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閱讀教學與中華文化學習: 教學經驗分享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閱讀教學與中華文化學習: 教學經驗分享"

Copied!
5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閱讀教學與中華文化學習:

教學經驗分享

仁濟醫院王華湘中學 雷國威

2021.6.3

(2)

• 中國哲學包含很廣。大體說來,是以儒、釋、道三教為中心

• 特重「主體性」與「內在道德性」

• 以「生命」為中心

——牟宗三《中國哲學的特質》

(3)

• 以文章、文學作品引領學生認識、思考、感悟、認同中華文化

• 讀本教學可以蘊含文化的三個方面:器物(物質文化)、制度(制度 文化)和觀念(精神文化)

• 主旨深究必然關乎人生觀、價值觀,因此與文化有關

• 中華文化的學習兼具思辨和情感,促進了語文的了解、欣賞和運用

• 通過深究讀本的文化元素細味文本意蘊及便於遷移所學

(4)

右所列五項,倘能依法讀之,則國學根柢略立,可以為將來大成之基矣。

惟青年學生校課既繁,所治專門別有在,恐仍不能人人按表而讀。

今再為擬一真正之最低限度如下:

《四書》、《易經》、《書經》、《詩經》、《禮記》、《左傳》、

《老子》、《墨子》、《莊子》、《荀子》、《韓非子》、《戰國策》、

《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鑒》(或

《通鑒紀事本末》)、《宋元明史紀事本末》、《楚辭》、《文選》、

《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韓昌黎集》、《柳河東集》、《白香 山集》。

其他詞曲集隨所好選讀數種。

以上各書,無論學礦、學工程……皆須一讀,若並此未讀,真不能認為 中國學人矣。

——梁啓超 《國學入門書要目及其讀法》

(5)

文化教學的策略

甲、文章的典故或文化傳統,學生必須了解才能真正讀通文章深意。

乙、與主旨相關的課外文化知識,有助更深入地了解文章思想感情。

丙、雖與文章主旨無直接關係,但有助學生積學儲寶。

文章 甲、文化典故

(必學)

乙、相關知識 (有助理解文章)

丙、延伸學習

(與文章無直接關係,但 可以加以比較、深化所學) 杜甫

〈登樓〉

諸葛亮好誦〈梁 父吟〉,表達杜 甫希望盡忠報國

〈梁父吟〉:「一朝 被讒言,二桃殺三士」

中晏嬰二桃殺三士的 典故。追求磊落胸襟

杜甫詩景仰諸葛亮,如

〈八陣圖〉、〈蜀相〉、

〈詠懷古跡〉等,探討其 抱負、人物形象、忠義。

(6)

文化教學的策略

• 文本細讀思考——引申文化學習——回到讀本思考、感悟

注意本文引用的語句典實及其內容。所有典實,不但須說明其意義 來歷,而且須說明其用法之巧拙… …推闡得越透,學生所得之益 越多,知識底獲得,思辨力底培養和訓練,道德修養底指導,都可 在這裡收到效果。

——蔣伯潛 《中學國文教學法》(1940)

(7)

示例

• 梁實秋〈雅舍〉

• 老舍〈我的母親〉

• 梁啟超 〈敬業與樂業〉

(8)

〈雅舍〉 梁實秋

文本細讀思考

問:試歸納「雅舍」具有哪些「個性」?

1.地點荒涼:位處半山,周圍有稻田、水池、糞坑 2.聲音惱人:鄰居生活作息之聲、老鼠聲、蚊子聲 3.景色特殊:月色幽絕、細雨濛濛、大雨滲漏奇觀 4.陳設簡樸:陳設疏落有致不從俗

(9)

問:雅舍之害、之宜各為何,試各舉一例說明。

「害」:並不能避風雨,因為有窗而無玻璃,風來則若涼亭,有瓦而空隙不 少,雨來則甚如滴漏。蓖牆不固,門窗不嚴;鄰人之一切聲音,均隨時由門 窗戶必的隙處蕩漾而來。

「宜」:最宜月夜——因地勢較高,得月較先。

問:承上題,作者為何要這樣寫?

答:雅舍之害雖屬寫實,卻不乏自嘲落魄之意,而作者甘之如飴又顯示了他 隨遇而安的情操;雅舍之宜,則是樂在其中,忘其簡陋,雖環堵蕭然,亦能 自得其樂。

• 可與《項脊軒志》比較

(10)

問:文中說雅舍簡陋而受鼠患,作者說是中國人的懶惰隱忍,可是有人說這 叫安貧樂道,你怎樣看?作者這裡是帶批評的嗎?

答:自嘲。

問:文章中雖未言明「雅舍」為何為雅,但文中雅舍有不少奇觀,當中能見 雅趣,試指出雅舍三種奇觀。

答:1「雅舍」位於半山腰,屋內地板依山勢而鋪,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 大,客來無不驚嘆。

2「雅舍」因地勢較高,得月較先,當月亮從山頭升起時,其間景色之優美,

令來客悄然,等到月升中天時,清光有四從數間篩灑下來,更為幽絕。

3細雨濛濛之時,若雲若霧,一片瀰漫;若遇大雨,屋頂崩裂如奇葩初綻。

問:第五段,如雅舍牢固整飭,月光會有何不同?

答:恐怕沒有當中的斑駁變化,減少自然奇趣。

(11)

引申文化學習——魏晉風流 王子猷雪夜訪戴

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 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 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 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劉伶縱酒放達

劉伶恒縱酒放達,或脫衣裸形在屋中。人見譏之,伶曰:

「我以天地為棟宇,屋室為幔衣,諸君何為入幛我中!」

(12)

文本細讀思考

問:作者於文章最後,提出「寄」的概念,請試闡述之。

答:作者引的詩「客裏似家家似寄」的意思是:客居他鄉的日子久 了,竟覺得像在家中一樣,而真正的家反像寄居似的。作者強調

「寄」的想法,表達了「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即人與世間的關 係,就如同房客與旅館的關係一般,人人都是過客,沒有一件事物,

會真正屬於自己,每個人最後也要離開。這說法就如莊子「人且偃 然寢於巨室」一樣。

(13)

引申文化學習——人且偃然寢於巨室、天地者萬物之逆旅

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與人居,

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莊子曰:

「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慨然?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 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 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夏秋冬 四時行也。人且偃然寢於巨室,而我噭噭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 乎命,故止也。」(《莊子‧至樂》)

(14)

文本細讀思考

問:作者佈置雅舍的信念是什麼?這又象徵著什麼?

• 作者秉持著儉樸卻又不從俗的信念,佈置雅舍,而其中又參有一點點的傳統。

一切的陳設都很簡陋;

• 可是作者卻又喜歡翻新佈置,最忌兩兩成對;

• 作者對雅舍所做的這番佈置,雖無富麗之豪華,但儉樸中不為傳統庸俗所束 縛,可見他能擺脫世俗的習見成見,另闢蹊徑。

問:本文表現了作者的何種人生態度?

• 隨遇而安。即使在結構簡陋、位置作僻、環境惡劣的居所也能享受其優點,

可見作者開朗脫俗的心境和自得其樂的生活態度。

(安其居,樂其業)

(15)

引申文化學習——古代居室美學/文化

吾貧賤一生,播遷流離,不一其處,雖債而食,賃而居,總未覺稍 汙其座。性嗜花竹,而購之無資,則必令妻孥忍饑數日,或耐寒一 冬,省口體之奉,以娛耳目。人則笑之,而我怡然自得也。性又不 喜雷同,好為矯異,常謂人之其居治宅,與讀書作文同一致也。

—— 李漁《閒情偶寄》

(16)

問:莊子《逍遙遊》(節選)把無用視為大用,與梁實秋把簡陋的居所 看成宜居、並視為「雅」,兩者的心境有沒有相似之處呢?請說說看。

答:有相似之處,莊子在常人視為無用的「大瓠」、「大樗」身上看到

「浮於江湖」和「不夭斤斧,物無所害」的大用;梁實秋也不以世人的 角度去批評自己居所的結構簡陋、位置作遠、環境惡劣,反而欣賞它的 地勢傾斜、月色斑斕、細雨濛濛,以隨遇而安的心態體會雅舍的「無用 之大用」。

問:「以示寫作所在,且志因緣。」你有沒有跟甚麼事物特別有緣呢?

試描述一下它,說說你的感受。

(17)

小結

儒:

• 安貧樂道

道:

• 逍遙自得/適性逍遙

• 道法自然

• 魏晉風流 其他

閒情偶寄、米芾書法

(18)

〈我的母親 〉 老舍

「堯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告子下》)

此文多處寫母親種種往事和特點,從中亦反映作者對母親的感情。

問:第七段,反映她什麼品格?

答:她作事永遠絲毫也不敷衍,認真盡責。

問:同段,看在作者眼中,作者會有什麼感受?從哪一句可以看出?

答:心痛不捨、敬佩。在我的記憶中,她的手終年是鮮紅微腫的。

(19)

問:「父親遺留下的幾盆石榴與夾竹桃,永遠會得到應有的澆灌與愛護,

年年夏天開許多花」這裡表達了什麼感情?

答:(教師補充)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

•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問:「遇上親友家中有喜喪事,母親必把大褂洗得乾乾淨淨,親自去賀 吊——份禮也許只是兩吊小錢。」此處反映母親何種特質?並評論之 答:(教師補充) 《孝經》裡面說: 「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 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後能 事親。 」

(20)

問:「『沒受過婆婆的氣,還不受大姑子的嗎? 命當如此!』母親 在非解釋一下不足以平服別人的時候,才這樣說。」如此忍隱,是 好還是不好?

(教師適當點撥,亦不宜佔時過多。)

(21)

引申文化學習——以仁義為本

「但是,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與基本的法則,什麼事都可將就,而不 能超過自己畫好的界限。 」

子夏曰:「大德不踰閑;小德出入可也。」

本章是子夏教人要守定大節,小節即使稍有出入,可不必拘泥。

本章是子夏為恐一昧拘泥小節而敗壞大防的人而發。朱注為本章說:「言 人能先立乎其大者,則小節雖或未盡合禮,亦無害也。」子夏所謂「大德」,

當指忠君、孝親之類,做人最重大的德行,不能有所虧失的;所謂「小德」,

當指日常生活中對做人的道德、社會的禮法妨害不大的瑣碎言行,自然不必 處處拘泥,只要不太離譜,不妨小有出入。

中庸之道:道為本,大德為天然之德,不勉而中,萬理皆備於我從容中道。

故子夏認為當把握大德,小德上或稍有出入亦可原諒的。

(22)

引申文化學習

「我的真正的教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母親並不識字,她 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

• 善教者,使人繼其志也

• 《禮記‧學記篇》中說道:「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

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藏,罕譬而喻,可謂繼志矣。」

問:作者母親是如何教作者的?

答:身教

(23)

引申文化學習——儒家的家庭教育在父母,亦重學校教育 離婁章句上(十八)

• 公孫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曰:「勢不行也。教 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繼之以怒;繼之以怒,則反夷矣。『夫子 教我以正,夫子未出於正也!』則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則 惡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間不責善。責善則離,離則不祥 莫大焉。」

• 本章言父子至親,相責離恩。易子而教,相成以仁,教之義也。

• 古云:「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教育自古以來即 是國人所重視的問題,而教之道在於寬嚴適中,勸之以善,成之 以德。

• 千字文:外受傅訓,入奉母儀。

(24)

文本細讀思考

「到我該走的時候,她遞給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

問:作者母親應該十分想念兒子,你認為為什麼母親那麼灑脫?

答:作者剛回家不久又要走,偏偏那時母親正是孤單的時候(三姐出嫁,哥 哥不在家)實在有點不孝,如果母親埋怨他,或表現出不捨,正正就反映出 作者不夠孝順這點,所以也就故作堅強點,讓作者心裡比較好過。

問:「街上是那麼熱鬧,我卻什麼也沒看見,淚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淚又 遮住了我的眼」,試說明作者兩次哭的原因?

答:第一次哭,是慚愧,也感受到母親為成就自己事業甘願承受孤單的偉大;

第二次哭是追悔,思念,子欲養而親不在。

(25)

問:怎樣理解時代使我成為逆子?

答:自稱逆子,已是十分愧疚。作者身處新舊思想交替的年代,多 少也是為自己開脫,因為沉痛得讓人難以承受。舊時代的母親遷就 新時代的作者,更凸顯母愛的偉大。

(26)

引申文化學習——曾子養父志(顧及父親感受)

「曾子養曾皙,必有酒肉;將徹,必請所與;問有餘?必曰:

『有。』曾皙死,曾元養曾子,必有酒肉;將徹,不請所與;問有 餘?必曰:『亡矣;將以復進也:此所謂養口體者也。』若曾子則 可謂養志也。事親若曾子者可也。」

回到讀本思考:

母親顧及作者感受,而作者未顧及母親感受,追悔不已之時,已是 子欲養而親不在了。

反思:父母常常顧及子女,子女往往粗心大意而忽略,你有沒有類 似的經驗?

(27)

小結

儒:

• 子遊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

不敬,何以別乎?」

•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28)

〈敬業與樂業〉 梁啟超

文本細讀思考

問:「可見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藥可醫,惟有無業遊民,雖大聖人碰 著他,也沒有辦法。」請用四個字來形容無業遊民。

答:無可救藥

問:無業遊民就是無可救藥,根據文章,原因是什麼?

答:連大聖人——有教無類的孔子都無法教他。

問:除了以上(1)「引用權威」外,根據文章,作者還提出什麼根 據,說明人必需有業?

答:百丈禪師的例子和說明無業的人是蛀米蟲。

(29)

文本細讀思考: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問:請推敲百丈禪師不吃飯,徒弟會有什麼反應?

答:我們好心做壞事了/覺得過意不去/師父是在身教/師父切實地實踐一 句話的本義,禪啊!/這種說到做到、固執,真的是大師的風範啊。

問:百丈懷海禪師和一般人「勞動、收穫」觀點有何不同

答:一般人是多勞多得,食是目的,作是手段。再者,不工作就吃飯,總有 一天會不夠吃。然而,百丈禪師認為工作不是手段,而是(日常)必需。照 理來說師傅可以被供養,地位崇高的人可以不用工作,但他偏不是如此,不 吃飯可以,不工作萬不可以。

問:你有付出多收穫少的經驗嗎?這則小故事對你有什麼啟發?

答:工作和付出是我的命,我甘之如飴(如球類校隊),不工作不付出就不 是我了。把得失看輕一點,過程就是最寶貴。

(30)

引申文化學習:禪宗偈語

可簡介一些有名的禪宗公案或佛偈

(如俱胝斷指/風動心動/看山是山)

禪宗公案的特點:語言、觀察事物甚具創意,往往出人意表,讓人 對人生有新的體會,禪是注意當下,欣賞當下,摒除我執

(31)

回到課文,提升對文章的鑒賞力 總結:

工作是人的使命,不需問、不能問,工作就對了,不必求回報,或 不執著於回報

有業的必要原因:(2)有超越功利的必要性

「我徵引儒門、佛門這兩段話,不外證明人人都要有正當職業」

• (有業的原因不一樣、境界不一樣。如只有後文「沒有職業的懶 人,簡直是社會上的蛀米蟲」,文章立意會低很多)

(32)

簡直是「掠奪別人勤勞結果」的盜賊

有業的必要原因:(3) 從實際來說對社會有害

備注: (3)其實不能涵蓋(1)、(2)。當中(3)是最簡單的理由,所有人 都能聽懂;(1)引用權威,說給對自己抱有期望的人; (2)有超越功 利的必要性,說給能欣賞哲理、藝術的聽。

(33)

「主一無適便是敬。」

• 何謂敬業?為何要敬業?如何敬?

• 「業有什麼可敬呢?為什麼該敬呢?人類一面為生活而勞動,一 面也是為勞動而生活。人類既不是上帝特地製來充當消化麵包的 機器,自然該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認定一件事去做。」

(34)

引申文化學習:儒家修養工夫論——

• 孔子提倡「修己以敬」、「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 棄也」

• 程頤提出「涵養須用敬,進學則在致知」

• 理學開山祖周敦頤以「靜」展開其工夫論。「靜」,不免染釋氏之色 彩:「才說靜,便入於釋氏之說也。 」(《二程遺書》卷十八)為了避 免此弊,伊川重新撿起「敬」以代「靜」:「不用靜字,只用敬字。」

• 朱熹:「敬只是此心自做主宰處」;「主一之謂敬,只是心專一,不 以他念亂之。 」、「有以一為難見,不可不下工夫。如何一者,無他,

只是整齊嚴肅,則心便一,一則無非僻之奸。 」;「一」者,理也;

欲見理,在伊川看來,只要「動其容貌」、「嚴其行為」 ,心處於專 一境地,則無邪思妄想。

(35)

「凡可以名為一件事的,其性質都是可敬。當大總統是一件事,拉 黃包車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稱,從俗人眼裏看來,有高下;事的性 質,從學理上解剖起來,並沒有高下。」

「實實在在把拉車當作一件正經事來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這 叫做職業的神聖。凡職業沒有不是神聖的,所以凡職業沒有不是可 敬的。」

• 補充:把一件事情做完滿,是神聖。何謂神聖?試說明。

(注意作者用詞的程度、感情色彩)

(36)

短片:

• 毛筆製作

• 墨製作

• 除了「神聖」 ,你會如何形容片段中認真專注的人呢?

• 總結:敬是實踐人生意義的方法

(37)

文本細讀思考——思考職業無分貴賤

問:《孟子·滕文公上》:「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和原文 的「事的名稱,從俗人眼裏看來,有高下;事的性質,從學理上解 剖起來,並沒有高下。」有矛盾嗎?梁啟超會視孟子為俗人嗎?

答:不矛盾。孟子是描述社會分工,陳述社會普遍現象。

教師補充:孟子反駁農家許行君民共耕的意見。

孟子說人皆可以為堯舜 (《孟子·告子下》),意謂各人依照自己的 境地,追求堯舜一般的仁德,在品格上可以和堯舜一樣(品德上,

不是身分上)。

(38)

引申文化學習——思考職業無分貴賤

《孟子. 滕文公章句》

• 顏淵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

• 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聖人有懮 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

長幼有敘(序),朋友有信。

• 民之為道也,有恆產者有恒心,無恒產者無恒心;茍無恒心,放 僻邪侈,無不為已。

(39)

引申文化學習——梁啟超常用佛家用語

「勞作便是功德,不勞作便是罪惡。 」 功德:

•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 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

• 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滯,常見本性真實妙用,名為功 德……心常輕人,吾我不斷,即自無功《六祖壇經/疑問品》

(功德 VS 福德)

(40)

引申文化學習——渾然忘我

「痀僂丈人承蜩」

• 《莊子.達生》

孔子觀於呂梁,縣水三十仞,流沫四十裡,黿鼉魚鱉之所不能遊也。見一丈 夫游之,以為有苦而欲死也,使弟子併流而拯之。數百步而出,被發行歌而 遊於塘下。孔子從而問焉,曰:「吾以子為鬼,察子則人也。請問,『蹈水 有道乎』」曰:「亡,吾無道。吾始乎故,長乎性,成乎命。與齊俱入,與 汩偕出,從水之道而不為私焉。此吾所以蹈之也。」孔子曰:「何謂始乎故,

長乎性,成乎命?」曰:「吾生於陵而安於陵,故也;長於水而安於水,性 也;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

• 《莊子.養生主——庖丁解牛》

(41)

• 故:是本然;有原故的意思,指的是已經完成、克服的事情,是技藝的最基 礎,像是游泳的水感、漂浮等等。游水的人生於這片山陵,很可能從小玩水 長大,能在這地方長大多親近水,是他的本然,也是他有今天技能的基礎。

• 性:是自然;有天性、本性、習性的意思,表示是有機會自我實現的潛能,

像是游泳的水性,是需要長期練習才會動作精熟到自然而然完成。

• 命:是必然;有宿命、必然地命運的意思,在原文中說:「不知吾以所以然 而然」,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那樣行動卻那樣行動,表示他的動作已經達到 自發,可以與激流、漩渦完美融合,不由他的主體意識來支配,有點像是庖 丁解牛中所說的「官之止而神欲行」的感覺。

(《當哲學遇上體育,從〈莊子〉游水的人談素養體育教學三要素》)

(42)

問:「我信得過我當木匠的做成一張好桌子,和你們當政治家的建 設成一個共和國家同一價值」到底為何同一價值?

答:就自己的才能、境地,做到圓滿。

問:「怕的是我這件事做得不妥當,便對不起這一天裏頭所吃的 飯。」怎麼理解這一句?可以為了作少點,所以吃少點嗎?

答:只是一句風趣幽默、或呼應前述典故的說法,意即我的義務、

我的命。不行,跟吃飯多少沒關係。(沒胃口吃也要做,不工作就 不是你了。)

(43)

《中庸》:

• 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 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 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44)

「我信得過我當挑糞的把馬桶收拾得乾淨,和你們當軍人的打勝一枝壓境的敵軍同 一價值。」

沈從文在文革的時候,下放勞改。他的工作中,有一件是打掃廁所。對文學大 家如他的人來說,這是一件多麼不適合又折磨的工作,然而,他每天在清洗廁所的 過程裡,最大的樂趣卻來自於他把便器都擦拭得光可鑒人。多年後他回憶這段日子 時,都為自己把廁所清理得那麼好而很得意。

然而,許多年之後,女記者訪問他,因為聊起文革中打掃女廁所的事,說了一 句:「沈老,您真是受委屈了!」83歲的沈從文忽然抱著她的肩膀,號啕大哭起來,

哭得像個飽受委屈的孩子。

問:沈從文為什麼「很得意」 ?後來又為什麼哭呢?這故事和本文有沒有衝突?

答:他把廁所洗得很圓滿,當下感到無入而不自得,也有可能故意表現不屈的人格,

但畢竟相比洗廁所,他的真正志趣在文學,至少是文物研究,心裡其實是委屈的。

和本文沒有矛盾,他其實不開心的,因為這不是根據他的才性和境地去工作。

(45)

引申文化學習——梁啟超常用佛家典故 英國人、法國人走路

所謂「照顧腳下」就是先檢查自己,看看自己的立足點,究竟對不對?正不正?

有沒有站好?站的位子有沒有偏頗?看看我的根本有沒有動搖?有沒有偏差?如果 我們能把腳下照顧好,必然每一步都能行走得穩穩當當、堂堂正正,邁向成佛作祖 的光明坦道。反之,腳下沒有照顧好,就像喝了酒的人一樣,行走起來步伐不穩,

踉踉蹌蹌,顛顛倒倒,那就很危險,萬一碰到水溝,遇到池塘,「撲通」一聲就掉 下去了。所以,先把腳下照顧好,才能夠掌握到人生的道路和方向。

事實上,「照顧腳下」也可以說是看看自己。日常生活中,我們兩隻眼睛經常 看著別人。好比有人說:「你們出家人一點都不慈悲……」,好奇怪,為什麼要求 別人慈悲,不先看自己是不是慈悲呢?所以,照顧腳下就是照顧自己,先把本身給 端正好,時時刻刻檢查,看看自己有沒有在本位上,有沒有迷失。禪宗在修行上時 時刻刻提醒大家要「照顧腳下」,就是這個意思。

摘自人間福報網站

(46)

例子中的英國人:專注

例子中的法國人:輕挑浮躁

(47)

• 其他補充例子:《孟子:二子學弈》

弈秋同時教兩個學生學下棋。其中一個學生專心致志,心思全部用 在學棋上,滿腦子除了弈秋講的話沒有其他東西。而另一個學生,

則截然相反。雖然他也同樣在聽弈秋講授下棋的技藝,但是,心思 卻不斷的分散到其他事情上。總在惦記著天上什麼時候飛來天鵝,

他好拿弓去射。

(48)

• 其他補充例子:吳清源專注下棋

他與木谷實的十番棋因比賽地點設在鐮倉,被稱為「鐮倉十番棋」。

首局的進程便驚心動魄,形勢落後的木谷實一度因鼻出血倒在對局 席上(吳清源在自傳中稱木穀只是因貧血倒地)。而吳清源全神貫注 於複雜劫爭的計算,對周遭渾然不覺。直到落子後雙方才暫時休息。

最終的結果是吳清源反逆轉成功,以兩目取勝。

(49)

引申文化學習——儒家的悅樂精神

• 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 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這是一種忘我的境界,是努力向學的體現。

•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 雲。」

•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 「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

• 即使像堯與舜這樣的聖王,在面對「修己以安百姓」與「博施於民而能濟眾」

這樣的理想時,仍然會覺得自己力有未逮,亦即「堯舜其猶病諸」。可見樂中 有苦,苦中有樂。

(50)

引申文化學習——朱子(朱熹)讀書法

• 一、循序漸進:讀書要從易到難,從淺到深,從近到逺。先讀的未懂,就不要讀後面的,

有如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朱熹曰:「泛觀博取,不若熟讀而精思」

• 二、熟讀精思:讀書不可貪多,不可急於求成,要熟讀精思。學習與理解要結合,在記憶 的基礎上理解,深刻領會所讀之書的見解。

• 三、虛心涵泳:此種讀書法要求不預設立埸,不自滿自足,不穿鑿附會,朱熹曰:「觀書 但當虛心平氣,以徐觀義理之所在。如其可取,雖世俗庸人之言,有所不廢。如有可疑,

雖或傳以為聖人之言,亦須更加慎思,讀書要仔細認真,反復研磨,深刻體會,切忌走馬 看花和浮光掠影。」

• 四、切己體察:讀書要結合自己的思想、經驗、從書外去體察書中之味。朱熹曰:「讀書 不可只專就紙上求理義,須反復就自家身上推究。此種讀書法,要求自身體察,自信不疑。

否則人云亦云是不會有見地的。

• 五、著緊用力:朱熹認為讀書是一件費心費力的苦差事,只有勤苦認真,才能有所收獲。

讀書要寢食俱廢,不解不休。讀書如船行水上,若不奮力劃行,可能前功盡棄。

• 六、居敬持志:讀書要精神專一,全神貫注。除遵循這六條讀書方法,朱熹讀書時的心到、

眼到、口到的三到,缺一不可。

(51)

小結

儒:

• 敬——工夫(宋儒工夫論)

• 性命

• 顏淵;寧靜致遠,澹泊明志;

釋:

• 禪宗公案

• 腳下照顧

• 功德圓滿 道:

• 官知止而神欲行

• 物我兩忘;內心凝聚即是天地

(52)

總結:

文化傳統 作者所處的時代

作品

讀者

現今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透過適切的活動提升閱讀深度及加強學習連 貫性 —— 優化中一單元中華文化及品德情意 範疇的學習內容

▸ 學校在收集學生的個人資料前,必須徵得學生的同意,並向所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大學及絕大部分專上院 校接納應用學習中文(非華語學生適用)的「達 標」

 運用引領思維閱 讀,請學生先觀 察繪本封面及插 畫,再推測故事 的內容。. (見《童書教學的理念 與方法》第

記敘文 說明文 說明文 說明文 說明文 實用文 實用文 實用文 實用文 描寫文 描寫文 描寫文 描寫文 抒情文 抒情文 抒情文 抒情文 議論文 議論文 議論文 議論文 其他 其他 其他

透過文學的學 習,引導學生 感受語言文字 和思想內容之

透過文學的學 習,引導學生 感受語言文字 和思想內容之

學習語文必須積累。語文能力是在對語文材料大量反復感受、領悟、積累、運用的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