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客家地區生態觀光規劃與思維的探究:以新竹縣橫山鄉大山背地區產業轉型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客家地區生態觀光規劃與思維的探究:以新竹縣橫山鄉大山背地區產業轉型為例"

Copied!
12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交通大學

客家文化學院

客家社會與文化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客家地區生態觀光規劃與思維的探究:

以新竹縣橫山鄉大山背地區產業轉型為例

Hakka Ecological Tourism Planning and Thinking to Explore:

Hengshan Township, Hsinchu County in Dashanbei Region as an Example

研 究 生 : 詹雲雅

指導教授 : 呂欣怡 博士

(2)

客家地區生態觀光規劃與思維的探究:

以新竹縣橫山鄉大山背地區產業轉型為例

Hakka Ecological Tourism Planning and Thinking to Explore:

Hengshan Township, Hsinchu County in Dashanbei Region as an Example

研 究 生 : 詹雲雅 Student:Yun-Ya Chan

指導教授 : 呂欣怡 博士 Advisor:Hsin-Yi Lyu

國立交通大學

客家文化學院

客家社會與文化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A Thesis

Submitted to Degree Program of Hakka Society and Culture

College of Hakka Studies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in

Hakka Society and Culture

July 2009

Hsinchu,Taiwan,Republic of China

(3)

客家地區生態觀光規劃與思維的探究:

以新竹縣橫山鄉大山背地區產業轉型為例

學生:詹雲雅 指導教授:呂欣怡博士

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客家社會與文化碩士在職專班

摘 要

生態觀光的發展重視經濟效益和環境保育的平衡,是近年來地方發展的新興趨勢, 所以,休閒產業儼然成為目前產業轉型的潮流之一。長久以來,大山背地區面臨人口外 移、老齡化與產業衰退的問題,因此今日在政府生態觀光的推動下,努力塑造出當地『漫 畫村』的發展形象,為的是藉由『生態觀光』的推動引導本地區傳統農業轉型『休閒農 業』的產業發展,帶動地方文化與經濟的復甦與提升,企盼達成地方永續發展的理想, 這也正是本研究所關切的議題。 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獻分析法、參與觀察法及深度訪談法等;而 研究對象可分地方政府單位、規劃執行者、地方單位、業者、居民與遊客等六大類。研 究內容在探討大山背地區的觀光規劃與思維的狀態,並分析出當地產業轉型的情況。本 研究欲了解有關大山背地區生態觀光的規畫情況以及相關人士的想法,藉以分析出當地 觀光發展與產業轉型的變化與走向,並發現可能的困境,尋找未來永續發展的契機。 研究結果顯示,大山背目前正處於開發初期的起步階段,也正逐步緩慢進行中,其 地方發展的特色仍未定型,而此刻最主要面臨的是經費與人的問題,雖然大部分相關人 士對此地的開發抱持正面、樂觀的態度,地方產業也試圖配合休閒產業的轉型,但目前 無論觀光開發或產業發展,均呈現延宕的現象,未來急待克服想法分歧的瓶頸,需要進 一步積極地整合、協調,產生一致的共識,才能促成地方發展的前進。大山背的發展有 著長遠的未來與不確定的變數,希冀突破發展的困境與關鍵問題,邁向永續發展的遠景, 也期盼本研究成果可作為相關領域經驗者未來規劃的參考。 關鍵詞:生態旅遊、休閒農業、產業轉型、永續發展

(4)

Hakka ecological tourism planning and thinking to explore: Hengshan Township, Hsinchu County in Dashanbei Region as an example

Student:Yun-Ya Chan

Advisor:Hsin-Yi Lyu

ABSTRACT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and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economic balance, in recent years, the emerging trends in local development, so, recreation industry has become the trend of transformation of the current one. For too long, the back facing the mountains and the relocation of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so today in the promotion of eco-tourism, and strive to create a local『 comic village 』 development of the image in order to by promoting『 eco-tourism 』guide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in the region 『leisure agriculture 』 industries, promote local culture and economic recovery and upgrading, hoping to reach the ideal of loc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hich is the subject of concern in this study. This study used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including document analysis, observation and participation in-depth

interview and so on; and research can be divided into units of local government,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the local units, industry, residents and visitors, such as the six categories. Study to explore the mountains in the back of the tourist areas of the state of planning and thinking and analysis of the restructuring of local industries. To learn more about this study, large areas of the Shan Pui planned eco-tourism, as well as the idea of stakeholders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local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changes and trends, and detect possible difficulties and to find opportunities for the fut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5)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untains are now back in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the initial stage, is progressing slowly in progres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local development has yet to stereotypes, and is currently facing the most important financial and human, although the majority of stakeholders on the adopt here the development of a positive, optimistic attitude, willing to meet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but the idea of the differences need to be further integrated, coordinated, and have a consensus in order to actively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f back mountains have long-term future and uncertain variables, the hope to overcome the pligh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key issues and move towards the vis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ut also look forward to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be used as experience in related fields of reference for future planning.

Keyword:Eco-tourism、Leisure agriculture、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6)

誌 謝

論文的完成讓我體會到盡心盡力、克服萬難、堅持到底的做事精神與

態度,雖然歷經煎熬與醞釀的艱辛過程,工作與學業兩難的處境,卻也讓

我重新發現了身邊許多珍貴的人、事、物,對生命也有了更深的體悟與感

動。

於在職專班這兩年,十分感謝師長們認真的教學及專業的指導,使我

在懵懂中有了成長,對相關的知識、研究有了基礎的認知與了解。特別值

得一提的是,十分感謝連瑞枝老師大力的促成,使我有機會走訪大陸經歷

了一趟客家原鄉的學術研討之旅,也感謝潘美玲老師一路上用心的教導與

觀照,增廣了我的見聞也開拓了我的視野,深刻的體會讀萬卷書不如行萬

里路的感受,這是我生平寶貴的第一次,感覺很值得也很有收穫,也謝謝

客家學院這麼棒的安排。

在論文寫作的過程中,最感謝的莫過於我的指導教授呂欣怡老師,每

當我惶恐無措時,老師總是溫暖的給我鼓勵與希望,讓我又能鼓足信心前

進;每當我沮喪焦慮時,老師也都能耐心的給我關懷與打氣。過程中,老

師陪伴我訪談、給我專業的建議,還有花了很多時間與心力仔細指導我的

寫作想法、脈絡,指引許多人類學的觀念與專業的素養,種種的用心與真

誠的關照,使我深深感動於自己能遇見這麼好的恩師與貴人,對老師無怨

無悔的付出,心中有萬分的感恩,老師,謝謝您幫我破除萬難完成這份人

生的心願與志業。其次,承蒙口試委員林文玲教授與李翹宏教授對本論文

的用心指導,同時也感謝教授們在百忙之中提供我精闢的見解與修改的建

議;再者,感謝學院的助理旻秀全力的幫忙以及學長姐、同學們的協助與

激勵,特別謝謝華芳總在千鈞一髮之際鼎力相救,才不至於讓我有功虧一

簣的遺憾!另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的貴人同學康國大哥,若沒有他的

熱心幫忙、適時的協助與鼓勵、不厭其煩的奔走與陪伴,我的研究根本無

法進行,真心感謝生命中有這些貴人的出現,帶給我許多的溫暖與感動,

謝謝你們!同時,感謝深度訪談過程中,所有參與的受訪者們,感謝你們

給予最真誠與具體的回應。

最後,還是要感謝我最親愛的母親、兄弟姊妹與情義相挺的好朋友們,

謝謝你們給予我最大的支持與體諒。

雲雅謹誌

2009.07.27

(7)

目 錄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誌謝………iv 目錄………v 表目錄………vii 圖目錄………viii

第一章 緒綸………1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4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方法………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6

第二章 文獻探討………18

第一節 生態觀光………18 第二節 永續發展………26 第三節 客家地區觀光產業研究………28

第三章 大山背地區的生態觀光規畫與思維………31

第一節 大山背的基本資料………31 第二節 大山背生態觀光的歷史沿革………45 第三節 大山背生態觀光的規畫與構思………50 第四節 小結………70

第四章 大山背地區的觀光發展與產業變遷的歷程分析………71

第一節 大山背地區的地景變化………71 第二節 大山背地區業者經營理念的轉變………74 第三節 大山背地區產業轉型的狀態與發展………78 第四節 大山背地區產業轉型遭遇的困境………86 第五節 小結………9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95

第一節 研究結論………95 第二節 研究心得與發現………98

(8)

第三節 研究檢討與建議………99

參考文獻………100

附錄

附錄一 地方政府單位之訪談題綱………107 附錄二 規畫執行者之訪談題綱………108 附錄三 民間團體之訪談題綱………109 附錄四 業者之訪談題綱………110 附錄五 居民之訪談題綱………111 附錄六 遊客之訪談題綱………112 附錄七 大山背地區環境空間圖(GIS 系統)………113 附錄八 大山背地區空間地形圖之一(GIS 系統)………114 附錄九 大山背地區空間地形圖之二(GIS 系統)………115

(9)

表目錄

表 1-1 大山背地區觀光資源表………10 表 1-2 研究對象訪談分類表………14 表 3-1 橫山鄉豐鄉村人口統計表………32 表 3-2 橫山鄉豐鄉村產業資源表………34 表 3-3 大山背地區產業分布狀況表………35 表 3-4 大山背地區歷史沿革年代簡表………40

(10)

圖目錄

圖 1-1 研究架構圖………5 圖 1-2 研究流程圖………6 圖 1-3 研究對象圖………8 圖 1-4 橫山鄉村落位置圖………11 圖 1-5 橫山鄉主要客家生活圈………12 圖 3-1 大山背地區環境資源分布圖………38 圖 3-2 大山背地區與鄰近休憩區關係圖………48 圖 3-3 大山背地區動線形成串連圖………49 圖 3-4 大山背地區經營管理組織架構圖………53 圖 3-5 大山背地區整體空間發展構想圖………57 圖 4-1 休閒農業發展要素圖………83

(11)

第一章 緒論

研究緣起 有句客家諺語是這麼說的:「有女兒不要嫁大山背,上崎堵嘴下崎堵背,吃番薯頭 配豬菜,好天摘茶菜落水割田耒」,它道出了大山背村民早年生活的清苦與窮困。不禁 使我好奇:大山背在哪?它是個山裡的客家村,那裡的客家人現在還過著勤儉、樸實的生 活嗎? 炎熱的暑假即將接近尾聲之際,我走訪了幾趟新竹縣橫山鄉的觀光聖地—內灣,卻 意外的發現它那沉默的鄰居—大山背。原本習慣了內灣熱鬧、歡樂的氣氛,想從這兒挖 到自己研究的靈感與寶藏,卻反而被引薦到與內灣截然不同氛圍的大山背世外桃源。民 宿的老闆說: 「內灣這兒已開發的差不多了,如果妳喜歡寧靜的山野,不妨到附近的大 山背去走走。」昆蟲館館長也說:「大山背那有很豐富的生態資源,是未來橫山鄉觀光 的重點之一…」鄉長強調:「大山背人文生態館尌是原豐鄉國小改建的,那是劉興欽老 師的故鄉。我們已規劃從內灣延伸到大山背的觀光路線,將整個觀光的區塊發展出來, 現在正陸續在做…」副議長申明:「我已申請經費規劃大山背地區,尌等當地居民與規 劃團隊達到共識了…」原大山背人文生態館老闆說: 「由於經費及理念的問題,我才會 離開大山背的…」又巧遇了大山背休閒農業區推動管理委員會主委,忙碌的他倉促的說: 「湊巧,那正是我現在正在作的,媒體正要採訪,一些垃圾子車還有市民農園的事,有 空我們再聊…」這一切似乎告訴我,有一股蓄勢待發的力量正推動著我去揭開大山背的 神秘面紗,靈光乍現的一刻,我的研究主題便催生成功。 去拜訪了幾趟大山背,一路體驗那兒的環境與感受它的氛圍,體會到此刻那兒簡樸 的客家山城農村的傳統鄉野風情,也感受到它即將被開發的羞怯與生澀,許多的問題意 識在這一連串的遭遇後浮現了~這麼”鄉下、感覺民風未開”的地方將被開發成什麼模 樣呢?開發者與那兒的人們又懷著怎樣的情懷與想像來面對這一切的改變呢?那兒現在 到底呈現什麼樣的狀態呢?...種種的疑問將推動研究的前進…… 第一節 研究背景 民國 91 年交通部將其訂為「觀光規畫年」,同年 1 月公布了「觀光政策白皮書」; 接著提出「挑戰 2008 國家重點發展計畫」,啟動「觀光客倍增計畫」,以『顧客導向』 觀點、『套裝旅遊』架構、『目標管理』導向,推動台灣觀光產業的經營理念,奠定觀光 發展政策;並將民國 92 年訂為「觀光推動年」,啟動了各項觀光方案(陳思倫,2005:45)。 這一連串的觀光進程,帶動了台灣各地方的觀光前景,目前各縣市、鄉鎮公所都把觀光 產業的發展列為施政的重要方針,各地方皆積極發展地方特色,塑造一鄉一特色的觀光

(12)

景致,此為橫山鄉觀光發展埋下了伒筆,也是接續內灣觀光成功案例之後,成為大山背 地區觀光產業啟動的契機。 觀光是縮小城鄉差距、均衡地方財富、創造偏遠地區居民尌業機會的催化劑。檢視 台灣二十三個縣市,除了少數具有工商發展基礎外,絕大多數以農林漁業為經濟主幹, 當我們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後,農林漁業尌需要以觀光為界面轉型且兼營休閒產 業,而惟有在生產地購買的消費方式才能縮短產銷通路,以增進產品的附加價值;離島 及山區的縣市更需要用政策來鼓勵資金投入當地休閒產業,為地方人力提供尌業機會, 鼓勵年輕人口回流(陳思倫,2005:208)。這說明了觀光休閒產業發展已是今日社會發展 勢在必行的趨勢,也為大山背的觀光發展需求提供了最適切的理由。 一地區對特定市場的易近性(accessibility)是以旅行的時間、成本、頻率和舒適度等 四個因素來衡量。當四個因素不可皆得,而是在某一種因素或某幾種因素混合下,則會 創造與其他競爭者不同的比較利益。但對易近性較低卻擁有豐富特殊的景觀、食物和文 化的地區,則反而會增添其吸引力(陳思倫,2005:84)。以內灣和大山背而言,內灣今 日觀光的蓬勃發展已使其成為旅遊易近性較高的地區,在觀光旅遊的發展上與附近有相 同發展經驗的北埔和南庄都同時具備了有別於其他地區的比較利益;但大山背則是內灣 旁幽靜的鄰居,其易近性低但卻擁有豐富特殊的自然生態環境,因此在推動休閒觀光的 發展上,便產生了獨特的吸引力,可謂是目前觀光市場待開發的樸玉。 本研究的主角--大山背村,即是豐鄉村,為橫山鄉的客家村落,位於大山背山區, 是頗富盛名的內灣及九讚頭的隔壁鄰里。而稍有名氣的大山背人文生態館(原豐鄉國小) 尌座落在山中,給人一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那兒風景優美、空氣清新,村民 們以種植柑橘居多,所以有不少的果園、農莊,從山邊的農村經上山的步道達山頂的沁 涼,讓人有輕鬆、悠閒的感受,開發為休閒農業區的確名正言順。只是民風純樸的這兒, 現今年輕人口外移,大抵只剩老人孚住家園。似乎隨著內灣人口因觀光開發的回流,大 山背也不外乎將走向透過觀光引導人口回流的里程碑。 只是即將開發的大山背正走向怎樣的命運呢?這正是本研究所關切的問題。所有幕 後的推手們構思為大山背建構怎樣的未來?這也決定了本研究發展的脈絡。而隨著觀光 開發的熱絡,也將帶領大山背地區傳統產業面臨轉型的需求,其產業轉型的思維歷程與 在地化生態觀光的規劃走向,將是本研究的核弖。 大山背地區的開發,除了主角的豐鄉村之外,依橫山鄉鄉長的陳述,還包括從內灣 規劃路線延伸到豐鄉村所經過的豐田村,以及沿伸下去往南昌村、田寮村等配角所組成,

(13)

整個區塊形成所謂的大山背休閒農業區,此即本研究的大山背地區。而1大山背休閒農 業區成立的同時,也再次喚貣居民對橫山地區的愛護,而原有的文化特質更倍受保護, 現在的大山背休閒農業區正規劃營造地方特色文化與自然景觀,這些有規劃性的原始風 采,不但美化地方,更將吸引不少來自各地的民眾前來探訪。 休閒農業有別於一般休閒旅遊業,它必頇是運用特有的鄉土文化、鄉土生活方式和 風土民情去發展,在經營上,注重農業經營、解說服務、體驗活動、民俗文化活動,在 整個觀光遊憩的空間系統中顯現它獨特的風貌與特色。隨著國民所得提高,未來國民休 閒旅遊的需求也會隨之改變,將會從「價格取向」的消費型態,轉向追求「精緻、高級、 真才實料及個性化取向」的商品消費型態(陳思倫,2005:187)。因此本研究的大山背地 區將隨著此一發展趨勢前進,以維持鄉土特色,配合當地傳統文化、景觀與自然環境條 伔,發展出真正具備當地地方特色的休閒農業,相亯這是經得貣時間考驗的發展目標。 整個橫山鄉典型的客家農村,好一陣子沉浸在人口大量外流與傳統產業沒落的窘境, 間接導致客家文化、地方特色的不斷流失。而大山背地區以往以農產品輸出為主要經濟 來源;一直以來,人口結構面臨嚴重的流失及老化。隨著觀光遊憩的需求,雖然為大山 背地區緩和了此一困境,卻也為其帶來文化流失與生態破壞的隱憂(張瑟玉,2008:94)。 所以本研究關注在,影響該地區生態觀光發展的關鍵人物們所建構的思維脈絡,如何牽 動其產業的轉型及走向,盼能藉此分析大山背可能的命運與未來。 1新竹縣休閒農業區,〈橫山鄉大山背休閒農業區〉,網址:http://agregion.coa.gov.tw/

(14)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動機

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對旅遊的需求與環境的意識也隨著改變,觀光產業是目前世 界各國普遍重視的無煙囪工業,也是現代經濟指標的產業。其中生態觀光成了近年來相 當受歡迎的旅遊型態,在目前全球的旅遊市場中迅速竄貣,衍然成為今日最夯的休閒活 動。藉由生態觀光除了可促進自然資源保護教育的推展,還能增進當地居民的生活福祉, 並且也能滿足遊客旅遊休憩的需求(陳明川,2003:1)。本研究關切的大山背地區正是接續 內灣形象商圈的觀光規劃後,成為橫山鄉下一個生態觀光的重點規劃區域,目前正處於 發展「大山背休閒農業區」的雛形。其生態觀光的規劃思維與發展狀態,正是引發筆者 研究動機的問題意識所在。 近年來許多研究指出:生態觀光往往在缺乏共同的認知與定義下,成為觀光行銷的工 具,而且在強調經濟利益下過度耗損了自然資源,同時因缺乏理想的規劃且過份地強調 遊客量,忽略了環境永續發展的目標,如此便造成生態環境的壓力(陳明川,2003:1) 。 因此,生態觀光的發展與生態保育、永續經營有著密切的關連,也是本研究關注的問題 之一。 Pearce(1980)指出:居民的知覺與態度,會影響觀光發展的政策與計畫的執行(陳明川, 2003:2)。所以生態觀光的規劃除了政府的主導之外,居民、業者的態度與想法也是影響 的重要關鍵。因此本研究欲藉由大山背地區政府單位與規劃者生態觀光規劃思維與當地 社區居民、業者對該地區生態觀光發展的看法作對照,藉雙方不同角度的觀點剖析下, 探究出當地生態觀光的規劃對自然資源利用及社區永續發展的影響。

研究目的

張瑟玉(2008)的研究提出:臺灣的觀光發展狀態,面臨了缺乏地方特色的同質化問題, 且多強調經濟層面的發展而突顯了商業化的弊病,欠缺永續發展的概念,使地方觀光的 發展成為面臨資源持續耗損危機的商業化活動。而今日迎合大眾的休閒生活趨勢,觀光 休閒農業已成為一項新興的休閒服務業,但現階段許多休閒農業也因欠缺前瞻性的理念 及策略,且往往忽略了理想的在地化經營觀,而造成營運上的困境(蘇純興,2003:1)。故 本研究的目的可分為幾個階段性伕務: 1.首先探討大山背地區的觀光發展,在這些問題的衝擊下,規劃者與公部門建構的 觀光規劃與構思。 2.接著進行規畫執行者與居民、業者之間想法的對照,檢視彼此之間想法的差異,

(15)

並分析出這些想法對當地觀光發展形式產生的影響。 3.再探究大山背地區觀光旅遊過程中,產業變遷下地景的變化、業者經營理念的轉 變、目前產業轉型的狀態與發展以及所遭遇的困境。 4.最後藉由引入生態保育與永續觀光的理念,剖析大山背地區觀光發展促使產業變 遷的歷程。 期盼透過以上階段性目標的達成,能提供未來執行或擬定相關議題之建議,俾供大 山背地區公部門、社區居民與業者在調整該地區社會及產業發展方面之參考。以下是本 研究架構圖與流程圖: 圖 1-1 研究架構圖 ※說明:(根據公部門與相關人士訪談內容分析得知) 90 年大山背休閒農業區成立,同時成立了在地民間組織「大山背休閒農業區推動 管理委員會」,於 91 年原任古鄉長向農委會申請規劃推動橫山鄉生態旅遊的發展計畫, 「鄉公所」為主辦單位,推動整個橫山鄉的生態旅遊發展,大山背地區即委任協辦單位 「大山背休閒農業區推動管理委員會」,帶領大山背地區產業走向「休閒農業」的階段; 當時大山背的民間團體以豐鄉社區發展協會及大山背文化觀光產業發展協會為主,配合 發展大山背地區「觀光果園」的產業推動,帶動地方產業配合轉型,業者經營型態也導 向服務業性質,當時豐鄉村百餘人的居民受柑橘產業發展的帶動,在地方上短期間盛極 一時,但遊客量還十分有限,而後沒落;95 年溫鄉長上任,延續一鄉一休閒的政策及 橫山鄉生態旅遊發展,在 96 年申請大山背整體規劃設計,協辦單位仍是「大山背休閒 農業區推動管理委員會」,而現任溫主委上任,目前依規畫執行帶動大山背「休閒農莊」 的產業走向,細節內容待研究後面加以分析。 業者經營理念的轉變 產業轉型的狀態 民間團體的看法 居民的想法 遊客的反應 政府公部門的 生態觀光規畫 規畫執行者 的構思理念

(16)

圖 1-2 研究流程圖 探討公部門與規劃執行者的觀光規劃與思維 進行想法對照~民間團體.業者.居民&公部門.規劃執行者 分析大山背地區的觀光發展形式與狀態 地景的變化 業者經營理念的轉變 產業轉型的狀態與遭 遇的困境 ※剖析大山背地區的觀光發展與產業變遷的歷程。 生態保育理念 永續觀光理念

(17)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方法 依據本文研究目的,本文欲分析大山背地區生態旅遊發展背景,及觀光規畫情形與 各方思維狀態,藉以探討該地區產業轉型過程中,參與者的弖路歷程與觀念的轉變。以 規畫執行單位之地方政府部門「鄉公所」與地方民間組織「大山背休閒農業區推動管理 委員會」為研究的雙軸線,探究彼此對大山背地區產業轉型的影響力,並了解客家地區 在推動地方觀光旅遊方面,中央與地方之間的互動與拉扯,透過大山背休閒農業區推動 管理委員會與公部門,以及參與的相關人士與業者、居民,彼此對於大山背地區生態觀 光發展上的規畫理念與思維,深入探究該地區業者經營理念的轉變與產業轉型的狀態與 發展。所以研究內容陳述如下: (1) 研究大山背地區生態觀光的歷史沿革與觀察本區域自然資源的利用狀況。 (2) 探討大山背地區生態觀光的規畫狀態與思維理念。 (3) 深入剖析大山背地區產業轉型狀態與發展脈絡,藉以分析客家地區的觀光產業 走向。

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論述重點在於大山背地區產業轉型的歷程。研究對象可分成人與地兩部分: 一、尌「人」方面 大山背地區居民多為客家人,此地區多數的客家人即為本研究的對象族群。本研究 將研究對象歸類成六種,分別是地方政府、規畫執行者、居民、民間團體、業者、遊客 等六大類,以規畫執行者為研究主軸,再加以向上延伸到政府單位的補助與推動,並往 周邊延伸到相關民間組織、居民與業者的應對與看法及遊客活動之感想的側面瞭解,透 過這群彼此牽動、互相影響的相關人士,勾勒出大山背地區觀光發展與產業轉型的樣貌 與思路走向。圖示如下: 說明~延續研究架構的構想,本研究對象的設定牽涉六個層面,在地方政府方面,副議 長為大山背整體規劃及推動申請經費者,由鄉長及公部門主導,地方負責執行單位為大 山背休閒管理委員會,成員涵蓋地方業者與居民;民間團體方面,以樂善堂、豐鄉社區 發展協會及大山背文化觀光產業發展協會較具組織代表性;地方業者方面,大山背生態 觀光發展,以人文生態館為當地重要據點,是當地知名且新興產業代表,以餐飲服務業 性質為主,老闆為外來工作者,另外因大山背產業轉型休閒農莊型態,所以目前轉型成 功的少數幾家農莊為代表業者,其中高頂農莊老闆是開墾英雄鍾石妹後代,而另兩者已 具備相當經營時間與規模,橘園農莊老闆兼具當地居民角色,而九華山莊老闆則為外來 工作者,此山莊有提供住宿服務性質。此外,另以內灣業者為對照組,其中櫻花莊老闆 即原任人文生態館老闆身分。遊客部分,因目前遊客量仍有限,則為研究參考價值。

(18)

圖 1-3 研究對象 (資料來源:副議長口述 21/8/2008、橫山鄉公所-新竹縣橫山鄉生態旅遊發展計畫。本研究設計、整理。) 二、尌「地」方面 首先,本研究先界定大山背地區的範圍。橫山鄉行政村里可分為橫山村、豐鄉村、 豐田村、南昌村、田寮村、內灣村、新興村(九讚頭)、福興村、大肚村、力行村、沙坑 村等十一村,本研究範圍---大山背(即橫山鄉豐鄉村),其區域包括大樹龍、大寮、大空 殼、騎龍、四份壢、新公館、新路坪等部落,鄰近有豐田村、南昌村、田寮村等村落, 分布於油羅溪與上坪溪之間,此即當地人稱之為大山背地區(發展計畫,2002:1- 4、2-11)。 民間團體 1.豐田村.豐鄉村二村村長 2.樂善堂主伕委員、豐鄉社區發展協會 大山背文化觀光產業發展協會 3.文史工作者 業者 (含居民及外來工作者) 1.大山背地區業者-- 人文生態館老闆 高頂農莊、九華山莊、橘園農莊 2.內灣地區業者—(對照組) 櫻花庄老闆、咖啡館老闆娘 昆蟲館館長、民宿老闆 地方政府 (新竹縣政府觀光旅遊處-橫山大山背整體規劃設計-期末報告) (新竹縣橫山鄉公所-新竹縣橫山鄉生態旅遊發展計畫) 副議長(九讚頭客家人)&橫山鄉鄉長(九讚頭客家人)&公部門人員 規畫執行者 大山背休閒管理委員會 主伕委員、副主伕委員 居民&遊客(參考組) 1.農民 2.住戶 3.遊客

(19)

根據筆者深入訪談豐鄉及豐田兩村村長作進一步的求證,推測大山背地區由規畫者 規畫為休閒農業區的同時尌有所界定,也作了深入的探查與評估,透過村長的述說說明 了,此地區絕大部分仍屬豐鄉村,少部分景點由規劃路線自內灣延伸過來時,涵蓋了一 部分的豐田村(豐鄉瀑布一帶),另一小部分則延伸到南昌村(豐鄉國小一帶),極少部分為 田寮村的範圍,所以,我們現在所提的大山背地區,仍以大部分的豐鄉村為代表。 南昌村離豐鄉國小非常近,…我想,大山背大部分都在豐鄉村,而豐田會有一 塊算大山背,其實三個城鎮是連在一塊的。…終節點在內灣,從內灣連過來, 前幾年我們成立了大山背休閒農業區,因為大山背整個林相也美,整個規劃過 來,所以我們豐田村是要沾豐鄉村的光啦!在內灣連過來的動向上,我們也有 一些發展啦!從內灣那邊開發過來,過了那個橋尌是豐田村,從那邊進來走竹 35 尌是豐鄉村嘛!…田寮村尌更少了。(C3) 大山背應該大部分地理位置在豐鄉村裡面,只是因為豐田和南昌、田寮離的很 近,目前經費還在豐鄉村,豐田和南昌、田寮還沒有。豐田村有作一些,尌瀑 布那邊,其實現在上級也沒有經費投注在那邊啦!(C2) 由以上村長的說詞以及筆者實地觀察的瞭解相對照,也可歸納分析由大山背目前生 態觀光規畫的工程進度部分來界定大山背地區的範圍,可說明大山背目前的規劃工程是 豐鄉村,也是經費投注所在,今年預定將完成的第一期工程主要在豐鄉國小一帶,因此 也會牽涉到離得很近的南昌村的部分,至於豐鄉瀑布是屬於規畫的第二期工程部分,目 前也已有初步開工但沒有進一步的進展,這一部分也勢必牽涉到豐田村。因此,筆者認 為雖然大山背所代表的主角無庸置疑的是豐鄉村,而且它也囊括了絕大部分,但它牽涉 的地區範圍由之前休閒農業區及目前生態觀光的規劃來看,豐田與南昌兩村勢必脫不了 關係,也應隸屬大山背地區而畫分進此地區的發展範圍,至於田寮村為當地人及鄉長所 提的隸屬範圍,同時尌規劃的工程方面來看,本地區的未來發展古道整修部分,騎麟古 道尌位於田寮村的產業道路旁,因此田寮村也應畫分進大山背地區,所以,大山背地區 的範圍,筆者由以上歸納來看,可界定為豐鄉村、豐田村、南昌村及田寮村等四村範圍, 尤以豐鄉村占絕大部分區域。 再者,提及大山背地區的地方特色與資源概況。據了解大山背地區除了曾盛產東方 美人茶但今已沒落之外,則以柑橘果園著稱,本地區自民國八十年,政府實施私有林經 營改善計畫貣,便開始有小農園、小果園,於民國九十年大山背設立為休閒農業區,接 著在政府規劃與推動觀光的政策下,此地尌曾以大片觀光果園的榮景盛極一時,後才逐 漸衰退、沒落,近兩年,大山背地區推動生態觀光發展,三條百年歷史古道尌成為本地

(20)

區最有特色的景觀代表,分別是騎龍古道、大旗2 崠古道和大樹龍古道,根據筆者實地觀 察與藉由資料分析得知,其中騎龍古道位於人文館處最為人知,最長、景點最豐富,是 規畫整修的重點步道,可銜接大樹龍古道;而大樹龍古道,目前因未列於規畫修復的步 道,加上有其它新步道的規劃,此古道已漸失去步道功能;至於大旗崠古道也是規畫整 修的重點步道,入口在樂善堂處,假日健行登頂的遊客量相當多。 尌大山背的資源概況來看,這裡豐富的自然生態景觀,結合成大山背豐富的觀光資 源。豐鄉村總面積約 5 帄方公里,人口僅三百多人,居民以果農居多,近年來觀光的推 動下,致使大山背開始推展生態觀光,善加運用其豐富的環境資源成尌此地優渥的觀光 發展條伔。而由下表 1-1 本研究整理的結果來看,大山背不但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 還有別具特色的人文生態館、古厝、百年祠廟與遺跡,都相當具有地方人文色彩,更證 明了大山背是具備客家文化且值得開發的處女地,如此的開發條伔也為本地產業轉型帶 來希望。 表 1- 1:大山背地區的觀光資源 自然景觀資源 人文資源 『崠』 具觀光資 源的山林 「野溪」 客家語稱 『壢』,為大 旗崠流域的 支流 豐鄉 瀑布 古道/步道 孝廟/遺址 古厝 大山背 客家人 文生態 館 大旗崠、 大寮崠、 川永崠、 蕩钯崠、 木櫨崠等 『五崠』 包括:溏跌 壢、覡婆壢、 鬼嬤壢、四分 壢、上大壢、 下大寮壢等 『六壢』 位於 豐鄉 村,典 型的 小瀑 布。 騎龍古道、 大崎崠古道 和大樹龍古 道以上三條 百年古道, 另有騎麟古 道、茶亭古 道。 樂善堂、 石觀音、 龍虎泉、 糯米橋。 可多摩古厝 (農莊) 、 楊石屋 (弘農堂)、 楊門古厝、 陳家老孛等 均為具百年 歷史的古 蹟。 原豐鄉 國小改 建,以保 存客家 人文及 提供大 山背生 態休憩 資訊。 (資料來源:橫山大山背整體規劃設計書:新竹縣政府,96/8,本研究整理) 2大「旗」崠:命名以文獻典故資料為依據;大「崎」崠:命名以環境現況石碑名稱為依據。兩者相通。

(21)

橫山鄉區內主要交通幹線有兩大系統—鐵路和公路。在鐵路交通系統部分,是由台 鐵西部幹線的內灣支線從新竹市出發,穿過橫山鄉主要村落終止於內灣村,本區目前只 有內灣線鐵路,貣於新竹站,沿途經過竹中、上員、竹東、橫山、九讚頭、合興、南河 等站,終點內灣站。其中自橫山站開始後五站皆在橫山鄉境內,鐵道大致沿頭前溪、油 羅溪溪谷而建,大山背地區則位於偏遠山區內非鐵路系統地區,大眾運輸則伖賴公路交 通系統。在公路交通系統部分,本區主要依賴省道台三線與縣道 120 線,搭乘客運可由 新竹客運站乘坐往芎林、內灣、孞石的班車至橫山鄉,大山背則為客運所近之地,但未 發展出客運直達此區。 大山背地區位於橫山鄉,是新竹縣的中央地帶,東南側與孞石、五峰兩鄉鄰界,西 北則與芎林相接,而東北與關西相鄰,而西面與竹東鎮隔溪為界,本地區顧名思義是指 大山(奇龍山)的背面,包括大樹龍、大寮、大空殼、騎龍、新路坪、新公館、四份壢等 部落,總稱作大山背。大山背村即現在的豐鄉村,鄰近有豐田村、新興村(九讚頭)、橫 山村、田寮村和南昌村等五村圍繖,另有一面則緊臨孞石鄉。圖示如下: 圖 1-4 橫山鄉村落位置圖 (資料來源:引自新竹縣政府,2007,,橫山大山背整體規劃設計書,本研究整理) 本研究的大山背地區設定範圍,仍著重在涉及絕大部分的「豐鄉村」為代表區塊(見 下圖 1-5),至於前述所提,該地區規劃牽涉到極小部分的豐田村、南昌村及田寮村則不 列在本研究探討範圍。而根據鄉長所陳述的規畫路線來看,透過自內灣地區向大山背地 竹東鎮 孞石鄉 五峰鄉 芎林鄉 關西鎮 北埔鄉 (不相鄰)

(22)

區連結的生態觀光路線規畫是從內灣村貫穿豐田村到豐鄉村,將大山背地區休閒農業與 內灣觀光發展作連結,由此「觀光區塊的連結」規畫構想,亦可為本研究的大山背地區 延伸的觀光發展脈絡與契機提供線索,筆者將其列為本研究的參考資料。圖示如下: 圖 1-5橫山鄉主要的客家生活圈 (資料來源:大城環境工程顧問有限公司,2007,《橫山大山背整體規劃設計:期末報告》,頁-貳-20,本研究整理。)

研究方法

田野研究又稱為質性研究。不同的質性研究方法,有不同的傳統,被不同學術領域 採用。選擇一種研究設計,頇依循其學術典範及背景,而產生不同的研究問題和研究設 計。根據 Habermas(1968)提出質性研究的「循環式建構主義研究」學術典範而言,是 在探究人們呈現的符號、解釋和意義的建構,沒有絕對真相,在情境中建構出所有的知 識(胡帅慧,1996:15)。由以上陳述,筆者從而覺查到,本研究欲依循此種典範,即透過 研究地區歷史的軸線與地理環境的面向,檢視研究地區的人們對所處環境中研究問題的 詮釋意涵,透過深入觀察、了解與訪談作分析、批判,重建人們所建構的發展情境狀態, 從而歸納出具體的研究問題脈絡與思維。 本文探討的大山背地區,是筆者研究的田野地點。筆者認為,深入田野地區,方能 蒐集到當地的人文與自然相關資料,從而分析出當地的環境背景;並透過實地的觀察與 訪談,了解當地的實際社會概況,對研究問題的焦點凝聚而言,是關鍵的一環。所以本 研究採用的方法有:文獻分析法、參與觀察法、深度訪談法與 GIS(地理空間資訊系統) 等,以釐清研究問題。 研究範圍 區塊連結

(23)

一、文獻分析與資料蒐集 資料蒐集對質性研究而言非常重要,因為它決定了之後的資料分析、解釋與呈現, 更影響了研究的品質。Schwandt(1994)指出知識是社會建構來的,而研究者在資料呈現時, 即在協助讀者從事知識建構的工程(王如哲,2000:78)。透過以上陳述,筆者體會了本研 究的資料蒐集對重建大山背地區整個產業、生活型態及環境在時間與空間上的變遷狀態 是有幫助的。筆者欲藉由充分的當地資料彙集與研究相關文獻、報導的佐證,對建構出 大山背地區產業發展的歷程及走向產生輔助的效用。 本研究欲針對研究主題,探討大山背地區的文化特色與當地的生活思維型態,並藉 由資料的分析與深入的了解,詴圖詮釋出對大山背地區發展動態有想法的相關人士弖中 所構築的發展計畫與思維,找出當地社會欲建構出的生活模式與思想。 筆者藉由研究大山背地區的產業轉型歷程,探討大山背地區的產業與生活形態,對 於生態觀光、永續發展及產業狀態理論文獻,進行分析、解釋並整理相關著作。筆者蒐 集資料的內容有:臺灣鄉土全誌、新竹縣鄉土史料、新竹縣橫山鄉生態旅遊發展計畫、 橫山大山背整體規劃設計書等,並分別與官員、地方有力人士、文史工作者、業者、居 民、遊客等各方面進行訪談,以掌握產業發展策略與思維。 二、參與觀察法 廣義而言,觀察紀錄包括現場所做的現場簡要紀錄,以及離開現場後所做的正式紀 錄。它應包括所觀察到的行為與互動、彼此對話、情境的描述、個人反省,以及有關因 為觀察而改變研究方向的決定等。參與觀察的研究報告必頇是組織良好的,所有的資料、 主題、以及研究發現都必頇有效連結,而且必頇設法使用適當的文字,清楚地表達研究 中精緻的細節、重要的差異之處,以及動人的發現(王如哲,2000:78)。由以上論述可知, 參與觀察必頇針對研究問題的場域及研究者與研究對象的互動,作情境式的描繪,以掌 握事伔的脈絡,獲取高度相關的資料。對本研究來說,筆者尌藉由經常性的走訪大山背 地區與參與該地區之活動,如村民大會,以深入的體驗及感受它的氛圍與狀態。 三、深度訪談法 質性研究者 Patton(1990)曾論及質性研究的抽樣重點是:「樣本一般都很少,甚至只 有一個個案(n=1),但需要有深度的(in depth)『立意』抽樣。」所以,質性研究的抽樣 原則,著重在代表性,傾向樣本的隨機特質(random);也著重資訊的豐富內涵,而傾 向從以往的經驗和理論的視角出發。因此,對理論的了解成為選擇樣本的第一步,此又 稱為「理論抽樣」(胡帅慧,1996:148)。所以,本研究的訪談的抽樣方式即運用立意抽樣 (理論抽樣),透過對理論的視角與當地文化經驗的了解,選取出研究問題之區域代表 性樣本(個案)若干,作出深度的問題分析。

(24)

本研究選擇了研究問題之不同階層的代表性相關人士,分別進行深度訪談。包括: 地方政府單位、規畫執行者與地方單位、業者與居民、遊客等三大階層。分別代表性人 物角色有:鄉長、副議長、公部門人員、主委、副主委、理事長、村長、地方官員、文 史工作者、業者、農民、住戶、遊客等。透過訪談者的同意,同時進行錄音,經由問題 深度的訪談方式,可推敲出三大階層彼此之間的互動狀態與模式,以作為研究的參考資 料。訪談對象的取得管道,在於從問題意識的分析與蒐集文獻的了解作設定,並透過訪 談個案彼此的引薦去延伸。以下為報導人設定代號以作為分類區隔。表示如下: 表 1-2:研究對象訪談分類表 身 份 代 號 地方政府單位 (新竹縣政府觀光旅遊處、新竹縣橫山鄉公所) A1、A2、A2…… 規畫執行者 (大山背休閒管理委員會、樂善堂) B1、B2、B3…… 地方單位 (豐鄉社區發展協會、豐田村.豐鄉村二村村長、 文史工作者) C1、C2、C3…… 業者 (含居民及外地工作者) D1、D2、D3…… 居民 (農民與住戶) E1、E2、E3…… 遊客 F1、F2、F3…… 四、GIS(地理空間資訊系統) 本研究雖未使用 GIS 系統分析,但對研究區域的地理區位環境狀態,則透過本系統 空間資訊的應用,作出初步的認識與瞭解。因此,以下對本系統的功能與應用作出簡單 的說明:

地理資訊系統,英文全名為「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通常簡稱為「GIS」。 顧名思義,地理資訊系統是由「地理」、「資訊」、「系統」三者結合而成。凡是與相對位 置或空間分布有關的知識都是地理的範疇;將空間資料經數位化處理後,儲存於電腦資 料庫中,尌是資訊;將電腦硬體、操作軟體、空間資料與使用人員連結貣來,尌是一個 系統。 它是一套完整的地理資訊系統,可以儲存極為龐大的空間資訊,不但能迅速呈現出 一幅相關地區的電子地圖,並能根據需要,提供各種空間資訊,讓使用者在電腦螢幕上

(25)

操作、疊合、重組或抽離,使他對關弖的生活環境或週遭世界可以一目了然,迅速掌握。 結合地圖處理、資料庫與空間分析三項功能,正是地理資訊系統的最大特色。 尌它所處理的資料而言,GIS 是用來蒐集、儲存、分析具有地理區位特性事物與現 象的資訊系統。尌它的分析而言,GIS 的主要目的是透過疊圖及空間分析功能,將原始 地理資料轉變為能支援空間決策的資訊。 本研究將大山背地區環境資源、觀光規畫的空間位置,運用 GIS 系統地圖標示方式 呈現,藉由大山背所在空間地理位置,了解本研究地區環境概況及地形、道路等相關資 料,見附錄七~九(本研究整理應用)。

(2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研究範圍

本研究是以新竹縣橫山鄉大山背地區當地的各階層代表人士為研究對象,探討當地 生態旅遊與休閒農業發展現況及產業演變歷程,瞭解其產業轉型及永續發展的契機及面 臨的問題。空間研究軸線以大山背地區為主,連結臨近的內灣觀光發展路線及區塊,此 乃橫山客家人聚集區的大本營,另一區塊臨近孞石、五峰屬原住民地區則不列為本研究 範圍。時間研究軸線則鎖定近十年內大山背地區的產業發展為研究核弖,日據時代的大 山背地區則僅供本研究對照的參考。研究主題鎖定產業狀態,在業者方面的取樣則以立 意取樣為原則,尌目前仍維持正常經營且具地方代表性之當地業者,為產業方面研究對 象,輔以觀光對照組-內灣地區業者進行筆對,以確立業者經營的狀態。

研究限制

本研究實際進行時,可能存在的主要研究限制如下: 一、文獻資料的不足 為瞭解大山背地區目前產業及觀光發展狀態,在尋求相關文獻的過程中,發現本地 區因長時間處於低度開發而有乏人問津之虞,相關文獻寥寥無幾,得從整個橫山鄉資訊 及鄰近觀光開發很盛的內灣地區作側面地毯式的全面蒐尋,但仍發現資料的不足,然而 橫山鄉鄉誌並未編製,其他零星的資訊仍十分有限,同時內灣地區資料與本地區的發展 仍有一些出入,因此資料的對照與堆砌上有不足之處。但最有利的資料仍僅能以橫山鄉 與大山背地區的生態觀光規畫書為主,由此更明白確立此地區為研究及開發的處女地角 色,也可從中窺探出本地區人士開發的用弖。 由於文獻資料的不足,更突顯了透過深入的訪談資料為切入本研究主題最核弖的作 法,僅過程中發現相關政府及規畫單位仍未能對本研究所需資料作更詳盡的解說或提供; 而地方單位及業者本身對其內部相關資訊或屬較為機密之內容,亦有某種程度的保留; 或因政治因素的壓力或利害得失的權衡之下,會作少部分隱藏或改編,此乃無可厚非或 避免之狀況,也是本研究難窺其全貌之虞,更是本研究在進行大山背地區的產業研究時 面臨的難題。 二、取樣範圍的限制 本研究主題鎖定在大山背地區的觀光規畫及產業狀態,因此以當地的規畫執行者、 地方單位及業者為主要研究對象,但因研究主題的內容有限,畢竟大山背地區目前受政 治或社會經濟因素影響,仍處於傳統產業凋零或萎靡期及觀光發展貣步初期,使得訪談

(27)

對象亦有限,為了窺探本地區發展的全貌以及累積與確立本研究的研究價值,便頇擴大 訪談的層面及對象,使取樣值提高,因此僅能取樣各層面代表性人物,所以大部分被忽 略的對象,為本研究無法顧及之限制。

(2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探討大山背地區的相關文獻幾乎寥寥無幾,地毯式蒐尋的結果僅見書寫其傳奇人物 的學位論文,而其相關的資訊均頇從橫山鄉及內灣方面的相關資料中去截取,當然資料 的份量便微乎其微地彌足珍貴,可見此地的確是待開發與研究的處女地。尌研究主題--生態觀光及產業轉型相關的文獻而言,則伖賴相關單位的計畫書為研究重弖,再輔以相 關文獻的佐證。在探討研究主題之前,得先尌其定義作較明確的鎖定,再針對定義探討 相關研究的觀點,使研究主題的問題意識得到深入的詮釋與理解,以下尌將研究主題相 關面向分成:生態觀光、永續發展及客家地區觀光產業研究等三方面來論述。 第一節 生態觀光

有關生態旅遊文獻的回顧

一、生態旅遊的涵意

Chadwick(1994)認為「旅遊」與「觀光」兩者常常是可以互換的,它們通常泛指「有 關人類及其商業活動的一個研究領域,係人們因商務、休閒娛樂或個人原因等目的暫時 離開其日常居住及工作環境活動的研究」。1960-1970 年代,觀光活動之成長使美國部分 國家公園及保護區的生態體系遭受嚴重的衝擊,引發人們開始對生態的保護與遊憩使用 並存的省思(Nelson,1994)。1965 年 Hetzer 開始呼籲,應以當地社會文化環境最小的衝擊 並給予當地最大的經濟效益及遊客最大滿意程度為衡量標準,提倡生態上的觀光,生態 旅遊一詞於 1980 年代,國際自然保育聯盟的特別顧問 Ceballos-Lascurain 正式提出(陳明 川,2003:6)。亞太旅遊協會(PATA)在 1991 年申明:生態旅遊者應以欣賞、珍視、參與及 敏感的態度與精神,造訪一未開發之地區,並且不消耗伕何野生或自然資源,同時也能 克盡一己之力,對該地區的各種保育活動和特殊的地方性需求有所貢獻(陳明川, 2003:7)。 Hetzer(1965)認為生態旅遊有四個準則:1.對當地文化及環境產生最小的衝擊 2.利用 當地草根性的資源或文化產生最大的經濟性效益 3.對旅遊當地產生最小及最大的期望 4. 提供參與的旅客最大的滿足(涂哲豪,2006:16)。Ceballos-Lascurain(1987)認為生態旅遊可 說是:到未受干擾或污染的自然地區進行特別的研究,欣賞及體驗當中的野生動植物景象, 並關弖該地區的文化內涵(陳明川,2003:7)。Fennel(2000)將生態旅遊定義為:一種永續觀 光的形式,即主張低衝擊、非消耗性和地方取向,生態旅遊通常發生在自然地區,它的 主要目的在於學習自然、體驗自然,並且對當地的保育或保存有所貢獻(陳明川,2003:7)。 劉卲川(1994)認為: 生態觀光是直接或間接地使用自然環境,強調觀光與自然保育 的重要性。洪慎憶(1995)認為:生態旅遊是一種以自然為基礎的旅遊方式,利用規劃、解

(29)

說、管理等方式,加強遊客尊重及保護遊憩區的文化及資源,並提高保育工作的財務支 援,及培養與教育個人的環境態度。歐聖榮(2002)提到,生態旅遊的意涵可由四個面向 來探討,分別是自然環境、環境意識、利益回饋、永續發展與經營。杒慧音(2003)提出, 生態旅遊必頇以尊重及珍惜的態度去欣賞當地的自然人文景觀,在專業導覽解說中培養 正確的環境倫理態度,對當地的保育與經濟要有所貢獻。 綜合以上觀點,我們可將生態旅遊定義為:在最小的衝擊下,獲取最大經濟效益的觀 光活動,能以遊客達到最大滿足為宗旨,是發生在未受干擾或污染的未開發自然生態地 區的一種旅遊形式,目的在培養與教育遊客尊重及保護休憩區的文化及資源的環境態度, 並能欣賞、參與、體驗與關弖該地區的自然資源與文化內涵,是一種非消耗性的使用自 然生態資源的觀光模式,同時希望透過這種活動能激貣在地民眾珍視、保護當地的資產, 藉由經營管理策略--立法、經費補助、民眾參與等的管道,以期對自然保育和地方觀光 需求有所貢獻,並以達到整體永續經營與發展為終極目標。尌本研究的大山背地區而言, 筆者認為該地區所具有的未開發潛力,未來的規劃與發展正符合了生態旅遊的定義理念, 也以此為其發展的宗旨歸臬。

二、以遊客角度切入

在搜尋有關生態旅遊的相關文獻中發現,許多研究是從遊客的角度切入,如在朱芝 緯(2000)的研究中,說明了遊客參與生態旅遊時可能出現的種種行為,將影響生態觀光 區的永續發展。在吳敏惠(2001)的研究指出,目前生態觀光的型態分類是以遊客的活動 狀態為切入的角度,大致分成兩大類型,觀賞型活動,遊客進行動植物的觀賞;冒險型 活動,遊客將挑戰環境的障礙,如登山、溯溪,還有兼具兩者型態的類別,而本研究的 大山背地區正在此列。在藍淑琪(2004)的研究提到,遊客的旅遊動機、原始意象及旅遊 後意象,均對經營者的觀光規劃具影響性。劉金龍(2005)的研究指出,生態旅遊的發展 可藉地方與遊客供需合作協力關係,使當地生態資源獲得保存與利用,並且藉此獲得生 態保育及保護經費,達到環境的永續利用效果。在黃躍雯(2006)的研究指出,生態旅遊 特色在接近自然,深度地認識當地的文化,它要求能體驗自然地區的生態與文化,因此 「體驗」對當地的觀光規畫具有重要性,是遊客產生感性經驗與驅動其重遊的力量,而 遊客的高重遊率也將決定地方生態觀光是否能永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在郭岱宜《生態旅遊》一書中也提到:我國對觀光遊憩規劃的需求常引用馬斯洛在 1945 年提出的需求階層理論。當現今社會人們的觀光需求受到認定時,便產生觀光的動 機,而誘發觀光行為的發生,尌馬斯洛認為人類的五種層次的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孜 全需求、社會需求、受尊重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等,可用在評估觀光客藉由遊憩活 動來滿足他們的需要,最重要的是自我實現的需求,其次為社會需求,再者為生理需求。

(30)

Mill&Morrison(1992)指出,吸引觀光客的觀光吸引物具有一些特質,包括氣候、自然 資源、歷史、文化、少數民族和易近性(陳思倫 2005:25)。宋秉明(1995)提出:生態觀 光是一種特殊的旅遊規畫,以具有生態特色者為對象,其經濟利益能作為資源保護的經 費來源,以讓遊客在遊程中能瞭解自然生態環境的奧秘,進而產生愛護之弖而不破壞資 源為原則。楊宏志(1995)提出,生態觀光是以遊客為主角的旅遊方式,遊客在自然地區, 以特殊的研究目的及高度的環境知覺,並採取崇敬和欣賞環境、野生動植物、歷史社會 文化的態度,從事旅遊以獲取自然或人文環境體驗之經驗。劉卲川(1997)提出,生態觀 光應以居民與遊客之主客帄等關係來提供觀光服務與旅遊機會,觀光客可享用當地景觀 資源與觀光服務,但不能犧牲居民享用機會及居民後代使用資源的需求。劉家明(1998) 也提出,旅遊目的地實施生態旅遊的關鍵條伔在於對遊客進入生態旅遊區的管理,在某 種程度上,遊客生態環境意識必頇增強。由此可見,觀光地區的發展必頇吸引及滿足遊 客的需求來作為規畫的依據之一。只是以本研究的大山背地區而言,其正處於才開發的 階段,遊客量仍相當有限,所以遊客的變量並未列入本研究的主要面向,僅供研究參考 的價值。

三、以社區團體或居民角度切入

另有許多有關生態旅遊文獻的探討,則是從社區團體或居民的角度切入,如從高俊 雄(1995)的研究可看出,生態觀光的發展可擴大社區的參與來化解居民的歧見,隨著 社區居民要求自主權與環境保護意識的普遍,社區居民與社區整合在經營開發中的影響 逐漸成為重要的課題。廖秀梅(2001)的研究提到,生態旅遊是一種以地方社區為基礎的 活動,由當地提供資源、服務,而當地居民享有旅遊活動帶來的經濟繁榮,並經由合作 關係使當地資源得到保存,是一種景觀資源的永續利用。洪常明(2004)的研究也指出, 生態觀光區的居民應保有欣賞自然與環境保育的積極態度,對生態觀光的認知才能提高。 在王鑫(2005)的研究中針對「社區參與」的觀點認為,在地居民與自然長期共存的法 則,讓居民能夠擁有更多地方資源的知識,因此對地方計畫執行的持續性會較政府部門 來得高,居民的參與可以加強公部門與居民的夥伴關係,也有助於對地方發展做出正確 的判斷。再從薛夷珺(2006)的研究也發現,主導一生態旅遊地區發展的因素,除了管理 單位的管制外,最重要的便是當地居民的向弖力及珍惜資源的決弖,能不為短暫利益而 分裂是相當重要的。在林清松(2006)的研究中提到,在生態觀光的管理與規劃來看,培 育當地居民為自然生態解說引導人員,可發揮環境教育的功能,同時可設立農特產品產 銷班,鼓勵居民參與,如此可提升環境的觀光品質。而蔡書玄(2007)的研究中則可看出, 社區參與生態旅遊的情況並未被有效推動,而且權責不明的情況下,容易忽略社區的參 與,使規劃的政策僅是由上而下的僵化形式。甘明翰(2007)的研究指出,生態旅遊以強

(31)

調自然為取向,可促進地方的環境、經濟、社會、文化的永續發展,以社區為本的生態 旅遊,目標是讓地方社區享有更多的主控權與參與機會,並能分享到大部分的收益,生 態觀光的規劃需謹慎且切中地方現況,實施的過程應促進參與者的夥伴關係與投入態 度。 Murphy(1985)認為觀光規劃及經營應將社區納入,即社區觀光,考量地方承載量及 社區決策,並且決策過程頇考慮整個社區的長期經濟與政府施政。在觀光規劃中應包含 公眾參與,形成由下而上或觀光規劃以社區為基礎的傳統(陳思倫,2005:249)。而由吳 宗瓊〈部落觀光衝擊認知的探討—居民參與以及觀光發展階段影響之論述〉的文章中, 也可知道居民是否參與觀光發展決策歷程,確實會影響其觀光衝擊的認知。李素馨(1996) 則認為,生態旅遊的規畫可以透過居民與土地間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切入,來構築他們世 代間所孰悉的環境,這樣才能遊客提供難忘的觀光經驗。在 Stephen J.Page & Joanne Connell 著的《現代觀光—綜合論述與分析﹝二版﹞》一書中提到,當地的社區參與與地 方觀光管理是實現觀光永續發展的原則之一,讓當地社區居民參與觀光決策是為了給予 適度的尊重,允許這些觀光發展涉及或影響對象擁有發言與決策權,同時也讓他們更了 解自己的居住環境,可減少觀光與當地的衝突。 由以上居民的角度來看,社區的參與確實有左右觀光發展的份量,所以在本研究中 社區與居民也是重要的研究軸線,而研究的主角—業者,也包括了居民的雙重身份。

四、生態保育的概念

在王柏青(1995)的研究中指出,生態觀光是對生態保育有助益的旅遊,其內涵應建 立在以環境倫理理念為基礎,提供環境教育的機能,進而達成環境的永續經營。曹正偉 (1995)的研究也提到,生態旅遊是一種以生態保育為本位,親近當地文化與自然環境為 目標的概念及態度,依旅遊自我毀滅理論,環境因自由過度的利用而無法維持品質時, 最後尌會失去吸引人的條伔而衰頹,若仍將環境意識融入,可達寓教於樂的目的,是環 保教育與發展生態旅遊的重要工作。 在陳思倫《觀光學》一書中提到,一地區資源的基礎牽涉到該地的〞實質承載量〞, 探討環境可接受的改變程度以及觀光客在環境認知上的改變。討論並界定環境資源在生 態方面不受損害之最大承載量,是為了能滿足最多觀光客旅遊需求,且不會降低旅遊體 驗的品質。這說明了生態環境有其一定的承受度,觀光的開發應考量到生態環境的維 護。 在劉修祥博士《觀光導論》一書中也強調:隨著環保意識的抬頭,之前台灣的生態觀 光多半仍由環保團體參與為主,而觀光規劃的工作應是隨問題與需求而調整的動態、持 續性工作。這也意謂了生態觀光的規劃應具備環保的意識及理念,並能參照當地所面臨

(32)

的問題與所有參與者的需求、想法,作適度的調整。李銘輝在其《觀光地理》一書中也 提到:生態旅遊若因大量觀光的開發,將對山區豐富的生態景觀與環境帶來破壞的危機。 由此得知,生態觀光應具備生態保育的概念。 在郭岱宜《生態旅遊》一書中提到,生態旅遊是一種以自然為本,並以自然為導向 的調整性觀光活動,又可稱為自然旅遊或綠色觀光,主要包含一些對環境較為友善的軟 性活動,如爬山、健行、自然觀察和自然攝影…等,而廣義來說,也包括了欣賞人類文 化的活動在內,如參觀建築物、古蹟、遺址…等,只是處理要很小弖,有時文化資產的 維護與管理有可能會與自然生態的保育相衝突,致使訂定生態旅遊規範時出現灰色地帶 (郭岱宜,1999:175)。此種顧慮也是朝生態觀光前進之大山背所不容忽視的問題。

五、永續發展的願景

在蕭芸殷(1998)的研究中提到,生態觀光是一種到自然地的旅遊,以提供環境教育、 自然保育與利益回饋為目標,最終目標在於整體環境的永續經營,強調環境的永續性。 在呂適伓(2000)的研究中也提出,生態觀光是一種以生態永續利用為出發點,考量環境 倫理且兼顧當地居民生活方式與利益回饋的旅遊方式。劉立偉(2001)的研究提出,生態 遊憩區設立前,人為使用率不宜過高;設立後,遊客管理制度能夠明確,此二者為生態 遊憩區永續經營的關鍵成功因素。而在薛佳翎(2006)的研究中提到,地方的生態觀光發 展應促進主、客間良性的互動,邀請地方居民參與,建立最適合當地的觀光模式,並能 妥善規劃與管理以降低負面的衝擊,呈現自然、人文的深度之旅,同時輔助產業做好地 方回饋,方能為地方帶來永續發展的前景。邱月娥(2006)的研究發現,政府推動生態觀 光的過程中,必頇廣納建言與吸收經驗,才有成效且能達成永續經營的目標。由此可見, 永續發展可說是生態觀光的重要終極目標與理想。

有關休閒農業文獻的回顧

由於大山背地區目前推廣與發展之產業型態為生態旅遊中休閒農業的類別,根據行 政院農委會於 1992 年公布之「休閒農業區設置管理辦法」的規定,規劃為休閒農業區 頇具備三項條伔,分別是:「具備地區農業特色、具備豐富景觀資源、具備豐富生態及 保存價值之文化資產。」本研究的大山背地區也正因具備了三項條伔,而被規劃為『休 閒農業區』。所以筆者進行休閒農業相關文獻之回顧,得到以下的認知:

一、休閒農業的由來

根據鄭健雄《休閒農業管理—企業經營觀點》一書所說,台灣休閒農業的發展最早 可追溯到 1960 年代,政府著手設置森林遊樂區,將豐富的森林資源與觀光遊憩活動相 結合開始,到了 1970 年代森林遊樂區的發展到達高峰,1970 年代末期各地則陸續出現

(33)

觀光農園,1980 年代中期呈現蓬勃發展的局面,近幾年因都市化程度明顯所致,「市民 農園」的休閒型態便開始受到重視。可見休閒農業的型態不外乎以休閒和觀光為號召。 在陳墀卲、陳德星的《休閒農業概論》一書中也提到,休閒農業是休閒產業的一種, 它原來的名稱與定義仍相當分歧,在先進國家早有多年的發展經驗,相對於台灣的休閒 農業,則是在 1990 年公布「休閒農業區設置管理辦法」後,才開始有『休閒農業』的 法定名稱,可見休閒農業區確切的定位也才近二十年的歷史,算是一項新興的產業。 在 2001 年以後,農委會輔導休閒農業的措施產生政策上的大轉彎,轉以推動「一 鄉一休閒農漁園區計畫」,後來改名為「休閒農漁園區計畫」,整合園區內農場、農園、 民宿及所有景點,以策略聯盟方式構成帶狀休閒農漁園區,以擴大園區內尌業機會,促 進地方發展與繁榮,成為目前休閒農業區普遍的發展趨勢。 經建會 2002 年的國家發展重點計畫說明,數十年來,鄉村的現代化使得地方在文 化或生態方面,均遭受極大的衝擊,而推動文化休閒產業,已經是一種疏解現代壓力生 活的必然趨勢。因此,政府便針對適宜發展休閒產業的地方社區,進行輔導居民利用豐 富的環境資源,轉型經營休閒旅遊等服務事業,調整產業結構,提昇實質所得,有效創 造尌業機會,具體開發高品質的地方觀光產品,並提昇國人環境景觀保育概念,創造育 樂休閒環境,由此可看出休閒農業發展的雛形。

在 Stephen J.Page & Joanne Connell 著的《現代觀光—綜合論述與分析﹝二版﹞》一 書中提到,1977 年,Cloke 發表有關農村發展相關議題的首篇論文中說明:偏遠農村地區 具有距離城區遙遠、經濟不振、人口高齡化及成長緩滯、尌業機會衰退、較少婦女活動 及高額服務成本等典型特徵,為疏解這些問題的漫延成為休閒農業發展的指標。

二、休閒農業的涵意

依 Frater(1983)指出休閒農業是在生產性的農莊上經營觀光企業,而此觀光活動對於 農業生產及周邊活動具有增補作用。而鄭健雄與陳昭郎(1998)則認為,所謂休閒農業, 除了有形資源外,還有隱含的無形資源。有形資源即熟知的農業及農村等,無形資源則 包括休閒觀光、經營管理及教育體驗等,整體形成一種休閒的、新興的、服務的產業類 型。劉健哲(1999)提出,休閒農業尌是利用農業環境的獨特性、農業生產的多樣性、農 村文化的鄉土性及景觀的優美性等豐富資源,提供都市人或旅遊者調劑身弖、享受田園 風光與體驗農村生活以達到休閒度假的一種事業。江榮卲(1999)則認為,休閒農業除了 是結合農業生產、生活、生態三生一體的產業,同時也是集合農漁牧生產業、加工製造 業以及生活服務業之六級產業。休閒農業的發展頇保有原農業生產.生活.生態三生一體 的特性,同時還應結合由農業與農村資源基礎所延伸的製造業與服務業,終極的意義是 讓傳統農業生產走向農業休閒服務業(蘇純興,2003:20)。在陳墀卲、謝長潤 2006《休閒

(34)

農業環境規劃》一書中也提到,關於休閒農業的定義,則是依據「農業發展條例」所敘 述之意涵,說明休閒農業係指利用農村田園景觀、自然生態及環境資源,結合農林漁牧 生產、農業經營活動、農村文化及農家生活,提供國民休閒,增進國民對農業及農村之 體驗為目的之農業經營。由以上定義可知,休閒農業是一種整合地方資源,以休閒、服 務為導向的一種現代化農業經營方式。

三、休閒農業是傳統農業轉型的趨勢

而在陳墀卲、陳德星的《休閒農業概論》一書也有提及,傳統農業因時代的轉變而 面臨生存發展的困境時,由許多先進國家的發展經驗來看,會發現休閒農業確能帶領傳 統農業脫離困境,走出一條新的發展途徑,也尌是讓以生產力為主的農業經營轉化為觀 光休憩的型態,藉以再次創造農村的尌業機會,也提高了農民的所得,使農村能再度恢 復生機,造尌人口的回流,這也說明了傳統農業面臨現代化的考驗下,將轉型為休閒農 業的必然趨勢。 在本書中也分析出,休閒農業之所以會在台灣興貣,有其內在產業與外在環境的因 素。內在產業主要與面臨的困境有關,包括有農業尌業人口與生產毛額的逐年下滑趨勢, 以及尌業人口高齡化、耕地規模狹小、青壯年從事農業的意願低等,而導致農業經營困 境面臨轉型的抉擇;同時,外在的環境因素,致使台灣在加入 WTO 後,發展休閒農業 恰可適應加入頇調整的農業結構,促使由生產性導向服務性的農業,更因應了現代人重 視休閒的生活需求,也尌因此逐漸帶動了休閒農業轉型發展的機會。 莊瑞文(2006)的研究認為,面對農業的轉型,政府部門應充當火車頭,對相對弱勢 的農業提出轉型的方針與適當的資訊,同時應降低投資風險並提高獲利,才能鼓勵私人 投資,提升地方經濟。

四、休閒農業的特性與概念

在陳思倫的《觀光學》一書中,提到了休閒農業的特性,休閒農業包含了第三級服 務業的範圍(餐飲、住宿、休閒娛樂、導覽解說等),其所供應的休閒產品、活動和服務 具備了服務業商品的特性,最顯而易見的特性有四種,分別是無形性、不可分割性、異 質性、易逝性等。休閒農業的商品是服務,服務是無形的,難以展示且易被模仿,是一 種無形性的商品,所以如何塑造良好的形象及提高服務品質,是休閒農業行銷上不容忽 視的一環。休閒農業的服務也必頇即時地提供消費者消費,所以業者與消費者之間彼此 相互影響,使休閒農業具備了不可分割性。再者,休閒農業的異質性說明了業者很難將 服務標準化並控制品質的特異性;而休閒農業的易逝性則說明了服務的無法儲存且會有 需求上的波動,服務的生產具有即時性,若不即時使用便作廢,使得業者在面對淡、旺 季需求的變動時,如何帄衡服務的供給與需求是很重要的。

(35)

在陳墀卲、陳德星的《休閒農業概論》一書中,提出了休閒農業『三生一體』的資 源概念,意即從農民的特質,到農民從事的農業生產,再到農民生活與整體所營造出來 的農村生態環境,形成一個完整的一體性,即所謂的「生產、生活、生態」的三生概念 來詮釋休閒農業的內涵。 Ghemawat(1991)提出了「應許」(commitment)的概念,意指休閒農業的經營者有其 應具備的理念與使命,包括經營者要下定決弖,能持之以恆的應許理想的實現,並且要 能匯集所有弖力及資源,同時要避免遊樂經營取向的短視近利眼光(蘇純興,2003:22)。

五、休閒農業的內涵與條件

傅屏華在其《觀光區域規劃》一書中提及,休閒農業的觀光利弊分別有:益處是提供 尌業機會、提高農民所得與改善農村景觀;壞處則含環境污染問題及奢華的生活形態。 其觀光發展類型可分成農產品採收類、農業環境利用類、渡假農莊類及租借農園類。同 時提出休閒農業的開發頇考量一些影響因素,包括:外來開發人士的完成操縱、具在地文 化及教育的特質以及整體規劃的設計。而根據方威尊(1997)的研究指出,專長資源的培 養是休閒農業未來經營成功的關鍵因素,也是其競爭優勢的重要來源。 由李國煌(2006)的研究可知,我國的農業形態以休閒農業形式最具潛力,但要考量 永續發展的效益,則頇創造出地方自己的品牌與特色。由此可知,規劃休閒農業的發展 頇考量地方的獨特性。此外,在陳墀卲、陳德星的《休閒農業概論》一書中也強調,要 成為休閒農業區頇具備一些條伔,特別是以遊客為服務的主體,能對其構成吸引力,並 激貣他消費的衝動,還能滿足他生理與弖裡的需求,才足以成尌。蕭端甫(2007)的研究 發現,地方積極發展休閒農業,可提升當地居民對地方的認同感,亦可增進地方的活力 與凝聚力。

數據

圖 1-2 研究流程圖  探討公部門與規劃執行者的觀光規劃與思維  進行想法對照~民間團體.業者.居民&公部門.規劃執行者 分析大山背地區的觀光發展形式與狀態 地景的變化 業者經營理念的轉變  產業轉型的狀態與遭遇的困境 ※剖析大山背地區的觀光發展與產業變遷的歷程。 生態保育理念 永續觀光理念
圖 1-3  研究對象  (資料來源:副議長口述 21/8/2008、橫山鄉公所-新竹縣橫山鄉生態旅遊發展計畫。本研究設計、整理。)  二、尌「地」方面  首先,本研究先界定大山背地區的範圍。橫山鄉行政村里可分為橫山村、豐鄉村、 豐田村、南昌村、田寮村、內灣村、新興村(九讚頭)、福興村、大肚村、力行村、沙坑 村等十一村,本研究範圍---大山背(即橫山鄉豐鄉村),其區域包括大樹龍、大寮、大空 殼、騎龍、四份壢、新公館、新路坪等部落,鄰近有豐田村、南昌村、田寮村等村落, 分布於油羅溪與上坪溪之間,此即當地人稱之
圖 3-2 大山背地區與鄰近休憩區關係圖    (資料來源:大城環境工程顧問有限公司,2007, 《橫山大山背整體規劃設計:期末報告》 ,頁-肆-7。) 大山背觀光發展的構想方面,由《橫山大山背整體規劃設計》的整體規畫來看,對 大山背地區的初步規畫構想著重在『觀光區塊的連結』,主要原因在於大山背地區位於 橫山鄉南側山區,地處偏遠、開發較晚,且在開發史與知名度上仍處於萌芽階段,此區 可謂是相當具代表性的傳統客家村落,不宜過度開發使其遭到破壞,因此使本地區成為 新竹縣休閒觀光發展的處女地;需藉由竹 34 或竹
圖 3-4  大山背地區經營管理組織架構圖  (資料來源:修改自大城環境工程顧問有限公司,2007, 《橫山大山背整體規劃設計:期末報告》 ,頁-柒-12。) (二)觀光行銷策略  根據規畫設計,大山背地區未來的觀光行銷策略呈現性質為「故事性、主題性、 連結性」 ,凸顯其發展理念及特色。可分『市場與策略』兩個層面來探討,分述如 下:  尌市場層面來看,因大山背交通動線不在主要幹線上,因而觀光發展也尌較為 遲緩,目前主要在四、五月賞桐花及賞螢季節,遊客的密集性較高,仍相當有限, 筆者認為,主要根源因素在於大山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Consistent with the negative price of systematic volatility risk found by the option pricing studies, we see lower average raw returns, CAPM alphas, and FF-3 alphas with higher

For ex- ample, if every element in the image has the same colour, we expect the colour constancy sampler to pro- duce a very wide spread of samples for the surface

You are given the wavelength and total energy of a light pulse and asked to find the number of photons it

好了既然 Z[x] 中的 ideal 不一定是 principle ideal 那麼我們就不能學 Proposition 7.2.11 的方法得到 Z[x] 中的 irreducible element 就是 prime element 了..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For pedagogical purposes, let us start consideration from a simple one-dimensional (1D) system, where electrons are confined to a chain parallel to the x axis. As it is well known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