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運用進階基因演算法於選題策略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運用進階基因演算法於選題策略之研究"

Copied!
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運用進階基因演算法於選題策略之研究 A Study of Applying Advanced Genetic Algorithm to Select Test Items 孫光天 程千芬 蔡淑燕 臺南師範學院資訊教育所 臺南師範學院資訊教育所 臺南師範學院資訊教育所 ktsun@ipx.ntntc.edu.tw tnccf7@mail.tn.edu.tw tnnell95@mail.tn.edu.tw 行選題工作,再編製成一份測驗,因此有越來 越多學者投入選題策略問題的研究 [15,19,20,22,21,2]。. 摘要 近年來,在人工智慧領域上,基因演算法 (Genetic Algorithm)對於解決組合最佳化問題 已有不錯成果,然而在大量限制條件問題中, 有效率的尋求一合理最佳解仍有待研究;本研 究即以教育評量中,如何應用測驗訊息函數 (test information function)選題,編製一份符合 測驗設計者施測目的之測驗(選題策略問題) 為例,改良基因演算法參數使用策略,使在大 量限制條件下,仍能有效尋求出合理的最佳解 或次佳解。因此,在本文中我們將提出“進階 基 因 演 算 法 ” , 以 題 目 反 應 理 論 (Item Response Theory,簡稱 IRT)為基礎,運用簡單 基因演算法,再修改演化參數與目標函數應用 技術,將其應用於有大量限制條件之選題問 題。結果顯示本方法是一個高效率的方式,不 但使測驗品質更符合測驗設計者需求,提高其 實用性,且對教育評量研究者提供一更有效的 工具,成功延伸人工智慧-基因演算法在教育 測量領域之應用。. 選題策略問題是屬於組合最佳化問題 (combinatorial optimization problem),運算時間 將隨著題庫題數增加呈指數倍成長[17],已有 學者證明此為一 NP-hard 問題[25],而此類問 題需要大量運算以求得最佳解,基因演算法 (Genetic Algorithm)善於解決這類問題,此技術 已被廣泛應用在科學與工程學問題上 [4,5,7,8,9,12,16,29],而且也有學者將這種簡單 基因演算法,應用於除了測驗題數與測驗訊息 函數外,沒有額外限制式之選題策略問題上, 得到不錯的效能[2, 21]。然而,由於測驗需求 的多樣性,選題常常牽涉到不同目的之限制式 [9,18,26,27,28],這類問題也就是所謂的限制最 佳化問題(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problem)[9] 。在解決限制最佳化問題上,基因演算法中損 失函數方法(penalty function approach)是最受 歡迎的方式;它的優點是簡單、易於實施,而 最 大 困 難 點在 於 能 否找 到適 當 的 損 失參 數 (penalty parameter)[9,10]。因此,Kalyanmoy Deb 學者提出另一種演化技術來解決這個問 題,它的特色在於:不需任何損失參數,並運 用 競 爭 式 選 擇 運 算 子 (tournament selection operator)成對比較,再利用歐幾里德距離和突 變運算維持合理解多樣性,同時可達到更好的 效能[9],但是,尚未有研究者將它運用於大量 限制條件下之選題策略問題。. 關鍵字:基因演算法,選題策略,題目反應理 論,人工智慧,進階基因演算法. 一、簡介 題目反應理論(Item Response Theory,簡 稱 IRT)是根據題目難度、鑑別度、猜測度及受 試者能力指標來分析之測驗理論。在符合單向 度條件下,存在下述幾點優勢:題目對受試者 能力之估計是獨立的,題目難度和鑑別度與受 試者取樣無關,能力估計之精確度是可估計的 [13],且在測驗設計上足以應付不同的測驗目 的[3,6,11,14,23,29,30]。因此,題目反應理論在 建構測驗,不僅有逐漸凌駕古典測驗理論,甚 至有進而取代之趨勢[1]。使用題目反應理論建 構測驗的過程中,如何應用測驗訊息函數(test information function)選題,編製一份符合測驗 設計者施測目的之測驗,在於選題策略的運用 [2]。而現今無論是國際性托福考試,或是國內 基本學力測驗,都是由已經建立好的題庫,進. 綜合上述,簡單基因演算法運用於選題策 略上有不錯效能,然而在加入限制條件部分卻 無深入且明確的探討。因此,本研究為了增加 選題實用性,運用新進研究的演化技術於多限 制條件之選題策略問題,並評估其效能及可行 性。本文第二章,將介紹簡單基因演算法選題 策略;第三章介紹 Deb 基因演算法選題策略; 第四章則介紹進階基因演算法選題策略;第五 章進行效能評估;最後,則做一結論與建議。. 1.

(2) 二、簡單基因演算法選題策略. (1). 簡單基因演算法應用於選題問題上時,將 每個染色體字串 X k 代表一份試卷 k,含 n 個 bits(指題庫中的試題數= n),其中有 m 個要為 1(試卷的題數= m),其餘為 0。 xi 代表試題 i 有 沒 有 在 這 份 試 卷 內 ( xi = 1 表 有 ; xi = 0 表 無)。對每個染色體,我們可以計算目標測驗 的訊息量,和新建立測驗的訊息量之間的誤 差,這個誤差平方和,我們將它定義為演化過 程適合度函數的一部分。. (2). 設定染色體字串初始母群與演化過程的 參數: 隨機產生由 n 個二元字串組成的染色體 P 個,每一染色體有 m 個為 1,其餘為 0。交配率、突變率和複製率分別以 pc、 pm、pr 表示,演化代數為 T ,初始值設為 0,最大值為 gener _ no 。 計算母群內所有染色體的適合度函數, 找出適合度最佳染色體 chromosomeopt :. fitness ( X k ) = E ( X k ) + r k = ∑ ( d j − okj ) + r k s. E ( X k ) = ∑ ( d j − o kj ) s. 2. (2). 2. j =1. (1). r k 為滿足 ∑ xi > kq 或. j =1. i∈Cq. 其中 d j 為能力等級 j 的目標訊息量. ∑x. i∈Cq. i. < kq' 的數量. 其中. E ( X k ) 為目標函數. j (= 1 ~ s ) 為能力等級; s 為能力等級數. q (= 1 ~ p) 第 q 個限制式; p 為限制式總數. n. o kj = ∑ wij xik , ∀j = 1,..., s. Cq 代表第 q 個限制式包含的題目集合. o kj 為染色體 k ,在能力等級 j 的測驗訊息量. ' k、 q k q 第 q 個限制式的設定值. i (= 1 ~ n) 為題庫第 i 題; n 為題庫總題數. r k 為違反限制式的數量. i =1. wij 表示題目 i 在能力等級 j 的題目訊息量. (3). xik ∈ {0,1} 在染色體 k 中,第 i 題選題狀態 藉著複製 (reproduction) 、交配 (crossover) 與突變 (mutation) 等基因運算,產生更佳的子 代。演化過程如圖一:. 對母群中每個染色體 k ,完成下列基因 演算,產生 P 個子代。 (3.1)採用兩點交配,每對母代隨著交配 率 pc 而產生子代,子代染色體字串 有部分和母代相同,其餘則和另一 母代相同。(如圖二) 交配點 母代. Start. 交配點 交配. A = 0011 0011 001100 B = 1100 1100 000000. 1.初始化. 子代. A’= 0011 1100 001100 B’= 1100 0011 000000. 圖二 交配過程. (3.2)採用兩點突變(突變率為 pm) 由母群 隨機選取單一染色體,在單一染色 體中再隨機選取兩個位置,0 變 1, 1 變 0 的方式產生突變。(如圖三). 2.計算適合度函數. 是 終止條件 否. 突變點 母代. 突變點 突變. 子代. 3.1 基因運算:交配 A = 0011 0011 001100. 3.2 基因運算:突變. 3.3 基因運算:複製. A’= 0011 1010 001100. 圖三 突變過程 4.Stop. (3.3)採用的複製機制是將母群中的染色 體經適合度計算排序後,保留適合 度最佳的染色體,再依複製率 pr 產. 圖一、基因演化流程 2.

(3) (4). 生數個相同的染色體,直接置入下 一代的母群。 (3.4)如果子代中的染色體已符合測驗設 計者的需求,或產生的子代數已達 到最大值,即停止演化過程。否則” 子代數”自動加 1,回到步驟(2)。 停止演化。. f max 為母群中最差的合理解之目標函數值; 若沒有合理解存在時,f max = 0. 即當合理解時,適合度函數值等於目標函 數值;非合理解時,適合度函數值則為母群中 最差合理解的目標函數值與違反限制式值的 總和。. 最後,最佳的染色體字串就是選題問題的 最佳解。. 基因運算-交配運算: 採用兩點交配的方式,再利用競爭式選擇 由兩個不同的個體選擇其一,其比較法則如 下: (2.1)當兩個合理解做比較時,會依條件選取 方式進一步選取。. (2). 三、Deb 基因演算法選題策略 Kalyanmoy Deb 基因演算法是一個不需要 損失參數的損失函數法,且可達到更佳效能之 演化技術,但是尚未有人將此演化技術應用於 大量限制條件之選題策略問題上。本方法主要 是以簡單基因演算法為基礎,結合 Kalyanmoy Deb (Deb)的演化技術,運用於多限制條件的 選題策略。與簡單基因演算法的主要差異有 二:一為適合度函數的計算方式,另一為基因 運算中的交配方式。交配方式中,當兩者皆為 合理解時,會依設定的條件選取方式,進一步 選取,而條件選取部分是以交配完兩個體間的 距離及誤差大小為判別選取的標準。. if ( Ed < Ed threshold )then選E ( X k )小者 else 前者與合理解集合一一求算Ed if ( Ed < Ed threshold )then選後者,else選前者 (2.2)當合理解與不合理解做比較時,會選擇 合理解。 (2.3)當兩個不合理解比較時,會選擇限制式 違反較少的不合理解。. 四、進階基因演算法選題策略. 進階基因演算法參數. 進階基因演 算法選題策略改 良 Kalyanmoy Deb 基因演算法參數的使用,包含 交配完新的兩個體間的距離( Ed 值) 、前置代 數( t 值)等參數,因而提出了前置代數限制 (Restricted Generation:RG)方法,即所謂的進 階基因演算法選題策略。二者主要差別在於交 配完皆為合理解時條件選取的部分,因此將只 針對相異的部分做說明。 (1) 基因運算-交配運算: 採用兩點交配的方式,再利用競爭式選 擇由兩個不同的個體選擇其一,其比較 法則如下: (1.1)當兩個合理解做比較時,會依條件選 取方式進一步選取。. Deb 基因演算法選題策略與進階基因演 算法選題策略將運用進階基因演算法參數來 改善選題的品質,參數的說明如下: (1) t 值:前置代數,即僅前 t 代做進一步的判 斷選取。 (2) Ed 值:交配完後兩合理解( P1 , P 2 )的歐 幾里德距離。 Ed =. ∑ ( x( n. i =1. P1). i. − xi(. P 2). ). 2. (3). 與簡單基因演算法選題策略主要相異之處,分 述如下: (1) 適合度計算:. if (t < tthreshold )then if ( Ed < Edthreshold )then選E ( X k )小者.  E ( X k ) ,若合理解 fitness ( X k ) =  k  fmax + r ,否則  s k 2  ∑( d j − oj ) , 若合理解 =  j =1  f + rk , 否則  max r k 為滿足 ∑ xi > k q 或 i∈Cq. ∑x. i∈Cq. i. else 前者與合理解集合一一求算Ed if ( Ed < Ed threshold )then選後者,else選前者. (4). else選E ( X k )小者. < k q' 的數量. 3.

(4) (1.2)當合理解與不合理解做比較時,會選 擇合理解。 (1.3)當兩個不合理解比較時,會選擇限制 式違反較少的不合理解。. 六、結論與建議 本文中,我們改進簡單基因演算法中演化 技術,改良參數使用策略,進行“多限制條件” 選題策略問題的求解,並評估其效能及可行 性。根據研究結果,做出如下的結論:. 五、效能評估 由於線性規劃最常應用於找最佳化的問 題,因此本研究將 SGA、RG、Deb 等演算法 與新近研究-線性規劃(LP)做效能的比較,LP 的實驗結果主要參考自 [23]。為了使模擬的條 件一致,使用之限制條件、基因演算法的基本 設定等參數均與 LP 實驗模擬相同,說明如下。 題庫題數. 1000 題 (如表一、表二) 30 題 1000 代、1500 代 單峰及雙峰各一組 (如表三、表四) Edthreshold = 6、tthreshold = 75. 測驗題數 演化代數 目標訊息量 進階基因演算法參數 染色體 交配率 突變率 複製率 限制條件 (內容說明如表五). 100 組 pc =80% pm =10% pr =10%. 每個形式(1 5) 領域題數 ≥ 4, 每個技巧 (1 6 ) 領域題數 ≥ 3,. 誌. ∑ x ≥ 2, q = 1,...,10, x ∈{0,1}. 每個內容 (1 10 ) 領域題數 ≥ 2,. i. i∈cq. i. 本研究計劃,經費由國科會科教處贊助,研究 計劃編號:NSC 91-2520-S-024-014。. i. ∑ x ≥ 3, q = 16,...,21, x ∈{0,1} (5) i. i∈cq. i. 參考文獻. q : 限制式(限制條件)編號 n. 測驗長度的限制:題數m題,. 謝. i. ∑ x ≥ 4, q = 11,...,15, x ∈{0,1}. i∈cq. (1)本文中運用的演算法,有效的解決“多限制 條件 ”選題策略問題,求出的解有最小的誤 差值,提供了更具實用性的技術,使測驗品 質更能符合測驗設計者的需求。 (2)以簡單的基因演算法為基礎,成功的結合 Kalyanmoy Deb 演化技術,並改良其參數使 用策略,利用“ Ed 值”增加多樣性及“ t 參 數 ” 提高收歛至最佳值 ( 或接近最佳值 ) 的機 會之特性,應用於演化過程中,成功的解決 選題策略問題,大幅降低建構之測驗訊息函 數與目標訊息函數之間的誤差值,並與其他 新近研究-LP 演算法比較,結果顯示本研 究提出的前置代數限制基因演算法,相較於 傳統常用的 LP 有更佳的結果,改善率高達 99.96%,與 Kalyanmoy Deb 所提之方法比 較,改善率也高達 62.12%;不但擴展了基因 演算法在多限制條件下的應用,也對教育評 量者提供一個更有效的工具與技術。. ∑ x = m, i. xi ∈{0,1} ,. 實驗結果:. [1]余民寧(民 81b)。題目反應的介紹-測驗 理論的發展趨勢(二) 。研習資訊,9(1) , 5-9。 [2]孫光天、戴伯昌、賴膺守(民 88)。利用 基因演算法於選題策略之研究。全國計算 機會議(NCS’ 99)論文集。私立淡江大 學。 [3]Ackerman, T. (1989). An alternative methodology for creating parallel test forms using the IRT information function.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National Council for Measurement in Education, San Francisco.. 1. SGA、Deb、RG 的誤差值都比 LP 來得小。 2. RG 的誤差值改善率佳,與 LP 相比平均改 善率高達 99.96%。(如表六、表七). [4]Altenberg, L. (1994). The evolution of evolvability in genetic programming. In K. E. Kinnear, Jr., ed., Advances in Genetic Programming, London: MIT Press.. i =1. n : 題庫題數, m : 試卷題數 題目長度的限制:每個題目長度<40,. li xi <40,. i = 1...n, n : 題庫題數, li : 題目長度, 20 ≤ li ≤ 50, xi ∈{0,1}. 若以題庫中有 1000 題,要選取 40 題為 例,限制條件共有:10 + 5 + 6 + 1 + 1000 =1022 個,所以,選出來之題目,必須滿足此 1022 個限制式。 今以各種基因演算法,各測試 10 次後, 取其”誤差平方和”之平均值。. 4.

(5) selection in adaptive testing. Applie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17(3), 277-292. [20]Stocking, M. L., & Swanson, L. (1993b). A model and heuristic for solving very large Applied item selection problems,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17(2), 151-166. [21]Sun, K. T. (2000a). A Genetic Approach to Parallel Test Construc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s in Education 2000, pp.83-90, The Grand Hotel, Taipei, Taiwan. [23]Sun, K. T. (2002). A Genetic Algorithm for Parallel Test Forms (Rep. No. 00101). Taiwan, Tainan: National Tainan Teachers College, AI & ICAI Lab. [24]Theunissen, T. J. J. M. (1985). Binary programming and test design. Psychometrika, 50, 411-420. [25]van der Linden, W. J. (1998). Optimal assembly of psychological and educational tests. Applie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22(3), 195-209. [26]van der Linden, W. J., & Boekkooi-Timminga, E. (1989). A maximum model for test design with practical constraints. Psychometrika, 54, 237-247. [27]van der Linden, W. J., & Reese, L. M. (1998). A model for optimal constrained adaptive testing. Applie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22(3), 259-270. [28]Wightman, L. F. (1998). Practical issues in computerized test assembly. Applied 22(3),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292-302. [29]Wright, A. H. (1991). Genetic algorithms for real parameter optimization. In G. Rawlins, ed., Foundations of Genetic Algorithms. Morgan Kaufmann. [30]Wright, B. D., & Douglas, G. A. (1977). Best procedures for sample-free item Applied Psychological analysis. Measurement, 1, 281-295. [31]Wright, B. D., & Stone, M. H. (1979). Best test design. Chicago: MESA.. [5]Axelrod, R. (1987). The evolution of strategies in the iterated Prisoner's Dilemma. In L. D. Davis, ed., Genetic Algorithms and Simulated Annealing. Morgan Kaufmann. [6]Baker, F. B., Cohen, A. S., & Barmish, B. R. (1988). Item characteristics of tests constructed by linear programming. Applied 12(2),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189-199. [7]Bramlette, M. F. (1991). Initialization, mutation and selection methods in genetic algorithms for function optimization. In R. K. Belewand L. B. Booker, eds., 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netic Algorithm, Morgan Kaufmann. [8]Davis, L. (Ed.). (1991). Handbook of Genetic Algorithms.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9]Deb, K. (2000). An efficient constraint handling method for genetic algorithms. Computer 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186(2-4), 311-338. [10]Deb. K. (2001). Genetic Algorithms for Optimization. (Rep. No. 2001002). India: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Kanpur, Kanpur Genetic Algorithms Laboratory(KanGAL). [11]De Gruijter, D. N. M. (1990). Test construction by means of linear Applied Psychological programming. Measurement, 14, 175-181. [12]Goldberg, D. E. (1989). Genetic Algorithms in Search, Optimization, and Machine Learning. Addison-Wesley, Reading, Mass. [13]Hambleton, R. K., & Swaminathan, H. (1985). Item Response Theory: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Hingham, MA: Kluwer, Nijhoff. [14]Lord, F. M. (1977).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item characteristic curve theory.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14, 117-138. [15]Luecht, R. M., & Hirsch, T. M. (1992). Item selection using an average growth approximation of target information Applied Psychological functions. Measurement, 16(1), 41-51. [16]Mitchell, M. (1996). An introduction to genetic algorithms. London: MIT Press. [17]Papadimitrion, C. H., & Steiglitz, K. (1982). Combinatorial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and Complexity. Prentice-Hall, Inc., NJ:Englewood Cliffs. [18]Sanders, P. F., & Verschoor, A. J. (1998). Parallel Test Construction Using Classical Item Parameters. Applie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22(3), 212-223. [19]Stocking, M. L., & Swanson, L. (1993a). A method for severely constrained item 5.

(6) 表一 電腦模擬 1000 題題庫(前 10 題) 限制條件. 屬性 題號. 題目參數. 內容. 形式. 技巧. 長度. a. b. c. 1. 8. 3. 4. 28. 1.464286. 1.648441. 0.102804. 2. 8. 5. 5. 21. 1.710872. 2.175716. 0.258096. 3. 4. 5. 6. 21. 2.889025. -0.815888. 0.204974. 4. 8. 1. 4. 34. 1.455964. 0.736180. 0.229564. 5. 3. 2. 5. 45. 2.096159. 2.916559. 0.282193. 6. 3. 4. 6. 27. 1.974521. -2.361782. 0.299883. 7. 7. 1. 4. 23. 1.026650. 1.793306. 0.156896. 8. 1. 2. 3. 29. 2.886856. 2.878976. 0.180275. 9. 3. 1. 1. 40. 1.702161. -0.523399. 0.242546. 10. 4. 4. 2. 25. 2.083390. -2.515712. 0.191594. 代號意義: 一、 內容. 1:天象 2:光與熱 3:電與磁 4:環境 5:天氣. 6:生物 7:物質(固體、液體、氣體) 8:聲音 9:化學 10:力. 二、 形式. 1:選擇題 2:是非題 3:配合題. 4:連連看 5:填充題. 1:知識 2:記憶 3:應用. 4:計算 5:理解 6:推論. 三、 題目技巧. 四、題目參數. a:鑑別度 b:難度 c:猜測度. 表二 模擬題庫試題屬性 名稱 屬性 範圍 類型 平均值 標準差. a 0.8~3.0 實數 1.916 0.627. 題目參數 b -3.0~+3.0 實數 -0.013 1.740. 內容 1~10 整數 5.396 2.893. c 0.1~0.3 實數 0.201 0.059. 6. 限制條件 形式 技巧 1~5 1~6 整數 整數 2.989 3.515 1.381 1.675. 長度 20~50 整數 34.854 8.909.

(7) 表三 測驗題數 30 題在單峰分布之目標訊息量屬性 能力等級 1 2 3 4 -2.0 -1.0 0.0 1.0 能力值 4 6 12 6 訊息量. 5 2.0 4. 表四 測驗題數 30 題在雙峰分布之目標訊息量屬性 能力等級 1 2 3 4 -2.0 -1.0 0.0 1.0 能力值 4 10 4 10 訊息量. 5 2.0 4. 表五 選題問題之限制條件 類別 題目長度. Item length(number of words in the item)(Length). 測驗長度. Test length(total number of items in the test, Item Number). 測驗訊息函數. Test information function(TIF). 題目重疊數量. Number of overlapped items(Overlapped). 題目的曝光率. Limits on number of items used(Exposure Rate). 題目間之相依性. Mutually exclusive/dependent items(Dependence). 每個形式屬性的題數. Number of items per topic(Topic). 每個技巧屬性的題數. Number of items used skill(Skill). 每個內容領域的題數. Number of items per content category(Content). 每個認知層次的題數. Number of items per cognitive level(Level) (引自 van der Linden & Reese, 1998). 項目. 表六 運用進階基因演算法之誤差值改善率(演化 1000 代) 演算法 RG LP SGA. Deb. 單峰分布. 0.000883. 1.508440. 0.021207. 0.002153. 雙峰分布. 0.000873. 2.551810. 0.030765. 0.003151. 平均誤差. 0.000878. 2.030125. 0.025986. 0.002652. 改善率(%). ---. 99.956754. 96.621392. 66.894796. 改善率(%): ( errorx. − errorRG ) / errorx × 100. errorRG :運用 RG 方法產生的誤差值 errorx :運用 LP、SGA、Deb 方法產生的誤差值. 7.

(8) 項目. 表七 運用進階基因演算法之誤差值改善率(演化 1500 代) 演算法 RG LP SGA. Deb. 單峰分布. 0.000645. 1.508440. 0.009575. 0.001338. 雙峰分布. 0.000770. 2.551810. 0.017542. 0.002398. 平均誤差. 0.000708. 2.030125. 0.013558. 0.001868. ---. 99.965147. 94.781387. 62.122591. 改善率(%) 改善率(%): ( errorx. − errorRG ) / errorx × 100. errorRG :運用 RG 方法產生的誤差值 errorx :運用 LP、SGA、Deb 方法產生的誤差值. 8.

(9)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利用學習成果促進音樂科的學與教(新辦) 小學 有效的課堂器樂演奏學與教策略(新辦) 小學 小學音樂教師基礎教學知識課程(新辦)

自 1998 年起,教育局制訂了一系列資訊科技教育策略,促進學 校將資訊科技融入學與教當中。於 2000

運用Schoology促進自 主學習.

協作 溝通 創造 批判性思考 運用資訊科技 運算 解決問題 自我管治 研習. 中一

首先,在前言對於為什麼要進行此項研究,動機為何?製程的選擇是基於

4.2 Copy the selected individuals, then apply genetic operators (crossover and mutation) to them to produce new individuals.. 4.3 Select other individuals at random and

運用 Zuvio IRS 與台日比較文化觀點於日本文化相關課程之教學研究 Applying Zuvio IRS and Perspective on Cultural comparison between Taiwan and Japan to Teaching

由於資料探勘 Apriori 演算法具有探勘資訊關聯性之特性,因此文具申請資 訊分析系統將所有文具申請之歷史資訊載入系統,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