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8

第參章 理論模型、研究假設與方法

此章包含三個部分。首先,將說明本研究之理論模型,並提出兩個本研究 要證明的假設。之後再說明本研究選用那些實證資料,以及這些資料取自何 處。最後,則列舉本研究可能受到的限制。

第一節 理論模型與假設

本研究對於研究問題之認識如圖 11 所示,此問題同時涉及了經濟與政治 兩個領域,因此必須分別從經濟面與政治面所關心的核心進行討論。然而不論 是此中的經濟邏輯或者是政治邏輯,必然都是根植於某個知識體系而發展出來 並且受到其中所含價值的影響。

圖 11 環境政治中之知識、經濟與政治

在建立新的國際環境體制之最初階段,「知識」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 色,實際上也為京都議定書的付諸執行提供了科學的基礎。在這過程中,科學 知識社群評估了全球氣候變化產生的衝擊、預測了其存在的潛在威脅、提出了 對溫室氣體排放的管制方案,並且還提供了將溫室氣體排放減量的方法。同 時,知識社群也促使了資訊與知識的傳播及學習,進而改變了原本的市場規

經濟

(利益極大化)

知識(價值)

政治

(權力、分配)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0

然而,雖然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沒有受到管制,不代表其產出 CERs 的 成本為零。因為 CERs 的簽發是基於額外性原則(principle of addition),也就 是說 CDM「項目本身在技術或者資金方面沒有商業競爭優勢,但又能帶來真實 的、可測量的和長期的溫室氣體檢排效果(中國 21 世紀議程管理中心&清華大 學全球環境研究中心,2008)。」而由於中國高度的依賴煤炭做為能源來源並 擁有數量龐大老舊的低能源使用效率工廠,其邊際減排成本相對較低許多,具 有龐大的潛能進行大型且廉價的 CDM 項目,因而其能夠以相對低廉的成本生 產大量的 CERs(Jotzo & Michaelowa,2002;Zheng,2004;中國 21 世紀議程 管理中心&清華大學,2005;國家改革委員會,2007;佟新華,2009)。

圖 12 EU-15 及中國人均國民生產毛額

(資料來源:EU-15 來自 Eurostat;中國來自 IMF。作者整理繪製)

或有論者認為中國目前擁有世界第一的外匯儲備,作為一個國家整體而 言應該擁有大量的資金才對。然而就 Rogowski(1989)所論,國家間要素稟賦 的相對狀況應該從人均的角度進行比較。而如圖 12 所示,中國的人均國民生產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1

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 per capita)雖於近十年來逐漸上升,但仍舊未超 過 5,000 美元。相對而言,EU-15 的人均國民生產毛額近十年來上升的幅度更 大,且已經逼近 30,000 歐元。雖然兩者所使用的幣值單位不同,但是美元對 1 歐元的匯率在 2000 年至 2003 年間於 1 到 0.8 間震盪,而在 2003 年後逐步上漲 最高時接近1.6,詳見圖 13。所以即使經過換算過後,EU-15 的人均國民生產毛 額仍然是遠遠高於中國的,故兩相比較後將 EU-15 歸類於資金相對充沛,而將 中國歸類為資金相對稀缺。

圖 13 美元兌歐元匯率趨勢

(資料來源:IMF。作者整理繪製)

則根據 Heckscher-Ohlin Theorem、Stolper-Samuelson Theorem 和表 I,可 以做出以下的推論:在 CDM 的實行下,資金、技術和碳信用的交換成為可 能,因此在國際的層次上,對組成份子之 EU-15 與中國依照其要素稟賦的不同 而產生不同的效果。

若是更近一步討論國家層次的分配問題,並將 EU-15 和中國境內具有不 同要素稟賦的團體做出區分,如表 II 所示,則可以對 CDM 實行後所產生之效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3

供綠色技術的廠商將會因為它們相對稀缺的資金以及相對落後的技術,而受到 損害。這會阻礙這些廠商繼續投資新技術的研發,並轉向模仿與依賴從其他國 家的技術移轉。

則依據以上所述本研究的理論模型,本研究的兩個假設被導出:

CDM 項目的實行將會 1)阻礙 EU-15 成員國境內的環境改善措施,

2)導致中國在 CDM 項目中的技術依賴。

而在進行了經濟面的分析之後,本研究最後將探討「政治」力量在這問 題上的影響。CDM 的實行在基於經濟邏輯的市場機制運行下,可能會導致前述 的兩種結果。面對這種情況,中國和 EU-15 的政府試圖介入干涉自由市場的運 作,以政治力對這些分配的問題進行矯正,避免國家內部各個團體間損益的過 度失衡,並且追求政府政策目標的實現。而這些政府對抗國際自由貿易趨勢與 全球化浪潮的行動,不可避免的可能會導致一些衝突並且值得進一步研究。

(small-N case-oriented comparative method)。比較政治研究涉及了系統性的研 究與對於各國政治體系的比較:它是系統性的,因為它探討各種政治體系的模 式、規律,以及趨勢;它也是比較性的,因為它試圖解釋這些政治體系間的異 同,以及發展的變化(Wiarda,2002)。而個案取向比較方法的優點在於能夠 同時兼顧歷史解釋(historically interpretive)和因果分析(causally analytic)的 研 究 目 的 。 並 透 過 對 個 案 和 結 果 的 分 類 , 來 處 理 複 合 原 因 (multiple and

(Judd et al.,1991)。本研究中,在 EU-15 境內環境改善的方面,是由其境內 溫室氣體減排量與從境外所取得的碳信用進行比較來做為指標。另一方面,中 國在 CDM 項目上的技術依賴,是由涉及源自已發展國家之技術移轉的 CDM 項 目數量比例以及CERs 數量比例來做為指標。

統計記錄資料的取得來源主要來自 UNFCCC、聯合國環境總署 Risoe 中心

(U.N. Environmental Programme Risoe Centre,UNEP Risoe)、歐盟轄下的歐洲 環境署(European Environment Agency,EEA)、日本政府所成立的地球環境戰 略研究機關(Institute for Global Environmental Strategies,IGES)、IETA、國際 貨幣基金(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歐盟統計局(Eurostat)。官 方書面記錄資料的取得則主要來自UNFCCC、EU ETS、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 會、IGES。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