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樂觀教學對幼兒整體解釋型態之成效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樂觀教學對幼兒整體解釋型態之成效

(一)樂觀解釋型態量表「量表總分」的描述性統計

從表4-2-1不同組別幼兒在「樂觀解釋型態」前後測總分、平均數、標準差 來看,實驗組在後測「量表總分」的總分、平均數上都有顯著的進步。結果顯示,

實驗組幼兒在前測時的總分是398,平均數為14.21;對照組幼兒的前測總分是 405,平均數為14.46。從兩組幼兒的前測平均數可知,對照組的前測表現優於實 驗組

前測總分398<405

前測M=14.21<14.46

,顯示兩組幼兒在進行實驗前 就具有差異存在。而實驗組幼兒在後測時之總分為452,平均數為16.14;對照組 幼兒的後測總分為402,平均數為14.36。從兩組幼兒的後測平均數可知,實驗組 的後測表現優於實驗組

後測總分452>402

後測M=16.14>14.36

發現透過「樂 觀教學」之後,讓本來整體樂觀分數低於對照組的實驗組幼兒,展現更大的進步 幅度。

表4-2-1 兩組幼兒在前後測「量表總分」的描述性統計

前測 後測

組別

總分 M(SD) 總分 M(SD)

實驗組

(N=28)

398 14.21(2.66) 452 16.14(3.08)

量表 總分

對照組

(N=28)

405 14.46(2.44) 402 14.36(3.34)

(二)樂觀解釋型態量表「後測總分」共變數分析

為確認組別與前測的交互作用可能影響後測結果,以前測總分為共變數,

後測總分為依變數,進行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如表4-2-2。

由表4-2-2 可知,F=.69

p>.05,滿足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的基本假設,各

組組內迴歸線平行,就表示共變項(前測分數)與依變項(後測分數)間的關

61

係不會因自變項各處理水準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符合共變數組內迴歸係數同質 性假定,可繼續進行共變數分析。因此可繼續進行共變數分析。

表4-2-2 兩組幼兒在「後測總分」迴歸同質性考驗摘要表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p

組別*前測 6.85 1 6.84 .69 .411 Error(誤差) 519.14 52 9.98

*p < .05

表4-2-3 為共變數分析摘要檢定表,在排除量表總分的前測成績的影響後,

兩組幼兒在後測「量表總分」的分數有顯著差異

F=4.86p<.05

,表示經過 樂觀教學後,實驗組在「量表總分」的分數(調整後的平均數為16.18)提升優 於控制組(調整後的平均數為14.32),表示接受樂觀教學介入比未接受教學介 入更有助於提升幼兒整體樂觀解釋能力。表4-2-4 為兩組在排除前測差異後所 調整的調整後平均數。

表4-2-3 兩組幼兒在「後測總分」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p

前測 29.88 1 29.88 3.01 .089 組別 48.24 1 48.24 4.86 .032*

誤差 525.98 53 9.92

校正後總數 600.50 55

*p < .05

表4-2-4 兩組幼兒在「後測總分」之調整後平均數摘要表

組別(n) 前測M 前測SD 前測M 後測SD 調整後平均 數(標準差) 實驗組(28) 14.21 2.66 16.14 3.08 16.18(.60) 對照組(28) 48.24 2.44 14.36 3.34 14.32(.60) 二、小結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發現,從描述性統計部份看到實驗組幼兒在「後測總分」

上來說,成績有所進步,再經由單因子共變數分析,發現排除了前測成績的影 響後,整個量表總分達到顯著

F=4.86p<.05

,也就是實驗組在經過樂觀教 學後,能顯著提升幼兒整體樂觀解釋能力的概念。

63

三、樂觀教學對幼兒整體解釋型態的討論

本研究發現,就整體而言,樂觀教學能提升幼兒整體樂觀解釋型態。

根據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幼兒樂觀解釋型態量表」之後測總分的「單因子共變 數分析」,在排除量表總分的前測成績的影響後,兩組幼兒在後測「量表總分」

的分數有顯著差異

F=4.86p<.05

,表示接受樂觀教學介入比未接受教學介 入更有助於提升幼兒整體樂觀解釋能力。

王靖雯(2009)認為瞭解學習者的解釋型態類型,能提升學習成效的自信 與動力,能產生根本性的改變。本研究在進行樂觀教學時,幼兒能夠回應研究 者的樂觀口訣,部份幼兒在闖關問題或教學活動中,碰到「好事情」時,能夠 將它視為永久並歸之在己,如:舉例到自己的優點時,幼兒會說:「我有『無限 個、一千萬個』優點!」(好事永久);亦或碰到家長來看自己表演時,幼兒聽 到也會說:「耶!『大家』都喜歡表演。」(好事普遍);碰到情境題中老師問幼 兒父母帶你去玩,他們會怎麼想?幼兒會覺得是因為自己很乖(好事個別)。

碰到「壞事件」時,幼兒可以有效進行駁斥。如:幼兒說今天下雨不能出 去玩沒關係,下一次就可以了(壞事暫時);老師發卡片沒發到他時,幼兒會覺 得是因為有可能是因為卡片不夠了(壞事特殊);碰到情境題說下棋時輸了,幼 兒會回應:「是因為『別人跟我說話』(壞事外在)。

發現經過樂觀教學後,本研究所得的結果如同先前幾篇的樂觀教學的研究

(杜品儀,2007;曾雪芳,2008;Seligman 等人,1995; Yu & Seligman,2002)都 發現樂觀教學對解釋型態是有所提升的。而在「課堂情境」中,部份幼兒能夠 說出並辨認出樂觀的解釋型態。因此,用樂觀教學來教導幼兒,可以幫助在他 們心中建立起樂觀的解釋型態。

第三節 樂觀教學對幼兒解釋型態分向度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