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灣土地改革史料數位典藏計畫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台灣土地改革史料數位典藏計畫"

Copied!
2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期末報告

台灣土地改革史料數位典藏計畫

計 畫 類 別 : 個別型 計 畫 編 號 : NSC 100-2631-H-237-001- 執 行 期 間 : 100 年 08 月 01 日至 101 年 12 月 31 日 執 行 單 位 : 德霖技術學院營建科技系(科) 計 畫 主 持 人 : 楊松齡 共 同 主 持 人 : 徐世榮、江瑞祥 計畫參與人員: 碩士級-專任助理人員:黃雅玫 碩士班研究生-兼任助理人員:廖彥豪 講師級-兼任助理人員:林麗惠 博士班研究生-兼任助理人員:林子新 公 開 資 訊 : 本計畫涉及專利或其他智慧財產權,1 年後可公開查詢

中 華 民 國 102 年 03 月 31 日

(2)

中 文 摘 要 : 戰後初期的農村土地改革運動仍是研究台灣戰後土地權屬、 鄉村社會與政經發展的重要事件,巨幅改變了台灣農村的土 地分配與社會階層。 本計畫預計收錄土地改革中靈魂人物蕭錚博士個人手稿、文 件、影像,以及其一手創立的財團法人中國地政研究所內目 前存放之相關珍本圖書、統計資料、照片等珍貴原件史料, 配合國內外地政領域專家學者訪談,以完整紀錄書面資料與 參與人士之歷史記錄。 輔助相關之學術研究,同時讓後人得以窺見當年台灣土地改 革推行之情境,以及台灣農村當時之景貌。 中文關鍵詞: 地政、數位典藏、土地改革、土地政策、蕭錚

英 文 摘 要 : After World War II, The government of Republic of China in Taiwan had implemented a series of land reformation policies. These policies redistributed lands and tremendously changed the social hierarchy of the contemporary agricultural society. These reforms provided us important sources for studying the changes in Taiwanese rural society, land

ownerships, and political-economical relation in the post-war period.

Therefore, materials with the aforementioned intrinsic historical and academic values must be preserved in all aspects. However, preservation works are difficult to perform since these historical

documents, research papers, conference/seminar records are scattered, different in sizes, and most of the paper-made materials have become fragile when aged. It is difficult to promote or reserve for data managers. Over half of century has passed since the initial land reform took place; many officials who had contributed to the reform have either aged or passed away. If researchers do not initiate their actions on seeking other methods of

data-preservation, a tremendous amount of Taiwanese heritage would be lost.

This project intend to record significant personnel, statistic reports, researches, journals, photos. The Project will also focus on the works and contribution of Dr. Tseng Hsiao who was the pioneer and researcher

(3)

of land reformation. His manuscript, document, newspaper clippings and photos are considered to be the primary data source for this Project. Interviews will be conducted to researchers and scholars of land reformation related field to enhance the

comprehensiveness of the digital archive database. The database provides data in the formats of images and texts. Information is categorized according to their titles, authors, issue dates, or other

identifiers to provide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searches and to further support and promote academic researches and teaching activities.

(4)

壹、 前言 戰後初期,中華民國政府於台灣推行的一連串土地改革政策,巨幅改變了台 灣農村的土地分配與社會階層,奠定了國民政府戰後在台灣的統治基礎,亦是冷 戰時期備受國際矚目的重要成就,時至今日,戰後初期的農村土地改革運動仍是 研究台灣戰後土地權屬、鄉村社會與政經發展的重要事件。 在這次家喻戶曉的改革中,政府以公地放租為始,陸續推行三七五減租、公 地放領、耕者有其田等多項土地政策,賦予現耕佃農「土地所有權狀」,同時確 保佃農耕作權益與農地農用的原則,不僅改變了台灣農村數百年來的地主-佃農 關係、亦促使農業生產力的提昇、間接帶動民間資本轉投資工業部門,咸認為是 台灣日後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處於國共內戰的背景之下,台灣農村土地改革的成功,對於國民政府兼具有 內戰的政治宣傳與鞏固台灣統治的重要效果,土改推行前後出現大量官學著作探 討土地改革的基本原則與實施辦法,同時伴隨著全面性對於台灣農村社會結構與 發展的田野調查研究。研讀戰後初期台灣土地改革的相關歷史資料,即可具體而 微地觀察戰後初期的台灣社會樣貌。 再者,當時台灣土地政策與改革所帶來的傲人成果,不僅受到國際間土地政 策相關研究人員的高度重視,陸續派遣政府技術官員前來汲取經驗,國內農經與 地政學門相關之產、官、學界組織紛紛成立,積極辦理各類土地政策培訓課程、 研討會議與國際交流合作。於二十世紀冷戰與內戰的結構背景之下,台灣土地改 革的成功經驗,恰巧成為自由陣營對抗共產主義宣傳的重要武器,國際友人的爭 相研究,讓台灣的土改經驗成為體察東西陣營對抗的向度之一。這也為台灣土地 改革的意義,增添除了對於台灣社會研究之層面外,成為國際關係研究中具有考 察價值的重要事件。 台灣土地改革史料既具有上述重要且豐富的意義,期間所留下的許多珍貴、 重要的土地政策與沿革史料文獻,自應妥善保存與數位化,以便學術研究工作與 社會大眾認識台灣社會歷史發展之需要。唯土地改革相關公文檔案、工作手冊報 告、座談紀錄等史料多而紛雜,遍佈台灣政府與民間相關機構,且由於距今年代 久遠,又具備材質脆弱、數量稀少、尺寸不一致等特性,對研究與資料管理者來 說,往往在提供教學研究時面臨推廣使用或妥善保護的兩難處境。時值邁入二十 一世紀,距離戰後初期台灣的土地改革推動已有一甲子,當初參與土地改革推動 工作者多已屆高齡或凋零,若不即刻進行資料保存、數位化與口述訪談等工作, 則相關保存、研究與推廣之工作契機稍縱即逝,此時不立即著手進行歷史資料典 藏與口述訪談之工作,後人將難再窺見當年台灣土地改革推行之情境,以及台灣 農村當時之景貌。 本計畫顧問張元旭董事長與資深顧問華昌宜教授,因長年服務於台灣地政主 管機關與教育研究機構,有感於台灣地政相關史料的豐富、獨特與珍貴,卻因分 屬不同資料管理與收藏單位,而無法有效整合與保存,更憂心大量史料因保存不

(5)

易,與組織再造之關係大量流失與損毀,亟須建立整合性的地政歷史資料庫,完 整紀錄與台灣土地改革相關之歷史沿革、統計資訊、照片影像與會議紀實,乃以 時任職單位財團法人國土規劃及不動產資訊中心為基礎,邀集財團法人中國地政 研究所林英彥所長,號召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研究學院楊松齡院長、國立政治 大學地政學系徐世榮主任與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江瑞祥老師共同籌組工作團 隊,著手推動「台灣土地改革史料數位典藏計畫」,期望以本數位典藏計畫作為 整合性地政史料推動的開端,分階段進行台灣地政相關史料與文獻資訊的影像及 文字檔案建置作業,完整紀錄與典藏台灣土地政策演進的珍貴足跡。

(6)

貳、 研究目的 土地改革做為台灣戰後重要政治經濟政策,現有文獻與史料之間卻往往大量 重複,多以陳誠、蕭錚、湯惠蓀等政策推動者所遺留之少數書籍做為研究與教學 之藍本,政策推行第一線的珍貴資料及土地改革實施路線的研究或爭論卻往往僅 能窺見一二,難於現有圖書資訊系統尋獲。以本次數位典藏工作之標的中國地政 研究所典藏之史料為例,所內典藏的文物往往於學術研究有重要意義(如蕭錚博 士與國外土地研究專家之研討通信),卻因史料本身性質僅有孤本且已泛黃脆弱, 於保管的立場不應任意出借,於研究之精神卻又應鼓勵眾人閱覽,使典藏單位陷 入兩難,亦非台灣學術歷史研究之福。 本計畫之研究目的,即希望分階段將現有土地改革史料以數位技術進行保存 與典藏,以期為國內地政學門與土地改革相關研究留下珍貴研究標的,並借重台 大數位典藏中心之專業技術,按目前重要之數位化作業標準,進行資料判讀、知 識分類、資訊結構及系統分析等評估作業,使得相關史料除獲安全保存之外,更 能成為可供研究、教學使用的數位典藏資料庫。使相關史料既可獲得永久保存, 又能以數位型態為不特定多數人所閱覽、使用。 預計收錄台灣土地政策與沿革相關之人物紀錄、統計資料、文獻、期刊、照 片,初期將以土地改革重要推手與研究者蕭錚博士個人手稿、文件、影像,以及 其一手創立的財團法人中國地政研究所內目前存放與地政相關之書籍、報告、統 計資料等珍貴原件史料為本案檔案數位化之標的,並同時規劃進行國內外地政領 域專家學者訪談,以完整紀錄台灣土地政策相關資料與參與人士之歷史記錄。

(7)

參、 文獻探討 土地改革為政府遷台初期重要政策,相關史料相當豐富,以文獻的撰寫者、 資料內容及計畫典藏內容等屬性分述: 一、土地改革政策推動核心人物相關著作 回顧台灣土地改革之過程,自然不能免除以政策推動者角度為文的著作,如 湯惠蓀所著「台灣之土地改革」、「湯惠蓀先生言論集」,陳誠「台灣土地改革紀 要」與「如何實現耕者有其田」,蕭錚「土地改革五十年:蕭錚回憶錄」,沈宗瀚 「農復會與我國農業建設」,沈時可「台灣土地改革文集」,潘廉方「台灣土地改 革之回顧與展望」、「中華民國土地改革之政治背景」,張研田「中國土地政策導 論」等著作。這些文獻均分析當代中國土地問題、詳述政策施行之原因及推動的 過程。 由政策推動的實際工作者的第一手描述,能對土地改革的始末有大概的掌握 與瞭解,例如於地權制度變更的重要基礎政策「地籍總歸戶」,湯惠蓀與沈時可 等第一線官僚均曾詳加敘述其實施動機與實施辦法。 二、立法背景與修訂歷程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所留下實施耕者有其田條例草案關係文書等即為關鍵立 法史料。 三、各項政策推行的工作記錄 地籍總歸戶推動息息相關的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之工作報告則詳實記 錄當時推動情形;侯坤宏所編的「土地改革史料」更收錄了國史館檔案中的土地 改革眾多往來公文及文件。 值得一提的是鄧文儀於 1954 年出版的「台灣農村訪問記」與隔年出版之「台 灣實施耕者有其田工作紀實」,為其隨台灣省政府實施耕者有其田聯合督導團出 訪台灣各地農村的記錄,內有各地座談會與農家訪問的珍貴史料,於其中可以得 知各地農民反映之土地改革政策缺漏、或與舊慣有所落差的部分。 四、學術討論 時至今日,研究土地改革的著作眾多,惟其中與土地產權制度的相關討論並 不多見。羅明哲曾為文探究「台灣歷史上土地所有權結構之變遷:兼論土地改革」, 指出台灣土地在實施耕者有其田以前便已趨於零細化,但其討論重點在於個別農 戶的土地所有「面積」變化趨勢,而未涉及所有權權利內涵。 另有一派論點,以憲法保障人民完整私有產權的觀點出發,論述土地改革中 「違法違憲」的面向。熊秉元以「妨礙地主行使所有權」之角度出發,認為土地 改革一系列舉措使佃農得「以永佃權之名行所有權之實」,有違憲之虞。而如一 開始的發問所提,徐世榮亦於「悲慘的共有出租業主」一文中指出土地改革對小 地主及共有地主之不公。 如前述,以上資料所引用之史料多數重疊,除徐世榮教授近年之研究以發掘

(8)

新史料與舊有學說對話之外,多數文獻仍延用既有論點進行對話,對於立法過程 中各方勢力競爭、國外制度橫向引介、大陸經驗縱向傳承等面向仍有待進一步史 料發掘,進行相關研究,而本計畫預計典藏中國地政研究所內資料,恰可為此主 題提供珍貴而重要之史料。 在本計畫之前,台灣省政府地政處亦已於「國史館典藏國家檔案與總統文物 數位化中程計畫」中就台灣省政府地政處所典藏之土地法規、地政報告、日產接 收與整理、土地改革、農地重劃等項目進行典藏及建檔工作,其中土地改革一項 按公地放租、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等政策進程而已有資料保存之 成果,地籍整理一項亦對土地改革之重要基礎「土地總登記」與「地籍總歸戶」 有詳盡的紀錄與典藏。唯台灣省政府地政處之保存工作仍以官方統計資料與公文 檔案為主,並未含括本計畫預定典藏之中國地政研究所內資料,是以本計畫適可 於台灣省政府地政處資料已逐步建置成型之基礎上,進一步整合我國土地改革相 關資料,以期將珍貴史料進行更完整與系統性之保存。 五、數位化史料簡介 本次數位化典藏的藏品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為中國地政研究所收藏的調查 報告包括了大陸時期中央政治學校地政學院的學員實習報告與工作日記、台灣早 期推動土地改革調查與工作報告,以及土地改革相關珍本書籍。第二類資料為台 灣土地改革重要政策推手蕭錚先生的日記、手稿、和蕭錚先生與重要農業、地政 組織人士的往來書信。 (一)中國地政研究所入藏原件簡介 中國地政研究所是中華民國地政教育之重要教育機構,亦為研究土地問題積 有貢獻之學術機構,其前身為中央政治學校(今國立政治大學)之地政學院,與 當代土地改革運動發源為同一時期。於民國 21 年,蕭錚博士為中國土地改革運 動培養高級地政人才而創辦,其畢業學員多分發於各省服務,除一方面進行整裡 地籍、規定地價等地政基礎工作之外,另一方面即推行減租、扶植自耕農等土地 改革相關工作,為中國土地改革運動留下了珍貴的經驗與基礎。畢業後學員亦多 位居政府要職,如前內政部地政司司長馬寶華先生、前省地政處長何夢雷先生均 為學院校友。於遷台之後,地政學院學員仍持續為內政部地政司、省縣市政府地 政單位提供基層公務人才,深深影響台灣土地政策方向。 除人才之培育外,中國地政研究所亦致力於土地政策之設計,許多歷年研究 之方案對於政府決策均具有重大影響。其於抗戰時期便提出後方各省扶植自耕農 計畫,並於甘肅、四川、福建等地試辦,並同時設立土地銀行發行土地債券計畫, 嗣二戰結束之後,更由所長蕭錚以立法委員身分於立法院提出全面實施農地改革 方案,影響 1949 年以後的台灣土地改革相關法案甚鉅。 1. 中央政治學校地政學院之學員實習報告與工作日記 由歷年學院文件、學員訓練紀錄,可一窺中國推行土地改革與地政教育工作 之沿革。同時中央政治學校地政學院學員之每日工作報告,對了解當時地政實務 與教育工作項目極具研究價值。報告中收集各地實際情況統計資料與檔案,學員

(9)

畢業後均分派前往各省縣市地政部門服務,成為重要政策制定與推行者,其工作 日誌可謂瞭解中國地政史及台灣地政業務發展之重要資料。 2. 土地改革施行前後所辦裡的民間座談會、說明會之紀錄(含政策剪報) 中國地政研究所保存各地政府於土地改革施行前後所辦理的民間座談會、說 明會之紀錄,可以管窺當時一般社會大眾對土地改革政策推行的真實反應與所遭 遇之問題。除座談紀錄之外,主要以 1940 年代公部門統計調查資料為主,除一 般土地調查外,尚包括經濟、農業、土地稅賦等資料。資料中另有土地政策相關 剪報,此乃 1932 年蕭錚所長創立地政學院時,認為研究土地問題除了專門的學 科研究著作外,仍須有相當廣博的實際資料,才能解決土地問題,於是在研究室 之外,另外設立資料室,購集全國各省市的報紙雜誌,將其分為五大類十三小類。 地政學院停辦後,中國地政研究所仍然持續剪報工作。這批剪報資料依其資料屬 性自成一套編碼系統,當中部分資料已於民國 70 年製成微縮膠卷,並透過成文 出版社發行,本計劃入藏的史料,係經由比對膠卷目錄冊,篩選尚未以微縮膠卷 形式保存的原件,進行數位化。 3. 台灣早期推動土地改革調查與工作報告 本項資料主要為台灣在 1950 年代期間推動土地改革相關工作之調查、研究 與工作報告,包含全台縣市個別針對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等相關 政令推行之先期調查、說明會議、推行工作與檢討報告等,另外還包含省與地方 地政相關單位在推行土地改革工作手冊,涵蓋早期台灣土地改革相關工作記錄, 且資料保存完整度較高,具有整批完整保存之價值。 4. 地政研究所保存大陸與台灣時期印行相關圖書珍本 國內目前重要圖書館館藏大陸時期土地改革相關圖書館藏地分散且數量 稀少,中國地政研究所則所搶運保存之大陸時期土地改革相關圖書則除了該所自 行印行相關圖書報告外,另外包含在大陸時期所蒐集相關圖書報告,涵蓋內容豐 富,且資料完整度較高,具有整批完整保存之價值。中國地政研究所保存之 1950~1970 年代在台期間之圖書與工作報告,雖為在台期間出版之圖書與工作報 告,但國內目前相關圖書館保存之圖書多為叢(套)書之殘本,未有完整之蒐集, 而在土地改革相關工作與調查報告部分,則僅有極少數後來由個人捐贈到國內相 關圖書館,資料完整度較高,具有整批完整保存之價值。

(10)

(二)蕭錚博士日記與書信手稿 中國地政研究所所長蕭錚身兼立法委員與地政研究所所長,對於土地改革之 研究與政策實際推動均扮演重要角色,其與蔣中正先生、陳誠先生等重要人士之 書信往來,實可為耙梳台灣土地改革研究提供重要史料。本計劃得到其後人應允, 在兼顧珍貴史料提供相關研究發展與個人隱私之保全的前提下,優先以完整保存 為目標,再去除涉及隱私權與著作權尚未過時效的蕭錚友人書信,提供相關研究 人員調閱。 本項資料保存資料時間從 1937 年開始,供收錄蕭錚先生 14 年份的日記,記 錄蕭錚博士從大陸時期到台灣一路參與土地改革和地政教育工作之重要經驗。黨 政人士重要書函部分則保留了不同時期從學界與國民黨內部推動土地改革工作 的原始手稿檔案等資料。 此外,還包含了蕭錚博士與國家領導人、國內外重要農業、地政組織或人士 的書信,往返本項資料保留蕭錚博士參與推動相關組織設立過程中與相關人士、 單位之書信往返,以及參與相關組織工作中的會議記錄和建議方案。 土地改革從大陸工作時期到台灣推動過程中,國際性思潮與援助的影響一直 扮演重要的角色,除了從官方檔案的文件可以窺見此一因素之影響,本項資料則 是保存了從土地改革重要推手蕭錚博士與相關國際友人對於土地改革相關工作 之書信往來之珍貴歷史記錄。 台灣土地改革與農業發展相關照片影像記錄為蕭錚博士個人與中國地政研 究所保存土地改革與農業發展之相關照片影像記錄,所藏影像除了地政學界相關 活動與各縣市土地改革協會辦理年會與展覽,另外則包含蕭錚博士和中國地政研 究所在推動台灣土地改革與農業發展工作中,參與重要組織(土地銀行、農機公 司、亞洲土地改革與農業發展中心等)活動之照片;本項資料另包含蕭錚博士個 人與中國地政研究所推動國際土地改革與農業發展交流之相關照片紀錄,照片場 景除含括國內與國際各相關會議,並有許多與國際人士交流活動,以及國際人士 來台參訪時所之留影。這類型的資料多收錄於蕭錚先生著作的「土地改革五十年 ─蕭錚回憶錄」一書 40 節到 70 節的校對用打字本、當中使用的照片、書函的原 件,與當中別具意義的部分,即保留了當時的未用件,使得在相關研究在資料的 收集上能更周延。

(11)

肆、 研究方法 一、工作範圍 本計畫預計以蕭錚博士個人與財團法人中國地政研究所內目前收藏管理與 地政相關資料,以及國內外地政領域專家學者訪談紀錄為數位典藏標的。主要工 作範圍如下: (一)資料原件整理作業:包含內容分類、統計、分析,並逐一進行判讀、注 釋以及編年順序化等工作,並彙整原件清單。 (二)數位化優先序位排序作業:土地改革史料資料龐大,其完整數位化為浩 大工程,非一蹴可幾,因此經由延請顧問群協助研議清單內原件數位化 優先序位之原則。 (三)資料原件數位化作業:包含手稿、文件原始資料、照片、訪談記錄等內 容,以委外或自行處理的方式進行攝影、掃描以及文字化等數位化工 作。 (四)資料原件數位典藏:針對資料原件內容進行研究分析,並發展詮釋資料 (Metadata),與檔案管理者-財團法人地政研究所進行資料確認可公 開閱覽後進行數位典藏。 (五)訪談記錄相關作業:包含訪談名單研擬、訪談問卷設計、訪談邀請、實 地訪談與錄音,以及訪談後稿件與紀錄的整理。 表 1 工作範圍彙整表 工作項目 內容 說明 資料原件整理作業 資料分類、編號 資料內容之分類、統 計、分析,並逐一進 行判讀、注釋以及編 年順序化。必要時訪 談 資 料 撰 寫 者 或 原 件製作單位,以確立 資料正確性。 數 位 化 優 先 序 位 排 序作業 序位原則之訂定 因史料龐大,需分數 階 段 作 典 藏 之 規 劃 , 故 在 有 限 經 費 下,訂定評估數位化 優先序位的準則,以 確 保 史 料 能 完 整 的 保存。 資 料 原 件 數 位 化 作 業 手稿、文件原始資 料、照片、訪談記 錄等之數位化 攝影掃描、建檔

(12)

訪談記錄相關作業 名單研擬、問卷設 計、訪談邀請、實 地訪談、稿件與紀 錄整理 確 定 訪 談 名 單 後 進 行訪談邀請、設計訪 談問卷,並於完成實 地 訪 談 後 針 對 訪 談 稿 件 與 紀 錄 進 行 整 理。 資料庫建置 設計資料庫格式 導 入 或 改 良 現 有 的 機構典藏系統,以符 合 大 量 圖 面 之 系 統 量負荷。 Metadata 資料建置 數位資料後設、歸 檔 填寫 Metadata 工作 表單、數位化產出 網路建置 架設網站 建 立 方 便 使 用 之 介 面 供 使 用 者 線 上 查 閱 二、執行步驟 本計畫主要進行蕭錚博士個人與財團法人中國地政研究所內目前收藏管理 與地政相關資料,以及國內外地政領域專家學者訪談紀錄之數位化建置,含括前 置作業、數位化掃描、系統管理與建置等三個作業階段,各階段均以專案控管來 完成。各階段工作名稱與對應之完成項目敘明如下: 表 2 各階段工作說明 作業階段 工作名稱 完成項目 第一階段 前置作業 排定工作時程、人力調 度、備妥設備材料、開 工前各項準備事宜、原 件整理、分類、排定工 作進度、制定分件原則 與著錄規範、建立入藏 優先序位原則、設定訪 談對象與初訪 第二階段 數位化掃描作業 原件數位化掃描、製作 無失真 TIFF 檔案及訪 談紀錄文字檔 第三階段 資料管理與系統建置 作業 數位檔案轉檔、資料建 置、檔名對照、匯入系

(13)

統 (一) 第一階段/前置作業:前置作業的功能為提高第二階段與第三階段的 執行效率,訂定專案控管流程、品質管控、排定工作時程、人力調 配、準備材料。 1. 原件整理清點、印製詳細清單,作為盤點作業之依據。 2. 進行訪稿整合,建立分件原則,作為釋文作業之依據。 3. 建置著錄規範與編碼原則,作為掃描作業之依據。 4. 依優先數位化原則及預算經費,製作本計畫預定數位化清單。 (二) 第二階段/數位化掃描作業: 1. 數位化工作地點:除超過 A2 尺寸以上的大圖攜出館外作業,其餘 藏品為保護質地脆弱史料,避免於運送途中可能產生的遺失與損傷, 全數由經評選核可的廠商進駐館藏地點進行數位化作業。 2. 機器設備:依藏品之特性,採用對應特質的掃瞄機,以不拆裝高成 像品質為優先,進行掃描作業。 表 3 機器設備規格整理 型號 Zeutschel OMNISCAN 6000 A1 WideTEK 25 Avisoin FB6080 類型 平床式掃描器 平床式掃描器 平台式掃瞄器 規格  最 高 解 析 度 600dpi  Bitonal 黑 白 、 256 灰 階、24 位元彩 色  最 高 解 析 度 1200dpi  黑白、256 灰 階、24 位元彩 色  最 高 解 析 度 600dpi  黑白、8 位元灰 階、24 位元位 元彩色  0 邊距設計書 籍掃瞄器 適用 藏品 日記、書信手稿、 地政學院史料(藍 殼卷)、書籍 書籍、部分書信手 稿 書籍 3. 成品格式:本計畫預計進行數位化掃描/攝影後的成品,將製成無失

(14)

真之 TIFF 數位檔格式。檔以原形資料大小進行數位化,以 1:1 比例 掃描/攝影儲存,永久檔案保存之影像模式為 RGB,解析度為 300dpi。 訪談稿則以文字檔逐字謄錄,日記則另以逐字騰稿的方式建置後設 資料。 4. 資料備份:鑑賞用、瀏覽用、索引用檔案格式是將 TIFF 檔 Resize 成 JPG 檔,待影像掃描後,計畫人員依據所制訂之影像校驗工作規 範,進行影像檔二校、三校等作業流程,並將影像降階轉檔為 72dpi、 1300dpi 等 JPG 格式影像檔,以利檢索利用及影像檔上傳磁碟陣列 與隨身硬碟備份。待全部數位化影像檔確認無誤後,進行實體硬碟 與網路硬碟備分。 (三) 第三階段/資料管理與系統建置作業: 1. 資料建檔:遵循國科會數位典藏計畫之數位檔案命名原則最新版本 規範,以都柏林核心集建置典藏品數位檔及基本資料。數位檔基本 資料建立,有助藏品詮釋資料建檔與上呈國科會數位典藏資料庫。 2. 系統建置:為了協助本計畫數位畫成果可快速從網際網路取得,本 計畫預計建置本計畫專屬數位典藏系統(http://tlrfa.oo10.co),透過 自動化的方式整理、歸類,讓使用者可方便瀏覽與使用本計畫之成 果。該系統的功能介紹包含:中文化操作介面,不論 是系統管理 者或使用者都可以 IE、firefox 等市面上劉通之瀏覽器進行瀏覽。並 依不同使用者權限利用瀏覽器進行資料新增、修改、刪除及查詢。 文字資料庫資料皆提供 XML 的轉出/匯入功能。系統須具安全控管 機制,可依不同使用者職權,提供不同權限之使用者不同的功能選 項。前端展示子系統提供使用者進行藏品資料瀏覽與查詢等功能。 提供藏品類別分類導覽查詢功能。呈現藏品基本詮釋資料內容。呈 現典藏品預覽圖檔與網路下載圖檔。提供原始圖資料網路專案申請 窗口供一般民眾與政府機關、學術單位申請。

(15)

三、進度規劃 為確保全案數位化進程能符合專案期程,將各項工作執行內容依序列表,並 依預定期程繪製甘特圖,並配合管考作業定期檢核專案進度。 (一) 專案執行流程表 表 4 執行流程表 流程 執行內容 步驟一 確定本計畫執行工作時程 步驟二 建立原件詳細清單 步驟三 盤點 步驟四 訂定優先數位化次序,彙整數位化清單 步驟五 建立分件原則與著錄規範 步驟六 規劃後設資料欄位暨編碼原則 步驟七 進行訪談與訪稿整理、騰稿 步驟八 公開招標暨發包 步驟九 進行原件掃描(駐館掃描) 步驟十 數位檔初驗、複驗 步驟十一 資料詮釋與分類建檔 步驟十二 與檔案管理者進行數位化後檔案清點 步驟十三 系統開發、網站規劃與網頁視覺設計 步驟十四 系統測試及安裝建置 步驟十五 資料轉檔及系統驗收 步驟十六 期末審查 步驟十七 數位檔上傳 步驟十八 網站啟用 (二) 進度甘特圖 進度 時間 100年 101年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前置作業

*

訪談相關作業

* * *

建立原件詳細 清單

* * * *

建立數位化流 程

* * *

訪談後續作業

* * *

Metadata規劃

* *

發包流程規劃

* * *

(16)

進度 時間 100年 101年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文字檔數位化

* * * *

影音檔數位化

* * * *

程式系統開發

* *

前台介面規劃

* *

期中報告

*

內容補強修正

*

與地政研究所 檔案清點

*

資料庫導入

* *

系統測試

*

資料庫一校

*

資料庫二校

* *

資料庫三校

*

期末報告

*

技術手冊製作

* *

檢討結案

*

※並於專案結束後 3 個月內提交結案報告並完成經費結算。

(17)

伍、 結果與討論 一、計畫成果 100 年度台灣土地改革史料數位典藏計畫合計數位化 1,836 件藏品,共產出 36,514 筆數位化檔案。包含蕭錚博士 14 年份的日記 1869 筆影幅、日記逐字騰 稿後設資料 3544 篇、書信手稿(含土地改革五十年原稿及未用件)518 件 1403 影幅、地政學院學院工作日記、調查報告及各省制度調查統計資料等(藍皮卷) 619 件 7011 影幅、相關圖書珍 321 本 18754 影幅及清代日治時期書圖 17 件 18 影幅。 可授權品項蕭錚博士日記除去涉及個人隱私部分篇幅隱去不公開外,其餘內 容規劃可透過計畫網站線上檢索,惟影像及逐字騰稿的使用仍須洽原典藏單位申 請數位檔案調閱的服務。書信手稿由蕭錚博士本人所撰寫的手稿、書信由蕭錚博 士後人授權,可透過計畫網站線上檢索,得向原典藏單位申請數位檔案調閱的服 務,但涉及蕭錚博士友人所撰寫文字在未取得授權前,在著作權存續期間,擬採 可檢索,但無調閱服務提供。地政學院學院工作日記、調查報告及各省制度調查 統計資料等(藍皮卷)其以機關團體為著作人的部分,均以過著作權存續期間, 可於網路上檢索,以提供調閱服務,但以個人作者為著作人部分無法確知作者生 存期間,採可檢索,但不提供調閱服務,書籍部分處理亦同,另 17 件清代日治 時期書圖因為均已超過著作權存續期間,故可開放線上檢索與到館調閱數位化檔 案,以下整理書籍類可授權情形: 表 5 書籍類著作權存續概況 權屬狀態 件數 頁數 件 % 頁 % A.取得時已為公共財或非著作權保障範圍 178 55.45% 11826 51.59% B.仍在著作權存續年間(可取得授權) 3 0.93% 65 0.28% C.無法確知著作權可釋出時間 94 29.28% 8227 35.89% D.已知仍在著作權存續年間(尚未取得授權) 46 14.33% 2806 12.24% 合計 321 100.00% 22924 100.00% 表 6 書籍類無法確知著作權可釋出時間成因分析 C.時限不詳 無法確知著作權可釋出時間原因 件數 頁數 件 % 頁 % 著者不明 38 40.43% 4235 51.48% 個人作者生卒年不明 49 52.13% 3562 43.30% 法人著作出版時間不明 7 7.45% 430 5.23% 合計 94 100.00% 8227 100.00%

(18)

表 7 尚未取得授權著作權釋出期程表 D.已知仍在著作權存續年間(尚未取得授權) 著作權釋出等待年限 件數 頁數 件 % 頁 % 5 年以內(2013~2017) 26 56.52% 1132 40.34% 超過 5 年 10 年以內(2018~2022) 8 17.39% 612 21.81% 超過 10 年 20 年以內(2023~2032) 6 13.04% 449 16.00% 20 年以上(2033~) 6 13.04% 613 21.85% 合計 46 100.00% 2806 100.00% 二、課題分析 表 8 計畫課題自評表 優勢 1.蕭錚所長身為地政學院創辦人,桃李遍及台灣產、官、學界, 對於台灣地政界影響極深。其本人亦以中國地政研究所所長 與立法委員身分,不僅於中國大陸浙江推動二五減租,對地 籍測量等工作方法屢有卓見,更於政府遷台後大力推動台灣 土地改革。藉由蕭錚所長與中國地政研究所所保留之歷史資 料,可一窺土地改革與地政發展。 2.所存資料涵蓋政府遷台後之土地改革史料、地政學院調查研 究資料,並包括民國 20 年代之剪報與大陸時期各省土地、人 口、社會、經濟資料,彌足珍貴。 缺點 1.部分資料缺乏專業保存,部分資料呈現泛黃、斑駁、發霉、 紙質脆化等現象。 2.資料經由多次搬遷,少數已成散卷,無法獲得完整資訊。 危機 1.目前尚未數位化資料,若缺乏進一步之保存、維護,部分已 受損資料恐將俟失。 2.檔案資料製作年代久遠,最遠可溯及 1930 年代中期。且部 分與資料相關人事物已逐漸淍零。 機會 1.土地改革對於我國地政、農經、社會階層等面向影響甚鉅, 至今仍具重要研究意義,透過保存資料並將其數位化建檔, 可提供相關研究歷史資料之參考,以了解台灣社會變遷及土 地改革之於台灣社會的重要性。 2.透過蕭錚博士保存之照片及相關檔案,可了解當時台灣與國 際土地改革發展趨勢,以及國家對外交流情形,對於台灣土 地改革與農業發展之國際合作交流經驗,有更為立體、全面 之瞭解。 3.自地政學院至中國地政研究所現今所保存之珍貴剪報,不但 為了解大陸與台灣近代土地改革與農業發展之重要資料,亦

(19)

為早年中國大陸各省報刊輿論之重要記錄。 三、計畫績效 就本案計畫整體而言,首要任務在建立一整合性的土地改革史料數位資料庫 與教學研究網站。計畫成果如下: 1. 具備完整性的資料庫將有利於使用者從事研究工作。 2. 解決地政領域研究社群以往在研究上缺乏運用一手歷史資料之困擾。 3. 開創推動台灣土地改革史料整合性數位資料庫建置之基礎。 隨著時代改變,歷史資料之保存及數位化有其必要性。本計畫在技術資源開 發部分,由目前執行「戰後台灣空間規劃史料:省府時期」(已獲得國科會數位 典藏計畫 99、100 年期補助)、「戰後台灣建築與住宅史料:省府時期」(今年度 申請國科會數位典藏補助)等項計畫,極具備數位典藏技術經驗之台灣大學數位 典藏研究發展中心協助整合開發,期能整合建築、規劃與地政學界共同合作,發 展建構出研究台灣空間歷史發展的整合性資料庫平台。 4. 解決史料原件擁有者或管理者於提供教學研究時,面臨妥善保存或推廣使用 之兩難處境,加強史料原件之公開性與流通性。 5. 保存珍貴土地改革史料,傳承重要歷史資產,提昇社會大眾對台灣土地政策 沿革之認知及參與。 四、對於學術研究、國家發展及其他應用方面貢獻 1. 透過蕭錚博士個人資料,政治、歷史、地政及農業相關學者均可從中獲 得資訊,了解並分析相關政策及時空背景之演變。 2. 土地改革為本國重要政蹟之一,透過本次數位典藏,提供重要歷史紀錄 與經驗傳承。 3. 藉由蕭錚博士個人檔案資料,了解近代及當代地政史。 4. 與案人員預期可獲訓練 五、後續研究發展建議 本計畫團隊廣納來自地政、城鄉規劃與數位典藏等相關領域專業人員,自計 畫前置作業時期即展開密集的規劃工作會議,並前往計畫預定典藏標的物現場勘 詢、訪問,進行台灣土地改革相關背景資訊之蒐集與分析,截至計畫提報作業階 段已對台灣土地改革與地政完整歷史之勾勒漸有完整輪廓;未來透過本數位典藏 計畫之執行,與案人員除可逐步將前置規劃之文件分類、建檔、資料比對、系統 歸納等作業過程予以付諸實現外,在計畫研究過程中,更可藉由對實體文件的接 觸與整理,對我國地政沿革歷史中的重要關鍵人物與研究機構獲致更深度的了解 與認識,相較於以往資訊流通不便、僅能仰賴為數不多的官方調查作單方面思考 的研究方式,確能透過參與本計畫之執行開發另一嶄新視界。

(20)

隨著時代改變,歷史資料之保存及數位化有其必要性。本計畫在技術資源開 發部分,由目前執行「戰後台灣空間規劃史料:省府時期」(已獲得國科會數位 典藏計畫 99、100 年期補助)、「戰後台灣建築與住宅史料:省府時期」(今年度 申請國科會數位典藏補助)等項計畫,極具備數位典藏技術經驗之台灣大學數位 典藏研究發展中心協助整合開發,期能整合建築、規劃與地政學界共同合作,發 展建構出研究台灣空間歷史發展的整合性資料庫平台。 本次藏品已取得財團法人中國地政研究所及蕭錚後人之授權,同意以目前收 藏管理之檔案資料做為起始,提供本計畫對台灣土地改革、土地法制及地政教育 推動留下紀錄,使珍貴資料免於受到損壞遺失。除此之外,將進行台灣土地改革 史料數位化,以期資料能完整、永久、系統性之保存,並建立台灣土地改革史料 線上資料庫系統,提供土地改革與地政相關研究人員能方便進行檢索、瀏覽相關 史料,以便對台灣土地改革與地政研究有所裨益。對於未來台灣地政、規劃、土 地法制、不動產相關研究而言,土地改革資料庫的建置將提供必要的歷史資料基 礎。除台灣相關資料之外,對於近年來中國大陸爭執正熾、舉世矚目的的土地權 屬及私有化問題亦能提供歷史觀點,成為台灣獨特的研究優勢與視野。

(21)

國科會補助計畫衍生研發成果推廣資料表

日期:2013/03/06

國科會補助計畫

計畫名稱: 台灣土地改革史料數位典藏計畫 計畫主持人: 楊松齡 計畫編號: 100-2631-H-237-001- 學門領域: 第一分項:拓展台灣數位典藏分 項計畫

無研發成果推廣資料

(22)

100 年度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彙整表

計畫主持人:楊松齡 計畫編號:100-2631-H-237-001- 計畫名稱:台灣土地改革史料數位典藏計畫 量化 成果項目 實際已達成 數(被接受 或已發表) 預期總達成 數(含實際已 達成數) 本計畫實 際貢獻百 分比 單位 備 註 ( 質 化 說 明:如 數 個 計 畫 共 同 成 果、成 果 列 為 該 期 刊 之 封 面 故 事 ... 等) 期刊論文 0 0 10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100% 研討會論文 0 0 100% 篇 論文著作 專書 0 0 100% 申請中件數 0 0 10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100% 件 件數 0 0 10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100% 千元 碩士生 1 1 100% 博士生 1 1 10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100% 國內 參與計畫人力 (本國籍) 專任助理 1 1 100% 人次 期刊論文 0 0 10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100% 研討會論文 0 0 100% 篇 論文著作 專書 0 0 100% 章/本 申請中件數 0 0 10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100% 件 件數 0 0 10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100% 千元 碩士生 1 1 100% 博士生 1 1 10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100% 國外 參與計畫人力 (外國籍) 專任助理 1 1 100% 人次

(23)

其他成果

(

無法以量化表達之成 果如辦理學術活動、獲 得獎項、重要國際合 作、研究成果國際影響 力及其他協助產業技 術發展之具體效益事 項等,請以文字敘述填 列。) 數 位 化 台 灣 土 地 改 革 史 料 原 件 914 件 , 數 位 化 影 幅 共 35596 筆 , 另 於 102/2/4~2/24 參與為期 21 天的「數位傳奇 100 年度數位內容公開徵選計畫成 果展」,地點:中正紀念堂 3 樓志清廳與采玉藝廊 成果項目 量化 名稱或內容性質簡述 測驗工具(含質性與量性) 0 課程/模組 0 電腦及網路系統或工具 0 教材 0 舉辦之活動/競賽 0 研討會/工作坊 0 電子報、網站 0 目 計畫成果推廣之參與(閱聽)人數 0

(24)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自評表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

、是否適

合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主要發現或其他有關價值等,作一綜合評估。

1.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作一綜合評估

■達成目標

□未達成目標(請說明,以 100 字為限)

□實驗失敗

□因故實驗中斷

□其他原因

說明:

2. 研究成果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等情形:

論文:□已發表 □未發表之文稿 □撰寫中 ■無

專利:□已獲得 □申請中 ■無

技轉:□已技轉 □洽談中 ■無

其他:(以 100 字為限)

3. 請依學術成就、技術創新、社會影響等方面,評估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以

500 字為限)

數據

表 7 尚未取得授權著作權釋出期程表  D.已知仍在著作權存續年間(尚未取得授權)  著作權釋出等待年限  件數  頁數  件  %  頁  %  5 年以內(2013~2017)  26  56.52%  1132  40.34%  超過 5 年 10 年以內(2018~2022)  8  17.39%  612  21.81%  超過 10 年 20 年以內(2023~2032)  6  13.04%  449  16.00%  20 年以上(2033~)  6  13.04%  613  21.8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數位計算機可用作回授控制系統中的補償器或控制

五、依據保有資料之重要性,評估有備份必要時,予以備

參加者有權要求查閱和改正有關的個人資料,包括在支付費用 後索取表格內個人資料部分的副本。如欲改正或查閱本表格內 所填報的個人資料,可向教育局提出申請(地址:香港灣仔皇

約千年的時間 二十世紀初及以後 約百多年的時間 中國古代史 中國近世史 中國近現代史. 政治史 文化史

例如,參閱:黃啟江,《因果、淨土與往生:透視中國佛教史上的幾個面 相》〈第六章·從佛教研究法談佛教史研究書目資料庫之建立〉,(台北:臺 灣學生書局,2004 年),頁 237-252; Yasuhiro

發行單位: 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 cbeta@ccbs.ntu.edu.tw 資料底本:

按圖索證 ────從圖象考證近現代中國的歷史發展 初中及高中 抗戰勝利七十周年圖片集:徐宗懋藏品選 初中及高中

社工樣本提供接受扶助之兒少樣本的福利服務)所進行的一項調查計畫。至目前為止,第 一波調查計畫於 2009 年共完成 5,593 位兒少樣本的資料蒐集,第二波調查計畫於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