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理論模型與實證方法

3.1 理論模型

本節首先討論赤字與公債產生的原因,而後闡述其經濟效果。赤字與公債的 意義雖然不同,兩者間卻有密切關係;當預算產生赤字,此入不敷出的項目往往 需要靠舉債來支應,公債因此而增加。赤字與公債增加的主因有二,一為戰爭,

二為經濟衰退,兩者皆造成政府支出不斷擴張。同時隨著經濟發展,社會大眾對 公共財及公共服務的需求增加,亦隱含政府職能的日益加重,根據各國歷史資料 顯示,公共支出比重皆伴隨著經濟發展而提高,尤其隨著全球化及民主化社會越 來越普遍,民主政治下,政府的職責範圍越來越廣泛,相對之下責任也越來越重,

稱此現象為Wagner 法則(Wagner’s rule)。A.T.Peacock 和 J.Wiseman 曾以位移效果 (displacement effect)、稽查效果(inspection effect)及集中效果(concentration effect)來 說明此法則,分述如下:位移效果係指當社會發生重大干擾因素例如天災、戰爭,

導致公共部門支出大增,但是在該因素消失之後,已增加的支出水準並不隨之減 少的現象,根據歷史資料觀察,此種政府支出的增加為階梯型而非直線型;稽查 效果係指因戰爭或其他社會因素等的出現,迫使人們要求政府尋求方法以解決此 既有的重要問題,從而增加政府支出的現象;集中效果係指當社會發生嚴重問題 時,中央政府的措施施行較地方政府有效率,也較符合經濟規模,故使中央政府 支出相對增加(林華德,2003,頁 117-122;徐玉珠,2004,頁 339-360)。

關於公債的經濟效果,不同學派觀點的差異甚大,古典學派主張健全財政,

反對以發行公債的方式擴大政府支出,認為公債負擔會轉嫁於後代;凱因斯學派 則主張功能財政,認為發行公債擴大政府支出為可行之道,不會有公債負擔轉嫁 至下一代的問題。

公債融通對總體經濟的影響,基本假設為(Elmendorf and Mankiw,1999):(1)政 府對勞務或商品的支出並不會受公債政策的影響(因公債發行量等於減稅下的稅收 減少量),(2)貨幣政策不受公債政策影響。在短期,若政府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

即增加政府支出或減稅,會產生預算赤字,在凱因斯學派的推理下,大部分的民

眾是短視近利的,具有較高的當期所得邊際消費傾向。若執行減稅政策,民眾的 可支配所得增加,進一步刺激消費使總和需求線右移,結果使產出增加。故凱因 斯認為在蕭條時,適當的赤字預算可以刺激景氣回升。

至於在長期,則回到古典學派的觀點,經濟體系維持在充分就業下的產出,

若想藉由財政政策影響產出,其前提是財政政策本身能影響生產函數,使其發生 變化。

以下列方程式進一步說明赤字與公債的影響:

國民所得恆等式為:

Y≡C+I+G+NX (1)

私部門預算限制式:

Y≡C+S+T (2)

其中,Y=國內生產毛額,C=私人消費,S=民間儲蓄,I=國內投資,T=淨租稅,

G=政府支出,NX=淨出口,合併(1)和(2)式得

S+(T-G)=I+NX (3)

依定義,國際收支餘額=經常帳餘額+資本帳餘額,經常帳餘額=貿易帳餘額+

勞務帳餘額;經常帳主要記錄國與國之間資金流入與流出的狀況,包含商品、勞 務進出口、投資所得、其他商品與勞務所得及片面移轉等因素。假設勞務帳餘額

=0、經常帳中的本國居民投資所得及移轉支付淨額=0,可得

NX=NFI (4)

其中,NFI=淨國外投資(net foreign investment) 將(3)和(4)式整理得

S+(T-G)=I+NFI (5)

(5)式的左項為全國總儲蓄,右項為此資金投資於國內與國外的總額,均衡時兩者

會相等。

現假設政府支出不變並減稅,政府儲蓄減少下,李嘉圖等值定理(Ricardian equivalence theorem)認為民間儲蓄會等比例上升以維持全國總儲蓄不變,但本文於 此採用Diamond(1965)的結果,認為民間儲蓄增加的幅度會小於政府儲蓄減少的幅 度,故全國的總儲蓄減少,為了維持等號的成立,全國的總投資(I+NFI)勢必要減 少。故預期實質利率上升,較高的利率會排擠投資,本國投資(I)減少下,長期資 本存量(K)減少,產出(Y)也跟著減少;又淨國外投資減少必伴隨著淨出口(NX)的下 降,產生貿易赤字,產出(Y)也跟著下降,同時發生政府預算赤字與貿易赤字的現 象又稱為雙赤字。

除了傳統觀點中經濟體系長短期效果的爭論外,李嘉圖等值定理亦提供另外 一種解釋方式,其基本假設如下:

1.政府課徵定額稅

2.資本市場為完全競爭市場,個人與政府面對相同的市場利率 3.消費者具有理性預期(rational expectations)且生命無限長

4.現在發行之公債必須在未來以課稅方式償還,不可永遠以債養債 5.公債發行產生的租稅遞延和負擔不會造成跨代間的資源重分配 6.無論融通方式為課稅或發行公債,皆不會改變政府支出

若政府的減稅政策係藉發行公債融通,在李嘉圖等值學說的假設下,今日的 減稅必定伴隨未來的增稅,故理性的個人並不會改變其消費決策,反而會以增加 儲蓄的方式為後代子孫承擔稅負,且增加的數量等於政府減稅的數量,故全國總 儲蓄不變,全國總投資也不變,實質利率並不會上升。

不過,公債政策對總體經濟的影響並不僅如此,以下再說明公債政策可能產 生的影響(Elmendorf and Mankiw,1999):

1.公債可能會影響貨幣政策

當公債數量上升,利率也會上升。央行有降息的壓力,故利用增加貨幣供給 以因應,在短期利率下降,長期造成物價等比例上升,實質利率不變。由於在長 期會產生通貨膨脹問題,大多數國家並不會採行此種貨幣政策。

2.將來還本付息所造成的無謂損失

公債融通的預算赤字政策,在初期由於債務正開始累積,大部分還可藉由課 徵定額稅來支付,無謂損失較小;長期下來,債務越累積越多,多需利用累進稅 來增加稅收,造成的無謂損失也就擴大。

3.公債政策會破壞財政紀律

若政府額外的支出可藉由發行公債來籌措資金,而不是藉由額外的稅收,執 政者將不會審慎評估此筆支出的必要性;再加上在各國,政治人物為了拉攏選票,

導致財政問題往往變成政治問題,在眾皆不願加稅的情況下,若政府沒有節制,

最後一定債台高築。故若無公債的發行,政府支出才能嚴格的受到課稅能力的限 制,財政紀律較易維持。

4.一國過多的債務會降低國際間投資人的信心

公債的大量發行,可能會使社會產生一種錯覺,認為這是經濟情況不佳的徵 候,因而降低投資人的信心,尤其當一國大部分的債務為外債,若本國貨幣大幅 貶值,債務量將大增。

實際上赤字和公債的存在是好是壞,並無絕對正確與否問題,而是取決於發 生的原因和時間,若在景氣衰退時,赤字和舉債可用來改善和充實公共設施,增 加資本形成,對整個經濟體系的影響可能為利多於弊,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