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Item 987654321/6412
全文
(2) 論文名稱:台灣棒球運動發展之研究-以台東馬蘭棒球隊為例(1965~1977) 總頁數:194 頁 院校所組別: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競技運動組 畢業時間及提要別:九十九學年度第二學期碩士論文提要 研究生:高克武. 指導教授:盂峻瑋. 中文摘要 在原住民參與棒球運動的歷史中,阿美族占有極重要的地位,本文探討台東 馬蘭部落子弟為主體的馬蘭棒球隊發展概況,球隊的互動與認同關係,以及馬蘭 隊後續的傳承系譜。馬蘭棒球隊成立於 1965 年 1 月 2 日,由嘉農棒球隊校友郭光 也擔任總教練,其他教練也多半為嘉農校友。球員起初以嘉農校友的小孩為主, 陸續擴及至台東其他地區。由於成員來自各學校,因此只能利用假日練球,每週 六成員齊聚郭光也教練家,球員吸收棒球新知,家長則討論經費運用。當時的球 具多半是自製,球場也是家長整理,可說極為克難。後續球隊曾轉往竹前公司發 展,但隨著九年國教實施,許多學校紛紛成立棒球隊,球員來源受到影響,加上 經費問題無法解決,最終球隊仍走上解散命運。 不過馬蘭棒球隊仍然有出色的成績,在東部地區曾獲得山地杯冠軍,全國賽 部分則是 1967 年中華杯學校組亞軍、1970 年省運會季軍、1971 年中華杯公開組 冠軍;最轟動的比賽則是日本撒隆巴斯女子棒球隊訪台,在台東地區吸引許多觀 眾/,馬蘭地區居民對棒球隊也極為支持。當時球員在部落中屬於知識份子,有較 高的地位,這是從嘉農校友就開始的傳統,但也因為球員忙於練球,往往較少參 加部落活動。球隊與其他族群、教會等往來也是透過棒球賽事的交流。在球隊解 散後,許多成員在棒球界仍有不錯的成就,尤其台東地區許多三級棒球隊教練都 由馬蘭隊成員出任,不只使台東地區棒球運動得以繼續蓬勃發展,也讓馬蘭隊的 系譜持續傳承。. 關鍵字:馬蘭 台東 阿美族. I.
(3) Kao Ke-wu, (2011)The Research of Baseball Development in Taiwan: The Case Study of Taitung's Malan Baseball Team (1965-1977) Unpublished master thesis, National Taiwan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英文摘要 The Amis tribe has occupied an important place in the history of Taiwanese baseball. The article examines the development of Malan-based baseball team, identifies the interactions and identities within the squad, and discusses subsequent contributions of the team. Malan baseball team was established in January 2, 1965 with Jianong alumnus Guo Guangye being the head coach. Incidentally, other coaches were also graduated from Jianong. Players were originally recruited from the children of Jianong alumi, but later expanded to other areas in Taitung. Since players were drafted from various schools, they could only practice on weekends. Every Saturday team members gathered in Guo Guangye’s house learning baseball know-how, while parents discussing fund management. At the time, baseball equipments were self-made, and ballpark was run parents. However, because of the nine-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al system from which many schools organized baseball team, Malan encountered player shortage accompanied by financial difficulties that eventually led to their demise. However, Malan team still had impressive results. They were the champions of Mountain Cup, and clinched the title in Open Group of 1971 Chinese Cup. In addition, they won silver medal and bronze medal in High School Group of 1967 Chinese Cup and 1970 Provincial Games respectively. The most sensational of all was the match against Salonpas female baseball team that attracted countless fans. During that time players were of knowledgeable people who enjoyed higher status in the tribe, a tradition that started from Jianong era. Yet, so busy was the practicing that players rarely took part in tribal activities. It was only through baseball match could they get in touch with other ethnic groups or churches.. II.
(4) After the disbandment of the team, many players have had great achievements especially regarding Taitung’s grassroots baseball in which Malan alumni became head coaches. They not only guard the glories of Taitung baseball, but also carry on the invaluable heritage of Malan lineage. Key words: Malan, Taitung, Amis tribe. III.
(5) 謝誌 萬般艱辛的求學過程,從進修的第一天至完成論文,真的要感謝許多人的協 助與支持。首先我要感謝上帝在我棒球人生最低潮的時候引領我進入台灣體育學 院研究所進修,並開啟了我的新視野,使我從幽暗中,有了新的眼光與期盼。 在此感謝在天之靈的爸爸、媽媽,孩兒要向您們大聲說「我做到了」 ,謝謝您 們的孕育之恩,也特別要感謝我的指導教授盂峻瑋博士,他對我的用心指導與栽 培,及不厭其煩的傾囊相授,老師的指導與鼓勵,學生感謝在心。 其次感謝亦師亦友的口試委員林華韋教授,論文撰寫期間林老師願意在百忙 中抽空給予指導,並傳授許多寶貴的意見及重要的觀點,適時的解決了我在撰寫 論文期間所遇到的瓶頸。感謝逢甲大學游至樞教授,在論文及口試時的指教,並 提供許多有關原住民棒球其不同面向的思考。還有陳裕鏞教授在我修業期間的課 業指導及論文審查時的提點、糾正與鼓勵,以及同事潔玉、玟如對我的身體健康 與痛風飲食的關心。 能夠進入台灣體育學院研究所進修,要感謝林華韋教授及我的老婆、長女毓 婷、次女婕妤、女婿啟輝、奎瑜、長子鵬翔的鼓勵,驅動我的勇氣報考,並在課 業、電腦的應用及論文書寫上給予很大的協助。 謝謝養育我長大的媽媽,您就像我的守護天使一樣的照顧與叮嚀我,雖然您 常常唸我,但我知道您是擔心我的身體狀況。另外還有成功商水的楊長鉿校長、 蔡安泰主任、李玉雯主任、陳明添主任、葉靜惠組長、朱亮宇組長,謝謝您們的 體諒,幫我分擔了工作,讓我沒有後顧之憂,放心的到台灣體院進修。 這段期間很感謝台東馬蘭棒球隊成員們不厭其煩的配合訪談,以及成功鎮的 朋友政宏、春雄、聖益、興昌友人忠勇、都蘭友人正春、明華以及都蘭部落「拉 國中」全體朋友們,不時的為我加油打氣,藉由友情鼓勵的力量,堅固我的信心 去扺擋無形的壓力。還有郁芳、玟如對於論文的指正與指導,與扮演心靈導師的 角色,在我最無助時給予我很多的幫忙。謝謝我的家人在口考時的協助,尤其是 要感謝我的太太,在這段期間體諒我要訓練球隊,又要撰寫論文的雙重壓力,給. IV.
(6) 我在生活上特別的照顧,讓我溫情滿滿。 謝謝台灣體育學院棒球隊教練團總教練林華韋、楊賢銘、王琦正、林宗毅、 郭勇志、球場一哥等人的照顧,讓我在這幾年的求學生涯中,免去許多交通及住 宿的不便。此外,也要謝謝成功商水棒球隊全體同學,由於你們的認真及聽話, 使教練順利完成研究所的學業。昱仁、仙女、武雄、朝煌、世傑,因與你們同窗, 使我修業期間在校生活更添精彩,尤其是昱仁,在學業上對於我的協助甚多。感 謝協助校正羅馬拼音的政良、正容、博剛。 感謝我的兄弟姊妹秋嵐、明山、明雄、明輝、鈴芳在精神上的鼓勵與支持。 岳母大人、小姨子慧華、深海叔叔,謝謝您們的代禱,以及上帝賜給我的小天使: 品寧的誕生,使我順利畢業。謝謝論文中的受訪者,因您們的故事完成了這篇論 文。最後,再次感謝曾經協助過我的每一個人,願上帝祝福大家。 高克武. V. 2011.07.01.
(7) 目錄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I 謝誌 --------------------------------------------------------------------------------------------- V 目錄--------------------------------------------------------------------------------------------- VII 表目錄------------------------------------------------------------------------------------------- IX 圖目錄---------------------------------------------------------------------------------------------X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名詞解釋-------------------------------------------------------------------------------2 第三節 文獻回顧-------------------------------------------------------------------------------3 第四節 研究流程與架構---------------------------------------------------------------------14 第五節 研究對象與方法---------------------------------------------------------------------16 第六節 研究貢獻與限制---------------------------------------------------------------------19 第二章 馬蘭棒球隊發展概況(1965-1977)------------------------------------------------21 第一節 馬蘭棒球隊的成立------------------------------------------------------------------21 第二節 馬蘭棒球隊的運作------------------------------------------------------------------31 第三節 馬蘭棒球隊的轉型到解散---------------------------------------------------------44 第三章 馬蘭棒球隊賽事與認同關係------------------------------------------------------48 第一節 馬蘭棒球隊對外參與賽事---------------------------------------------------------48 第二節 馬蘭棒球隊內部的族群認同關係------------------------------------------------58 第三節 馬蘭棒球隊與部落的互動---------------------------------------------------------63 第四章 馬蘭棒球隊系譜傳承---------------------------------------------------------------70 第一節 馬蘭棒球隊成員後續發展---------------------------------------------------------70 第二節 馬蘭棒球隊系譜傳承與台東棒運------------------------------------------------74 第五章 結論------------------------------------------------------------------------------------82. VI.
(8) 第一節 馬蘭棒球隊反映的特色------------------------------------------------------------82 第二節 未來發展方向-----------------------------------------------------------------------83 參考文獻----------------------------------------------------------------------------------------85 中文部份----------------------------------------------------------------------------------------85 外文部份----------------------------------------------------------------------------------------89 附錄----------------------------------------------------------------------------------------------91 附錄一 東部地區高中參與高中棒球聯賽名次表---------------------------------------91 附錄二 訪談人物列表------------------------------------------------------------------------92 附錄三 訪談郭子光逐字稿------------------------------------------------------------------93 附錄四 訪談鄭榮喜逐字稿------------------------------------------------------------------98 附錄五 訪談羅旻翁逐字稿----------------------------------------------------------------104 附錄六 訪談郭子雄逐字稿----------------------------------------------------------------114 附錄七 訪談郭榮逐字稿-------------------------------------------------------------------134 附錄八 訪談盧萬生逐字稿----------------------------------------------------------------141 附錄九 訪談汪金成逐字稿----------------------------------------------------------------148 附錄十 訪談林宏康逐字稿----------------------------------------------------------------165 附錄十一 訪談郭志登逐字稿-------------------------------------------------------------174 附錄十二 訪談鴻吉長逐字稿-------------------------------------------------------------182 附錄十三 訪談郭英妹逐字稿-------------------------------------------------------------183 附錄十四 訪談楊憲典逐字稿-------------------------------------------------------------187. VII.
(9) 表目錄 表 1-1 訪談大綱--------------------------------------------------------------------------------16 表 2-1 馬蘭隊教練團分工表------------------------------------------------------------------25 表 2-2 嘉農棒球隊校友子弟加入馬蘭隊一覽表------------------------------------------26 表 2-3 馬蘭隊成員背景介紹------------------------------------------------------------------27 表 4-1 郭光也教練馬蘭隊系譜球員後續發展---------------------------------------------71 表 4-2 台東縣內學校棒球隊教練團與馬蘭隊成員對照表------------------------------75 表 4-3 馬蘭隊球員擔任教練職及所指導過之球員發展概況---------------------------75. VIII.
(10) 圖目錄 圖 1-1 1964 年台東聯隊獲得學童杯棒球賽優勝合影-----------------------------------10 圖 1-2 1972 年中華隊赴尼加拉瓜參與世界盃賽事--------------------------------------14 圖 1-3 研究架構圖-----------------------------------------------------------------------------15 圖 2-1 郭光也在嘉農棒球隊時期的照片---------------------------------------------------24 圖 2-2 郭光也教練指導球員的情景---------------------------------------------------------32 圖 2-3 球員們齊聚在郭光也教練家合影---------------------------------------------------35 圖 2-4 馬蘭隊於台東練習場地合影---------------------------------------------------------36 圖 2-5 馬蘭隊自製球棒與現在球棒對照圖------------------------------------------------38 圖 2-6 筆者身著自製的馬蘭隊球衣---------------------------------------------------------39 圖 2-7 馬蘭隊員平日練球時合影------------------------------------------------------------40 圖 2-8 馬蘭棒球隊員練習時中午時分於台東田徑場席地用餐的情景---------------42 圖 2-9 竹前公司棒球隊員合照---------------------------------------------------------------45 圖 3-1 馬蘭隊在 1966 年獲得山地杯冠軍合影留念--------------------------------------49 圖 3-2 撒隆巴斯女子棒球隊 1970 年來台訪問友誼賽名單-----------------------------50 圖 3-3 馬蘭隊 1967 年在台南參與中華杯賽事合照--------------------------------------54 圖 3-4 1971 年馬蘭隊獲得第七屆中華杯公開組冠軍合影-----------------------------56 圖 3-5 馬蘭部落族人與馬蘭隊員觀看球賽情況------------------------------------------66 圖 3-6 馬蘭隊的教練與幕後功臣------------------------------------------------------------67. IX.
(1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台灣發展棒球已超過百年,其中原住民在棒球史上可說 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日本殖民時代,以能高與嘉農為最具 代 表 性 的 隊 伍;1968 年 紅 葉 少 棒 隊 擊 敗 來 台 訪 問 的 日 本 關 西 聯 隊,開 創 台 灣 戰 後 新 的 一 波 棒 球 熱;到 目 前 台 灣 職 棒 圈 中 , 各隊球員幾乎有四成球員為原住民,遠高於原住民在台灣人 口 所 佔 百 分 之 二 的 比 例( 謝 柏 宇 , 2 0 1 1 ) 。在 這 些 原 住 民 當 中 , 阿美族又佔大多數,更突顯其重要性。可惜回顧過往文獻, 極少史料論述是以阿美族從事棒球運動的主題出發,遑論有 系統地討論阿美族參與棒球運動的歷程。在紅葉少棒之前, 臺灣流傳著「外省人打籃球,本省人打棒球」的說法,並未 考量到原住民熱衷棒球的情形。二次大戰後,嘉農棒球隊中 的原住民選手,回到台東原鄉組成馬蘭棒球隊,球隊並不能 歸類在學校或社會球隊,但陣中成員可說是嘉農棒球隊二 代,承繼他們的腳步,在台東棒球運動發展上,扮演承先啟 後的角色。不過目前為止尚未出現以馬蘭棒球隊為研究主題 的 文 獻,相 關 史 料 記 錄 也 極 為 稀 少,遑 論 討 論 其 對 於 阿 美 族 , 乃至台東地區棒球發展有哪些影響與貢獻。筆者身為馬蘭棒 球隊的成員之一,親身參與過這段歷史,此為作者主要的研 究動機,期望能透過自身經驗,加上收集馬蘭隊相關報導、 紀錄、文物,並進行人物深度訪談,紀錄馬蘭棒球隊的發展 概況,並描繪二次大戰後,棒球在台東地區與阿美族部落的 發展與互動狀況、當中的族群認同關係、以及後續馬蘭隊對 於棒壇的影響與傳承系譜,保存這段極為重要卻尚未有系統 整理的歷史。. 1.
(12) 第二節 名詞解釋 阿美族 台 灣 原 住 民 中 的 一 族 , 阿 美 族 名 稱 來 自 Amis 的 譯 音 , A m i s 指 的 是 「 北 方 」, 是 南 部 的 阿 美 族 為 了 與 南 鄰 的 卑 南 族 人區辨所用的稱呼。日本學者引用為族群的全稱,北部阿美 族 自 稱 P a n g c a h , 是 「 人 」 的 意 思 ( 孫 大 川 , 2 0 0 3 )。 阿美族是台灣人口最多的原住民族,根據行政院原住民 族 委 員 會 ( 2010) 的 資 料 , 目 前 人 口 約 有 184,819 人 。 阿 美 族人的傳統居住領域包括現在的花蓮縣、台東縣與屏東縣, 根據其語言、分布與風俗習慣等差異,可進一步分為南勢阿 美 ( 現 今 花 蓮 市 至 壽 豐 鄉 一 帶 )、 秀 姑 巒 阿 美 ( 現 今 花 蓮 縣 鳳 林 以 南 至 富 里 以 北 以 及 奇 美 一 帶 )、 海 岸 阿 美( 現 今 花 蓮 縣 豐 濱 以 南 至 台 東 縣 東 河 以 北 地 區 )、 卑 南 阿 美. 馬 蘭 阿 美( 現 今. 台 東 縣 東 河 以 南 至 太 麻 里 以 北 及 台 東 市 地 區 )、 恒 春 阿 美( 現 今屏東滿州、牡丹及台東池上、關山、鹿野地區)五個分類 群 ( 孫 大 川 , 2 0 0 3 )。 另 有 學 者 將 南 勢 阿 美 分 成 北 部 阿 美 , 秀 姑 巒 與 海 岸 稱 為 中 部 阿 美 , 另 外 兩 群 稱 為 南 部 阿 美( 孫 大 川 , 2 0 0 3 )。. 馬蘭 意 指 阿 美 族 的 聚 落 「 馬 蘭 社 」, 阿 美 族 人 稱 為 F a l a n g a w ( 黃 應 貴,2 0 0 1 ) 。此 部 落 幾 經 遷 移,在 清 朝 光 緒 元 年( 1 8 7 5 ) , 部 落 首 領 卡 基 達 安 ( kakita’an) 谷 拉 斯 • 馬 亨 亨 (Kulas Mahengheng)帶 領 之 下 , 為 防 禦 卑 南 族 而 將 部 落 搬 到 台 東 市 鯉 魚 山 旁 , 大 約 是 今 日 台 東 縣 體 育 場 一 帶 ( 張 哲 民 , 2 0 1 0 )。 初建時有七個集會所、三道壕溝與四座瞭望台,以防止卑南. 2.
(13) 族入侵騷擾。日治時代因青少年人口減少,兩度減少集會所 數 量。戰 後 隨 著 台 東 市 都 市 發 展 及 市 區 逐 步 擴 張,漢 人 遷 入 , 阿 美 族 遷 出,剩 下 的 集 會 所 於 1961 年 被 變 賣,造 成 部 落 向 心 力下降,族人遷往市郊,形成分家部落(李玉芬、高淑娟, 2005) 。 目 前 的 馬 蘭 阿 美 族 , 指 的 是 散 居 於 今 台 東 市 一 帶 的 阿美族,除了以中心、新生里為中心及其周圍各里外,還包 括市郊如豐榮、豐里、豐年、南榮、永樂、豐樂等各里(黃 應 貴 , 2001) 。. 第三節 文獻回顧 關於原住民從事棒球運動,或是台東地區的棒球發展, 基本上仍散見於台灣棒球歷史專書、相關期刊論文、碩博士 論文,乃至報紙雜誌等,而筆者首先回顧上述文獻中,對台 灣原住民從事棒球運動的概況描述,其次討論在馬蘭隊成軍 的 1965 至 1977 年 間 , 台 灣 棒 球 界 的 整 體 發 展 情 形 。 壹、原住民與台灣棒球 一 、 日 治 時 期 (1895∼ 1945) (一 )早 期 發 展 日本佔領台灣初期,有鑒於武裝抗日剛結束,日本人憂 慮棒球會集結台灣人的自覺和團結意識,因而嚴禁棒球比 賽。當時台北乃是日治時期的政經中心,也是台灣棒球運動 的 發 源 地 ( 林 文 蘭 , 2 0 0 8 , 頁 1 - 2 - 3 )。 1 9 0 6 年 台 灣 出 現 首 支 正式棒球隊: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中學部棒球隊(今建國中 學 ), 並 於 同 年 與 國 語 學 校 師 範 部 ( 今 台 北 教 育 大 學 ) 進 行 台 灣 第 一 場 正 式 棒 球 比 賽( 謝 仕 淵 、 盂 峻 瑋 、 曾 文 誠 、 謝 佳 芬 、 賈 亦 珍 , 2 0 0 6, 頁 1 3 ) 。東 部 地 區 棒 球 運 動 在 台 灣 起 步 最 晚 ( 蔡. 3.
(14) 宗 信 , 1 9 9 1, 頁 11 2 ), 1 9 1 7 年 台 東 製 糖 株 式 會 社 組 織 「 製 糖 廠 隊 」, 而 駐 守 軍 隊 則 成 立「 守 備 隊 」, 進 行 對 抗 賽 。 隨 後「 台 東 廳 」 也 跟 進 , 形 成 三 隊 官 方 球 隊 ( 林 文 蘭 , 2 0 0 8 )。 在 1 9 2 2 年花蓮港廳成立花蓮港體育協會,促進花蓮棒球運動的發 展 , 1934 年 花 蓮 廳 並 派 隊 參 加 全 島 社 會 人 棒 球 大 賽( 謝 仕 淵 等 人 , 2 0 0 6 , 頁 2 0 )。 但 參 與 這 些 棒 球 隊 的 運 動 人 口 , 以 日 本人為主。 (二 )能 高 團 與 後 續 影 響 第一支原住民球隊是花蓮的能高團,前身為高砂棒球 隊 , 1921 年 由 漢 人 林 桂 興 集 合 阿 美 族 原 住 民 小 孩 組 成 , 在 地 方性友誼賽打出成績後,日本當局安排高砂棒球隊隊員進入 花蓮港農業補習學校就讀,並重新命名為能高團。日本官方 支持能高團成立,認為棒球可以教化原住民,希望藉由棒球 運動的團體性、規範性,使原住民被教育、開化、安撫,又 能 藉 此 宣 傳 政 績 ( 盂 峻 瑋 、 曾 文 誠 , 2004, 頁 26-31; 謝 仕 淵 等 人 , 2 0 0 6 , 頁 2 6 - 2 7 )。 1 9 2 4 年 能 高 團 赴 西 部 比 賽 , 1 9 2 5 年更遠征日本,在九場比賽中得到四勝四負一和的成績,吸 引 日 本 球 探 來 台 挖 角,有 四 名 能 高 團 選 手 因 此 赴 日 發 展,1能 高 隊 也 在 球 員 各 奔 東 西 之 後,於 1925 年 解 散。能 高 團 成 軍 雖 僅短短幾年,卻打響原住民打棒球的名號,進一步帶動花東 地 區 原 住 民 組 隊 打 棒 球 的 風 氣 ( 謝 仕 淵 等 人 , 2006, 頁 2 7 - 3 1 )。. 1. 加 與 京 正. 赴 日 本 打 球 的 能 高 球 員,包 括 阿 仙、羅 道 厚、羅 沙 威 與 紀 薩,他 們 入 日 本 平 安 中 學,紀 薩 因 為 受 傷,被 迫 離 開 球 場,而 阿 仙、羅 道 厚 羅 沙 威 一 起 進 入 日 本 法 政 大 學,羅 道 厚 並 以 伊 藤 次 郎 之 名,加 入 東 參 議 員 棒 球 隊 ( 今 火 腿 隊 ), 成 為 進 入 日 本 職 棒 的 第 一 批 先 鋒 ( 高 源 , 1 9 9 4 , 頁 5 5 - 5 6 ; 林 文 蘭 , 2 0 0 8 )。. 4.
(15) 東 部 地 區 隨 著 1926 至 1928 年 間 , 台 東 體 育 協 會 支 部 成 立,特別獎勵平地原住民從事體育活動,台東的軟式棒球開 始 盛 行 , 成 為 原 住 民 的 普 及 運 動 ( 蔡 宗 信 1991; 謝 佳 芬 , 2 0 0 5 , 頁 1 0 5 - 1 0 6 )。 自 1 9 2 6 年 起 , 東 部 地 區 少 年 棒 球 大 會 的 參 賽 隊 伍 高 達 14 所 學 校 , 為 全 台 之 冠 。 1931 年 馬 武 窟 公 學校(今東河國小)代表台東進軍全台少年棒球大會,最後 奪 得 總 冠 軍 (謝 佳 芬 , 2005), 這 是 台 灣 人 第 一 支 獲 得 全 島 冠 軍 的 隊 伍。假 如 進 一 步 檢 視 參 賽 名 單,可 看 出 1930 年 代 台 東 東海岸線少棒的發展軌跡,幾乎每個國小都有棒球隊,由北 到南分別為現在的長濱、忠孝、三民、信義、東河、都蘭、 富 岡 等 小 學 , 當 中 又 以 成 功 地 區 發 展 最 盛 ( 蔡 宗 信 , 1 9 9 5 )。. (三 )嘉 義 農 林 棒 球 隊 嘉 義 農 林 學 校 簡 稱 嘉 農 或 Kano, 成 立 於 1919 年 , 原 名 為 「 台 灣 公 立 嘉 義 農 林 學 校 」, 1 9 2 1 年 因 政 策 關 係 , 改 名 為 「 台 南 州 立 嘉 義 農 林 學 校 」( 謝 仕 淵 等 人 , 2 0 0 6 , 頁 4 0 ), 二 次 大 戰 後 , 奉 令 改 名 為 「 台 灣 省 立 嘉 義 農 林 職 業 學 校 」, 隨 學 校 改 制 , 校 名 幾 經 更 迭 , 在 2002 年 與 嘉 義 師 範 學 院 合 併 , 升 格 為 嘉 義 大 學 ( 林 華 韋 、 林 玫 君 , 2 0 0 5 )。 嘉 農 棒 球 隊 成 立 於 1 9 2 8 年,一 開 始 是 校 內 的 代 數 老 師 安 藤信哉指導棒球隊,但此時成績並不突出,中間又換過山本 繁雄與濱田次箕擔任球隊監督,直到出身自日本松山商校與 早稻田大學棒球隊的教練近藤兵太郎來到嘉農,帶來專業的 訓練方式,包括每天三點左右下課後練球,非上課時間與晴 天都要練習跑步、投球、打擊。守備部分要學會判斷球的落 點,打擊者要學習適應不同球路,這些觀念都是相當進步,. 5.
(16) 甚至到今天都還被採用。近藤對於選手體能更是要求,規定 每人每天必須長跑兩千公尺以上,凡此種種讓嘉農棒球隊脫 胎 換 骨 , 創 造 出 台 灣 棒 壇 的 奇 蹟 ( 林 華 韋 、 林 玫 君 , 2 0 0 5 )。 近藤重視球員實力更勝於族群身分,因此嘉農的棒球隊 員 包 括 高 砂 族( 原 住 民 ) 、 本 島 人( 漢 人 )跟 內 地 人( 日 本 人 ), 「三族共和」為球隊最大特色,近藤教練不分族群,治軍嚴 格 , 為 嘉 農 打 出 一 波 亮 眼 的 成 績 , 在 1931、 1933、 1935 與 1936 年 五 度 代 表 台 灣 進 軍 甲 子 園 大 賽 , 其 中 1936 年 在 春 季 與 夏 季 皆 進 軍 甲 子 園 大 賽,在 1 9 3 1 年 首 度 亮 相 便 勇 奪 甲 子 園 大賽的台灣代表權,也讓過去舉行十二年的台灣地區冠軍都 由 北 部 學 校 包 辦 、「 冠 軍 錦 旗 不 過 濁 水 溪 」 的 傳 統 為 之 打 破 。 進 軍 日 本 甲 子 園 一 舉 奪 得 亞 軍 , 獲 得「 天 下 嘉 農 」的 美 名( 謝 仕 淵 等 人 , 2 0 0 6 , 頁 4 0 - 4 7 )。 在嘉農五度進軍甲子園的名單中,皆有東部原住民。藍 德 和 ( 東 和 一 )、 拓 弘 山 ( 真 山 卯 一 )、 陳 耕 元 ( 上 松 耕 一 ), 是 1931 年 獲 得 亞 軍 的 主 力 選 手 。 1925 年 陳 耕 元 就 讀 台 東 公 學 校 (今 東 大 附 小 )高 等 科 時 , 即 被 日 籍 老 師 網 羅 進 入 棒 球 隊 , 隨 後 於 1929 年 被 推 薦 至 嘉 農 。 羅 保 農 ( 平 野 保 郎 ) 在 1931 與 1933 年 出 賽 , 楊 吉 川 ( 吉 川 武 揚 ) 則 從 1933、 1935 至 1936 年 , 皆 有 出 賽 紀 錄 ; 台 灣 第 一 位 使 用 下 鉤 、 低 肩 側 投 的 選 手 藍 德 明( 東 公 文 )在 1 9 3 5 與 1 9 3 6 年 甲 子 園 大 賽 亮 相 , 他 原 本 為 加 路 蘭 公 學 校 棒 球 隊,1935 年 公 費 保 送 嘉 農 成 為 主 力 投 手 ( 林 文 蘭 , 2 0 0 8 , 頁 1 - 2 - 4 )。 藍 德 明 畢 業 後 回 鄉 任 職 台 東 農 業 試 驗 所 , 並 培 訓 棒 球 隊 , 於 1940 至 1941 年 間 曾 率 領台東廳球隊獲台灣區都市對抗賽的冠軍。郭壯馬(濱口壯 馬 )與 郭 光 也( 濱 口 光 也 )則 在 1936 年 的 名 單 中 。 後 續 嘉 農. 6.
(17) 陣 中 的 原 住 民 選 手 , 還 有 柳 盛 遠 ( 馬 越 蘭 一 )、 南 信 彥 、 林 清 嵐 ( 和 田 清 ) 等 ( 蔡 宗 信 , 1 9 9 5 ; 林 文 蘭 , 2 0 0 8 )。 除 了 陳 耕 元 與 南 信 彥 為 台 東 卑 南 族,其 他 原 住 民 選 手 皆 為 台 東 阿 美 族。 綜合以上所述,能高棒球隊帶動台東棒球運動的發展風 氣。嘉農棒球隊則扮演戰前台東棒球主要的推動力量。自 1920 年 代 中 期 起 , 台 東 棒 球 運 動 已 在 學 校 單 位 風 行 。 1930 年代之後,海岸線的少棒蓬勃發展,幾乎每所學校均籌組棒 球隊,而成功與馬蘭部落,在日治時期棒球運動發展風氣最 盛。此 外 出 身 自 馬 蘭 部 落 的 國 大 代 表 黃 忠,自 1940 年 起 籌 辦 棒 球 比 賽 「 山 地 杯 」( 林 文 蘭 , 2 0 0 8 ; 陳 麗 卿 , 1 9 8 3 年 1 0 月 3 0 日 ), 進 一 步 帶 動 馬 蘭 地 區 的 棒 球 風 氣 。 二 、 二 次 戰 後 至 馬 蘭 隊 解 散 ( 1945∼ 1977) 二次戰後,棒球運動在台東地區的組訓關鍵,是嘉農校 友出身的陳耕元校長與郭光也教練,為台東棒球運動奠定基 礎 。 1946 年 舉 辦 第 一 屆 台 灣 省 運 動 會 , 嘉 農 校 友 藍 德 和 、 藍 德明、羅保農、郭光也、郭壯馬、南信彥,代表台東參加棒 球賽。陳耕元常身兼教練與隊長,代表台東參與多次省運, 堪稱台東棒球運動推手。二二八事件後,原擔任嘉農教練的 陳 耕 元,在 動 盪 不 安 的 氛 圍 下 返 鄉,隨 後 在 1947 年 擔 任 台 東 農校校長,並組織青棒隊,任職期間爭取學校改制與原住民 公 費 制 , 在 1949 到 1953 年 間 , 與 台 北 開 南 商 工 、 台 南 南 英 商 工 形 成 青 棒 三 強 鼎 立 的 局 面,更 培 養 出 楊 傳 廣 和 豐 祥 瑞( 原 名 豐 自 吉 )兩 位 揚 名 國 際 的 運 動 選 手( 高 正 源,1 9 9 5 a、1 9 9 5 b; 蔡 宗 信 , 1 9 9 5 ; 林 華 韋 、 林 玫 君 , 2 0 0 5 )。 1 9 5 0 年 台 東 農 校 參 加 全 省 第 一 屆 中 等 學 校 高 中 組 棒 球 賽,1957 年 參 加 全 省 第 八屆中等學校初中組棒球賽,以一比三輸給台中二中獲得亞. 7.
(18) 軍 , 為 1 9 5 0 年 代 最 佳 成 績 ( 陳 嘉 謀 , 2 0 0 2 )。 楊傳廣曾提及,當時棒球隊沒有經費購買球具,校長便 自行在校舍旁邊養豬,等豬隻成熟後出售,得到的款項匯到 日本、商請友人代購球具,但僅能買到四支寶貴的球棒及一 打 球 ( 陳 嘉 謀 , 2 0 0 2 )。 陳 校 長 更 帶 領 全 隊 住 校 球 員 開 拔 至 大 南村(今東興村)山上伐木,帶回樹幹自製球具(林靜宜, 1 9 9 9 , 頁 7 ; 陳 嘉 謀 , 2 0 0 2 )。 但 後 期 球 隊 運 作 出 現 困 難 , 經 費不足,加上球員畢業後多半無法進入銀行界六行庫或台電 等社會球隊,唯一例外是豐祥瑞加入合作金庫棒球隊(高正 源 , 1 9 9 4 ), 導 致 球 隊 於 1 9 5 5 年 解 散 , 1 9 5 8 年 陳 耕 元 不 幸 車 禍 身 亡 , 台 東 青 年 棒 球 缺 乏 專 業 與 持 續 的 訓 練 , 直 到 1965 年 馬 蘭 棒 球 隊 的 出 現 為 止 。 1967 年 郭 光 也 和 其 長 子 郭 子 光 、 次子郭子雄在台東組織少棒隊,陣中包括日後的旅日名將郭 源 治 ( 蔡 宗 信 , 1 9 9 5 ), 馬 蘭 隊 的 成 員 也 協 助 訓 練 。 隨 著 馬 蘭 隊 在 1977 年 解 散 之 後 , 接 下 來 數 十 年 , 台 東 地 區 的 社 會 、 高 中棒球隊陷入斷層,人才長期外流到西部縣市。 此時期花蓮地區棒球發展,包括榮工處嚴孝章接任棒協 理 事 長 後 , 1970 年 於 花 蓮 慈 園 成 立 少 棒 隊 , 選 定 鑄 強 國 小 為 訓練基地,培養許多原住民,尤其是阿美族的子弟兵,榮工 處 並 在 1974 與 1977 年 陸 續 成 立 青 少 棒 與 青 棒 隊 , 但 隨 著 榮 工 處 在 1 9 7 8 年 將 球 隊 遷 往 台 北 縣 板 橋 的 慈 園,打 擊 花 蓮 地 區 基層棒球的發展,也使得東部第一支成棒隊出現的希望落空 ( 高 正 源 , 1 9 9 4, 頁 1 0 8; 謝 仕 淵 等 人 , 2 0 0 6, 頁 1 3 3 - 1 3 4 )。 中 學 部 分 , 1966 年 創 立 的 國 光 商 工 , 棒 球 隊 在 1970 年 代 有 不 錯 的 戰 績 , 盛 極 一 時 , 1970 年 與 1971 年 連 續 兩 屆 獲 得 全 國 中 上 棒 球 錦 標 賽 高 中 組 亞 軍 ( 聯 合 報 , 1970 年 6 月 9 日 ;. 8.
(19) 1971 年 4 月 12 日 ) ,1 9 7 1 年 以 國 光 商 工 為 班 底 進 軍 省 運 勇 奪 冠 軍 ( 聯 合 報 , 1 9 7 1 年 1 1 月 4 日 ), 1 9 7 2 年 在 全 國 中 上 棒 球 錦 標 賽 又 獲 得 冠 軍 ( 聯 合 報 , 1 9 7 2 年 4 月 2 7 日 ), 以 及 全 省 高 中 棒 球 賽 亞 軍 ( 張 昭 雄 , 1 9 7 2 年 1 1 月 1 8 日 )。 戰後少棒部分,台東由於經費不足,維持地區型的比賽 風 氣 , 1964 至 1968 年 間 , 由 於 縣 長 黃 順 興 與 包 括 傅 清 順 、 林 珠 鵬 、 施 日 進 、 黃 憲 亭 與 鄭 進 興 等 幾 位 校 長 , 2熱 衷 棒 球 組 訓 , 推 動 台 東 基 層 棒 球 運 動 發 展 , 加 上 全 國 性 的 少 棒 賽 事「 全 省 學 童 棒 球 賽 」 在 1965 與 1966 年 移 師 台 東 舉 行 , 帶 動 台 東 縣 棒 球 運 動 的 熱 潮 ( 張 廷 榮 , 2 0 0 7 )。 1 9 6 4 年 首 次 有 台 東 隊 伍參與全省學童棒球賽,代表隊伍卑南與南王國小聯隊獲得 第 四 名 ( 張 廷 榮 , 2 0 0 7 , 頁 3 2 - 3 3 )。 1 9 6 5 年 間 , 全 台 東 有 逾 半 數 的 小 學 籌 組 少 棒 隊 , 1965 年 卑 南 與 南 王 聯 隊 獲 得 冠 軍 , 1966 年 第 十 八 屆 全 省 學 童 棒 球 賽 在 台 東 舉 行 , 紅 葉 奪 冠 , 台 東 隊 伍 並 囊 括 全 國 前 三 名 , 1968 年 紅 葉 遠 赴 台 北 , 更 榮 獲 此 項 賽 事 的 冠 軍 ( 張 廷 榮 , 2007, 頁 33; 林 文 蘭 , 2008, 頁 1 - 2 - 8 - 1 - 2 - 9 ), 也 因 此 他 們 應 邀 到 全 台 各 地 進 行 友 誼 賽 , 並 因 為擊敗來訪的日本關西聯隊而聲名大噪(盂峻瑋、曾文誠,. 2. 傅 清 順 於 1957 年 任 職 新 港 初 中 校 長 期 間 , 與 楊 吉 川 、 郭 貴 財 共 同 培 育 出 新 港 初 中 青 少 棒 隊,是 台 東 地 區 青 少 棒 隊 的 開 端,之 後 陸 續 有 卑 南 初 中 、 鹿 野 國 中 與 新 生 國 中 棒 球 隊 的 成 立 ( 張 廷 榮 , 2 0 0 7; 林 文 蘭 , 2 0 0 8 )。 傅 清 順 在 1 9 6 7 至 1 9 7 8 年 任 職 卑 南 國 中 時 , 則 接 收 1 9 6 8 年 紅 葉 少 棒 隊 員 , 培 訓 參 加 比 賽 。 1970 年 代 傅 清 順 擔 任 台 東 棒 委 會 的 幹 部 , 1 9 8 1 至 1 9 9 4 年 任 東 農 校 長 , 邀 請 郭 子 光 擔 任 教 練( 張 廷 榮 , 2 0 0 7 )。 林 珠 鵬 則 曾 任 紅 葉 國 小 、 南 王 國 小 、 富 岡 國 小 、 卑 南 國 小 、 鹿 野 國 小 、 太 平 國 小 等 校 校 長 , 皆 籌 組 少 棒 隊 ; 施 日 進 1969 年 擔 任 鹿 野 國 中 校 長 , 創 立 鹿 野 國 中 青 少 棒 隊 。 1989 年 轉 任 新 生 國 中 後 , 更 於 1992 年 重 組 青 少 棒 隊 , 新 生 國 中 也 在 此 時 打 出 傲 人 成 績 , 培 育 許 多 中 華 職 棒 球 員 , 並 開 啟 赴 日 留 學 打 球 風 氣 ( 林 文 蘭 , 2 0 0 8 )。 黃 憲 亭 與 鄭 進 興 , 也 都 於 任 職 國 小 推 動 基 層 棒 球 風 氣 ( 林 文 蘭 , 2 0 0 8 )。. 9.
(20) 2 0 0 4 )。. 圖 1-1: 1964 年 台 東 聯 隊 獲 得 學 童 杯 棒 球 賽 優 勝 合 影 ( 郭 子 雄 提 供 )。. 但到花蓮榮工隊組隊期間,台東少棒陷入低潮,自紅葉 隊與朝陽隊之後,缺少長期培訓的少棒隊伍,比賽成績也不 如 花 蓮 榮 工 、 玉 里 或 北 富 等 校 出 色( 何 長 發 , 1980 年 6 月 26 日 )。 而 曾 名 噪 一 時 的 紅 葉 少 棒 隊 員 , 彷 彿 在 棒 壇 一 閃 即 逝 的 彗星,大部分沒有繼續棒球路,甚至英年早逝,並未在棒壇 開枝散葉,對於台東棒壇的後續影響也有限,紅葉少棒的下 一 代,僅 有 邱 德 聖 的 兒 子 邱 俊 文,以 及 余 宏 開 的 兒 子 余 賢 明 , 接續父親的衣缽,從事棒球之路。. 3. 3. 至 2010 年 關 懷 盃 出 現 紅 葉 第 三 代 邱 冠 威 與 余 啟 翔 , 邱 冠 威 的 叔 叔 是 中 華 職 棒 中 信 鯨 隊 前 球 員 邱 俊 文,而 余 啟 翔 的 舅 公 是 中 華 職 棒 興 農 牛 隊 球 員 余 賢 明 ( 陳 志 祥 , 2 0 1 0 年 1 1 月 3 0 日 )。. 10.
(21) 三 、 1978 至 今 花 東 地 區 的 中 學 棒 球 隊,台 東 直 到 1 9 8 6 年 教 育 部 鑑 於 國 內體育風氣不振,決定輔導重點發展單項運動學校,台東農 工青棒隊因此重組,隔年參加重點發展學校棒球校際對抗賽 ( 民 生 報 , 1 9 8 7 年 2 月 1 7 日 ), 才 又 重 新 看 到 台 東 青 棒 隊 的 身影。花蓮國光商工則曾參與全國高中棒球聯賽與金龍旗青 棒 賽 , 但 已 不 復 當 年 雄 風 , 2001 年 花 蓮 體 中 成 立 招 收 棒 球 隊 員,使花蓮在高中棒球不致缺席。 1989 年 起 教 育 部 陸 續 開 辦 國 小 、 國 中 、 高 中 棒 球 聯 賽 , 並規定少棒球員畢業後,需留在戶籍地就讀國中,且不得跨 縣 市 混 合 組 隊 , 加 上 當 時 台 東 縣 長 陳 建 年 的 推 動 , 1990 至 2000 年 之 間 , 台 東 的 少 棒 隊 數 與 青 少 棒 隊 數 為 全 國 之 冠( 張 廷 榮 , 2 0 0 6, 頁 1 2 6 - 1 2 7 )。 1 9 9 5 年 隨 著 台 東 體 中 與 成 功 商 水 成立棒球隊,台東地區中學棒球發展呈現三強鼎立局面,在 全國賽事也有一定的成績。不過發展至今,往往因為西部學 校 學 雜 費 減 免 、 球 隊 資 源 等 因 素 , 難 以 留 住 東 部 優 秀 選 手( 林 文 蘭 , 2 0 0 8 )。 至 於 成 棒 部 份 , 在 2 0 1 1 年 台 東 縣 政 府 決 定 出 資籌組成棒隊,東部棒球隊的層級又更上一層樓(聯合報, 2 0 1 1 年 5 月 1 8 日 )。 回 顧 以 上,可 以 發 現 戰 後 至 1977 年,台 東 地 區 棒 球 深 受 嘉農校友的影響,此外熱衷組訓的校長與各項賽事的舉行皆 有助於棒球發展,但少棒與中學棒球,多半因為外在因素而 中斷組隊。而花蓮則是以榮工跟國光商工為代表隊伍,但是 榮工隨著球隊搬遷而瓦解在當地的組訓。基本上皆以學校組 隊為主要培訓組織,花東地區的社會球隊在現有文獻中資料 較少,而馬蘭隊是唯一利用部落力量來培訓競技棒球運動的. 11.
(22) 隊 伍。台 東 中 學 棒 球 在 馬 蘭 隊 解 散 後,直 到 1986 年 才 出 現 台 東 農 工 重 組 青 棒 隊 , 1995 年 台 東 體 中 與 成 功 商 水 組 棒 球 隊 , 至 於 社 會 球 隊 則 在 2011 年 預 計 由 台 東 縣 政 府 出 面 籌 組 成 棒 隊 。 花 蓮 國 光 商 工 進 入 1990 年 代 後 已 慢 慢 式 微 , 2001 年 花 蓮體中成立才接續花蓮高中棒球的發展。. 貳 、 1965~1977 台 灣 棒 球 的 發 展 1965 年 距 離 台 灣 光 復 已 近 二 十 年,經 歷 戰 後 初 期 民 眾 對 於 棒 球 的 熱 情 澎 湃 、 41950 年 代 因 升 學 競 爭 與 惡 性 補 習 造 成 發 展 低 潮 , 5進 入 1960 年 代 , 隨 著 棒 球 發 展 條 件 與 場 地 設 施 改 善,棒 球 又 重 現 蓬 勃 樣 貌,並 轉 變 成 以 發 展 硬 式 棒 球 為 主 。 此時國軍棒球隊為發展主力,當時各軍種皆有棒球隊,並為 國手的主要來源。而公司行號球隊衰微,顯示民間力量對於 棒 球 的 支 持 度 有 走 下 坡 的 跡 象( 謝 仕 淵 等 人 , 2 0 0 6, 頁 1 0 4 )。 至 於 學 校 棒 球 部 分 , 1962 年 少 年 棒 球 列 入 國 校 體 育 課 程 , 1 9 6 8 年 實 施 九 年 國 民 義 務 教 育 ( 陳 嘉 謀 , 2 0 0 2 ), 預 告 學 童 棒 球 的 復 甦 , 以 及 三 級 棒 球 狂 熱 的 開 端 。 1968 年 , 台 東 紅 葉 少 棒 隊 擊 敗 來 台 訪 問 的 日 本 關 西 聯 隊 , 61969 年 金 龍 少 4. 戰 後 初 期 民 眾 對 於 棒 球 的 熱 情 不 減 , 各 界 紛 紛 組 織 球 隊 參 加 比 賽 ( 陳 嘉 謀 , 2 0 0 2 ), 包 括 1 9 4 6 年 首 度 舉 辦 省 運 棒 球 賽 ( 謝 仕 淵 等 人 , 2 0 0 6 ), 1 9 4 8 年 起 六 行 庫 棒 球 賽 連 續 舉 辦 十 二 屆 , 是 包 括 合 作 金 庫 、 第 一 銀 行、華 南 銀 行、彰 化 銀 行、土 地 銀 行、台 灣 銀 行 等 六 間 金 融 行 庫 之 間 的 對 抗 賽 , 在 台 北 市 新 公 園 棒 球 場 舉 行 , 一 開 始 使 用 軟 式 棒 球 , 1954 年 改 打 硬 式 棒 球 , 1958 年 只 保 留 硬 式 比 賽 , 六 行 庫 時 期 進 入 尾 聲 ( 高 正 源 , 1 9 9 4 ; 陳 嘉 謀 , 2 0 0 2 ; 謝 仕 淵 等 人 , 2 0 0 6 )。 1 9 6 0 年 賽 事 停 辦 , 結 束 六 行 庫 時 期 ( 高 正 源 , 1994, 頁 233) 5 1950 年 代 , 各 項 棒 球 發 展 條 件 並 未 提 升 , 而 學 童 棒 球 運 動 受 到 升 學 競 爭 與 惡 補 風 氣 而 低 迷 ( 陳 嘉 謀 , 2 0 0 2 )。 6 根 據 楊 吉 川 之 子 楊 憲 典 的 說 法,嘉 農 校 友 楊 吉 川 也 曾 經 指 導 過 紅 葉 隊,當 時 日 本 調 布 少 棒 隊 獲 世 界 杯 冠 軍 後,謝 國 城 先 生 邀 請 其 來 台 訪 問 友 誼 賽,台 灣 由 紅 葉 隊 做 為 代 表,當 時 紅 葉 並 沒 有 專 業 教 練 指 導 ,. 12.
(23) 棒 首 度 參 與 LLB( 世 界 少 棒 聯 盟 ) 賽 事 便 獲 得 冠 軍 , 掀 起 一 陣 三 級 棒 球 狂 熱 , 台 灣 陸 續 進 軍 LLB 青 少 棒 與 青 棒 組 賽 事 , 並 在 1974 年 與 1977 年 兩 度 達 成 少 棒 、 青 少 棒 、 青 棒 三 冠 王 的 紀 錄 。 71970 年 代 , 國 家 正 處 於 退 出 聯 合 國 、 與 美 日 斷 交 等外交困境,棒球成績正可激勵當時國人的士氣,凝聚海內 外 同 胞 對 祖 國 的 向 心 力 ( 謝 仕 淵 等 人 , 2006, 頁 118-119、 1 2 7 )。 這 股 少 棒 熱 潮 使 原 本 不 打 棒 球 的 外 省 籍 小 孩 開 始 參 與 棒 球 運 動 ( 謝 仕 淵 等 人 , 2 0 0 6 , 頁 1 2 6 ), 為 日 後 台 灣 棒 壇 培 養出一批批的好手。相較之下,東部地區的少棒發展反而衰 微。 1970 年 代 的 台 灣 成 棒 , 則 開 始 走 出 亞 洲 , 登 上 世 界 舞 台 。 1972 年 尼 加 拉 瓜 世 界 錦 標 賽 邀 請 中 華 隊 參 加 , 中 華 隊 在 十 六 隊 中 獲 得 第 六 名 , 並 陸 續 參 與 1973、 1974 與 1976 的 世 界 盃 , 1973 年 獲 得 第 三 名 , 另 外 兩 屆 是 第 四 名 。 1973 年 參 與 第 一 屆 洲 際 盃 錦 標 賽 獲 得 第 七 名 , 1977 年 則 被 淘 汰 ( 高 正 源 , 1 9 9 4 ), 筆 者 也 曾 於 1 9 7 2 與 1 9 7 3 年 代 表 中 華 隊 參 加 以 上 兩項賽事,雖然中華隊成績在此時並非特別出色,但卻為台 灣 成 棒 開 啟 與 世 界 棒 壇 交 流 的 平 台 , 台 灣 也 準 備 迎 向 1980 年代起成棒的輝煌時光。. 因 此 台 東 縣 政 府 邀 請 楊 吉 川 擔 任 教 練 工 作 , 只 是 因 為 他 不 是 學 校 老 師,因 此 沒 有 實 際 掛 名 教 練。比 賽 時 楊 吉 川 雖 然 感 冒,仍 然 北 上 到 球 場 指 揮 球 員 比 賽 ( 楊 憲 典 , 私 人 通 訊 , 2 0 1 1 年 4 月 9 日 )。 7 1974 年 三 冠 王 為 高 雄 立 德 少 棒 隊 、 屏 東 美 和 青 少 棒 隊 與 青 棒 代 表 隊 。 1977 年 為 高 雄 立 德 少 棒 隊 、 華 興 青 少 棒 隊 與 青 棒 代 表 隊 ( 高 正 源 , 1 9 9 4 )。. 13.
(24) 圖 1-2: 1972 年 中 華 隊 赴 尼 加 拉 瓜 參 與 世 界 盃 賽 事 ( 筆 者 提 供 )。. 第四節. 研究流程與架構. 本研究主題為馬蘭棒球隊的發展,分成三部份討論。首 先敘述球隊的發展背景與概況,包括成立原因、教練團與球 員介紹、訓練方式特色、後援會組織與參與情況等,乃至後 續成員到花蓮竹前公司發展,以及解散的過程與原因。並比 較球隊與學校、企業等單位組織棒球隊的差異,還有反映出 的時代意義。 其次整理馬蘭棒球隊參與賽事與重要比賽紀錄、成績, 還有馬蘭隊反映出的政權轉換與族群認同問題。做為嘉農棒 球 隊 二 代,嘉 農 球 員 接 受 日 本 殖 民 統 治,而 馬 蘭 棒 球 隊 時 期 , 則是國民黨政府統治,教練與球員所受的不同教育如何影響 他們的國族認同,兩者之間是否有所衝突,如何反映在球隊 的訓練與運作上,馬蘭棒球隊成員的原住民認同狀況,是否. 14.
(25) 受到不同政權教育的影響。另外也討論球隊與馬蘭部落之間 的關係,透過棒球隊是否強化對於馬蘭部落的認同,而馬蘭 社區的居民對於棒球隊的參與狀況又是如何;非馬蘭部落的 球員,對於馬蘭部落認同的狀況,他們如何融入當地社區。 第三部份則是馬蘭棒球隊成員的後續發展,對於台東棒 壇的影響,以及馬蘭隊球員的傳承系譜。本研究架構以下圖 1-3 示 之 : 台 灣 棒 球 運 動 發 展 之 研 究 - 以 馬 蘭 棒 球 隊 為 例 ( 1965-1977). 發展背景. 球隊參賽與. 組織概況. 認同關係. 馬蘭隊系譜傳承. 成立經過. 參與賽事. 隊員後續發展. 訓練時間與方式. 教練日本教育. 馬蘭隊傳承系譜. 教練團介紹. 球員國民黨教育. 傑出球員介紹. 球員介紹. 兩者間是否衝突. 對台東棒運影響. 訓練地點與球具. 隊員原住民身分. 後援會. 的認同狀況. 組織特色. 與馬蘭部落互動. 往竹前公司發展. 與認同情形. 解散經過. 圖 1-3: 研 究 架 構 圖 。. 15.
(26) 第五節. 研究對象與方法. 本研究主要採用質化研究的方式進行,使用的研究方法 包括歷史研究方法、文獻分析法與人物深度訪談法。歷史研 究方法,是收集與過去發生的事件相關的資料,試圖分析事 件 的 因 果 與 趨 勢 ( 陳 嘉 謀 , 2 0 0 2 )。 在 此 部 份 , 收 集 馬 蘭 隊 成 立 的 1964 至 1977 年 間 , 相 關 的 社 會 與 政 經 事 件 , 以 了 解 當 時的時代背景,並與所收集到的棒球發展史料交相對照。文 獻分析法,收集與馬蘭隊有關的報紙、期刊、論文、雜誌, 其 他 相 關 史 料,乃 至 照 片、比 賽 錦 旗 等 文 物,以 描 述 性 方 式 , 紀錄馬蘭隊的基本資料與發展概況;以分析性方式,了解當 時社會背景,不同時代球員所受教育與認同狀況,以及彼此 的互動。 人 物 深 度 訪 談 , 採 用 半 結 構 式 訪 談 ( semi-unstructured interview) 的 方 式 進 行 , 訪 談 前 列 出 訪 談 大 綱 , 但 在 訪 談 進 行 過 程 中,以 開 放 性 問 答 的 方 式 進 行,取 得 更 多 深 入 的 資 料 。 訪問人物以馬蘭隊成員為主,共訪問包括球員十一名與球員 家長一名、每次訪談約進行一至兩小時,以國語及阿美語進 行,了解馬蘭隊的發展概況、球隊中的族群認同問題、乃至 球員的後續發展。訪談結束後將訪談內容整理為逐字稿,並 將阿美語轉譯為中文,再與所收集到的史料交相對照,如有 遺 漏 或 不 確 定 之 處,再 進 行 二 次 訪 談。訪 談 大 綱 如 下 表 1-1: 8. 表 1-1 訪 談 大 綱 1. 成 立 馬 蘭 隊 的 契 機 與 目 的 ? 8. 訪 談 球 員 進 行 一 至 三 次,本 份 大 綱 是 綜 合 數 次 訪 談 而 成,同 時 採 半 結 構 式 訪 談 , 並 不 代 表 實 際 進 行 的 訪 談 順 序 。. 16.
(27) 2. 為 何 命 名 為 馬 蘭 隊 ? 成 立 的 過 程 ? 3. 當 時 的 經 費 來 源 與 運 用 、 管 理 的 方 式 ? 4. 當 時 聽 說 為 了 籌 經 費 球 員 曾 經 抓 田 蛙 來 賣 ,還 有 球 員 因 此被毒蛇咬傷,可否敘述此經過? 5. 當 時 訓 練 器 材 與 裝 備 有 哪 些 ? 取 得 方 式 為 何 ? 6. 當 時 訓 練 的 各 項 內 容 與 時 間 分 配 ? 7. 當 時 的 訓 練 地 點 與 訓 練 概 況 描 述 ? 8. 馬 蘭 隊 成 員 當 時 在 棒 球 運 動 中 所 學 習 到 的 精 神 為 何 ? 9. 當 時 訓 練 與 比 賽 使 用 的 語 言 為 何 ? 教 育 部 在 1970 年 透 過 全 國 體 協, 要 求 棒 協 在 所 有 棒 球 賽 不 准 使 用 日 語( 高 正 源 , 1 9 9 4 , 頁 1 8 2 ), 是 否 對 訓 練 造 成 影 響 ? 10. 馬 蘭 隊 比 賽 時 所 使 用 的 語 言 為 何 ? 11. 介 紹 阿 美 語 的 棒 球 術 語 。 12. 教 練 團 的 成 員 與 分 工 方 式 ? 13. 後 援 會 成 員 以 及 運 作 的 方 式 為 何 ? 14. 球 隊 與 馬 蘭 地 區 的 互 動 狀 況 如 何 ? 馬 蘭 社 區 對 於 球 隊 的認同狀況? 15. 球 員 對 於 馬 蘭 社 區 的 認 同 狀 況 ? 16. 球 員 出 身 地 點 與 背 景 ? 非 馬 蘭 部 落 球 員 如 何 融 入 馬 蘭 部落? 17. 球 員 加 入 馬 蘭 隊 的 時 間 與 原 因 ? 18. 球 員 加 入 馬 蘭 隊 之 後 參 與 哪 些 賽 事 ? 印 象 較 深 刻 的 賽 事描述? 19. 當 時 比 賽 曾 經 發 生 過 冒 名 頂 替 或 是 選 手 戶 籍 不 在 台 東 被取消資格,可否敘述此經過?. 17.
(28) 20. 當 時 在 球 隊 中 , 是 否 會 面 臨 日 本 教 育 ( 教 練 ) 與 國 民 黨教育(球員)觀念與認同的衝突? 21. 當 時 郭 光 也 教 練 或 其 他 嘉 農 教 練 對 於 日 本 人 /日 本 政 府 的態度是什麼?他們所受的日本教育是什麼? 22. 承 上 , 這 些 觀 念 是 否 與 原 住 民 身 分 有 所 衝 突 ? 23. 你 們 所 受 的 國 民 黨 教 育 是 什 麼 ? 教 練 對 於 國 民 黨 政 府 的態度為何? 24. 比 較 日 本 人 與 國 民 政 府 對 於 原 住 民 年 齡 階 層 的 差 異 ? 對於棒球運動的看法差異? 25. 馬 蘭 當 時 是 否 存 在 知 識 分 子 與 年 齡 階 層 的 差 別 ? 對 於 知識份子不參與年齡階層活動在日治時代與國民黨政 府時代的看法有什麼差別? 26. 馬 蘭 隊 的 教 練 與 球 員 都 信 奉 什 麼 宗 教 ? 27. 可 否 敘 述 阿 美 族 賽 前 的 祈 福 活 動 ? 28. 信 奉 其 他 宗 教 的 球 員 , 是 否 相 信 阿 美 族 賽 前 的 祈 福 活 動?阿美族的傳統與外來宗教之間是否會有所衝突? 29. 當 時 馬 蘭 教 會 也 有 自 組 棒 球 隊 , 馬 蘭 教 會 棒 球 隊 的 成 員是誰?與馬蘭隊的互動狀況如何? 30. 馬 蘭 隊 當 時 與 馬 蘭 教 會 的 互 動 狀 況 如 何 ? 31. 馬 蘭 隊 當 時 與 平 地 人 部落當時與平地人. 漢人有哪些接觸與互動?馬蘭. 漢人有哪些接觸與互動?. 32. 馬 蘭 隊 當 時 與 客 家 人 有 哪 些 接 觸 與 互 動 ? 馬 蘭 部 落 當 時與客家人有哪些接觸與互動? 33. 除 了 曾 經 加 入 球 隊 的 幾 名 卑 南 族 、 布 農 族 以 外 , 馬 蘭 隊當時與其他原住民族群的互動狀況?馬蘭部落當時. 18.
(29) 與其他原住民族群的互動狀況? 34. 當 時 球 隊 其 他 族 群 的 球 員 用 何 種 語 言 與 球 隊 教 練 、 球 員溝通? 35. 政 府 單 位 ( 如 台 東 縣 政 府 ) 對 於 馬 蘭 隊 成 立 扮 演 怎 樣 的角色? 36. 球 員 各 自 所 屬 的 學 校 校 方 看 待 球 員 參 與 棒 球 隊 的 態 度? 37. 比 較 馬 蘭 隊 與 嘉 農 隊 球 員 的 表 現 與 觀 念 ? 38. 比 較 馬 蘭 隊 與 學 校 球 隊 的 差 別 ? 39. 比 較 馬 蘭 隊 與 企 業 球 隊 的 差 別 ? 40. 馬 蘭 隊 與 花 蓮 竹 前 公 司 合 作 的 原 因 與 經 過 ? 球 員 選 擇 到竹前公司的原因? 41. 馬 蘭 隊 解 散 的 原 因 ? 之 後 球 員 的 去 處 ? 42. 馬 蘭 隊 對 於 台 東 地 區 棒 球 發 展 的 影 響 ?. 第六節. 研究貢獻與限制. 透過馬蘭隊的史料研究,加上人物訪談資料,筆者希望 能夠彌補目前台灣棒球史,尤其是原住民棒球史的闕漏與不 足之處,尤其戰後原住民棒球史多半關注紅葉少棒,乃至後 續 學 校 棒 球 的 發 展,而 忽 略 部 落、地 方 參 與 棒 球 運 動 的 情 形 , 馬蘭棒球隊正可以馬蘭部落為例,反映部落與棒球運動之間 的關係,也能呈現嘉農棒球員如何實質影響東部地區棒球運 動。透過馬蘭棒球隊當事人的第一手口述資料與心路歷程, 並輔以瞭解當時的時空背景,更能紀錄下不同時代底下的球 員從事棒球運動的狀況。另一方面也能豐富馬蘭地區的研究. 19.
(30) 史料。筆者身為馬蘭隊的成員,對於相關事蹟有一定程度了 解,對於訪談人物也很熟悉,加上能夠使用日語、阿美語與 國語等多種語言,都是有利於訪談進行的條件。 但是另一方面,關於馬蘭棒球隊所留下的史料寥寥可 數,當時的媒體報導並不多,比賽資料的保存亦不齊全,加 上年代久遠,包括馬蘭棒球隊的重要推手-郭光也教練等相 關人物已辭世,或是還在世的嘉農成員林清嵐,精神狀況已 不適合接受訪問,因此在取得如教練等當事人第一手資料 時,面臨極大的困難,只能透過相關人物回憶追溯補足,而 口述的正確度難免會有缺漏,都使得本研究受到限制,只能 透過盡可能詳細的資料收集,與人物訪談資料交叉比對分 析,期能盡量貼近當時的訓練狀況與發展風貌。. 20.
(31) 第二章. 馬 蘭 棒 球 隊 發 展 概 況 ( 1965-1977) 第一節 馬蘭棒球隊的成立. 壹、成立經過 馬 蘭 棒 球 隊 在 目 前 文 獻 中 , 多 半 記 載 為 1965 到 1972 年 ( 林 志 興 , 2 0 0 1; 林 文 蘭 , 2 0 0 8 ), 甚 至 也 有 提 出 台 東 縣 政 府 籌 組 學 生 隊 參 賽 的 紀 錄 ( 陳 嘉 謀 , 2 0 0 2 ; 張 廷 榮 , 2 0 0 7 )。 筆 者 透 過 訪 談 資 料 , 發 現 馬 蘭 隊 從 1964 年 開 始 籌 備 , 1965 年 正式成立,並參加各項大小賽事、後期球員前往竹前公司棒 球 隊 發 展 , 因 此 球 隊 其 實 在 1977 年 才 畫 上 休 止 符 。 根據郭光也之子郭子光表示,球隊成立始自父母看到自 己跟弟弟在玩棒球: 我記得在我家,弟弟郭子雄拿我爸爸曾經用過的球 在牆上投擲接反彈之滾地球,經我媽媽看到之後, 就與我爸爸商量,小孩對棒球有這一份興趣,何不 讓他學一學棒球呢?後來爸爸就召集了一些嘉農 的學長、學弟們研商組隊事宜,並且先以自己的兒 子們為球隊成員,當時嘉農的選手如柳盛遠、楊吉 川、林清嵐、羅光星等台東名將都有兩位以上的兒 子 讀 初 高 中 ( 郭 子 光 , 私 人 通 訊 , 2 0 1 1 年 2 月 6 日 )。 在國民政府來台之後,台東地區有台灣銀行隊、馬蘭部 落 教 會、以 及 鐵 路 隊 等 棒 球 隊,成 員 為 一 些 嘉 農 畢 業 的 球 員 , 及台東農校陳耕元校長的學生們,其他對棒球有興趣的年青 人等,不過在台東農校解散後,就沒有中學球隊,嘉農棒球 隊校友曾以郭光也為首,試圖向高職學校建議組隊,但校方 並 無 意 願 ( 鄭 榮 喜 , 私 人 通 訊 , 2 0 1 1 年 2 月 8 日 )。 郭 光 也 基於自己小孩的興趣,加上其他嘉農成員的孩子年紀相仿,. 21.
(32) 並帶著傳承棒球運動的使命感,馬蘭棒球隊因此誕生。郭光 也住在馬蘭,在沒有學校或其他企業可依靠的狀況下,以部 落名稱為隊名。當時馬蘭部落本有一些陳耕元在台東農校擔 任校長時期,成立棒球隊培育的球員,偶爾也會組隊參加縣 內的比賽,自稱為馬蘭隊,但是在部落裡的人並不認為他們 是有組織的球隊,沒有得到馬蘭部落的認同(林宏康,私人 通 訊 , 2 0 1 1 年 3 月 1 1 日 )。 由 此 也 可 發 現 當 時 台 東 地 區 部 落 間的棒球風氣盛行,馬蘭隊的出現算是順應此發展。 1964 年,嘉 農 校 友 的 幾 位 家 長 們 即 開 始 著 手 規 劃 籌 備 球 隊 成 立 事 宜 , 同 年 12 月 31 日 的 過 年 夜 , 幾 位 愛 好 棒 球 的 朋 友,在球員林益千的家中,幾位信奉天主教的嘉農校友如林 清嵐、柳盛遠等人,與一位郭光也的鄰居羅光星,他參與台 東 糖 廠 棒 球 隊,決 議 在 1 9 6 5 年 1 月 2 日 為 馬 蘭 隊 選 球 員 的 日 子 ( 林 宏 康 , 私 人 通 訊 , 2 0 1 1 年 3 月 1 1 日 )。 馬 蘭 隊 正 式 成 立時的情景如下: 家長帶著自己的兒子去馬蘭部落的新生國小報 到,然後家長們跟郭教練一起宣示,球隊正式成 立。當時家長們在籌備中就已事先購買好球具及球 衣球褲,等待成立那一天給自己的孩子使用。穿好 備妥的球衣之後,由教練做簡單的熱身,第一件訓 練的功課是傳接球,記得當時每位球員背後的指導 者,就是自己的爸爸,這是成立球隊第一天的課 程,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接著到球員杜政明家聚 餐,9由 大 家 的 母 親 共 同 料 理 午 餐、下 午 家 長 們 又 商 討如何強化球隊球員的實力,郭教練認為先在新生 9. 杜 政 明 的 爸 爸 名 叫 杜 門 , 對 球 隊 事 務 也 很 熱 心 。. 22.
(33) 國小作為訓練場地,以杜政明的家作為休息或聚會 的 基 地 ( 羅 旻 翁 , 私 人 通 訊 , 2 0 1 1 年 2 月 1 1 日 )。. 貳、馬蘭棒球隊成員 一、教練 (一)郭光也 郭光也是球隊的核心人物,擔任馬蘭棒球隊總教練長達 十 二 年 之 久 。 他 是 馬 蘭 部 落 人 , 生 於 1919 年 3 月 15 日 , 是 馬 蘭 部 落 英 雄 谷 拉 斯 • 馬 亨 亨 (Kulas Mahengheng)的 第 四 代 長孫。馬亨亨除建立馬蘭社以外,並參與數次阿美族重要的 歷 史 事 件 , 包 括 里 漏 ( Lidaw) 事 件 、 大 庄 事 件 、 七 腳 川 事 件與都歷事件等,他擔任居中協調的角色,化解族群間的衝 突 。 馬 亨 亨 並 在 1 8 9 7 年 協 助 台 東 廳 在 馬 蘭 社 成 立「 台 東 國 語 傳 習 所 馬 蘭 分 教 場 」( 今 新 生 國 小 ), 使 族 人 開 始 接 受 現 代 化 的 教 育 ( 馮 建 彰 , 2 0 1 1 )。 為 感 念 馬 亨 亨 的 事 蹟 , 台 東 縣 政 府 於 2 0 0 0 年 將 台 東 市 特 二 號 道 路 命 名 為 馬 亨 亨 大 道。由 此 可 知 郭光也的家族在馬蘭部落具有一定地位。 郭 光 也 於 1925 年 就 讀 馬 蘭 公 學 校 , 1933 年 考 取 台 南 州 立 嘉 義 農 林 學 校,開 始 接 觸 棒 球 運 動,並 於 1936 年 代 表 台 灣 赴日參加甲子園棒球賽。嘉農畢業後,郭光也先加入台灣交 通局鐵道棒球隊,又加入新竹自動車會社棒球隊,並兼任教 練。戰後他一度轉往政治與商業發展,直到中年以後才籌組 馬蘭棒球隊,將棒球運動傳承給部落族人與子弟,馬蘭部落 的棒球風氣得以維持。郭光也負責馬蘭隊整體性的訓練、戰 術 應 用 , 還 有 外 野 與 跑 壘 訓 練 等 ( 林 宏 康 , 私 人 通 訊 , 2011 年 3 月 1 1 日 ), 並 主 持 每 周 六 的 球 隊 聚 會 。. 23.
(34) 圖 2 - 1 : 郭 光 也 在 嘉 農 棒 球 隊 時 期 的 照 片 ( 郭 子 雄 提 供 )。. (二)其他教練團與分工 其他參與教練工作者,包括柳盛遠與羅光星擔任捕手教 練、內野守備由楊吉川擔任、林清嵐先生指導投手與內野的 守 備 訓 練 (鄭 榮 喜 , 私 人 通 訊 , 2011 年 2 月 8 日 ), 其 他 嘉 農 球員包括藍德和跟郭壯馬等,有時也會過來指導(郭子雄, 私 人 通 訊 , 2 0 1 1 年 2 月 1 3 日 ), 他 們 以 自 身 當 年 在 球 隊 的 經 驗做為指導重點。 此外關心球隊訓練的還有新生國小的林明德老師(羅旻 翁 , 私 人 通 訊 , 2 0 1 1 年 2 月 1 1 日 ), 與 馬 蘭 部 落 中 一 位 曾 參 與棒球運動,名為山田的先生。難能可貴的是,每一位教練 都是義務幫忙,沒有支薪。各教練當時在嘉農棒球隊的背景 與 帶 隊 的 分 工 狀 況 , 筆 者 整 理 如 表 2-1:. 24.
(35) 表 2-1: 馬 蘭 隊 教 練 團 分 工 表 教練. 嘉農棒球隊經歷. 馬蘭隊負責項目. 郭光也. 1936 年 甲 子 園 大 賽. 總教練;外野;跑壘. 柳盛遠. 1938 到 1940 嘉 農 棒 球 隊. 捕手. (馬 越 蘭 一 ). 成員;捕手. 楊吉川. 1933、 1935、 1936 甲 子. (吉 川 武 揚 ). 園大賽游擊手. 林清嵐. 1942 到 1943 嘉 農 棒 球 隊. (和 田 清 ). 成員;投手、二壘手. 藍德和. 1931 年 甲 子 園 大 賽 捕 手. 無固定. 1936 年 甲 子 園 大 賽. 無固定. 羅光星. 非嘉農球員. 捕手. 林明德. 非嘉農球員. 無固定. 山田先生. 非嘉農球員. 無固定. (濱 口 光 也 ). 內野. 投手;內野. (東 和 一 ) 郭壯馬 (濱 口 壯 馬 ). 盧萬生回憶,曾看過嘉農棒球隊校友球員在工作之餘, 到郭光也家中聚會,與藍德明討論有關投手的訓練、和楊吉 川談論內野的訓練等等棒球訓練事宜(盧萬生,私人通訊, 2 0 1 1 年 3 月 4 日 )。 教 練 團 的 優 勢 在 於 , 大 部 分 的 教 練 都 是 由近藤教練所指導的嘉農棒球隊成員,所以指導球員有一定 的 默 契 , 不 會 互 相 排 斥 ( 林 宏 康 , 私 人 通 訊 , 2011 年 3 月 11 日 )。 二、球員 球員起初以居住在馬蘭部落的嘉農棒球隊校友子弟為. 25.
(36) 主,在 1965 年 元 旦 同 時 加 入,筆 者 將 嘉 農 棒 球 隊 校 友 的 子 弟 列 表 如 2-2: 表 2-2: 嘉 農 棒 球 隊 校 友 子 弟 加 入 馬 蘭 隊 一 覽 表 姓名. 原住民名字. 父親. 部落與族別. 生日. 拉外. 楊吉川. 馬蘭阿美族. 1948.02.03. Laway. (長 子 ). 伊寄. 楊吉川 (次 子 ). 馬蘭阿美族. 1950.04.10. Ichi 伊蜜. 楊吉川 (么 子 ). 馬蘭阿美族. 1954.11.15. Imi 古將. 郭光也 (長 子 ). 馬蘭阿美族. 1948.07.10. Guchan 嘎那斯. 郭光也 (次 子 ). 馬蘭阿美族. 1950.05.28. Kanas 亞士將. 林清嵐 (長 子 ). 馬蘭阿美族. 1949.10.16. Ashichan 古將. 林清嵐 (次 子 ). 馬蘭阿美族. 1951.10.31. Guchan. 10. 楊憲典. 楊英二. 楊英明. 郭子光. 郭子雄. 林宏康. 林宏石. 同 在 1965 年 加 入 的,還 有 馬 蘭 地 區 愛 好 棒 球 的 青 年,之 後陸續有在台東市求學,或住在台東市近郊親戚朋友的孩 子,慕名而來加入球隊;平常馬蘭隊員發現有同學在學校棒. 10. 的 叔 志 等. 阿 美 族 命 名 方 式 由 父 親 命 名 , 沿 用 家 中 長 輩 的 名 字 , 多 半 是 爺 爺 名 字,而 楊 憲 典 沿 用 曾 祖 父 之 名,郭 榮 與 郭 三 郎 的 原 住 民 名 字 沿 用 叔 的、郭 子 雄 用 外 公 的 名 字。當 中 有 許 多 球 員 的 名 字 為 日 語,如 達 、 伊 將、 古 將、 亞 士 將、伊 寄、 伊 蜜、 阿 ㄍ ㄧ 拉、 ㄍ ㄧ 音 將 、 新 將 。. 26.
(37) 球賽事表現不錯,也會遊說球員一起加入馬蘭隊(郭榮,私 人 通 訊 , 2 0 1 1 年 2 月 2 8 日 )。 參 加 球 隊 除 了 興 趣 , 就 是 家 長 對棒球的認同,因為過去嘉農選手在部落裡有高人一等的感 覺,這些選手常告訴部落青少年打球的好處,並以自己的小 孩為例,認為打球的小孩不會變壞,當家長聽到很多馬蘭隊 正面的風評之後,想讓孩子加入球隊的意願就提高了(林宏 康 , 私 人 通 訊 , 2 0 1 1 年 3 月 1 1 日 ), 也 希 望 自 己 的 小 孩 將 來 能像嘉農選手一樣有傑出的表現。 慢慢地,開始有其他部落的學生加入球隊,例如筆者從 東河鄉來到台東,憑藉對棒球的熱情,在就讀台東農校時, 扛著一袋米到他人家借住,就此開始接受馬蘭隊的棒球訓練 洗 禮 。 馬 蘭 隊 的 其 他 成 員 , 筆 者 將 其 整 理 成 表 2-3:. 表 2-3: 馬 蘭 隊 成 員 背 景 介 紹 姓名. 原住民名字. 生日. 11. 部落與族別. 加入 年份. 羅旻翁. 阿ㄍ一拉. 1952.06.15. 馬蘭阿美族. 1965. 馬蘭阿美族. 1965. 馬蘭阿美族. 1965. 馬蘭阿美族. 1965. Akira 羅旻二. 阿比音. 1954.04.02. Aping 郭志登. 膚豆兜. 12. 1947.02.20. Fotol 鄭榮喜. 伊將. 1949.03.20. 11. 因 論 文 寫 作 期 間 有 些 成 員 已 故 或 是 失 聯 , 無 法 取 得 其 生 日 等 資 訊 , 尚 待 後 進 研 究 者 補 充 。 12 此 名 字 在 阿 美 族 的 意 思 中 有 男 子 漢 、 男 人 之 意 。. 27.
(38) Ichan 林阿生. 拉外. 歿. 馬蘭阿美族. 1965. 馬蘭阿美族. 1965. 馬蘭阿美族. 1965. 馬蘭阿美族. 1965. 馬蘭阿美族. 1965. 馬蘭阿美族. 1965. 馬蘭阿美族. 1965. 馬蘭阿美族. 1965. 馬蘭阿美族. 1965. 馬蘭阿美族. 1966. 都蘭阿美族. 1966. Laway 陳界榮. 巴拉茲. (榮 貴 ). Palac. 方清一. 拉母路. 1950.02.15. 歿. Lamero 方金藏. 林益千. 古拉斯. 1953.02.07. Kulas13 伊給. 歿. IGe 郭志成. 阿輝. 1951.10.08. Ahuy 郭俊忠 林寬. 無. 歿. 嘿路 Hiro. 杜政明. 洗將 Shichan. 郭榮. 蘇應. 1946.09.08. Sing 高克武. 達志. 1949.07.10. Tatsushi 曾聖益. 少罵. (金 福 ). Sawmah. 1947.03.16. 13. 重安阿美族. 1966. 此 命 名 乃 是 用 部 落 頭 目 古 拉 斯 • 馬 亨 亨 (Kulas Mahengheng)的 名 字 。. 28.
(39) 陽勤學 汪金成. 無 白浪. 1954.09.25. 馬蘭阿美族. 1966. 馬蘭阿美族. 1967. 都歷阿美族. 1967. 豐年阿美族. 1967. 馬蘭阿美族. 1967. 馬蘭阿美族. 1967. 豐年阿美族. 1967. 馬蘭阿美族. 1967. 馬蘭阿美族. 1967. 馬蘭阿美族. 1967. 豐年阿美族. 1967. 知本閩南人. 1967. 馬蘭阿美族. 1967. 馬蘭阿美族. 1968. Payrang 廖偉志. ㄍ一音將 Kinchan. 林榮造. 土拉 Tula. 郭三郎. 蘇應 Sing. 郭德二. 伊寄 Ichi. 楊田斯. 膚豆兜. 歿. Fotol 林天送. 巫夢 Omon. 林金盛. 娜布 Napu. 高安福. 沙蓋 Sakay. 郭國基. 阿修 Asiu. 林明吉 羅石松. 答罵 Ta m a h. 吳仁誠. 伊巴克. 1948.11.01. 29.
(40) Ipak 盧萬生. 買上. 1945.12.08. 馬蘭阿美族. 1968. 豐年阿美族. 1968. 馬蘭閩南人. 1968. Maisang 林進三. 少罵 Sawmah. 林彥光 南順成. 無. 南王卑南族. 1968. 黃金平. 無. 馬蘭阿美族. 1968. 馬蘭阿美族. 1968. 馬蘭阿美族. 1968. 康樂阿美族. 1968. 富岡阿美族. 1973. 馬蘭阿美族. 1973. 豐年阿美族. 1973. 黃金和. 他卡要 Ta k a y a w. 楊守 吳興松. 無 新將 Shinchan. 鴻吉長. 拉賴. 1950.04.11. Lalay 虎正冠. 拉外 Laway. 郭阿順. 阿順 Ason. 綜合以上所述,首批成員,包括嘉農棒球隊校友子弟與 馬 蘭 地 區 喜 好 棒 球 的 青 年 , 在 1965 年 加 入 。 1966 年 起 , 台 東其他地區,包括都蘭、都歷、重安、豐年、富岡、康樂等 地的阿美族球員,以及其他族群包括卑南族的南順成、閩南 人林明吉與林彥光等陸續加入球隊。 14. 14. 另 外 有 一 名 古 振 仁 為 布 農 族 , 但 其 加 入 時 間 很 短 , 沒 有 列 入 表 2-3 中 。. 30.
(41) 當中比較特別的是兩位閩南人,林彥光住在台東馬蘭, 是郭光也的鄰居,與球員年紀相仿,並參與每週六球隊的會 議,跟球員們相處融洽,耳濡目染之下對棒球產生基本瞭解 與興趣,馬蘭隊員於是鼓勵他加入球隊。林明吉住在知本, 當時就讀台東私立東峰高中,東峰高中原本預計要招收紅葉 少棒隊的球員,籌組青棒隊,並聘請陳石生擔任總教練,他 是嘉農棒球隊校友藍德和、藍德明的同鄉,對棒球有一定的 認識,. 15. 可惜學校董事會否定這項提案,紅葉隊員於是轉往. 育仁高中就讀,東峰高中改成立手球隊,林明吉當時就是手 球隊的成員。有一天陳石生看到林明吉在手球隊的表現,發 現他是左撇子,丟球很有力道,動作也很靈活,認為他更適 合打棒球,當時馬蘭隊員羅旻二也就讀東峰高中,他聽到此 話,索性邀請林明吉加入馬蘭隊,林明吉也欣然加入。. 第二節 馬蘭棒球隊的運作 壹、馬蘭棒球隊訓練過程 一、訓練時間與方式 不同於紅葉少棒隊希望學生到校上課而成立少棒隊(王 惠 民 , 1 9 9 4 ), 馬 蘭 棒 球 隊 因 為 成 員 來 自 不 同 學 校 , 只 得 利 用 週六下午與週日一整天練球,寒暑假也要參加集訓。但難能 可貴的是,大家極具自發性。馬蘭隊隊長郭榮回憶當時練球 的安排: 本人當時因擔任隊長,所以每到週六中午約定時間到教 練的家,與每位球員同時出發到棒球場練球,開始熱 15. 他 的 兒 子 陳 明 添 後 來 也 打 棒 球 , 離 開 棒 壇 後 轉 往 教 職 發 展 , 在 成 功 商 水 擔 任 學 務 主 任 , 並 在 成 功 商 水 退 休 。. 31.
(42) 身 、 傳 接 球 練 習 之 後 , 才 由 教 練 宣 佈 今 天 訓 練 的 內 容( 郭 榮 , 私 人 通 訊 , 2 0 1 1 年 2 月 2 8 日 )。 若照現在訓練的標準來看,當時的熱身操非常簡單,完 全 是 自 己 編 的 , 只 要 覺 得 自 己 全 身 發 熱 流 汗 就 可 以( 林 宏 康 , 私 人 通 訊 , 2 0 1 1 年 3 月 1 1 日 )。 接 下 來 的 訓 練 包 括 傳 接 球 、 打擊、守備、跑壘,以郭光也為主導,其他教練從旁輔助, 至後期也有採學長帶學弟的練習方式。當時還沒有科學化, 沒有專門體能教練跟輔助儀器,純粹做耐力跑或短跑的訓 練 , 以 加 強 下 盤 的 肌 力 。 那 時 比 較 偏 重 技 巧 的 訓 練( 郭 子 雄 , 私 人 通 訊 , 2 0 1 1 年 2 月 1 3 日 )。 球 隊 中 每 個 人 的 球 技 層 次 有 落 差 , 所 以 針 對 個 人 的 訓 練 較 多 ( 汪 金 成 , 私 人 通 訊 , 2011 年 3 月 6 日 ), 如 果 快 要 到 比 賽 的 時 候 , 才 會 有 針 對 各 守 備 位 置 的 訓 練 ( 盧 萬 生 , 私 人 通 訊 , 2 0 1 1 年 3 月 4 日 )。 至 於 寒 暑假的訓練,上午的時間大部份練體能,例如:到海邊跑沙 灘或到鯉魚山的好漢坡、階梯做一些衝刺訓練。下午就會到 棒球場做整體性的訓練,尤其是基本動作的要求(楊憲典, 私 人 通 訊 , 2 0 1 1 年 4 月 6 日 )。. 圖 2-2: 郭 光 也 教 練 指 導 球 員 的 情 景 ( 郭 子 雄 提 供 , 國 史 館 台 灣 文 獻 館 翻 拍 )。. 32.
(43) 不過球隊最重要的還是精神上的訓練,例如:禮貌、服 從、鬥志等的養成,完全以日本訓練模式來操練,讓選手在 球場的表現能夠以非常認真的態度,來面對嚴格的訓練(羅 旻 翁 , 私 人 通 訊 , 2 0 1 1 年 2 月 1 1 日 )。 郭 子 雄 認 為 , 郭 光 也 徹底將棒球訓練作為教育方式的一環: 體育是教育的一環,而棒球又是體育的一個項目, 他當時也沒想到棒球將來會成立職棒,也沒想到這 個棒球將來可以從事什麼行業,他只想從棒球這一 塊領域去教育下一代,因為他認為從棒球訓練中, 是可以雕塑個人的人格特質,郭教練也是第一個從 教育的理念訓練棒球隊的人(郭子雄,私人通訊, 2 0 1 1 年 2 月 1 3 日 )。 日本教育裡面這個精神是什麼,那我們可以從日本 比賽了解一點,你看日本的球隊那種韌性,不會說 比 賽 打 到 一 半 輸 了 , 他 們 就 沒 有 那 種 ( 士 氣 ), 弱 了,不到結束他們是奮戰到底,這就是日本最好的 地方、也是我們所要學習的那種精神,而且也不會 因為對方實力強就畏縮,不會,他們就是說不會把 輸贏看得很重要,就是堅持到底,只要他在這場比 賽是不是有把他全部的實力發揮出來,這個就是我 們 教 練 一 直 在 教 我 們 的 ( 郭 子 雄 , 私 人 通 訊 , 2011 年 6 月 8 日 )。. 從郭子雄的回憶可以看出,郭光也接受日本教育,在球 隊精神上的要求是相當嚴謹的,勝負並不是他最看重的,而 是對比賽全力以赴的精神。在技術層面,郭光也以日本棒球. 33.
(44) 知識為主,並承襲嘉農時期近藤教練的帶隊風格。許多回顧 近 藤 教 練 的 文 章 , 都 以「 斯 巴 達 式 的 訓 練 」、「 練 兵 嚴 酷 」、「 督 軍 甚 嚴 」、「 嚴 格 無 私 」等 方 式 形 容( 林 華 韋 、 林 玫 君 , 2 0 0 5 )。 郭光也對待球員亦是以嚴厲的態度,即使對自己的兒子也不 例外。郭子光回憶年輕時到外地比賽的插曲,充分顯現郭光 也對球員的嚴謹要求: 去台南打中華杯時,因為出遊,晚上回旅館時稍晚 一點,當時的情形,如果以郭教練平時的訓練個 性,均用罵的較多,從未出手打過選手,就這麼一 次有七位選手接受一人一巴掌的禮物,這可能是我 印 象 較 深 的 地 方 ( 郭 子 光 , 私 人 通 訊 , 2011 年 2 月 6 日 )。 球隊最大的訓練特色,是每週六下午練球結束後,郭光 也要求所有家長跟球員晚上都必須到教練家。球員先進行揮 棒、打輪胎的夜間練習,由教練矯正每位選手不正確的姿勢 ( 郭 榮 , 私 人 通 訊 , 2 0 1 1 年 2 月 2 8 日 )。 之 後 進 行 會 議 , 有 一部份時間是強調球隊精神層面的訓練,例如家長與球員對 球 隊 的 向 心 力 的 培 養( 鄭 榮 喜,個 人 通 訊,2 0 1 1 年 2 月 8 日 ) , 這份堅持,反映出郭光也對家庭教育的重視,無形中亦凝聚 球員與家長的感情。此外家長討論如何取得經費。而球員則 是聽取教練翻譯日本的棒球雜誌內容或講解棒球規則、基本 動 作 、 棒 球 技 巧 等 ( 郭 子 光 , 私 人 通 訊 , 2 0 1 1 年 2 月 6 日 )。 當時的棒球環境不若現在有職棒或是各種講習可以獲取資 訊 , 所 以 球 員 的 觀 念 , 完 全 都 是 透 過 郭 光 也 取 得 , 而 次 日( 週 日)便可以在球場上實地練習剛習得的比賽知識,可見球隊 訓練之紮實。. 34.
(45) 圖 2 - 3 : 球 員 們 齊 聚 在 郭 光 也 教 練 家 合 影 ( 郭 子 雄 提 供 )。. 二、訓練地點與球具 馬蘭隊一開始使用新生國小作為訓練場地,由於場地只 有 200 公 尺 跑 道 , 僅 能 進 行 基 本 動 作 的 指 導 , 例 如 : 傳 接 球 與滾地球的動作養成,因此後來就改到台東縣立田徑場練球 ( 羅 旻 翁 , 私 人 通 訊 , 2 0 1 1 年 2 月 1 1 日 )。 田 徑 場 的 跑 道 , 是鐵路局廢棄的炭渣,所以新的球或白色球褲,一下子就變 黑 色 , 而 且 球 也 特 別 容 易 磨 損 ( 鄭 榮 喜 , 私 人 通 訊 , 2011 年 2 月 8 日 )。 如 果 縣 政 府 辦 其 他 活 動 , 球 隊 也 無 法 正 常 練 球 。 約莫過一年後,郭光也與家長們商討另闢球場,最後選定在 田徑場南邊隔著一個大排水溝的空地。 剛開始先從內野區開始整理,再慢慢整理外野區,盧萬 生回憶當時的外野區是種植地瓜,地形就像波浪一樣,在這 之 前 也 是 用 來 養 牛 的 地 方 ( 盧 萬 生 , 私 人 通 訊 , 2011 年 3 月. 35.
數據
相關文件
2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 Institute for Research Excellence in Learning Science,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Research on embodied cognition
A study on the spatial orientation ability for sixth grader students of elementary school― using three-dimensional views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National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Taiwan..
HPM practice in Taiwan: A case study of HPM Tongxun (HPM Newsletter). These articles have documented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HPM practice in Taiwan as well
Department of Physics and Taiwan SPIN Research Center,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Changhua, Taiwan. The mixed state is a special phenomenon that the magnetic field
Department of Physics, National Chung Hsing University, Taichung, Taiwan National Changhua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Changhua, Taiwan. We investigate how the surface acoustic wave
• elearning pilot scheme (Four True Light Schools): WIFI construction, iPad procurement, elearning school visit and teacher training, English starts the elearning lesson..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