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06-01-01高三國文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106-01-01高三國文"

Copied!
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精誠中學 106 學年度第一學期高三第一次段考國文科試題

範圍:課本、語文練習:花和尚大鬧桃花村、勸學、詞選、鴻門宴、勸和論、 老子選 補充教材:林沖夜奔、禮記學記選、詞選、史記選、老子選 一、單一選擇題(一題 2 分,共 40%) 1、下列各組「」內的字,讀音相同的選項是: (A)「刳」木為舟/齒如「瓠」犀 (B)探「賾」索引/曾子易「簀」 (C)「捋」虎鬚/一樽還「酹」江月 (D)百「沴」辟易/不分「畛」域 2、下列選項「 」中的注音寫成國字後,何者字形相同? (A)「ㄌㄨㄣ ˊ」肌浹髓 / 沉「ㄌㄨㄣ ˊ」墮落 (B)白「ㄇㄠˊ」黃鉞 / 「ㄇㄠ ˊ」俊之才 (C)官「ㄌㄧㄠˊ」主義/ 眼花「ㄌㄧㄠ ˊ」亂 (D)時光荏「ㄖㄢ ˇ」/ 「ㄖㄢ ˇ ㄖㄢ ˇ」升起 3、下列選項,引號中的字詞解說,何者錯誤: (A)使民復「結繩」而用之:指上古簡樸純真的生活方式 (B)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兵器 (C)諸生以時習禮其家,余「低回」留之:低聲回應 (D)同居一府,猶同室之兄弟,乃以「同室而操戈」:比喻兄弟相殘或 內部紛爭。 4、請依文意選出排列順序最恰當的選項: 時間像船邊的海水這麼多 (甲) 我的表情盡量學老船長的冷靜,但我內心無法如老船長沉著 (乙) 等待需要的耐心宛如周遭的黑暗這麼濃 (丙) 發現自己的心跟魚一樣是活的 (丁) 一下被燈光吸引,一下被水聲牽引,一下想起岸上某張臉孔和許多瑣事 我的心思不耐,等待的時間一久便長了翅膀,飛離船艙飛到陸地飛回塵世(廖鴻基 鬧鐘) (A)丙甲丁乙(B)乙丁甲丙(C)丙丁乙甲(D)乙丙丁甲 5、下列各「 」中的成語,何者運用正確? (A)今年臺北 101 跨年晚會和璀璨奪目的煙火秀,吸引數十萬人到現場 觀賞,各個捷運站的人潮「摩頂放踵」,擠得水洩不通。 (B)重情重義、「睚眥必報」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在他人遇到困頓的時 候,我們應及時伸出援手 (C)這個流氓僥倖當選民意代表,仍不改變他鄙賤的本質,可謂是「沐猴而冠」。 (D)農村中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燈火闌珊」 的生活,令人嚮往。 6、王國維認為客觀的文學家接觸社會層面多而深,材料豐富,觀察體悟變 化多端;主觀的文學家未必有豐富的人生閱歷,然而有真性情,思慮深 邃。下列文句,偏向客觀作品的選項是: (A)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迎。吏呼一何 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 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 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 役,猶得備晨炊。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 與老翁別。 (B)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 郎赤壁。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 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出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 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 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C)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 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爲 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 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D)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 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7、下列文句,據文意判斷其學派歸屬,排列順序正確的選項是: (甲)民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 故聖人云﹕我無 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爲 我無欲而民自樸。 o (乙)天下之人皆不能相愛,強必執弱、富必侮貧、貴必敖賤、詐必欺愚。 凡天下禍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愛生也,是以仁者非之。 (丙)故聖人化性而起偽,偽起而生禮義,禮義生而制法度。然則禮義法 度者,是聖人之所生也。 (A)道家/墨家/儒家 (B)法家/墨家/道家 (C)墨家/儒家/法家 (D)法家/儒家/墨家 8、有關勸和論一文的敘述,何者錯誤: (A)為清代臺灣在地文人探討族群融合的首篇作品 (B)「釁起鬩牆,大抵在非漳泉、非閩 粵 間耳。」作者以為問題出在各 省之間的內鬥,與漳泉閩 粵 的區別無關 (C)「顧分類之害,甚於臺灣,臺屬尤甚於淡之新、艋。」可見分類之害 最嚴重的區域在新莊、艋舺兩區 (D)「人與禽各為一類,邪與正各為一類」作者認為人與禽、邪與正之間, 本不同類,分別是理所當然 9、下列各組「」內的字詞,前後意義相同的選項是: (A)顧自海通以來,西力東「漸」/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 (B)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故事半 古之人,功必「倍」之 (C)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乞其餘,不足,又「顧」而之 他 (D)雖詔於天子,無北面,「所以」尊師也/師者,「所以」傳道、授 業、解惑也 10 、 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 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不善問者,反 此。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 後盡其聲;不善答問者,反此。此皆進學之道也。 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 必也其聽語乎! 力不能問,然後語之;語之而 不知,雖舍之可也。 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始駕馬者反之,車在馬前。君 子察於此三者, 可以有志於學矣。(《禮記‧學記》)

(2)

關於上文,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句中的「庸之」是指歸 功於老師的教導。 (B)「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這是依據學生的學習 程度加以教導,是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 (C)全文是以學生的立場來說明為學之道。 (D)「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在強調觀摩學習、 循序漸進的重要性 11、下列關於水滸傳的情節描寫,請判斷哪個選項是描寫魯智深的: (A)就壁縫裡看時,只見草料場裡火起,刮刮雜雜的燒著。⋯⋯三人在 廟簷下立地看火,數內一個道:「這條計好麼?」一個應道: 「端的虧管營、差撥兩位用心!回到京師,稟過太尉,都保你二 位做大官。這番張教頭沒得推故了。」 (B)那一陣風過處,只聽得亂樹背後撲地一聲響,跳出一隻吊 睛白額大蟲來。⋯⋯OO叫聲:「阿呀!」從青石上翻將下來, 便拿那條哨棒在手裏,閃在青石邊。那個大蟲又饑又渴, 把兩隻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撲,從半空裏攛將 下來。⋯⋯OO見大蟲撲來,只一閃,閃在大蟲背後。大蟲背 後看人最難,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將起來。 (C)「洒家始投老种經略相公,做到關西五路廉訪使,也不枉了叫做 『鎮關西』!你是個賣肉的操刀屠戶,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鎮 關西』!你如何強騙了金翠蓮?」撲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 打得鮮血迸流 (D)在鄆城縣做押司,他刀筆精通,吏道純熟;更兼愛習槍棒,學得 武藝多般,平生只好結識江湖上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若高 若低,無有不納,便留在莊士館穀,終日追陪,並無厭倦。⋯⋯人 問他求錢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難解紛,只是周全 人性命;時常散施棺材藥餌,濟人貧苦,賙人之急,扶人之困, 以此,山東、河北聞名,都稱他做「及時雨」。 下列引文節錄自《史記˙項羽本紀》,請閱讀後回答 12、13 題: 12、文中哪句話表現出對項羽的讚賞之意?  (A) 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  (B)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 (C)五年卒亡其國。身死 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 (D)「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豈其苗 裔邪?何興之暴也 13、太史公分析項羽失敗的根本原因為何?  (A)「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豈其苗裔邪?何興之暴也 (B)非有尺 寸,乘勢起隴畝之中……政由羽出,號為「霸王」 (C)背關懷楚,放逐義帝而自 立,怨王侯叛己 (D)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 天下 14 、 關於辛棄疾 南鄉子一詞的敘述,請選出錯誤的選項: (A)「滿眼風光北固樓」表達中原收復後的欣喜,夙願得償的振奮 (B)「不盡長江滾滾流」正是詞人心中對故土的眷戀及不盡的惆悵, 就像江流滾滾,充塞於胸臆之中。 (C)全詞在極力稱頌孫權叱吒風雲的英雄氣概,對比當時南宋朝廷的 庸碌苟安,有藉古諷今之意。 (D)「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可看出作 者對南宋朝廷缺少智勇兼備的領導者,有著深沉的慨嘆。 15、 請依據上文中,黃蓉對於古文數字的解讀方式,選出下列何者不是以同 樣方式解讀的文句: (A)「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 (B) 「六六」雁行連八九,只等金雞消息。義膽包天,忠肝蓋地,四海 太史公曰:「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 豈其苗裔邪?何興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傑蠭起,相與並爭, 不可勝數。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 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 及羽背關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 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 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辛棄疾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徐國能 準確的辭語 藝術表現在乎準確,藝術家所努力的,便是透過符號來傳遞自己的信息給觀眾,使觀眾 透過符號閱讀,便能明白作者所要表現的意念。以寫作來說,寫作就是一位作家妥善地選 擇字詞,並透過合理的安排,使讀者能清楚地進入他的思想與情緒中。但事情卻又不是那 麼簡單,藝術有時因為要顧及美感,因此作家便不能太過直接,在主張含蓄為美的時代, 作品要以暗示或比喻的方式表現;在重視辭采聲律的時代,作品便透過大量的修辭或押韻, 以造成視覺與聽覺上的美好。這些追求,有時影響了作品,使其旨意晦澀不清。我還記得 大學時代讀李商隱詩,老師講到「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說這兩句真美, 美到讓你看不懂到底是什麼意思。這類作品總在一瞬間滿足了讀者追求「美」的心靈,卻 留給求真的讀者無限迷茫。 我以為詩歌朦朧無妨,但文章還是清楚一點好。因此作者在選擇字詞上,安排句子上, 都應更加推求以符合外在環境與內在心境。像豐子愷老先生的名篇〈漸〉,第一句說: 「使人生圓滑進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漸』」,以前我覺得「圓滑進行」四字頗怪,想 了許久,「順利進行」好像太俗,「安穩」似乎太平,「自然」失去焦點。「漸」所形成 的生命樣態,真的好像只能用「圓滑」才能精準表現了。這自是散文家的功夫。 黃蓉問道:「孔子弟子七十二人中有老有少,你可知其中冠者幾人,少年幾人? 那書生愕然道:「《論語》中未曾說起,經傳中亦無記載。」黃蓉道:「我說 你不明經書上的微言大義,豈難道說錯了?剛才我明明聽你讀道:『冠者五六 人,童子六七人。』五六得三十,成年的是三十人,六七四十二,少年是四十 二人。兩者相加,不多不少是七十二人。」(《射雕英雄傳》 第三十回)

(3)

無人識。 (C)年時「二八」新紅臉,宜笑宜歌羞更斂 (D)苟欲以「二三」陳編而臺灣大勢,是猶以管窺天,以蠡測海 16、下列對荀子勸學一文中的文意說明,何者錯誤: (A)「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與「君子居 必擇鄉,遊必就士」之意相同,皆強調環境對人的重要 (B)「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 而聞者彰」意謂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 (C)「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旨在強調學思並重 (D)「肉腐出蟲,魚枯生蠹。怠慢忘身,禍災乃作」乃言「禍福無門, 唯人所召」 閱讀下文,並回答17 題: 17、關於本文的說明,下列何者正確: (A)詩歌作品以朦朧美取勝,古今皆然 (B)字斟句酌是講求天份的,非努力可及 (C)「以前我覺得『圓滑進行』四字頗怪,想了許久,『順利進行』 好像太俗,『安穩』似乎太平,『自然』失去焦點。『漸』所形 成的生命樣態,真的好像只能用『圓滑』才能精準表現了。」這 段描述思考的歷程與「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能互相闡發。 (D)傳情達意需要透過精確的用字遣詞、合理的佈局安排來表現作者 的思想與情緒 閱讀下文,並回答18、19 題: 18、依照文意,下列四種情形最有可能出現在日本的是: (A)電視劇中的男主角以「來生再報」與女主角臨別,感動許多觀眾 (B)在電車上坐在博愛座的人,一旦看到老弱婦孺上車,會立刻讓座 (C)主動攙扶受傷的陌生人過馬路,日行一善,替自己積陰德 (D)一位年長者搖搖晃晃地在滿是乘客的公車上站著,直至目的地 19、有關本文的主旨,說明正確的是: (A)藉「讓座與否」的文化差異,提醒真正的美德應屬自發性的行為 (B)藉由本文說明臺灣人在道德教育的成果比日本人略勝一籌 (C)以日本人不讓座的文化,讚賞日本人理智冷靜的思考邏輯 (D)藉由臺灣人能自動讓座的文化,向其他國家宣傳臺灣的友善 20、下列文字節錄自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請閱讀後回答 20 題: 由上文可知,太史公作《史記》的心態為何?  (A)因為心中鬱結,所以作《史記》抒發情緒  (B)欲法前賢,雖身處困境,仍有所作為  (C)因受西伯、孔子、屈原、左丘明等先賢之精神感召,而作《史記》  (D)因為犯有罪過,欲作《史記》以贖罪

二、多重選擇題

(一題3 分,共 30%。錯一個選項倒扣 1/5 題分,答錯 1 個選項者,1.8 分;答錯 2 個選項者,得 0.6 分;答錯多於 2 個選項或所有選項均未作答 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21、人物的言行暗示著內在的性格。以下關於鴻門宴一文中對人物性格的描寫,何者正 確: (A)「沛公入關,財物無索取,婦女無所幸」可見劉邦深怕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 大事不成,其志不在小(B)「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樊噲 側其盾以撞,衛士仆地。」寫樊噲恣意妄為,有勇無謀(C)「此沛公左司馬曹無 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刻畫項羽的奸險狡詐,故意製造曹無傷與劉邦的嫌 女學生不讓座事件,引發社會討論,不過,讓座非世界標準。例如,台灣人讓座,但 是日本人不「太」讓座。在台灣,讓座是美德;在日本,就不一定。也就是說,在文化上, 台灣人幾乎什麼都不想,就讓座;相反地,日本人想了半天,結論是不讓座。 對日人而言,負債與報恩是同一件事。日人認為:在連貓都懂得報恩的社會裏,受恩 而不報,簡直不是人,連貓都不如(在此止於文化敘述,絕無對貓族有任何不敬)。 所以,隨便讓人負債跟隨意接受別人恩情,皆非美德。特別是對「世間」外的陌生人, 因為受恩「難以」償還,更極力避免。如果再跟宗教附著,更為強力。佛教雖然傳入日本 一千三百年,但是日人從來不認為輪迴存在。人只有一生,沒有來世。因此諸如「來生再 報」、「上輩子欠你的」,甚至「積陰德」之類,台灣人耳熟能詳的文化語言,在日本沒 人聽得懂。 恩是負債,有恩必報是「義理」。日人極力避免負債,因擔心勉強自己非報恩不可。 事實上在日文當中,「不願意,但是又非做不可之事」,就是「義理」。 文化人類學者班乃迪克特認為,「義理」以及日人特有的負債 報恩觀,構成了日本社 會文化的核心。在《菊花與劍》中,細膩解明,歷久不衰。同時也說明了日人無從逃離組 織,卻又極力強調個人的自主性;自認活在「神國」,卻又不願意接受神的支配的無限矛 盾。 讓不讓座,極具文化性,甚至宗教性。在台灣,讓座不只是「道德」,同時也無限連 結到宗教性的「永劫」。道德性強調「自/我」的自發性。但是,強制「他/人」自發的 話,必然反道德,同時也再陷「永劫」。 (聯合報 民意論壇 陳永峰 2016 年 8 月 28 日) 太史公遭李陵之禍,幽於縲紲(1)。乃喟然而歎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 之罪也夫!身毀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詩》、《書》隱約者,欲遂其 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陳蔡,作《春秋》;屈原放逐, 著〈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而論《兵法》;不韋遷蜀, 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 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鬱結,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來者。」於 是卒述陶唐以來,至于麟止,自黃帝始。 【注釋】(1)縲紲:音ㄌㄟ ˊ ㄒㄧㄝ ˋ。古代用來綁犯人的黑色大繩索,後比

(4)

隙(D)項莊舞劍,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可見項伯敵我不分, 個人私義重於朝廷公利。(E)劉邦脫身後,范增對玉斗的處理是「置之地,拔劍 撞而破之,並口出怒言」,可見范增胸有定見,不為小利所惑,不掩飾對項羽優柔 寡斷,遇事不決的憤怒。 22、關於下列文學家、思想家的說明,何者正確: (A)周邦彥詞多寫兒女之情與身世之感,受到歐陽脩、柳永的影響,為婉約詞的代表 作家,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他「詩格不及蘇、黃,而詞則情韻兼勝,在蘇、黃之 上。」 (B)司馬遷從董仲舒學習春秋,從孔安國學習古文尚書,曾數次出遊,採 集遺聞軼事,所撰史記,是中國第一部通史,亦是編年體之祖 (C)施耐庵元末明 初人,撰有水滸傳一書,敘述大盜一百零八人嘯聚梁山泊的故事,水滸故事並非全 然虛構,話本小說大宋宣和遺事為水滸故事之前身 (D)荀子活動時代在戰國晚期, 曾講學於稷下,三次擔任祭酒,春申君任命其為蘭陵令。荀子重視後天的學習,並 主張為學貴在修禮;亦主張人性本惡,其善者偽也 (E)老子,春秋人,著道德經 五千餘言,出函谷關,不知所終。老子為道家代表人物,思想以道為核心,認為道 是萬物的根源。主張仁者無敵、守柔不爭、順應無為。 23、下列所引詩語分別錄自著名的古典小說,試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 (甲)青龍寶刀燦霜雪,鸚鵡戰袍飛蛺蝶。 馬蹄到處鬼神嚎,目前一怒應流血。 (乙)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 (丙)英雄相聚滿山寨,好漢同心赴水洼。 古今壯士談英勇,猛烈強人仗義忠 (A)甲乙丙所選的小說,四庫全書將其列入「子部」。 (B)甲詩所指的人物,就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武侯」。 (C)乙詩所屬的小說,可稱為「傳奇」,屬於愛情類,具有完整結構, 是文言短篇小說。 (D)丙詩所屬的小說,主題為「官逼民反」,為中國綠林文化的代表 作品。  (E)甲乙丙所屬的小說,依成書年代的先後順序,應是:丙→甲→乙。 24、抽象的情思極難表達,若能以富有感染力和象徵性的譬喻或轉化來描寫,則能將情 思寫得鮮明具體而形象化。請選出將「抽象情思化為具體形象」 的選項: (A)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 聲裡斜陽暮。 (B)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 闊。 (C)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D)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E)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 向東流。 25、下列選項均為李煜的詞,請依李煜前後時期作品的不同風格判斷,哪些是南唐亡國 後的作品? (A)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 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B)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 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C)花明月黯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 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D)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 晌貪歡。獨自莫憑闌,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 去也,天上人間。 (E)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笙簫吹斷水雲間,重按霓裳 歌遍徹。臨春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干情味切。歸時休放燭紅光, 待踏馬蹄清夜月。 26、下文是關於「詞」的文字敘述,其中對 處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詞,曲子詞也,詞人根據樂調、詞牌填入,所以作詞一般稱之為『填 詞』,又叫( a ) 。詞實由詩演化而來,句式、平仄都有限制,用韻要 依詞牌的格律規定。詞的體制按 (b) 的多寡,分為小令、中調、長調。 詞至北宋而大,可謂宋代的文學代表。至於詞風則有歐陽脩、周邦彥的 婉約詞派; (c) 的詞風豪放,擴大了詞的範圍,詞的內容與境界始 見提升。 (d) 開慢詞長調之先, 為現存最早的詞集,收錄晚(e) 唐、五代及兩宋等詞家之作。」 (A)( a ) 應填入「倚聲」 (B)( b ) 應填入「字數」 (C)( c ) 應填入「蘇軾、李煜」 (D)( d ) 應填入「張先、柳永」 (E)( e ) 應填入「人間詞話」。 27、 王維 〈觀獵〉:「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前後二句都各自具有 因果關係,下列文句也屬於這種句式的選項是: (A)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B)讒邪進則眾賢退,群枉盛則正士消 (C)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D)質的張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 (E)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28、下列各組文句中,「」內的字義相同的選項是::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斯七子者,於學無所遺, 於辭無所「假」 (B)石簣「數」為余言:『傅金吾園中梅……』/長不滿七尺,滑稽 多辯,「數」使諸侯,未嘗屈辱 (C)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病/木直「中」繩,輮以為輪 (D)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莊公「寤」生,驚 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 (E)「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夫人主之所以殘亡其國家,損棄其社稷,身死於人手,為天下笑,未嘗非 為非欲也。夫仇由貪大鍾之賂而亡其國,虞君利垂棘之璧而禽(通「擒」)其身, 獻公豔驪姬之美而亂四世,桓公甘易牙之和而不以時葬,胡王淫女樂之娛而亡上 地。使此五君者適情辭餘,以己為度,不隨物而動,豈有此大患哉!故射者非矢 不中也,學射者不治矢也;御者非轡不行,學御者不為轡也。知冬日之箑、夏日 之裘無用於己,則萬物之變為塵埃矣。故以湯止沸,沸乃不止,誠知其本,則去 火而已矣。(《淮南子‧精神訓》)

(5)

29、閱讀上文,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 (A) 文中「身死於人手,為天下笑」意同於賈誼〈過秦論〉中「一夫作難而七廟隳, 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 (B) 「以己為度,不隨物而動」和孟子「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者不能奪也。此為大 人而已矣。」有相應之處 (C) 「射者非矢不中也,學射者不治矢也;御者非轡不行,學御者不為轡也」意謂射、 御之人若只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是無法練就技藝的。 (D) 「冬日之箑、夏日之裘無用於己,則萬物之變為塵埃矣」可說明「無用之用,是 為大用」 (E) 「以湯止沸,沸乃不止,誠知其本,則去火而已矣」可見「揚湯止沸」非根本解 決之道 30、下列出自老子的文句,說明正確的選項是: (A)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言生活型態單純,人 民安土重遷。 (B)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言謙沖自牧,有容乃大 (C)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言回 歸自然需求,建立內在寧靜恬淡的生活。 (D)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言人情淡薄,互 不關心,是治國之忌。 (E)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其意與「施恩者,內不見己, 外不見人,則斗粟可當萬鐘之惠」相通。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主題 學習者 主要指導老師 教學重點 木都新語

三、 「攝影競賽」採個人參賽,每人參賽作品以一件為原則, 「國小組」 、 「國中 組」、「高中組」的參賽者可加一名指導老師,每位指導老師至多指導一名

[r]

有關 PHP 的敘述何者有誤?①可在 Apache、MS IIS 等 Web 伺服 器執行的 Script②只能在 Linux 或 Unix 作業系統上執行,無法於 Windows 或 Mac

  籤 (二)(卅一) 初文意者今家即以三教為滿故對三藏為半簡之 (云云) 所以重敘前諸經者

「倍思科學」教育系統,是由國內長期推動科學教育的專家學者和優秀的中小學教師共同規

我們可以從道安大師自己留下來的文獻中,找到上述推 論的一些蛛絲馬跡。根據方廣錩先生的考證,道安大師關於

我國佛學界泰斗印順導師(以下簡稱印老)於 1942 年(當時 37 歲) ,在他的《印 度之佛教》 (以下簡稱《 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