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夜之獨白與交會

第四節 黑夜即黎明

無論我如何說明「視覺障礙」對一個人的影響是何等重大或渺小,

然而生命的意義並不是在一筆一畫中就能說盡,每個人對生命的詮釋也 將不同,但這些卻是她的全部。身為不同性別又是一位重度視覺障礙的 我,從重度視覺障礙者的視角切入,所擷取的僅是部分我的認知與所見,

卻可能形成過度推論的結果,因此我必須不斷省思研究過程中我的定位 該是如何?因此,本節將回應 3-1 與 3-2 的研究問題。

一、 我對於本研究的想法

起初思考的面向,來自於我在就業路程中的挫折與所經歷的事件,

要能走過這樣的路程,實非易事,需要的是什麼?再者,身心障礙者在生 涯中所需面對的「標籤」,如同影子般隨形在側,而此所帶來的正向與負 向效應,以及所需持有的內、外資源,也將影響職場中就業歷程的變化;

所以,為明瞭不同性別之重度視覺障礙者在就業歷程中之展現,是否如 同我一般,亦或是有何不同之處?而影響的因素是否有何不同?

因為我的重度障礙,我理解到許多可能影響重度視障者就業的原因,

並以此來詮釋身為女性之重度視覺障礙者之就業,會如此思忖,乃是我 本有自身的視角,去除既有的視角後,又怎能一窺此一研究之堂奧呢?

然而,在論文計畫後,方知「熟悉而不熟悉」之意—在我,所謂「在我」

即是研究最終的目的是在解答我的疑惑,若我已用既存的框架看待,又 怎能看清這箇中的緣由呢?如同我在省思劄記所言:

「化熟悉為不熟悉,不要認為受訪者所說的即是理所當然,如站在 火星看地球般的好奇。」(劄 140122)

在文獻中,所呈現的是視覺障礙者的就業率低下,並以按摩業為其 就業的主要職種,而具有雙重身份的重度視覺障礙女性,是否亦如王敏 行(2008)在文獻中所言:「多重刻板印象會被活化的可能」;在質的研

165

究中,其研究結果雖不做推論,然對兩位研究參與者而言,是否如上所 述?箇中又存有怎樣的個別差異?這也是我為何採行敘事研究而非量化分 析,如我在省思劄記所寫:

「多數研究皆僅探討影響視障者就業的因素,甚而是近年來亦是常 以量化的方式呈現,個別差異又怎麼被看待?2004 年的研究與 2013 年的 研究,改變的僅是研究者的不同,而同樣的結果仍然存在,」(劄 130820)

而在研究參與者的取樣中,為瞭解先天與後天發生之重度視覺障礙 是否會有不同的就業歷程,而其中需要怎樣的「力量」與「方法」方能 有效且成功於職場中工作,雖如前所述,這無法進行推論,然而,我在 其中的學習,以及研究參與者在其就業生涯中所呈現的原貌與成功要素,

亦可成為學習的模範。

在確認研究主題、方法與參與者後,即從文獻中瞭解有關視覺障礙 者的就業歷程與影響視覺障礙者就業因素,以及視覺障礙者成功就業的 可能面向,然而,這其中浮現了一個框架,框架中所看到的經常是視覺 障礙者在就業中所碰到的困境與限制,就如 649 號釋憲前的按摩業與釋 憲後的電話服務人員一般,是政府在保護視覺障礙者就業之政策,相對 而言,保護之下勢必也將限制視障者就業種類的開發,等同於視障者與 按摩業是劃上等號、在文獻中為何有怎麼多比例的視障者希望從事按摩 業;為了跳脫這層框架,我除選擇了先天與後天致障之視障女性外,我 亦希望能訪談有別於按摩業之職業。

在這個的歷程中,我不斷思索研究參與者如何能穩定就業?而其中又 怎能成功就業?在文獻中,多半提及「定額進用」、「職務再設計」、「職業 重建政策」、「定向行動」、「盲用電腦」、「生活自理與獨立能力」…等,

其中所重視常是外在的政策、資源或應具備之能力,亦如在許多轉銜能 力評估中亦是,但是否可能有一股來自於個體內在自身所產生的「力量」

所形成的趨力,亦或是可能因一個人或一句話所引導出的「力量」,這是

166

我所希望瞭解的,我曾與協同研究者談及這樣的話題,她談及:

「…內在的支持力量…其是指障礙者個體如何由內在支持尋求或支 持自己能繼續向就業這條路前行,這是一股由內在而發的力量,且相對 於外在支持系統之內在支持系統。這個系統可以包含…一股重新再站起 來的復原力,或是因一個人或一句話而產生的力量。」(劄 130928)

所以,論文中加入復原力的論述,以及榮格心理學中的「共時性理 論」,希望由此能以較完整的理論背景看兩位研究參與者的就業歷程。為 何我要以此理論來驗證我的研究呢?在我的省思劄記記錄了一段話:

「我並非是用了什麼就業政策而進入職場,乃是靠著自己的信心與 力量,以及堅毅的心行走過來,所以我更相信由自己內在出發,較能使 自己在就業職場中更為穩定。」(劄 131115)

原先以為透過較多的訪談題目,即可讓研究參與者將研究者所希望 之答案說出,在正式進入研究前,我進行了預試,因在預試時,許多題 目重複出現,以致研究參與者經常說出相同的內容,甚或有不耐的狀況,

並調整訪談題目的順序,以及取消繪製生涯彩虹圖,其原因是本研究的 研究目的在藉由 Super 的生涯發展歷程說明研究參與者的生涯是如何開 展,而非是將重點放在不同階段上之各種生涯角色的發展;再者,研究 訪談大綱僅是一份研究工具,本研究的主體是研究者與研究參與者,並 在互動中建構出故事脈絡,所以,我修正研究訪談大綱(如附件四)。 而後在尋找研究參與者時,即在符合立意取樣的狀況下,由親友介 紹而找到兩位研究參與者,另邀請兩位協同研究者,其中一位是與我一 同進入研究現場,另一位則協助我檢視在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中的斷句 與分析。

此外,正式進入研究之際,為了厚實研究,並檢核研究參與者所說 內容的真實性,遂收集有關研究參與者不同的資料,包含文件紀錄,以

167

及藉由多次時間的訪談以為檢核;再者,在我修習過「身心障礙者生涯 與轉銜研究」這門課後,我發現了生涯決定理論中的「機會事件理論」

是可以作為本研究的理論基礎之一,因為:

「我認為這(身心障礙者的就業)需要有時間因素的轉變,以及當 事人是否能把握當下的機會…因為我所訪談的研究參與者似乎存在著某 種程度的幸運,…『天時、地利、人和』的存在。」(劄 140822)

而此理論與榮格所提「共時性理論」亦有相似之處,其中最重要的 是在時間的序列軸上,沒有因果直線的關係,而是非因果曲線的關係,

而且這是促使個體產生轉變的契機。因此,在不斷檢視與修正理論與研 究間的關係,而找到切合的架構。再者,邀請研究參與者詮釋其所經驗 之生涯事件,使研究者在撰寫此一就業歷程故事時,能重新建構新的意 義,並形塑對自我的再認同。

透過研究歷程的回憶在於協助我更瞭解研究者在研究中是如何思考,

並提供一個概念性的架構,並產生一種有意義的互動與對話。

二、 研究中,我學習到的內容與反思

當我與故事文本對話時,在運用敘事探究中的「整體-內容」、「整體 -形式」,以及「類別-內容」等方法分析,並與相關研究理論與研究結果 進行討論,而形成我對於本研究之重度視覺礙女性成功於就業場域中的 認知。在敘事探究中,研究者的角色是主動又被動,本以為敘事是一種 方法,但這更是研究中的一種態度,而我也本認為這是一種線性的思考,

卻存在非線性的視角,且生命不僅只有因果律的邏輯,亦放射出非因果 可以解釋的巧合,這即具有一定意義與價值性。研究者本身在主體的角 色中,顯現出研究的價值,而在客體的角度裡,卻突顯研究參與者的價 值,因此,我將進行本研究所得,以下列三項分述之:

1.從部分到多元、整體

168

在研究前,我始終疑惑影響視障者就業因素就只是單一因素或多個 因素組合而成呢?亦或是如量化研究中迴歸預測用二至四個因素來預測 重度視障女性的就業嗎?然而,就本研究而言並非如此,即如下所述:

(1) 在利用「整體-內容」的分析模式後,方能瞭解不同個體在 敘說就業中所經歷的重要事件將隨著其經驗的不同而產生 不同的詮釋,例如:小如對身為女性在其就業的詮釋是正 向的,甚至能轉換障礙所帶來的負向影響,而小玫則認為 女性的角色對就業工作的影響尚不致有負向影響,反倒是 障礙的影響勝於女性的角色,但女性角色卻在生活中對其 形成影響;這闡明了多元觀點與經驗,以能更貼近個體真 實的狀態。

(2) 性別、障礙發生的時間、教育、行動能力、電腦能力、家 庭成員、同事與主管的支持、重建經驗與政策、法規等對 於重度視覺障礙女性的就業是有所影響,但不同的個體會 隨著內在心理狀態、就業意願與展現的復原力狀況,以及 所處生態環境而形塑出不同的就業歷程,而歷程中亦受到 生涯機會事件與人物的影響,所以,個體是否能成功就業 在於內在的那個我與外在的世界在時間序列上的互動,而 這使我能以較全面的角度思考重度視障女性的就業。

(3) 傳統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來自於因果邏輯的思辯中,但

(3) 傳統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來自於因果邏輯的思辯中,但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