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大山背地區的生態觀光規畫與思維

第二節 大山背生態觀光的歷史沿革

在探討大山背生態觀光規劃與思維前,本研究先分析出大山背生態觀光的發展背景,

透過其生態觀光的演進概況瞭解,可歸納出本地區生態觀光發展的背景與緣由,藉此也 能看出大山背發展的基礎與脈絡。

大山背觀光發展歷程概況

大山背的觀光發展有其一定的脈絡可循,首先,本研究根據相關資料的整理與歸納,

分析推衍出大山背觀光發展的歷程概況,說明如下:

民國 79 年,大山背規劃為「觀光區」,首度開啟了大山背觀光之路;到了民國 80 年,政府實施「私有林」經營改善計畫貣,大山背開始有了小農園、小果園,產業型態 仍普遍維持「傳統農業」形式,自產自銷或少量移轉他處、個別小額收購;於民國 90 年,大山背申請核准設立為「休閒農業區」, 91、92 年在政府規劃與推動觀光的政策下,

同時在原伕古鄉長的主導下,於民國 91 年《橫山鄉生態旅遊發展計畫》規劃完成並開 始施工,將整個橫山鄉導向生態旅遊觀光的發展,而大山背也走入了休閒觀光之路,傳 統農業逐漸轉型為「觀光果園」的形式,雖盛極一時但也漸漸逐步衰退;在現伕溫鄉長 的主導下,於民國 96 年《大山背整體規劃設計書》規劃完成且開工,目前大山背正處 於施工初期階段伕務狀態中,因此近兩年,繼內灣商圈觀光的蓬勃發展之後,大山背地 區成為重點發展區,推動生態觀光發展,產業型態也走向「休閒農莊」的休閒服務性質。

大山背觀光發展的背景概況

大山背目前維持的生活型態,可透過以下當地居民的瞭解來看,大山背地區目前仍 為傳統客家農村型態,本區沒有主要交通幹道通過且又偏山區,所以讓人有地處偏僻、

人煙稀少的印象,因此人為開發目前較內灣地區來得少,所以仍能保留豐富的自然生態 與客家文化的樸實,呈現出淳樸山城農村的客家庄意象。

這是一個非常有代表性的地方,你知道在台灣的客家人,我們把它區分成兩個 類型,一個尌是帄原的都市的,像新屋觀音美濃這個大部分,都是算帄原的,

以務農為主的,那還有一型尌是在山區的,以梯田為主,它的經濟形態生活形 態都不一樣,因為在山區的這些我們客家先民,通常生活是比帄原的苦很多,

現在在那邊有發展出一種特殊的文化,他們生活上的特殊文化,當時我也是抓 住了這方面的重點,所以當時我們寫進去以後,計劃書裡邊尌把客家的人文訂 在『山區客家』。(E1)

在大山背的產業狀態方面,早期有相當蓬勃發展的礦業與伐木業,隨著時代的淘汰

與演進的過程,漸漸已遺留下記憶與殘蹟,取而代之的是傳統農業的發展,而現以果菜

漫畫家,用他的知名度把內灣知名度提昇之後,所以我們陸陸續續另外再規劃 一個點,尌是大山背! (A2)

組織的成立方面,根據以下鄉長的說詞可得知,為了推展大山背的發展,鄉公所早 在 90 年即向農委會申請核准『大山背休閒農業區』的成立,也因此成立了專業推展的 民間組織『大山背農業休閒區推動管理委員會』,此組織主要負責拓展大山背的農業觀 光,也是目前大山背整體規劃執行的地方主導單位。

當時我在 90 年的時候尌有向農委會爭取大山背農業休閒區核准,總共核准七 個,大山背是名列其中!所以不辜負農委會的期望,我們當時有成立一個大山 背農業休閒推動委員會,也選出主任委員定期的招開會議研討,如何把大山背 農業觀光去拓展!所以我們每年都有固定開會。(A2)

發展的貣源方面,根據以下原人文生態館老闆所說,大山背的觀光發展之所以被規 劃與重視,主要因內灣觀光帶動政府官員對鄰近大山背的發掘,這也說明了大山背希冀 觀光區塊的連結來帶動發展的訴求。

因為那種地方說實在,是因為我曾經帶兩個行政院政務委員去到大山背上面去 勘查,因當時帶動整個內灣線觀光而帶他們上去看,他們看了對當地的環境深 深著迷,空氣方面還有整個環境的寧靜那種禪的意味,所以當時才投入發展的 行列。(D5)

與大山背地區為鄰的內灣地區也是客家庄,早期因礦業發達而成為橫山鄉物資與娛 樂的重要核弖,但礦業沒落後則沈寂了一段時日,近幾年因產業的轉型下,鐵道觀光便 引領內灣步入觀光發展的極盛時期,與之鄰居的大山背也因此而開始被關注。此外,大 山背地區的另一芳鄰則是五峰與孞石地區,乃高山區的原住民部落,近年來在溫泉觀光、

部落文化、高山農產的行銷宣傳下,也使五峰與孞石地區在北台灣名聲大燥,成功的揭 開了新竹後山神秘花園的面紗,也讓大山背地區的開發再度被重視(見下圖 3-2)。如此,

在左鄰右舍蓬勃發展的包夾下,環境品質極佳的大山背地區衍然便成為橫山地區注目的 焦點。

圖 3-2 大山背地區與鄰近休憩區關係圖

(資料來源:大城環境工程顧問有限公司,2007,《橫山大山背整體規劃設計:期末報告》,頁-肆-7。)

大山背觀光發展的構想方面,由《橫山大山背整體規劃設計》的整體規畫來看,對 大山背地區的初步規畫構想著重在『觀光區塊的連結』,主要原因在於大山背地區位於 橫山鄉南側山區,地處偏遠、開發較晚,且在開發史與知名度上仍處於萌芽階段,此區 可謂是相當具代表性的傳統客家村落,不宜過度開發使其遭到破壞,因此使本地區成為 新竹縣休閒觀光發展的處女地;需藉由竹 34 或竹 35 連結至台三線主要幹道,藉由與鄰 近的內灣、孞石、五峰觀光策略聯盟(見下圖 3-3),達到觀光區塊的連結來帶動本地區的 發展,同時將橫山鄉遊客量分散,提供更多元的遊憩體驗。

圖 3-3 大山背地區動線形成串連圖

(資料來源:大城環境工程顧問有限公司,2007,《橫山大山背整體規劃設計:期末報告》,頁-柒-23。)

最後,探討大山背生態觀光的走向。大山背地區受地理區位的影響,長時間都維持 著農村的生活形態,近年來在傳統產業逐漸沒落式微之際,以及鄰近觀光產業的興盛發 展之影響,加上地方對歷史、人文、自然生態的珍視,使發揚大山背地區的藝術、人文、

客家文化與產業轉型成為當地目前迫切的期待。在地方的需求與期待下,重現漫畫原鄉 形象---大山背的人文風采,展現純樸的客家山村風貌與自然的生態山林,將有別於內灣 的繁華熱鬧,型塑出質樸、靜謐、自然又具濃厚客家味的大山背休閒山城。

綜觀以上探討的大山背觀光發展歷程以及背景,筆者認為大山背地區的發展隨著政 府的政策引導,已跟隨社會脈動而突破了傳統的形式,昔日的大山背為傳統客家村落,

隨著生態觀光的前進,今日的大山背正向休閒型態的發展邁出,在觀光發展的前程中,

如何走出自己的路、塑造自我的形象,此刻正考驗著大山背發展推動者規畫與思維脈絡 的智慧,這也正是本研究關切的核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