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Newsletter [of] MA Program in China Studies = 中國研究碩士課程通訊, No. 2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Newsletter [of] MA Program in China Studies = 中國研究碩士課程通訊, No. 2"

Copied!
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國研究碩士課程通訊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一一一-頤

香港科技大學

Newsletter

MA PROGRAM IN

CIDNA

STUDIES

School of

Humαnities αnd

Social

Science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 第二期 N0.2 November 1999 主任的話: 「中國研究碩士課程」是院方開辦的唯一學位課程。這個課程,提供7人文學部和社會科學部的跨部 門聯繫。但這課程不單結合了兩個學部,更容許各個學科作學術交流。它的優點,正是推動科際整合, 不陷於過度專門的研究,使學生能挑選不同門類的科目,從而探討廣闊的知識領域。 這個課程的設計著重於中國研究中的各項新發展。它的整體焦點放在中國文學、歷史、哲學、經 濟、社會學及政治學上,把不同研究領域的相關點顯示出來,讓學生可以從多種觀點去看某一事物。學 生除了研讀必修的核心課程以加強基本訓練和加深學養外,更可隨意選讀一系列與中國有關的課程。 師生之間還可以通過輔導來聯繫。每位學生都有一名導師負責指導他(她)的研究計剖,並提供 輔助直至畢業為止。好的教育,在身心和知識上是可以同時兼顧的。 本通訊亦是師生之間溝通的橋樑。是期刊登了一名資深老師的訪問稿、有關院內的學術活動和同 學的來稿。園地需要清新的空氣、水和陽光,使之百花盛放。這份通訊,尤其是「中國研究碩士課程」’ 更需要大家給予關心和支持。 洪長泰

From the Chair:

The Master of Arts (MA) Program in China Studies, the only degree program offered by the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serves as an institutional link between the Division of

(2)

An advisory channel also exists between faculty and students. As this process is cu 「rently designed, each student is assigned an adviso 「 who discusses the student

s study plan and renders guidance until his or her graduation. The most rewarding education is one that is both personally and intellectually invigorating.

The Newsletter provides yet another bond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is latest issue, the editors interview a senior faculty member, furnish information about School activities, and welcome cont「ibutions from students. Like a garden that requires fresh air, water, and sunshine to make its flowers thrive, the pages of this Newsletter and, most important, the success of this MA Program, require that we give generously of our hearts and minds.

Chang-tai HUNG

Welcome Party for

M.A

.

Program in China Studies students (9 October 1999)

(3)

修讀中國研究碩士課程的感想 , (編者按:我們這一期特別向幾位同學邀稿,請他們談談參加這個課程的感受及意見。他們是張 卓慧、陳躬芳、楊鳳玲、區可屏及陳中禧。陳中禧更做慨地把一首新詩投給我們,表達她對最近台灣地 霞的感受。我們把它一併刊出,以饗讀者。) 張卓慧:我今年剛畢業於港大比較文學系,有意進修,並增加對自己國家的認識,所以選擇了科大的中 圓研究碩士課程。 的確,這個課程就如老師們所形容:發揮了結合人丈學及社會科學部的有關中國的各種課題研究 的特色。這令學生們可以從文學、哲學、宗教、歷史、人類學、社會、經濟及政治等多方面去進行中國 研究。同學們所專注的本科或有不同,但在此我們都能擴闊了知識的範圍,嘗試從不同的觀點與角度去 了解中國。此外,既然大家都是抱著嘗試的心態去作多方面的課題接觸,所以課堂上的討論也算踴躍, 我想,這也是由於大家對自己國家的問題特別關心吧!而且,老師們很用心地指導同學,學習氣氛良好。 這些都是這課程值得欣賞的地方。 另外,我也想對這課程的編排提出一些意見。首先,我認為因為上課時間都設定在晚間,所以可 用作上課的時間不多(現只有星期一至五晚上的時間)。有些課程很吸引,但叉因要上其他課的關係而 不能修讀或旁聽。我了解到因為有很多因素要考慮,所以現在的上課時間的彈性是難以改善的,但是否 可考慮在週末增加幾個時段,讓全科及兼讀生都有多點選擇呢?其次,我也很希望學校在暑假中能開辦 一些課,讓我們可以利用暑假修讀,更好地利用時間及可早一步畢業,再繼續作別的嘗試。 最後,見到只有少數同學出席歡迎茶會,我想可能大家真是“各有各忙”吧。我認為,要加強中 國研究這部門,同學間的交流也很重要,所以希望學校能分配一間 PG Office 給這個部門的同學就更理 想了。 當然,我也明白到很多教職員已不斷地努力改善這課程的發展,就如這份通訊也是他們努力的成 果。希望同學們亦會積極參與,多發表意見! 陳躬芳:走進一個新穎的、現代化的、色彩斑爛的校園中 , 為了是追求一個未完成的使命。 我熱衷於婦女歷史的研究,尤其是醉心於謀討民國時代廣東地區的女性生活情況。然而,在這象徵著通 向未來的校園中,我迷失了。中國婦女的研究在 20 世紀的今天似乎是一種垂死的學神論題,叉似乎是 一種近乎無病呻吟的陳睦濫謂。那遺落在某個角落裡的史料即使是那麼的可貴,那麼的難得,原來只是 尋夢者的一廂情願。今天生活在自由 、幸福的社會辜的女人們早已不經意地忘記了世紀初先輩們的那種 奮不顧身地與整個封建社會對抗,爵的是建立我們這一代女性的尊嚴以及對最純真人性平等的追求。 偶爾靜心佇足在這充滿後現代主義的建築物裡,我以乎聞到一股志同道合的氣息、,這種的感覺使 我覺得不是血軍作戰。原來在校園裡的某個角落有一群辛勤的學者們一直為中國整個歷史的發展而努 力。他們對於每位學生的各種課題都表示支持,並草草善誘地啟迫學生以問題為出發點去做學問。 在如此沒有人情味的校園中,卻叉是如此地感受到濃濃的人情味。也許 , 中國研究就是代表著中 國人任重道遠的傳統,為中華文化的反思與重建,為人類歷史的重寫,凝聚了學者們的深情厚意。 但願中國人不會迷失在科技追求的領域裡’並以悠久的歷史文化為定點,重現中華民族的輝煌!

(4)

跑叉追,有的跑出個頭緒,有的迫得氣呼呼。 「我們的門常開,有問題隨時找我們!」一位老師安慰道。 開課己多日,有得亦有失,增廣知識之餘,面對入門的科目,似臨大海,老師一旬,才不致在慌 忙中過溺。 陳中禧:在科大進修的最大樂趣是與師友們在課堂襄暢所欲言的討論。從老師和同學的意見交流中,我 常得到新的啟發。科菲(China Studies )的課程設計很特別,自由之中有一點限制,就是必須涉獵近代 西洋文學理論、中國現代社會、哲學或政治學,使同學的知識層面更廣。對我這個向來醉心純文學的人 而言,我的文學血液得到了中西合璧和中外文化更豐富的養分。 圖書館是大學的心臟。科大的圖書館真的夠氣派﹔不但藏書豐富且環境幽美。最重要的,是職員 和藹可親的笑容。這在我們的城市,是多麼的奢侈。在大學工作了這麼多年,人們驗上浮現的不是匆忙 就是焦慮、疑惑與困倦,使我常常想起「太陽底下的人們,笑著苦哈哈的股」那句話。在科大唸書,由 於有山水秀色﹔由於職員的和氣笑驗﹔由於師友的親切關懷﹔我是奢侈地享受著這城市最美好的一面。 〈新生〉 獨排眾議一一 推開爍石和屈折的鋼筋, 兄弟倆從狹縫中重聚 在冰箱與橫樑臨時搭起的帳棚襄 兄弟倆的生命走在一起。 哥哥,你還在嗎? 弟弟,我喝得很! 泥水曾是如此甘甜 尿液也並不苦澀 生命需要彼此扶持 縱然苦澀 這見還有半截蘋果,哥哥。 弟弟,還是留給你﹔ 可是,借你的幾萬塊錢”... 是沒法還的了。 哥哥,要活下去,別擔心﹔ 生命需要繼續技持。 很累,弟弟,我很累。 堅持,哥哥,堅持,文有水酒下來了“... 如獨排眾諾 兄弟倆從獄縫中奔出 (寫於 1999 年 IO 月台灣大地震後,) 4

(5)

Calendar of Events,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HKUST

Date Time Venue Speaker Title

17 November 3:00- 4:30 p.m. Room 3362 李慎之教授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化

1999

17 November 5:00 - 6:30 p.m. Lecture 許俾雲教授 中國考古學與中國古代

1999 Theatre H, 史

HK UST

17 November 5:30 - 8:30 p.m. UC Bistro Professor Allen The Chinese Use of Force

1999 W凹TING, in Foreign Policy

University of Arizona.

19 November 7:00- 10:00 Room 3362 李培德(香港大學亞洲 「近代中國家族與商業

1999 p.m. 研究中心) 經營」個案研討系列之

六:家族生意:梁蘇記

研究

20November 9:00 a.m. - 1 :00 Room 3362 劉述先教授 中國哲學的未來發展

1999 p.m. 湯一介教授

陳來教授

20 November 10:00 a.m. 一 Room 7341 陳春聲(廣州中山大學 「近代中國家族與商業

1999 1:00 p.m. 歷史系) 經營」個案研討系列之

七:僑批中所見的澄海 斗門陳氏

22 November 3:00- 4:30 p.m. Room 3362 李歐梵教授 晚清文學與翻譯

1999

24 November 12:00 noon 一 Room 3362 Professor Richard P Science and Democracy:

1999 1:30 p.m. SUTTMEIER,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Visiting Professor, on an Ambiguous Division of Social Relationship Science, HKUST.

26 November 7:00- 10:00 Room 3362 劉志偉(廣州中山大學 「近代中國家族與商業

1999 p.m. 歷史系) 經營」個案研討系列之

八:十三行商:天寶行

梁家

27November 10:00 a.m. 一 Room 3362 盧瑋碧藍(香港中文大學 「認識香港歷史、文化

1999 1:00 p.m. 中國語言文及文學系) 與社會」課程講座系列 葉漢明(香港中文大學 之九:理論與實踐一..香 歷史系) 港史研究 蕭國健(珠海書院歷史 系) 27November 10:00 a.m. 一 T.B.C. 蔡志祥(香港科技大學 「認識香港歷史、文化 1999 1:00 p.m. 人文學部) 與社會」課程田野考察: 節日一..太平清瞧

(6)

Students enrolled in the Program

Undergraduate qualifications obtained before entering of the MA Program in China Studies:

Year3 Year2 Year 1 缸且坐到 UG Institution nuw o Z OD - -m 飢 YS

b

LHO CL HK.UST Baptist U Chan Chung Hay

Chan Kwok Leung Chan Lai Kwan Loretta Cheng Sze Mai

Cheung Ho Tsit Fung Ho Yun Kim Yu Young Lau Yan Yan Joyce Leung Ka Ming Leung Sze Man Phoebe Leung Tai Kee

可 iaYin Nor Linda

Baptist U OpenU HK.UST CUHK Shenzhen U BaptistU U of Michigan HI之UST E丑(UST HK.UST CUHK PolyU Au Ho Ping

Chan Wai Chu Ki向f

Chan Kung Fong Chung Wing Sze Cheung Cheuk Wai Ng Siu Ying Sung Cho Ling Wan Hon Yuen Wong Pui Ling Yeung Fung Ling

HKU HKU BaptistU HIζUST HKU PolyU HKU OpenU HK.UST CUHK

到生AProgram in China Studies Committee Professor Chang-tai Hung (Chair)

Members:·

Dr. Leonard Kwok-kou Chan Dr. Barry Sautm叩

Dr. Simon Man-ho Wong Dr. Tian Zhu ob n o

w

mh

峨的心

-

u

-aM df 內心

的問-

m

uBS KE mmDD e N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Enqufries of an academic na仙recan be directed to the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at 出e address below:

MA Program in China Studies

’fhe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lear Water Bay

Kowloon, Hong Kong Telephone No. : 2358-7791 Facsimile No. : 2358-1324

(7)

訪問齊錫生教授 齊錫生教授在中國現代政治的研究上成就卓著,他的關於北洋軍閥的專著是該研究領域 的經典之作。齊教授是創校期間首批來到科大的教授之一,之前他一直任教於美國北卡羅萊納 大學。 1999 年 10 月,齊教授接受本刊訪問,談他的學術研究、對科大建設的感受及對中國研 究碩士課程的期許。訪問者是朱天博士。 問: 齊教授,可否首先請您介紹一下您的學術經歷? 齊: 我的經歷非常簡單。在大陸唸小學,在台灣上初中、高中、大學,然後到美國唸碩士、 博士學位,最後在芝加哥大學畢業。 問: 您大學是英語專業吧? 齊: 對,但其實我的興趣是政治學,只是因為我們大學那個時候剛剛在草創階段,沒有社會 科學系科,只好一律把社會科學的人擺到英語系裡。好幾年以後,才設立了政治系、社 會學系等等。 問: 您在芝加哥大學的博士論文是關於北洋軍閥的,現在是這個領域的經典著作。您當時怎 麼會想到做這樣一個研究? 齊: 我開始不是想做這個題目的,我對這個題目一點都不懂,也沒興趣。因為我到美國去唸 書時想、唸國際關係、外交,想研究中國外交史,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五四」期間 中國的外交。去美國前看了一部分書,比如說蔣廷敝先生寫的中國近代外交史,我覺得 非常有啟發。他不是記敘性地、而是批判性地講中國的外交,我覺得有意思。我去了芝 加哥後,就想、選這個題目。但那時我的老師中沒有一個人做這個題目的。後來,我選了 一個叫 Morton Kaplan 的教授的國際政治理論課,他提出一套嶄新的國際政治理論,叫 作「系統理論」(Systems Theory)。我很有興趣,因此我的碩士論文就將這個理論用到 對北洋軍閥的研究,那等於是我的一個練習。後來在做博士論文的時候,我去請教了芝 加哥一位非常有名的外系中國教授。我說我想做這個題目,因為我慢慢地對這個題目了 解了。他告訴我以這個題目做博士論文是沒前途的。我那時不相信,不覺得他說的話很 對,所以我就硬著頭皮非要做不可,後來就把它變成了博士論文。在做的過程中,受了 很多啟發,做起來也就津津有味,就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寫到論文裡’就是如此而己。 問: 那您的研究是介乎政治學與歷史之間了? 齊: 對,是用政治學的理論或方法來談一個歷史的問題,是政治史研究。因為我對歷史很有 興趣,但我沒有一個歷史家的訓練,因此雖然我研究過軍閥,但絕不敢說我是一個軍閥

「史」的專家。所以後來寫的幾本書,每本都是在跳題目。我從軍閥跳到國民黨,從國

民黨跳到共產黨,然後戰爭史,最後搞中美外交史。我現在寫的是二次大戰時候的中美 外交,因為我覺得這一段外交史的學術著作有一個普遍的弱點,那就是他們用的大部分 是美國方面的原始材料,所以不知不覺地就反映了那段中美關係中的美國的觀點。所以 我希望利用中國方面的材料來把中國的觀點做一個介紹。 問: 與現實聯繫起來,中國在經過二十年的改革與放權,地方政府開始是有很大的權力及自 己的區域利益,西方有人因此認為中國有分裂的可能。目前台海關係叉趨於緊張,根據 您本人對軍閥及二次大戰期間國共與美國三方面的關係的研究,您對中國統一與分裂的 問題怎麼看? 齊: 我覺得西方人可以從書本上接受很多關於中國分裂不分裂的知識。但是,因為他們不是

(8)

問: 您如何看美國在海峽兩岸關係上的作用? 齊: 就 1937-45 年這段歷史來看,國共雙方都很重視美國這一著棋。美國也同樣知道自己扮 演著一個重要角色。但是,中美在對彼此的認知上有很大差異。美國對中國的理解遠沒 有中國(延安及重慶)對美國的理解來得複雜慎密。令天美國對中國的看法與二次大戰時 期不太一樣。那時候中國對美國不構成一個威脅,所以美國對中國還是有些理想主義、 一廂情願的看法。我想、今天美國會認為中國可能是在二十一世紀對它的最大一個威脅, 這牽涉到政治、戰略、經濟與文化。有這麼一個重大的恐懼的陰影在後面,常常會讓人 看不清一個甚至非常明顯的東西。這在歷史上是屢屢發生的。如果美國看錯了中國的話, 那麼對美國的利益、對世界的和平與繁榮都會是一個重大的損失。所以我希望美國能更 進一步地看清中國才對。 問: 下一個問題回到我們科大。您是在創校期間從美國一所著名的大學來到科大的,並曾任 我們的院長。您是否可談談當時是什麼因素使您決定來的? 齊: 我以前從未想過來香港,更未想過到一個名字叫「科技」大學的學校工作。我在北卡羅 萊納教書幾十年,一直認為會在那裡退休。因為整個工作環境、學術氣氛、學校的聲譽 以及同事間相處都非常令人滿意。但是男一方面我有一個多年來不能揮掉的情結,就是 中國結。但這個中國結仍沒有強烈到讓我想到一個華人文化色彩非常濃厚的學校去工作。 香港科大開始與我接觸的時候,我與當時創校的幾個人談話,他們說這是一批海外留學 生能夠在一個乾淨的環境裡,能夠放開手去做一番事情的一個很難得的機會。特別是香 港的納稅人及政府這麼慷慨,投資這麼大來辦這個學校。這幾方面是一個最大的吸引力。 如果是一個已經建成的學校,這些優勢可能就不存在。所以當時就高高興興地來了。從 課程專業的計劃、設計到招聘人員,就慢慢地做起來了。因為沒有人情關係的牽制,我 們都盡量聘請市場上最好的人來。 問: 那麼您是如何來看科大這些年來的成績,以及有待進一步提高的地方? 齊: 我覺得第一點應該肯定的是香港市民及政府有如此遠見來辦一所新的大學,提升香港在 世界上的學術地位,並且放手讓第一批來校的人盡量地去做好。當時來的人也是在校長 吳家瑋等幾個人精挑細選之下,確實是一些以事業為重的人。八年下來,我覺得科大在 認真地做,在不斷地提升學術水平和教學質量來回饋社會,在科研上拿出了一些成果, 能交出一份不錯的成績單。但科大有沒有達到它最好的可能性?絕對沒有。我覺得科大 在實質上尚未能跟世界上所謂第一流的大學平起平坐。我們不應忘記這是香港納稅人給 我們的資源,讓我們應該做到的,但我們今天還沒有做到。因此今後還是要繼續努力。 不管是在教學上,還是在研究上,我認為我們的同事可以提出比現在更好的成績出來。 在這方面,自我勉勵,發揮我們的榮譽感和自尊心是最重要的。如果在華人地區在任何 一個地方,它的自然環境、物質資源能夠造就出像 MIT 、哈佛、劍橋、牛津那樣的學校 來的話,那個地方就該是香港才對。而我們科大叉是一個當然的候選者。所以我們還有 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問: 您對我們中國研究專業的課程及碩士生的學業有什麼想法和建議? 齊: 中國研究碩士課程是創校以後想出來的一個新東西。我個人對這個課程一直很重視。原 因很簡單:有系統的中國研究在香港的大學生中原本並不佔很重的份量,雖然香港是一 個信息靈通的地方。當時想辦這麼一個兩個學部聯合的課程就是覺得香港既然要回歸中 國,那麼無論是從香港的大前途,還是從個人的小前途來看,香港人對大陸有一個扎實

的了解將會成為今後幾十年生存與繁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希望香港的大學生重視這

個課程的獨特性及其所能提供的機會,把眼光放到香港之外。我覺得他們來這裡接受這 個系統的訓練,對他們的知識、事業以及香港特區的未來都會有很大的貢獻。我希望我 們兩個學部能夠提供足夠科目,讓大部分學生能有一個適合自己的選擇。我想我們這個 課程的學科的多樣性及在選擇上的彈性是一個優勢。 問: 謝謝您接受這次採訪。 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林惠娥 副教授

巴斯德研究院(法語:Institut Pasteur)總部位於巴黎,是法國的一個私立的非營利研究 中心,致力於生物學、微生物學、疾病和疫苗的相關研究,其創建者巴斯德於

在領導同儕實踐課程新措施的進程中,小組身先士

教授 电视播音主持 电视播音主持业务 播音主持业务研究 业务研究.. 教授

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陳美惠教授帶領的社區林業研究團隊長期深 耕,陪伴墾丁國家公園(台 26 線)及屏北原鄉部落(台 24 線),建立森 林與部落的生態旅遊推動模式,研究成果於 2008

例如,參閱:黃啟江,《因果、淨土與往生:透視中國佛教史上的幾個面 相》〈第六章·從佛教研究法談佛教史研究書目資料庫之建立〉,(台北:臺 灣學生書局,2004 年),頁 237-252; Yasuhiro

港大學中文系哲學碩士、博士,現 任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