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省思與建議

壹、教學上的建議

總體來說,研究數據顯示經數學寫作教學對學童學習分數概念具有相 當顯著的幫助,因此教師在進行分數教學時,應強調學童的思考與理解 能力的發展,鼓勵學童發表自己的想法,善用數學寫作的教學方式,讓 學童寫下自己對概念的理解,相互驗證,以求更深入的了解分數的意 涵。

學習成就表現並無法完全提供老師學生詳細的學習資訊,教師應該藉 由學生數學寫作的表現,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及學習困難,再針對學生 的狀況施以最適合學生的補救教學。並適當的將學生分群,再進行分組 施以補救教學,以達到最佳效果。三年級分數概念之核心概念乃等分概 念,建議教師在教學時多使用具體操作物進行教學,並鼓勵學生動手作 圖以建立起學生的等分概念及學習興趣,再延伸至單位量概念或其他分 數子概念,如此學生在面對未來學習之分數課程方能信心十足、游刃有 餘。

貳、未來研究的建議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僅侷限於南投縣某一所國民小學三年級由研究者任 教的班級,共17名學童。因此,本研究的代表性以及結果的推論都有其 限制。對於未來相關的研究有以下的建議:

一、未來的研究者可擴大研究對象的數量,以求更廣泛的探討國小學 生對分數概念的認知是否有所差異。此外,本研究所探討的範圍 是國小三年級學童,未來也可以針對其他年級的學生進行施測,

比較不同年級學生在分數概念的認知與學習上是否有所差異。

二、本研究針對三年級學生的分數概念成就測驗進行數學寫作分析討 論,若能對學生實施更長時間的觀察筆記以及深入訪談,將更能 對學生學習情形有所了解。

參考文獻

ㄧ、中文部份

呂玉琴(1991a)。分數概念:文獻探討。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第 4 期,573-606。

呂玉琴(1991b)。國小學生分數概念:1/2vs2/4。國民教育,31(11/12)

國民教育,10-15。

林碧珍 (1990)。從圖形表徵與符號表徵之間的轉換探討國小學生的分數 概念。新竹師院學報,4,295-347。

林福來、黃敏晃(1993)。分數啟蒙課程的分析、批判與辯證。科學教育 學刊,1-27。

林福來、黃敏晃、呂玉琴(1996)。分數啟蒙的學習與教學之發展性研 究。科學教育月刊,4(2)161-196。

徐文明(2007)。國小三年級分數概念學習困難兒童之補救教學研究。臺 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美玉(2005)。教室觀察:一項被遺漏的教師專業能力。取自2008年12 月04日http://study.naer.edu.tw/UploadFilePath/dissertation/

l015_05_0606.htm

陳靜姿(1996)。國小四年級兒童等值分數瞭解之初探。國立臺中師範學 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黃瑞琴(2001)。質的教育研究研究方法。臺北:心理。

彭海燕(1998)國小學童等值分數概念了解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

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台灣 東華。

張平東(1995) 國小數學教材教法新論。臺北市:五南。

甯自強(1993)。分數的啟蒙~量的子分割活動。教師之友,34(3):

45-51。

楊壬孝(1988)。國中小學分數概念的發展。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 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77-0111-S-003-09A),執行單位: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

楊壬孝(1989)。國中小學分數概念的發展。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 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77-0111-S-003-06A),執行單位: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

楊瑞智(2000)。探究師院生之分數基本概念及分數概念的課室教學。臺 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1。357-382。

楊德清(2000):數字常識與筆算能力。教師之友,41 卷 2 期,34-35。

蔣治邦(1994)。由表徵觀點探討新教材數與計算活動的設計。載於教育 部臺灣省國民學校研習會編,國民小學數學科新課程概說(低年級),

60-76,台北:教育部臺灣省國民學校研習會。

劉秋木(1996) 數學科教材教法。臺北:五南出版社。

劉祥通(1997):數學寫作教學策略初探。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教師研習 會主編之國民小學數學科新課程概說(中年級)~協助兒童認知發展 的數學課程,224-239。

劉祥通、周立勳 (1997)。數學寫作活動─國小數學教學的溝通工具。國 民教育學報,3,239-261。

二、英文部分

Behr, M. J., Lesh, R., Post, T. R., & Silver, E. A. (1983). Rational number concepts. In R. Lesh & M. Landau (Eds.), Acquisition of mathematics concepts and processes (pp.91-126).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Behr, M. J., Wachsmuth, I., Post, T. R., & Lesh, R. (1984). Order and Equivalence Of rational number: A clinical Teaching experiment. 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15(5), 323-341.

Behr, M. J., Wachsmuth, I., & Post, T. R.(1988). Construct a sum:

A measure of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fraction size.

Journal for 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16(2), 120-131.

Behr, M. J., & Post, T. R. (1992). Teaching rational number and decimal concepts. In T. R. Post (Ed.), Teaching mathematics in progress K-8: Research base methods(2nd ed.)(pp.201-248).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Bergeron, J.C. & Herscovics, H. (1987). Unit Fraction of a Continuous Whole. The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the Psychology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Boileau, D. M. (1991). Teaching Observation by being Observed Youself.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Easter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31 113).

Columba, H. L. ( 1989 ) . Equivalent Fraction Concepts: A Teaching Experiment. Unpu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of University of Louisville Graduate School of Eduation.

DeVellis, R. F. (1991). Scale Development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Inc

Dickson, L., Brown, M., & Gibson, O. (1984). Child learning mathematics: At ce'gi t r eteer (pp.274-298). Oxford, Great Britain,e hr u e o e n r acas dcs h England School Council Publications.

Kieren, T. E. (1976). On the mathematical, cognitive and

instructional foundation of rational number. In R. Lesh (Ed.), Number and measurement: Paper from a Research (pp.99-142).

Athens, GA: The Georia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Mathematics.

Kieren, T. E. (1980). The rational number construct: Its elements and mechanisms. In T. E. Kieren (Ed.), Recent research on number learning(pp.125-150). ERIC/SMEAC, Columbus.

Kieren, T. E. (1988). Personal knowledge of rational number: Its intuitive and formal development. In Hibert, J. & Behr, M. J.

(Eds.). Number concepts and operations in the middle grades (pp.162-181). Reston,VA: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 of Mathematics.

Lesh, R., Behr , M., & Post, T. (1987a). Rational number relations and proportions. In Janvier, C (ED.), Problems in the teacher and learning of mathematics (pp.41-58). London : New Jersey.

Miller, L. D. (1991). Writing to learn mathematics. Mathematics Teacher, 84(6),516-521.

Nesher, P. (1985) The development of semantic categories for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 373-394

Ohlsson, S. (1988). Mathematical meaning and applicational meaning in the semantics of fractions and related concepts. In J. Hibert

& M. Behr (Eds.), Number concepts and operations in the middle grades (pp.53-92). Reston, VA: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 of Mathematics.

Piaget, J., Inhelder, B., & Szeminska, A. (1960). The child's conception of geomethmy.New York: Basic books.

Waxman, H. C. (1995). Empowered teachers, empowered learners in Louisville's High Middle Schools. Jouranl of Staff

Development, 16(2) , 24-31.

Wilde, S. (1991). Learning to write about mathematics. Arithmetic Teacher, 38, 38-42.

附錄ㄧ、分數概念後測卷

___年 ___班 座號:___ 姓名:__________

01. (1)請用下面的圓畫出 3

1圓,並將

3

1著色。

(2)為什麼你會這樣畫呢?請把原因寫出來

2.(1)請用下面的長方形畫出 4

5 個長方形,並將 4

5 著色

(2)為什麼你會這樣畫呢?請把原因寫出來

3. 桌上有一瓶汽水,小芬、小美和東東都拿出杯子來裝。要怎麼分才公

平呢?請寫出來。

4.東東和小健各買一條一樣長的厚片土司來吃

,東東吃了 4

1條,小健吃了 5

1條。

(1) 東東把土司平分成幾片?

附錄二、教學活動設計

大家呢?

討論至三分之二後,教師將 3

2 書寫在黑板上,並請學童 一邊唸一邊寫一次。

Q4. 3

2中的 3 是從哪裡來的 呢?

2 是從那裡來的呢?你可 以

告訴我嗎?

相關例題、習作及學習單(分 數學習單 1)寫作。

Q5.請你設計一個跟 4

3有關的

題目,考考你的同學吧,你 可以用畫的也可以用文字敘 述你的題目。

記成3

2,書寫順序為先畫橫線,

再標記分母 3,最後記上分子 2,

以強化分數的基本概念。

如果學生無法說出來,請學生點 數手上的繩子分成幾段,畫了斜 線的有幾段。

練習的目的在呈現不同圖形,以 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分數的認識

活動二:1 是幾分之幾?(40 分鐘,第二節)

活動二:1 是幾分之幾?(40 分鐘,第三節)

活動三:分數的大小比較(40 分鐘,第四節)

相關例題、習作及學習單(分數 學習單 3)寫作。

活動四:解題(40 分鐘,第五節)

預備經驗 認識分母為 12 以內的單位分數 活動目標 解決與生活有關的分數問題。

教學活動 教學想法 備註

Q1.一個蛋糕平分成 3 份,小 可吃了 2 份,他吃了幾分之幾 個蛋糕?

Q2.媽媽將一條麵包平分成 4 份,自己吃了 1 份,爸爸吃了 2 份,還剩下幾分之幾條麵 包?

Q3.一個披薩平分成 3 份,東 東分得3

1個,小威分得 2 份,

誰分到的比較多?

相關例題、習作及學習單(分 數學習單 4)寫作。

請學生先回答每 1 份是幾個蛋 糕,再正式進入題目,如果學生 回答3

2份,就再提醒他幾份跟幾 個的差別

請學生先回答每 1 份是幾條麵 包,再正式進入題目。

提醒學生注意一條全部有幾份。

提醒學生注意單位量的差異,並 詢問學生不同單位量的事物能不 能 做 比 較 ? 如 果 不 能 , 該 怎 麼 辦?

投 影 機 、 圖卡

附錄三、 分數是什麼?

三年___班姓名________ 寫作日期:______

※ 填填看:

(1)12

5 的分母是( ),分子是( )。

(2) 8

7 的分母是( ),分子是( )。

(3)『十分之七』可記成( ),它的分母是( ),分 子是( )。

(4)『十二分之九』可記成( ),它的分母是( ),分子是( )。

(5) 9

7 中的 9 是分母還是分子?( )

(6)10

5 中的 5 是分母還是分子?( )

*請描一描,並記下 來:

分子

分母

附錄四、 來吃披薩吧!

三年 班 號 姓名:

一盒披薩被平分成 12 塊,其中有龍蝦口味的有 4 塊,香腸口味有 5 塊,

夏威夷口味有 3 塊,請分別用三種顏色來表示。

1.請用分數符號做紀錄

(1)龍蝦口味是幾盒披薩?( )

(2)香腸口味是幾盒披薩?( )

(3)夏威夷口味是幾盒披薩?( )

2.動動腦時間:請問全班同學是否有不同的塗法呢?

3.請說說看:他們是怎麼想的?

3.哪一種口味最多呢?為什麼?

附錄五、誰最聰明?

各位親愛的小朋友:

一盒巧克力有 12 顆(如下圖),請問哪一位同學說對了呢?請將

描述正確的打○,有錯誤者請將錯誤的描述打×,然後幫忙他進行訂

正。

小平說拿 12

4 盒巧克力,是拿 4 顆,

小華說拿 12

1 盒巧克力,是拿 1 顆,

小瓜說拿 1 盒巧克力,是拿 1 顆,

小張說拿 12

12顆巧克力,應該是 12 盒巧克力。

三年 班 號 姓名

○○○○○○

○○○○○○

附錄六、出題王

三年___班姓名________ 寫作日期:______

1.請小朋友畫出

6

1的圖形,要著色。

2.一盒水蜜桃有 8 顆,平分成 8 份,每一份是( )盒,有

( )個。請先用圖形表示,再寫答案。

3.小朋友,我們已學完分數,現在請你以日常生活中的用品,以【分數】

的形式出一題,並且寫出你的解決方法,也可以用畫圖的。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