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4

台灣與南韓在 WiMAX 的比拚、競爭並非單一歷史事件,背後更承襲著兩國 長期以來難以分說、糾葛不清的緊張關係。台灣與南韓過去皆屬亞洲四小龍之一,

也皆曾為日本殖民地。二次大戰後,台韓兩國被美國列為東亞地區抵抗共產主義 的前線;冷戰後期則同屬全球資本主義體系的代工區(劉昌德,2011)。1991 年 冷戰結束後,全球區域分工板塊挪移,代工廠漸漸轉移到大陸與東南亞國家,台 韓兩國皆面臨代工困境,力求擺脫資本後進國家的依賴經濟產業結構。在世界體 系中,台灣與南韓的政經座標位置極為相近,因此我國長期將南韓想像為競爭的

「他者」,國家與本土經濟體甚至會聯手形成策略聯盟,想方設法超越、擊潰南 韓(劉昌德,2011)。

然而近幾年來南韓國力漸長,在文化上挾「韓流」46席捲全亞洲,電子產品 更成為國際市場的最響亮的品牌之一。台灣眼睜睜看著「兄弟之邦」47南韓在全 球體系中產生挪移,「我們」卻仍深陷代工產業的困局,因此對「他們」產生欣 羨、妒忌甚至仇恨的複雜心理。這股仇韓情懷潛伏在我國發展通訊技術脈絡中。

CDMA 經驗促使南韓一舉成為通訊技術與電子產品的大國,讓台灣產官人士既 羨慕也忌妒。因此在台灣 WiMAX 網絡的萌生過程中,台灣產官人士因眼見南韓 搶先一步進行 802.16 技術研發,便群起騷動,林榮松與我國政府便抱著「南韓 有我們也要」的心態積極投入 WiMAX。換言之,我國對南韓長久以來的民族情 結無意間加速了 WiMAX 技術網絡萌生。

第二節、WiMAX 技術網絡的動員與擴展

傳統 ANT 案例中,行動網絡的擴展成敗通常取決於技術展演,如巴士德便 是成功的在媒體面前展演炭疽病疫苗實驗,才讓實驗室裡的微生物學與全社會的 興趣產生聯結(Latour, 1983)。然而在 2005 年時,WiMAX 仍在制定階段,WiMAX

46 韓流在此指南韓所生產的音樂、戲劇、影視、文化等娛樂文化產品。

47 「兄弟之邦」一詞乃沿用劉昌德(2011)之說法,劉昌德認為南韓與台灣的政經位置、歷史 背景十分相似,兩國就好比是血緣相近的兄弟之邦。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5

無法被展演成具體的通訊技術,並轉譯行動者的既有興趣。WiMAX 技術網絡的 擴展路徑相當複雜,在政府正式宣布推動 WiMAX 之前,我國產官學研行動者的 互動關係都處於檯面下,較難考察。直到產官學研凝聚共識後,我國政府才藉由 台灣 WiMAX 發展藍圖以及 M-TAIWAN 計畫正式對外公開政府的產業決策與規 劃。本研究以「後台」與「前台」標示台灣 WiMAX 技術網絡的擴展過程中,行 動者彼此的私下互動以及政府如何透過消息釋放轉譯產業行動者的興趣。

壹、網絡擴展的後台:全球與在地的聯結

我國政府與企業互動頻繁,檢閱我國經濟發展之歷史,政府的規畫及政策是 產業走向的決定性因素(夏鑄九、王志弘譯,2000/Castells, 1996:210),尤其 高科技產業與電子通訊產業完全是國家以政策扶植而起。從表面上看來,台灣與 WiMAX 的遇合,看似是由政府制定政策、編列數百億元的預算引領民間產業投 資,但實際上 WiMAX 是在產官學研界人士的協商、遊說與奔走之下,才漸漸在 台灣浮現的。

科技顧問組是台灣科技產業政策最重要的論域。台灣自 1990 年代定調發展 高科技產業後,產業政策與發展方向便掌控在「產官學研」等科技菁英的手中。

主控台灣高科技產業政策的政府單位為行政院科技會報,也就是過去的科技顧問 組。科技顧問組會每期會聘請 10 至 20 位傑出學者、專家、及業者人士做為我國 的科技顧問。民國 101 年為了配合政府組織改造,科技顧問組正式更名為行政院 科技會報48,科技會報在政府組織架構中(圖十一),隸屬於行政院,因此科技 會報對高科技產業的決策將指導各部會施政49。科技會報是行政院長的科技決策

48除了組織調整及更名之外,其餘功能並無太多更動,亦直屬於行政院之下。科技會報的掛名召 集人為行政院院長,副召集人為科技政務委員。科技會報委員包括與科技產業相關的各部會首長 、 各科技研究法人首長 、以及學者專家等,委員數在 15 人至 20 人之間。

49 未來國科會改組為科技部後,科技會報的位置仍比科技部高。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6

幕僚,科技會報是由各部會及中研院首長所組成的跨部會組織,在政府組織架構 中層級甚高。

圖十一、科技會報層級示意圖(改自林基興,2012:74)

科技顧問組是我國推動 WiMAX 科技政策指導單位,但 WiMAX 的技術網 絡的起頭並非源自於此。根據工研院專案組組長王瑺瑛透露,推動 WiMAX 的 構想是源自於經濟部內部的不公開會議:

事實上,大家都有關注到 WiMAX 這個技術,不是誰先發現的,

工研院有看到,資策會也有看到,經濟部也有,大家都有看到,所以 大家都有在觀察…….在經濟部幾個會議中,大家就開始討論要怎麼做 M-TAIWAN……真正要說是誰第一個提到,其實是一個經濟部的技正,

他提到這個技術之後,大家就紛紛提出自己的看法了。(王瑺瑛訪談紀 錄,2013.09.18)

從王瑺瑛的談話可知,發展 WiMAX 的政策其實可以追溯到經濟部的不公開 會議,但她認為 WiMAX 在 2004 至 2005 年時,乃各界人士都相當關注的技術,

總統府 行政院

科技會報

(科技顧問組)

中央研究院

各部會:內政部、國防部、教育部、經濟部、交通 部、文化部、衛福部、國科會、通傳會、農委會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7

因此難以分辨是「誰」引領政府投入 WiMAX。在經濟部認定 WiMAX 可以是我 國技術發展的選項後,這份構想便被帶進了科技顧問組。

在科技顧問組的討論中,孔祥重是促成 WiMAX 政策拍板定案最關鍵的行動 者。2003 年中研院孔祥重院士擔任我國科技顧問。在我國試圖引領產業升級之 際,孔祥重認為未來產業趨勢將聚焦於「無線通訊技術」,而且參與無線通訊技 術不只能夠取得技術專利、因應代工板塊轉移,還能夠幫助我國產業踏進知識經 濟領域(吳立仁、文仲瑄、劉曉甄、高顯瑩,2012)。孔祥重依此提出了「雙網 整合」的構想,催生政府制定 M-TAIWAN 計畫。時間快轉到了 2004 年至 2005 年間 WiMAX 技術標準誕生,孔祥重認為 WiMAX 是台灣資通訊科技產業轉型的 最佳機會,2008 年孔祥重接受專訪便回憶道:

WiMAX 是這些年來唯一的選擇。如果要從發展 3G/4G 的技術延 伸,台灣已經沒有機會了,現階段只有頻寬大、技術較為開放的 WiMAX,

才是台灣的機會;加上這個產業尚未成熟,也才有台灣參與規格與標準 制定的空間。台灣不僅 CPE 製造能力強,有新的技術出現,也能快速 地跟隨,只要台灣願意做,一定能成功。(孫文秀,2008.02.28)

曾任科技顧問組副執行秘書的蔡志宏在本研究的訪談中提及,當時政府對於 投資通訊技術事實上有許多構想,甚至曾一度考慮在投資 WiMAX 之外,同時佈 局其他 4G 技術,也就是等待 LTE 的誕生。然而蔡志宏指出,孔祥重院士不斷鼓 勵政府,要瞄準單一技術,不要多頭馬車進行,以免分散資源。因為孔祥重的這 一番話,促使政府全力投入 WiMAX。

屬於技術後進國家的台灣長期以來以代工製造業為主,即便台灣後來已有具 國際知名度的廠商,但仍是以生產終端產品為主,對於技術研發的經驗非常少。

因此儘管 2004 至 2005 年之際,台灣產官學研各界對於投入 WiMAX 躍躍欲試,

但多少還是有些踟躕。當時的台灣需要一個強而有力巨人背書,才能促使產業界 放手一搏。恰巧 2005 年全球 WiMAX 技術網絡已經浮現了資通訊科技產業巨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8

而這位巨人更是台灣長期以來的合作夥伴─英特爾。英特爾是全球第一的處理器 大廠,其產品包括主機板、網路卡、處理器以及通訊運算產品等。長久以來,台 灣資通訊科技產業與英特爾合作密切50,宏碁董事長施振榮(2005.02.21)甚至 曾說過:「如果沒有英特爾,就沒有台灣的資訊產業。」英特爾是全球 WiMAX 技術陣營中的重量級大廠,更是全球 WiMAX 技術網絡最重要的行動者。2005 年時,英特爾動作頻頻,不但成立 WiMAX 全球計畫辦公室、陸續研發製造 WiMAX 晶片、更大舉籌辦研討會、說明會對外說明英特爾 WiMAX 投資計畫。

英特爾成為 WiMAX 技術陣營的主將,吸引南韓與其他跨國型網通大廠投入 技術研發,著實替台灣產官學研打了一劑強心針。然而台灣在地的 WiMAX 技術 網絡必須與全球 WiMAX 技術網絡產生聯結,才能使在地的行動者真正感到安心。

2005 年間負責替英特爾與台灣作媒的是當時英特爾創新研究中心的總經理林榮 松。林榮松 2004 年末參加英特爾於加州舉辦的 WiMAX 說明會,會中他得知英 特爾將投資 WiMAX 技術,並與南韓已有密切的合作。會後林榮松認為此一機會 對台灣而言乃不可多得,且台灣絕對不可以輸給南韓(林榮松,2010)。基於前 述心理,林榮松在 2005 年初火速回國拜訪產官學研各界人士。林榮松回憶,當 時他曾拜訪經建會主委胡勝正、經濟部長何美玥、立法院科技立委等重要人士(林 榮松,2010)。在取得官員的贊同後,林榮松便著手遊說英特爾。然而英特爾在 當時已經有了南韓這個強力的合作夥伴,林榮松要選擇遊說誰,才能夠讓英特爾 決定與台灣合作呢?

2005 年時林榮松的直屬上司為英特爾副總裁馬宏昇(Sean Maloney),馬宏 昇與台灣有很深的淵源。1995 年至 1998 年間,馬宏昇看準了台灣產業的製造能 力,說服了英特爾總部扶植台灣的 PC ODM(電腦設計代工),不僅讓台灣發展 出完整的 PC 產業鏈,也讓英特爾亞太區的業績成長數倍。有鑑於馬宏昇與台灣

2005 年時林榮松的直屬上司為英特爾副總裁馬宏昇(Sean Maloney),馬宏 昇與台灣有很深的淵源。1995 年至 1998 年間,馬宏昇看準了台灣產業的製造能 力,說服了英特爾總部扶植台灣的 PC ODM(電腦設計代工),不僅讓台灣發展 出完整的 PC 產業鏈,也讓英特爾亞太區的業績成長數倍。有鑑於馬宏昇與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