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憂鬱之於藝術的呈現-吳孟澐創作論述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憂鬱之於藝術的呈現-吳孟澐創作論述"

Copied!
10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學院美術學系 美術創作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Continuing Education Program of Arts Creation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College of Arts.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Master’s Thesis. 憂鬱之於藝術的呈現──吳孟澐創作論述 The Artistic Way to Transform Melancholy — A Study of Wu, Meng-Yun’s Painting. 吳孟澐 Wu, Meng-Yun. 指導教授:宋曉明 博士. 中 華 民 國. 109 年 8 月. August 2020.

(2) 謝 誌 在師大三年,每天早晨幾乎都在微笑中醒來。 感謝宋曉明教授的鼓勵與引導,讓我對創作的熱情與日俱增。感謝陳淑華 教授淵博的知識傳授。感謝北教大李炳曄教授提供諸多寶貴的論文修改意見。 感謝師長們的耐心教導,讓我在轉換跑道後的校園生活充實又愉快。感謝陪伴 我學習的同學們,有了你們,在藝術的路上我才能走得更穩更好。感謝支持我 的家人與先生,你們是我人生中最大的幸福與依靠。. i.

(3) 摘要. 本論文旨在探討透過繪畫創作進行藝術治療的過程,經由研究作品中所隱 含的憂鬱和優癒之間的拉扯、對抗、和解與對話關係,進而達到分享自我療癒 經驗的目的。 藝術治療是一門專精的學問,本論文雖然以它作為論述的理論基礎,但 所研究的範圍並非醫學、科學或心理學,而是依筆者的親身經驗由果溯因,探 究每件作品背後的故事,並從中找到一種自我療癒的方式。首先,引言研究的 動機與目的,接著,闡述筆者如何從日常生活中尋找自我釋壓的良方,並以曾 受到精神疾病所苦的藝術家為鏡,取經其長壽的祕訣,然後,筆者從第一人稱 的身份中跳脫,嘗試以第三人稱的角色客觀地對作品的創作內容與方式作導 覽。 本論文的研究方法是以自傳的方式導入正題,藉由事由、作品、心理分 析等步驟進行自省與修正,最後達到優癒的目的。所謂「優癒」雖然是指調整 情緒,使自我處於良好的狀態,但與痊癒畢竟有所距離,因此筆者僅以自身的 經歷作探討,目標是自癒與分享,除此之外,筆者期許本論文能成為自己在未 來結合藝術、靈學、心理學等跨領域研究的第一步。. 關鍵字:藝術治療、憂鬱、優癒、自我療癒、跨領域研究。. ii.

(4) Abstract The topic of this thesis is to study the process of art therapy through art creation. That is, the study relationship implying melancholy and adjusting the emotional situation between pulling & pushing, confrontation &compensation, conversation & dialogue to reach the purpose of sharing the experience of the painter. Art Therapy is a branch of advanced knowledge. Although the thesis is based on art therapy; however, it’s not the scope of medicine, science or psychology, but based on the true experience of the painter, tracing back to the stories behind the painter and trying to find one way to cure the painter. This thesis, first, cites the study of the motivation and the purpose. Then, expresses the way of the painter how to look for relieving herself and adopts the painter who suffers from mental illness as a mirror to realize the secret of longevity. Besides, the painter regards herself as the third person to guide creation content and art style objectively instead of the first person. The study method of this thesis is to utilize autobiography directing the main topic through the steps of facts, works, psychological analysis etc. to proceed introspection & modification and finally reach the aim of so called “supreme therapy”, which indicates the modification of emotion. However, it is still different from melancholy. Therefore, the painter hopes that this thesis can become the first step of interdisciplinary study in the near future which combines art, psychology with parapsychology.. Keywords: art therapy, melancholy, supreme therapy, self-healing , interdisciplinary study. iii.

(5) 目次. 謝誌……………………………………………………………………………………i 中文摘要…………………………………………………………………………….ⅱ 英文摘要……………………………………………………………………………ⅲ 表次…………………………………………………………………………ⅶ 圖次…………………………………………………………………………………ⅶ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5 一、轉化情緒………………………………………………………….5 二、自我療癒…………………………………………………………6 三、經驗分享………………………………………………………….8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9 第四節 名詞釋義………………………………………………………..10 一、憂鬱症…………………………………………………………...10 二、藝術治療………………………………………………………...11 三、自我療癒.…………………………………………………….…12 第二章 創作理念與發想……………………………………………………………13 第一節 從日常生活中尋找自我釋壓良方…………………………………13 一、靜物與風景寫生………………………………………………..13 二、人體寫生與速寫………………………………………………...17 三、生活隨筆………………………………………………………...20 四、夢的記錄………………………………………………………...24 第二節 與知名藝術家隔時空交流………………………………………….28 iv.

(6) 一、夏卡爾(Marc Chagall, 1887-1985)………………………..28 二、歐姬芙(Georgia Totto O'Keeffe, 1887-1986)…………….33 三、草間彌生(Yayoi Kusama, 1929-)………………………...37 第三章 創作內容與方式…………………………………………………………...43 第一節 創作主體…………………………………………………………….43 第二節 符號與意象………………………………………………………….46 第三節 創作技法與媒材應用……………………………………………….49 一、創作技法…………………………………………………………50 (一)直接畫法…………………………………………………50 (二)挪用………………………………………………………51 (三)拓印………………………………………………………52 (四)轉印………………………………………………………52 (五)剪紙………………………………………………………53 二、媒材與色彩………………………………………………………54 (一)油彩………………………………………………………54 (二)壓克力彩…………………………………………………56 (三)蛋彩………………………………………………………56 (四)漆畫………………………………………………………58 (五)色彩運用…………………………………………………58 第四章 作品說明……………………………………………………………………63 第一節 夢非夢系列………………………………………………………….63 第二節 異思與聯想系列…………………………………………………….72 第三節 向畫家致敬系列…………………………………………………….80 第五章 結論…………………………………………………………………………89 參考文獻……………………………………………………………………………..92. v.

(7) 一、中文書目…………………………………………………………………92 二、翻譯書目…………………………………………………………………93 三、期刊論文…………………………………………………………………94 四、網路資料…………………………………………………………………94. vi.

(8) 表次 表 1-1 憂鬱藝術家列表 …………………………………………………………….2 表 1-2 研究方法 ……………………………………………………………………10 表 3-1 繪畫內容樹狀圖 ……………………………………………………………44 表 3-2 「人」的畫面配置分析表 ………………………………………………...45 表 3-3 符號意象表 …………………………………………………………………47 表 3-4 色彩性格自我透視表 ………………………………………………………59. 圖次 圖 1-1 杜勒,〈憂鬱Ⅰ〉………………………………………………………………3 圖 1-2 卡蘿,〈一些小刺痛〉………………………………………………………..3 圖 1-3 培根,〈頭部第六號〉………………………………………………………..3 圖 1-4 石田徹也,〈囚人〉…………………………………………………………..3 圖 1-5「生日快樂—夏卡爾的愛與美」特展….…………………………………….4 圖 1-6 吳孟澐, 〈小太陽〉.……………………………………………………………5 圖 1-7 吳孟澐,〈無題〉……………………………………………………………6 圖 1-8 吳孟澐,〈笑容〉……………………………………………………………7 圖 1-9 吳孟澐,〈我的夢想〉………………………………………………………7 圖 1-10 吳孟澐, 〈自信前行〉……………………………………………………… 8 圖 1-11 吳孟澐, 〈心情趴趴走Ⅰ〉……………………………………………………12 圖 2-1 吳孟澐,〈古坑踩風〉………………………………………………………14 圖 2-2 「閒話家常—吳孟澐油畫個展」…………………………………………14 圖 2-3 吳孟澐,〈Amaryllis〉………………………………………………………15 圖 2-4 吳孟澐,〈生意興隆〉………………………………………………………16 vii.

(9) 圖 2-5 吳孟澐,〈觀日〉……………………………………………………………16 圖 2-6 吳孟澐,〈自由的天空〉……………………………………………………17 圖 2-7 吳孟澐,〈待續〉……………………………………………………………18 圖 2-8 吳孟澐,〈人體速寫〉………………………………………………………19 圖 2-9 吳孟澐,〈人體素描〉………………………………………………………19 圖 2-10 孟克,〈吶喊〉……………………………………………………………..21 圖 2-11 畢卡索,〈人生〉…………………………………………………………..21 圖 2-12 阿部幸子,「剪紙-利物浦雙年展現場」…………………………………21 圖 2-13 侯俊明,〈曼陀羅〉……………………………………………………….21 圖 2-14 吳孟澐,〈心情趴趴走Ⅱ〉……………………………………………….22 圖 2-15 吳孟澐,〈臉譜〉………………………………………………………….23 圖 2-16 吳孟澐,〈夢境 1〉………………………………………………………24 圖 2-17 吳孟澐,〈夢的記錄表〉…………………………………………………25 圖 2-18 吳孟澐,〈夢境 4〉……………………………………………………….26 圖 2-19 夏卡爾,〈我與鄉村〉……………………………………………………29 圖 2-20 夏卡爾,〈生日〉…………………………………………………………30 圖 2-21 夏卡爾,〈華蓋下的新娘〉………………………………………………31 圖 2-22 夏卡爾,〈給娃娃〉………………………………………………………32 圖 2-23 歐姬芙,〈紅罌粟〉……………………………………………………….33 圖 2-24 歐姬芙,〈黃色仙人掌花〉……………………………………………….33 圖 2-25 歐姬芙,〈藍色的線條〉………………………………………………….34 圖 2-26 歐姬芙,〈星夜〉………………………………………………………….35 圖 2-27 歐姬芙,〈晚星〉………………………………………………………….35 圖 2-28 歐姬芙,〈青色沙洲〉……………………………………………………..36 圖 2-29 羅斯科,〈灰上的黑〉……………………………………………………..36. viii.

(10) 圖 2-30 歐姬芙,〈鹿頭骨與沛得諾方山〉………………………………………..37 圖 2-31 「圓點女王」………………………………………………………………38 圖 2-32 「行為藝術表演」…………………………………………………………40 圖 2-33 草間彌生,〈南瓜裝置藝術〉……………………………………………..41 圖 2-34 「創作中的草間彌生」……………………………………………………41 圖 3-1 吳孟澐,〈亞當夢見夏卡爾〉………………………………………………44 圖 3-2 夏卡爾,〈亞當和夏娃被逐出天堂〉………………………………………45 圖 3-3 康丁斯基,〈幾個圓圈〉……………………………………………………46 圖 3-4 吳孟澐,〈下午茶〉…………………………………………………………48 圖 3-5 吳孟澐,〈十二月的清晨〉…………………………………………………48 圖 3-6 吳孟澐,〈生命樹〉…………………………………………………………49 圖 3-7 吳孟澐,〈虎爺〉…………………………………………………………..50 圖 3-8 米開朗基羅,〈創造亞當〉………………………………………………..51 圖 3-9. 吳孟澐,〈創世紀〉………………………………………………………51. 圖 3-10 吳孟澐,〈第一次〉……………………………………………………….52 圖 3-11 吳孟澐,〈月老星君〉…………………………………………………….53 圖 3-12 吳孟澐,〈八家將〉……………………………………………………….54 圖 3-13 吳孟澐,〈天上聖母〉…………………………………………………….55 圖 3-14 吳孟澐,〈星空的聯想〉…………………………………………………..56 圖 3-15 吳孟澐,〈夢非夢-我是誰〉………………………………………………57 圖 3-16 吳孟澐,〈吉祥〉…………………………………………………………..58 圖 3-17 吳孟澐,〈十歲的我〉……………………………………………………..60 圖 4-1 吳孟澐,〈夏娃夢見夏卡爾〉………………………………………………64 圖 4-2 夏卡爾,〈艾菲爾鐵塔的夫婦〉……………………………………………65 圖 4-3 吳孟澐,〈似曾相識〉………………………………………………………66. ix.

(11) 圖 4-4 電影海報「似曾相識」……………………………………………………..67 圖 4-5 吳孟澐,〈福德正神〉………………………………………………………68 圖 4-6 吳孟澐,〈鏡花水月〉………………………………………………………70 圖 4-7 吳孟澐,〈紅珊瑚的聯想〉…………………………………………………72 圖 4-8 吳孟澐,〈生命線之現〉……………………………………………………74 圖 4-9 吳孟澐,〈懷素〉……………………………………………………………76 圖 4-10 懷素,〈自敘帖-局部〉……………………………………………………77 圖 4-11 吳孟澐,〈仿懷素草書行雲流水之線條構成〉…………………………..77 圖 4-12 吳孟澐,〈迴〉……………………………………………………………..78 圖 4-13 吳孟澐,〈東方歐姬芙〉…………………………………………………..80 圖 4-14 吳孟澐,〈邀馬諦斯過新年〉……………………………………………..82 圖 4-15 吳孟澐,〈剪紙組件構成〉………………………………………………..83 圖 4-16 吳孟澐, 〈馬諦斯遇見草間彌生〉.………………………………………..84 圖 4-17 馬諦斯,〈藍色裸女(Ⅱ)〉.……………………………………………...85 圖 4-18 吳孟澐,〈夏卡爾巧遇歐姬芙〉…………………………………………..86 圖 4-19 夏卡爾,〈大紅裸女〉……………………………………………………..87 圖 4-20 歐姬芙,〈勞倫斯樹〉…………………………………………………….87. x.

(12) 第一章 緒論 日本當代藝術家草間彌生(Yayoi Kusama, 1929-)曾說:「若非為了藝 術,我應該早已自殺。」1 筆者少時內向寡言,由於受到同儕排擠,只能默默度過孤單的小學時期。 進入國中後,因課業壓力大之故,於是更加懼怕人群。高中時家庭遭遇變故, 在休學擔負家計期間,來自周遭的異樣眼光幾乎壓垮了所剩無幾的自信。大學 期間更是渾渾噩噩,每日忙碌地奔走掙扎於學校與工作之間。一連串的打擊與 挫折,讓筆者曾經質疑生命的意義,甚至懷疑存在的價值,但在經過一番深切 的內省之後,找到了一股自我療癒的力量——上天所賦予的「畫畫」本能。對 筆者而言:塗鴉是一種紓解,色彩是一種告白,創作則是不斷重生的過程,也 可以說:若非因為繪畫,筆者應該無法站起來。.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本論文的研究背景起始於「藝術治療」。 草間彌生長期受到人格解體障礙症的煩擾2,繪畫大師喬治亞.歐姬芙 (Georgia Totto O'Keeffe, 1887-1986)也曾遭到精神性疾病的侵襲3,其次美國 知名精神醫學教授凱.傑米森博士(Kay Redfield Jamison)在其所著的《瘋狂 天才-藝術家的躁鬱之心》一書中亦曾提及多位患有憂鬱症、躁鬱症或思覺失調 症等疾病的藝術家【表 1-1】,這些畫家在與病魔奮戰的同時,皆各自綻放出生 命中撼動人心的藝術火花,此外從杜勒(Albrecht Durer, 1471-1528)〈憂鬱Ⅰ〉 【圖 1-1】、卡蘿(Frieda Kahlo, 1907-1954)〈一些小刺痛〉【圖 1-2】、培根. 1 2 3. 草間彌生紀錄片《Infinity》,POPBEE https://popbee.com,檢索日期:2019/2/24。 草間彌生,《無限的網:草間彌生自傳》 ,新北市:木馬文化出版,2010,頁 118。 愛密麗.馬汀(Emily Martin),《憂鬱的文化政治》,新北市新莊區:蜃樓,2010,頁 15。 1.

(13) (Francis Bacon, 1909-1992)〈頭部第六號〉【圖 1-3】、石田徹也(Tetsuya Ishida, 1972-2005)〈囚人〉【圖 1-4】等作品中,也可以找到潛藏抑鬱因子的痕 跡,那是觀者可以順藤摸瓜的證據。 以上這些藝術家的作品,有些能引起社會的共鳴,有些能激發群眾的情 感,有些則驚世駭俗令人側目,即使他們都擁有異於常人的敏銳觀察力,也具 有得天獨厚的豐沛想像力,但是在疾病的面前有人被擊垮,有人卻能持續用畫 筆寫故事……他們是天才?還是瘋子?這成為筆者繪畫創作的契機:希望能在 藝術中找到自己。. 表 1-1 憂鬱畫家列表: 藝 術 家 1.海登(Benjamin Haydon, 1786-1846) 英 國. 頁碼 62. 2.達德(Richard Dadd, 1817-1887). 107. 3.科特曼(John Sell Cotman, 1782-1842). 323. 4.甘斯博羅(Thomas Gainsborough, 1727-1788). 324. 5.羅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 1828-1882). 324. 6.透納(J.M.Turner, 1775-1851). 324. 1.巴頓(Ralph Barton, 1891-1931). 83. 2.伊肯斯(Thomas Eakins, 1844-1916). 323. 3.波拉克(Jackson Pollock, 1912-1956). 324. 4.戈爾基(Arshile Gorky, 1905-1948). 338. 5.帕散(Jules Pascin, 1885-1930). 339. 6.羅斯科(Mark Rothko, 1903-1970). 339. 荷 蘭. 1.梵谷(Vincent Willem van Gogh, 1853-1890). 203. 法 國. 1.吉里柯(Theodore Gericault, 1791-1824). 322. 2.庫爾貝(Gustave Courbet, 1819-1877). 323. 1.孟克(Edvard Munch, 1863-1944). 324. 1.巴薩諾(Francesco Bassano, 1517-1592). 338. 2.泰斯塔(Pietro Testa, 1611-1650). 339. 1.基爾希納(Ernst Ludwig Kirchner, 1880-1938). 339. 2.萊姆布魯克(Wilhelm Lehmbruck, 1881-1919). 339. 美 國. 挪 威 義大利 德 國. 資料來源:《瘋狂天才-藝術家的躁鬱之心》 吳孟澐整理、製表. 2.

(14) 圖 1-1,杜勒, 〈憂鬱Ⅰ〉 ,版畫,24×18.8cm,1514,. 圖 1-2,卡蘿,〈一些小刺痛〉,油彩、金屬板,. 資料來源:《杜勒作品〈憂鬱Ⅰ〉之圖像學研究,頁 149。. 38×48.5cm,1514,資料來源:《你不可不 知道的 100 位西洋畫家及其創作》,頁 365。. 圖 1-3,培根, 〈頭部第六號〉,油彩、畫布,. 圖 1-4,石田徹也, 〈囚人〉 ,壓克力、木板,. 93.2×76.5cm,1949,資料來源:. 103×145.6cm,1999,資料來源:《再現生命. 《西洋繪畫 2000 年(6) 》 ,頁 304。. 的魔幻時刻-鄭凱中繪畫創作研究》 ,頁 24。. 2011 年二月底在臺北舉辦的「生日快樂——夏卡爾的愛與美」特展【圖 15】,這是筆者第一次走進故宮博物院,第一次參觀畫展,也是第一次感受到內 心世界被翻開的感動。馬克‧夏卡爾(Marc Chagall, 1887-1985)曾說:「我的. 3.

(15) 畫是占有我心靈的一些內在形象的具體表現」。4 又說:. 表現實物對我而言有如夢魘,……好比我會把頭切下放到不可思議的地方 ,我之所以不計一切推翻前例,為的是找尋另一真實的層面。5. 在世人的眼中,夏卡爾畫中飛升的人物、上下顛倒的構圖、時空錯置的巧 思,在在顯示出夏卡爾「超現實繪畫」風格源源不絕的創意,但筆者當時之所 以震驚,是因為畫中的景象真實地道出了筆者多年來無法言說的生活體驗:從 小就常有在半夢半醒間靈魂飛升的經驗、聽見並看見來自第四度空間的聲音及 影像,是真非夢的感受竟成了別人口中的幻聽、幻覺、中邪、……,在尋求醫 療協助時,被醫師診斷為「憂鬱症」。因此夏卡爾畫中的真實世界,成了筆者隔 時空交會的知己,「同感」也成了筆者創作研究的動機。. 圖 1-5 「生日快樂—夏卡爾的愛與美」特展 資料來源: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4 5. Giuliana Zuccoli Bellantoni,《巨匠美術週刊 19-夏卡爾》,臺北市:錦繡出版社,1992,頁 32。 何政廣主編, 《鄉愁與愛的畫家夏卡爾》 ,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1996,頁 226。 4.

(16) 第二節 研究目的. 「轉化、療癒、分享」是筆者繪畫創作研究的目的。 在過往三十年的兒童課後輔導補習教育工作經驗中,因學生不乏過動症、 妥瑞氏症、學習遲緩兒,更多的孩子則來自單親家庭或身為家中獨生子 女……,因生長環境的影響,這些學童在學習與成長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有 一定程度的障礙,並自築起一道與人隔絕的牆,正如筆者從小所走過的自我封 閉之路,因此在同理心的驅使之下,扮演起了亦師亦友的「話療」角色,但話 療的影響力畢竟有限,於是根據筆者自我療癒的經驗,嘗試在有限的生命中, 尋找一股可以永存、可以分享的正向能量——「畫療」。. 一、轉化情緒 筆者幼年時期個性孤僻,每當遇到情緒失控時,便習慣在地上、牆上,將 心中的憤怒、不平、恐懼、悲傷,藉由塗鴉吶喊出來,及至漸長,便將紙、筆 當成聊天對象,並藉此轉化內心的慌亂與煩躁。 例如:在傷心時畫太陽【圖 1-6】;在鬱悶時畫星空;在憂愁時畫花朵;在 不安時畫樹木;在生氣時塗藍色;在害怕時抹綠色;在疲累時刷白色……,塗 鴉是一種情緒宣洩,它並不需要完美的構圖,只須隨心所欲,任由煩悶的心情 在一筆一劃中逐漸轉變成為淡然的「新情」。. 圖 1-6,吳孟澐,〈小太陽〉 ,金粉、透漆、漆盤,直徑 12cm,2018。 5.

(17) 二、自我療癒 翻開三十多年前泛黃的鉛筆塗鴉,看見了成長蛻變的軌跡,一開始因自我 封閉而不見的五官【圖 1-7】,漸漸在畫中露出了笑容【圖 1-8】,其中也記錄了 筆者成為漫畫家的夢想【圖 1-9】。夢想是建構在掙脫現實枷鎖的基礎之上;現 實是努力前進讓夢想實現的動力,因此:夢想是現實的草圖;現實是夢想的實 踐。 將自己夢寐以求的願望,或想說卻說不出口的話,畫出來,作為預言未來 美夢成真的證據,然後在追尋夢想的過程中就能找到一股自我療癒的力量,以 及前進的勇氣。. 圖 1-7,吳孟澐, 〈無題〉,鉛筆、筆記本,21×15cm,1983。. 6.

(18) 圖 1-8,吳孟澐,〈笑容〉,鉛筆、筆記本,21×15cm,1984。. 圖 1-9,吳孟澐, 〈我的夢想〉 ,鉛筆、筆記本,21×15cm,1986。 7.

(19) 三、經驗分享 在繪畫中,筆者得到了自信與平靜,雖然情緒仍然每日反覆,雖然想哭的 衝動隨時可能發生,但是經過藝術的斡旋,筆者終能與憂鬱和平共處,並將自 我療癒的經驗展現在繪畫創作中與眾分享,正如草間彌生所說:. 藝術世界樂趣無窮,對我來說沒有比這個世界更能湧現希望、激發熱誠的 地方了。因此為了藝術,再怎樣辛苦我也不會後悔,我就是這樣一路走到 現在,今後也會這樣繼續生活下去。6. 本論文的研究目的旨在分享筆者透過繪畫的學習與創作進行自我療癒的經 驗,期盼自己也能像草間彌生與歐姬芙一樣,不被病痛擊倒,在人生的長路 上,以畫為伴,勇敢面對生活,並持續自信前行【圖 1-10】,終有一天在藝術的 園圃中開出美麗的花朵。. 圖 1-10,吳孟澐, 〈自信前行〉,鉛筆、紙,18×13cm,1987。. 6. 草間彌生,《無限的網:草間彌生自傳》 ,臺北市:木馬文化,2017,頁 299。 8.

(20)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對筆者來說,繪畫創作是一段自我催眠的藝術自療過程,因曾經遭受的冷 落、霸凌,以及來自於三度空間的、靈異世界的、有形、無形的壓迫,造成生 理與心理上的病痛,這些看似無解的狀態,在創作上卻是源源不絕的靈感來 源。 本文的研究範圍是個人創作,筆者將所見所聞透過隱喻的方式忠實地再現 在畫面上,每一件作品都隱藏著一個親身經歷的故事,因此論述內容便採自傳 獨白的方式來增加可讀性。 其次,研究方法【表 1-2】是依照作品所呈現的內容,查閱文獻上可供參考 的理論基礎,例如:《超自然經驗與靈魂不滅》、《靈魂出竅 4hr》、《靈魂的旅 程》、《生命歸宿與靈魂法則》、《靈魂附體與精神療法》等書籍上,學者專家所 研究的與筆者情況雷同的實例,同時蒐羅曾患有精神疾病藝術家的作品與背景 資料、療癒情況等,並將所查得的資料作為自我分析心理狀態的依據,接著進 行內省與檢討,然後於修正調整心態後,再進行新的創作,如此反覆,便自然 形成創作與自療的研究記錄。. 9.

(21) 表 1-2 研究方法 所見所聞. 繪畫創作. 查閱相關書籍、文 獻. 蒐集藝術家作品、背 景、療癒情況等資料. 自我心理狀態分析. 內省、檢討. 心態修正、調整. 吳孟澐製表. 第四節 名詞釋義. 一、憂鬱症 美國精神醫學教授傑米森博士說:. 憂鬱的症狀包括情感淡漠、無精打采、絕望、睡眠困擾(睡太多或睡太 10.

(22) 少)、身體動作減緩、思考遲緩、記憶力和專注力受損,以及對通常顯得有 趣的事情喪失興趣。附加的診斷準則包括自殺意念、自責、不恰當的內疚 感、不斷出現死亡的想法、憂鬱症狀至少持續二到四週,以及正常生活功 能的明顯受阻。7. 憂鬱症顧名思義就是因為情緒上的壓抑而產生過度的憂思,日積月累而成 為失控的病症。以筆者為例,失眠是最常見的症狀,常常因為別人的一句話, 心情瞬間跌落谷底,悲傷持續的程度少則數週,多則數月,茶飯不思的結果是 導致頭疼、胃痛、身體極度不適,有時也會因為某件事物而突然爆哭,內心充 滿自責、空虛、焦慮、無助、絕望等情緒而不能自已。. 二、藝術治療. 美國藝術治療協會給藝術治療所下的定義是:「藝術治療提供了非語言的表 達和溝通機會。」在藝術治療的領域中有兩個主要的取向:一、藝術創作 即是治療,而創作的過程可以緩和情緒上的衝突並有助於自我認識和自我 成長;二、若把藝術應用於心理治療中,則其中所產生的作品和作品的一 些聯想,對於維持個人內在世界與外在世界平衡一致的關係有極大的幫 助。8. 就筆者所知所謂的藝術治療並非狹義地只界定在平面繪畫方面,舉凡雕 刻、陶藝、手工藝等也都屬於其中的一環,實際上音樂治療也是一條極佳的管 道,只不過對筆者個人而言繪畫是最便利的方式,只要有簡單的紙、筆即可成. 凱.傑米森, 《瘋狂天才-藝術家的躁鬱之心》,臺北市:心靈工坊,2002,頁 41。 陸雅青, 《藝術治療-繪畫詮釋:從美術進入孩子的心靈世界》,臺北市:心理出版,1999,頁 22。 11 7 8.

(23) 為情緒宣洩的出口,然而藝術治療還需要透過合格的心理治療師來進行,這對 於因過度抑鬱而自我封閉的人而言,在藝術治療師面前敞開心扉,無疑是一大 挑戰。. 三、自我療癒 「療癒」是近幾年來非常流行的詞彙,意指:透過一些能平穩心情的活動 【圖 1-11】 、物品、圖片及影片等,讓個人從內心的傷痛中獲得釋放,而得到自 由,並重新找回自我的過程。「自我療癒」則是相信自己,勇於面對,並找到自 我情緒管理的方法。筆者的自我療癒方法是邊聽音樂邊畫畫,讓躁鬱的情緒在 專注中逐漸平穩下來,而達到優癒的狀態。. 圖 1-11,吳孟澐, 〈心情趴趴走Ⅰ〉,鉛筆、素描本,19.4×26.5cm,2017。. 12.

(24) 第二章 創作理念與發想. 俗話說:「眼睛是靈魂之窗」,所以,筆者透過眼睛的「觀」,來誘發靈魂的 「覺醒」,並藉此觸動創作的發想,而本研究論文是以「藝術治療」作為理論基 礎,經由繪畫創作來探討「畫療」的作用,盼進一步達到分享「自我療癒」成 果之創作理念。. 第一節 從日常生活中尋找自我釋壓良方. 曾經從藝術中獲得救贖的畫家盛正德說:. 畫作維持了我生命裡必要的理性,沒有讓情緒全部淹沒在那深不見底的混 亂、自責、自戀、及自我折磨的淵源裡,每天,我把畫視為必修的功課, 慢慢地,畫與我的人可以結合,也可以對談。經由畫,看到生命中一些潛 藏或遺漏的東西,而薄弱的生命力,也一點一滴地從畫中慢慢地積厚起 來。9. 所謂「解鈴還須繫鈴人」、「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爬起」,肇因於周遭環境 中所遭受的挫折、壓力,從日常生活中尋找自我釋壓良方,勇於面對是最快 速,也是最好的療癒方式。. 一、靜物與風景寫生 2008 年,筆者開始學習油畫,走出鉛筆白描的井底小世界,投入色彩繽粉 的大自然懷抱中,花、樹、山、水俯拾可得,自由、空氣舉手可握,無論靜物. 9. 盛正德, 《以畫療傷》,臺北市:心靈工坊,2002,頁 178-179。 13.

(25) 寫生或風景寫生,都是靈感的泉源。2012 年首度參加繪畫比賽,即獲得「第八 屆雲林文化藝術獎」水彩油畫類佳作【圖 2-1】,繼之 2014 年在雲林縣政府文化 處舉辦的「閒畫家常」首次油畫個展經驗【圖 2-2】,讓筆者更篤定了繼續藝術 之路的堅持,也對未來更充滿了信心——壓力雖無處不在,但只要調整好心 態,放鬆心情,壓力也可以轉換成為讓人跳得更高更遠的彈力。. 圖 2-1,吳孟澐, 〈古坑踩風〉 ,油彩、畫布,91×116.5cm,2012。. 圖 2-2. 「閒話家常—吳孟澐油畫個展」 14.

(26) 2008 到 2012 年間,筆者幾乎沉浸在靜物寫生的無我世界中,畫筆的揮動 帶來了一份抑鬱中的寧靜。三月之花孤挺傲視群芳,脂粉薄施,淡雅醉人, 〈Amaryllis〉【圖 2-3】略顯雜亂的筆觸描繪著情竇初開的少女愛瑪麗麗絲墜入 情網時內心鼓動不安的情愫,金箭刺心的痛與不悔化作花兒鮮美的色彩,與牧 羊人共譜雋永感人的愛戀傳說10。. 圖 2-3,吳孟澐, 〈Amaryllis〉,油彩、畫布,35×27cm,2014。. 〈生意興隆〉【圖 2-4】完成於夜闌人靜時,下班後因疲累而陷入發呆的長時 間混沌中,一時興起將庭院中的金桔植栽,與 2000 年從抓娃娃機取得的龍形布 偶,就著金粉色窗簾,排列組合成一幅有趣的畫面,經過三小時的彩繪,終於 將倦意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滿足與迎接黎明的欣喜。. 10. https://www.fivedream.com 三月花語孤挺花 喋喋不休 江明輝 五夢網,檢索日期:2019/4/10。 15.

(27) 圖 2-4,吳孟澐,〈生意興隆〉,油彩、畫布,35×27cm,2014。. 2011 年某夏日,在大賣場避暑購物之後,沿著斗六市鎮南路往雲林古坑方 向一路駕車御風而行,忽然發現路邊動人的景致——美麗的向日葵像一朵朵小 太陽在風中舞動,與不遠處的油菜花田,比鄰相伴,相映成趣,形成一大片金 黃色的花海……,忍不住將這畝田園美景收入畫布中,看著葵花迎著微醺的暖 風,追逐著灰然欲雨天空中太陽的身影,形成一方小太陽〈觀日〉【圖 2-5】的 趣味。. 圖 2-5,吳孟澐, 〈觀日〉 ,油彩、畫布,41×53cm,2011。 16.

(28) 循著雲林古坑進入華山,一座座景觀民宿、咖啡小屋映入眼簾,著名景點 「加比山」之夜,曾經燈海閃耀,遊客如織,驅車前往山上的制高處,尋找僻 靜的「市外逃園」,遠離塵囂,在茂密的林間席地而臥,放縱脫韁的思緒盡情撒 野,任由自己被濃濃的「綠海」淹沒,讓桎梏的心跟著鳥兒展翅高飛,穿越竹 枝的間隙,直奔向〈自由的天空〉【圖 2-6】。. 圖 2-6,吳孟澐, 〈自由的天空〉,油彩、畫布,91×72.5cm,2013。. 二、人體寫生與速寫. 承載著豐富語言的「身體」,神祕、曖昧而難解,讓千古以來的人們深深為 它著迷,並成為藝術的主要表現對象。而相對於男性的身體,女性的身體 在西洋藝術史的傳統裡佔有較特殊的地位,不但是西方藝術的精神指標, 在遠古時期的女性身體更具有高度的宗教性與生命崇拜的特質。11. 廖玉芳, 《凝視身體──女性身體的變貌與潛藏意識》 ,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 士論文,2004,頁 1。 17 11.

(29) 2017 年,筆者第一次接觸到人體寫生,從八、九年的靜物及風景寫生經驗 中急轉為寫生人體,對筆者來說確實是一大難題,其中的原由除了人物描繪需 要扎實的繪畫基礎之外,還需要具備細膩的技法,較之筆者之前率性厚實的油 畫筆法,在創作元素上不但是一大突破,在素描明暗表現上也是一大進步。 〈待續〉【圖 2-7】是筆者第一張人體油彩寫生作品,背景的「紅」滿載著對 藝術創作的熱情與期待,在構圖的鋪排上,將人物置中,顯現出蛻變前的孤單 與徬徨,相對於紅色的背景,低調的主體隱藏著內心意欲前進的躊躇與猶豫, 未完成的五官、不完整的畫面,緩緩訴說著憧憬美好未來的待續。. 圖 2-7,吳孟澐, 〈待續〉,油彩、畫布,60.5×72.5cm,2017。. 人體是大自然中最偉大的藝術品,既具有音樂的律動性,又呈現優雅的流 線感:一舉手一投足、一伸展一回眸、或唯美、或陽剛,都可以成為畫面中最 吸睛的焦點,因之,筆者嘗試以鉛筆速寫白描的方式【圖 2-8】,單純用線條來 表現人體的純粹之美,並加以收集記錄,以作為未來繪畫創作的靈感組件。. 18.

(30) 圖 2-8,吳孟澐, 〈人體速寫〉,鉛筆、素描本,39×26cm,2017。. 用碳精條繪圖對筆者來說是一個嶄新的經驗,不但可以畫出鉛筆的線條 感,又可以側刷出大面積的色塊,尤其在二十分鐘內有時間限制的〈人體素 描〉【圖 2-9】時,此媒材的運用比鉛筆純粹的線條描繪多出了一份自由掌控的 樂趣,也為畫面表現增加了更多變化的驚喜。. 圖 2-9,吳孟澐,〈人體素描〉,炭精條、紙,54.5×39.5cm,2018。 19.

(31) 三、生活隨筆 幾乎每天都與頭疼抗衡,不知已多久沒有出門,在憂鬱纏身的日子裡,可 以呆坐一整天,就這樣不吃不喝、不休不眠、不想開口,也不想理人,就像跌 進一個無邊無際、無聲無息的黑洞裡,感覺身體在晃動,意識在飄浮,痛到極 處時會呼吸急促,有時甚至會氣息暫止,彷彿陷入一種不可知的虛無狀態中, 一旦清醒後,宛如歷劫重生。 憂鬱症畫家盛正德說:. 憂鬱症有種特色,就是當整個人陷入那像果凍般透明,似有形、又無形的 空間時,身體手足及思想都會呆滯下來,根本就無法做適當的連結。而事 後的回溯又常是模糊失焦的,好在這段憂鬱症的患病期,我以繪畫當成一 種治療工具,每天把繪畫當成一種儀式性的必需,所以也成了日記式的畫 作,這些畫作讓我留下一些可循之跡。12. 自我藝術治療的方法因人各異:有人傾倒不滿;有人宣洩哀傷;有人抒發 情感,例如:孟克(Edvard Munch, 1863-1944)的〈吶喊〉【圖 2-10】:令人感 受到強烈的、窒息般的情緒壓抑;畢卡索(Pablo Ruiz Picasso, 1881-1973)的 〈人生〉【圖 2-11】:畫面充斥著藍色的無奈與感傷;阿部幸子(Sachik Abe) 的〈剪紙〉【圖 2-12】:細長而纏繞不休的紙線,垂掛著剪不斷理還亂的憂愁; 侯俊明(1963-)的〈曼陀羅〉【圖 2-13】:全身的細胞似乎掙扎著欲脫離桎 梏……,而筆者的自我療癒方式與盛正德、侯俊明雷同,是日記式的生活隨筆 速寫,藉由記錄稀鬆平常的〈心情趴趴走〉【圖 2-14】來轉化病痛時的恐慌與沮 喪。. 12. 盛正德, 《以畫療傷》,臺北市:心靈工坊,2002,頁 74。 20.

(32) 圖 2-10,孟克,〈吶喊〉 ,油彩、畫布,83.5×66cm ,1893,資料來源: 《你不可不知道的 100 位. 圖 2-11,畢卡索,〈人生〉,油彩、畫布, 196.5×128.5cm,1903,資料來源: 《現代藝術魔術師:畢卡索》,頁 59。. 西洋畫家及其創作》 ,頁 244。. 圖 2-12,阿部幸子, 「剪紙-利物浦雙年展現場」. 圖 2-13,侯俊明, 〈曼陀羅〉 ,蠟筆、紙,. ,紙,2010,資料來源:今日爆點 xuehua.us. 2000,資料來源: 《鏡之戒:一個藝術家 376 天的曼陀羅日記》,頁 86。. 21.

(33) 圖 2-14,吳孟澐,〈心情趴趴走Ⅱ〉,鉛筆、素描本,19.4×26.5cm,2017。. 曾經因為足不出戶而疏於與人交往,漸漸地對他人總有一種陌生的距離 感,久而久之眾生相成了事不關己的存在,於是為了走出困境,筆者做了一個 嘗試,將人臉用鉛筆以曲線方式描寫,明暗處只運用線條加以分割,便形成了 一張張有趣的、令人莞爾的〈臉譜〉【圖 2-15】,然後在畫完了二十張臉譜後, 在日記裡寫下一段畫臉心得—— 人的面容皆有不同,藝術創作最忌「千人一面」。所謂「人有臉,樹有 皮」,活在人世間「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有人「面如方田」;有人「三頭 兩面」;有人「八面玲瓏」,當然也有人「面目可憎」。與人交往,若總是「難以 為顏」,倒不如「不徇顏面」,惶惶終日,與其「攢眉苦臉」,寧可「涎皮賴 臉」,老了還能「鶴髮朱顏」。. 22.

(34) 圖 2-15,吳孟澐,〈臉譜〉,鉛筆、素描本,30.7×21.6cm,2019。. 23.

(35) 四、夢的記錄 加拿大心理治療師克里斯多福・索頓(Dr. Christopher Sowton, ND)說:. 夢很會溝通,只要我們願意傾聽,夢會告訴我們好多訊息,也有好多問題 要問我們。夢會描述我們生活中的局限與膠著點,也會告訴我們為什麼生 病,提醒我們別再繼續做蠢事,督促我們該做哪些改變。13.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有過作夢的經驗,在九歲以前,筆者幾乎每晚都在夢 中看見自己綁著雙辮,在一山洞中跟著一位白髮、長鬚、拄杖的老者學習許多 知識【圖 2-16】,據母親描述,筆者三歲時就時常拿著樹枝在地上就著沙土寫著 艱深的、沒學過的字,說要寄信給某某人……,筆者至今對長者的印象仍鮮明 如昨,但當時學習的內容為何卻早已不復記憶。. 圖 2-16,吳孟澐, 〈夢境 1〉,油性筆、紙,39.5×54.5cm,2019。. 克里斯多福・索頓(Dr. Christopher Sowton, ND) ,《心理醫師幫你解夢》,臺北市:大是文化, 2018,頁 18。 24 13.

(36) 夢境探討是為意識與潛意識建立溝通的方法。此外,夢境探討有可能讓我 們觸及通靈的經驗、靈性的異象與意識的其他狀態,從而擴展我們的覺察 力。14. 以筆者所繪製的〈夢的記錄表〉【圖 2-17】中的第四個夢【圖 2-18】為 例:筆者在半夢半醒間聽見一陣來自虛空的聲音,然後就騰空而起,穿雲而 飛,直上天際,不久後看見一座金光閃爍、碧麗輝煌的宮殿,宮殿裡雕樑畫 棟、仙樂飄飄,就在筆者驚奇於所見的仙境欲以手觸摸時,靈識卻突然墜回、 清醒。. 圖 2-17,吳孟澐,〈夢的記錄表〉 ,油性筆、紙,55×75cm,2019。. 瑪格麗特・博瓦特(Margaret M. Bowater), 《療癒夢工廠》,臺北市:時報文化,2018,頁 10。 25 14.

(37) 圖 2-18,吳孟澐,〈夢境 4〉 ,壓克力彩、油漆筆、紙,75×54.5cm,2018。. 26.

(38) 為了解開夢中自我存在的密碼,筆者查閱了一些相關的心理學書籍,也查 找了坊間有關民俗解夢的記錄,在《圖解・周公解夢 1000 問》一書中提到:「夢 見朝星空飛去,表示將邁向新境界。……夢中出現仙境,表示你心中希望過著 無憂無慮的生活。」15,當然坊間的書籍或許不能成為學理上論證的依據,但 是它卻是筆者繪畫創作的靈感來源之一。 解夢是一件有趣的事,無論是言之有據的心理學探討,或是流傳已久的民 俗解夢資料,都詳細記載著對夢中世界的追尋,也因為對尚未可知的未來充滿 著因人而異的憧憬、期待、憂慮與矛盾等各種情緒,因而吸引著蜂擁而至的研 究,隨之而來的是激發了超現實主義畫風的崛起。看到周公解夢的內容時,筆 者雖然希望好夢能夠成真,但也只能選擇一笑視之,另一方面,依佛家的因果 輪迴說與道家的靈魂出竅論而言,夢境似乎隱藏著某種「平行宇宙」16的祕 密,若回歸精神層面來看,筆者認同弗洛伊德所說:「夢是一種對(壓抑、禁止 的)慾望的(偽裝)滿足。」17 無論如何,夢不只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必然顯現,它也可以是藝術家最直 接的創作靈感來源,畢卡索曾說:「沒有了夢,我們就什麼也沒有了。」18筆者 認為:夢是最有創意的先知先行者,它引領著我們將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透過 想像力、聯想力進行分解、組合、重構,成為一幅幅有趣的畫面,或許敦煌壁 畫以及宮崎駿的一系列電影動畫就是由夢而生呢!對此,筆者以心理治療師克 里斯多福・索頓所說的話作為結語:. 做夢時的心智擁有驚人的創意潛能,因為在夢裡甚麼都可能發生──出現在 夢中的人種、動物、慾望、知識、智慧、才智、情緒、洞見、地利、衝. 春之霖、于小刀,《圖解・周公解夢 1000 問》,新北市:西北國際文化,2018,頁 238、442。 一種分身的概念,又稱為多重宇宙論。科學人雜誌,https://sa.ylib.com,檢索日期: 2019/2/24。 17 彼得・蓋伊(Pater Gay), 《弗洛伊德傳》 ,新北市:立緒文化,2002,頁 200。 18 追夢螞蟻,《夢控師》,臺北市:凱信企管顧問,2015,頁 239。 27 15 16.

(39) 動、殘酷、溫柔、疼痛、魅力、機會、組織、才華等,任何東西都比清醒 世界多一些!所以我們若能找到進入夢生活的管道,就可擁有更多的潛 能,來產生新的人生見解。因為在造夢器的儲藏室中,有著無限多的夢原 料。19. 第二節 與知名藝術家隔時空交流. 畫畫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而畫家用耐心、信心與決心,在各自不同的 成長背景中,涵養了自己的本能,並令其持續成長、壯大。. 一、夏卡爾(Marc Chagall, 1887-1985) 夏卡爾是一位熱愛生命、鍾情藝術、讚詠愛情的感性畫家,他的創作風格 獨特而鮮明。在 1910 年代,他悖逆傳統的「超現實主義畫風」,曾一度不受重 視並飽受質疑,但他率直純真的筆觸、浪漫自由的構圖,以及鮮豔大膽的用 色,終究讓世人刮目相看並讚嘆不已。夏卡爾曾說:「我是魔術師」20,也曾 說:「愛就是全部,它是一切的開端」21,在幻想與現實的衝擊中,他用愛的魔 術,變化出不合邏輯卻又真實存在的幻彩世界。 夏卡爾的創作多元而豐富,他不在乎外界對他的評論與看法,「做自己」是 他的創作理念,「隨心所欲」是他的創作方法,他用畫來說故事,讓觀者從作品 中看見他內心世界裡最真實的聲音。在其創作主題中,最常見的是濃濃的鄉 情,這與他的成長背景有很大的關係:平實的小屋、可愛的動物,以及保守神 祕的猶太教信仰等,在夏卡爾的童年回憶裡,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克里斯多福・索頓(Dr.Christopher Sowton,ND), 《心理醫師幫你解夢》,臺北市:大是文化, 2018,頁 46。 20 何政廣主編, 《鄉愁與愛的畫家夏卡爾》 ,臺北市:藝術家出版,1996,頁 10。 21 何政廣主編, 《鄉愁與愛的畫家夏卡爾》 ,臺北市:藝術家出版,1996,頁 8。 28 19.

(40) 少年時期的夏卡爾,從周遭的人、事、物中汲取創作的靈感之泉,並儲存 在記憶的一隅,他的生活單純而愉快,這讓他的作品充滿著天真活潑的筆調。 筆者認為夏卡爾畫中的「鳥和魚」代表自由;「花」意謂愛與幸福;「雞」呈現 光明與希望;「小提琴手」象徵閒適與安寧;「馬戲團表演者」是歡樂的展現; 「木屋與教堂」則滿溢內心深藏的思鄉情懷,可見家鄉的回憶在夏卡爾的心中 是最難忘的美麗。 〈我與鄉村〉【圖 2-19】是筆者極其喜愛的一幅畫,畫面中央放大的人與羊 之間的眼神交會是溫馨的、是親近的,其中的情感交流正如人手中的植物,隨 著時間的增長而茁壯,直至開花結果。羊的側臉上正訴說著彼此間動人的關係 ──人用心養護羊,羊以羊奶作為回報。人脖子上的十字架隱喻著「無私的 愛」,也暗示著「救贖」與「重生」,以佛家的觀點來看,就是「眾生皆平等」。 上方的男人與顛倒的女人,筆者將其解讀為「前世的因果輪迴」,因而成就了這 一世的人、羊之緣。至於畫面上的線條分割,則類似太陽與月亮的日夜交替, 意即歲月的流逝,在廣大的虛空中,無言地重複著剪不斷理還亂的故事。. 圖 2-19,夏卡爾, 〈我與鄉村〉 ,油彩、畫布,191×150.5cm,1911, 資料來源:《360°夢見夏卡爾》頁 87。 29.

(41) 愛情是夏卡爾生命中最重要的養份,沉醉在愛裡的夏卡爾熱情澎湃,蓓拉 (Bella)、維吉尼亞(Virginia)與娃娃(Vava:Valentia 的暱稱)三位女性,在 他的創作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1909 年夏卡爾與蓓拉邂逅在浪漫的維臺普 斯克(Vitebsk),甜蜜的愛戀在思想契合的兩人間迅速滋長,頓時乏味的生活閃 亮了,希望的花朵在夏卡爾的心中綻放,雀躍的心情如氣球般飛升,熱戀的愛 侶在六年後結為連理,之後夏卡爾為愛妻創作了三十多幅畫作,其中最膾炙人 口的莫過於 1915 年的作品〈生日〉【圖 2-20】。 在夏卡爾二十八歲生日當天,為了給壽星一個驚喜,美麗的蓓拉帶著花束 來到他的住處,紅色的地毯、紅色的桌布,畫出了作者滿溢的熱情,明亮的窗 戶象徵兩人純淨的心,一見到愛人,欣喜若狂的夏卡爾快樂地飛了起來,並忍 不住轉身親吻摯愛的未婚妻,而害羞的蓓拉頓時睜大了眼睛,顯得不知所 措……,往後這幅如夢似幻的作品,成了夏卡爾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圖 2-20,夏卡爾,〈生日〉 ,油彩、畫布,80.8×100.3cm,1923, 資料來源: 《鄉愁與愛的畫家夏卡爾》頁 91。. 幸福在蓓拉因病去世之際消失得無影無蹤,悲傷的夏卡爾失去了前進的動 力,直到維吉尼亞的出現,才重新點亮心中已然熄滅的燭火,夏卡爾活了過 30.

(42) 來,雖然無法停止對蓓拉的思念,但創作的熱情得以再度燃起。在〈華蓋下的 新娘〉【圖 2-21】中,夏卡爾的雙手緊抱著維吉尼亞,天使的祝福讓夏卡爾心花 朵朵開,蓓拉飄然遠去後,維吉尼亞成為夏卡爾心中最大的慰藉,但是這段曾 經攜手同行的愛,因維吉尼亞有夫之婦的身份,以及蓓拉在夏卡爾心中的無可 取代,終究還是無疾而終。華蓋下的新娘雖被愛人緊擁入懷,但與夏卡爾深情 相對的卻是蓓拉的側臉,這情景如何不令維吉尼亞神傷,而選擇黯然離開!. 圖 2-21,夏卡爾,〈華蓋下的新娘〉 ,油彩、畫布,115×94cm,1949, 資料來源:Rita's 天使寫畫 ritamandala.blogspot.com. 維吉尼亞離開之後,撫慰夏卡爾孤寂之心的天使之手,就是娃娃。若說夏 卡爾與蓓拉的愛銘心刻骨,與維吉尼亞的關係是相互依靠,與娃娃之間的情則 是相知相守。娃娃與夏卡爾同為猶太人,在同樣的種族背景之下,自然而然在 相處上就少了一分隔閡,並多了一分信賴,因此兩人在生活上或許缺少了一些 浪漫情懷,卻也能彼此擁有細水長流的甜蜜。 在 1955 年的水彩作品〈給娃娃〉【圖 2-22】中,夏卡爾化身為溫馴的動 31.

(43) 物,依偎在娃娃的身旁,雖然對蓓拉的思念絲毫未減,但他已懂得隱藏心事, 只讓蓓拉隱約出現在畫面右側,與夏卡爾遙遙相對,這是對娃娃的尊重,也是 對娃娃的依賴,兩人在往後三十三年的歲月中相惜相伴,讓夏卡爾得以保有赤 子之心,並繼續彩繪夢想。. 圖 2-22,夏卡爾,〈給娃娃〉,水彩、紙,64×48cm,1955, 資料來源: 《鄉愁與愛的畫家夏卡爾》頁 211。. 在宗教的面前,夏卡爾曾吶喊:. 如果有主存在,請把我染上藍色,燒盡,變成月亮吧!或者把我和律法隱 藏在祭壇裡面?主呀!為了我做一些事吧!我祈願著。22. 剛出生便經歷瀕死經驗的夏卡爾,幸運地被猛然浸入水中,又奇蹟般地活 了過來,此後他曾自稱為「靈媒」畫家23,這與筆者與生俱來的通靈能力有些. 22 23. 何政廣主編, 《鄉愁與愛的畫家夏卡爾》 ,臺北市:藝術家出版,1996,頁 258。 何政廣主編, 《鄉愁與愛的畫家夏卡爾》 ,臺北市:藝術家出版,1996,頁 22。 32.

(44) 許相同之處,姑且不論夏卡爾是否真的能與靈界接觸,但他的畫中世界,確實 曾在筆者心中投下一顆震撼彈……2011 年驚喜地發現自己親身經歷的「超現 實」世界出現在夏卡爾的作品中,不合比例、飛天、上下顛倒的人物,在筆者 的生活中是真實所見,也解開了筆者多年來緊鎖的心門。. 二、歐姬芙(Georgia Totto O'Keeffe, 1887-1986) 開始注意歐姬芙是因為〈紅罌粟〉【圖 2-23】。兩朵紅花相依偎,互為伴侶 與依靠,不論是親人、朋友還是夫妻都需要這種彼此相依相惜的溫度。與此類 似的構圖還有〈黃色仙人掌花〉【圖 2-24】,有別於罌粟狂野的紅,淡雅的色彩 在畫面上充滿了和諧與寧靜的氛圍,流暢的曲線勾勒出了極為優雅的弧度。因 為「花」,筆者愛上了歐姬芙的畫。. 圖 2-23,歐姬芙,〈紅罌粟〉 ,油彩、畫布,. 圖 2-24,歐姬芙, 〈黃色仙人掌花〉,. 76.2×101.9cm,1928,. 油彩、畫布,76×105cm,1929,. 明尼蘇達大學韋司曼美術館藏,. 德州佛特沃斯藝術中心藏,. 資料來源:《歐姬芙:沙漠中的花朵》頁 86。. 資料來源: 《歐姬芙:沙漠中的花朵》頁 92。. 出生在一個有七個小孩的大家庭,除了哥哥之外,歐姬芙需要長期照顧五 位弟妹,以同樣身為長女身分的筆者來看,生活的壓力應該不小,但這樣的成. 33.

(45) 長環境也容易造就個人自主獨立與堅毅剛強的性格,因此筆者推論:歐姬芙之 所以終其一生堅持創作,生活環境的影響功不可沒。 歐姬芙擅長用極少的顏色與極簡的構圖來完成非凡的畫作,筆者認為這與 她低調的個性有極大的關係,在家中長年扮演著照顧者的角色,早已習慣了處 理生活中大大小小繁瑣的事務,以補償的心理來說,或許會不自覺地嚮往平淡 簡易的生活,而呈現在畫作上的也會是直接而毫不猶豫的筆調【圖 2-25】。. 圖 2-25,歐姬芙, 〈藍色的線條〉,水彩、紙,62.2×47cm,1916,聖塔非歐姬芙美術館藏, 資料來源: 《歐姬芙:沙漠中的花朵》頁 23。. 歐姬芙喜愛音樂,除了名為「音樂」的作品之外,內涵的音樂元素,在她 其它的畫作上也可找到不少蛛絲馬跡,例如:〈星夜〉【圖 2-26】中的繁星點點 雖然不合常理地以幾何形狀依序排列,但是滿布的星群竟像閃耀的音符般隨著. 34.

(46) 觀者的心律跳動,彷彿為靜謐的夜注入了不可思議的動感與生機。與〈星夜〉 的構圖截然不同的〈晚星〉【圖 2-27】總能深深吸引筆者的目光,柔和的曲調似 在天地間輕輕流淌、盤旋,而最動人心弦之處是:被緊緊擁抱、懸掛天際、璀 璨明亮的那顆「心」。. 圖 2-26,歐姬芙,〈星夜〉,水彩、紙,22.9×30.5cm,1917,歐姬芙基金會藏, 資料來源:《歐姬芙:沙漠中的花朵》頁 21。. 圖 2-27,歐姬芙,〈晚星〉 ,水彩、紙,1917, 資料來源: 《歐姬芙:沙漠中的花朵》頁 20。 35.

(47) 歐姬芙最迷人之處在於她安靜的氣質,筆者認為她心胸寬廣、情思細膩, 卻大而化之,這從她的抽象畫中可看出端倪,〈青色沙洲〉【圖 2-28】的實景筆 者並未見過,主調青色也令人匪夷所思,極簡的構圖倒完美地展現出遼遠壯闊 之感,卻不顯得孤寂,這讓筆者聯想到馬克‧羅斯科(Mark Rothko, 1903- 1970)的矩形方塊畫作〈灰上的黑〉【圖 2-29】,同樣的極簡風,類似的色塊分 割手法,卻帶給筆者完全不同的感受——歐姬芙是自由;羅斯科是壓抑,同樣 的觸動人心,卻予人不同的心情——想跟歐姬芙一起飛;想隨羅斯科一起逃。. 圖 2-28,歐姬芙,〈青色沙洲〉,油彩、畫布,. 圖 2-29,羅斯科,〈灰上的黑〉,1970, 資料來源: 《羅斯科傳》附錄圖版 18。. 76.2×102cm,1928, 阿拉巴馬私人收藏,. (Rothko Estate). 資料來源:《歐姬芙:沙漠中的花朵》頁 162。. 之所以覺得〈青色沙洲〉的設色令人匪夷所思,是因為:黃沙堆積之洲在 星辰閃爍間,被皓月染上一層青紗,原以為是夜的藍卻與晝的白左右交錯分 割,令人分不清到底是晝還是夜?這般:非晝的藍、非黃的洲、非夜的白,正 是:非理性的感性展現,也是非常理的抽象之相。 歐姬芙最深植人心的作品除了局部放大的花之外,還有對動物骨骸【圖 230】的描寫。花顯現開朗愉悅,骨骸讓人有抑鬱死亡之感,兩種題材之間有著 彼此格格不入的矛盾,卻又存在著不可切割的關聯,因為它們都出自於自由不 36.

(48) 拘,不受世俗綑綁的靈魂:歐姬芙。筆者以為——花代表人的外貌,骨頭象徵 人的內涵,看似毫不相干,實則緊密相連,俗話說:畫如其人,若從畫可以瞭 解一個人,那麼,堅韌的傲骨就隱身在柔美嬌豔的外表下,「外柔內剛」就是歐 姬芙對自我性格所下的最佳註解。. 圖 2-30,歐姬芙,〈鹿頭骨與沛得諾方山〉,油彩、畫布,91.4×76.2cm,1936, 波士頓科特西美術館藏,資料來源: 《歐姬芙:沙漠中的花朵》頁 129。. 三、草間彌生(Yayoi Kusama, 1929-). 我一天到晚都在製造這些令人生畏的形象,藉此克制我的情緒,我做了不 知道多少根軟雕塑的陽具,試著睡在那些物件當中。結果可怕的造型慢慢 變成了古怪的造型,甚至是可笑的造型,變得好像可以光明正大、坦率歌 頌自己的疾病。就像這樣,我溫柔地創造了好幾億根陰莖。24 24. 草間彌生,《無限的網:草間彌生自傳》 ,新北市:木馬文化出版,2010,頁 62。 37.

(49) 「率性」是筆者對草間彌生的觀感。別人的非議對她向來不具意義,他人 的批判於她從來不構成威脅,她要的結局最終只是一句:對得起自己。走在時 代尖端、作風前衛的女性:草間彌生是日本當代舉足輕重的藝術創作家,2006 年她在美國獲頒終身成就獎,也贏得世人對她「圓點女王」【圖 2-31】的稱譽。. 圖 2-31, 「圓點女王」,圖片來源:www.wowlavie.com,檢索日期:2020/1/18。. 十二歲時,在草間彌生的身上開始出現了幻覺與幻聽,那是在 1941 年太平 洋戰爭時期,草間彌生剛成為女子高中新生,一如往常,她坐在堇花花圃裡發 呆,這時堇花開始如人一般對著草間彌生說話,逐漸增強的音量,震痛了草間 彌生的耳,也震出了草間彌生從此長期與病魔對抗的漫漫長路。. 有一天. 我的聲音突然. 變成堇花 鎮定下來 真的嗎. 屏住呼吸 一切. 今天發生的一切25. 25. 草間彌生,《無限的網:草間彌生自傳》 ,新北市:木馬文化出版,2010,頁 93。 3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You are given the wavelength and total energy of a light pulse and asked to find the number of photons it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The difference resulted from the co- existence of two kinds of words in Buddhist scriptures a foreign words in which di- syllabic words are dominant, and most of them are the

• elearning pilot scheme (Four True Light Schools): WIFI construction, iPad procurement, elearning school visit and teacher training, English starts the elearning lesson.. 2012 •

(Another example of close harmony is the four-bar unaccompanied vocal introduction to “Paperback Writer”, a somewhat later Beatles song.) Overall, Lennon’s and McCartney’s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