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Q 方法

過去有關於道德判斷的研究非常多,多以問卷的方式處理,然而 道德判斷乃是主觀直覺,因此相較於使用問卷的方式,利用 Q 方法 可能更能反映出真實的道德判斷情況。由於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學生主 觀直覺的道德判斷,因此使用 Q 方法來做為研究方法是很適合的。Q 方法(Q-methodology)最早由英國心理學家 William Stephenson 所提 出,主要是針對主體性(subjectivity)的研究而設計。Q 方法完全相 信主體對於自身經驗的掌握和組織能力,本身利用受訪者藉由本身指 出的陳述或意見,而自己界定的一種方法(Stephenson, 1935),國外 已經有許多利用 Q 方法,針對觀點、態度、信念、喜好、價值觀,

以及各種心理學、社會科學、醫學、認知領域,來進行試探性的研究

(Brown, 1993)。用 Q 方法研究時,即使是對主觀事物難以表達態度 的人,也可以藉由自己指出之陳述句,來表達他的態度。

有別於因素分析,Q 方法利用一大堆物件來測驗一小群人,根據 測驗結果,把這群人對某一問題的態度分成幾種不同的類型,因此,

在 Q 方法中,因素(factors)是意見或態度類似的人所組合成的集合 體,一個因素代表著一種假想中的態度。由於 Q 方法研究的是人與 人之間的相關,因此相關矩陣所呈現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相關係數。然

而,由於 Q 方法乃藉由較小的樣本來深入瞭解受試者對於這些陳述 句的評析,歸納出大眾對某一主題的普遍觀點或態度,這也是常遭人 質疑的部分。

在典型的 Q 方法中,研究者會提供受試者一些和研究主題相關 的陳述句,稱為 Q 樣本(Q sample),受試者則稱為 P 樣本(P sample)。

受試者被要求將這些 Q 樣本,根據自己同意或不同意的強烈程度,

而加以排序的過程。受試者藉由本身主觀的意識來進行分類,稱為 Q 分類(Q sorting)。在進行 Q 分類時,研究者須先將 Q 樣本中的陳述 句印在卡片上,一段陳述句印在一張卡片上,然後交給受試者閱讀,

受試者先把卡片上的陳述句依據他本身的意見,先分成第一階層,可 以是道德/無關道德(中立)/不道德等三堆,然後再按照強烈程度,

把這些卡片依序排列在一張事先設計好的量表上。通常,程度由正 5 分至負 5 分拉成十一個等級,正 5 表示極正向,負 5 表示極負向(圖 2-1)。

不道德 中立道德 道德

-5 -4 -3 -2 -1 0 +1 +2 +3 +4 +5

圖 2-3 十一級 Q 分類

依據不同的研究目的,Q 樣本編製的方式也會有所不同。一般來 說,Q 樣本可分為結構性(structured)與非結構性(unstructured)兩 種。結構性樣本是將某種理論或假設放入 Q 樣本中,以測驗該理論 或假設的正確性,又可分為單層結構性樣本與雙層結構性樣本兩種。

而非結構性樣本是指在選樣過程中,只是用系統抽樣方式,從母體中 抽出若干陳述句,作為 Q 樣本,到目前為止,大部分學術研究多採 取非結構性樣本,因為非結構性樣本選樣過程較為簡單,而且較有彈 性,適合對廣泛的問題進行分析,而本研究也是使用非結構性樣本。

一般而言,選取資料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由報章雜誌、期刊、

演講、各種書刊中去蒐集與研究題材有關的意見(陳述),另一種則 是訪問研究對象,收集不同的意見後彙整而成。訪問的人數並無限制,

但應包括不同背景的人,這樣才能包含不同的意見。

至於 Q 樣本到底要有多少個陳述句才算合適?Schlinger(1969)

認為 Q 樣本最好介於 55 至 75 個項目間,Kerlinger(1986)認為 Q 樣本應採用 60 至 90 個項目,Sanders(1974)則認為 40 至 60 個項 目間應已足夠,而國內大部分的 Q 方法研究中大多數皆介於 40 至 60 個項目間,最多也到 90 題左右(許心欣,1994 ;沈介文、劉仲矩、徐 純慧,1997;廖智倩,1999;黃經,2001;陳怡伶,2003;郭思禹,

2005;陳㛄霓,2010)。

必須說明的是,由於本研究的目的是在探究道德的判斷,因此在 設計研究時,受訪者回應 Q 樣本的時候,研究者並沒有依照 Q 方法 論一般要求的將 Q 樣本強制性地按照常態分布的量尺來排序,其結 果將會顯示出自由分配(free distribution)而非準常態分布

(quasi-normal distribution),這雖是本研究必須接受的資料限制,但 許多研究證明,強制性的常態分布和自由分配後所得到的 Q 分類並 沒有顯著性的差異(Bolland,1985;Brown,1971;Cottle & Mckeown,

1980)。

P 樣本則是採用立意取樣的方式,找到研究主題可能涵蓋族群後,

從中選擇對主題有深入瞭解的對象,一般而言,選擇 P 樣本的方式會 因研究目的和研究對象的性質而有所不同。

Q 分類的結果並沒有錯或好壞,受試者只需要根據自己本身對於 該陳述句的想法與觀點來進行分類即可。之後,再根據受試者的分類,

進行因素分析,針對本身的研究主題歸納出幾個主要類型的觀點與態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