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戰術?!戰略?!化繁為簡-量化羽球單打戰術分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戰術?!戰略?!化繁為簡-量化羽球單打戰術分析"

Copied!
6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運動科學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戰術?!戰略?!化繁為簡-量化羽球單打 戰術分析. 研 究 生:陳毅桓 指導教授:劉有德. 中華民國 一○一 年 六 月 中華民國臺北市.

(2) 戰術?!戰略?!化繁為簡-量化羽球單打戰術分析 2012 年 6 月. 研 究 生:陳毅桓 指導教授:劉有德. 在羽球比賽中,男單的冠軍戰是最引人關注的。林丹和李宗偉 他們的交鋒為球迷最期待。目的:利用林丹和李宗偉的對戰,量化耳 熟能詳且有專家認定的戰術。方法:以林丹與李宗偉於 2011 年間三 場八局賽事之對戰內容影片進行標記分析,紀錄內容為每球、每拍擊 球時的位置(前、後場)及擊球動作的主被動(擊球時高於網為主動、低 於網為被動),以及球落點的位置(前、中、後場)。所得資料以 Wolfram Mathematica 7 軟體和 SPSS 19.0 進行戰術量化和統計分析。以及進行 專家觀察比較,給予每位專家比賽影片及問卷進行觀察,並比較與程 式篩選結果與專家間結果。結果:1.各戰術兩人之絕對比例使用情況 為:在發球搶攻、接發球搶攻及下壓搶網,以李宗偉使用情況大於林 丹。2.林丹使用發球搶攻戰術時,勝局使用情況大於負局。3.李宗偉 使用戰術時,得分顯著大於失分。4.專家觀察結果與程式篩選結果一 致性皆低,無法通過信度考驗。結論:1.利用標記分析後量化戰術是 可行之方法,能夠量化戰術並且進行比較。2.專家觀察之結果會因為 個人過去經驗及成長環境等主觀因素而不穩定。 關鍵詞:標記分析、男子羽球單打、羽球單打戰術. i.

(3) Quantification of badminton singles performance analysis June 2012. Graduate Student: Yi-huan Chen Advisor: Yeou-teh Liu. Men’s single champion in Badminton has always been the center of attention among the badminton players. The world renowned Chinese player Lin, Dan, and the Malaysian player Lee, Zhong-Wei are no doubt the most favorable candidates for the title. Purpose: 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Badminton singles’ performance of Lin and Lee by way of the notational analysis. Methods: Video recordings of 3 matches (8 games) played during 2011were used. The positions in the court where a shot was hit / landed were recorded. In addition, a shot which was hit with an attacking (above the net) or defensive (below the net) style was also recorded for every stroke. Data were analyzed with the Wolfram Mathematica 7 software and SPSS 19.0. Results: 1. The absolute percentage of tactic usage: Lee’s percentage was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Lin’s in serve attack, receive attack and attack to net. 2. Lin had more usage of serve attack in winning games than losing games. 3. There were more winning points than losing points when Lee used tacitcs. 4. The reliability between experts observation and the quantification results as well as the between experts reliability were both low. Conclusion: 1. It is feasible to quantify and compare the tactics used by the players based on the notational analysis. 2. The experts results were easily affected by the subjective factors such as the individual's past experience and environment and become variable. Key words: notational analysis, badminton man’s singles, badminton single tactics. ii.

(4) 誌謝詞 一路走來跌跌撞撞,誤打誤撞考上了臺灣師大運動科學研究所, 說起來應該是天意,因為會打羽球,上了劉老師的技戰術分析這堂課, 開啟了我碩士論文的這條路。 對於戰術的了解,一開始我也只是略知一二,上完課後沒想到還 有這些諸多的事後分析可以進行研究,當然也必須要感謝所上的同學, 也一樣有羽球專長和興趣,可以讓我們共同進行研究,互相鼓勵,互 相吐槽,以奠定研究的基礎與未來。 對於羽球本身實力並不好,不是比賽常勝軍,沒想到也可以變成 另類的羽球專家,這樣一路走來實在是相當有趣。還必需感謝的是我 的姊姊怡靜,是中華民國羽球協會認定之甲組球員,透過姊姊的關係, 幫我尋找到了多位專家參與者,幫助相當的大。 最後要感謝融迪對我在羽球上的一路栽培,給我碩論上的建議, 感謝劉老師給的自由,沒有限定題目與方向讓我們自由發揮,以及王 錠釧老師當初的鼓勵,希望我能讀研究所,培養做實驗及完整思考的 能力,感謝各位,我做到了! 陳毅桓 謹誌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 2012.6. iii.

(5) 目次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誌謝詞....................................................................................................... iii 目次........................................................................................................... iv 附錄........................................................................................................... vi 表次.......................................................................................................... vii 圖次......................................................................................................... viii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三節 研究問題................................................................................3 第四節 研究範圍................................................................................4 第五節 研究限制................................................................................4 第六節 名詞解釋................................................................................5 第七節 研究重要性............................................................................6 第貳章 相關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羽球基本技術與戰術類型定義之相關文獻探討 ...............7 第二節 羽球單打戰術類型定義之相關文獻探討 .........................16. iv.

(6) 第三節 比賽影片標記分析之相關文獻探討 .................................20 第四節 本章總結..............................................................................22 第參章 方法.............................................................................................24 第一節 研究對象..............................................................................24 第二節 研究工具 ............................................................................27 第三節 研究設計 ............................................................................28 第四節 研究步驟 ............................................................................29 第五節 研究程序 ............................................................................30 第六節 資料處理 ............................................................................33 第肆章 結果.............................................................................................34 第一節 林丹與李宗偉之各戰術使用次數分析 .............................34 第二節 林丹與李宗偉在勝局與負局時之戰術使用比較 .............36 第三節 林丹與李宗偉之各戰術使用得分與失分情形 .................36 第四節 林丹與李宗偉在得、失分時之戰術使用比較 .................39 第五節 專家觀察問卷與程式篩選結果比較 .................................39 第伍章 討論.............................................................................................43 第一節 各戰術使用次數結果分析 .................................................43 第二節 勝局與負局時之戰術使用分析 .........................................44 第三節 各戰術使用得分率與失分率分析 .....................................45. v.

(7) 第四節 得、失分時之戰術使用分析 .............................................46 第五節 專家觀察問卷與程式篩選結果分析 .................................46 第六節 結論與建議..........................................................................48 參考文獻...................................................................................................50. 附錄 附錄 一 擊球位置及球落點之判斷標準 ..............................................53 附錄 二 羽球單打標記分析紀錄表 ......................................................54 附錄 三 參與者知情同意書 ..................................................................55 附錄 四 常用單打比賽戰術類型定義表 ..............................................56 附錄 五 個人小傳 ..................................................................................59. vi.

(8) 表次 表 1- 1 林丹與李宗偉在 2011 年間的三場冠軍決賽 .............................4 表 3- 1 李宗偉個人簡歷 ..........................................................................24 表 3- 2 林丹個人簡歷 ..............................................................................25 表 3- 3 李宗偉與林丹兩人交戰紀錄表 ..................................................25 表 3- 4 羽球單打標記分析紀錄表 ..........................................................28 表 3- 5 羽球單打比賽戰術評定表 ..........................................................31 表 4- 1 林丹與李宗偉相對比例六種戰術之相依樣本 t-test .................34 表 4- 2 林丹與李宗偉絕對比例六種戰術之相依樣本 t-test .................35 表 4- 3 李宗偉勝負局戰術使用比較 ......................................................36 表 4- 4 林丹勝負局戰術使用比較 ..........................................................36 表 4- 5 李宗偉各戰術使用之得分與失分情形 ......................................37 表 4- 6 林丹各戰術使用之得分與失分情形 ..........................................38 表 4- 7 戰術使用次數表 .........................................................................40 表 4- 8 專家與本研究結果比對 ..............................................................41 表 4- 9 專家間比對 ..................................................................................42. vii.

(9) 圖次 圖 3- 1 研究設計架構圖 ..........................................................................28 圖 3- 2 實驗步驟流程圖 ..........................................................................29. viii.

(10) 第壹章 緒論 本研究主旨在使用羽球單打應用技術標記分析,以量化分析羽球 單打時的應用技術使用情況當作基礎,來分析每球每拍的時間序列, 並進一步量化耳熟能詳的戰術戰略。本章主要內容分為:第一節研究 背景、第二節研究目的、第三節研究問題、第四節研究範圍、第五節 研究限制、第六節名詞解釋,第七節研究重要性。 第一節 研究背景 台灣在近年來,羽球項目的發展有蒸蒸日上的表現。從近年來大 家較為熟知的女單選手鄭韶婕、戴姿穎,女雙選手程文欣、簡毓瑾, 男雙選手方介民、李勝木,陳宏麟、林佑瑯,這些項目的選手皆屢次 在國際上獲得佳績。但是台灣的男單選手卻很少耳聞國際賽的成績, 雖然我國男單選手謝裕興在 2008 北京奧運擠進前八強,最後並列第 五名,是我國奧運史上最好的成績。但至今為止,似乎沒有後起之秀。 到底問題出在哪裡?技術、體能、觀念、戰術、戰略?皆有可能。 從 1992 年巴塞隆納奧林匹克運動會將羽球項目列入正式比賽之 後,羽球運動便開始盛行於全世界,其中特別是亞洲地區的國家發展 的最為快速也最為強勢。目前的羽球列強國家幾乎都是亞洲國家,例 如:中國大陸、韓國、馬來西亞、日本、印尼等,台灣的成績在最近 幾年來也有相當不錯的成績。. 1.

(11) 目前世界男子單打選手有四大巨星,中國的林丹、馬來西亞的李 宗偉、印尼的陶菲克、丹麥的彼得蓋德,這四人在近年來的各大國際 賽皆是眾所矚目的焦點,特別又以林丹和李宗偉兩人的交鋒,是球迷 最為期待的。現在的羽球打法已隨著時代及科技的進步而有了不一樣 的改變,最為明顯的就是力量上的需求。球具的進步使得力量的運用 更為重要,加上 2006 年 1 月 1 日起,改制為落地得分,且是三局兩 勝賽制。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些重大的改變促使現今男子單打選手採 用積極進攻的方式越來越明顯,過去細膩的打法已鮮少看見,每一球 都不能放鬆,何時該採用何種戰術似乎也變得很重要了。 本研究因為發現目前大多關於分析戰術的文獻,多倚賴主觀的專 家知識,但判斷分析的方式,多為主觀判斷解析,因此很容易因為個 人的看法觀點和依據的條件不同而造成不一致的結果。除此之外,當 對戰的對手不同時,也可能使用不一樣的對戰模式,更增加了判斷分 析的複雜性。若能設計出一種客觀的量化分析比賽內容的方式,並且 透過相同兩位選手的對戰,以時間序列的觀察,當較能夠客觀分析出 該選手對特定對手的打法與戰術的執行。使用這種方式來量化眾多專 家所說的各種戰術,抑或是可以數據化選手的技術使用情況,能夠用 較客觀的數據分析該選手的打法,而不再只是單純看了比賽影片便主 觀認定該選手的打法如何。本研究透過這種方式,希望能夠以更有利. 2.

(12) 的數據化戰術的判定,對於未來對手的數據情蒐和選手本身的技術打 法上能夠更有效的應用,以利自我對照進步的更快,也能更明確的了 解當今世界級的選手是如何打出一場好比賽,是如何能夠站在世界頂 端的位置而屹立不搖。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目的希望透過客觀的量化分析,採用標記分析方式簡單紀 錄應用技術使用情況為基礎,並試著透過文獻指出的各種戰術,利用 應用技術的組合來定義耳熟能詳的戰術,再以量化出的戰術使用情況, 探討世界級男子單打選手李宗偉和林丹兩人的多場交戰,。 第三節 研究問題 一、 根據標記分析方法為基礎的量化方式,是否可分析世界級男子 羽球單打應用技術使用情況? 二、 透過此研究方法分析且量化林丹與李宗偉之戰術,比較兩人之 間是否有所差異? 三、 根據標記分析量化後之結果,是否與專家知識觀察認定之結果 有所差異?. 3.

(13) 第四節 研究範圍 本研究採用的賽事範圍,是林丹與李宗偉在 2011 年間的三場冠 軍決賽,林丹獲得兩場冠軍,總共八局,勝負各四局,如表 1-1 所示。 表 1- 1 林丹與李宗偉在 2011 年間的三場冠軍決賽 編號. 賽會名稱. 勝負. 比數 21-19. 1. 2011 韓國超級賽. 林丹. 14-21 21-16. 2. 2011 全英公開賽. 李宗偉. 21-17 21-17 20-22. 3. 2011 世界錦標賽. 林丹. 21-14 23-21.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第五節 研究限制 本研究不紀錄在中場的擊球與回擊落點,因為比賽影片錄影角度 與畫面上場地被壓縮的關係,中場擊球的位置及在中場回擊球的主被 動不易分辨,因此本實驗沒有記錄在中場的擊球相關數據,約占 15.1 %左右的擊球拍數。 本實驗也沒有紀錄、分析回擊落點的左側與右側,僅以前後的簡 化紀錄方式,來分析相同兩人比賽應用技術的使用內容。 4.

(14) 第六節 名詞解釋 一、單打比賽戰術: 本研究依據利用專家知識定義之戰術概念共十種(彭俊秀,2009), 作為本研究的參考戰術類型,並選擇其中六種作為本研究之範圍。其 內容分述如下: (一)單一技術攻擊:重複使用同一種應用技術,連續達三拍以 上,使對手失去重心平衡來不及回中間防守。 (二)發球搶攻:以發高質量網前球小球,配合突然發平高球、 高遠球,來掌控進攻速度與節奏,使對手下一拍回球為被動。 (三)接發球搶攻:指在接發球時,積極取得第二和第四拍的主 動進攻,而獲得更好的進攻機會。 (四)拉吊突擊:使用長球、切球、殺球、小球、挑球、撲球等 應用基本技術,與對手來回對打至六拍以上,使對手前後跑動, 處於被動及受迫時給予突擊進攻的技術組合。 (五)下壓搶網:配合殺球、切球、切殺球、小球、勾球等技術, 以 2 切 2 殺或 1 切 1 殺後上前搶網等情況,使對方處於被動難 以回擊高質量球,以連續進攻。 (六)控制網前:連續使用小球、勾球、推撲球等技術,組織網 前,掌握進攻節奏。. 5.

(15) 第七節 研究重要性 實際分析且量化戰術內容,能夠提供更客觀之戰術定義。透過專 家專業認定加上標記數據分析量化之戰術,取代經驗傳承之戰術教 導。 此方法也可用來檢定戰術教導是否成功,利用實際數據分析之方 式,使非專業之羽球選手也能夠明白戰術的應用。. 6.

(16) 第貳章 相關文獻探討 本章文獻探討共分五節討論之。第一節為羽球基本技術與戰術類 型定義之相關文獻探討,第二節為羽球單打戰術類型定義之相關文獻 探討,第三節為比賽影片標記分析之相關文獻探討,第四節為本章總 結。 第一節 羽球基本技術與戰術類型定義之相關文獻探討 一、羽球基本技術 紀世清(2001)認為羽球運動技術可分為:基本運動技術、應用運 動技術和比賽運動技術等三種。分別闡述如下: (一) 基本運動技術 羽球運動基本技術有相當多種,一般可利用以下幾種方式來 加以區分(王文教、李永波、張嘉譯等人,1995): 1. 以擊球點與擊球者在身體位置方向的分類: (1) 正拍:利用掌心一邊的拍面擊球。 (2) 反拍:利用手背一邊的拍面擊球。 (3) 繞頭擊球:擊球者利用正拍拍面擊反拍區域的上手球。 (4) 上手球:擊球點在擊球者的肩膀之上。 (5) 下手球:擊球點在擊球者的肩膀之下。 2. 以擊球者擊球時在場地上的位置分類:. 7.

(17) (1) 前場:前發球線附近至球網的區域。 (2) 中場:前、後場區之間的區域。 (3) 後場:近端線至場內約一米處。 3. 以球的飛行弧線分類: (1) 高遠球:從場地一邊的後場,以高弧度擊至對方場地後 場。 (2) 平高球:從場地一邊的後場,以較低的弧度(不被對手半 路攔截到)擊至對方場地後場。 (3) 平球:從場地一邊的後場,以較平弧度(約網上高度)擊至 對方場地後場。 (4) 吊(切)球:從場地一邊的後場,將球以向下飛行的弧度擊 至對方近網處。 (5) 殺球:從場地一邊的中、後場,將球快速向下直線飛行至 對方的場地。 (6) 平擋球:當擊球點在擊球者身體兩側或近身時,揮拍動作 較大的稱為抽球,揮拍動作較小的稱為擋球,讓球與地面 平行或向下飛行的弧度擊至對方場地。 (7) 挑高球:把球從前場或中場,以低手於球網處將球向上以 較高的弧度擊至對方場地後場。. 8.

(18) (8) 推球:在靠近網的上三分之一處,將球以低平的弧線擊至 對方場地後場。 (9) 放網前球:將球由網前擊至對方近網處,可再細分為搓球、 勾球。 (10) 撲球:將球在近網的高處,把球以向下快速直線擊至對方 場地。 (二) 應用運動技術 羽球應用運動技術是組合各種擊球法而運用出來的技巧,羽 球運動技術是指符合人體運動科學原理在競賽規則允許的 範圍內,充分發揮身體的能力,有效地完成身體動作的合理 方式,是在羽球運動中為了一定的目標的專門動作方法的總 稱(王文教,1995)。羽球應用技術可歸納為發球、長球、吊 球、殺球、搓球、推球、勾對角球、接殺球等幾種(樊正治, 1974;程嘉彥,1980;王瑞珍,1982;方有恆,1984;紀世 清,1984;王文教,1995;王家宏,1996;彭俊秀,2009; 簡佑修,2005;金聖明,2010),一一詳述如下:發球技術是 羽毛球運動技術中,唯一一個不會受到對手擊球效果限制而 可以自己隨意使用的一種技術。而依據擊球後球飛行的弧度 和距離不同,可分為發高遠球、平飛球、近身球,網前球等。. 9.

(19) 發高遠球的技術應用:通常是為了使對方退至底線擊球,以 減弱對手殺球的威力,同時增加對手殺球後迅速搶網的困難 度。發平飛球的技術應用:常與發網前球配合使用,當對手 接發球站位較靠前時,或準備向前接網前球時,出奇不易的 快速發出越過其頭頂的且落至後場的低平球,使對手迫手不 及而造成被動,使對手在慌亂中盲目進攻,以利自己主導節 奏。發網前球的技術應用:當對手後場進攻能力很強時可以 達到抑制的效果,可減弱其威脅性,或當對手網前組織能力 不佳時,可以發網前球搶占主動權。發球是一種依個人意志 而使用的技術應用,主觀的判定該利用何種發球來取得主動 權,依不同的弧度、落點、速度來迫使對手變成被動而取得 自己主動的一種重要技術。希望能用發球來控制對手和破壞 對手節奏而取得對自己有利的情況。 長球技術可分為高遠球、平高遠球等兩種。高遠球的技 術應用:由於高遠球的飛行弧線高,因此到達對方底線的時 間也較長,而且不易被對手在中途攔截,讓對手離開場地中 間退至底線擊球,拉大場上移動距離,並可調節比賽節奏。 平高遠球的技術應用:因平高遠球的飛行弧度較低,到達對 方底線時間較短,且擊球時的動作較有突擊性,所以在實戰. 10.

(20) 中,如果能掌握的好的話,能和切球結合使用,常能出奇不 易的快速調動對手。長球技術的應用,較會受到對手的擊球 效果影響,如果自己受迫便可擊高遠球拉長時間以利自己防 守,若是取得自己的主動,亦可配合速度較快的平高遠球逼 迫對手變成被動,若此應用技術運用得當,將會是一個利 器。 吊球的技術應用:通常會和高遠球結合使用,前後調動 對手位置,以利自己尋找突擊進攻的作用。吊球技術通常可 分為輕吊球、劈吊球(半切殺)、和假動作吊球等三種。輕吊 球(切球)的技術應用:擊球落點較貼網,能夠有效的拉開對 方移動距離。但是與劈吊球相比速度較慢些。劈吊球(半切殺) 的技術應用:球速相對較快,與殺球技術動作一致性高,但 擊球落點較切球遠些。假動作吊球的技術應用:擊球前期動 作和殺球動作相似,但在擊球瞬間才突然變化成切球,如能 巧妙運用,即能達到欺騙對手的效果。 殺球的技術應用:殺球是一種最具威力和威脅性的技術。 他具有擊球力量大、速度快、落地時間短的特點。因此具有 良好的殺球技術,不但能給對方帶來威脅也有利於自己的得 分優勢。殺球技術在時間和空間上都能控制場上的進攻節奏,. 11.

(21) 限制對手直接進行有效反擊的技術。殺球技術可再細分為: 重殺球、劈殺球、突擊殺球、點殺球等四類。如能好好利用, 配合速度、落點上的變化,加上高遠球和吊球的運用,才能 更好的掌控比賽節奏。 搓球的技術應用:搓球的擊球效果特點在於球過網的瞬 間有強烈的旋轉,因而使對方難以在最佳時機擊球甚至出現 失誤,而獲得主動權。在比賽中,良好的搓球技術能夠控制 前場,迫使對手挑高球至後場,以利自己的進攻機會。 推球的技術應用:比賽中由於推球後的飛行速度較快, 弧度較平,可迫使對手在後場以低手擊球,而獲得自己良好 的進攻機會。推球技術的應用時機把握很重要,如使用不當 容易被對手反擊而造成受迫。 勾對角球的技術應用:一般根據擊球的位置可分為:網 前高手勾對角、網前低手勾對角和中場勾對角等三種擊球方 式。勾對角球的主要戰術應用是可以使來球突然改變路線, 而且對方增加移動距離增加擊球難度。 挑球的技術應用:主要是用來防守的重要技術之一,當 在比賽中處於被動或不能馬上進攻時,就可利用挑球技術來 爭取時間,調整自己的站位和比賽節奏。. 12.

(22) 接殺球的技術應用:主要包括放網、勾對角球、挑後場 球和抽球等四種。接殺球的主要效果是穩固防守,避免失誤, 增加對手下一拍的擊球難度,破壞對手進攻的連續性。並利 用抽球等防守反攻性技術恃機反擊。須注意的是對方的下一 拍擊球意圖,即時做出正確判斷,靈活應用技術,出奇不易, 攻其不備。 羽球運動應用技術訓練目的,在於能讓運動員掌握、提 高和完善羽球運動專項運動技術,能使運動員在比賽中得以 發揮最佳的運動技術(紀世清,2001)。從上述相關文獻所說 的運動技術應用,皆有其特性與應用價值,各種技術都有明 確的建議用法語時機,如何能夠靈巧的運用及穩定的應用, 可透過平時的訓練計畫擬定出來加以練習,以提高在比賽種 穩定的使用出來。 (三) 比賽運動技術 比賽運動技術是基本技術的應用、體力、調息及球路方法的 運用。為了達到當今羽球技戰術的發展,優秀的羽球運動員 所具備的基本條件是能在快速的運動中全面掌握和運用各 種基本技術。快速能力的表現更著重於變速進攻,進攻技術 也更著重於個人特色的發展,發展出快速、凶狠的變速突襲. 13.

(23) 戰術(盧正崇、黃奕仁,2005)。此論點強調的是戰術是基本 應用技術的組合,隨著比賽的趨勢發展,搭配出最適合自己, 同時能夠有效擊潰對手,使對手容易出現受迫、失誤,而主 導整個比賽的節奏。在比賽中,無論是單打、雙打,特別是 高水準的比賽時,容易出現多拍來回才能分出勝負,在這過 程中可分成三個階段,(1)控制與反控制階段,(2)主動控制階 段,(3)致命階段,這三個階段除了是技術、體能和心理的比 試外,如何選用最適合自己的戰術來克敵制勝,儼然變成最 重要的。選擇戰術時需要考慮自己本身的情況,依造自己的 技術水準、打法、擅長的戰術、身體條件、心理素質等情況 以及對手的情況,制定一套戰術,及在擊球瞬間,根據敵我 雙方情況,打出最有利自己的球路,利用自己的優點來克對 手的缺點,即〝以己之長,克敵之短〞或〝以己之短,克敵 之劣〞(金聖明,2010)。羽球戰術的定義是根據羽球規則、 特點、律動,涵蓋羽球應用技術的組合之延長、體能調節、 心理素質等因素所制定的比賽方法。隨著強力羽球的發展至 今,以朝全面性、主動、快速,進攻等方向發展,因而以攻 擊概念為主的戰術方法廣泛的被運用,這種積極主動搶攻的 戰術,儼然已成為現今羽球的戰術潮流(彭俊秀,2009)。. 14.

(24) 羽球比賽運動技術之單打戰術大約可分為進攻、防守及 個別戰術(程嘉彥,1980;方有恆,1994;王文教等,1995; 王家宏,1996;紀世清,2001;彭俊秀,2009;金聖明,2010) 其中進攻戰術包括:1.以自己為主要的進攻戰術。2.以路線 和區域組成的進攻戰術。3.守中反攻戰術;防守戰術包括 1. 反打底線高遠球的戰術。2.使用勾對角網前球或擋網前直線 或半場的防守戰術;而個別戰術則是因為各種不同類型的運 動員打法不同,可依此制定戰術,主要手段有:1.拉吊突擊 型,2.變速突擊型,3.下壓進攻型,4.守中反攻型。比賽運動 技術包含了所有羽球項目的技術,當然也包含了所有的基本 應用技術。 小結:本論文研究希望能夠定義出上述已經由專家知識所確 認過的常見與利用的戰術,希望能夠量化出上述的戰術定義, 而制訂一套方法,能讓更多教練與選手使用,利用更客觀的 數據、更容易的情報蒐集方法,希望能藉此來提升國內更多 羽球運動員的成績表現。. 15.

(25) 第二節 羽球單打戰術類型定義之相關文獻探討 羽球單打常用戰術可分為以下三類(程嘉彥,1980;王文教,1995; 涂國誠,1999;紀世清,2001): 一、 以我為主的進攻戰術:主要包括發球搶攻、接發球搶攻、 單獨技術的進攻和組合技術的進攻等,共四種。 二、 以區域和路線組成的進攻戰術:主要有對角路線、三角路 縣、攻後場區、後場兩邊、攻前場區等戰術。 三、 守中反攻戰術:執行這個戰術的過程中,先將球擊至對手 的端線,控制住端線,而後自己迅速回到適合的位置、讓 對方先殺吊進攻,自己從防守中尋找機會反攻。 上述大致上涵蓋了各種常用的戰術,其特點是以主控性、對峙性、 反控性為區分,在「以我為主、以主動為主、以攻擊為主」的概念發 展上有明顯的區別。 涂國誠(1999)認為單打比賽和實戰的幾個基本戰術應用: 一、 以我為主的戰術: (一) 發球搶攻戰術 (二) 接發球搶攻戰術 (三) 單獨戰術 (四) 組合戰術. 16.

(26) 二、 以路線和場區組成的戰術: (一) 反拍戰術 (二) 對角戰術 (三) 三角戰術 (四) 攻前場戰術 (五) 攻後場戰術 (六) 攻中場兩邊戰術 三、 守中待攻戰術:此戰術為將對手控制在後場,讓對手殺或 吊球,而自己快速回到場中位置準備,以利尋找機會積極 反攻。 羽球單打的戰術應用,需要經由觀察對手的習慣性打法、擅長打 法,方能快速擬定出適合對付對手的打法。即使是常使用的應用技術 也有可能是致命傷。因此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應用戰術,將自己訓練 成一個全面性打法的選手,似乎是未來羽球單打的主流。 Hong & Tong(2000)指出羽球單打比賽是以體力、耐力及控制力 為基礎,在比賽中選手通常會設定贏球拍數,並藉由各種不同的擊球 技術和落點的變化使對手產生失誤或取得主動攻擊機會。 廖焜福(2002)提及關於羽球單打進攻戰術如下: 一、 發球搶攻:發前、中、後場皆可搶攻。. 17.

(27) 二、 接發球搶攻:要有積極的、有膽量的搶攻意識。 三、 單項技術的進攻:重複吊球、慢吊、快吊戰術,重複殺球、 長殺結合短殺、重殺結合輕殺的戰術,重複搓球、重複推 球、兩邊勾球進攻戰術等。 四、 組合技術的戰術:有以平高球、吊劈、殺劈、控制網前、 等各種開始組織的戰術。 五、 以路線和區域組成的戰術:有對角路線、三角路線、攻擊 後場反手區、攻擊後場正手區、攻擊後場兩邊、攻擊前場 區等多種戰術。 盧正崇、張登聰、吳麗娟(2004)指出:針對現代羽球單打戰術研 究得到以下結論: 一、 世界男子羽球單打打法的演變是從慢速四角打法演變成速 度的突變和強調進攻,形成快速進攻打法,在提升為全面 性的打法。 二、 現代羽球單打基本戰術包括攻擊後場、攻擊前場、守中反 攻、發球搶攻、拉吊突擊、變速突擊、全面下壓搶攻等。 三、 歐洲選手利用高大身材、有力、控制底線的打法,轉向強 調進攻、突擊、以下壓控制網前為主要打法。 四、 亞洲選手則注重利用其身體靈活性,強調技術的全面性和. 18.

(28) 突擊技術,打法以拉吊結合變速突擊為主要策略。 盧正崇、呂芳陽(2005)指出:單打戰術主要的是發揮自己的優點, 攻擊對方的弱點,方能克敵致勝。並且認為單打比賽大多交叉使用下 列五種戰術:(1)拉吊突擊,(2)守中反攻,(3)發球搶攻,(4)變速突擊, (5)全面下壓搶網等。 涂國誠(2008)指出:單打比賽的應用有下列幾種情況: 一、 基礎戰術:發球戰術、殺球戰術、反拍戰術、前後對角戰 術等四種。 二、 高級戰術:壓前場戰術、攻後場戰術、拉吊突擊戰術、變 速突擊戰術、全場下壓戰術、發球搶攻戰術、搶網進攻戰 術等七種。 王志全、張家昌(2008)指出:以 SWOT 分析探討羽球單打戰術, 認為羽球基本單打戰術如下:(1)發球戰術,(2)四角拉吊進攻突擊, (3)守中反攻戰術,(4)全面下壓搶網進攻戰術。 彭俊秀(2009)指出:以青少年單打選手所做的單打戰術分析,認 為常使用的戰術類型如下:(1)發球搶攻戰術,(2)接發球搶攻戰術, (3)拉吊突擊戰術,(4)變速突擊戰術,(5)下壓搶網戰術,(6)守中反攻 戰術,(7)控制網前戰術。由研究結果顯示,前四名的選手使用的戰 術與拍數明顯較少,並比較偏重於主控打法。似乎和國際及頂尖選手. 19.

(29) 較為不同,現今國際級選手由文獻整理可看出,較偏重於全面性的打 法,可能也是心理素質較為成熟的結果。 小結:羽球運動發展至今,不難由眾多文獻發現羽球戰術與打法 上的改變,變得越來越全面,追求力量、穩定。過去的四角慢拉,到 現在的拉吊突擊、變速突擊等,無疑是力量上的提升,器材上的演進 而造成的結果。在上述各前輩的文章中不難發現,到目前為止,大多 數人所定義出來的常用單打戰術都相當雷同與相似,再經由專家,如: 國家級選手、教練等,所認定的專家知識來加以證實其可信度。但這 樣的方式是否還是不夠客觀,是否能有更客觀可以分析而確認的方式, 是本研究想要更專研的部分。 第三節 比賽影片標記分析之相關文獻探討 Hong & Tong(2000)指出:標記分析是針對運動員在運動競賽中 的基本動作、擊球點、落點、擊球技術、運動的頻率與次數、擊球的 效果與時間等各種形式予以記錄後進行分析。基本上有兩種形式可以 進行標記分析,第一是利用比賽當下的情況進行分析,第二是藉由比 賽錄影、觀看影片的方式進行事後分析。 涂國誠(1999)指出:針對羽球單打戰略擬定與戰術應用進行探討, 目前世界級羽球比賽中,常會使用錄影機進行比賽的錄影,運用攝影 機連線電腦分析對手擊球得失分情況,在中場休息時,分析優缺點,. 20.

(30) 並在下一局前及時擬定戰術來抵抗對手。 林益民(2008)指出:標記分析方法是針對運動競賽中的羽球基本 動作、運用擊球拍數、落點位置、擊球效果及時間進行記錄分析,以 了解比賽的優缺點。 張智傑、洪聰敏(2007)指出:運動情報所帶來的價值可分為直接 價值與間接價值,直接的情報價值包含了:(1)了解國際競技運動發 展的趨勢與走向,(2)了解競爭對手,增進比賽實力,(3)了解最新運 動技術、戰術及訓練方式,來提升獲勝能力。則間接的情報價值包含 了:(1)促進競技運動相關領域的提升,(2)建立國內數據資料庫等。 溫卓謀(2006)、林子淳(2009)皆指出:標記分析近年來被廣泛的 使用在各種球類運動上,進行情報的蒐集與分析。以競賽影片為基礎 的標記分析可依運動員的基本動作、擊球位置、落點、特殊性擊球頻 率與時間、成功或失敗的擊球型態等資料進行詳細的分析。 程嘉彥(1986)指出:由比賽紀錄可以分析出運動選手的優缺點, 紀錄資料經過分析後,可提供訓練員或教練參考,並可由完整的比賽 紀錄中,可以比較多場的比賽場次的優缺點,便可評估出選手表現的 優劣情況。 陳佳郁和劉有德(2010)指出:相較於比賽記錄呈現的結果與即時 性,影片觀察記錄的方式是屬於事後分析的方式。球類比賽運動節奏. 21.

(31) 快速,有時候較多細節的比賽紀錄無法即時記錄下來,常常只能記錄 關鍵時刻的內容,因此錯誤率也跟著提高。因此為了能夠取得完整的 比賽內容,利用錄影或觀察影片的方式是最適合的,可透過慢動作或 重複播放而提高紀錄的正確性。 小結:隨著科技的進步,攝影器材也日新月異,在各種運動賽事 上都可以提供慢動作重播或整場比賽的錄影,也由於網路的發達,即 便是國際賽事無法親臨現場,也可透過網路、電視直播或重播觀賞賽 事,真的是越來越方便了。利用影片觀察分析的方式,可以透過慢動 作重播,更精確的判斷出每拍的擊球效果,紀錄、蒐集並分析。因此 可透過比賽影片分析國際及頂尖選手的應用戰術、擊球情況來分析探 討並且學習,也可透過觀察自己比賽的影片分析優缺點而加以改進, 此種方式提供了客觀的數據分析,就不再只是抽象的經驗談。 第四節 本章總結 綜合以上文獻探討,研究者可歸納出三個重點加以簡述,如下: 一、 運用羽球戰術的目的就是希望選手自己能夠發揮自己的優 點,並擊潰對手的弱點,以獲取勝利的機會。 二、 目前歸納出的羽球單打常用戰術如下:(1)單一技術戰術, (2)發球搶攻戰術,(3)接發球搶攻戰術,(4)變速突擊戰術, (5)下壓搶網戰術,(6)拉吊突擊戰術,(7)守中反攻戰術,(8). 22.

(32) 控制網前戰術,(9)三角路線戰術,(10)後場兩邊戰術等。 三、 目前所蒐集的文獻所指出該十種戰術是最常使用的,但所 定義出的這些戰術還是由專家知識所認定及選擇出來的, 本研究希望能夠透過標記分析的方式,使用客觀的數據量 化這些專家知識定義出來戰術,而後能使戰術被更客觀的 認定。. 23.

(33) 第參章 方法 本章研究方法包含五個小節,第一節為研究對象,第二節為研究 工具,第三節為研究設計,第四節為研究步驟,第五節為研究程序, 第六節為資料處理。 第一節 研究對象 此次研究對象選用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馬來西亞選手李宗偉,與 世界排名第三的中國選手林丹(BWF World Ranking , 11/17/2011)。選 取這兩人對戰多場的目的為:除了要滿足相同兩人的多場對戰因素外, 兩人是當今世界羽壇,在男子單打裡的兩位翹楚。因此這兩人的多次 對戰,代表性高,且研究這兩人的文章也相對的多。 一、李宗偉個人簡歷如表 3-1 所示: 表 3- 1 李宗偉個人簡歷 項目. 內容. 中文名字. 李宗偉. 國籍. 馬來西亞. 出生日期. 1982.10.21. 身高. 172 公分. 體重. 60 公斤.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蘇志明(2010) 24.

(34) 二、林丹個人簡歷如表 3-2 所示: 表 3- 2 林丹個人簡歷 項目. 內容. 中文名字. 林丹. 國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83.10.14. 身高. 178 公分. 體重. 72 公斤.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蘇志明(2010)。 三、李宗偉與林丹兩人近年來交戰紀錄如表 3-3 所示: 表 3- 3 李宗偉與林丹兩人交戰紀錄表 年份. 賽會名稱. 勝利者. 局數比. 2005. 馬來西亞公開賽. 李宗偉. 2-1. 2005. 香港公開賽. 林丹. 2-0. 2006. 全英公開賽. 林丹. 2-1. 2006. 馬來西亞公開賽. 李宗偉. 2-1. 2006. 台北公開賽. 林丹. 2-1. 2006. 澳門公開賽. 林丹. 2-1. 2006. 香港公開賽. 林丹. 2-1. 25.

(35) 2007. 蘇迪曼杯小組賽. 李宗偉. 2-0. 2007. 中國大師賽. 林丹. 2-1. 2007. 日本超級賽. 李宗偉. 2-0. 2007. 香港超級賽. 林丹. 2-1. 2008. 瑞士超級賽. 林丹. 2-0. 2008. 湯姆斯杯準決賽. 李宗偉. 2-0. 2008. 北京奧運會. 林丹. 2-0. 2008. 中國超級賽. 林丹. 2-0. 2009. 全英超級賽. 林丹. 2-0. 2009. 瑞士超級賽. 李宗偉. 2-0. 2009. 蘇迪曼杯準決賽. 林丹. 2-0. 2009. 中國大師賽. 林丹. 2-1. 2010. 湯姆斯杯準決賽. 林丹. 2-0. 2010. 日本超級賽. 李宗偉. 2-1. 2010. 廣州亞運會男單決賽. 林丹. 2-1. 2011. 韓國超級賽決賽. 林丹. 2-1. 2011. 全英賽決賽. 李宗偉. 2-0. 2011. 世界錦標賽決賽. 林丹. 2-1.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蘇志明(2010)。 26.

(36) 第二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採用標記分析影片觀察記錄法,觀察世界級男子羽球單打 比賽之影片,依發球開始記錄、接發球、第三拍等依此類推,一一記 錄之。最後使用統計分析系統分析。因此本研究的研究工具如下: 一、 筆記型電腦一台:提供研究者影片播放分析使用。 二、 KMPlayer 影片播放軟體:提供影片播放分析並觀察標記使用。 三、 Youtube 知名網站:提供影片觀察並分析使用。 四、 標記分析紀錄表:由研究者自行設計表格,用來記錄羽球應用 技術。紀錄表內的紀錄內容包括選手,紀錄該拍之擊球者;球 數,第一球(分)以 1 標之,第二球(分)記 2,依此類推;拍數, 每一球(分)內會有不定數量的擊球拍數,以發球為第一拍並以 1 標之,接發球為第二拍,標記為 2,依此類推;位置,以球員 在此拍擊球時的站位標之,前場以 1 標之、後場以 2 標之;主 被動,擊球時球拍高於網為主動,以 X 標之,低於網為被動, 以 Y 標之;落點,以該拍回擊過去的落點標之,前場以 A 標之、 中場以 B 標之、後場以 C 標之,擊球位置及球落點的分界標準 如圖一所示;結果,得分以 W 標之、失分以 L 標之、繼續進行 以 C 標之。如表 3-4 所示。. 27.

(37) 表 3- 4 羽球單打標記分析紀錄表 選手. 球數. 拍數. 位置. 主被動. 落點. 結果. 第三節 研究設計 本研究設計主要針對於林丹與李宗偉的對戰下,利用標記分析的 紀錄結果,透過拍數的時間序列定義出平時大家耳熟能詳的戰術,本 研究設計的架構圖如下圖 3-1 所示: 林丹與李宗偉對戰. 三場 8 局. 專家知識認定. 量化耳熟能詳之戰術. 統計數據結果. 圖 3- 1 研究設計架構圖. 28.

(38) 第四節 研究步驟 本研究步驟圖如下圖 3-2 所示: 確認研究方向與問題. 設計研究計畫. 蒐集相關文獻. 單打戰術類型. 單打基本技術與戰術. 比賽影片標記分析. 研究方法設計. 標記分析觀察影片. 設計量化戰術分析. 經由專家知識認定. 統計數據結果. 撰寫研究報告. 提出結論與建議. 圖 3- 2 實驗步驟流程圖. 29.

(39) 第五節 研究程序 一、 取得比賽影片:經由知名網站 youtube 上搜尋比賽影片, 以取得影片做後續標記分析之用。 二、 設計記錄表格:針對單打選手與參考文獻,及與臺灣師範 大學乙組羽球校隊隊員三名,並具有至少 6 年以上之羽球 訓練及比賽經驗,以及與指導教授共同設計出如表 3-4 所 示之表格,進行比賽影片之標記分析。 三、 觀察員訓練:三名觀察員在正式觀察研究影片前,先以非 研究範圍內之羽球比賽影片進行觀察訓練,嘗試紀錄各拍 擊球之位置、擊球落點、主被動擊球等內容。訓練時每拍 記錄均立即互相比對,若有不一致情形隨即討論,以建立 彼此同意之觀察規則。 四、 觀察員信度建立:為檢驗三名觀察員之觀察記錄信度,隨 機抽取一局研究範圍內之比賽影片,檢驗每兩位觀察員間 之觀察信度;每位觀察員亦隨機抽取一局比賽觀察兩次, 作為觀察記錄信度之依據。信度計算以「觀察一致的次數 ÷ (一致次數+不一致次數)」(王文科、王智弘,2009)公式進 行。觀察者間信度分別為 92.8%、90.3%、89.6%,觀察者 內信度分別為 95.6%、93.2%、90.6%,均大於建議之信度. 30.

(40) 值 80%(郭生玉,1993)。 五、 量化耳熟能詳之戰術:本研究希望能夠量化耳熟能詳且經 由專家知識認定過後的羽球單打戰術,因本研究標記紀錄 沒有左右邉之擊球的緣故,在本限制下選定常見的戰術六 種,如下:單一技術、發球搶攻、接發球搶攻、拉吊突擊、 下壓搶網、控制網前等,作為本研究量化戰術之基礎。如 表 3-5 所示。. 表 3- 5 羽球單打比賽戰術評定表(研究者修改整理,彭俊秀(2009)) 戰術. 定義. 研究者修改整理. 單一. 使用同一種技術,使對手失去 扣除發球後,重複使用同一. 技術. 重心來不及回防. 發球. 發高質量小球、平射球並加速 發球即得分、或下一拍就得. 搶攻. 種應用技術連續達三拍以上. 比賽節奏取得第三拍主動權. 分、或獲前三拍取得主動. 當對方發長球質量不佳、發短 接發 球搶 攻. 球過網時過高、發平射球速度 接發球時即得分、或取得下 不快或角度不好時,加快速. 一拍得分、或前三拍取得主. 度、擴大控制面、組織二三拍 動 攻擊路線. 31.

(41) 結合長球、切球、殺球、網球 扣除發球後,以自己打的三 拉吊. 小球等技術,迫使對方四角移 拍以上為例,使對手前後. 突擊. 動處於被動狀態時取得進攻. 前、後前後或後後後場跑動. 突襲之機會. 後,下一拍給予攻擊. 結合切球、殺球、切殺球等技 扣除發球後,以切球或殺球 下壓 術,迫使對方回擊前、中、後 後上網前搶網、或連續兩次 搶網 場,以搓、推、勾控制對手. 切球、殺球後,上網前搶網. 當對方經常發網前球,以較快 扣除發球後,自己回擊一次 控制 的上網步法執行搓、撲、勾. 或兩次網前小球後,下一拍. 撲、推殺進攻等技術. 給予網前主動攻擊. 網前. 六、 戰術之選擇:由於本研究紀錄項目之設計,選擇出量化之 戰術可運用軟體辨識出該應用技術,並組合這些應用技術 形成選定之量化戰術。沒有選擇之戰術由於本研究限制之 關係,沒有記錄左右邊之擊球情況,因此無法運用軟體進 行分析辨識,如:三角路線、後場兩邊。 七、 專家知識認定:邀請中華民國羽球協會認定之甲組球員與 代表國家地區之選手進行專家認定,採用問卷調查方式, 問卷設計如附件四所示。. 32.

(42) 第六節 資料處理 將三場 8 局比賽內容,根據所設計之紀錄表記錄完成後,首先以 微軟 Excel 2010 應用程式排序整理所紀錄之資料,並應用 Wolfram Mathematica 7 軟體根據定義撰寫程式,篩選出六種戰術並予以量化。 將林丹與李宗偉在 8 局內六種戰術之使用次數以 SPSS 19.0 相依 樣本 t 檢定和卡方考驗列聯表分析(Contingency table analysis)以及無 母數檢定(Mann-Whitney-Wilcoxon test)來進行統計比較,觀察是否有 顯著性差異,統計顯著水準訂為 α= .05。 專家知識認定問卷也進行統計考驗,以專家與專家間和專家與程 式篩選結果兩種方式比較,觀察專家間與程式篩選結果是否會因為個 人經驗與主觀看法而有差異。. 33.

(43) 第肆章 結果 本章共五節,第一節為林丹與李宗偉之各戰術使用次數分析,第 二節為林丹與李宗偉在勝局與負局時之戰術使用比較,第三節為林丹 與李宗偉之各戰術使用得分率與失分率,第四節為林丹與李宗偉在得、 失分時之戰術使用比較,第五節為專家觀察問卷與研究結果比較。 第一節 林丹與李宗偉之各戰術使用次數分析 各戰術使用次數的分析將運用相對比例與絕對比例兩種方式進 行統計比較,將每局該戰術之使用次數除以選手自己本身之該戰術使 用次數所得之比例定義為相對比例;將每局該戰術之使用次數除以兩 位選手之該戰術使用次數總和而得之比例定義為絕對比例。 相對比例之六種戰術裡,只有拉吊突擊達到顯著性差異(表 4-1), 表示以自己本身之使用戰術情況下兩人相比,以林丹的使用比例高於 李宗偉而達到顯著性差異,其餘五種戰術沒有達到顯著性差異。表示 世界級男子單打的比賽裡,使用各種戰術的情況差異並不大。 表 4- 1 林丹與李宗偉相對比例六種戰術之相依樣本 t-test 單一戰術 t(7)=-0.31, p= .77. 發球搶攻 t(7)=0.63, p= .55. 接發球搶攻. 拉吊突擊* 下壓搶網 t(7)=-3.63, p< .05. t(7)=0.07, p= .95. 林>李. *p< .05. 34. t(7)=1.59, p= .16. 控制網前 t(7)=-0.97, p= .36.

(44) 而絕對比例之六種戰術裡,發球搶攻、接發球搶攻和下壓搶網皆 達到顯著性差異(表 4-2),表示以兩人戰術使用總和之情況下兩人相 比,以李宗偉的使用比例高於林丹而達到顯著性差異。由此結果可知, 李宗偉在該三場賽事裡,打法以搶攻為主,希望能夠達到積極搶攻、 攻擊就是最好的防守的概念,而抵制林丹的進攻。 表 4- 2 林丹與李宗偉絕對比例六種戰術之相依樣本 t-test 單一戰術 發球搶攻*. t(7)= 0.29, p= .39. 接發球搶攻*. t(7)=4.69.,. t(7)=1.78,. p< .05. p< .05. 李>林. 李>林. 拉吊突擊 下壓搶網*. 控制網前. t(7)=3.4, t(7)=-0.84, p= .22. *p< .05(單尾). 35. p< .05 李>林. t(7)=-0.64, p= .27.

(45) 第二節 林丹與李宗偉在勝局與負局時之戰術使用比較 本節將林丹與李宗偉本身在勝局與負局時之使用戰術情況,以無 母數檢定(Mann-Whitney-Wilcoxon test)檢驗個人在勝局與負局時各戰 術使用是否有顯著性差異。 由結果表 4-3 顯示李宗偉在勝局與負局時,各戰術使用情形沒有 顯著差異,但接發球搶攻戰術之使用情形有勝局大於負局的趨勢 (p= .08)。 表 4- 3 李宗偉勝負局戰術使用比較 單一戰術 發球搶攻 接發球搶攻 Z=0, p=1.00. Z=0, p=1.00. Z=-1.73, p= .08. 拉吊突擊. 下壓搶網. 控制網前. Z=-1.02, p= .31. Z=-0.58, p= .56. Z=-1.08, p= .28. 由結果表 4-4 顯示林丹在勝局與負局時,使用發球搶攻戰術達顯 著性差異,表示林丹在發球搶攻戰術的使用次數上勝局大於負局。 表 4- 4 林丹勝負局戰術使用比較 單一戰術 Z=-1.38, p= .17. 發球搶攻* Z=-2.3, p< .05 勝>負. 接發球搶攻 拉吊突擊 Z=-0.44, p= .66. Z=-0.58, p= .55. 下壓搶網. 控制網前. Z=-1.162, p= .25. Z=-0.3, p= .7. 第三節 林丹與李宗偉之各戰術使用得分與失分情形 根據研究範圍所整理之林丹與李宗偉各戰術的使用得分與失分 36.

(46) 情形,分別由表 4-5 與表 4-6 所示。李宗偉於各戰術之使用情形執行 卡方統計,結果如表 4-5 所示。下壓搶網戰術不但是李宗偉在這六種 戰術中執行後沒有得失分,而繼續比賽次數最多的一種,同時以執行 下壓搶網戰術的結果來看,繼續比賽也遠超過「得分」或「失分」的 次數;而在執行控制網前戰術時,不是「得分」就是「失分」 ,表示 於此 8 局內在執行控制網前時不會出現「繼續」的結果。 表 4- 5 李宗偉各戰術使用之得分與失分情形 統計. 單一. 發球. 接發球. 拉吊. 下壓. 控制. 突擊. 搶網. 網前. 9. 12. 3. 項次. 總和 值. 戰術. 搶攻. 搶攻. 次數. 1. 17. 11. 得分. 53 殘差. -0.2. 0.9. 1.2. 1.4. -3.2. 2.9. 次數. 6. 77. 43. 31. 131. 0. *. 繼續. 288 殘差. -0.4. -0.3. -0.5. -0.8. 2.4. 次數. 1. 3. 1. 1. 9. *. -4.6. *. 2. 失分. 總和. 17 殘差. 1. -0.9. -1.1. -0.7. 0.9. 3.7. 次數. 8. 97. 55. 41. 152. 5. *. 358. 註:1. X2=36.126, p< .05, 2. *:p < .05 林丹於各戰術之使用情形執行卡方統計,結果如表 4-6 所示。當 林丹執行發球搶攻戰術時能夠達到顯著的「得分」效果;而在控制網 37.

(47) 前戰術時會達到顯著的「失分」效果。在下壓搶網戰術執行時相當接 近顯著的「繼續」效果。 表 4- 6 林丹各戰術使用之得分與失分情形 統計. 單一. 發球. 項次 值. 戰術. 搶攻. 次數. 1. 14. 接發球 搶攻. 9. 拉吊. 下壓. 控制 總和. 突擊. 搶網. 網前. 8. 8. 3. 得分. 43 *. 1.1. -0.5. -2.6. 1.4. 27. 38. 67. 1. 殘差. -0.4. 2. 次數. 7. 34. 繼續. 174 殘差. 0.9. -1. 0.2. 0.4. 1.6. 次數. 0. 2. 0. 4. 9. *. -4. *. 4. 失分. 總和. 19 殘差. -0.9. -1.2. -1.9. 0. 1.1. 4.4. 次數. 8. 50. 36. 50. 84. 8. 註:1. X2=36.672, p< .05, 2. *:p < .05. 38. *. 236.

(48) 第四節 林丹與李宗偉在得、失分時之戰術使用比較 本節將林丹與李宗偉在執行戰術時之每種戰術的得分與失分進 行相依樣本 t 考驗,將考驗個人在戰術執行上之得分與失分是否會有 差異。 李宗偉個人之得分與失分之相依樣本 t 考驗結果為 t(5)=3.347, p= .02,由結果可以得知,李宗偉在此 8 局賽事裡使用出該六種戰術 時能夠有顯著的得分效果會大於失分。 林丹個人之得分與失分之相依樣本 t 考驗結果為 t(5)=1.565, p= .178,由結果得知,林丹在該 8 局賽事裡使用戰術情形對於得分與 失分沒有顯著性差異。 第五節 專家觀察問卷與程式篩選結果比較 本參與研究之專家為 8 名,但其中兩位因故未能如期回收資料, 造成收集之資料流失,因此專家與本研究結果比較只有 6 筆資料;專 家間結果比較只有 7 筆資料。以下將六名專家觀察問卷與本研究結果 互相比對,檢驗專家觀察結果是否會與程式篩選結果相近。 每位專家皆須觀察 3 局賽事,且皆須觀察李宗偉與林丹兩人之戰 術使用情形,並紀錄兩人各戰術之使用情況,分別有「沒有使用」 、 「偶 爾使用」、 「經常使用」等三種情況。 由於以程式篩選戰術次數的結果,各人各戰術在每局使用的次數. 39.

(49) 分布如表 4-7,因此本研究以程式篩選戰術次數來界定三種情況的方 法為:使用次數為「0 次」定義為「沒有使用」。使用次數為「1~9 次」定義為「偶爾使用」 。使用次數為「10 次以上」定義為「經常使 用」。 表 4- 7 戰術使用次數表 單一戰術. 發球搶攻. 接發球搶攻. 拉吊突擊. 下壓搶網. 控制網前. 世1. 1. 17. 8. 4. 28. 1. 世2. 4. 10. 4. 5. 18. 0. 李 世3. 0. 13. 6. 5. 16. 0. 全1. 1. 12. 10. 5. 17. 0. 全2. 0. 13. 9. 7. 22. 1. 偉 韓1. 0. 11. 8. 8. 24. 0. 韓2. 1. 8. 5. 3. 11. 2. 韓3. 1. 13. 5. 4. 16. 1. 世1. 4. 5. 4. 11. 13. 1. 世2. 0. 11. 2. 2. 4. 0. 世3. 0. 6. 4. 8. 13. 3. 林 全1. 2. 5. 3. 5. 13. 1. 丹 全2. 0. 5. 4. 7. 13. 0. 韓1. 1. 8. 5. 5. 5. 2. 韓2. 1. 4. 9. 6. 12. 1. 韓3. 0. 6. 5. 6. 11. 0. 宗. 40.

(50) 與程式篩選結果比對的方式為:若與程式篩選結果相同則評分為 「1」 ,不同則評分為「0」 。因此每位專家皆會有六個結果的數據,並 將每位專家之結果平均後,執行單一樣本 t 檢定,檢定值訂為「1」, 表示結果若越接近「1」 ,則表示專家之結果與程式篩選結果越相近。 由表 4-8 結果得知,六位專家平均數皆無大於 0.8,且其值皆與 「1」達顯著性差異,表示與程式篩選結果差異大。 表 4- 8 專家與本研究結果比對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平均數. 0.53. 0.28. 0.31. 0.64. 0.55. 0.56. 標準差. 0.17. 0.2. 0.19. 0.29. 0.29. 0.14. t(5). 0.001. 0. 0. 0.027. 0.013. 0.001. *p< .05 本節亦將六名專家觀察問卷結果互相比對,檢驗專家與專家間之 觀察結果是否有所差異。本研究共有 8 局賽事,每局賽事皆有最少 2 名,至多 4 名專家觀察影片。因此評分標準為:若為 2 名專家觀察時, 結果相同為「1」 ,結果不同時為「0」 ;若為 3 名專家觀察時,3 個結 果相同時為「1」 ,2 個相同、1 個不同時為「0.5」 ,3 個皆不相同時為 「0」;若為 4 名專家觀察時,4 個結果相同時為「1」,3 個結果相同 且 1 個結果不同時為「0.75」 ,2 個相同且另外 2 個也相同但此兩組不 同時為「0.5」 ,2 個相同且另外 2 個皆不同時為「0.25」 ;將比對後之 41.

(51) 分數計算平均,觀察是否達 0.8 以上,表示通過信度考驗。 由表 4-9 結果得知,僅有世錦賽第 2 局對李宗偉之專家觀察結果 達 0.8 以上,其餘皆低於 0.8。表示專家與專家間之觀察信度的可信 度皆不高,透過本研究信度計算方法,本研究結果幾乎沒有通過信度 考驗。 表 4- 9 專家間比對 世1. 世2. 世3. 全1. 全2. 韓2. 韓3. 李宗偉. 0.33. 0.83. 0.33. 0.67. 0.5. 0.6. 0.5. 林丹. 0.67. 0.67. 0.5. 0.71. 0.5. 0.33. 0.5. 42.

(52) 第伍章 討論 本章分為六節,第一節為各戰術使用次數結果分析,第二節為勝 局與負局時之戰術使用分析,第三節為各戰術使用得分率與失分率分 析,第四節為得、失分時之戰術使用分析,第五節為專家觀察問卷與 研究結果分析,第六節為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各戰術使用次數結果分析 林丹與李宗偉之戰術使用結果若以相對比例來檢驗其兩人的結 果差異,可以發現林丹在拉吊突擊之使用次數會大於李宗偉,但相對 比例之結果僅能代表個人本身對不同戰術使用的比例。若以絕對比例 來檢驗兩人的結果差異,可以發現李宗偉在發球搶攻、接發球搶攻、 下壓搶網皆顯著大於林丹的使用次數。絕對比例是將兩人各戰術之使 用次數加總後再做比例換算,可代表兩人使用這些戰術絕對次數的差 異。 由絕對比例結果發現,李宗偉於此 8 局賽事內使用搶攻之戰術皆 顯著大於林丹,表示李宗偉於對戰林丹時,比林丹採取較多積極搶攻 的進攻戰術,來驗證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以減少林丹的進攻來積極 搶分。 由結果可以發現,李宗偉在戰術打法上以積極搶攻進攻為主,主 要的搶攻戰術的使用上都大於林丹,其目的是希望能夠用進攻為主的. 43.

(53) 球路使林丹受迫,在進行致命的攻擊。 而林丹相較於李宗偉,在打法上更趨近於平均,打法較為全面, 因此在戰術上雖無使用較多搶攻戰術,但在結果上卻是相同的,表示 林丹即使不運用戰術積極搶攻,也能夠在非戰術使用出來時有效得 分。 涂凱傑(2008)也使用了標記分析,分析了林丹的競賽模式與技術 型態,雖本研究也使用了標記分析,但所記錄與分析之項目截然不同, 本研究僅標記擊球位置、主被動、落點來量化戰術,並計算出戰術之 使用情形,代表標記分析的確是相當適合用來分析球類競賽,並且根 據紀錄與分析不同的項目可以獲得不同的資料。 最後兩人各戰術使用次數來看,可以發現下壓搶網戰術明顯高出 其他五種戰術,與彭俊秀(2009)認為拉吊突擊戰術是主要使用戰術之 結果不同,由於彭俊秀(2009) 是以專家判斷戰術的方式,且觀察的 對象係國內青少年選手,這些都可能是造成不同結果的因素之一。 第二節 勝局與負局時之戰術使用分析 各戰術計算方式是每一球當中所有拍數組合出各種戰術而計算 各戰數的使用次數。因此本結果希望能夠透過觀察勝局與負局時,每 個人的各戰術使用情形,以了解兩人是否於不同比賽結果有不一樣的 戰術使用情況。. 44.

(54) 李宗偉個人在勝局與負局時,各戰術使用情況沒有顯著差異,但 接發球搶攻戰術之使用情形有勝局大於負局的趨勢。整體使用情況來 看,當李宗偉勝利的時候會使用較多的接發球搶攻戰術。 至於林丹的戰術使用在勝局與負局時,使用發球搶攻戰術達顯著 性差異,表示林丹在發球搶攻戰術的使用次數上勝局大於負局。當林 丹勝利的時候會使用較多的發球搶攻戰術。使用這種方式可以讓我們 了解在這三場比賽中兩人在勝局與負局時戰術使用的差異。 由此結果也可以發現,林丹的發球在對戰李宗偉時相當重要,當 林丹發球質量好時,能夠達到好的得分效果以至於在勝局大於負局。 但當林丹發球質量不好時,就容易使李宗偉使出接發球搶攻積極搶分, 因此林丹的發球對於兩人對戰的前三拍得失分相當重要。 第三節 各戰術使用得分率與失分率分析 林丹各戰術的使用情況分析可以發現,當林丹使用出發球搶攻戰 術時能夠達到顯著的得分。表示林丹在這些比賽中這六種戰術執行上, 以使用發球搶攻時較有效率,如果林丹發球質量夠好,就能夠較容易 獲得該球的勝利。但當林丹使用出控制網前戰術時,卻會造成明顯的 失分,表示李宗偉網前小球處理細膩,不易回擊而使林丹在控制網前 時容易產生失分。 李宗偉各戰術的使用情況分析可以發現,當李宗偉使用出控制網. 45.

(55) 前時,不是得分就是失分,總的來說,由結果可以看出李宗偉於網前 小球的技術細膩,使林丹回擊較為困難而可以有效得分,但在使用出 下壓搶網時則往往是繼續比賽,表示李宗偉於這些比賽中皆積極搶攻, 以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概念進行比賽,但林丹相對來說是全面性的選 手,因此不會因為李宗偉的積極搶攻而就容易失去分數,因此李宗偉 下壓搶網戰術對於林丹沒有明顯的得分效力。 第四節 得、失分時之戰術使用分析 比較兩人在使用這些戰術的得分與失分情況進行分析可以發現, 李宗偉在這六種戰術執行上得分會顯著大於失分,而林丹則沒有顯著 性差異。表示李宗偉在執行這六種戰術上的成功率即得分率高,因此 可以推斷李宗偉對於這六種戰術的使用時機以及穩定度配合得很好, 能有有效的得分,這六種戰術對李宗偉得分具優相當的貢獻。 第五節 專家觀察問卷與程式篩選結果分析 比賽紀錄分析已是各項運動訓練重要的一環,透過記錄比賽取得 客觀資料、數據,取代回憶以及經驗的方式。可使教練更清楚球員在 比賽中的表現,評估更好的訓練方式以及比賽時的決策(曾國棟, 2011)。 專家認定之主動與本研究認定之主動可能有所差異,以本研究之 控制網前定義為例,由於本研究之主動定義較為嚴謹,因此造成程式. 46.

(56) 篩選結果之控制網前戰術次數相當的少,而導致與專家觀察結果差異 較大。以李宗偉為例,其 8 局由程式篩選戰術次數的結果有 4 局為 0 次(沒有使用),有 4 局在 1 至 9 次間(偶爾使用)。但專家觀察結果為 3 次「沒有使用」、5 次「偶爾使用」、10 次「經常使用」。所以可能為 定義問題而造成差異較大。 本研究以中華民國羽球協會認定之甲組球員擔任專家進行觀察 影片,並將其結果與程式篩選戰術之結果進行比較,由結果可以發現, 每位專家與程式篩選結果一致性偏低,皆無超過信度 0.8 以上,且專 家與專家間之一致性結果也偏低,僅有一局結果達 0.8 以上。 由結果可以得知,專家間本身就會因為每個人的成長環境、過 去經驗不同,而觀察結果也會有所不同,且信度皆偏低。因此與本研 究透過固定程式與標記方式量化出來之結果也造成差異性大。透過文 獻探討可以得知,目擊者的說詞可信度很低,教練回顧比賽結果與實 際紀錄結果相比差異甚大,因此若想從事技戰術分析研究,以一定標 準使用程式客觀量化即是相當重要的。. 47.

(57) 第六節 結論與建議 結論: 一、 標記分析方式及軟體辨識方法能夠準確且量化大眾耳熟能 詳的戰術,並且透過此方式能夠了解不同選手間使用準確 量化後的戰術使用情形。 二、 量化過後的戰術,能夠更準確且客觀的比較不同的兩人之 戰術使用情況,而不再只是經由專家觀察影片,透過專家 過去經驗及記憶而認定的戰術使用情況。 三、 本研究方法可量化專家知識認定之戰術,其結果與專家觀 察之結果以及專家間之結果皆無法通過信度考驗,表示戰 術是能夠運用標記分析及軟體應用得到客觀的數據結果, 但專家以觀察方式回憶比賽之戰術使用仍然是過於主觀。 未來建議: 一、 可針對不同層級的比賽與選手做某一族群或等級的研究, 觀察不同族群或等級之間是否有戰術使用上的差異。也可 針對同一位或兩位選手,執行縱向研究,觀察該選手隨著 時間打法與戰術使用是否有所變化。 二、 由於研究限制沒有記錄中場及左右側之擊球和回擊情況而 省略部分的戰術沒有進行量化,因此未來亦可增加詳細的. 48.

(58) 標記項目,如:左右側、中場、受迫或非受迫失誤、假動 作等。當紀錄之項目越多,可以分析之戰術或比賽情形就 越多,是未來研究可以考慮的。 三、 本研究亦沒有計算戰術的使用順序,若能加上使用順序的 分析,便可以看出隨著局數的進行,體力的消耗後,戰術 的使用情形變化。. 49.

(59)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方有恆(1994)。羽球原理。台北市:異軍出版社。 王瑞珍(1982)。指導圖解羽毛球技巧。台南:王家。 王文教、李永波、張嘉譯、蔣永誼(1995)。中國體育教練員(羽球運動 一書)。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王家宏(1996)。怎樣打羽毛球。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 王志全、張家昌(2008)。以 SWOT 分析探討羽球單打戰術。中華體育 季刊,22(1),128-135。 王文科,王智弘(2009)。教育研究法(增訂第十二版)。臺北:五南。 林益民(2008)。以標記分析比較不同計分制度之差異~以國際女子羽 球雙打為對象。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林子淳(2009)。國家級與國際級男子羽球單打競賽表現之標記分析。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金聖明(2010)。男子羽球單打比賽戰術分析-以 2009 中華台北羽球 公開賽前十六強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體育大學,新 北市。 紀世清(2001)。羽球運動技術內容結構之探討。國立體育學院論叢, 11,159-173。 涂國誠(1999)。羽球單打戰略擬定及戰術應用的分析。大專體育,45, 48-53。 涂國誠(2008)。羽球的單雙打戰術。資料取自羽球運動-單打講義。 http://www.ncku.edu.tw/~sports/sport3/teachers/A2301_94.html. 50.

(60) 涂凱傑(2008)。世界級男子單打羽球選手林丹競賽模式與技術型態之 標記分析。臺大體育學報,11,31-50。 涂凱傑(2010)。世界級男子羽球單打選手林丹競賽表現之標記分析。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縣。 郭生玉(1993)。心理與教育研究法。臺北市:精華書局。 陳佳郁(2010)。數據會說話:球類運動技戰術分析方法探討。臺灣運 動心理學報,17,49-68。 程嘉彥(1980)。羽球教練理論與實務。台北市:羽球月刊社 程嘉彥(1986)。對實際羽球賽的認知分析與研究。台北市:中華羽球 雜誌社。 彭俊秀(2009)。我國青少年羽球單打比賽戰術分析-以 2008 年全國青 少年羽球錦標賽少男大組個人賽前八強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台灣體育大學(桃園),新北市。 曾國棟(2011)。板凳教練致勝之道:籃球進攻技戰術動態分析。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溫卓謀(2006)。國家級與國際級頂尖羽球雙打運動員競賽表現之標記 分析。屏東:睿煜出版社。 廖焜福(2002)。羽球運動。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桃園縣。 樊正治(1974)。羽球指引。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盧正崇(2004)。現代羽球單打戰術解析。輔仁大學體育學刊,3, 239-247。 盧正崇、張登聰、吳麗娟(2004)。現代羽球單打技術解析。輔仁大學 體育學刊,3,239-247。. 51.

(61) 盧正崇、呂芳陽(2005)。羽球單打戰術與專項體能訓練結合之分析。 大專體育,76,14-18。 盧正崇、黃奕仁(2005)。現代男子羽球單打前六拍技術與運動能量供 應形式之探討。大專體育,78,45-49。 簡佑修(2005)。2004 年雅典奧運爭取羽球男子單打參賽資格之研究以簡佑修選手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新北市。 蘇志明(2011)。世界頂尖羽球男單選手競賽表現之標記分析以李宗偉 林丹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天主教輔仁大學,新北市。 二、英文部分: Hong, Y., & Tong, Y. M.(2000).The playing pattern of world’s top single badminton players. Journal of Human Movement Studies, 38, 185-200.. 52.

(62) 附錄 一 擊球位置及球落點之判斷標準. 球網. 53.

(63) 附錄 二 羽球單打標記分析紀錄表 _________VS_________ 比賽:_____________ 第___局 __________贏 球數 拍數 位置 主被 落點 結果 球數 拍數 位置 主被 落點 結果. 54.

(64) 附錄 三 參與者知情同意書 您好: 感謝您撥空來參與本問卷調查。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及了解世界 頂尖羽球男子單打選手之技術與戰術使用情況。希望能夠透過具有中 華民國羽球協會認證之甲組球員的專家知識進行認定。本研究以觀察 影片之方式,將影片光碟分發給您,您只需自行將光碟攜帶回家,利 用時間觀察影片並填寫「常用單打比賽戰術類型定義表」及「使用頻 率勾選表格」這兩份問卷即可,且紀錄觀察影片日期及起訖時間。影 片可重複觀察數次,並於觀察結束後,依個人經驗勾選該戰術之使用 情況,但請勿與其他參與者分享及交換心得。 本研究參與者所提供的所有資料在未經同意前不會告知非本研 究相關人員。在發表、出版本研究時亦不會以可辨識參與者的方式呈 現。研究者有保障參與者之安全與義務,並回答參與者不影響研究結 果之問題。研究參與者在實驗過程中如有不適或改變意願,可隨時退 出本研究,但請務必事先通知研究者。希望能盡自己最大努力來完成 任務。再次感謝您的參與。. 經過詳細閱讀並瞭解上述內容,我____________同意參與上述研究。 中華民國 研究生:陳毅桓. 聯絡電話:0926983521. 指導教授:劉有德 博士. 連絡電話:0989376613.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 55. 年. 月. 日.

(65) 附錄 四 常用單打比賽戰術類型定義表 親愛的羽球專家您好: 這是一份純學術性單打戰術探討的問卷調查,敬請以您個人觀點對下列 六個戰術進行簡單的定義與描述,並於觀察影片時根據個人經驗勾選該戰術 之使用頻率,且記錄觀察影片之日期及起訖時間,感謝您的協助與幫忙。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運動科學研究所研究生 陳毅桓 敬上. 戰術名稱. 戰術定義 扣除發球後,重複使用同一種應. 單一技術 用技術,連續達三拍以上。. 發球即得分、或下一拍就得分、. 發球搶攻 或獲前三拍取得主動。. 接發球時即得分、或取得下一拍. 接發球搶攻 得分、或前三拍取得主動。 扣除發球後,以自己打的三拍以 上為例,使對手前後前、後前後. 拉吊突擊 或後後後場跑動後,下一拍給予 攻擊。 扣除發球後,以切球或殺球後上. 下壓搶網. 網前搶網、或連續兩次切球、殺 球後,上網前搶網。 扣除發球後,自己回擊一次或兩. 控制網前. 次網前小球後,下一拍給予網前 主動攻擊。 56. 您的定義.

(66) 使用頻率勾選表格(林) 影片編號:( 時間:. 戰術名稱. 單一技術. 發球搶攻. 接發球搶攻. 拉吊突擊. 下壓搶網. 控制網前. 光碟編號:. ) 分. 影片編號:( 時間:. ) 分. 影片編號:( 時間:. 分. 使用頻率. 使用頻率. 使用頻率. 沒有使用. 沒有使用. 沒有使用. 偶爾使用. 偶爾使用. 偶爾使用. 經常使用. 經常使用. 經常使用. 沒有使用. 沒有使用. 沒有使用. 偶爾使用. 偶爾使用. 偶爾使用. 經常使用. 經常使用. 經常使用. 沒有使用. 沒有使用. 沒有使用. 偶爾使用. 偶爾使用. 偶爾使用. 經常使用. 經常使用. 經常使用. 沒有使用. 沒有使用. 沒有使用. 偶爾使用. 偶爾使用. 偶爾使用. 經常使用. 經常使用. 經常使用. 沒有使用. 沒有使用. 沒有使用. 偶爾使用. 偶爾使用. 偶爾使用. 經常使用. 經常使用. 經常使用. 沒有使用. 沒有使用. 沒有使用. 偶爾使用. 偶爾使用. 偶爾使用. 經常使用. 經常使用. 經常使用. 服務單位:. 職稱:. 姓名:. 中華民國 101 年 57. ). 月. 日.

(67) 使用頻率勾選表格(李) 影片編號:( 時間:. 戰術名稱. 單一技術. 發球搶攻. 接發球搶攻. 拉吊突擊. 下壓搶網. 控制網前. 光碟編號:. ) 分. 影片編號:( 時間:. ) 分. 影片編號:( 時間:. 分. 使用頻率. 使用頻率. 使用頻率. 沒有使用. 沒有使用. 沒有使用. 偶爾使用. 偶爾使用. 偶爾使用. 經常使用. 經常使用. 經常使用. 沒有使用. 沒有使用. 沒有使用. 偶爾使用. 偶爾使用. 偶爾使用. 經常使用. 經常使用. 經常使用. 沒有使用. 沒有使用. 沒有使用. 偶爾使用. 偶爾使用. 偶爾使用. 經常使用. 經常使用. 經常使用. 沒有使用. 沒有使用. 沒有使用. 偶爾使用. 偶爾使用. 偶爾使用. 經常使用. 經常使用. 經常使用. 沒有使用. 沒有使用. 沒有使用. 偶爾使用. 偶爾使用. 偶爾使用. 經常使用. 經常使用. 經常使用. 沒有使用. 沒有使用. 沒有使用. 偶爾使用. 偶爾使用. 偶爾使用. 經常使用. 經常使用. 經常使用. 服務單位:. 職稱:. 姓名:. 中華民國 101 年 58. ). 月. 日.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三)依技術士技能檢定及發證辦法第十一條規定,分區技能競賽獲

美軍登陸塞班島之際,小澤治三郎正執行豊田副武的阿號作戰計畫,詴圖與美軍艦隊決

廿一勝 廿二勝 廿三勝 廿四勝 (廿六). 季殿軍戰(廿七)

 武術 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起源可追溯至五 千年前原始社會時期,起初是人類為求生存而進行獵殺

他們會回到中間,這是打羽毛 球很重要的一環。目標是為了 準備下一球。試想想如果你在

聽了這麼久,你也有 點累吧?不如看看緊 張刺激的羽毛球精采 超長來回球片段,幫 你提提神!. 期間我會隨意停

亞洲棒球錦標賽冠軍戰於本月 20 日在台中洲際棒球場開打,由中華隊對上亞錦賽 常勝軍日本隊。儘管日本隊首局先馳得點,中華隊在第 2 局又以一記滿貫砲立即追 回三分。最終比賽以

亞洲棒球錦標賽冠軍戰於本月 20 日在台中洲際棒球場開打,由中華隊對上亞錦賽 常勝軍日本隊。儘管日本隊首局先馳得點,中華隊在第 2 局又以一記滿貫砲立即追 回三分。最終比賽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