「第二外國語文」、「藝術與人 文」 、 「生活、科技與資訊」 、 「健康與休閒」 、 「全民國防教育」 、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math of high-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s significant related to their SES and the self-concept in math, but is non-related to their

(3)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regarding out of school traffic guidance staff with different gender, job title, guidance counselors seniority and age in the

(1) Parents in different ages, education backgrounds, vocations, and numbers of children in school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eacher’s changes dimension related to

Students’ cognition toward low-carbon diet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grades, could be affected by their comprehension on

Students’ cognition toward low-carbon diet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grades, whether knowing the Meatless Monday campaign, and how

Students’ cognition toward low-carbon diet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grades, whether knowing the Meatless Monday campaign, and how

Students’ cognition toward low-carbon diet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grades, whether knowing the Meatless Monday campaign, and 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