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個案訪談

第三節 Y 手機配件公司

一、 訪談企業簡介: Y 手機配件公司

Y 公司為所有個案當中創立最久的公司,公司成立至今已 20 年。Y 公司的 主要業務為塑膠電子與五金產品的代工,其旗下子公司以 3C 周邊商品的販售為 主。Y 公司的公司組織圖示如下。

如圖,台北 Y 公司與旗下 C 公司的主體是代工事業,專業服務於產品設計、

塑膠電子與五金產品,工廠位於大陸廣東省東莞地區,目前有 280 人。除了傳統 周邊產品佈局之外,Y 公司積極開拓新科技的應用,以及與 apple , google, windows 等平台介接的產品,強調 apps & 無線技術的整合應用,成立 A 公司 販售相關產品。Y 公司另有投資一 M 公司,以 apps 研發、專業電子設計服務 與流通業解決方案為主。

塑膠電子與五金產品

Y公司

C公司(東莞) A公司(深圳) M公司

3C 週邊商品 3C 周邊產品

圖 2 Y 公司組織圖

42

Y 公司旗下有三個品牌,其中 C 品牌為 ODM 代工的 B2B 品牌,P 品牌則 是以一般消費大眾為服務對象的 B2C 品牌、A 品牌則負責一些創新的前瞻性產 品。

二、 受訪者簡介: M 先生

在創立 Y 公司之前,M 先生任職於某軟體公司的業務員。1994 年創立 Y 公 司後的二十年內,M 先生又先後創立了十家公司,是經驗豐富的創業家。

三、 創業歷程

1994 年,M 先生從事手機配件設計製造的親戚有感於通路無法推展,尋找 M 先生創立手機配件代理商,希望藉此拓展自己的產品銷售,在親戚與家族親 戚的支持下,M 先生決定把握這個機會,Y 公司於焉創立。

Y 公司原本主要業務在於通路經銷,此行業由於技術含量低,單純靠資訊、

物流與金流的管理,因此進入障礙低,競爭者眾。為了在競爭中生存,M 先生 透過增加品項擴大業務,提供顧客更完整的產組合,讓客戶可以一次買齊所需商 品,同時也降低過度依賴少數品牌商的風險。後來,因應手機門號開放的趨勢,

Y 公司也開始增加維修零件以及設備的銷售。

Y公司

C品牌 P品牌 A品牌

ODM 代工 B2C 品牌 新產品研發

圖 3 Y 公司品牌圖

43

由於國內市場不足以應付公司成長動能,並為了掌握大陸市場開放與國際市 場需求提昇的商機,M 先生決定由內銷拓展至外銷的領域,在廣州、香港設立 海外據點,更在東莞投資塑膠模具代工廠。一開始公司沒有外語流利的人才,M 先生一句英語也不會講就在外貿協會的國際展擺攤,就這樣一步一腳印展開公司 外銷之路,發展至今公司的外銷金額已達九成以上。

2001~2005 年,M 先生舉家移民加拿大,由於外來移民在加拿大求職不易,

M 先生決定再次創業,透過當地親戚的協助,M 先生成功創立了經營電腦周邊 與導航產品的公司,後來,該公司也成為 Y 公司持股的子公司。

2006 年,是 Y 公司重要的轉折點,當時 Y 公司旗下各事業部虧損嚴重,公 司資本額耗盡且資金缺口龐大,種種情勢使得 M 先生心中有了破釜沉舟的打算。

嗅到智慧型手機興起的商機,M 先生將核心事業放在 3C 周邊產品設計製造、品 牌銷售推廣及客戶服務,成功扭轉乾坤,帶領公司走出低潮。

四、 創業過程中社會資本的運用

M 先生之所以會創業,就是因為家族親戚的投資與支持。M 先生認為,家 族親戚的彼此信任是之所以選擇他做為創業夥伴的重要原因。而這樣的信任來自 於家族兼之長時間互動所累積之關係,家人對他的待人處世方式有所了解,因此 能夠信任他。

除此之外,社會資本也是 M 先生在創業初期能夠取得足夠資源的重要原因。

創業初期公司的資本額絕大多數都由家族成員提供,1997 年後才 M 先生才將大 部分股份買回。至於公司人力取得方面,M 先生更是找了之前在軟體公司和電 腦公司工作的同事共同創業。

44

由於此次創業是由 M 先生的親戚大力扶植,因此在供應商方面,一開始 Y 公司就不需擔心穩定的供貨來源,雖然日後隨著業績成長也有更多的供應商加入,

但是一開始親戚公司的支持仍然是功不可沒。

至於在客戶端,主要是以陌生開發為主。M 先生的經銷事業主要是 B2B 的 多階經銷為主,因此需要透過業務拜訪的方式推廣產品。M 先生過去有業務員 的經驗,因此對於陌生開發十分熟稔,先以 cold call 取得見面推銷產品的機會,

賣出產品以後,再利用客戶之間熟識的鏈結網來進一步接觸其他客戶。透過客戶 介紹其他客戶有諸多的好處,首先一點就是可以先知道還未謀面的客戶的一些背 景資訊。若是自己照著公開資料上的名單一個一個接觸,可能會找到已經結束營 業的公司、信用不佳的公司等等,但透過熟客的介紹就可以避免這種情形,更進 一步的還可先知道客戶的需求、喜好、禁忌等等。最後,若是介紹的客人願意掛 名,M 先生可以在與新客戶接觸時提及自己是由某某人介紹,增加公司與產品 的信譽,進而提高客戶的購買意願。因此,熟客介紹的方式可以減少客戶開發的 時間、增加客戶開發的成功率,M 先生認為是開發客戶很重要的方法。

在公司據點的拓展歷程上,社會資本也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例如東莞的代工 廠,即是 M 先生與原本就熟稔並且長期合作的供應商合作之後,兩個公司逐漸 整合而成。最早會認識這個代工廠,也是由於終端客戶希望開發某一產品,因此 介紹 M 先生與此代工廠認識而來。

1997 年原本在台灣的供應商希望到東莞去投資工廠,但是因為投資金額過 大所以找上 M 先生合作,M 先生考量自己剛好在廣州也設立子公司,兩間公司 地緣相近可以互相幫忙,於是 1999 年 M 先生入股 10%在該公司,但不介入經營 權。2000 年 M 先生舉家移民加拿大,2006 年才回到台灣,當時因為公司與代工 廠在經營上都面臨了一些危機,由於供應端與銷售端是唇亡齒寒的關係,因此兩 間公司開始思考更進一步的合作,透過新產品的共同開發進行轉型。漸漸地到了

45

2009 年,Y 公司的銷售產品有 95%都來自東莞代工廠,東莞代工廠的銷售有 95%

都來自 Y 公司,兩間公司已經形同一間公司,於是兩間公司直接合併為一。原 本只是上下游的關係,變成互相持股投資,甚至擁有同一間公司,這都是當初料 想不到的。

提起創業過程中社會資本的運用,M 先生認為是不勝枚舉。2000~2006 年 M 先生移民加拿大時因為求職不易,在當地創立了導航以及 PC 零組件的經銷商。

身為一個新移民,對於當地創業相關法規有諸多不了解之處,當時在當地開公司 的親戚提供許多相關資訊、甚至是相關的會計師人脈,使得 M 先生能快速了解 當地的遊戲規則,省去許多摸索的過程。

M 先生認為在他創業的歷程當中,社會資本一直都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例 如公司資本額成長到 400 萬的時候,一度出現了高達 300 萬的虧損,公司常常面 臨支票到期,資金週轉不靈的情況,他也曾經在危急時刻不得已和父母請求金援,

才得以撐過這些艱困時刻。M 先生認為做生意最重要的就是資金,資金就是企 業得以存活的氧氣,一旦周轉不靈企業就倒閉,而 Y 公司之所以能存活到今天,

在危急時刻人脈資源對於財務的挹注功不可沒。

在公司的人才招募方面,創業初期 M 先生一通電話就找到當時的好友,正 在屈臣氏擔任店長的 O 先生投入,這位先生是公司創立以來第二位員工,20 幾 年來一直是公司的重要支柱,在許多危急時刻,O 先生是安定公司後勤的中流砥 柱。

五、 社會資本之於創業資源取得策略

對於 M 先生來說,所有的人脈都是重要的,儘管比較熟稔的人脈,也許在 提供資源時比較不會計較物質上的對價,但這不代表強關係就能夠降低資源取得 的成本。當創業者用相對市場上更為低廉的方式向「熟人」取得資源,同時也欠

46

下了「人情債」,是比簡單的物質交易更複雜的成本。當然,視每段關係的性質 而定,有時,適度的積欠「人情債」也並非不可,這確保了雙方往後都會繼續有 所往來。

至於如何使得創造社會資本? 如何說服資源擁有者提供資源? M 先生認為 最重要的是「對待人的方式」,也就是對於人的尊重和相處的誠意;只要腳踏實 地的努力,並常存謙卑之心,遇事向人真心誠意的請教,貴人處處都在。

在所有的創業資源當中,M 先生認為財務資源他會比較偏好透過公開市場 (而非社交人脈)來取得,因為錢相對敏感,處理起來會比較複雜。至於資訊則是 非常需要透過社交關係來取得,因為放在公開市場上面的往往已經是二手資訊,

且經過扭曲失去準確性。公司發展的關鍵人才 M 先生也會盡可能透過人脈取得,

至於一般性的人才則較沒有差別,可以用公開市場的資訊來取得就好。

相較於資訊,M 先生認為在他的創業經驗裡面最常依賴社會資本來取得的 資源是「知識」,因為行業特性的關係,M 先生認為自己的創業比較不需要很多 內線消息,比較需要的是對公司營運的一些經驗與專業建議,例如獎酬制度的設 立、專利紛爭解決的方法。

實在運用社交資本取得資源的時候要考量的特性很多,除了目標資源的特性 之外其實更重要的是自己本身擁有的社交資本,假如希望得到的資源並不是自己 的人脈所擁有的資源,還要透過間接引介的方式取得,不見得會比自己陌生開發 來的好。除此之外,社會資本的性質(關係強弱、資源擁有者的人格特質)等等也

實在運用社交資本取得資源的時候要考量的特性很多,除了目標資源的特性 之外其實更重要的是自己本身擁有的社交資本,假如希望得到的資源並不是自己 的人脈所擁有的資源,還要透過間接引介的方式取得,不見得會比自己陌生開發 來的好。除此之外,社會資本的性質(關係強弱、資源擁有者的人格特質)等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