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龍頭之爭:中美貿易
Prime Leader Of The Word
作者:陳佳伽、蔣至善、楊于瑄、謝宜庭、李佳蓉、莊雅涵、黃曼婷、 趙雅琳、劉力維、趙紘毅 系級:國際貿易學系 學號:D0372213、D9996772、D0375806、D0376013、D0376056、 D0331181、D0376060、D0376030、D0331414、D0375884 開課老師:許钰佩 課程名稱:貿易政策理論 開課系所:國際貿易學系 開課學年:104 學年度 第一學期
中文摘要
中國經濟最近三十年的每年經濟增長率都在百分之十左右。 2013 年前,中國超過了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2010 年前,成為世界最大出口國。 2014 年底世界銀行估算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而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 世界最大的經濟國。 而本組藉由研究中國、美國的進出口貿易及分析中美兩國的貿易關係,和兩國所 主導的區域經濟整合來判斷未來這兩大國未來經貿的趨勢。關鍵字:
貿易概況、世界區域整合、產業轉型、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 伴關係協議Abstract
China's economic annual growth rate in the last 30 years has been about 10%. 2013 Years ago, China had surpassed Japan to become the world's second-largest economy.
2010 Years ago, China had been the world's biggest exporter.
At end of 2014, World Bank estimated that China will become the world's largest economy, and China will surpass the United States to be the world's largest economy.
We research the situation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and analysis their trade relations, and determine the future of these two powerful future business trends with the regional economic organization of all the world.
Keywords:
Situation of trade, Regional integration, industry transition,NATFA, 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目錄
世界龍頭之爭–中美貿易... 0 中國貿易現況... 1 2013 年中國貿易概況... 1 2014 年中國貿易概況... 4 美國貿易現況... 8 2013 年美國出口地區排行... 9 2013 年美國進口地區排行... 10 2014 年美國出口地區排行... 10 2014 年美國進口地區排行... 11 中美貿易關係現況... 12 2013 中國對美國貿易概況... 12 2014 中國對美國貿易概況... 12 2013 年美國出口至中國... 13 2013 年美國從中國進口... 14 2014 美國出口至中國... 15 2014 年美國從中國進口... 16 世界區域整合... 18 NATFA 北美自由貿易協定 ... 18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 20 美國加入 TPP 主要目的與原因 ... 20 美國加入 TPP 對國內產業的影響 ... 21 美國主導 TPP 對中國的貿易產生的影響 ... 21 外界對於美國加入 TPP 的觀點 ... 22 TPP 與 RCEP 對美國的影響 ... 23
東南亞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 25
中國與 RECP... 26
總結... 37
中國貿易現況 按官方公布的 2014 年數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 同時也是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在過去三十年來年均增長率近 10%。在中國東部沿海區域的省份一般是工業化地區,而中西部地區則相對落 後。隨著中國經濟變得越來越重要,經濟的良性發展和結構優化受到的關注度越 來越高。 世界第一大工業國 世界第一大農業國 世界第二大服務業國 中國是世界最大貿易國 世界最大的出口國 世界第二大進口國 中國近年貿易量折線圖 2013 年中國貿易概況 2013 年成為全球第一貿易大國/盤點中國大陸的十大貿易夥伴 中國大陸 2013 年可望如願榮登全球貿易大國的王座,據陸媒調查,在 2012 年小 輸美國逾百億美元後,從 2013 年的數據發現,中國登上全球貿易總額頂峰,殆 無疑義,這也將是中美兩國經濟競賽的重大里程碑。 目前中國是 126 個國家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以及 79 個國家的第 2 大貿易夥伴, 依據 2013 年的數據,終於將達成「全球外貿進出口第一大國」。 中國海關總署統計的 2013 年前 11 個月,中國貨物進出口總值累計為 3.77 兆美 元,美國商務部資料顯示,美國貨物貿易總值前 10 個月累計為 3.26 兆美元。以 往年經驗和成長幅度來看,保守估計 2013 年中國全年進出口總值為 4.14 兆美 元,這也是中國貿易總額首度突破 4 兆美元的新紀錄。
2013 中國進出口總表 2 0 1 3 年 成 長 比 率 佔 全 球 比 例 出 口 總 值 2 . 2 1 萬 7 . 9 % 1 1 . 8 % 進 口 總 值 1 . 9 5 萬 7 . 3 % 1 0 . 3 % 進 出 口 總 額 4 . 1 6 萬 - - 順 逆 / 差 順 差 - - 單位:億/美元 2013 年中國進口主要商品 商品名稱 單位 數量 金額(億/美元) 比上年成長(%) 大豆 萬噸 6,338 379.8 8.6 食用植物油 萬噸 810 80.8 -16.7 鐵礦砂及其精礦 萬噸 81,941 1057 10.4 原油 萬噸 28,195 2196.7 -0.5 成品油 萬噸 3,959 319.3 -3.5 初級形狀的塑料 萬噸 2,462 491 6.3 鋼材 萬噸 1,408 170.5 -4.2 未鍛造的銅及銅材 萬噸 454 353.9 -8.3 汽車和汽車底盤 萬輛 119 486.3 2.7 *機電產品 - - 8400.8 7.3 *高新技術產品 - - 5581.9 10.1 2013 年中國進口主要商品(圓餅圖)
2013 年中國出口主要商品 商品名稱 單位 數量 金額(億/美元) 比上年成長(%) 紡織紗線、織物及製品 - - 1069.4 11.7 服裝及衣著配件 - - 1770.5 11.3 鞋類 頓 4,674,571 507.6 8.4 家俱和其零件 - - 518.3 6.2 自動數據處理設備 萬台 187,167 1821.7 -1.7 手持或車載無線電話 萬台 118,588 951 17.4 集裝箱 萬個 270 78.8 -6.4 液晶顯示板 萬個 326,577 358.6 -1.1 汽車(包括整套散件) 萬輛 92 119.9 -5.4 機電產品 - - 12655.3 7.3 高新技術產品 - - 6603.3 9.8 2013 年中國出口主要商品(圓餅圖)
2014 年中國貿易概況 2014 年,中國的對外貿易總額達 43030.4 億美元,其中,出口 23427.5 億美 元;進口19602.9 億美元,全球排名第一,中國的出口和進口分別增長 6.1% 及0.4%,貿易盈餘為 3,824 億美元。 2014 年,中國十大出口市場為美國、香港、日本、南韓、德國、荷蘭、越南、 英國、印度及俄羅斯。 同年,中國對這十大市 場的出口合計約佔出口 總額59%。 中國前 10 大貿易夥伴進 出口額及百分比
出口產品: 機電產品,塑料製品,光學醫藥產品,化學製品,鋼鐵等。 進口產品: 機械產品,石油,塑料製品,光學醫藥產品,化學製品,鋼鐵等。 2014 中國主要進口商品 商 品 名 稱 計 量 單 位 數 量 增 長 ( % ) 金 額 ( 億 美 元 ) 增 長 ( % ) 大 豆 萬 噸 7 1 3 9 . 9 1 2 . 7 4 0 2 . 9 6 食 用 植 物 油 萬 噸 6 5 0 . 2 - 1 9 . 7 5 9 . 3 - 2 6 . 5 鐵 礦 砂 及 其 精 礦 萬 噸 9 3 2 5 1 . 5 1 3 . 8 9 3 6 . 4 - 1 1 . 8 原 油 萬 噸 3 0 8 3 7 . 7 9 . 5 2 2 8 3 . 1 3 . 9 成 品 油 萬 噸 2 9 9 9 . 7 - 2 4 . 2 2 3 4 . 3 - 2 6 . 8 初 級 形 狀 的 塑 料 萬 噸 2 5 3 5 . 1 3 5 1 5 . 7 5 銅 材 萬 噸 1 4 4 3 . 2 2 . 5 1 7 9 . 1 5 未 鍛 造 的 萬 噸 4 8 2 . 5 7 . 4 3 5 6 . 5 1 . 9
銅 及 銅 材 汽 車 及 汽 車 底 盤 萬 輛 1 4 2 . 4 1 9 . 3 6 0 7 . 8 2 4 . 4 機 電 產 品 - - - 8 5 4 3 . 4 1 . 7 高 新 技 術 產 品 - - - 5 5 1 4 . 1 - 1 . 2 2014 中國主要出口商品 商品名稱 計量單位 數量 增長(%) 金額(億美元) 增長(%) 紡織紗線、織物及製品 - - - 1121.4 4.9 服裝及衣著配件 - - - 1862.8 5.2 鞋類 萬噸 488 4.5 562.5 10.8 家具及其零件 - - - 520.2 0.4 自動數據處理設備 萬台 191835.5 2.6 1817.2 -0.2 手持或車載無線電話 萬台 131199 10.6 1153.6 21.3 集裝箱 萬個 302 12.1 90 14.2
液晶顯示板 百萬個 2450.8 -2.5 317.9 -11.4 汽車及汽車底盤 萬輛 90.2 -2.7 126.2 4.7 機電產品 - - - 13109 3.7 高新科技產品 - - - 6605.3 0.1
美國貿易現況 美國基本進出口資料 美國出口項目比率 進口值 US$ 2兆3,451億(2014) 主要進口項目 石油原油及自瀝青礦物提出之原油、 小客車及其他機動車輛零附件、醫藥製劑、積體電路及微組件 主要進口來源 中國大陸、加拿大、墨西哥、 日本、德國、韓國、英國、 沙烏地阿拉伯、法國、印度、義大利、台灣 出口值 US$ 1兆6,234億(2014) 主要出口項目 大豆、小麥、民用航空器、引擎及零件、 石油及提煉自瀝青礦物之油類,原油除外、 小客車及其他機動車輛、機動車輛之零附件、醫療器械、鋼鐵 主要出口市場 加拿大、墨西哥、中國大陸、日本、英國、德國、 韓國、荷蘭、巴西、香港、比利時、法國、新加坡、台灣
美國進口項目比率
2013 年美國出口地區排行
從國家來看,2013 年美國對加拿大、歐盟 27 國、墨西哥、中國和日本的出口額 分別占其出口總額的 19.0%、16.6%、14.3%、7.7%和 4.1%,其中對歐盟和日本 出口下降 1.3%和 6.9%,對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出口增長 2.6%、4.7%和 10.4%。
2013 年美國進口地區排行 自中國、歐盟 27 國、加拿大、墨西哥和日本的進口額分別占美國進口總額的 19.4%、17.1%、14.7%、12.4%和 6.1%,其中自日本進口下降 5.4%,自中國、歐 盟 27 國、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增長 3.5%、1.5%、2.5%和 1.0%,美國前四大逆 差來源地依次是中國、日本、德國和墨西哥,2013 年逆差額分別為 3184.2 億美 元、733.9 億美元、672.0 億美元和 543.0 億美元,中國和德國增長 1.1%和 12.2%, 日本和墨西哥下降 4.0%和 11.9%,美國的貿易順差主要來自中國香港和荷蘭,分 別為 368.2 億美元和 234.3 億美元,增長 15.0%和 27.6% 2014 年美國出口地區排行 分國家來看,2014 年美國對加拿大、歐盟 28 國、墨西哥、中國和日本的出口額 分別占美國出口總額的 19.2%、17.0%、14.8%、7.6%和 4.1%,增長 3.5%、5.6%、 6.3%、1.9%和 2.7%。
2014 年美國進口地區排行
自中國、歐盟 28 國、加拿大、墨西哥和日本的進口額分別占美國進口總額的 19.9%、17.8%、14.8%、12.5%和 5.7%,其中自日本進口下降 3.3%,自中國、歐 盟 28 國、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增長 6.0%、7.8%、4.1%和 4.9
中美貿易關係現況 2013 中國對美國貿易概況 商務部網站1日發佈消息,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秘書處初步統計資料,2013 年中 國已成為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2013 年,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為 4.16 萬億美 元,其中出口額2.21 萬億美元,進口額 1.95 萬億美元。 在 2013 年,中國對美國的貿易總值達到5210億美元,保持著美國第二大貿 易夥伴的地位。 相較於2012 在進口方面,機電產品類種比重下降,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高於平均總成本,在 服裝衣著、家具零件、紡織品都有增長6%~8%的0000趨勢 在進口方面,飛機進口比例明顯增加,同時糧食的進口下降了將近10.2% 2014中國對美國貿易概況 2014 年美國與中國雙邊貨物進出口額為 5906.8 億美元,增長 5.1%。其中,美國 對中國出口 1240.2 億美元,增長 1.9%,占美國出口總額的 7.6%,下降 0.1 個百 分點;美國自中國進口 4666.6 億美元,增長 6.0%,占美國進口總額的 19.9%, 提升 0.5 個百分點。美方貿易逆差 3426.3 億美元,增長 7.5%。中國是美國第二
大交易夥伴、第三大出口市場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地。 中國對美國出口商品以機電產品為主,電機和電氣產品進口 1270.9 億美元,增 長 8.1%;機械設備進口增長 4.8%。傢俱玩具、紡織品及原料和賤金屬及製品分 別居中國出口美國商品的第二、第三和第四位,2014 年進口額 507.5 億美元、411.8 億美元和 242.3 億美元,占美國自中國進口總額的 10.9%、8.8%和 5.2%,增長 5.1%、1.2%和 10.7%。中國的傢俱玩具、鞋靴傘等輕工產品和皮革製品箱包占美 國進口市場的 59.6%、67.0%和 59.3%,具有絕對競爭優勢,中國的競爭者主要 來自墨西哥、越南和義大利等國家。中國同時也是美國機電產品、紡織品及原料、 塑膠橡膠和光學鐘錶醫療設備的首位來源國,占市場份額的 36.4%、37.2%、26.0% 和 14.4%,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 2013 年美國出口至中國 美國對中國出口的主要商品為機電產品、運輸設備和植物產品,2013 年出口 235.7 億美元、230.4 億美元和 171.0 億美元,占其對中國出口總額的 19.3%、18.9%和 14.0%,機電產品和運輸設備增長 11.1%和 48.2%,植物產品下降 1.4%。運輸設 備增長較快,主要原因是其中的航空機器出口 126.2 億美元,增長 50.9%;車輛
2013 年美國從中國進口 美國自中國的進口商品以機電產品為主,2013 年進口額 2179.8 億美元,占其自 中國進口總額的 49.5%,增長 3.9%。其中,電機和電氣產品進口 1175.3 億美元, 增長 6.2%;機械設備進口 1004.5 億美元,增長 1.3%。在自中國的進口商品中, 傢俱玩具、紡織品及原料和金屬及製品分別居第二、第三和第四位,進口額 482.9 億美元、406.7 億美元和 217.0 億美元,占自中國進口總額的 11.0%、9.2%和 4.9%, 增長 3.2%、3.5%和 2.7%。
2014 美國出口至中國 美國對中國出口的主要商品為運輸設備、機電產品、植物產品和化工產品,2014 年出口 272.6 億美元、245.0 億美元、174.9 億美元和 96.8 億美元,占其對中國出 口總額的 22.0%、19.8%、14.1%和 7.8%,化工產品出口下降 0.8%,運輸設備、 機電產品、植物產品出口增長 18.3%、3.9%和 4.6%。對中國運輸設備出口增速 較快,其中航空器對華出口 139.2 億美元,增長 10.6%;車輛及其零附件出口 132.1 億美元,增長 28.1%。
2014 年美國從中國進口 美國自中國的進口商品以機電產品為主,2014 年進口額 2323.4 億美元,占美國 自中國進口總額的 49.8%,增長 6.6%。其中,電機和電氣產品進口 1270.9 億美 元,增長 8.1%;機械設備進口 1052.6 億美元,增長 4.8%。傢俱玩具、紡織品及 原料和金屬及製品分別居美國自中國進口商品的第二、第三和第四位,2014 年 進口額 507.5 億美元、411.8 億美元和 242.3 億美元,占美國自中國進口總額的 10.9%、8.8%和 5.2%,增長 5.1%、1.2%和 10.7%。
世界區域整合
NATFA 北美自由貿易協定
北美自由貿易協議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NAFTA)
是美國、加拿大及墨西哥在 1992 年 8 月 12 日簽署了關於三國間全面貿易的協 議。北美自由貿易協議於 1994 年 1 月 1 日正式生效。並同時宣告北美自由貿易 區(North America Free Trade Area ,NAFTA)正式成立。北美自由貿易區擁有 4.5 億人口,國民生產總值約 17.3 萬億美元,年貿易總額 1.37 萬億美元,其經濟實 力和市場規模都超過歐洲聯盟,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 建立 從 20 世紀 80 年代初起,歐洲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加快,日本對美、加市場也採取 了咄咄逼人的進攻策略,美、加兩國在國際的經濟地位和競爭優勢相對減弱,這 使雙方都意識到進一步加強雙邊經濟貿易關係的必要性。1980 年,里根在競選 美國總統時就提出一個包括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及加勒比海諸國在內的「北美 共同市場」的設想。加拿大 1983 年也提出了關於建立美加自由貿易區的設想。 1985 年,美、加兩國開始進行有關簽署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 北美自由貿易協議是一項國際協議,與條約非常的類似。在美國法律中,它被作 為國會-行政協定。 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第一條有明確規定,墨西哥、加拿大、美國根據關稅和貿易總 協定的基本原則,正式建立一個自由貿易區。其成立宗旨是:取消貿易障礙,創 造公平競爭的條件,增加投資機會,對智慧財產權提供適當的保護,建立執行協 定和解決爭端的有效程序,以及促進三邊的、地區的以及多邊的合作。三個會員 國彼此必須遵守協定規定的原則和規則,如國民待遇、最惠國待遇、及程序上的 透明化等來實現其宗旨,藉以消除貿易障礙。 在權利方面,自由貿易區內的國家,貨物可以互相流通並減免關稅,但對貿易區
以外的國家,則仍然維持原關稅及障礙。 北美自由貿易區自 1994 年 1 月 1 日正式成立後,至 2000 年,美國與墨西哥兩國 進口貿易總額每年均呈顯著的成長,只有美國輸往加拿大的成長,在前四年呈大 幅增加,自 1998 年開始呈遞減的趨勢,美國、墨西哥之間因北美自由貿易區使 得墨西哥出口至美國受惠最大。 農業 從 NAFTA 最初的協商開始,農業就一直是具有爭議的議題,在 WTO 架構下所 簽署的任何自由貿易協定都引發類似的問題。農業是唯一未經三方共同簽訂的部 分,而是經由雙邊共簽署了三個分別的協定。加拿大與美國的協定包含了農業產 品的限制及關稅配額,主要是糖、乳製品、家禽類;墨西哥與美國的協定則准許 分階段實施的貿易自由化。 美墨農業協定的整體效應是具有爭議的,墨西哥並未具備競爭化所需的基礎建設 投資,諸如完整的鐵、公路運輸系統,這使得該國的貧窮民眾陷於更困難的環境 之中。不過,有認為造成農村貧窮的原因不能歸咎於 NAFTA,事實上,墨西哥 的農業出口從 1994 到 2001 年間每年平均增加了 9 點 4 個百分點,相對於此,進 口僅增加了百分之 6 點 9。 墨西哥的玉米產量在 NATFA 實施之後雖然有所增加,但是,該國內部對於玉米 需求程度超出了可以供應的範圍,使得進口變得迫切,遠超過墨西哥最初所協商 的農業配額。Zahniser 與 Coyle 指出,墨西哥的玉米價格,受到國際價格的影響, 呈現戲劇化的降低,然而,由於時任總統比森特·福克斯·克薩達的補貼政策,彌 補實質所得的損失,使得玉米的產量自 2000 年以來仍然維持穩定的局面 一個刊載於美國農業經濟學期刊的研究指出,NAFTA 使得美國對於加拿大、墨 西哥的農業出口增加,即使大部分的增加是發生在批准的十年之後,這項研究的 重點是在於逐漸實施協定的效應
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
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 關係協議(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是由亞太經濟合作會議成員發起,從 2002 年開始醞釀的一組多邊關 係的自由貿易協定,主要為了促進亞太區的貿易自由化。 2005 年汶萊、智利、紐西蘭及新加坡四國協議發起泛太平洋夥伴關係,當 時正與其他五國磋商,包含澳洲、馬來西亞、秘魯、美國及越南,原先並 不大的貿易經濟圈在美國加入後,重要性迅速提高。 2013 年,日本加入,TPP 談判方達到 12 個,包括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汶萊、 加拿大、智利、馬來西亞、墨西哥、紐西蘭、秘魯、新加坡、越南,占全球 GDP 的 38%,占全球出口的 24%。 美國加入 TPP 主要目的與原因 1. 從價值理念看,TPP 在知識產權、勞工和環境及服務貿易等方面設置 的「高標準」,帶有顯著的美式自由貿易特點,其主要目的在於維護 美國的經濟利益和戰略利益。 2. 美國、加拿大與墨西哥同屬北美自由貿易區,若能夠加入泛太平洋夥伴關係 的話,便可強化與西太平洋國家的貿易橋樑。 3. 2008 年下半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產生了嚴重的衝擊。出於應對 金融危機和美國戰略重心轉移的需要,加上美國反恐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基本 結束,奧巴馬政府將 TPSEP 作為美國介入並主導亞太地區經濟一體化進程 的重要杠桿,於 2008 年 11 月正式宣佈加入 TPSEP。在美國的主導下,2009 年底 TPSEP 被更名為 TPP。
4. 美國在技術創新和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方面具有明顯優勢,提高知識 產權標准將有助於美國繼續保持這方面的優勢,並從技術貿易、技術 轉移和專利使用等方面獲取更多的技術擴散收益。 5. TPP 協議中專門增設了勞工和環境條款,並將貿易與之相掛鉤,通過 強加於他國較高的勞工環境標準等,有助於美國藉此對其他成員國的 出口產品實施貿易製裁,以達到維護其自身利益的目的。 6. 美國強調 TPP 談判要實現統一原產地規則、全面減免關稅、服務貿易 的國民待遇和最惠國待遇,主要目的還是為了擴大對亞太區域的出口。 7. 奧巴馬政府將會強力推進 TPP,除了爭取更大的經濟利益和區域合作 主導權以外,制衡和削弱中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也是其目的之一。 8. 美國還與多國伙伴展開了密切合作——與日本及墨西哥探討汽車貿易 規則、與新西蘭和加拿大探討乳品貿易。 美國加入 TPP 對國內產業的影響 美國雖然是推進 TPP 談判的主導力量,但國內利益集團的意見分歧也 很大。一方面,美國部分產業如汽車產業,擔心受到其他成員國特別是日 本可能帶來的衝擊,從而頻頻向政府施加壓力;另一方面,美國國內的農 業、醫葯等利益集團出於自身利益考慮,也要求美國政府在部分敏感問題 上作出讓步,並強烈要求其他成員國進一步放開國內市場。 美國主導 TPP 對中國的貿易產生的影響 1. TPP 列出的勞工條款,實際上為發達國家對中國等非 TPP 成員的發展 中國家實施貿易製裁提供了便捷通道或籌碼。 2. 環境條款與勞工條款類似,也為發達國家實施貿易製裁提供了藉口, 不利於中國相關產品的出口。 3. 政府採購條款要求對各成員國企業採取無歧視原則,可能阻礙中國運
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構成衝擊。國有企業條款要求除提供公共產品的少 數行業外,國有企業不得享受任何優惠待遇,中國鋼鐵、化工、金融、 物流、通訊等擁有大型國企較多的行業有可能成為實施該條款的“重 災區”。 外界對於美國加入 TPP 的觀點 1. 反全球化運動團體指控,TPP 的實質內容並不只包含降低關稅促進貿 易,還賦予跨國企業侵犯消費者權益、勞工權益及破壞環境的強大力 量。 2. 日本京都大學副教授中野剛志出版《TPP 亡國論》一書反對日本加入 TPP,認為 TPP 本質是開放美國大財團進入搜刮利益的機制,日本廠 商和一般人卻從美國得不到什麼。 3. 日本經濟學者野口悠紀雄在《環球人物雜誌》的專訪中說:TPP 不是 經濟架構,而是日本與美國聯手在太平洋圍堵中國的政治架構,在經 濟上毫無意義。 4. 伊莉莎白·華倫認為,TPP 只會降低美國勞工和環境標準,並且更多工 作機會移往海外,而所能創造的新工作遠少於宣傳的口號,且新工作 可能是高階技能學歷的經營管理工作,多數低教育的貧苦大眾沒辦法 應徵那些工作,結局就是另一個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式災難;且受到墨 西哥等中南美國家的低價勞工、低價土地、低環保要求競爭,更多美 國公司倒閉或只能外移。 5. 伊莉莎白·華倫也認為,部分人士(包含歐巴馬)認為 TPP 能對中國產 生某種圍堵或遏制、從而外交得分,是一廂情願:現有 TPP 的內容和 虛弱又少數的國家聯盟對中國不會有任何重大打擊,TPP 和亞投行所 展現的強大能量不在一個等級上,意圖用 TPP 打造一個「美國俱樂部」
之後逼迫任何國家在和「中國俱樂部」之間二選一做零和對抗都是不 智的,也沒有幾個國家會想參加這種遊戲,當然沒有圍堵中國的效果; 最終又是美國浪費另一個十年在打一場經濟版的中東戰爭,折損大量 的人力、物力和威信,最終只有受害、沒有利益。 TPP 與 RCEP 對美國的影響 TPP 與 RCEP 背景 TPP 與 RCEP 的不同 RCEP 著重的議題較為傳統,以一般貨品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經濟與技術合
與談判模式,先完成較容易的談判事項,而遞延諸如電子商務、外資開放、國 營事業規範等較困難的高自由化項目。相對而言,TPP 談判議題則較廣泛;然而 由於 TPP 談判模式為單一承諾制,即各項談判議題須在全體談判參與國家對所 有事項一致同意後,方能使該項議題正式獲得通過,顯然 TPP 談判將較曠日費 時。 總的來說,TPP 議題較為多元、自由度高,單一承諾制有助於達成所有談判目標, 但原則上對於調降貨品關稅須達 100%,即不接受把敏感的農業議題納入例外且 必須立即取消關稅,加入門檻較高;相反的 RCEP 最終要求貨品自由化程度達到 90%-95%,且於 2018 年先將貨品關稅降至較低程度,並對於發展程度較低的東 協成員國給予優惠待遇,談判則較為彈性。雖 TPP 開啟談判時間較早,但由於 協商困難度高,因此 RCEP 或許將後發先至,有望較 TPP 完成談判。 TPP 對美國的利弊: 美國官方資料顯示,TPP 將為美國超過 18,000 項產品帶來關稅削減利益,在協定 生效後,美國銷往新 TPP 成員國(指美國尚未簽署 FTA 的 5 個國家,包括汶萊、 日本、馬來西亞、紐西蘭和越南等 5 國)之工業產品與消費產品中,近 98%的產 品項目可立即享受免關稅待遇,該等商品中,目前美國面臨之最高關稅稅率自 25%至 189%不等 TPP 可為主要業別排除之關稅及非關稅障礙如下: 利 一、製造業: TPP 成員國將消除對「美國製造」商品之關稅。2014 年美國出口至 TPP 成員國的 汽車相關製品金額高達 890 億美元,除可受益於關稅減免外,亦將因日本消除對 相關產品非關稅障礙,使汽車、卡車及零組件得以順利進入該重要市場;而對 TPP 成員國出口值達 360 億美元的資通訊產品,目前面臨最高 35%之關稅,未來 如智慧手機、路由器及電腦等均可享有消除關稅之優勢;另如出口值達 560 億之
機械產品亦將不再面臨最高 59%之稅率。 二、農業: 美國農業部表示,關稅減讓是 TPP 協定的核心,過去部份 TPP 成員國阻礙美國 農產品出口之高關稅障礙,將於協定生效後取消或降低,或者改為關稅配額。另 外協定中的「農業生物科技」議題,也是美國首度於雙邊及區域貿易協定中將該 議題納入;TPP 成員國將強化農業生物科技決策過程之透明度,提升核准生技產 品之時效性。 弊 美國逐步降低進口貨物關稅和其他貿易障礙,可能無意中讓更多中國大陸製 零件與產品進入美國。
東南亞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東 南 亞 區 域 全 面 經 濟 夥 伴 協 定 (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簡稱 RCEP,是由東南亞國協主導的區域經濟一體化合作,成員 國間相互開放市場、實施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組織形式。RCEP 在 2011 年第 19 屆 東亞峰會上正式通過。2012 年 8 月底成員國經濟部長會議同意組建。主要成員 包括東南亞國協和與東協簽署以削減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及 16 國統一市場的自由 貿易協定的六個國家:中國、日本、南韓、澳大利亞、紐西蘭及印度。而東協和 六國共簽署了 5 份的自由貿易協定,其中紐西蘭和澳大利亞兩國與東協共同簽署 一份自由貿易協定。東亞峰會另外兩個成員國:美國和俄羅斯,因目前尚未與東 協建立自由貿易關係,所以不在 RCEP 的成員國計劃範圍內。 RCEP 的目標 RCEP 的主要目標是消除內部貿易壁壘、創造及完善自由的投資環境,還有擴大 服務貿易。除此之外,他還涉及了知識產權的保護、競爭政策等多領域,而 RCEP 自由化程度將會高於東協與這 6 個國家已經達成的自由貿易協議,擁有占世界總
貿易自由化尚未完全協調一致,但儘早達成自由貿易協定、增加經濟活力已成為 成員國間的共識。 中國與 RECP 中國加入 RECP 的原因 1、RCEP 組建符合中國對外開放發展。中國實施對外開放的基本國家政策,統 籌雙邊、多邊、區域次區域開放合作,提高抵禦國際經濟風險能力。 2、RCEP 組建符合中國實施的“睦鄰、安鄰、富鄰”的外交政策,符合中國主 張的在地區合作中東盟發揮主導作用。 3、RCEP 組建具有可行性。目前東盟對外已有 5 個“10+1”自貿區協定作為談 判基礎,且 RCEP 在進入方面沒有像 TPP 那樣設置過高的標準門檻。 4、RCEP 有利於提高本區域的經濟一體化程度,這種一體化的發展有利於本地 區穩定和繁榮。近些年,中國-東盟自貿區發展證實了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有 利於本地區的共同繁榮。雙方相互開放貨物貿易市場、服務貿易市場、投資市場, 經貿合作不斷加強。 中國已經連續三年為東盟的第一大貿易伙伴,東盟是中國的第三大貿易伙伴。截 至 2012 年上半年,中國與東盟雙向投資累計接近 930 億美元。目前,東盟已成 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首選目的地。截至 2012 年 6 月底,中國在東盟投資額 已達 188 億美元,2012 年 1-10 月,中國和東盟貿易額達 3239 億美元,同比增長 9.4%。 中國主導 RECP 背後含意 中國大陸維持一貫支持東協在區域合作中發揮主導力量、藉之排拒區域外勢力介
入的態度,中國大陸將全力支援東協推進 RCEP 的建設,同時將積極參與談判。 以深化東亞地區經濟整合。 中國大陸對於美國主導的 TPP,則一向抱持懷疑的態度,並視 TPP 為美國 針對中國崛起所進行的圍堵戰略之一部分。透過 TPP 所具有的制度性安排議題 的特質,美國可以掌握「議題設定者」的關鍵優勢,進而重新確立美國在亞太經 濟領域的領導地位;相對地,中國大陸則恐將陷入追隨美歐全球化制度規則的不 利處境。在東亞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中,是為了避免 TPP 在貿易競 爭上排除大陸的投資與轉口貿易,這也是大陸與美國各有盤算的計謀。 東協的隱藏實力 東協經濟體為全球第三大人口市場,預估未來 20 年,東南亞將成長為世界 最大的消費市場。2018 年有機會超過日本,預計未來 30 年,每年總產值將可高 達 10 兆美元。這樣極有的潛力市場,是現在國際市場裡最眾所矚目的。RCEP 的建立,就是希望可以藉由東南亞這塊大的人口消費市場,來創造出經濟規模 20 兆美元、佔全球 GDP 三分之一即佔全球人口數一半的全球最大區域經貿組織。 農業,為東協國家非常重要的部門。RCEP 成員除東協十國外,尚包括中國 大陸、日本、韓國、紐西蘭、澳洲及印度等六國,各國不僅經濟發展程度有一定 差異,農業在產業發展的地位亦有所不同,例如,在寮國、越南,農業佔總 GDP 的比例超過 20%,柬埔寨的農業人口更超過 80%。由於東南亞國家具有種組多元 的特性,因此提供了豐富的出口市場與農產品市場。
中國的糧食危機 中國是農業生產大國,也是農產品消費大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開發中國 家,因此中國糧食問題,也進一步影響全球糧食的安全。目前中國糧食無法自給 自足,必須大量仰賴進口。糧食危機的 5 大問題,包含結構性短缺,雖然稻米是 供應安全,但是大豆、玉米缺口較大;中國農業地區過度開發,且受制於土地、 淡水資源限制;使用農藥大量化肥造成土地污染;氣候變遷影響,自然災害多; 中國農業基礎薄弱,大量農民出走,未來無人耕地等嚴峻問題。 過去就曾被警告,中國當局必須重視糧食生產,否則中國將大量進口糧食, 並導致世界糧價的上漲,果然一切都在預期之內發生。半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的乾 旱使美國玉米和大豆減產幅度高於預期。全球糧食市場小麥、玉米和大豆價格 7 月分別上漲 50%,50%和 20%。這使得 2011 年度進口糧食總量超過 6 千萬噸的 中國,承受更大糧價動盪帶來的衝擊。 中國的農業轉型問題 傳統農業是建立在自給自足基礎上的一種封閉式的生產體系,農業生產所需要的 各種投入要素完全是由農業系統內部提供的,農業生產的產出也主要用於滿足農 戶自身消費的需要。在現代農業體系下,生產流程不再表現為農業內部的封閉式 自我循環,而是和外部系統間存在著大規模的物質、能量及信息轉換,而我們稱 這樣的轉換為「農業商品化」。 以美國農業為例。隨著農業社會分工漸漸深化,不僅農業生產的基本投入要素(如 機械、化肥、農藥、籽種等),已完全實現了商品化,而且農業生產過程中的許 多作業項目,如耕地、播種、施肥、灌溉、收割、儲藏、運輸等,也是以外購勞 務的方式來完成。越是現代化的農業,其和外部系統進行物質、能量及信息轉換 的規模和強度越大,農業的商品化程度也越高。 從中國的實際情況看,12 億多人口,9 億在農村,農業勞動力比重高達 72%,農
民每人平均耕地僅 3.2 畝,每戶平均耕地不足 8 畝,造成了農業部門要素配置嚴 重失調,農業產出的商品化程度和農民人均收入較低,難以形成足夠的消費剩餘 來擴大對現代投入要素和社會化服務的需求,最終只能是使農業生產落後的局面 長期無法改變。 該如何不斷農業商品化提高的呢?答案只有一個,而且是唯一的一個,這就是不 斷地減少農業人口。因為只有在這個基礎上,農民才能夠在滿足自身消費需要之 後,為社會提供越來越多的商品農產品,同時也只有在這個基礎上,農民才能夠 在消費之外積累起足夠的剩餘,用於購買各種現代投入要素,進而一步推動農業 生產技術的進步。 從世界各國農業發展的經驗事實看,在農業現代化進程中,農業勞動力不斷減 少,可以說是一個普遍規律。越是經濟發達國家,農業現代化水平越高,農業勞 動力占全社會總勞動力的比重也越低。 中國糧食進口過度依賴美國 從以下兩表中,我們可以發現到 2013 年美國主要的出口項目中有大豆以及小麥 兩大項目,更在美國對中國出口的項目占了有高達 10%的比例,占所有出口值中 最高的品項,可見得實實在在的驗證了先前對中國糧食危機發生後對大豆、小麥 產生依賴性的預測。我們發現中國為了擺脫對美國的糧食依賴,進而一步積極加 快國內農業轉型的速度,其原因就是因為農業的轉型首當要件,就是必須先滿足 國內供應的需求。
2013 年美國出口總值表 出 口 值 US $ 1 兆 6,234 億(2014 統計) 主 要 出 口 項 目 大 豆 、 小 麥 、 民 用 航 空 器 、 引 擎 及 零 件 、 石 油 及 提 煉 自 瀝 青 礦 物 之 油 類 , 原 油 除 外 、 小 客 車 及 其 他 機 動 車 輛 、 機 動 車 輛 之 零 附 件 、 醫 療 器 械 、 鋼 鐵 主 要 出 口 市 場 加 拿 大 、 墨 西 哥 、 中 國 大 陸 、 日 本 、 英 國 、 德 國 、 韓 國 、 荷 蘭 、 巴 西 、 香 港 、 比 利 時 、 法 國 、 新 加 坡 、 台 灣
中國農業積極轉型中 從下表中,我們可以清楚發現中國小麥的生產與供給量近年來一直有上漲的趨 勢,主要的農產品產量和產能的提高,意味著農業投入的增加、科技支撐力的提 高等重大生產資源的增長,這又直接促進了其他行業的增長和農民收入的增加, 使整個農村的生產消費和生活消費進入到新的階段。隨著農業現代化和城鎮化的 進步,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和耕地整治、農民依序的轉移和小城鎮擴大建設,包括 重大水利工程和農村水電路網建設、重大醫療保險和農村養老保障等重要工作不 斷加速推進,發展水平不斷提升,不僅帶來農村環境的巨大改變,也帶來了巨大 的投資、就業和消費商機。 中國小麥生產與國內供給量
2012
2013
2014
生 產 量 ( 萬
噸 )
120.84
121.92
126.2
國 內 供 給 量 ( 萬
噸 )
170.42
172.2
179.11
中國與東協建立合作且相互依賴 依據前面所提到的中國之所以願意積極加入並主導 RCEP 的原因,所以我們發現 中國與東協之間也開始有了相互合作與依賴的關係。以稻米為例,雖然農業轉型 的計畫仍在持續中,可是在過渡期裡,依舊必須解決中國境內的需求,從下面圖 表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進口稻米量一直不斷的在上升,而其進口來源是來自東 協中前三大稻米出口量的國家,更是間接的牽制了東協稻米出口的數量。除了農 產品稻米外,在東協其餘的出口中,中國的市場依舊佔據著十足的分量,這樣的關係互動下,除了彼此滿足所需外,對中國而言,,使之產生出口的依賴,進而 一步有更多機會引領東協的出口市場。
東協前三名稻米出口國
總結 就 2013、2014 年之上述數據美國與中國貿易往來頻繁、彼此互為貿易的重要夥 伴,中國目前號稱世界市場絕對是有所原因的,他所出口的商品至美國及全世界 絕大多數都是依靠目前中國仍有優勢的勞力密集產業,而且大都為經由人力組裝 過後、或加工後的終端產品,而中國向世界和美國進口的主要商品大多為高科技 產品(本身無力生產的精密工具等等)、天然資源(本身產量不足的,如石油)、 食用油及糧食(糧食無法自給自足)。 而美國的進出口上卻與中國看似相當的互補,美國出口的高科技產品,如航空 器、引擎等等,也出口大量的農業產品(美國的人均分配土地面積大,農業大量 機械化、密集化及其高水平農業技術讓其農業產品的出口上仍為其優勢產業之 一)、天然資源(美國唯一天然資源充沛的國家),而其進口上往往向國外及中國 購入需要勞力密集生產的、或需人工加工的商品,因為美國其本土勞工薪資過 高,成本上並無優勢。 而這樣看來兩國互補的貿易關係看似穩固及各取所需,先撇開政治性的議題上 來說,中國目前的前景已不在將經濟發展寄託在勞力密集上的產業,而是希望藉 由產業轉型,從提供勞工、土地吸引外資及技術的時代逐漸轉變為創造本國品 牌,自行設計生產一體化的產業結構,讓獲利的不再是外資企業,而希望本國企 業能夠崛起,不再只是世界的工廠,出口導向變為內需優先的情況下,因此 RCEP 的建立在未來可能將勞力密產業生產的重心轉至東南亞的會員國,而中國可以掌 握著資金、技術的優勢,在外生產後銷回或直接出口。 農業上來說,中國本身因為人口數量龐大,農業自給率不足,糧食往往需要透 過進口來成為獲取管道,可以由 RCEP 內這全世界主要的稻米出口會員國獲得足 夠的糧食之外,也因為這些國家距離近,進口成本也相對低廉,獲取糧食的價格 也較為優惠,再加上紐西蘭、及澳洲的加入,某些需緯度較高的條件的農產品也
有更多的來源選擇,然而就政治因素來看,美中兩國的角力、競爭、彼此的敵意 其實相當明顯的,對於中國來說,目前自美國進口的農產品的比率依舊是相當高 的,要把一個掌握國家命脈的糧食來源給敵人所控制是中國所不樂見的,故 RCEP 的目的之一可能為將糧食進口的來源重心移至自己所主導的區域經濟整合體上。 對於美國而言,自 2008 年經融海嘯的影響下,雖有復甦之勢,然而貨幣持續 寬鬆化的政策下,失業率等有所降低,然而當貨幣寬鬆的要結束的消息往往撼動 全球的經濟貿易情勢,本組認為其經濟體質目前仍尚未完全恢復,然而美國長期 以來都為已開發國家的代表,本身擁有龐大的內需市場,長期與中國的貿易上都 以逆差的形式,美國當然希望能夠擴大自己本身的出口而不再只是被中國賺取大 量順差的情勢和藉由出口穩定本國經濟,美國本身出口的產業定型已久、變化較 為不大,為了獲取更大的出口額,TPP 的建立,透過降低關稅及貿易障礙,可以 將本身優勢的產業出口至這些會員國賺取出口額之外,美方企業也可以資本充 沛、技術、品牌優勢在這些國家中進行投資為資方賺取更多的資本利得回本國, 政治方面如前面所述,中美的政治上往往會互相對立,因此美方可以將資本轉移 至 TPP 中勞力成本低廉的國家,取代對中國生產的依賴性,可以看到 TPP 除了 有跟 RCEP 在政治上有較勁的意味。 而本組認為 RCEP 擁有較大優勢,因為擁有了更多擁有淺力的國家,如:印尼、 柬埔寨、菲律賓等擁有大量低廉勞力的國家,而中國透過本身的轉型,將加工生 產的步驟轉移至這些機會成本小的國家後,中國本身可以轉往研發、製造等較高 科技的產業發展來提升國民生活水平,再加上 RCEP 可以確保中國本身的所需進 口的資源後,面對美國的經濟及政治上的競爭也會有更多的籌碼及後盾,相對於 TPP 中的國家,其目的看似純粹的削減貿易上的障礙,然而實為美國想將優勢商 品傾銷至這些國家的意圖似乎更為明顯。
資料來源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104000905-260301 http://caijing.chinadaily.com.cn/2014-04/18/content_17444364.htm http://zhs.mofcom.gov.cn/article/Nocategory/201405/20140500570675.shtml http://zhs.mofcom.gov.cn/article/Nocategory/201505/20150500961314.shtml http://www.taitraesource.com/ http://countryreport.mofcom.gov.cn/default.asp https://stock-ai.com/grp-Mix-usIE.php http://www.trade.gov/ http://atlas.media.mit.edu/zh/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vT4CITp2IKVoHmVDPZVE7L5Pl0vnJJBToSJ4O3bLyK hc_SiOETbluNfMzwpjrDoUDiYe8KEdq36_YSpmoRtfHezVlAP9TjMsB8UTl0a2K5i### http://www.askci.com/news/2015/05/06/942459olb.shtml https://zh.wikipedia.org/wiki/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 http://wiki.mbalib.com/zh-tw/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 http://www.nanzao.com/tc/opinion/1505ba89a450aa8/tpp-shi-mei-guo-di-zui-hou-yi-ci-du-bo https://www.google.com.tw/url?sa=t&rct=j&q=&esrc=s&source=web&cd=12&ved=0ahU KEwid6aXC6qvJAhVFHqYKHV7UCGIQFghZMAs&url=http%3A%2F%2Fnews.cnyes.c om%2F20151026%2F20151026082630322471210.shtml&usg=AFQjCNE5hHhYqwDGR UHchgUSqocYEHLehA&sig2=SH4yCh84YnRRSTN6-dQTsA https://www.google.com.tw/url?sa=t&rct=j&q=&esrc=s&source=web&cd=3&ved=0ahUK EwjBgbWq66vJAhVkYKYKHWVXD-EQFggpMAI&url=http%3A%2F%2Fmonitor.textil es.org.tw%2Fdoc%255CFAUS1010821-03014.doc&usg=AFQjCNFmGd8PdKEf42X87Ko VBzfkaOi1yw&sig2=PQDhlRYSYd-Ar_X_Ip74Dg http://wiki.mbalib.com/zh-tw/RCEP http://www.lawtw.com/article.php?article_category_id=1968&article_id=110858&job_id= 190398&template=article_content http://zh.cn.nikkei.com/politicsaeconomy/economic-policy/17008-20151118.html http://gb.chinareviewnews.com/doc/1034/2/8/8/103428860_2.html?coluid=50&kindid=107 5&docid=103428860&mdate=1015083700 http://www.rocidea.com/roc-15494.aspx http://statistics.amis-outlook.org/data/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