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李霍比<閃耀的天地-五首艾蜜莉˙荻金生的詩>之作品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李霍比<閃耀的天地-五首艾蜜莉˙荻金生的詩>之作品研究"

Copied!
8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音樂研究所.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碩士論文. 李霍比︽閃耀的天地 五-首艾蜜莉‧荻金生的詩︾之作品研究 粘淑婉 撰 97. 年 6. 月. 李霍比(Lee Hoiby) 《閃耀的天地-五首艾蜜莉.荻金生的詩》 (THE SHINING PLACE-five poems of Emily Dickinson for high voice and piano)之作品研究. 碩士論文 音樂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演奏演唱組. 姓名: 粘淑婉 指導教授: 裘尚芬 中華民國 97 年 6 月.

(2) 目錄 第一章、序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 1. 第二節、研究方法與範圍……………………………………………….... 3. 第三節、文獻探討……………………………………………………….... 4. 第二章、李霍比之生平及其音樂風格 第一節、生平……………………………………………………………... 6. 第二節、創作理念……………………………………………..….……... 10. 第三節、作品介紹………………………………………………………. 14. 第三章、詩人荻金生的生平與創作風格 第一節、生平. …………………………………………………………. 25. 第二節、創作風格……………………………………………………... 28. 第四章、《閃耀的天地》歌曲分析與演唱詮釋 第一節、「閃耀的天地」(The Shining Place)… ……………….……... 37. 第二節、「一封信」(A Letter)………………………………………….. 45. 第三節、「水是怎麼淹沒的」(How the Waters Closed)……………… 第四節、 「狂野的夜」 (Wild nights)……………………………..…….... 53 59. 第五節、「颳起一陣號角般的狂風」(There Came a Wind Like a Bugle ). …………………………………………………………………. 67.

(3) 第五章、結語………………………………………………………………….. 75. 參考文獻………………………………………………………………….….. 78. 附錄-李霍比歌曲列表……………………...………………………………….. 81.

(4) 第一章、序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 美國藝術歌曲從十九世紀末起至今已經發展了一百多年,歷經「美國五人組」 1. 致力於尋找美國民族音樂、喬治‧蓋西文(George Gershwin, 1898-1937)融合美. 國民間流行音樂和傳統作曲技法、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大量音樂人才赴法國留學歸 國,以及學院派的教授作曲家們努力發展。2 加上美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浪漫主 義文學運動,造就許多有名的詩人如:惠特曼(Walt Whitman, 1819-1892)、荻金 生(Emily Dickinson, 1830-1886)、朗法羅(Longfellow, Henry Wadsworth, 1807-1882) …等,他們創作出豐富的詩作,讓作曲家們有好的材料可以入樂,在 眾多作曲家持續的耕耘下,產生了許多佳作。 在眾多的美國詩人中,筆者又特別為女詩人荻金生的詩著迷。初次對荻金生 的作品產生興趣,是聽了作曲家李霍比(Lee Hoiby, 1926-)用荻金生的詩所寫的 歌曲「一封信」 (A Letter)所吸引,書信裡的文字天真如孩童,卻有著巧妙的思緒, 配上多彩的和聲以及抒情旋律,竟是如此的合適,主角絮絮叨叨的樣子躍然於紙 1. 十九世紀末有五位致力於尋找民族音樂的美國作曲家,包含查爾斯‧艾伍士(Charles Ives, 1874-1954) 、 卡爾‧羅傑斯(Carl Ruggles, 1876-1971)、亨利‧考威爾(Henry Cowell, 1897-1965) 、約翰‧貝克(John J Becker, 1886-1961) 、沃林福特‧雷格(Wallingford Riegger, 1885-1961)被稱為美國五人組 。. 2. 羅尹‧哈里斯(Roy Harris, 1898-1979) 、羅杰‧錫賽斯(Roger Sessions) 、卡羅‧梅 諾蒂(Gian-Carlo Menotti, 1911-2007) 都是在大學任教的作曲家。 1.

(5) 上。也因此筆者開始閱讀關於詩人荻金生的資料,深入了解更覺得她的神秘和吸 引人,足不出戶平凡隱遁的人生,卻能寫出空靈的詩詞和特殊的動見。她抽象又 富感受力的意象,正好給了作曲家很大的發揮空間,以音樂來詮釋最為適合,因 此筆者便確定了以霍比所寫的荻金生歌曲為研究方向。 筆者開始朝這個方向搜尋資料,發現國內研究美國藝術歌曲的相關書籍和論 文都很不足,截至目前為止僅可找到柯普蘭(Aron Copland, 1900-1990)、巴伯 (Samuel Barber, 1910-1981)、羅倫(Ned Rorem, 1923-)、杜克(John Duke, 1899-1984)等作曲家的論文,專書部份更缺乏,只有簡體字版本的《美國音樂史》 。 而筆者查詢李霍比時甚至完全沒有中文資料,只在音樂會的節目單上看過曾演出 的痕跡,3 可見霍比的歌曲漸漸有人帶進國內讓大家欣賞,因此筆者希望透過這篇 研究深入了解霍比的歌曲風格,將這位作曲家介紹給大家。 霍比截至目前為止寫了近百首歌,目前已八十多歲還是勤快的創作。筆者從 中節選《閃耀的天地-五首荻金生的詩》(The Shining Place-five poems of Emily Dickinson)深入探討,一方面是因為在音樂上這部作品是霍比成熟期的作品,除 了保有霍比一貫優美的旋律,而飽滿的和聲以及作品複雜性也預視霍比晚期作品 的走向,很值得探討;另一方面是希望透過這篇研究,欣賞霍比的音樂和荻金生 的詩擦出的火花。. 3. 裘尚芬演唱會:美國作曲家「柯普蘭」百年誕辰紀念音樂會,民國 89 年 1 月 20 日; 女高音翁嘉琳獨唱會,民國 90 年 6 月 5 日 2.

(6) 第二節、研究範圍與方法. 本研究範圍包括霍比的生平、創作理念、歌曲各時期的風格特色、詩人生平 和詩的風格、《閃耀的天地》(The Shining Place- five poems of Emily Dickinson for high voice and piano) 五首歌曲的解析、樂曲分析、以及演唱詮釋的心得和建議。 霍比的歌曲創作量豐富,本文選析他歌曲創作成熟期的代表作品《閃耀的天地》, 譜例是皮爾音樂出版(Peer Music Publishing Inc.)。 研究方法是參考國內外書籍、報紙、期刊、論文、訪談文章、網路資料做文 獻探討以及樂曲分析。文獻中不乏作曲家本身對歌者演出其作品的評論和創作理 念的第一手資料,可以讓我們更了解作曲家創作的風格和他期望的音樂詮釋。. 3.

(7) 第三節、文獻探討. 筆者先從美國音樂史作全面的概覽,接著深入理解美國二十世紀音樂的幾個 大派別。其中王珉著的《美國音樂史》從十七世紀起一直到二十世紀作一個縱貫 的概覽,書中舉出美國各個時期幾位代表性作曲家,包含影響霍比巨深的梅諾蒂 和巴伯,讓我們對霍比所處的音樂環境有一個全面的概念。 搜尋霍比的資料是困難的,國內目前書和有聲資料都沒有,只能從節目單上 找到霍比簡單的生平和歌詞翻譯,因此要探究霍比的文獻資料只能從外文資料讀 起。外文論文《李霍比-作曲家其音樂風格和他在美國音樂史上的地位以及音樂研 究》4 可以說是對霍比最完整的文獻資料,從生平到作品整理都很清楚,論文還節 選了霍比各個時期的代表歌曲共六首作分析,使我們能更清楚霍比作曲歷程的演 進。 報紙也不少有文獻資料,如「紐約時報」 (The New York Times) 刊載的評論 〈李霍比音樂評論- 讓詩歌唱〉5 。這則評論是發表於「國際聲樂教師協會」所舉 辦的「李霍比作品音樂會」之後的評論。音樂會中霍比擔任鋼琴伴奏,會後對幾 位新生代女歌手演出他的歌曲作一些指導和評論,從中我們可以直接得到霍比對 4. Lori Ellefson Bade.〝 Lee Hoiby-The Composer And His Compositional Style, His Role In The History Of Anerican Music, And His Output〞M.A dis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1994. 5. Allan Kozinn. "Reviews/Music, Giving Voice to Poetry, In Lee Hoiby’s Settings" The New York Times, Sep27, 1988 4.

(8) 於自己歌曲詮釋和理解的第一手資料。 期刊也對霍比的作品做了不少的介紹,像是發表於《國際樂覽》的文章〈唱 他的歌〉6 除了介紹霍比的生平,還廣泛介紹霍比的歌劇、歌曲、室內樂等各種作 品,文章最後還分析了霍比近期創作風格的轉向。這篇文章寫於 2005 年,是截至 目前為止,所能找到最新的文獻。另外像是《音樂雜誌》的文章〈李霍比-成功的 夏日〉7 包含大量霍比的口述資料,可以找到霍比的理念和更仔細的生平。《音樂 圖書機構》期刊中的〈李霍比聲樂作品〉8 ,文中對於「四首艾蜜莉.荻金生的詩」 歌曲的分析有深入的見解,對於本文歌曲的分析有很大的幫助。 論文期刊和報紙的文獻資料大多是 2000 年以前的資料,若要取得霍比目前的 活動訊息和他的創作,就要從他的個人網站上擷取。到霍比的個人網站上可以聽 見他最新的創作歌曲和影音播放,即使目前霍比八十多歲了,他還是勤快的創作 和投入音樂活動。. 6. Nordlinger Jay. 〝 Singing His Own Song〞National Review, Feb. 14, 2005, p.54-55. 7. Walter Cavalieri. 〝 LEE HOIBY-A Summer of Success〞Music Journal, Nov.-Dec.1980, p.10-12. 8. John McCauley.〝 Vocal Music by Lee Hoiby〞 Music Library Association. Notes. Philadelphia: Sep 1990. Vol. 47, Iss.1 p. 230-231 5.

(9) 第二章、李霍比之生平及其音樂風格. 第一節、生平. 李霍比(Lee Hoiby, 1926-)美國當代作曲家與鋼琴家。生於美國威斯康辛 的麥迪遜市,霍比是家中的獨子,父親是中古車經銷商,家庭經濟小康,霍比從 小就對音樂有濃厚的興趣,父母也很支持他,約四到五歲時母親就教他彈鋼琴, 小時候展露了極佳的音樂天份,對於照譜彈奏已經無法滿足,所以會加上自己的 即席創作。高中時期他持續學鋼琴不曾間段,在一個演出的契機下,使得強安森 (Gunnar Johansen, 1906-1991)發掘了他的天份免費教授他鋼琴。9 到了大學時 期,霍比就讀威斯康辛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主修鋼琴,他繼續跟隨強安 森學琴,霍比曾說: 「強安森是他得到最好的音樂禮物。」10 1947 年他從大學畢業, 開始為他的鋼琴家生涯努力。. 9. 10. 強安森(Gunnar Johansen, 1906-1991)丹麥出生的美國鋼琴演奏家和作曲家,師事裴特 利,曾在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任教,並擔任藝術執行長。 〝 Hoiby considers Johansen’s generosity one of the greatest musical gifts he ever received.〞 Lori Ellefson Bade. Lee Hoiby-The Composer And His Compositional Style, His Role In The History Of Anerican Music, And His Output.M.A dis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1994, p6. 6.

(10) 畢業同年進入米爾斯音樂院(Mills College)進修,跟隨強納森的鋼琴老師裴特利(Egon Petri, 1881-1962)學琴,11 追求更卓越的鋼琴技巧。裴特利可以說 是二十世紀前半期最偉大的鋼琴教育家,霍比在房間掛上裴特利的照片,他還曾 說: 「我從不知道還有誰有能力清楚的說出音樂是如何流動前進的。」12 可見霍比 對他的推崇。在這段期間霍比對作曲充滿興趣,憑著興趣自己寫了一些曲子,透 過他的同學呈給梅諾蒂(Gian Carlo Menotti, 1911-2007) ,梅諾蒂看完他的曲子以 後,便讓霍比跟隨他到寇蒂斯音樂院(Curtis Conservatory)學習。1948 年同時進 入寇蒂斯音樂院跟隨梅諾蒂接受為期四年的作曲訓練,四年中霍比接受了對位法 與和聲學等扎實的基礎訓練,奠下他作曲的根基。他在 1952 年畢業拿到寇蒂斯音 樂院作曲文憑,同年取得米爾斯音樂院的鋼琴文憑。 1952 年霍比曾經申請羅馬音樂學校(Santa Cecilia Academy)卻被拒絕了,校 方認為他太保守退流行,但是他不以為意,他認為自己是一個很棒的作曲家。他 曾經彈琴給這間學校的大師裴塔希(Goffrede Petrassi, 1904-2003)聽,他認為霍比 很有天份,並且建議霍比應該以更新的語法來彈奏,但是霍比不為所動還是照自 己的方式彈奏。他有一句座右銘「我想栽種玫瑰,而你卻只允許仙人掌。」13 可. 11. 裴特利(Egon Petri, 1881-1962)出生於德國,在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定居美國,曾於康 萊爾大學和米爾斯音樂院任教,是二十世紀偉大的古典鋼琴演奏家。. 12. 〝 I have never known anyone so capable of putting into words how apassage in music should go〞Jay, Nordlinger. Singing His Own Song.National Review, Feb. 14, 2005, p.54. 13. 〝 I wanted to grow heirloom roses, but you were allowed nothing but cactuses.〞 Jay, Nordlinger. Singing His Own Song.National Review, Feb. 14, 2005, p.54 7.

(11) 見他自己對於音樂是很有主見而且堅持的,也可以感受到美國無調性音樂和調性 音樂的壁壘分明。14 霍比在大學畢業後計畫成為鋼琴家,卻因為跟著梅諾蒂在寇蒂斯音樂院的作 曲學習,使得他往作曲家的路上邁進。他主要從事歌曲的寫作,但是器樂方面的 作品也廣受好評。此外,梅諾蒂也鼓勵他寫歌劇,霍比的第一部歌劇《圍巾》 (The Scarf, 1958)於義大利的斯波列托(Spoleto, Italy)首演,歌劇《納塔莉亞.佩脫 維那》 (Natalia Petrovna,1964)於 1982 年更名為《在鄉村的一個月》 (A Month in the Country, 1982)使得他開始受注目,1970 年由威廉士(Tennessee Williams, 1911-1983) 委託所寫的劇本《夏日煙雲》 (Summer and Smoke, 1970)大受好評並且在電視廣播 上傳送,造就他成為一位著名的作曲家。15 不過他始終還是熱愛著鋼琴演奏,他 發表的聲樂作品,往往都由自己擔任鋼琴伴奏,此外他在 1978 年復出,開了首演 獨奏會,在美國展開巡迴演出。16. 14. 〝 Once when I was introduced to John Cage at a party, we were talking very congenially for awhile, but when I told him I was a student of Mendtti, he just stopped talking, turned around, and walked away without a word.............I was refused admittance…….it was because I was a pupil of Menotti…he was tonal.〞Lori Ellefson Bade. Lee Hoiby-The Composer And His Compositional Style, His Role In The History Of Anerican Music, And His Output.M.A dis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1994, p12. 15. 16. 田納西‧威廉斯(Thomas Lanier Williams,1911-1983)美國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寫實主義 劇作家,劇中總是富有象徵意義,而且劇名本身即已指出了其深層的象徵。他在人 物處理上極為真實,尤其是人物內在心理的描寫,他會透過巧妙地操縱外在因素, 呈現出人物的內心世界。威廉斯共寫了 25 個劇本,其中著名作品還包括: 《慾望號 街車》(A Street Car Named Desire, 1947)及《熱鐵皮屋頂上的貓》(Cat on a Hot Tin Roof, 1955)令他兩度獲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 Richard Jackson, Walter G. Simmons: 'Hoiby, Lee', Grove Music Online 8.

(12) 霍比的作品得到了很多基金會的獎項肯定和補助:古根漢藝術館基金會 (Guggenheim Foundation)、福特汽車基金會(the Ford Foundation) 、國際藝術與 文學機構(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Arts and Letters) 、國際藝術獎學金(the 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 。1989 年入選甘乃迪音樂廳的美國作曲家系列演出 (Kennedy Center on the American Composer Series),同年在加州州立大學長堤分 校(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ng Beach)舉行為期兩週的霍比音樂季。霍比 認為自己很幸運,幾乎所有的作品都是被委託而且執行演出的。雖然一開始補助 金並不多,但他以簡單樂觀的方式過生活,可以不必到學校去教書,因此能夠專 職寫作。他自稱為隱士,只要看見演奏家喜歡他的作品他就感到很滿足。目前霍 比已經八十多歲了,他住在紐約艾迪市(Long Eddy),過著輕鬆自在及享受大自 然的生活,他依舊不間斷辛勤的寫作,以及持續演出,繼續追求音樂之美充實自 己的心靈。. 9.

(13) 第二節、創作理念. 霍比的音樂承襲自巴伯和梅諾蒂,因此被外界定位為新浪漫主義(Neoromantic)作曲家。17 他的音樂建立在自由運用的半音階調性基礎上,再輔以易被 接受的全音音階,歌曲充滿優雅高貴的品味,不依賴時髦和新奇,而以平易近人 的和聲從傳統中尋求突破。 巴伯對他最明顯的影響是溫暖抒情的旋律線條(lyricsim),從早期輕柔的音樂 風格到晚期厚重的和聲,霍比始終維持著抒情而可歌的旋律。此外,他不間斷尋 找「對的音符」(the right note),這點也是受巴伯的影響,他曾經聽過巴伯作曲時 不段重複彈著同兩個小節,巴伯告訴霍比他正在尋找「對的音符」 ,因此在霍比的 創作生涯中有些曲子他認為是不夠好不足以發表或出版,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探 索和改進找到對的音符之後才出版。 而另一位對他影響深遠的人,就是在寇蒂斯音樂院時的作曲老師- 梅諾蒂。霍 比音樂中戲劇性的效果、氣氛的營造和音樂的幽默感都深受梅諾蒂的影響。在跟 隨梅諾蒂學習的時期,霍比奠定了良好的作曲技巧,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技法就是 對位法。對霍比而言對位法並非是數字化的練習,而是在各聲部中找到有意義的. 17. 這名詞於 1970 年間被引入美國,用來形容有別於注重架構龐大與形式標準之「新古典 主義音樂」作品。尤其是指成立於 1936 年之「法國少年作曲集團」 (La Jeune France) 的作品「法國少年集團」的成員包括梅湘(Olivier Messiaen, 1908)、波德利耶(Yves Baudrier, 1906-1988)、若利維(Andrè Jolivet, 1905-1974)、和勒敘(Daniel Lesur, 1908),他們堅持藝術的主觀表現、主張誠懇、慷慨和藝術意識,使音樂重新拾回 人性的一面。 10.

(14) 音樂進行。我們可以在霍比的歌曲中發現,他在調性的基礎下使用大量的對位法, 運用拍子的改變、休止符的交錯出現、切分音來突顯歌詞的節奏;他還吸收來自 爵士和布基烏基(boogie-woogie style)的節奏加以自由運用,18 其對位技巧的熟 練,使得音樂增添了更靈活的變化,也更富有節奏活力。 其他影響他創作聲樂作品的作曲家還有: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舒伯特(Franz Schubert ,1797-1828)、馬勒(Gustav Mahler,1860-1911)、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1864-1949)和史特拉汶斯基(Igor Stravinsky,1882-1971)。其中他最喜歡的作曲家是莫札特和舒伯特,他曾說過是舒 伯特教他唱歌。此外他也認為在無調性音樂充斥的環境下,還有史特拉汶斯基的 全音音階可供使用是一件開心的事。他的音樂建立在十九世紀的和聲基礎,跟隨 著這些作曲家的腳步。此外他也從流行音樂和鄉村音樂上尋找靈感,像是米雪兒 (Joni Mitchell, 1943-)和史蒂文生(Cat Stevens,1948-) ,他認為流行音樂中優美 的旋律和簡單的和聲元素就是他需要的。19 霍比在挑選詩時非常嚴格,他認為真正適合他的詩其實很少;大部分時間他 讓長期合作的劇作家夥伴舒葛塞(Mark Shulgasser)為他選詩,舒葛塞很了解他需. 18. 19. 布基烏基(boogie-woogie style)是一種屬於藍調的鋼琴演奏風格。演奏時左手敲出用 12 小節的藍調和弦結構為樂節單元(Ⅰ-Ⅰ-Ⅰ-Ⅰ-Ⅳ-Ⅳ-Ⅰ-Ⅰ-Ⅳ-Ⅳ-Ⅰ-Ⅰ)的頑固伴奏, 另一手作自由即興。 米雪兒(Joni Mitchell, 1943-)加拿大的創作流行歌手,她的音樂風格結合了流行和爵士 風格。此外她也是評論家和音樂家工作和攝影師,她的得獎紀錄無數,並得到葛萊美 終身成就獎,是 20 世紀重要的女性藝術家 。 史蒂文生(Cat Stevens,1948-)是英國創作流行歌手,他在 1977 年加入回教,並致力於 和平和慈善事業的推動。 11.

(15) 要怎樣的詩。霍比選的詩很豐富,種類和議題都很廣泛,包含了惠特曼、布萊克 (William Blake, 1757-1827) 、史蒂文生(Wallace Stevens, 1879-1955)…等多達三 十多位詩人的作品,他曾說道: 開始寫藝術歌曲時,並不是從一張白紙開始,因為我們已經有文 字。文字本身有語調的抑揚,你必須找到方法去朗誦它,然後你就會 知道該把哪些字的音延長或縮短。例如,假如這是一段令人感傷的文 字,那就會影響你音樂的導向;而如果感覺是一段幽默有趣的文字, 試著去引出屬於這段文字的聲音,…對我而言這些感覺總是很立即的 湧現,要寫在音樂中也就沒有問題了。20 霍比認為藝術歌曲的寫作是從詩開始的,音樂的曲式、和聲、旋律…等,一 切都是為了更能反應詩的本身,因此他很重視詩本身的意涵,依照詩的情感讀出 語調,自然的譜成曲。此外,他認為藝術歌曲的寫作對文字要有敏銳的感受力, 不需要依靠重複詞句來填充音樂段落,因此他的歌曲屬於反覆型式(strophic form) 的非常少,幾乎都是通作式的歌曲(through-composed)。身為一位作曲家兼鋼琴 演奏家,我們很輕易可以發現他對鋼琴伴奏用心琢磨,他的鋼琴伴奏可以是清新 悅耳也可以是華麗醒目甚於聲樂,他以思想和情緒作為襯衣帶進鋼琴伴奏中,使 得鋼琴伴奏在他的藝術歌曲中擔任重要的角色。 20. 〝 There you’re not starting out with a blank page…you have the words. They have the pitch of the voice when you speak the words…you must find out which way you want to speak it:which syllables go up and which will go down,which ones will adapt themselves to a long , held note, for instance, and the feeling that surrounds those words.If it’s a feeling of sadness, that will influence you very much iin the direction of the music, and if it’s comedy and drunkenness- try to elicit from the world of sound and fixed pitches the kinds of sounds that will best surround those words, and the meanings of the words and the feelings are always very , very present, even in music that has no program.〞Lori Ellefson Bade. Lee Hoiby-The Composer And His Compositional Style, His Role In The History Of Anerican Music, And His Output.M.A dis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1994, p.29 12.

(16) 霍比熟悉歌唱旋律和文字音律的結合,他在創作歌曲之前不斷重複的朗誦詩 詞,使旋律配合字本身的語調,所以歌者唱起來非常自然且富有表情,很容易為 聽者接受。他熟悉人聲的運用,從詩詞的語韻中自然的譜成歌曲,演唱起來舒服 自然,有益於歌者歌唱技巧的精進,但有時候(尤其晚期)為了歌曲的戲劇性, 也會出現令人吃力的樂段,特別是樂段深陷於過長持續的旋律線條,或無法清晰 咬字的高音域,雖然他聲稱自己不是高音 C 的愛好者,但卻不時以詠嘆調般的高 音結束一首曲子。他的歌曲中反映出梅諾蒂的戲劇第六感,巴伯強烈的抒情性。 配合歌詞呈現出豐富的色彩,從愉悅、嚴肅、喧囂、幽默,到冰冷、平鋪直敘多 樣的情感皆可見於音樂中。. 13.

(17) 第三節、作品介紹. 霍比的作品種類繁多,其中包含非聲樂作品, 例如:「小夜曲」(Serenade, op. 44)、「兩首鋼琴協奏曲」(Piano Concerto no. 1. 2, op. 17. 33)、「長笛協奏曲」 (Flute Concerto, op. 58)、「大提琴的奏鳴曲」(Sonata for Cello and Piano)、「小 提琴奏鳴曲」(Sonata for Violin and Piano),芭蕾舞劇《心、草地和青蛙》(Hearts, Meadows, and Flags, 1950) 、 《在伊甸園之後》 (After Eden, 1966) 、 《風景》 (Landscape, 1968),以及數首鋼琴獨奏曲。近期由 MMC 公司錄製完成的幾張 CD 已經在市 面上發售,像是巴並(Stanley Babin, 1932-)和斯洛伐克廣播交響樂團(the Slovak Radio Orchestra)錄製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霍比彈奏的鋼琴獨奏曲「敘事曲」 (Narrative)和「舒伯特變奏曲」( Schubert Variations) 以及海飛滋(Daniel Heifetz) 演出的「小提琴奏鳴曲」(The Violin Sonata)。. 合唱作品-包括 1960 年克勞夏(Richard Crashaw)編的清唱劇《耶穌誕生讚美 歌》(A Hymn of the Nativity);1974 年史塔維斯(Barrie Stavis)編的神劇《伽利 略》 (Galileo Galilei)…等,其中最著名且最常被演出的是《新世紀讚美歌》 (Hymn to the New Age),他還作有其他十五首合唱歌曲。21. 歌劇可以說是讓霍比成名最重要的作品,到目前為止他一共寫了 11 部歌劇,. 21. http://www.schirmer.com/Default.aspx?TabId=2419&State_2872=2&composerId_2872=699 14.

(18) 其中除了《給摩洛哥的信》 (Letter to Morocco)和《碧翠絲》( Beatrice, 1959)這兩 部現在較少上演,其他幾部歌劇到現在還是很受聽眾歡迎。 在寇蒂斯音樂院學習的期間,原本討厭歌劇的霍比,由於受到梅諾蒂的鼓勵, 使得他開始對寫作歌劇產生興趣。 梅諾蒂巧妙的引導我進入寫作歌劇的行列,不然我想我一輩子都不會 去嘗試吧!我討厭歌劇!但是有一天梅諾蒂說:「我要你寫一幕給聲樂和 管絃樂,我們會在歌劇課上演出。」我一點都不想做,然而為了取悅他我 還是盡力去作了,就這樣我發現我有把文字加上音樂的天份,而梅諾蒂也 持續不斷的鼓勵我,…那就是我寫《圍巾》(The Scarf, 1955)的動機了, 從此我便致力於歌劇寫作。22 這個時期霍比寫了多部歌劇,包含第一部成功的獨幕歌劇《圍巾》 ,這讓大家發現 了他的歌劇天份, 因而得到紐約歌劇院的委託寫了《在鄉村的一個月》 (A Month in the Country,1964) 。劇作家威廉士觀賞了《在鄉村的一個月》後讚譽有加,因此 促成了他與霍比的合作-《夏日煙雲》(Summer and Smoke,1970)這部被世人公認 最成功的作品,也是截至目前為止最常被演出的作品。霍比個人對這部歌劇也很 滿意,他認為這部歌劇完美結合了浪漫、幽默、嚴肅題材。另外還有以莎士比亞 的劇本改寫的作品《暴風雨》(The Tempest, 1986)也大受好評,劇中幾首詠嘆調. 22. 〝The other thing that comes to mind is how Menotti led me very subtly into writing operas. I would never have done it otherwise.I hated opera. I still hate opera. But one day Menotti said,’I want you to write alittle scene for voices and small orchestra and we’ll perform it in the opera class.’ I didn’t want to do that. I rebelled.However, Iwent ahead just yo please him. Ell, that’s how I found out Ihad the gift to set words to music. He was very encouraging and later on gave me areal push….That’s how Iwrote The Scarf. Ever since then I’ve written mainly operas. 〞Lori Ellefson Bade. Lee Hoiby-The Composer And His Compositional Style, His Role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Music, And His Output M.A dis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1994 . p10 15.

(19) 也常在音樂會中被演唱。近期又用莎士比亞的劇本寫了歌劇《羅密歐與茱麗葉》 (Romeo and Juliet, 2004)目前在美國各地上演。 其他作品如:獨幕劇《動物園的新鮮事》 (Something New For the Zoo, 1979)、 《聽小河在歌唱》 (This Is The Rill Speaking, 1992) ,音樂劇的獨角戲《義大利的教 訓》 (The Italian Lesson,1980) 、以喬得(Julia Child, 1912-2004)的食譜為題材所寫 的作品《祝你有美好的食慾》 (Bon Appetit!1986) ,23 這些小型的劇碼透過外百老 匯(Off Broadway)的演出以及電視台的播出,在美國各地上演。 除了歌劇之外,霍比近百首優美抒情的藝術歌曲也透過優秀的黑人女高音普 萊斯(Leontyne Price, 1927-)和女中音席辛斯基(Katherine Ciesinski, 1950-)的傳 唱而吸引了更多聽眾的注意。其中普萊斯是霍比的支持者,她經常在音樂會發表 霍比的作品,霍比對於她的詮釋也是稱讚不已。接著本節主要探討將著眼於霍比 的藝術歌曲創作風格,其他作品則不多加詳述:. 23. 喬得(Julia Child, 1912-2004) ,美國著名的女廚師,在電視節目教大家煮菜,此外也 出了許多食譜,她的拿手料理是法國菜。Bon Appetit!是法文的「祝你有美好的食 慾」的意思。 16.

(20) 第一個時期 1950-1980 相較於美國諸多無調性音樂派別,霍比的音樂建立在傳統的調性上,師承梅 諾蒂和巴伯,因此被歸為新浪漫主義。早期的歌曲就已經顯示出霍比的音樂特色作品中常見穩定簡單的和聲、優美的旋律、 「重複的音樂句型」 (repetitive patterns) 、 「弱起拍」(off-beat rhythms)節奏,並以一種清新簡單而優美的方式寫作歌曲。 另一方面,因為霍比身兼鋼琴家和作曲家的身份,我們可以在他的歌曲中發現鋼 琴伴奏寫作的精巧透明,有些伴奏技巧則是複雜頗具難度,相形之下聲樂線條卻 格外清晰簡單。 1950 年代共寫了二十一首歌曲,其中幾首著名的歌曲如:霍比的歌曲「不道 德」 (An Immorality, 1952)和「她說出她的愛」 (She tells her love, 1952)是旋律優 美抒情且和聲穩定的小品,鋼琴伴奏清新簡單。其中「不道德」還是霍比最早出 版的歌曲。還有幾首優美的歌曲如: 「山羊」 (The Doe 1950, 1983 修改) 、 「冬之歌」 (Winter song 1950, 1983 修改) 、 「在柔順的風之下」 (In the Wand of the Wind,1952) 收錄在「給普萊斯的歌」 《Songs for Leontyne- six songs for soprano》 ,這本歌集當初 是針對黑人女高音普萊斯而寫的,收集了許多感人精美而抒情的小品。1950 年寫 的四首選自克拉帕西(Adelaide Crapsey, 1978-1914)的詩: 「夜」 (Night), 「小丑」 (Pierrot),「天使」 (Angelique)和「幕」 (The Shroud)也是早期精巧透明的小品, 活潑生動的鋼琴伴奏搭配抒情簡單的聲樂線條襯得相得益彰。 在 1960-1980 年間,霍比把重心放在創作歌劇,因此歌曲創作量比較少。1960. 17.

(21) 年間只寫了一首歌曲「我的心」(Pasdans Mon Coeur,1961),1970-1979 年間也只 寫了七首歌曲,包含以畢許(Elizabeth Bishop, 1911-1979)的詩創作的歌曲:24 給 女中音以及木管五重奏的著名組曲《雨林》(Rainforest,1969),組曲中的三首歌分 別描寫亞馬遜熱帶雨林動物肖像「大蟾蜍」(Giand toad) 、「悠遊的蟹」(Strayed Crab)、「大蝸牛」(Giant Snail),以及 1979 年把之前的歌曲「星星」(O Star)和 「禮物」(The Gifts)加以修改。這個時期的歌曲寫作風格基本上還是初期的保守 風格-旋律簡單易唱、調性的和聲單純,時常利用變換拍號使得歌曲聽起來更有趣 更活潑。像是收錄在《給普萊斯的歌》的「蛇」 (The Serpent, 1970) 、 「秋」 (Autumn, 1979)這兩首歌就是保守的調性和聲,而「蛇」整首曲子變換拍號,使得歌曲格 外有趣。還有一首霍比首次自己嘗試填詞的歌曲「音樂從何而來」 (Where the Music comes From, 1973),這是首結構簡單旋律易記的歌曲,整首曲子段落分明、調性 清楚、和聲單純、鋼琴伴奏節奏統一,每次換段落就是一次轉調,整首曲子共有 三段,之後霍比還將這首歌改編成合唱曲。. 24. 畢許(Elizabeth Bishop, 1911-1979)美國二十世紀卓越的女詩人,詩集《南與北》 (South and North)於 1956 年獲得普立茲獎,作品不多但力求完美,且獲獎無數,晚年的 名作《一種藝術》(One Art)是人人必讀的現代詩經典。 18.

(22) 第二個時期 1980-1989 這個時期是霍比寫作藝術歌曲的成熟期,除了延續早期優美的旋律、變換拍 子、弱起拍的節奏和切分音以外,我們可以看到歌曲和聲的使用趨於龐大複雜, 和聲色彩變化更豐富,利用調性及和聲色彩充分展現詩意,更貼近他寫藝術歌曲 的理念- 音樂幫助詩更充分表達詩的意涵。霍比選了豐富的詩來創作包含:荻金 生、惠特曼、史蒂文生、韓波(Arthur Rimbaud, 1854-1891) 、懷爾德(Thornton Wilder, 1897-1975) 、卡羅(Lewis Carroll, 1832-1898)…等詩人的詩,還包括馬丁.路德. 金博士(Martin Luther King, 1929-1968)在集會上發表了他著名的演講「我有一個 夢想」(I Have A Dream )。25 這段期間他寫的五首荻金生的歌曲「一封信」(A Letter, 1987)、「水是怎麼淹 沒的」(How The Waters Closed, 1980)、「狂野的夜」 (Wild Nights, 1986)、「颳起一 陣號角般的狂風」(There Came a Wind Like a Bugle, 1987)、「閃耀的天地」(The Shining Place, 1989)收錄在歌集《閃耀的天地》 ,也是本文選析的歌曲,這是一組 複雜的歌曲,鋼琴伴奏龐大而困難,和聲色彩豐富,每當詩文轉換段落,音樂就 會以各種不同的絢麗和聲色彩表現,還以大量「音畫」(word painting)的手法來 使音樂更符合詩意。 此外這時期還寫了很多給男中音的歌曲,相較於其他藝術歌曲的作曲家,他 對於中音域似乎有所偏好,特別喜歡中音域舒服的聲色,他以惠特曼的詩寫給男 25. 馬丁.路德.金博士(Martin Luther King, 1929-1968)是美國當代史上最著名的黑人人 權領袖。 「我有一個夢想」是他於 1963 年 8 月 28 號,在首都華盛頓集會所為二十五 萬黑人同胞爭取民權發表的著名演說。 19.

(23) 中音的五首歌「二十八歲的年輕男孩」 (Twenty-eight Young Men,1983) 、 「開始我的 閱讀」(Biginning My Studies,1988) 、「澄澈的夜晚」(A Clear Midnight,1988)、「我 在這裡」(I Was There,1988)、「歡笑吧!夥伴們,歡笑吧!」(Joy, Shipmate, Joy! 1988),收錄在《我在這裡》(I was there, 1993),以及用馬丁.路德.金博士的演 講稿「我有一個夢想」最後一段的完整內容寫成男中音的歌曲。1983 年一口氣寫 了六首史蒂文生的詩,分別是「傻氣的花樣裝飾」 (Floral Decorations for Bananas) 、 「古比諾」 (Gubbinal) 、 「與安靜男人的對話」 (Continual Conversation with a Silent Man) 、 「相對論」 (Contrary Theses) 、 「佛羅里達」 (O Florida) 、 「夜晚」 (Evening) 也是寫給男中音,收錄在《佛羅里達》 (O Florida) 。此外霍比也挑選布萊克(William Blake, 1757-1827)的詩,他選中的「羔羊」 (The lamb) 、 「牧羊人」 (The shepherd) 這兩首詩也曾有許多作曲家寫過,令人意外的是,在他筆下這兩首歌曲以一種特 別簡單而純淨的方式呈現出來。此外再加上懷爾德、卡羅…等詩人的詩共寫了三 十首歌曲,目前市面上可以找到「謝爾默音樂出版社」(G..Schirmer, Inc.)的譜和 男中音史蒂瓦特(Peter Stewart)演唱由霍比伴奏的錄音。 霍比以他的音樂天份寫出了音樂特殊的透明度,音樂和詩以生氣蓬勃的陳述 方式兼以嚴格的押韻、絢麗的和聲色彩及混合的節奏,使得韻律學、聲樂的線條 色彩、和聲的語法以及器樂的姿態緊密的結合在一起,他打破音樂形式的界線, 讓情感在音樂中自然流露。. 20.

(24) 近期 1990 以後後期霍比以畢許的詩創作給女高音的歌曲《女人的三個時期》(Three ages of Woman, 1990);另外寫了一系列莎士比亞的歌曲「十四行詩與獨白」(Sonnets and Soliloquies, 1991)給弦樂四重奏和女高音。 《女人的三個時期》內容幽默而新潮,裡面的三首歌分別是「禮貌」 (Manners) 、 「加油站」 (Filling Station) 、 「失眠」 (Insomnia) ,其中「禮貌」以小 女孩的角度敘述祖父教導自己該有的禮貌和儀態,音樂以十六分音符的跳音呈現 出小女孩輕鬆而詼諧天真的口吻; 「加油站」描述加油站人員工作的辛苦以及永遠 污穢的環境和衣服; 「失眠」則是以藍調的節奏作為鋼琴伴奏的基本型態,以無奈 而幽默的搖擺節奏唱出失眠的無奈。此外霍比也用音樂為社會盡一份心力作公 益,1991 年寫了「在謝科尼的授與」(Investiture at Cecconi’s)收錄在援助愛滋病 的錄音合集。 2002 年霍比發表了新作「蜜蜂的生活」 (The life of the Bee) ,這是由「北卡羅 來納大學唱詩班」(UNC-Chapel)的會員赫爾曼(Shauna Holiman)委託所寫的, 在北卡羅來納州文學季(the North Carolina Literary Festival)首演。 這五首聯篇歌曲採用北卡羅來納州詩人比姆(Jeffery Beam)的同名詩所寫給 大提琴、鋼琴和聲樂的聯篇歌曲。26 比姆的詩生動的描寫蜂巢中各種蜂的習性和 角色,這五首詩中「千萬種生存之道」(Millennium Approaches)是連篇歌曲的第 26. 比姆(Jeffery Beam) ,美國北卡羅來納詩人,寫作超自然抽象的作品聚焦在自然界和精 神上的世界,他創造了一種在自然界、實體和心靈的對話,截至目前為止寫了十冊 詩集。 21.

(25) 一首歌,以簡短的輓歌形式寫成,描述花季結束時,蜜蜂們要如何過下去。 「蜂的 精神」 (The Spirit of the Hive)講的是野花對蜜蜂的呼喊。 「螫」 (The Sting)是描述 工蜂保護蜂巢避免入侵者的攻擊。 「女王蜂」 (Ars Poetia:The Queen)描寫女王蜂 如何尋找他的國王。 「群舞」 (The Swarm)則是描寫蜂群進入花季時歡欣鼓舞的氣 氛。比姆用簡短而精準的辭彙混合大自然的印象,以文學的語彙寫成此詩集,霍 比賦予每首歌特殊的氣氛和情緒,他的風格和完整的結構顯示出他非常了解如何 讓音樂增進詩意。他使用大提琴象徵蜜蜂的飛行,在他的音樂中我們可以聽到工 蜂險惡黑暗、女王蜂的神秘以及蜂群活力充沛的樣子。 2007 年最新的作品「最後一封信」 (Last Letter Home)歌詞是出自一位出徵伊 拉克被刺身亡的 34 歲美國士兵吉文斯(Jesse Givens)所寫給妻子和孩子的信,吉 文斯在 2003 年 5 月 1 日身亡,出征前他告訴妻子在他死後才打開這封信,他也希 望永遠可以不用打開這封信。這首歌最早是寫給男生室內合唱團,並且在 2006 年 首演。不久以後,霍比將他改寫為男中音獨唱,2007 年在威斯康辛大學音樂院(the music department of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at Madison)首演,由男中音嘉蘭德 (Andrew Garland)演唱,霍比擔任伴奏.。目前在霍比的網站首頁有播放演唱的 影音檔案。這可以說是一首新美國歌曲,在這首歌剛寫下一個月以後,這首歌的 重要性就注定被全球發現,這首歌是永恆的,情感是濃烈的。 這首歌曲放在網路 YOUTUBE 上,一年來欣賞的人已經突破五十多萬人 次。這是一首令人動容的歌曲,音樂單純不複雜不喧賓奪主,讓音樂能清楚的說. 22.

(26) 出信的內容,霍比以清澈的鋼琴伴奏,巧妙的對位法以及一貫的抒情性寫下主角 的心情,淡淡的哀愁和不捨,無論是聽的或唱的人都會感動落淚。 霍比的作品到後期,越有新的嘗試,除了一般的鋼琴伴奏之外,更嘗試加上 樂器搭配聲樂,像是大提琴、弦樂四重奏,此外他在選歌詞的範圍也越來越豐富, 不侷限於一般文學性的內容, 「最後一封信」以一位士兵的書信寫成藝術歌曲就是 一大創舉,音樂除了替文字幫襯之外,我們可以發現他用音樂為世界發聲,發揮 人道關懷的精神。霍比的創作風格不斷進化成熟,除了一貫吸引人優美抒情的旋 律,對位法和和聲的使用更純熟,音樂和文字內容的結合也更為自然。. 23.

(27) 第三章、詩人荻金生的生平與創作手法. 艾蜜莉.荻金生(Emily Dickinson, 1830-1886)美國女詩人,寫了將近 1800 首 詩,生前過著足不出戶的平淡生活,只有少數幾首詩被出版,過世之後其詩作才 被發掘。在眾多美國詩人中她的詩經常被寫成歌曲,可以說僅次於惠特曼和朗法 羅。最早被譜成歌曲的是 1896 年帕克(Etta Parker)的「你曾傷過心嗎?」 (Have you got a brook in your little heart?)和 1897 年克拉森.荻金生(Clarence Dickinson, 1873-1969)寫的六首歌 ,自 1945 年開始更多作曲家以她的詩來寫歌,產生大量 的荻金生歌曲。她非傳統的押韻、句子的變換以及微妙的字數變換、豐富的意象、 第一人稱戲劇性的語言及簡單卻極具熱情的字句,這一切的特色都使得它成為作 曲家們適合入樂的題材。 其中或許最為人知的荻金生聯篇歌曲是柯普蘭的「十二首荻金生的詩」 (Twelve Poems of Emily Dickinson),其他還包括普萊(George Perle, 1915-)的「十三首荻 金生的詩」 (Thirteen Poems of Emily Dickinson) ,路寧(Otto Luening1900-1996)的 「荻金生的歌」(Songs to Poems of Emily)其他作曲家如貝肯(Ernst Bacon, 1898-1990)、杜克…, 等作曲家都寫過她的歌曲。27. 27. Michael Hovland: 'Dickinson, Emily: Bibliography', Grove Music Online (Accessed 26 February 2008) 24.

(28) 第一節 、生平. 艾蜜莉.荻金生美國女詩人- 十九世紀的詩壇巨人,一位生平被籠罩上神 祕面紗的美國女詩人,直到二十世紀方被肯定。出生於麻薩諸塞州愛默斯特鎮 (Amherst, Massachusetts) ,她一生幾乎都在安默斯特家中度過,她寫了將近 1800 首詩,其中只有少數幾首在她生前能出版,大部分的詩使用英國讚美詩或民謠的 格律,在眾多的美國詩人中,就屬她和惠特曼的詩最常被作曲家入樂譜曲。. 荻金生排行老二,有一個長她一歲的哥哥奧斯丁和小她兩歲的妹妹文妮。 父親愛德華.荻金生(Edward Dickinson)曾任國會議員與律師活躍於政治界, 生活非常繁忙,是位嚴謹保守的長輩。他與荻金生個性皆固執而強勢,兩人在家 免不了一些紛爭,但是荻金生還是很愛他,父親的去世令她十分悲慟。母親艾蜜 莉.諾可樂斯.荻金生(Emily Norcross Dickinson)是位傳統而不重思想的家庭 主婦,她和母親之間原本不親暱,然而母親生病以後,因為照顧孱弱如孩童的母 親,母女之間重新有更親密的愛。荻金生與哥哥和妹妹的關係非常親近,他們分 享對週遭世界的好奇心,並用一種狡黠的幽默感詮釋身邊的事物,嘲笑教會無趣 的佈道訓誡,以及一絲不茍的父親,哪怕是短暫的分離都會讓荻金生感到恐懼。. 荻金生十歲以後進入學校教育學習讀、寫、算和語文課程。17 歲進入霍 約克女子學院就讀,短短一年即因想家、不滿學校生活、健康問題而輟學結束了 她人生的正規教育。但這並不表示她停止學習,回家以後她持續在家自學,她熟. 25.

(29) 讀莎士比亞的作品、白朗寧的詩、霍桑的小說、愛默生的文章以及聖經還有她最 喜愛的字典,也因此孕育了她的思想和那精準的辭彙。在她五十六年生命中,這 段短暫的求學生涯,以及幾趟波士頓、費城、華盛頓之行,是她僅有的離家時刻。 隨著年歲日增,荻金生的生活更形隱遁,幾乎足不出戶,大部分的時光在家中度 過,關於她的隱遁有很多種推測:也許純粹是因為她的本性,也許是她的朋友因 為她拒絕成為一個基督徒而漸漸遠離她,也許是她的許多好朋友因為結婚而搬離 愛默斯特,荻金生自幼認識熟悉的世界改變了,而她創造了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 - 一個只有家事、寫信、閱讀、寫詩和沉思冥想的新世界。她與妹妹一樣終生未 婚,協助多病的母親料理家務,55 歲病逝。 若是聲名確屬於我,我便無從躲避- 若它並非屬於我,那麼我營營追求 也無法趕上它的腳步。 - 荻金生,摘自 1862 年書信 從 1850 年起荻金生便不斷尋求文藝界的人士品評她的詩,但是她的作品無 論是內容還是結構,對於當時保守的風氣來說都太前衛了,因此得不到共鳴,她 生前就預知了自己的詩無法在當代被接受為了追求詩能表達的精神,她打破了格 式和一般的標點語法,因此常常被退搞。她曾經將自己的詩作給當時著名的文學 家希更生(Thomas Wentworth Higginson, 1823-1911)看,卻被當作是「神智不清 的女詩人」,雖然如此卻意外地和他成了好朋友,兩人之間還常有書信的交流。 生前發表的作品一共只有七首,包含六首發表於報紙的詩作以及 1878 年出現於 文學選集的一首詩,但總創作量卻有將近一千八百首,其中大多沒有標題,現在 26.

(30) 大多以詩的第一句話當作標題。1890 年第一本荻金生詩集終於問世了,在 1891 年和 1896 年之間陸續出版了二三輯,但是她的家人和朋友在整理作品時,為了 迎合讀者口味,大量修改作品中的文法與押韻方式,世人因此一度無法窺視她的 原創風貌。直到 1955 年由哈佛大學教授湯瑪士‧強生(Thomas H. Johnson)以 原本的面貌出版三大冊的《艾蜜莉‧荻金生詩集》(The Poems of Emily Dickinson) ,每首詩都有編號,並標上荻金生寫作的年份,為現今最為權威的版 本,也因此確立她在美國詩壇的地位。. 27.

(31) 第二節、創作風格. 雖然出身父權至上的保守家庭,荻金生悄悄構築自己的世界不為外界的人 事物有所改變,反叛精神在書信中依稀可見。對當時詩壇而言她是非傳統的,為 了創造出美麗深遠與極致的表達,將文法、文章結構皆打破,因此要將荻金生的 詩翻譯成平順美文的古典文很難,且無法表現出荻金生詩的精神。在低調而看似 平凡的生活中,她用詩讓自己的生命發光發熱,荻金生詩的內容以她自身為中 心,大多取材自日常生活,她寫自然景象、家居生活、愛情、死亡、神與天堂、 人生價值…等。她的詩不為時代發聲,即使當時的時代背景是美國獨立後,追尋 民族主義,甚至是達爾文主義,工業革命商業崛起喧囂的年代,她依舊安靜,孤 獨勇敢的面對自己-人的精神價值,平淡而豐富的內在,不為外界的環境所迷惑。 她跳脫時代的洪流,專心的關注人生,因此作品歷久彌新,不管任何時代、任何 人讀起來都能倍感親切。. 一、主題內容. 詩的主題內容皆以荻金生自身為出發點,包含心靈、神與天堂、自然、情緒、 死亡永生、孤獨、人性、文字藝術、愛情,都是她詩中的題材。一般編者會劃分 為四大類較容易整理,分別是「自然」 、「生命」、「愛情」、「時間與永恆」。. 28.

(32) 荻金生在三十歲起就漸漸的隱遁了,最親密的就是家人,好朋友不多,因此 身邊最重要的朋友便是大自然的一切,所以自然題材佔了很大一部分,但是和十 九世紀的英美詩人不同的是,她不在追求原始性和浪漫,而是單純的對自然感興 趣,她對四周都能細心觀察體會而描繪出自然現象。在給希金生的信中她曾說: 先生啊!你問起我的朋友,有山坡、日落還有一隻和人一樣大的狗- 那是爸 28 爸買給我的,他們比人類好,因為他們懂得,卻不會說出來… 植物或昆蟲如蜜蜂、蚯蚓、老鼠、蒲公英、野菊..等,特別能引起她的關注, 在她筆下的生物富有活潑的生命力,常常以擬人的手法或第一人稱化身為昆蟲。 如詩「蛇」(Snake)、「一隻鳥走在小徑上」(A Bird came down the Walk)。愛情在 她的人生也佔了很重要的一部分,她曾經有過三段沒有結果的愛情,因為她戀上 的對象都是已婚者,她的第三位戀人是法學家羅德(Otis Phillips Lord) ,在羅德的 妻子過世以後曾向荻金生求婚,這是荻金生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然而她卻回絕了, 原因始終也是一個謎,儘管如此她還是深愛著羅德。荻金生在詩中寫下愛情裡的 各種面貌:無奈、炙熱如火的愛、命運阻礙無法克服的愛…等。. 荻金生晚年,由於親人和朋友相繼的離開,給予她沉重的打擊,而死亡和永 生也成了她探討的一項課題。她關注生命的痛苦與神秘,整個生活沉浸其中,使 她的詩作超越說教八股一般的束縛,探究到更深一層的靈魂。 I heard a Fly buzz- when I died- 當我死時,我聽見一隻蒼蠅的嗡嗡聲. 28. 此信件也是歌集「閃耀的天堂」中的第二首歌曲。 29.

(33) The Stillness in the Room. 屋內的靜寂. Was like the Stillness in the Air-. 如同兩次暴風雨撼動間. Between the Heaves of Storm-. 空中的靜寂29. ………… 一般人接近死亡時會感到驚恐,但這首詩是寫已經通過死亡的關卡,以冷靜的態 度來回顧生前的過程。荻金生用各種角度觀看死亡,猜測死亡的感覺,這個人生 必經的課題。. 她也會探討永生、思考關於神與天堂。從她對宗教的信仰的意念就可以看出 他的意念不受束縛,即使她身邊的親友都成為基督教徒,她依然固我始終未受洗。 這部分的想法受愛默生的影響,30 她認為人的心中就有神,而不是透過傳教士或 人們,來傳達神的旨意。她詩中的典故常常是出於聖經、莎士比亞、希臘羅馬神 話: Abraham to kill him-. 亞伯拉罕明明-. Was distinctly told-. 被告知要殺他-. Isaac was an Urchin-. 以撒是壞孩子-. ……... 29. 董恆秀與賴傑威 (George W. Lytle) 譯/評, 《 艾蜜莉‧狄金生詩選 》 ,台北:木馬文化, 2006 年初版,p.273. 30. 愛默生(Raplh Waldo Emerson,西元 1803~1882)19 世紀美國哲學家,也是超驗主義 理論家,強調人的精神作用和直覺的意義,認為自然界充滿靈性,認為人應該重視精 神獨立以及回歸自然。 30.

(34) 這首詩的故事引用自聖經中亞伯拉罕對上帝忠誠,甚至願意殺了自己的孩子 奉獻給上帝,在當時被奉為忠誠信徒的好榜樣。但是上帝在荻金生的筆下看來殘 酷傲慢,她挑戰並拒絕接受宗教,在當時來說是非常大膽的行為。31 她參考這些 鉅作,但是卻不完全接受書上的說法,甚至還會提出批判的言論。. 二、格式與標點. 她那不順暢、不照語法、打破傳統、聲調不諧、句法支離的文字和文法可以 說是提早走在二十世紀現代主義的前端,絕非任意而為的不守文章秩序,而是為 了追求更完整的精神打破形式的限制,她一落筆就是一頭栽進去,往往無暇照顧 格律、韻腳,她認為只要會妨礙她思路和說話自由的東西,不論是文法押韻或格 律,一概拋棄,這使得她對同時期的詩人來說,是個獨具創見而訓練不足又不懂 格律的作家。. 形式上她的寫作技巧單純精簡,內涵卻深刻,她的詩大都採取一般教會讚美 詩的格律:每節四句,第一、三句八個音節,第二、四句六個音節,音步是最簡 單的抑揚格「輕、重」 ,第二、四句押韻。此外,有的詩篇幅短小,只有二到五節, 經常破格押「半韻」(half rhyme)。32. 31. 32. 董恆秀與賴傑威 (George W. Lytle) 譯/評, 《 艾蜜莉‧狄金生詩選 》 ,台北:木馬文化, 2006 年初版,p.164 half rhyme=imperfect rhyme 押半韻也可以說是不完全押韻,押韻時只要求子音一樣,母 音可以不一樣。 31.

(35) 此外,她以大寫名詞突顯每一個個體,展現詩的圖象性,一方面造成孤立的 效果,一方面以鮮明的意象表達心靈的感受,意象的表現甚至超越文字的限制。 她放棄傳統的標點而多使用破折號;捨棄正歸的句型,利用破折號任意將文句段 開、倒裝排列、或省略句子成分,有時甚至連動詞也省掉,有時一句詩會分開兩、 三行寫,有時一行只有兩、三個字。這些特殊的斷句和大寫字母都是荻金生用來 呈現停頓或強調的語氣表情,代表吟詠詩時的高低抑揚,就如同音樂的表情記號。. 三、修辭文法 荻金生於她在家自學的那段期間,熟讀了許多經典的作品,其中字典是她的 良伴,她感覺敏銳且深刻,在詩中能順心驅使各個領域的辭彙,舊字新用,自鑄 偉詞,例如: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espair. 絕望和恐懼之間的不同-. And Fear – is like the One. 就像人. Between the instant of a Wreck-. 在船難的瞬間-. And when the Wreck has been-. 及船難已然發生-. The Mind is smooth – no Montion-. 心如止水-不動-. Contented as the Eye. 滿足的就像. Upon the Forehead of a Bust-. 一座半身像額上的眼睛-. 32.

(36) 知道- 它看不見33. That knows- it cannot see-. 究竟恐懼和絕望有什麼不同?荻金生非常熟悉這兩個字的情感,她深刻的刻 畫出具體的畫面,讓我們對這兩個自有更清楚的理解。無論是家常的、文學的、 科學或宗教的,對於每個字詞她有深切的了解。有人說一個字一經說出,就死去。 她卻認為,文字的生命從那一天起才開始。. 她對文字的意象有豐富的敏銳度,她的詩最大的特色是用譬喻法、擬人法、 摹寫法讓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之有人格及感受力,可見他深深了解經驗與心理 的關係。她擅長用新鮮又怪誕的譬喻法來寫詩,例如以戰艦比喻書,引領我們航 向遙遠的國土、駿馬像一頁跳躍奔馳的詩篇、消息像松鼠一樣奔跑…等。她也喜 歡用第一人稱在詩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有時是新娘,有時是小男孩,尤其喜歡用 死者的身份說話,她也喜歡以擬人的手法扮演昆蟲或植物為牠們發聲,以活潑可 愛的角度探索他們的生活。也因為這樣的手法,使得他詩中一切都活起來了,花 草、蟲鳥、季節、幻想、感覺都充滿著奇異的活力。. 此外,荻金生經常使用諷刺的語法來寫物,僅看到詩的開頭和標題並不完全 代表詩的意涵,其實背後有真正隱含的主題。她常以天真的口吻反襯悲傷或恐怖 的情緒,藉著反諷的手法來表達一個和文字所含的實際意義矛盾與相反的意思, 她批判語氣不帶嚴厲,以語帶保留和保持距離冷靜客觀的態度。 33. 董恆秀與賴傑威 (George W. Lytle) 譯/評, 《 艾蜜莉‧狄金生詩選 》 ,台北:木馬文化, 2006 年初版,p.110 33.

(37) 荻金生的文字簡潔有力,感情坦率強烈,但敏銳的觸角使她不同於別人,能 從中創造耐人玩味的意涵。詩中交錯肯定與深問,極痛與狂喜,現實的不可捉摸 與人性意識的張力,從瞬間到永恆,意象的壓縮,感官經驗及心理深度,是她成 為十九世紀重要詩人的主因。. 34.

(38) 第四章、《閃耀的天地》歌曲分析與演唱詮釋. 《閃耀的天地》是霍比成熟時期的作品,作於 1980-1989 年間分別是:「一封 信」 、 「水是怎麼淹沒的」 、 「狂野的夜」 、 「一陣號角般的狂風」 ,1988 年首先將四首 歌集結成冊出版《四首艾蜜莉荻金生的詩》 ,1989 年霍比又寫了「閃耀的天地」一 同收錄在歌集裡,並將歌集標題更名為《閃耀的天地》 。此時期的歌曲還是有霍比 一貫的抒情性,但是和聲已經比以往的曲子顯得複雜。這部作品和大家熟悉的一 樣,在鋼琴的伴奏上有著驚人的鋪陳,此外也包含了連結音樂、文字、音樂氛圍 姿態的特殊能力。在一種流暢、抒情、混以調性和無調性、調式、豐富和聲的、 全音階的組織下,他能以音樂描繪出詩中的的陰暗面、畫面、矛盾衝突。除了音 樂之外,筆者特別考究歌詞部分,無論是字母的大小寫、語句的斷句、標點符號 的使用在荻金生的詩中都有特定意涵,不能隨意更動,歌詞翻譯的原文出處來自 哈佛大學教授湯瑪士.江森編定的《狄金生詩全集》 ,從原文中我們更可以看出霍 比如何把詩的精神以音樂呈現出來。 《閃耀的天地》,內容取材廣泛,早在 1950 時期霍比還在寇第斯音樂院就讀 的時候,霍比就寫了「當水淹沒」 (As the Waters Closed) ,之後更名為「水是怎麼 淹沒的」(How the Waters closed) ,多年後霍比將曲子修改得更好定稿,又寫了另 外三首荻金生的歌曲,集節一起出版《四首艾蜜莉.荻金生的歌》 ,而後霍比的歌 唱家友人演唱這系列作品時,覺得以「一封信」作為演唱的第一首曲子似乎不太. 35.

(39) 合適,因此委託霍比寫一首新的歌曲當作曲集的第一首歌,因此又寫了「閃耀的 天地」這首明亮寬廣的作品作為曲集的第一首歌曲。第二首是「一封信」以天真 的口吻介紹關於狄金生自己的家庭、生活和對宗教的態度,第三首「水是怎麼淹 沒的」敘述男孩溺水最後瞬間的感受和掙扎,第四首「狂野的夜」寫愛情,愛的 濃烈而激情狂野,第五首「颳起一陣號角般的狂風」 ,描寫一陣狂風掃過而世界最 終又恢復平靜,以這首歌作為曲集的結束非常合適,除了音樂的起伏大、戲劇性 變化強,音樂最後回歸平靜的結束,也道出了荻金生的人生觀。五首荻金生歌曲 內容豐富,可以從中一窺荻金生的家庭生活、愛情、人生觀…等,也可以讓我們 認識屬於霍比歌曲中獨有的戲劇性和抒情性。. 36.

(40) 第一節、閃耀的天地(A Shining Place,1862). #431. 一、詩詞翻譯與解析 歌詞翻譯 Me- come! My dazzled face In such a shining place! Me –hear! My foreign Ear The sounds of Welcom- near!. 我來了! 我目眩的面孔 在這塊閃耀的天地 我聽見! 我陌生的耳朵 從不遠處傳來了歡迎的聲音. The Saints shall meet Our bashful feet-. 聖徒將會遇見 我們侷促的雙腿. My Hoilday, shall be That They – remember meMy Paradise – the fame That They- pronounce my name-. 我的假期,那將會是 他們記得我的日子 我的天堂- 名聲 那將是他們宣揚我的名字. 34. 34. 曲名的#431 編號是根據哈佛大學教授湯瑪士.江森編定《狄金生詩全集》的編號。 37.

(41) 詩詞分析表 段落. A. B. C. 詩句. 音節. 韻腳. 音標. 1. Me- come! My dazzled face. 6. -ce. ﹝. ﹞. 2. In such a shining place!. 6. -ce. ﹝. ﹞. 3. Me –hear! My foreign Ear. 6. Ear. ﹝ ﹞. 4. The sounds of Welcom- near!. 6. -ear. ﹝ ﹞. 1. The Saints shall meet. 4. -eet. ﹝ ﹞. 2. Our bashful feet-. 4. -eet. ﹝ ﹞. 1. My Hoilday, shall be. 6. -e. ﹝﹞. 2. That They – remember me-. 6. -e. ﹝﹞. 3. My Paradise – the fame. 6. -ame. ﹝. ﹞. 4. That They- pronounce my name-. 6. -ame. ﹝. ﹞. 38.

(42) 本詩共分為三個段落,第一、三段有四行,第二段是兩行,押韻十分整齊押 的是 aabbccddee 的韻,音節也很工整,除了第二段是一行四個音節,一、三段都 是六個音節。這首詩被歸在荻金生的「時間和永恆」系列,標題「閃耀的天地」 (A Shining Place)或是歌詞中的「My Paradise」並不是宗教世界的天堂,因為荻金生 一生始終沒有受洗成為基督教徒,她認為神就在人的心中。對於「天堂」她有自 己的解讀,此處的「天堂」指的是一個未來未知而美好的地方,在那個地方大家 將會歡迎她、愛戴她。荻金生的作品風格走在時代尖端,提前同時期作品一百年, 因此生前曲高和寡感到寂寞,她早已預知自己的作品無法在當代揚名,但是她深 信自己的才華,相信自己不朽的作品在未來的某一天會大受歡迎,那就是她的天 堂,屆時人們將宣揚她的名字!. 39.

(43) 二、樂曲分析. 本首歌曲是 C 大調,3/2、2/2、6/4 拍交錯進行,速度是快板(Allegro η =72), 音域介在 e4-ab 5 之間。35 這首詩的格律工整,一般來說會以音節式(strophic form) 的歌曲呈現,但是霍比認為音樂的內容不需要靠重複來填充歌詞,因此他是以不 規則的拍號和句法使整首歌曲打破規律,以連貫的面貌呈現出來,更符合詩中一 片閃耀天堂的意境。. 本曲共 42 小節,歌曲中沒有反覆的樂段,屬於通作形式(through-composed) 歌曲,樂曲的分段與詩的內容相仿,共分為 3 小段,第一段是第 1-20 小節、第二 段從第 21-24 小節、第三段從第 25-42 小節,調性主要落在 C 大調,不過轉調頻繁, 有時甚至一、兩個小節就轉一個調。第一段從 C 大調-G 大調-C 大調-D 大調-C 大 調,基本上都是轉近系調,從沒有升降記號到兩個升記號。第二段很短也可以視 為樂曲的過渡,調性落在 C 大調上但伴奏旋律還殘留第一段的 f. #5. 音更多了預視. 第三段的 bb3 音。第三段色彩最為繽紛轉調頻繁,從 C 大調-F 大調-Bb 大調-Eb 大 調-Ab 大調-C 大調的五度下行。整首歌曲主要在和聲色彩上作調配,音型和樂句較 規律,可以說是本歌集中較規矩傳統的歌曲。. 35. 本文中所使用的音域表示法為:以鋼琴鍵盤上最低的一個八度為 1,往上第二個八度為 2,所以中央 c 的表示法為 c4,以此類推 c4 再高八度的音為 c5。 40.

(44) 歌曲調性明確,從 C 大調開始,三二拍和二二拍交錯出現,六連音的鋼琴伴 奏穩穩的從左手出發緊接到右手,使用踏板製造出一片廣闊綿延的天地。第三小 節 a’是 a 樂句的擴展,聲樂順勢從第二拍接進來。 【譜例 1-1 第 1-3 小節】. a. a’. 第七小節轉調到 G 大調,「閃耀」(shining)的鋼琴伴奏由連續的六連音製造 出連綿不絕的樣子。十三小節又回到 C 大調,以相似的樂句唱出對稱的詩句「我聽見」(Me –hear!)的長音。 【譜例 1-2 第 7-10 小節】. G:. I. V7/V. VI. ii. 41. I. V.

(45) 第 17 小節轉到 D 大調,連續不斷的六連音改出現在鋼琴右手伴奏,左手低音 加強和聲結構。 【譜例 1-3 第 17-19 小節】. D:. I. ii7. vi. IV. V7. ii. 接著第 21 小節開始的樂段可以說是過渡段,短暫回歸 C 大調,在第一段音樂 拉到高潮之後作個休憩,無論是音域或音高都得到放鬆,然而之中可以看見前面 轉調殘留的 f#5 和即將出現新調的 bb3 音。 【譜例 1-4 第 21-24 小節】. 回 C 大調. 過渡段. C : vi. C:I. I. I. 42. IV.

(46) 第三段可以說是本曲和聲色彩最豐富的段落,轉調手法非常精采。26 小節「將 會是」(shall be that)聲樂部分音階上行接 d5 音,到 28 小節就轉到 F 大調,第 30 小節轉到 Bb 大調,32 小節轉 Eb 大調。其中最精采的是 35 小節借用小調的色彩降 三音 d5,讓原本應該停在 Eb 大調五級的預期,得到出乎意料之外的效果,竟然轉 到 Ab 大調停在二級的七和弦。音樂最後以長的休止符,在色彩繽紛的轉調後稍事 休息,做暫時的靜止,音樂又重回 C 大調的一級結束。 【譜例 1-5 第 26-35 小節】. C: ii7. Bb: IV. I6. F: IV. I. ii. Eb: I. IV. Eb: V. Ab : ii7. 43. IV.

(47) 三、樂曲詮釋 本首歌曲可以說是這五首荻金生歌曲中使用最傳統的寫作手法,傳統讚美詩 格律搭配 C 大調,展現出古典高雅的氣息。鋼琴伴奏六連音的節奏貫穿全曲,製 造出一片廣闊無際的畫面,要注意六連音每個音力度的平均,不可以有因為指力 控制不恰當而產生的突兀感,此外鋼琴伴奏樂句的線條有時長達三個小節,應作 出層層推進而綿密的感覺,有助於歌者作出樂句的線條。 詩的歌詞不多,因此在咬字上不會太繁複饒舌,困難的地方反而是很多單母 音的長音處理,例如第三小節的 Me 的﹝i﹞、第五小節的 Come 的﹝a﹞、第 9 小 節 shining 的﹝a﹞,因此樂句的處理和氣的控制就格外重要。長音不可直直唱出顯 得過於呆板僵硬,要唱出樂句線條和無限延展的感覺。身體的支持和氣柱的彈性 在這首歌曲中,佔非常重要的要素,唱歌前建議可以作腹部彈性的發聲練習,例 如﹝hi﹞、﹝ha﹞的斷音練習,有助於長音音色的彈性圓潤。剛開始練習歌曲可以 用母音來練習氣息和長樂句,接著再以歌詞的母音練習字與字之間的圓滑,最後 才加上子音唱歌詞,如此有助於呈現出優美的樂句線條,除此之外,意念的寬廣 和音色的溫暖明亮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44.

(48) 第二節、一封信(A Letter, 1862) #信件 261 一、詩詞解析與翻譯 歌詞翻譯 You ask of my companions. Hills, sir, and the sundown,-. 你問起了我的朋友們。 先生啊!有山丘和日落-. And a dog large as myself, 還有一隻長得和我一樣大的狗 that my father bought me. 那是我爸爸買給我的。 They are better than beings because they know,- 牠們比人類好,因為他們知道 but do not tell; 但是不會說出來 and the noise in the pool at noon excels my piano.下午游泳池畔嬉戲的喧囂比我的鋼 琴聲要大。 I have a brother and a sister; 我有一個哥哥和妹妹, my mother does not care for thought, and father 我的媽媽不關心思想的問題, too busy with his briefs to notice what we do. 我的爸爸忙於工作疏於關心我們 He buys me many books, 他買了很多書給我, but begs me not to read them, 但不希望我去看, because he fears they joggle the mind.因為他擔心知識會牽絆我們的思 想, They are religious, except me, 他們都是虔誠的教徒,除了我 and address an eclipse ev’ry morning, 每天早上都要和神禱告 whom they call their “Father.” 他們稱他為-天父 But I fear my story fatigues you. 我擔心我的故事讓你無聊了。 I would like to learn.我想學習 Could you tell me how- to grow,你能教我嗎? 該怎麼成長 or is it unconveyed, 還是那無法描述 like melody or witchcraft? 就像旋律或是巫婆的魔法。. 「一封信」並不是出自於荻金生的詩,而是荻金生在 1862 年 4 月 25 日寫給 希更生的第二封信。因為 1860 年代起荻金生的書信開始「詩化」,有時候很難界 定她寫的是散文還是詩,也有人稱為信詩(letter poem)。書信中作者的語氣天真自 然不造作,介紹自己的家庭、生活,書信最後問道「該如何成長」是指自己寫詩 45.

(49) 的能力。 對荻金生而言,詩是一種巫術,一種力量神奇的轉換和控制她所經歷的 每一件事情。巫術對荻金生而言,有如生命和意識之全然的神秘和驚異。36 荻金生以她慣用的手法,平靜的語調訴說自己的故事,沒有不適當的緊張激 動情緒和表達,表面上沒有明顯的褒貶, 但實際上讀完詩之後會發現,問句在荻 金生的心裡都有答案,平靜的敘述中隱含抱怨和諷刺。. 二、樂曲分析 本首歌曲是 G 大調,2/2、3/4、2/2 拍交錯進行,速度是中板(Moderato η =58) , 音域介在 b3- f b5。本首歌曲為一敘事歌詞,荻金生敘事方式自由、古靈精怪,猶如 天真的孩子跳躍式的思考,一下開心的談自己的朋友,一下又說起外面的吵鬧聲, 天馬行空想到什麼就隨手寫下來,因此霍比使用通作歌曲的形式呈現,沒有規則 的反複樂段,歌曲一開始雖然是傳統規矩的調性和聲 G 大調,但是隨著歌詞中主 角心情和語氣的轉變作和聲色彩變化,離調性音樂越來越遠,直到音樂最後三小 節才又回到穩定的 G 大調。 整首歌曲長度雖然不長,卻變化多端非常精采,樂段的長度依照歌詞內容作 變化,可以分作三個大樂段:第一大段是 1-29 小節、過渡 29-31 小節、第二大段 31-51 小節、過渡 52-55 小節、第三大段是 55-72 小節。霍比在樂曲的規劃顧及樂 段的平衡卻不死板,在各段落中音樂隨著詩呈現不同的和聲色彩變化迅速,有時 36. 董恆秀與賴傑威 (George W. Lytle) 譯/評, 《 艾蜜莉‧狄金生詩選 》 ,台北:木馬文化, 2006 年初版。詩選 p.349 46.

(50) 一晃而過的樂思只出現 5 小節。聲樂(vocal line)以明確簡潔的抒情短歌唱出,猶 如說話般,隨著語調和情緒作節奏的停頓,沒有不協和的部分,使歌者唱起來猶 如說話般自然,將荻金生信中飄然的思緒發揮的淋漓盡致。 歌曲以穩定的 G 大調開始,鋼琴簡單的旋律奏出 2 小節反行旋律為主題貫穿 全曲(譜例 2-1) ,象徵荻金生說話的語氣,娓娓道來。第 4、5 小節為第一句主題 發展,前奏結束加入聲樂。 【譜例 2-1 第 1-5 小節】. 音樂在 25 小節,荻金生談到「泳池旁喧鬧的聲音蓋過自己鋼琴的聲音」 (and the noise in the pool at noon excels my piano),這時鋼琴伴奏換成流暢的四連音音 型,象徵池畔嬉戲的流水聲,31 小節之後又重回到敘述的主題節奏。 【譜例 2-2 第 25-26 小節】. 談到自己的父親,忙於工作無暇關心孩子。他買了很多書給孩子,可是又不 希望他們閱讀,因為擔心知識會蠱惑孩子們的思想,這使得狄金生感到困惑。39 47.

(51) 小節的和聲突然變得明亮濃厚有如童話故事般夢幻的色彩,呈現出孩童天真對於 俗世不解的氣息。從 F#大調-G#大調-e 小調-B 大調,(譜例 2-3)以分解和絃每小 節轉一個調變換一次色彩,顯示荻金生對父親的看法不解與心中的疑惑。 【譜例 2-3 第 38-40 小節】. F#. e. G#. B. 對於宗教,荻金生和家人抱持不同的看法,她以一種溫和而譏諷的方式評論 家人的宗教。霍比在處理本段歌詞非常細膩,將詩人的語氣以音樂表露無疑。46 小節一開始「他們很虔誠」(They are religious)以 F#大調的大三和絃,以及圓滑. 48.

(52) 的旋律唱出狄金生家人虔誠神聖莊嚴的色彩,47 小節「除了我以外」(except me) 鋼琴伴奏出人意表的還原 e4 音,使大三度變成小三度,和聲立刻就變暗了作出和 家人的明顯對比,此外節奏也以俏皮而非圓滑的節奏出現,充分表現出荻金生思 想的獨立堅持,以及其固執狡黠的一面。 【譜例 2-4 第 46-47 小節】. 信的最後荻金生問到究竟要如何成長,霍比依照荻金生的語法,在第 63 小節 將樂句以八分休止符在「如何」 (how)的地方作停頓加強疑問的語氣, 「成長」 (to grow)可以說是全曲的高潮,音高和音值都是最大的,點出此封書信的主題- 「荻 金生對於成長的困惑」 。音樂停在四分休止符,空白的片段代表荻金生思考遲疑了 一下,接著以懷疑的語氣自問自答說出會不會是無解。71、72 小節短暫的回歸 G 大調以及主題再現,留下餘韻令人回味無窮。. 49.

(53) 【譜例 2-5 第 61-72 小節】. 短暫的回歸 G 大調以及主題再現. 50.

(54) 三、樂曲詮釋 這是一首以第一人稱的口吻寫的信,信中平靜而天真的敘述自己生活的一 切,沒有過度或不適當的緊張情緒和表達,是很典型的荻金生語氣。她用一種譏 諷的方式把家人的宗教思想和精神說出,平靜中卻透露出他對於家人不重視精神 思想的輕蔑。全曲的開頭落在 G 大調,以穩定的調性呈現出本曲的穩定性,然而 隨著音樂內容的發展,漸漸呈現出遠離調性的豐富色彩,直到樂曲的最後才又回 到 G 大調,音樂調性的設計似乎也說明了詩人狄金生對家庭的態度,被傳統限制 規範下,依舊保有自己獨立的思想,最後還是無法放棄家人。 鋼琴伴奏以五度的穩定音程以及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穩定的節奏作出對答句 主題貫穿全曲,因此歌者也應該像說話般自然平穩的唱出,不需要過度的激情和 表現,盡量使聲音維持在良好的共鳴和溫暖的音色。但是要注意隨著歌詞的內容 表現出唱歌的語氣,時而俏皮時而疑惑,將詩中主人翁的心情表現出來。全曲維 持一個平穩的中版速度,在第 28 小節、51 小節隨著強調的語氣作出適當的彈性速 度,鋼琴和聲樂要有完美的搭配,速度要適宜,不可拖太慢也不可太匆促.。 在咬字的部份要注意,第六小節第一句話 ask 是切分音樂把母音[a]延長唱 滿唱清楚, com panion 雙子音的[p]要唱清楚收[n]字不能因為演唱時值較短 被吞掉。Hills, sir, and the sundown 句子中「sir」是倒裝句,應該解釋成:先生啊! 有山丘和日落,Hills 和 sir 這兩個字的子音[s]只要連著發一次音即可,但是要 唸清楚加以強調,第 70 小節 witchcraft 雖然時值都是一拍,但是 witch 的母音要發. 51.

(55) 短母音[ ]。另外有幾的落在高音上的長音,例如 learn 和 grow 母音延長而且多 一點[a]的母音空間,最後才收子音,如此共鳴比較好,字也會比較清楚。. 5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Based on Venerable Yin Shun's overall evaluation in his work,“The Taixu Chronicles", it appears that Master Taixu's thoughts in his process of establishing the theories of

Asia, and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Racism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Philosophical Canon, 1780–1830,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2013) 等人 的 研 究。Garfield

6 Gregory Schopen, “The Good Monk and His Money in a Buddhist Monasticism of ‘the Mahāyāna Period’,” in Buddhist Monks and Business Matters: Still More Papers on

He is best remembered for his plays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Honest and An Ideal Husband and his novel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but he also wrote some

Ken’s mother and his younger sisters are going swimming; Ken and his father are cooking a big meal. Later, they will play a ball at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In fact, his teachers believe that it is his good ear for music that has helped him with the precise pronunciation of different languages – especially with a tonal language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