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十六屆三中全會」與中共發展策略的轉折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十六屆三中全會」與中共發展策略的轉折"

Copied!
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十六屆三中全會」與中共發展策略的轉折 時  評

時 評 

「十六屆三中全會」

與中共發展策略的轉折

耿 曙

(國立政治大學國關中心助理研究員) 十月中旬舉行的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所謂《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 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下稱《決定》),論者視其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體制 保證」,足與「十四屆三中全會」之《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 定》交相輝映。但前者宣示改革的擴展與深化,而此次所通過文件,其主要意義則在 調整前此二十來的國家發展策略。 一、「建設小康社會」:發展策略的根本轉折 根據《決定》所透露的訊息,中共未來的國家發展策略,將自「促進市場的自由 開放」,逐步轉變為「化解市場的負面影響」以及「警戒市場的任意擴張」。就此目標 而言,根據《決定》所謂「五個統籌」(詳後)觀察,似乎即便犧牲部分成長的績效, 亦屬在所不惜。因此,展望未來,中國大陸的「政府—市場」關係,即將發生根本的 變化:鄧小平「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立場,將為「十六大報告」所標舉之「全面建 設小康社會」所逐步取代,而中共政權的合法性,亦可望奠基於新的基礎之上。 回顧過往,中國大陸二十餘年的改革開放,造成今日嚴峻的社會形勢,例如分 配不均、農工失業、貪污腐敗、價值混亂、社會失序等,無一不深深威脅中共政權的 統治與穩定。因此,無論自江澤民去歲之「十六大政治報告」、朱鎔基今年上半的「十 屆人大政府工作報告」、乃至此次三中全會所推出之《決定》等,無一不指向「建設小 康社會」的方向,顯示中共國家發展策略方向的重大轉折。而此次會議所通過之《決 定》,即係就此新的發展方向,在政策面與制度面,極力規劃落實的成果。 1 1

(2)

第 1 卷 第 11 期 92 年 11 月 展望與探索 前述「發展策略」,實乃中共國家建設的目標、政權穩定的基礎。而不同發展策 略的調整轉折,不但將涉及大陸未來的發展前景,亦將影響中共政權的最終命運, 實值得吾人密切加以注意。此「策略轉折」之意義為何?其深層原因又為何?此即本 文分析的重點。 二、策略轉折的意義:就《決定》切入觀察 相較於前此二十年的中共國家發展策略,其國家/政府的中心任務,主要在 積極推動市場化的擴展,其基本觀點乃透過「市場」取得「增長」。此種發展策略,的 確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也因此衍生出種種社會經濟問題。因此,中共近來的 政策宣示,乃一改昔日的基本立場,強調「增長速度」與「分配平均」並重、「經濟發 展」與「社會正義」兼顧。此次《決定》所揭示之所謂「五個統籌」,即前述理念的充分 展現—其中「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無疑涉及分配問題,而「統籌經濟社 會發展」、「統籌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則又隱約與「增長速度」與「社會成本」間的取 捨有關。換言之,《決定》中頗富新意的「五個統籌」提法,實象徵著「均衡/協調發 展」時代的到來,的確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了體制層面的落實與保障。 因此,吾人不應僅以「口惠」、「畫餅」看待中共近年此類政策宣示。展望未來, 中共勢將針對市場經濟中的「分配不公」與「弱勢群體」,推動一系列的治理與保護 政策。此外,如吾人所知,諸如社會保險、公衛體系、收入保障、勞動保護、就業服務、 財經法制、行政服務、乃至環境保護等,本為「市場經濟」的制度基礎,絕非「改革開 放」所能輕易逃避,若不願正面面對,必難推動下一波的市場化改革。因此,就此次 《決定》內容觀察,其以史無前例的比重與地位,凸出對上述各項議題的安排與規劃。 在可預見的將來,中共勢必一則擴張、深化改革,範圍與力度均可望超越昔日局限 ; 另方面則將持續擴張公共支出、製造就業、刺激需求、繁榮景氣、輔導就業、開發西部、 發達農村、振興東北、投入扶貧、打擊腐敗、推動農村稅費改革、完善社會保障體制 (參考《決定》文件之42 項內容),以緩和分配失調、扶助弱勢群體。前瞻未來,中 共似乎有意在市場經濟的架構下,大步邁向「福利國家」,以為其長遠的建設方向。 當然,在中共改革開放的初期,亦時聞類似主張,但以當時背景而言,此類訴 求或來自少數意識形態的堅持者,或來自少數舊有的既得利益。因而回顧往昔,中 共的發展策略,雖曾數度迭宕起伏,然其總體方向,仍朝「市場」大步邁進。相對之 下,近年隨「市場」的逐步擴張,起自社會民間的「分配問題」、發乎廣大群眾的「弱 勢抗議」、基於社會需要的「制度安排」,終而為中共政權所不敢輕率忽視者,兩者 實不可同日而語。故此次發展策略的調整,實有不得不然的社會背景。 三、嚴峻的社經問題:迫於形勢的政策轉折 2

(3)

「十六屆三中全會」與中共發展策略的轉折 時  評 可以想見,此類「政策基調」、「立國基礎」的轉換調整,絕非形成於一朝一夕之 間。因此,吾人若能追索此發展策略轉變的時機與成因,當可進一步掌握其政策變 化的走向。依作者所見,此固與前述社會情勢的日益嚴峻有關,另方面亦受中國大 陸政治繼承的發展過程的影響。若自前者切入,則此次政策轉折,主要在因應近年 嚴峻的社會情勢,使中共不得不未雨綢繆,預為準備。若自後者展開考察,則此一 政策轉折,多少亦與其精英輪替,新人必須鞏固權力有關。本節先就前者加以探討。 如吾人所知,過往的十餘年中,若以經濟增長衡量,則中國大陸的整體表現, 無疑十分耀眼。然而在此類繁榮景象的背後,各種社會問題亦紛紛浮現,威脅政權 的穩定,而為有心人憂慮不已。觀察中共目前所面臨的各種社會問題,雖部分係舊 有體制的沉痾所致,例如如國企冗員、金融壞帳等;部分與轉型失序難脫干係,例 如投機狂熱、腐敗濫權、治安敗壞、價值失範等。但無論如何,前述各類問題,常見 於「經濟轉型」的過渡期間,問題看似迫在眉睫,但隨時間推移、轉型完成,應不致 對社會穩定造成重大的威脅。 但另一類有關「分配/弱勢」的社會問題(主要表現為貧富、東西、城鄉等所謂 「三大差距」),相較下則遠為嚴重。一方面「分配/弱勢」問題,其惡化速度十分驚 人。若任其繼續發展,恐將造成胡鞍鋼等所言之「兩種身分」(城市—農村居民)及 「四個世界」(上海、北京與內陸農村次於第三世界間發展水平的差距)。學者孫立 平亦強調「分配失衡」持續擴大,將可能導致「社會斷裂」的嚴重後果。此外,如「黃 河邊的中國」、「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等相關著作,在在均引起中國大陸內 部極廣泛的討論與關切。另方面,一則由於目前常見的致富途經,多不符社會認可 的手段,再則也因為身處窘境的民眾,生活極端艱難,幾近民不聊生。因此,「分配 /弱勢」問題的政治爆發力,實不容中共輕忽。例如各地屢仆屢起的農民暴動、東北 大慶、遼陽、撫順等地的工潮等,近有因下崗拆遷所引發的南京、北京自焚個案,以 及孫志剛事件所觸發對農民工人權問題的廣泛討論等,凡此種種,無一不明白顯示 , 目前的「分配不均」與「弱勢群體」問題,若未善加處理,及時疏導,極可能從根本 上危及中共政權的延續。中共當局乃不得不痛下決心,針對昔日的發展方略,進行 重大的修正。 四、接班態勢與新人新政:政策轉折的動力 另方面,吾人亦不可忽視中共高層接班態勢,對於上述策略轉折所產生的影響。 因為觀察胡錦濤上臺後的連串政治動作,其中包括:高調「反腐倡廉」:具體表現 為其著名的「西柏坡講話」,提出「兩個務必」,盼以所謂老革命家「艱苦奮鬥」的作 風,針砭目前的黨政風氣。力行「平民主義」:具體表現在其廣受注目的內蒙行, 3 3

(4)

第 1 卷 第 11 期 92 年 11 月 展望與探索 胡氏親身往訪牧戶,體察基層民瘼,實踐上任之初所標榜的「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 繫、福為民所謀」的「三個為民」。關懷「弱勢群體」:胡錦濤自就任後,除經常視察 落後,關懷弱勢外,並主持「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推動劃時代的農村改革(其中涉 及最關鍵的城市戶口及農地所有等問題,結果亦見於《決定》)。提出「振興東北」: 支持溫家寶出臺所謂「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的政策方案,而與「東部發展」、「西 部開發」並列為下階段的國家建設主軸,港媒體乃將此稱呼為「經濟發展的三極論」。 總而言之,胡氏種種刻意舉措,目的或許在塑造與江澤民迥然不同的形象,藉以贏 得基層群眾支持,累積個人的政治資本,以加速對權力的集中掌握。 當然,外界無由得知,胡氏連串的政治動作,究係忠實執行江路線中的「全 面建設小康社會」方向,出面收攏人心,目的在鞏固現有體制,抑或針對江路線之 處處以「先進生產力優先」的原則,進行間接、不點名的批判而來。但毫無疑問,胡 錦濤及包括溫家寶、吳儀在內等相當比例出身於文革、崛起於內陸、甚或具有農村經 驗的「新一代領導人」,無論因「外在形勢」所迫,或因個人「權力誘因」所驅,均可 能更關切分配問題的惡化、更積極對弱勢群體的扶助、更支持前述發展策略的根本修 正。 換言之,若以江澤民為首的「第三代領導核心」,其政策標誌乃「沿海/外向型 的發展」,其社會基礎在於改革過程中的既得利益者,則以胡錦濤為中心的「第四代 領導人」,其刻意塑造的政策形象極可能是「均衡發展」及「弱勢保障」,其所爭取的 對象,則進一步向改革開放中失落的群體拓展。若自此觀察此次「十六屆三中全會」 通過之《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 ,吾人應對中共將如何 「與時俱進」,具有更深一層的體會。 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初中聆聽範 疇的學與教 策略-

因應社會需要的轉變和科學、科技和工程在國際上的急速發展,並根據各類調查

3) 日常逐步發展不同的學與教策略,尋求校內 ( 行政 ) 與校外 ( 資源 ) 支援,留意機會,以擴闊學生的學習 經驗. 4)

中華民國一百零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勞特字第 1063001251 號函訂定 中華民國一百零八年十月二十三日發特字第 1083001675 號函修正第六點附件四

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八月三十日 教育部台(84)參字第○四二七六三號令訂定發布 中華民國八十六年四月九日 教育部台(86)參字第八六○一七四一七號令修正發布第二條、第三條條文

Source: The House News. Source:

甲、 秦朝的統一及其統治措施 乙、 漢武帝的統治政策與疆域拓展 丙、 昭宣以後的政治與社會的發展

近年來學校都積極發展 STEAM 教育,然而發展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