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應用模糊理論於數位學習成效評量模式建構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應用模糊理論於數位學習成效評量模式建構之研究"

Copied!
1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2006 工研院創新與科技管理研討會. 應用模糊理論於數位學習成效評量模式建構之研究 陳振東. 林宸瑩. 盧琬婷. 徐姿燕. 國立聯合大學. 國立聯合大學. 國立聯合大學. 國立聯合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主任暨. 資訊管理學系. 資訊管理學系. 資訊管理學系. 管理研究所教授. beauty06170. ctchen@nuu.edu.tw. @nuu.edu.tw. eett1122 ntnast@gmail.com. @yahoo.com.tw. 摘要 隨著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數位學習已成為未來學習的重要趨勢。雖然已有不少數位學習系統陸續 開發完成,但對於數位環境的學習成效評量研究卻十分罕見。事實上,學習成效乃是衡量學習者學習成 果的指標,亦可作為判定學習活動是否繼續辦理之依據。學習評量結果的回饋,是為了讓學習者瞭解自 己的學習情況,進而找尋適當的資源來繼續學習,以提高學習效果。然而,傳統的評量方式常以考試的 分數高低來評量學習者的學習成果。但是,學習是動態的過程,會因時間不同而產生質和量的變化,所 以應注重學習者學習的軌跡和改變的情形。因此,傳統以明確分數的學習評量方式,並不能完全呈現學 習者的學習成效。 為此,本研究乃以模糊理論為基礎,針對網路環境提出數位學習成效的評量模式,以提供學習者了 解自我的學習成效。本研究應用語意變數表達學生成績間之差異,以具體方式顯示學生的學習成效,提 供更多資訊以供參考。藉此學習評量模式,給予學習者等第評比,使教師能更準確了解教學狀況及學生 學習狀況,學生也能清楚自己的學習狀況。 關鍵詞:學習成效評量、數位學習、模糊理論、語意變數. 1. 前言. 為因應世界各國全面發展數位學習的趨勢,我. 近年來由於資訊科技的蓬勃發展,提供數位學. 國於民國91年提出「挑戰2008」數位學習國家型科. 習一個成熟的發展環境。網際網路與全球資訊網可. 技計畫,目的在於希望藉助政府的政策導引,推動. 說是二十世紀末最熱門且影響最深遠的資訊技. 全民數位學習,以提升知識經濟時代的國家整體競. 術,以網路為教學環境的電腦輔助教學系統,更是. 爭力[13]。在正式教育系統方面,中小學以民國90. 不可或缺的一環。. 年教育部所定的「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為發展. 數位學習已是世界各國全面發展的教育趨. 綱領[11],目的為培養學生運用資訊科技、主動學. 勢,美國在1996年公佈第一份「國家教育科技計. 習與創新思考的能力。在民國94年達到建立逾600. 畫」,主題為「讓全美學生皆準備好進入21世紀:. 所(20%)發展資訊教學特色的種子學校,教師均. 面對科技素養的挑戰」。在歐洲於2000年提出「數. 能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且教學活動時間達. 位歐洲:全民共享的資訊社會」計畫,強調將資訊. 20%,教材全面上網,及各學習領域具備豐富且具. 科技整合進教育系統中。為達到未來社會的需求,. 特色的教學資源。. 國家需將資訊科技整合進教育體系,以幫助下一代. 一般傳統學習是在教室進行授課,學生和教師. 擁有學習、創造性思考及溝通的技能,因這是生產. 面對面討論並提出疑問,提高講述力,學習狀況一. 未來卓越工作力的關鍵[13]。. 目了然,教師可視學生的學習狀況立即改變授課方.

(2) 2006 工研院創新與科技管理研討會 式,學生若有疑問可馬上提出,立即獲得答案,不. 數位學習(E-learning)指的是以數位工具,透. 需回家自行尋求解答,因此即時解答力強,使學習. 過有線或無線網路,取得數位多媒體教材,進行線. 更加輕鬆。相對的,傳統學習有幾個缺點,使得數. 上或離線之學習活動[3]。數位學習教材內容的生動. 位學習可取代部分傳統方式。因為傳統學習採用固. 活潑,並非只是面對面的學習,而是運用科技創造. 定時間、地點的上課方式,較制式化。下課後,學. 有特色的教學環境,使學習者可集中注意力,且對. 生須自行回家複習,同樣的教材,老師不會一再重. 上課內容較感興趣,因而提高學習意願,進而使得. 覆,因此學生會養成上課作筆記的方式,但筆記畢. 學習成績進步。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透過同學間. 竟能記的不多,無法完整呈現課堂上的知識,若課. 彼此討論及互動,而對學習內容有深入瞭解,從而. 堂後不自行複習,課堂所學會漸漸被遺忘。. 提高了學習成績。數位學習帶給師生最重要的改變. 數位學習可突破傳統學習的時空限制,不再侷. 在於提供學習者一個彈性的學習環境,使課程可更. 限於課堂中,24 小時只要在有網路的地方,隨時隨. 符合學生個人化需求,進而使得學生學得更好[15]。. 地都可進行學習。由於網際網路發達的關係,蒐集. 黃貝玲[12]指出,線上學習所提供的學習模式. 資料取得知識或資源也較以往容易,若教學平台建. 是一全新之模式,而與傳統方式不同,學習者必須. 立得當也可記錄學習歷程、成效。同時,可利用多. 瞭解自身的需求,再組合而成為自己最適的學習內. 媒體影音的方式進行互動,不但可傳送影像、圖. 容,並且尊重個別學習者的差異與適性的自主自我. 片、文章,更可有效散佈資源及知識。. 掌握學習節奏,比起一般傳統的課堂學習方式更能. 教師們漸漸採用數位學習評量來評估學習者. 精簡學習時間,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2.2 學習成效評量. 的學習成效。如此,不但節省教師閱卷時間,也減 少人工失誤而改錯分數。然而,一般的電腦適性測. 學習評量是教學歷程中相當重要的一環,可用. 驗採用試題反應理論,依答題結果來估算能力,容. 來檢討教學目標與教學活動,目的是瞭解學習者在. 易忽略受試者在評量過程中之知識狀態[5]。若是以. 認知、情意及技能方面內隱,且無法用肉眼觀察的. 評量分數就代表一個學生學習的程度,似乎太過不. 心理特質。王文中等人[2]在評量理論中談到:「評. 客觀,因為除了學生本身的學習成果,還包括試卷. 量不僅是施測和評分而已,更重要的是對考試或測. 題目的難易程度、整體學生的素質差異,都會影響. 驗的分數進行解釋與價值判斷」。由此我們可知評. 學生的學習成果。. 量後僅給予學生成績並無太大的幫助,若在給予成. 由國內外紛紛提出數位學習相關計畫可見數. 績的同時,讓學生知道成績所代表的意義,則評量. 位學習的重要,數位學習與傳統學習相較下,不單. 的功能才能夠彰顯。. 只在工具層面的不同,其代表的是一個新的訓練和. 學習成效乃是衡量一個學習者學習成果的指. 教育概念,許多的理論及議題仍需探索。為瞭解數. 標,亦可作為判定學習活動是否繼續辦理之依據。. 位學習與傳統學習之學習結果有何不同,近年來國. 而評量結果的回饋,是為了讓學習者瞭解自己的學. 內外有許多相關研究探討。然而,研究面向多著重. 習情況,而不是據此作為懲罰學習者的依據,是要. 於最終學習結果及影響這些學習結果的可能原. 使學習者瞭解本身的不足之處,進而找尋適當的資. 因,對數位學習的學習成效評量的探討較為缺乏。. 源來繼續學習。所以,評估的結果是必須再回饋於. 由於傳統學習評量考慮的不夠周延,無法充分 表達學生的成績、學習的成效、評定的結果太過主 觀與絕對。本研究將利用模糊理論為基礎,建構一 個學習成效評估模式,並於網路環境下開發數位學 習成效評量系統,以改善傳統評量的缺失。. 系統的維護、改進。. 2.3 模糊理論應用於學習評量 模糊理論(Fuzzy Theory)是 Zadeh[17]於 1965 年所提出的理論。它是一門模仿人類思考,處理存. 2. 相關文獻. 在於所有物理系統中的不精確本質的數位控制方. 2.1 數位學習. 法學。模糊理論認為,人類的思考邏輯是模糊的, 2.

(3) 2006 工研院創新與科技管理研討會 所謂模糊集合,意即某種集合元素屬於該集合. 即使是條件和資料不明確時,仍必須作下判斷。這. 的程度,用 0 和 1 之間的某個數值來表示的方法。. 一類的模糊性語詞,它的界定都相當不明確。 近年來,已有不少學者應用模糊理論於學習評. 它以隸屬函數值(Membership Function)來描述某. 量。吳德仁[4]應用模糊理論與不確定推理在教學系. 個元素屬於某個集合的程度,並給予 0 和 1 之間的. 統,剖析學習紀錄,以診斷出學習概念上的迷思之. 一個數值來表示。這個數值就稱為該元素隸屬於模. 現象及關鍵學習概念點,並結合模糊理論,建立學. 糊集合的隸屬度[17]。. 習成效分析解釋介面。沈逸萍[7]提出籍由模糊綜合. (二) 三角模糊數 ~. 評判,探討不同於加權平均計算的學生學習成就總. 三角模糊數以 M =(a,b,c)表示且 a≦b≦c,如. 體評量方式,發展出一套模糊總體評量系統,期能. 圖 1 所示。當 a >0 時,稱 M 為正三角模糊數(Positive. 對學生之總體評量更具點理性及周延性。莊仲寧[10]. Triangular Fuzzy Number;PTFN)。三角模糊數 M. 以實施九年一貫課程的國小一年級學生的期末成. 的隸屬函數定義如下[16]:. ~. ~. 績資料為研究對象,應用模糊數學方法綜合評量各 學習領域的成績。林宜慶[8]將模糊理論應用於學習 程度評量,把每一次的評量分數轉換成學習程度的. μ. 語意變數,再利用模糊語意綜合評量模式整合各次. ~. M. 的語意程度值,計算每位學生的學習程度語意變數 值。幫助教學單位快速了解學生的學習程度及狀. ⎧ ⎪ ⎪ ⎪ ( x ) = ⎪⎨ ⎪ ⎪ ⎪ ⎪ ⎩. x − a , a ≤ x ≤ b b − a. (1). c − x , b ≤ x ≤ c c − b 0 , otherwise. 隸屬度. 況,作為教學改進的參考,提升學習成效。. μ(x). 吳世宏[6]以模糊理論為基礎,針對非限制性答 案的評量應用分析層級程序法(AHP)定出評量領 域中各評定項目的權重,藉由語意變數來表達教師 對於學生在各項評定項目施測結果的感知程度。吳 孟勳[5]應用模糊集合理論與試題反應理論之學習. 0. a. b. c. 評量模式,整合主觀與客觀的受試者評量資訊,籍 圖 1 三角模糊數. 以改善一般電腦適性測驗系統未能考量知識狀態 差異之缺失。 (三) 語意變數. 由於絕對的成績不能代表學生的學習程度,也 無法清楚表達學生的學習狀態,因此綜合以上研. 日常生活中,常用一些形容詞來描述事件。如. 究,更能肯定運用模糊理論在學習評量上佔有一定. 「成績很好」。“很好”這個形容詞其實就是“成績很. 的地位。然而,上述的研究大都並未針對數位環境. 高”,成績是一個變數,而“好”是該變數的“值”。這. 提供即時性的學習成效評量。這也是本研究的主要. 以”語句”形容某個變數的語句我們稱為語意變數. 目的之一。. (Linguistic Variables)[1]。. 3. 模糊理論. (四) 解模糊化(Defuzzification). (一) 模糊集合. 解模糊化是把一個模糊集合 B(y),y∈Y,轉. 模糊集合(Fuzzy Sets)是指用來表示界限或. 換至一個明確值 y*的動作,也就是說找一個最適合. 邊界不分明,且具有特定性質事務的集合。目的在. 代表模糊集合 B(y)的明確點 y*∈Y。解模糊化必. 解決現實環境中之不確定性(Uncertainty)與模糊. 需符合三點原則:(1)合理性(2)計算簡單(3). 性(Fuzziness)資料。模糊集合的表示法會因為對. 連續性[1]。. 象、環境、描述者的主觀意識不同而不同。 3.

(4) 2006 工研院創新與科技管理研討會. 4. 學習成效評估模式. 丙,丁},設其權重數量化為 V = {5 ,4 ,3 ,2 ,1},再將 其歸一化評價水準集為 V = {1 ,0.8 ,0.6 ,0.4 ,0.2 }。. 在評量學生的學習成效,其本身具有多種屬 性,在評價的過程中,必需對多個相關的因素作綜 合性的考慮。模糊綜合評判是在模糊環境下,為了. 隸屬度. 某種目的對一事物作出綜合決策的方法[7]。因此,. μ ( x )丁. 本研究採模糊綜合評判法對學生線上學習成效予. 難等試題 乙 甲. 丙. 優. 1. 以評量。評量型態分成二種,包括平時線上練習, 以「即時方式」來計算成績並評量個別學生學習成 效;以及模擬考形式,以「批次處理」方式來評量 所有學生的學習成效。. VL. 4.1 即時性評估 0. 步驟一、設定評量因素集. L. M 0.5. 0.2. H VH 題數 0.7 1 標準化. 圖 2 難等試題之模糊隸屬函數. 綜合評判的多種因素組成的集合,稱為因素 集,以 U 來表式,即 U = {μ1 , μ 2 ,..., μ m }, μ i 表示. 隸屬度. i 個影響因素,i=1,2,…,m。在即時學習評量中,將. 中等試題. μ (x ) 丁. 試題分為「難」 、 「中」 、 「易」程度即為評量因素集,. 丙. 乙. 甲. 優. L 0.25. M 0.5. H VH 0.75 1. 亦即因素集為: U={難( μ1 ),中( μ 2 ),易( μ 3 )}。 步驟二、建立各類題目的比例 一般而言,因素集中各因素對被評判事物的影 響是不一致的,所以因素的權重分配是 U 上的一個 VL 0. 模糊向量。我們依據評量因素集,對各評量因素 μi. 給予一相對應權重 ai (i = 1,2,..., m ) , m. 且. ∑a. i. i =1. 隸屬度. 合表示為: m. ∑μ i =1. ai. 標準化. 圖 3 中等試題之模糊隸屬函數. = 1, ai ≥ 0, i = 1,2,..., m 。亦可以模糊集. ~ A=. 題數. μ (x ). (2). 丁. 易等試題 丙. 乙. 甲. L 0.4. M H 0.6 0.8. 優. i. 本研究假設平時測驗試題難易度題目比例,分 別為難等 30%,中等 30%,易等 40%。則因素比例 集為:. VL 0. ~ 0 .3 0 .3 0 .4 A= + + = (0 . 3 , 0 . 3 , 0 . 4 ). μ1. μ2. VH 題數 1 標準化. 圖 4 易等試題之模糊隸屬函數. μ3. 步驟三、建立隸屬函數. 步驟四、模糊評判矩陣. 依答對「難」 、 「中」 、 「易」等試題之題數,設. 單因素評判矩陣即針對因素集中第 i 個因素 μi. 定評量語意的隸屬函數,分別如圖 2、3、4 所示。. 進行評判,給予評價集中第 j 個評價水準 vj 之隸屬. 評價集是對評量對象各種評判結果之語意變數所. 程度為 rij。本研究中,因素集為{難、中、易},因 ~ 此 單 因 素 評 判 集 的 矩 陣 R 如 下 :. 組成的集合 V = {v1 ,v2 ,…, vn},即 V = {優,甲,乙, 4.

(5) 2006 工研院創新與科技管理研討會. ~ ⎡ R1 ⎤ ⎡ r 11 ~ ⎢~ ⎥ R = ⎢ R 2 ⎥ = ⎢⎢ r21 ⎢ ~ ⎥ ⎢r ⎣⎢ R 3 ⎦⎥ ⎣ 31. r12 r22. r13 r23. r14 r24. r32. r33. r34. 其歸一化評價水準集為 V = {1,0.8,0.6,0.4,0.2 }。. r15 ⎤ r25 ⎥⎥ r35 ⎦⎥. μ(x). 隸屬度 丁. 丙. VL. L. 乙. 甲. 優. ~ ~ 其中, R1(難) 、 R2(中) 、 R~3(易) , j = 1,2,3,4,5 。. 步驟五、模糊綜合評判 ~ ~ 以題目比例 A 與單因素評判矩陣 R 之合成運 算,可得綜合評判結果。本研究運用 M (•,⊕ ) 模式解. M H VH 分 總 最 數 最 低 最低 + 平均 平 最高+ 平均 高 均 分 分 2 2. 模化如下[9]:. ~ ~ ~ B = A(•,⊕)R =[ b1 , b2 , b3 , b4 , b5 ]. (3). 圖 5 成績之模糊隸屬函數. 其中,“ • ”為乘積運算,“ ⊕ ”為閉合加法運算,且. 資料來源:謝凱隆[14]. 須滿足. a ⊕ b = min{(a + b ) ,1} = ⊕ (a i • r ij m. b. j. i=1. ). (4). 步驟四、模糊評判矩陣 單因素評判矩陣即針對因素集中第 i 個因素 μi. (5). 進行評判,給予評價集中第 j 個評價水準 vj 之隸屬 程度為 rij。各單因素評判集的隸屬度為橫行組成之. 步驟六、轉換為百分制. 矩陣,其中 i = 1,2,...,5 , j = 1,2,3,4,5 :. 根據每個語意變數的綜合隸屬程度,將其轉換 為百分制分數(Z)如下: n. Z = 100∑ b jV j. ~ ⎡ R1 ⎤ ⎡r11 ⎢~ ⎥ ⎢ r ~ R R = ⎢ 2 ⎥ = ⎢ 21 ⎢ Μ⎥ ⎢ Μ ⎢~ ⎥ ⎢ ⎢⎣ R5 ⎥⎦ ⎣r51. (6). j =1. 4.2 批次評估 步驟一、設定評量因素集. r12 r13 r14 r15 ⎤ r22 r23 r24 r25 ⎥⎥ Μ Μ Μ Μ⎥ ⎥ r52 r53 r54 r55 ⎦. 些單次評量成績即為評量因素,則其因素集為:U. 步驟五、模糊綜合評判 ~ ~ 以因素權重 A 與單因素評判矩陣 R 之合成運. ={測驗一( t1 ),測驗二( t 2 ),測驗三( t 3 ),測. 模化如公式(3)。. 。 驗四( t 4 ),測驗五( t 5 )}. 步驟六、轉換為百分制. 假設學生在進行五次測驗之後統一做評量,這. 算,可得綜合評判結果。本研究運用 M (•,⊕ ) 模式解. 根據每個語意變數的綜合隸屬程度,將其轉換. 步驟二、建立因素權重集 假設五次評量成績項目圴佔 20%,則因素權重為:. 為百分制分數(Z)如公式(6)。. ~ 0.2 0.2 0.2 0.2 0.2 A = + + + + = (0.2,0.2,0.2,0.2,0.2) t1 t2 t3 t4 t5. 5. 範例說明. 步驟三、建立隸屬函數. 5.1 即時評估的範例. 依每個評量項目,依全班所有學生成績設定隸 屬函數。本研究採用謝凱隆[14]之模糊隸屬函數表 示方式,如圖 5 所示。. 步驟一、試題分為「難」、 「中」、 「易」,則 U ={難. 評價集是對評量對象各. (u1),中(u2),易(u3)}。. 種語意評判結果所組成的集合,即 V = {優,甲,乙, 丙,丁},設其權重數量化為 V = {5 ,4 ,3 ,2 ,1},再將. 步驟二、本研究假設本次平時測驗試題難易比例, 5.

(6) 2006 工研院創新與科技管理研討會 分別為難等 30%,中等 30%,易等 40%。亦即. 步驟六、以正規百分制表示法取整合評判結果. ~ 0.3 0.3 0.4 A= + + = (0.3,0.3,0.4) 。. μ1. μ2. Z = 100(0.168×1 + 0.528×0.8 + 0.304×0.6 +. μ3. 0×0.4 + 0×0.2)= 77.28. 步驟三、建立語意變數,如圖 2、3、4 所示。. 據此,三位學生的模糊評分及轉換成績如表 2. 步驟四、假設試題題數為 20 題。其試題難易度權. 所示。. 重分別為:難等 30%,中等 30%,易等 40%,學生. 步驟七、評價等第. 答對題數及成績如表 1 所示。. 平時練習成績採以轉換後的模糊綜合評判之. 依據難、中、易的隸屬函數,以學生 A 答對難. 集合,採用累加法進行等第評判。. 等試題 5 題為例,其成績落點分別在優等及甲等第. 由於一般考試皆以 60 分為及格標準,因此累加 至 0.6 之後,便是給該等第。以學生 A 為例,該學. 的程度值計算分別為: (i)在優等第之歸屬函數:5/6=0.83. 生的模糊綜合評判集合,優等為 0.20,甲等為 0.40,. (0.83-0.7)/(1-0.7)= 0.433. 採用累加法 0.20+0.40=0.6 已經到達我們所訂的標. (ii)在甲等第之歸屬函數:. 準 0.6,因此學生 A 的等第為甲等。. 1-0.433 = 0.567. 三位學生原始成績、模糊評判成績以及等第,. 學生 A 答對難等試題之模糊子集為. 如表 3 所示。. ~ R1 ={0.433,0.567,0,0,0}。. 表 2 各次測驗模糊綜合評判 依上述方式計算學生 A 的模糊子集:. 答對題數. ~ (1)答對難等題目: R1 ={0.433,0.567,0,0, 0}。 ~ (2)答對中等題目: R 2 ={0,0.667,0.333,0, 0}。 ~ (3)答對易等題目: R3 ={0,0.125,0.875,0,0}。. 模糊綜合評分. M. (•,⊕ ). 難等 中等 易等 分 {優,甲,乙,丙,丁}. 轉換成績. 試題 試題 試題 數. 學生 A 平時測驗之單因素評判矩陣為: ~ ⎡ R1 ⎤ ⎡ 0 .433 0 .567 0 0 0⎤ ~ ⎢~ ⎥ ⎢ R = ⎢ R 2⎥ = ⎢ 0 0 .667 0 .333 0 0 ⎥⎥ ~ ⎥ ⎢R 0 .125 0 .875 0 0 ⎥⎦ ⎣ 3 ⎦ ⎢⎣ 0. 學生 A. 5. 4. 5. 70 {0.168,0.528,0.304,0,0}. 77.28. 學生 B. 3. 4. 7. 70 {0.125,0.431,0.44,0,0}. 61.78. 學生 C. 2. 4. 4. 50 {0,0.223,0.466,0.311,0}. 58.24. 表 3 原始成績與模糊評判成績以及等第之比較 模糊綜合評分 學號 原始分數. 表 1 平時測驗答對題數 答對題數 學號. 難等試題. 中等試題. 易等試題. 分數. 學生 A. 5. 4. 5. 70. 學生 B. 3. 4. 7. 70. 學生 C. 2. 4. 4. 50. M. (•,⊕ ). {優,甲,乙,丙,丁}. 轉換成績. 等第. 學生 A. 70. {0.168,0.528,0.304,0,0}. 77.28. 甲. 學生 B. 70. {0.125,0.431,0.44,0,0}. 61.78. 乙. 學生 C. 50. {0,0.223,0.466,0.311,0}. 58.24. 乙. 5.2 批次評估範例說明 本研究「批次方式」的評量流程,如圖 6 所示。. 步驟五、模糊綜合評判. 步驟一、五次個別模擬測驗即為評量因素集。亦. ⎡0.433 0.567 0 0 0⎤ ~ ~ ~ ⎛ 1 1 1⎞ B = A(•,⊕)R = ⎜ , , ⎟(•,⊕)⎢⎢ 0 0.667 0.333 0 0⎥⎥ ⎝ 3 3 3⎠ ⎣⎢ 0 0.125 0.875 0 0⎥⎦. 即,U={測驗一( t1 ),測驗二( t 2 ),測驗三( t 3 ), 測驗四( t 4 ),測驗五( t 5 )}。. =(0.168 , 0.528 , 0.304 , 0 , 0 ). 步驟二、本研究假設每次模擬測驗均佔 20%。 6.

(7) 2006 工研院創新與科技管理研討會 步驟三、建立隸屬函數 隸屬度. 假設學生成績如表 4 所示。據此可建立各次測. μ (x ). 驗之評量的語義變數,如圖 6 所示。. 學生成 一. 二. 標準化. 標準化. 三. 四. 五. 標準化. 標準化. 測驗二:權重 20% 丁. 丙. VL. L. 38. 54.07. 乙. 甲. 優. 績來源 標準化. 給予各次測驗之權重. M. H. VH. 70.13 80.07 90. 分 數. 圖 8 測驗二之模糊隸屬函數 綜合評判其模糊隸屬程度. 測驗三:權重 20%. 給予各等第之相對重要性評價. μ (x ). 丁. 丙. 乙. 甲. 優. 評判、整合轉換為成績. 評估等第. 圖 6 批次處理流程圖. 隸屬度. μ (x ). 丁. VL. L. M. H VH. 分. 53. 63.2. 73.4. 80.7 88. 數. 圖 9 測驗三之模糊隸屬函數. 測驗一:權重 20% 丙. 乙. 甲. 優 隸屬度 μ (x ) 丁. VL. L. 45. 61.13. M. H. 77.27 87.63. VH. 分. 98. 數. 圖 7 測驗一之模糊隸屬函數. 測驗四:權重 20% 丙. VL. L. 56. 64.2. 乙. 甲. M H 72.4 85.2. 優. VH 98. 圖 10 測驗四之模糊隸屬函數. 7. 分 數.

(8) 2006 工研院創新與科技管理研討會. 隸屬度 μ (x ). 成績落點分別在優等及甲等第的程度計算為 測驗五:權重 20%. 丁. 丙. 乙. (i)在優等第之歸屬函數:. 甲. (VH 點-學生成績)/(VH 點-H 點). 優. =(98 - 90)/(98 - 87.6)= 0.229 (ii)在甲等第之歸屬函數: (學生成績 - H 點)/(VH 點 - H 點) =(90 - 87.6)/(98 - 87.6)= 0.771 VL. L. 20 30.7. M. H. VH. 分. 53.4 65.7 78. 數. 1 號學生第一次平時成績之模糊子集為:. ~ R1 = {0.229,0.771,0,0,0} 依上述方式計算 1 號學生各次平時成績之模糊. 圖 11 測驗五之模糊隸屬函數. 子集:. ~. (1)第一次模擬測驗成績: R1 = {0.229,0.771,0,0,0}。. ~. (2)第二次模擬測驗成績: R 2 = {0.497,0.503,0,0,0}。. 步驟四、求單因素模糊評判矩陣. ~. 以批次處理而言,即針對每一次之模擬測驗,. (3)第三次模擬測驗成績: R3 = {0,0.904,0.096,0,0}。. 分別求出其相對應之歸屬函數矩陣。學生模擬測驗. (4)第四次模擬測驗成績: R 4 = {0,0.437,0.563,0,0}。. 每次權重均佔 20%,其成績如表 4 所示。. (5)第五次模擬測驗成績: R5 = {0.106,0.894,0,0,0}。. ~. ~. 據此 1 號學生模擬測驗成績之單因素評判矩陣 為:. 表 4 學生各次測驗成績之加權平均表. ~ ⎡ R 1 ⎤ ⎡ 0.229 ⎢ ~ ⎥ ⎢ 0.497 R2 ~ ⎢~ ⎥ ⎢ R = ⎢R3⎥ = ⎢ 0 ⎢~ ⎥ ⎢ 0 ⎢ R~ 4 ⎥ ⎢ ⎣⎢ R 5 ⎦⎥ ⎢⎣ 0.106. 0.771. 0. 0. 0.503 0.904 0.437. 0 0.096 0.563. 0 0 0. 0.894. 0. 0. ⎡ 0.229 ⎢ 0.497 ⎢ = (0.2,0.2,0 .2,0.2,0.2 )( • , ⊕ ) ⎢ 0 ⎢ ⎢ 0 ⎢⎣ 0.106. 0.771 0.503 0.904 0.437 0.894. 學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加權 排名. 0⎤ 0 ⎥⎥ 0⎥ ⎥ 0⎥ 0 ⎥⎦. 號. 測驗. 測驗. 測驗. 測驗. 測驗. 平均. 1. 90. 85. 80. 78. 67. 80. 5. 2. 85. 85. 78. 58. 55. 72.2. 8. 3. 67. 54. 55. 75. 46. 59.4. 12. 4. 65. 65. 70. 62. 52. 62.8. 11. 5. 78. 65. 70. 90. 67. 74. 6. 6. 86. 90. 88. 66. 75. 81. 4. 7. 93. 78. 87. 81. 74. 82.6. 2. 8. 77. 66. 53. 74. 48. 63.6. 10. 9. 66. 48. 67. 64. 32. 55.4. 13. 10. 94. 79. 82. 98. 78. 86.2. 1. 11. 98. 89. 80. 75. 65. 81.4. 3. 12. 45. 55. 60. 56. 29. 49. 15. 0×0.2)= 80.8. 13. 78. 75. 87. 80. 47. 73.4. 7. 據此,所有學生的模糊成績的等第,如表 5 所示。. 14. 83. 80. 75. 64. 46. 69.6. 9. 15. 54. 38. 69. 65. 20. 49.2. 14. 步驟五、模糊綜合評判 ~ ~ ~ B = A (•,⊕ ) R 0 0 0.096 0.563 0. 0 0 0 0 0. 0⎤ 0 ⎥⎥ 0⎥ ⎥ 0⎥ 0 ⎥⎦. =(0.17 ,0.7 ,0.13 ,0 ,0) 步驟六、以正規百分制表示法取整合評判結果 Z = 100(0.17×1 + 0.7×0.8 + 0.13×0.6 + 0×0.4 +. 6.結論 數位學習是未來學習的趨勢,因此本研究乃針 對網路環境提出一個數位學習的成效評量模式。學. 以 1 號學生第一次之模擬測驗成績 90 分為例,其. 生可於特定期限內上網進行線上即時測驗,一方面 8.

(9) 2006 工研院創新與科技管理研討會 學生可以馬上得知成績及學習成效是否落後其他. 第3期p37~p38,民84。. 同學,另一方面也可知是否於簡單題目中粗心失. [4] 吳德仁,模糊理論與不確定推理在教學系統中. 分,而或對進階考題需要再多強練習。另外亦有於. 之應用,大葉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一定時間有模擬測驗,測驗結果除可顯示成積及排. 民89。. 名外,尚可看出學習成效的穩定度、及其偏性。本. [5] 吳孟勳,應用模糊集合理論與試題反應理論於. 研究所提出之評量模式,能完整呈現學習成效的狀. 學習評量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 況,並提供較多的資訊供學習者參考。未來,本研. 士論文,民92。 [6] 吳世宏,模糊理論應用於非限制性答案評量之. 究將以此模式為基礎,開發一數位學習評量系統, 以強化此模式的實用價值。. 研究,大葉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 文,民92。 [7] 沈逸萍,運用模糊理論於學生總體評量之研. 表 5 模糊綜合評判 模糊綜合評分 學 加權 排. M( •,⊕ ). 究,義守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論 排. 文,民92。. 等第. 轉換 {優,甲,乙,丙,丁}. 號 平均 名. 名. [8] 林宜慶,模糊理論應用於學習程度評量之研. 成績 {0.17,0.70,0.13,0,0}. 80.8. 5 甲 偏優. 究,大葉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2 72.2 8. {0.1,0.4,0.3,0.05,0.15}. 65. 9 乙 偏甲. 民94。. 3 59.4 12. {0,0.04,0.34,0.46,0.16}. 45.2. 12 丙 偏乙. [9] 林張群、陳安斌、盧惠柔,以模糊綜合評判在. 4 62.8 11. {0,0,0.51,0.44,0.05}. 49.2. 11 丙 偏乙. 二技甄試入學之應用,第十四屆全國技術及職. 1. 80. 5. 5. 74. 6. {0.10,0.32,0.45,0.13,0}. 65.2. 8 乙 偏甲. 業教育研討會論文集,67-75,崑山技術學院,. 6. 81. 4. {0.55,0.22,0.08,0.15,0}. 83.4. 4 甲 偏優. 台南,民88。. 7 82.6 2. {0.41,0.48,0.11,0,0}. 86. 2 優 偏甲. 8 63.6 10. {0,0.03,0.65,0.12,0.2}. 50.2. 10 丙 偏甲. 9 55.4 13. {0,0,0.14,0.78,0.08}. 41.2. 13 乙 偏丙. 10 86.2 1. {0.56,0.423,0.02,0,0}. 90.8. 1 優 不偏. 11 81.4 3. {0.38,0.43,0.19,0,0}. 83.8. 3 甲 偏優. 12 49 15. {0,0,0.01,0.43,0.56}. 29. 15 丁 不偏. 13 73.4 7. {0.17,0.26,0.49,0.08,0}. 70.4. 7 甲 偏乙. 14 69.6 9. {0.20,0.35,0.36,0.09,0}. 73.2. 6 甲 偏乙. 15 49.2 14. {0,0,0.13,0.38,0.49}. 32.8. 14 丁 偏丙. [10] 莊仲寧,模糊數學方法在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 域綜合評量上之應用,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教育 測驗統計研究所理學碩士學位論文,民91。 [11] 教育部電算中心,遠距教學發展概況及貿易, 教育部網站: http://www.edu.tw/moecc/ii7205/dp/results/91disl rep.htm,民91。 [12] 黃貝玲,從線上學習的發展看企業線上訓練, 電子化企業-經理人報告第19期p12-p23,民90。 [13] 劉兆漢、黃興燦,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總 體規劃書,民91。 [14] 謝凱隆,智慧型線上適性測驗系統-模糊評分. 7.參考文獻. 系統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資訊教育研究所未. [1] 王文俊,認識Fuzzy-第三版,全華科技圖書股. 出版碩士論文,民 88。. 份有限公司,民94。 [2] 王文中、呂金燮、吳毓瑩、張郁雯、張淑慧,. [15] Bryant,K., Campbell, J., & Kerr, D.(2003).. 教育測驗與評量-教室學習觀點,五南圖書出. Impact of web based flexible learning onacademic. 版有限公司,民88。. performance in information systems.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education, 14(1). 41-50.. [3] 李進寶,多媒體應用的趨勢,教育資料與研究 9.

(10) 2006 工研院創新與科技管理研討會 [16] Kaufmann, A. and Gupta, M. M., “Introduction. [17] Zadeh, L. A., “Fuzzy Sets,” Information and. To Fuzzy Arithmetic :Theory And Application,”. Control, Vol. 8, 1965, pp.338-353. Van Nostrand Reinhold, New York, 1991.. 10.

(1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二、 學 與教: 第二語言學習理論、學習難點及學與教策略 三、 教材:.  運用第二語言學習架構的教學單元系列

全方位學習指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的學習,以達至在課堂

教育局網頁 www.edb.gov.hk > 課程發展 > 課程範疇 > 全方位學習. 與津貼有關的重要資訊 會通過聯遞系統 Communication and Delivery

三、學生學習評量,包括學業成績評量及德行評量。學業成績評量採百分制並以整數評

學習範疇 主要學習成果 級別 級別描述 學習成果. 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學習模式及科本

學生的學習。近幾年也積極推動自主學習,努力培養學生的 自評及互評的能力,使學生成為自主學習者 (assessment as learning)

蔣松原,1998,應用 應用 應用 應用模糊理論 模糊理論 模糊理論

隨著影像壓縮技術之進步、半導體科技之快速發展、無線通訊技術與數位傳送輸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