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問卷內容

本量表引用魏銘相(2006)編製「國小兒童適應問卷」,適用於國小四至六 年級學生。本研究將問卷架構分為「個人適應」、「家庭適應」、「學校適應」、

「同儕適應」等四個層面,每個層面均細分成數類,共計25題,其所測內涵分述 如下:

(一) 個人適應

指自我接受與情緒接受、表達。共7題,題號為1、2、3、4、5、6、7皆屬之。

(二) 家庭適應

對家庭的歸屬感、家庭成員的接受及家中的生活情形。共6題,為題號8、9、

10、11、12、13、14皆屬之。

(三) 學校適應

以學校裡的生活為主,包括對教師、教室常規及學習的適應。共7題,題號 為15、16、17、18、19、20、21皆屬之。

(四) 同儕適應

以同儕的人際關係為主,包括對同學與朋友相處與接受。共7題,題號為22、

23、24、25、26、27、28皆屬之。生活適應題號內容整理如下表所示:

表 3-7

「國小學童生活適應量表」內容整理表

生活適應認知構面 內涵 編號

個人適應 自我接受與情緒接受、表達。 1、2、3、4、5、18 家庭適應 對家庭的歸屬感、家庭成員的接受及家中

的生活情形。

6、7、8、9、10、11

學校適應 以學校裡的生活為主,包括對教師、教室 常規及學習的適應。

12、13、14、15、16、

17 同儕適應 以同儕的人際關係為主,包括對同學與朋

友的相處、接受

19.、20.、21、.22 、23 、 24、25

二、填答及計分方式

在計算生活適應分數時,是四個層面內每一題的得分合計,本量表計分方式 採李克特式(Likert)五點量尺計分法,每一試題後分別標示總是這樣、經常這 樣、有時這樣、很少這樣、從不這樣等五個選項,再由填答者勾選最適合的狀況。

其計分方式依序為5分、4分、3分、2分、1分。正向題得分方式,答「總是這樣」

者5分,「經常這樣」者4分,「有時這樣」者3分,「很少這樣」者2分,「從不 這樣」者1分;反向題得分方式,答「總是這樣」者1分,「經常這樣」者2分,

「有時這樣」者3分,「很少這樣」者4分,「從不這樣」者5分,量表中,得分 較高者,代表生活適應愈良好;反之則愈不佳。

三、信度

引用魏銘相(2006)編製「國小兒童生活適應問卷」,問卷初稿編製完成後,

與指導教授討論並做適度修改,接著進行專家意見調查。經指導教授推薦,函請 五位專家學者協助鑑定問卷題目的適合度,及提供寶貴的修正意見,作為形成專 家內容效度與修正問卷的重要依據。

其問卷採用內部一致性 Cronbachα以考驗總問卷及分層面之信度。生活適 應層面內部一致性α值為:個人適應」α值為 0.7414,「家庭適應」α值為

0.9261,「學校適應」α值為 0.8132,「同儕適應」α值為 0.8652,生活適應總 量表Cronbach α係數為 0.9114,顯示生活適應問卷具良好內部一致性。分析整 理後的自我概念問卷之信度以Cronbach α係數考驗之,各層面的結果研究者整 理如下:

表 3-8 生活適應的因素分析與信度係數表

生活適應因素命名 解釋變異量 Cronbachα值 題號分佈

因素一:個人適應 17.82﹪ 0.7414 1、2、3、4、5

因素二:家庭適應 15.38﹪ 0.9261 6、7、8、9、10、11、12 因素三:學校適應 11.66﹪ 0.8132 13、14、15、16、17、18 因素四:同儕適應 7.68﹪ 0.8652 19、20、21、22、23、24、25 四、效度分析

問卷的效度分析係以建構效度為主,魏銘相以「主成份分析」法,並用最大 變異法進行正交轉軸,根據陡坡圖選取四個因素做為各分量表的層面,各分量表 之解釋異量分別為:個人適應 17.82﹪;家庭適應 15.38﹪;學校適應 11.66﹪;同 儕適應 7.68﹪,其總解釋量為 52.54﹪,本量表依據文獻探討的結果,擬出本研 究之概念架構,並據以編製量表,經多次修正及因素分析後,發現大多的題目仍 維持在原來所設定的因素層面中,顯示本問卷在因素結構上尚稱良好,具有良好 的建構效度。

本問卷的效度分析係以建構效度為主,各分量表之解釋變異量分別為:個 人適應 17.82﹪;家庭適應 15.38﹪;學校適應 11.66﹪;同儕適應 7.68﹪,其總解 釋量為 52.54﹪,本量表依據文獻探討的結果,擬出本研究之概念架構,並據以 編製量表,經多次修正及因素分析後,發現大多的題目仍維持在原來所設定的因 素層面中,顯示本問卷在因素結構上尚稱良好,具有良好的建構效度。

第五節 研究程序

本研究在探討相關文獻後,確立研究方向,建立研究架構,並經實施問卷調 查,資料分析整理討論,驗證假設,最後提出結論與建議。因此,本研究實施程 序可分為準備期、資料蒐集處理期、論文完成期等四個時期, 

一、準備期

(一)蒐集分析文獻,確定研究主題

研究者由感興趣的議題出發,並利用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圖書館、國立中山 大學圖書館、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中華民國期刊論文索引影像系統、教育文 摘資料庫(ERIC)、數位化博士論文典藏聯盟(Digital Dissertation Consortium)

等,廣泛蒐集國內外相關文獻與資料,經研讀、分析相關文獻資料後,遂建立研 究架構,形成研究主題。

(二)確定研究主題

經廣泛蒐集及研讀文獻後,以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為變項,作為建構研究 的主要架構。

(三)撰寫研究計畫

研究者根據研究題目與研究架構,持續蒐集、分析及整理藉相關文獻,進 而開始著手撰寫研究計畫。

二、資料蒐集期

本研究採用研究工具有二,分別為:周玗霈(2005)編製的「自我概念量表」、

魏銘相(2006)編製的「生活適應量表」。

(一)施測學校、班級的選定

本研究以立意分層抽樣方式,將嘉義縣國小區分為1~12班班以上學校1所;

班級數13~24班學校1所;班級數24班以上學校2所,總計4所學校,共計9班。

(二)徵求校方與班級導師同意

選定學校後,透過電話徵得班級導師同意後,再親自到校拜訪或利用其他聯

繫方式,向導師說明施測流程及時間,並約定好施測時間。

(三)施測步驟

研究者親自到受試班級施測,或由班級導師協助受試學童填寫。施測時,

在發下問卷後,先由施測者(研究者或班級導師)將量表內容、填答方式及注意 事項詳加說明,待所有受試學童瞭解後,開始作答。

三、資料處理期

(一)計分

待正式量表回收後,剔除作答不全及其他無效問卷,而把有效問卷的資料 內容輸入電腦,並依各研究工具的計分方式加以計分。

(二)資料分析

將量表之資料分別予以計分,並將資料輸入電腦,以 SPSS 套裝軟體進行正 式施測資料的各項統計分析。其內容大致如下:如表 3-8 所示。 

表 3-9 研究流程表

研究流程 工作項目 主要工作內容

準備階段

擬定研究題目 研究者先與指導教授討論研究方向,擬定研 究題目。

蒐集文獻與文獻探討 研究者決定研究題目後,隨即廣泛蒐集資料 並閱讀相關的文獻,予以歸納統整。

撰寫研究計畫 小論文完成後隨即建立本研究之架構,並撰 寫研究計畫。

正式施測 階段

寄發問卷與回收 採立意取樣,決定出本研究之樣本進行正式 施測。

資料處理與分析 彙整所得到的問卷資料,以社會科學統計套 裝軟體SPSS 12.0 版進行資料統計與分析,

並將各項結果製成報表。

研究完成 階段

撰寫研究報告 根據問卷資料的分析結果,撰寫研究報告,

提出結論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