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四節 ADHD 亞型與反應時間的關係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6

第四節 ADHD 亞型與反應時間的關係

本研究另一個主要目的是想要了解 ADHD 亞型患者是否在 ex-Gaussian 參數有所差異,並予以解釋。由於 ADHD 是一個具有異質性高的發展性疾患,

學者專家們對於診斷系統常有不同的看法(Lahey et al., 1994)。雖然已有學者 對於 ADHD 亞型提出不同的病理模式(Barkley, 1997b),但是 ADHD 亞型在 多數神經心理作業的差異卻相當不明顯(Solanto et al., 2007)。其中的一個可 能原因是目前的神經心理作業指標未能適當描述 ADHD 亞型的表現,以致於 無法顯現他們在作業表現的特性與差異。因此本研究想藉由 ex-Gaussian 參數 對於反應時間分配的描述,探討 ADHD 亞型是否具有不同的反應時間模式,

以及其心理病理的解釋為何,這是本章節想要論述的議題。

一、ADHD 在 DSM 分類系統的演變

ADHD 的診斷與分類一直具有許多的爭論與變動(Lahey et al., 1994)。 早期 DSM-Ⅱ較為強調患者行為過動(hyperkinetic)的特質所造成的注意力 與行為問題(Woo & Rey, 2005)。由於 Douglas(1972)與其他研究者以大量 的實驗室作業資料支持 ADHD 患者具有注意力缺損問題,DSM-Ⅲ(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1980)中,首次出現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ADD)

的診斷名稱,並區分以注意力缺損為主要症狀的注意力疾患診斷(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ADD),與注意力缺損伴隨過動行為的診斷(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with Hyperactivity, ADD-H)(Barkley, 1997a);不過在 DSM-ⅢR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1987),ADHD 被認為具有單一診斷概念,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7

在 14 個與注意力、衝動與過動的行為症狀,符合 8 項即符合 ADHD 的診斷 標準,只是如此的診斷標準會讓符合 ADHD 診斷患者的異質性偏高,而遭學 者們的批評(Lahey et al., 1994);於是在 DSM-Ⅳ的診斷系統(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1994),學者們採用因素分析的結果,將臨床診斷分成:

1) 注 意 力 與 組 織 能 力 不 足 ( inattention-disorganization ), 2) 過 動 與 衝 動

(hyperactivity-impulsivity),並將 ADHD 診斷分成三個亞型(subtypes),分 別是注意力不足 過動症- 注意力不足 型( ADHD-predominantly inattentive, ADHD-IA )、 過 動 衝 動 型 ( ADHD-predominantly hyperactive impulsive , ADHD-HI)與複合型(ADHD-combined, ADHD-C)。DSM-Ⅳ的 ADHD-IA 類 似於 DSM-Ⅲ的 ADD 診斷,ADHD-C 類似於 ADD-H 診斷(Lahey et al., 1994;

Nigg, Blaskey, Huang-Pollock, & Rappley, 2002),ADHD-HI 則是以過動衝動的 行為症狀為主要表現的診斷類別,與過去的診斷較無關連性(Lahey, Pelham, Loney, Lee & Willcutt, 2005)。

不過現今有關 ADHD 亞型的分類以及病理模式仍存有許多歧見(Carlson

& Mann, 2002; Lahey et al., 2005; Lockwood, Marcotte, & Stern, 2001)。整理過 去的研究發現,雖然學者們對於 ADHD 亞型的差異在轉介年齡(Lahey et al., 1994)、性別比率(Milich, Balentine, & Lynam, 2001)、社會適應(Gaub &

Carlson, 1997)、內外化問題行為與學習問題等(Faraone, Biederman, Weber, &

Russell, 1998),具有顯著的差異(Baeyens, Roeyers, & Walle, 2006)(見表 2-2)。 但是在探討病理問題的研究層面包括基因(Rowe et al., 1998)、大腦結構

(Seidman, Valera, & Makris, 2005)與神經心理功能(Geurts, Verte, Oosterlaan,

Roeyers, & Sergeant, 2005),不同 ADHD 亞型卻不見有明顯的差異(Baeyens et al., 2006)。因此,ADHD 亞型是否僅是為症狀與診斷上的區隔,還是在病理

侵犯他人(aggressive behavior)

被他人拒絕(rejection by peers)

學業表現 有學習問題 有學習問題

aBaeyens et al.(2006); ODD=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 對立反抗症 ; CD=Conduct Disorder, 品行疾患

二、ADHD 亞型的病理模式假設與實徵研究

現行的 DSM-Ⅳ診斷分類中,ADHD 具有三種亞型,不過如前所述,有 關 ADHD 亞型是否具有不同的病理機制,在病理模式與實驗室研究結果,至 今仍有許多爭論(Lahey et al., 2005; Geurts et al., 2005)。其中 Barkley (1997b)

及 Milich 等人(2001)認為 ADHD-C 與 ADHD-IA 在注意力缺損與過動衝動 核心症狀的行為展現,以及伴隨的認知缺損與適應問題上有顯著的差異,因 此他們不應該被放在亞型的分類,而屬於兩種不同的疾病分類。就病理模式 的探討,Barkley(1997b)認為 ADHD-C/ADHD-HI 主要的缺損是行為抑制功 能缺損所導致的執行功能困難,學者們也認為 ADHD-HI 是 ADHD-C 的前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9

診斷,他們的注意力困難是由於衝動/過動的行為症狀所導致(Barkley, 1997b;

Lahey et al., 2005)。ADHD-IA 的注意力問題則是整體訊息處理速度慢的問題,

所以在認知功能缺損上,學者們認為 ADHD-IA 具有緩慢認知速度(sluggish

cognitive tempo)的特性,相關的行為描述包括容易疲累(drowsiness)、昏睡

(lethargy)或低反應性(hyporesponsive)問題(Carlson & Mann, 2002;

Derefinko et al., 2008; Milich et al., 2001)。雖然他們在行為症狀上都符合注意 力不足的行為診斷,但可能具有不同的心理病理因素(Solanto et al., 2007)。

1. ADHD 亞型在神經心理作業表現的證據

以目前整理的資料顯示,ADHD-IA 與 ADHD-C 在多數的神經心理作業 的表現,相較於對照組,都出現顯著的缺損,然而他們彼此之間卻只有細微 的差異(Pasini, Paloscia, Alessandrelli, Porfirio, & Curatolo, 2007; Solanto et al., 2007)。在眾多研究中,有些研究作業是根據 Pnnington 與 Ozonoff(1996)的 整理,以 ADHD 患者顯著缺損的執行功能內容,包括動作抑制、計畫、干擾 抑制(interference control)與認知彈性(set-shifting)相關的執行功能作業;

也有研究以 Posner 的注意力系統分類(Posner & Petersen, 1990),比較 ADHD 亞型在屬於前注意力系統(anterior attention system, AAS),與扣帶迴前葉

(anterior cingulated gyrus)和前額葉的神經心理功能為主的作業等的執行功 能作業為研究內容(Solanto et al., 2007)。後注意力系統(posterior attention

system, PAS),與頂葉(parietal cortex)、中腦(midbrain)和視丘(thalamus)

調節自動化與知覺歷程,包括視覺注意力定向作業(visual orientation task)。

多數的 ADHD 亞型研究發現,ADHD-C 在動作抑制功能有較為顯著的缺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0

例如在停止作業的 SSRT 顯著大於 ADHD-IA(Nigg et al., 2002;Solanto et al., 2007),在持續反應作業(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 CPT),ADHD-C 有較 多的誤判錯誤(Hinshaw, 2001),或是有較為顯著衝動反應指標(response bias,

β)。而 ADHD-IA 則是在視覺動作或是搜尋作業中的訊息處理速度有較慢的 表現(Chhabildas, Pennington, & Willcutt, 2001; Nigg et al., 2002)。不過多數研 究發現在控制性別和整體智商等變項後,這些差異便未達統計的顯著水準。

Willcutt 等人(2005b)以整合分析所發現到的結果也是如此,在多數的研究 中 ADHD-IA 與 ADHD-C 患者在執行功能的表現沒有顯著的差異,而且與對 照組比較的效果量都相當接近(effect size = 0.6 - 0.8)。因此 ADHD-C 與 ADHD-IA 患者在執行功能有相似的缺損已是眾多學者們的共識(Geurts et al., 2005; Willcutt et al., 2005b)。

2. ADHD 亞型在訊息處理歷程的研究整理

雖然學者們認為 ADHD-C 與 ADHD-IA 在執行功能僅有細微的差異,不 過仍有許多研究發現 ADHD-C 與 ADHD-IA 在訊息處理歷程與速度上有顯著 差異。Derefinko 等人(2008)發現 ADHD-IA 患者在線索反應時間作業(cued reaction time task)與 Go/No Go 作業的反應時間慢與反應變異量大的特性外,

他們也發現 ADHD-C 組與對照組在線索反應時間作業的誤判錯誤會受到線索 的有效性(validity)而有顯著的改變。當線索是有效的,受試者會增加回答 的正確率;但是 ADHD-IA 組卻沒有這樣的表現,似乎說明 ADHD-IA 患者在 利用訊息調節反應的能力比 ADHD-C 患者弱;同樣的,Egeland, Johansen 及 Ueland(2009)在 CCPT 的資料也發現 ADHD-C 患童在 ISI 反應時間指標(Hit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1

RT ISI change)與對照組有顯著差異,ADHD-IA 患童在 Block 反應時間指標

(Hit RT Block change)與對照組有顯著差異。ADHD-C 和 ADHD-IA 在 ISI 與 Block 的反應時間指標具有雙重分離(double dissociation)的結果。再者,

Solanto 等人(2007)也發現 ADHD-IA 患者在倫敦塔(London of Tower)整 體處理時間的長度和在 CCPT 的反應時間變異量顯著高於 ADHD-C 患者。學 者們認為上述的研究結果符合 ADHD-C 與 ADHD-IA 在訊息處理缺損的看法:

ADHD-C 的反應型態是動作抑制缺損與衝動,因此反應速度快且錯誤率高,

而 ADHD-IA 則是因為緩慢認知處理特性,使得他們反應速度慢但也存在高 的錯誤率。

再者,若以認知能量模式說明,ADHD-C 與 ADHD-IA 在能量調節上也 可能有不同的困難。例如,Huang-Pollock, Nigg 及 Halperin(2006)發現

ADHD-C 患者在 CPT(A-X 版本)的訊息區辨指標(d’)與反應傾向指標

(response tendency, lnβ)與對照組有顯著差異,ADHD-IA 患者則是在 d’與對 照組有差異。認知能量模式認為(d’)為個體區辨訊息(target)與無關刺激

(noise)的容易程度,與喚起歷程有關。ADHD-C 與 ADHD-IA 在這個指標 都顯著低於對照組,顯示他們可能都具有持續注意力缺損的共通性;認知能 量模式認為對目標的動作反應傾向(lnβ)與個體的啟動程度有關(Sergeant et

al., 1999),當 lnβ 愈低,顯示個體愈容易對刺激作反應。研究發現只有 ADHD-C 患者的 lnβ 與對照組有顯著的差異,顯示 ADHD-C 患者有較高的啟動狀態,

這也可能跟他們的衝動反應有關。

小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2

從上述的研究整理發現,ADHD-C 與 ADHD-IA 患者在認知能量模式的 能量調節歷程中,他們的反應時間在喚起與啟動狀態的變化下可能有不同的 影響。Huang-Pollock 等人(2006)發現 ADHD-C 與 ADHD-IA 患者皆具有維 持喚起程度的困難(d’),但是只有 ADHD-C 患者處在較高的啟動狀態(lnβ),

也就是說 ADHD-C 患者的反應較為衝動,這也符合 ADHD 行為症狀的分類 診斷。再者,Solanto 等人(2007)也發現 ADHD-C 患者的反應時間比 ADHD-IA 患者快速,但是他們的錯誤率並沒有差異。這個研究也支持 ADHD-C 患者可 能具有較高的啟動狀態,使得他們的行為較為衝動急促。

因此,若回到 ex-Gaussian 參數中討論 ADHD-C 與 ADHD-IA 患者的反應 時間分配,他們在 ex-Gaussian 參數也可能有不同的表現。由於 τ 與注意力維 持和投入的程度有關,當個體愈處在低喚起或是低啟動的狀態,那麼他們在 作業的分心的狀態會愈明顯,τ 也會顯著地增加。而 ADHD-C 與 ADHD-IA 患者的 τ 不只是顯著大於對照組(組別差異顯著),當作業的困難度愈高的狀態 下,由於個體所耗的資源愈大,τ 也會隨之增加;再者,也有研究支持 μ 與行 為衝動程度有關(Buzy et al., 2009),因此 ADHD-C 患者在 μ 的表現應該會 顯著快於 ADHD-IA 患者和對照組。由於 CCPT 的指標相當豐富(d’、 β、

commission errors 與 omission errors),本研究除了討論 ex-Gaussian 參數與能 量調節變項的變化之外,也會討論他們與傳統分析指標的關係,藉以說明參 數的意義與 ADHD 不同亞型的關係。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