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九種黑暗人格特質 那是「D」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九種黑暗人格特質 那是「D」"

Copied!
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297期

2018/10/14

九種⿊暗⼈格特質 那是「D」

陳儀軒 報導 ⼈類早在數千萬年以前就不斷爭論著⼈性的問題,從孔⼦的「性善說」到荀⼦的 「⼈性本惡」,⼈性彷彿天⽣註定⼀般。其實不然,⼈類在成⻑的過程中,受到 家庭與社會教育等歷練,想法與價值觀在每個成⻑階段中可能都會有所異動。⼈ 性是個綜合體,有光明⾯亦有⿊暗⾯,深藏內⼼的是⼀份憐憫之⼼或是暗暗作祟 的善妒之⼼,也許會因為⾯臨不同的環境⽽有所表現。

⼈格百百種 唯愛腹⿊型

過去對⼈格特質的研究多偏向客觀中立,如:五⼤⼈格理論。1981年由 Goldberg提出,將五種⼈格因素命名為「Big Five」,對於⼈的性格描述各有褒 貶,現今已廣為⼼理學家接受,多⽅應⽤在社會、職場等。但另有⼀種研究只針 對⼈格的⿊暗⾯進⾏剖析,即:⿊暗三⼈格理論,分為⾺基雅維利主義、精神病 學和⾃戀主義。⾺基雅維利主義的⼈喜歡操控他⼈來達到⾃⼰的⽬的,不惜挑戰 社會規範,會利⽤非法、損⼈利益之⼿段來達成⽬的。通常渴望權⼒且具⾼策略 性,容易產⽣消極的⾏爲和思想,也喜歡抱怨。 五⼤⼈格理論之線上測驗⽰意圖。(圖片來源/陳儀軒重製)資料來 源:Meetype

(2)

源:Meetype ⽽精神病學的⼈格特質並非醫學中描述的精神病類型,多形容攻擊性強、情緒衝 動,⾃我控制⼒差的類型,易對⼈表現冷酷無情。⽽⾃戀主義,⼜被稱作⾃我中 ⼼主義,過分⾃戀的特質已超出正常範圍。其⼀種為內隱性,會對事事物物缺乏 動⼒;另⼀種是外顯性,喜歡吸引眾⼈光、⾃我誇耀,實質上便是缺乏⾃我認 同。 ⿊暗三⼈格理論相較於我們熟知的社會價值觀,有著強烈的對立性,為世俗難以 認同。但將理論應⽤在職場上,上述三種⼈格亦有隱藏性的正⾯特質,比如個⼈ 的領導魅⼒、做事乾脆俐落以及⼗⾜的⾃信⼼,多能吸引到願意追隨並共事的⼈ 群。究竟這些⿊暗的⼈格特質能夠如此明確的劃分所有⼈類嗎?

⿊暗⼈格特質 都有「D」

由德國和丹麥的研究團隊於今年七⽉公布關於〈⼈格⿊暗特質〉的研究,發現九 種最常被探究的⿊暗⼈格特質有⼀種核⼼理念:即「D因素」,為過去的⿊暗三 ⼈格理論與有關⼈格⿊暗特質的研究理論做了最新的統整與發現。 過去研究⿊暗特質多集中在⼩範圍的特質上,特別是⿊暗三⼈格理論,特質之間 的差異容易被誇⼤且明顯區分,少有研究聚焦於⿊暗特質的共同性。⾯對之後陸 續提出的不同⾯向的⿊暗特質則難以被歸類在舊有的理論裡。為了克服上述問 題,研究團隊搜集各⼼理學研究以及社會上普遍存在的負⾯特質,進⾏分析比 較,提出這些⿊暗特質共有的⼀核⼼理念,稱作「D因素」。 針對D因素的概念,研究團隊量⾝定做了四個實驗。⾸先,測試這些搜集來的⿊ 暗特徵是否符合D因素概念化的表現,並探討⿊暗特徵中除了D因素的共同特⾊ 外,本⾝獨特內容的程度,以便更清楚剖析⿊暗特徵與D因素間的相關細節。再 者,結合對實際⾏為的評估,調查每個⿊暗特徵以及其獨特內容能預測社會廣泛 標準的程度。 第三個實驗,研究團隊將D因素定位在基本⼈格結構模型中,即五⼤⼈格理論 和HEXACO特徵做進⼀步的延伸。最後,確立D因素為⼀種流動概念,在不同⼦ 集的⿊暗特徵下,其內容與預測有效性上是不變的,可由隨機的⼦集進⾏測量。 研究團隊使⽤雙因⼦模型預測研究理論,計算⿊暗特徵與D因素之間的相關係 數,並找來多位實驗者進⾏編碼,透過以上四個實驗找出這些⿊暗特質的共同要 素,即D因素。

是什麼構成了「D因素」?

D因素的產⽣,來⾃於經實驗測試其有效性後,易⾒於社會的九種⿊暗特質,分 別是「⾃我主義」,⼜稱利⼰主義,以犧牲⼤眾福祉為代價,容易過分關注⾃⼰ 國立交通大學機構典藏系統版權所有 Produced by IR@NCTU

(3)

的快樂或優勢。「⾺基雅維利主義」,象徵政治上為求成功⽽不擇⼿段,不惜在 ⼈際關係中使⽤詐欺和欺騙的⾏為,且缺乏常規道德的關⼼。「道德脫離」,意 指說服⾃⼰,⾃我的道德標準並不適⽤於⼀特定環境中。 D因素之九⼤⿊暗⼈格特質。(圖片來源/陳儀軒重製)資料來 源: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戀」,⼜名⾃我中⼼主義。「⼼理特權」屬於⼀⼼理權利,是⼀種穩定⽽普 遍的感覺。「精神病態」,表現冷酷無情、易衝動。「虐待狂」,會侮辱他⼈之 ⼈,出現⻑期殘忍或貶低他⼈⾏為的模式,以維護⾃⾝權利和⽀配地位,或為了 享樂。「⾃我利益」,以追求社會價值的收益、物質產品、社會地位、成就、幸 福等為最終⽬的。最後,「惡意」,容易傷害他⼈的偏好,也會對⾃⼰造成傷 害。 透過上述九種⿊暗特質,發現皆具有共同因素:D。所謂的D因素,研究將它視為 ⼀種流體的概念:將⾃⼰的⽬標和利益置於⼀切之上,並運⽤⼀系列的信念合理 化⾃⼰的⾏為,避免承受愧疚、罪惡的感覺,甚⾄從中獲得⼼靈上的滿⾜和成 就,可謂:「把⾃⼰的快樂建築在別⼈的痛苦之上。」 D因素⾼的⼈有將個⼈效⽤最⼤化並不惜犧牲別⼈的趨向。他們優先考慮⾃⾝利 益,在無形中增加了他⼈成本。D越⾼的⼈越不容易注意到⾃⾝對他⼈產⽣的負

(4)

益,在無形中增加了他⼈成本。D越⾼的⼈越不容易注意到⾃⾝對他⼈產⽣的負 ⾯影響,此⾏為常被解讀為無視或惡意挑釁等延義。他們甚⾄避免做出單⽅⾯使 ⼈受益的⾏為,因為這可能導致個⼈成本的增加。 擁有⾼程度D因素的個體持有⼀種信念,他們傾向認為⾃⼰是⾼⼈⼀等的,⽀持 ⽀配地位的意識形態,甚⾄認為⼤家都應該如此。在道德和社會價值觀的庇護 下,可將此⾏為解讀作:積極的形塑⾃我形象。

展望未來與應⽤ 預測⾏為

在未來應⽤上,D因素的發現可作為預測標準,⽤於預測道德和社會的可疑⾏ 為。D因素表達的是這些⿊暗⼈格特徵的同⼀趨向,雖然不同特質展現的主要特 徵不盡相同,表現的⾏為模式也可能有所差異,但可以推測的是,在了解⿊暗特 質的共同點後,當表現出其中⼀個⿊暗特質後,未來出現其他惡意⾏為的可能性 也會提升。 D因素的研究因搜集了多項⿊暗特徵,相較於過去僅使⽤少於三或四個特徵來進 ⾏調查,更具廣泛和代表性。任⼀種⿊暗特質皆可追溯⾄D因素的存在,D因素能 反映⼈類典型的⾏為、思想與感受且適⽤於整個⼈群,⽽非單⼀的臨床案例,意 義更為深遠。 ⼈格特質都有兩⾯性,有光明就有⿊暗。D因素的研究將⼈類的思緒、性情抽絲 剝繭,但是對於⼈類特質的了解是否全⾯,還未能下定論。我們現在知道,⼈⼈ 都有潛在的⿊暗特質,在複雜的⼈際關係中,如何利⽤對D因素的了解來包容和 理解他⼈,是⼈⽣⼀⼤課題。     記者 陳儀軒 編輯 李沛榆 國立交通大學機構典藏系統版權所有 Produced by IR@NCTU

(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長久的結合體,就是那種與〝自我〞相關的包含

近年來交通安全以及工安觀念越來越普及,許多公司寧願多加幾

夏天來臨,越來越多的民眾到溪邊戲水,但溺水造成的死亡憾事也逐漸增 加。據消防署統計, 2018 年至 2022 年全國每年平均約 902 人溺水,其中 536

注意本文引用的語句典實及其內容。所有典實,不但須說明其意義 來歷,而且須說明其用法之巧拙…

不怕傷感情而得不到真正的意見 ( 通常花越多時間越容易替自己的

注意本文引用的語句典實及其內容。所有典實,不但須說明其意義

在網路數位的時代,人們將面對越來越多資訊安全的威脅,對於此行政院將 特別在今年

想像自己每天熬夜,花了半年的時間,好不容易完成了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