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彰化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社會興趣與職業興趣之相關研究彰化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社會興趣與職業興趣之相關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彰化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社會興趣與職業興趣之相關研究彰化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社會興趣與職業興趣之相關研究"

Copied!
15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

教學碩士學位暑期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胡豐榮博士 許天維博士

彰化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社會興趣

與職業興趣之相關研究

研究生:謝宗哲 撰

中華民國 九十七 年 七 月

(2)

彰化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社會興趣

與職業興趣之相關研究

摘要

本研究旨在了解國小高年級學童之社會興趣、職業興趣的相關情形,並探討 相關因素:年級、性別、出生序與社會興趣、職業興趣的關係,分析其差異與探 討預測情形。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叢集抽樣的方式,抽取彰化縣國小五、六年級共 355 名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工具為「兒童社會興趣量表」與「兒童職業興趣量表」。 統計方法採用 t 考 驗 、 單 因 子 變 異 數 分 析 、 Pearson 積 差 相 關 及 多 元 逐 步 迴 歸 分 析 等 統 計 方 法 , 所 得 結 論 如 下 : 一 、 國 小 高 年 級 學 童 的 社 會 興 趣 因 性 別 之 不 同 而 有 顯 著 差 異 。 二、 國 小 高 年 級 學 童 的 六 種 職 業 興 趣 類 型 因 年 級 之 不 同 而 有 顯 著 差 異。 三、 國 小 高 年 級 學 童 的 六 種 職 業 興 趣 類 型 因 性 別 之 不 同 而 有 顯 著 差 異。 四、國 小 高 年 級 學 童 其 社 會 興 趣 與 六 種 職 業 興 趣 類 型 有 顯 著 相 關 。 五、國小高年級學童的性別能有效預測其社會興趣。 六、國小高年級學童的出生序能有效預測其社會興趣。 七、國小高年級學童的年級能有效預測其六 種 職 業 興 趣 類 型 。 八、國小高年級學童的性別能有效預測其六 種 職 業 興 趣 類 型 。 研究者依據上述結果,提出數項建議,供生涯教育及未來研究作為參考。 關鍵字:社會興趣、職 業 興 趣 、 年級、性別、出生序

(3)

The Relevant Study of Social Interest

and Vocational Interest from

Elementary School High Grade

Students in Changhua County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 between social interest and vocational interest from students of elementary school.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 of grade, gender, birth order with social interest and vocational interest, an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and explore the predictions.

This study adopted the investigation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By means of the cluster sampling, 355 students were chosen from the fifth graders and the sixth graders in elementary school in Changhua County. The investigation applied using questionnaire as its format: the “Children’s Social Interest Questionnaire” and the “Children’s Vocational Interest Questionnaire”. We applied using a vast variety of statistic analysis, this include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were as follows:

1. Gender affects the social interest of each elementary school’s high grade students.

(4)

of each elementary school’s high grade students.

3. The gender affects the six kinds of vocational interest types of each elementary school’s high grade students.

4. There i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social interest and vocational interest of elementary school high grade students.

5. Gender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prediction of social interest for elementary school high grade students.

6. Birth order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prediction of social interest for elementary school high grade students.

7. The difference in year levels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prediction of six kinds of vocational interest types for elementary school high grade students. 8. Gender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prediction of six kinds of vocational

interest types for elementary school high grade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above results, I have included some suggestions for career guidance and for further future research.

(5)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5 第三節 待答問題...6 第四節 名詞釋義...7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社會興趣的理論與研究...9 第二節 出生序的理論與研究...19 第三節 性別、年級與社會興趣之相關研究...27 第四節 出生序與社會興趣之相關研究...29 第五節 職業興趣的理論...30 第六節 職業興趣之相關研究...4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45 第二節 研究假設...46 第三節 研究對象...47 第四節 研究工具...49 第五節 實施程序...66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68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不同年級、性別、出生序之彰化縣國小高年級學童在社會興趣量表上 平均得分差異之比較...69

(6)

平均得分差異之比較 ...77 第三節 彰化縣國小高年級學童年級、性別、出生序與社會興趣、職業興趣之 相關分析...96 第四節 年級、性別、出生序對社會興趣、六種職業興趣類型之迴歸分析...10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07 第二節 建議...111 參考資料 中文部分...116 英文部分...121 附錄 附錄ㄧ 兒童社 會 興 趣 與 職 業 興 趣 量 表 基 本 資 料 ...127 附錄二 兒童社 會 興 趣 量 表 ( 預 試 ) ...128 附錄三 兒童社 會 興 趣 量 表 ( 正 式 ) ...131 附錄四 兒童職 業 興 趣 量 表 ...134

(7)

表 目 錄

表 2-1-1 社會興趣發展良好的人,與自我實現、有成長動機的人,所共同關心 的對象...17 表 3-3-1 預試問卷有效樣本人數分配表...47 表 3-3-2 正式問卷有效樣本人數分配表...48 表 3-4-1 社會興趣量表之項目分析摘要表...50 表 3-4-2 社會興趣量表之因素分析摘要表...52 表 3-4-3 社會興趣量表之信度分析摘要表...54 表 3-4-4 職業興趣量表之項目分析摘要表...55 表 3-4-5 職業興趣量表之因素摘要表...60 表 3-4-6 職業興趣量表之信度分析摘要表...65 表 4-1-1 彰化縣國小五、六年級學童在社會興趣量表之關心與信任要素上之 t檢定分析摘要表...70 表 4-1-2 彰化縣國小五、六年級學童在社會興趣量表之接納要素上之t檢定分 析摘要表...70 表 4-1-3 彰化縣國小五、六年級學童在社會興趣量表之同理心要素上之t檢定 分析摘要表...71 表 4-1-4 國小男生、女生學童在社會興趣量表之關心與信任要素上之t檢定分 析摘要表...72 表 4-1-5 國小男生、女生學童在社會興趣量表之接納要素上之t檢定分析摘 要表...72 表 4-1-6 國小男生、女生學童在社會興趣量表之同理心要素上之t檢定分析 摘要表...73 表 4-1-7 彰化縣國小高年級學童出生序在社會興趣量表之關心與信任要素 上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74

(8)

表 4-1-8 彰化縣國小高年級學童出生序在社會興趣量表之接納要素上之單 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75 表 4-1-9 彰化縣國小高年級學童出生序在社會興趣量表之同理心要素上之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76 表 4-2-1 不同年級、性別、出生序之彰化縣國小高年級學童在六種職業類型 上的平均數、標準差及排序...78 表 4-2-2 彰化縣國小五、六年級學童在職業興趣量表之實用型職業興趣上 之 t 檢定分析摘要表...81 表 4-2-3 彰化縣國小五、六年級學童在職業興趣量表之研究型職業興趣上 之 t 檢定分析摘要表...81 表 4-2-4 彰化縣國小五、六年級學童在職業興趣量表之藝術型職業興趣上 之 t 檢定分析摘要表...82 表 4-2-5 彰化縣國小五、六年級學童在職業興趣量表之社會型職業興趣上 之 t 檢定分析摘要表...83 表 4-2-6 彰化縣國小五、六年級學童在職業興趣量表之企業型職業興趣上 之 t 檢定分析摘要表...83 表 4-2-7 彰化縣國小五、六年級學童在職業興趣量表之事務型職業興趣上 之 t 檢定分析摘要表...84 表 4-2-8 彰化縣國小男生、女生學童在職業興趣量表之實用型職業興趣上 之 t 檢定分析摘要表...85 表 4-2-9 彰化縣國小男生、女生學童在職業興趣量表之研究型職業興趣上 之 t 檢定分析摘要表...85 表 4-2-10 彰化縣國小男生、女生學童在職業興趣量表之藝術型職業興趣上 之 t 檢定分析摘要表...86 表 4-2-11 彰化縣國小男生、女生學童在職業興趣量表之社會型職業興趣上 之 t 檢定分析摘要表...87

(9)

表 4-2-12 彰化縣國小男生、女生學童在職業興趣量表之企業型職業興趣上 之 t 檢定分析摘要表...87 表 4-2-13 彰化縣國小男生、女生學童在職業興趣量表之事務型職業興趣上 之t檢定分析摘要表...88 表 4-2-14 彰化縣國小高年級學童出生序在職業興趣量表之實用型上之單因子 變異數分析摘要表...89 表 4-2-15 彰化縣國小高年級學童出生序在職業興趣量表之研究型上之單因子 變異數分析摘要表...89 表 4-2-16 彰化縣國小高年級學童出生序在職業興趣量表之藝術型上之單因子 變異數分析摘要表...90 表 4-2-17 彰化縣國小高年級學童出生序在職業興趣量表之社會型上之單因子 變異數分析摘要表...91 表 4-2-18 彰化縣國小高年級學童出生序在職業興趣量表之企業型上之單因子 變異數分析摘要表...92 表 4-2-19 彰化縣國小高年級學童出生序在職業興趣量表之事務型上之單因子 變異數分析摘要表...93 表 4-3-1 彰化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社會興趣、六種職業類型之積差相關摘要 表 ………96 表 4-4-1 彰化縣國小高年級學童各自變項與社會興趣、六種職業興趣類型之 積差相關分析表...100 表 4-4-2 年級、性別、出生序對社會興趣之關心與信任要素逐步多元迴歸分析 摘要表...101 表 4-4-3 年級、性別、出生序對社會興趣之接納要素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101

(10)

表...102 表 4-4-5 年級、性別、出生序對職業興趣之實用型類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 表...103 表 4-4-6 年級、性別、出生序對職業興趣之研究型類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 表...103 表 4-4-7 年級、性別、出生序對職業興趣之藝術型類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 表...104 表 4-4-8 年級、性別、出生序對職業興趣之社會型類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 表...105 表 4-4-9 年級、性別、出生序對職業興趣之事務型類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 表...105

(11)

圖 目 錄

圖 2-1-1 生命樹...12 圖 2-5-1 Holland的六角形興趣模式...36 圖 3-1-1研究架構圖...45

(12)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我想當醫生,因為可以救人,也很有成就感……」;「我想當警察,當警察 可以伸張正義,保護好人,使作姦犯科的人得到應有的懲罰……」;「我將來要成 為發明家,可以發明很多東西,造福人類……」;「我要當老師,因為可以教小朋 友讀書…… 」。以上這些都是在國小學童的作文「我的志願」中常常可以看到的 內容,有些是童言童語,有些是帶有崇高理想,可見在孩子小小的心靈上,已對 自己未來有所憧憬。 「生涯」是近幾年來廣受重視的教育理念,透過生涯教育的推展,以協助個 體與外在工作世界的接觸,獲得適當的生涯規劃及追求自我不斷地成長與進步。 適當的生涯選擇需要個人了解其性向、興趣、抱負和限制,在這發展歷程裡,個 人特質、性別、家庭背景、社會環境及其交互作用都是會影響生涯抉擇的要素, 也決定了個人獨特的生涯走向。因此,生涯不僅是一份職業所能代表的意義,它 更是個人發揮潛能,行有餘力時能回饋社會的關鍵。生涯教育的目的應有突破障 礙、開發潛能和自我實現等三重更積極的意義(羅文基,1991)。Clark(1978) 指出,生涯教育的意義與目標為:1.提供工作世界的訊息與經驗;2.提供職業技 巧及相關知識與技能的學習;3.發展有利個人工作職責的正確態度;4.發展個人 的價值觀念、人際技巧及溝通和決策技巧;5.促使學校將學習與個人未來的就業 準備相結合。 再來,隨著科技之蓬勃發展,社會之快速成長,現代人知識水準不斷提昇, 在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質的同時,「生涯」(career)課題已成為大家討論的重點, 「生涯規劃」(career planning)、「生涯輔導」(career guidance)、「生涯教育」 (career education)、「生涯管理」(career management)的觀念已如雨後春筍

(13)

般地在學術界、企業組織及教育領域中受到重視。 此外,Adler 的個體心理學認為人格是主觀的、動力的、一致的、創造的、 個人的與獨特的,並強調行為的意義性與目的性。因此,個人對自己所處的情境 會有其主觀的解釋,再藉著自我創造力,構設一個最終目的,使自己不斷朝向這 個自我理想前進,這種指導個人行為趨向某一固定的方向,並構成人格的獨特結 構,就是 Adler 所稱的「生活型態」。而促成這個有意義、有目的之行為的動力 則來自於個人為克服自卑感所產生的對優越感的追求,且每個人實現這個動力的 方式不同,Adler 以追求優越(striving for superiority)來代表人格發展的 動力,也是自我的基本功能。Adler 更進一步指出,追求優越不只是消極的彌補 其本身的缺陷而已,更是一種向上追求完美,朝向一至善、圓滿的社會理想而努 力不已的潛力,此即「社會興趣」。依 Adler 的看法,「社會興趣」是人類內在的 一種潛能,不僅包括對團體或社會的認同與移情作用,而且還包括一種追求社會 的意願,這是自我的創造力所發揮的作用。如果每一個人都有移情與認同的心理 作用,則對自己、對他人、對環境,均能作明晰的認識與判斷,就能產生正常的 情感與健康的心理(陳昭雄,1970;Lundin,1989)。這樣不只有助於健全人格的 發展,更有益於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和諧,並在合作中改善大家所共同生存的社會 環境。因此,學校教育上若能提高兒童的社會興趣,則兒童在日常生活中應當會 顯現出較多的合作行為,進而可以改善兒童的同儕關係、親子關係與師生關係, 提高自我概念,使其具有良好的生活適應狀態,將對未來職業興趣發展有正面影 響。綜觀國內,把「社會興趣」與「職業興趣」拿來做相關研究尚不多見,故本 研究希望了解國小高年級學童的社會興趣與職業興趣的關係,此乃研究動機之 一。 在小學階段實施生涯輔導的重要性,可以從 Parks(1976)根據美國的一些 研究所做的三點歸納看出來:兒童至少在小學三年級以前,就已經形成對職業的

(14)

選擇上並無差異;小學階段的兒童對職業角色並未形成刻板的印象(許淑穗, 1992)。由以上三點看來,小學生心中已經具有對職業的想法,應該透過適當的 輔導,給予更多的機會認識社會上各行各業,並培養其正確的生涯態度及價值 觀。發展是循序漸進的歷程,兒童時期的經驗對於日後發展的影響甚為深遠(張 春興,1986;鄭慧玲,1987),所以探討有關生涯的議題,應該從小學開始,故 本研究期望以國小高年級學童為樣本,進而了解五、六年級學童其職業興趣的差 異,並探究社會興趣是否存在不同,此乃研究動機之二。 職業常帶有性別的差異,例如工程師多半是男生,護士多半由女生從事。在 傳統的社會中,性別角色是決定一個人職業的重要因素,所謂「男女有別」--男 生要有男生的樣子,女生要有女生的樣子,否則會受到社會許許多多有形無形的 壓力(李美枝,1981)。 Bailey 和 Nihlen(1989)認為小學生涯輔導的一個重 要目標便是打破性別刻板印象,藉著提供更多生涯的訊息,則職業因性別不同而 被排斥的機會便會減少,這對小學階段的兒童來說是很重要的。Gottfredson (1981)指出 6-8 歲的兒童會排除與性別不符的職業,若是兒童產生性別角色刻 板印象,那麼對於其日後的生涯發展會有顯著的影響。國內洪若烈(1980)對國 民中小學生的職業興趣研究中發現有顯著的性別差異,徐孟弘(1995)的研究也 發現,性別在職業興趣上具有顯著的影響力,並且具有預測的效果。 再則,社會興趣是天賦潛能,社會興趣高的人,對周遭人、事、物有較高的 興趣,能了解、同理、關心他人,願意與人合作,與人相處有歸屬感、自在感, 是否因為不同的性別導致「社會興趣」產生差異,是值得研究的課題,故本研究 特將性別列為研究變項,比較高年級男女學童與「社會興趣」的關係,並一起探 討性別與「職業興趣」的影響,此為研究動機之三。 Adler 認為家庭中每一個兒童的出生,在遺傳、環境以及情境上各不相同, 因此不同出生序的個體,會形成不同的人生經驗,個人對此經驗的解釋又各不相 同,也因此塑造了不同的人格,出生序乃成為瞭解個體人格的關鍵(魏麗敏、黃

(15)

德祥,1995;Lundin,1989)。換言之,出生序不僅影響個體覺察家庭關係的互動, 也會影響其對所在地位的主觀認定。父母對子女排行常有其特定的期待,使孩子 表現出不同的行為,而深深影響到孩子的人格發展(許維素,1992)。根據 Adler、 Dreikurs 與 Ferguson 所主張,尋求歸屬感和被接納是人類行為的基本目標,也 是社會興趣發展的原由。而父母是兒童第一個尋求歸屬的對象,父母的注意會使 兒童有歸屬和被接納的感覺,Adler 學派學者認為手足之間為了爭取父母的注 意,必然存在著某種程度的競爭,經常藉由不同的行為、興趣和特質的顯現,努 力獲取其在家庭中的地位,Adler 認為不同出生序的兒童會朝不同的方向努力, 這些努力的方向與表現不必然是好的,但在孩子看來似乎是最有效的(Shulman & Mosak,1995)。 Adler 將出生序分為老大、老二、中間、老么、獨生子女五類,每一類各有 其獨特明顯的人格特質。例如,老大通常會表現出負責任、值得信賴的態度;老 二較易與人合作;中間子適應力較佳、較有野心;老么較依賴;獨生子女較自我 中心等。從 Adler 的理論來看,出生序影響個人對情境的主觀解釋,因而造成 不同出生序的人有不同的行為表現與人格特質,其社會興趣也將有不同程度的發 展。因此本研究在探討出生序對社會興趣影響的同時,研究者也抱持高度的興 趣,是否因為出生序的不同也對國小高年級學童的社會興趣、職業興趣產生某種 程度的影響,此為研究動機之四。 綜合上述,本研究將以 Adler 與 Holland 的理論為基礎,探討國小高年級 學童之不同年級、性別、出生序對社會興趣及職業興趣的影響,並進一步分析國 小高年級學童社會興趣與職業興趣的關聯性,以幫助教師對國小高年級學童的社 會興趣與職業興趣有更深一層的認識,最後提出結果與建議,期能作為輔導國小 學童的依據。

(16)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主要的研究目的如下: 一、編製適用於國小階段學童之「社會興趣量表」與「職業興趣量表」。 二、了解國小高年級學童在不同年級、性別、出生序與社會興趣的影響。 三、了解國小高年級學童在不同年級、性別、出生序與六種職業興趣類型的影響。 四、分析國小高年級學童社會興趣與六種職業興趣類型的關聯性。 五、根據研究結果對國小學童的輔導提出建議。

(17)

第三節 待答問題

基於上述的研究目的,茲將本研究的待答問題說明如下: 一、國小高年級學童的社會興趣是否因年級、性別、出生序之不同而有所差異? 二、國小高年級學童的六種職業類型是否因年級、性別、出生序之不同而有所差 異? 三、國小高年級學童其社會興趣與職業興趣的關聯性為何? 四、年級、性別、出生序是否能有效預測國小高年級學童的社會興趣? 五、年級、性別、出生序是否能有效預測國小高年級學童的六種職業興趣類型?

(18)

第四節 名詞釋義

為使本研究所涉及的幾個重要名詞更加明確清晰,分別做以下的意義詮釋:

壹、國小高年級學童:

係指就讀於彰化縣國民小學之五、六年級學生而言。

貳、出生序:

指兒童在家庭中的出生次序。本研究根據 Adler 的論點,將出生序分為老 大、老二、中間、老么、獨生子女等五類。其中老大是指二子以上(含二子)家 庭的老大;老二是指二子家庭的老么;中間是指三子以上(含三子)家庭排行中 間者;老么是指三子以上(含三子)家庭的老么;獨生子女則指無兄弟姊妹者。

参、社會興趣:

個人對自己、對他人、對事物所表現出來的態度傾向。本研究是以受試者在 研究者編製之「兒童社會興趣量表」上獲得的分數為社會興趣的指標。

肆、職業興趣:

職業興趣係指個人對某一類型職業有興趣的程度,Holland(1985) 認為一個 人的職業興趣就是個人人格的表現,經由個人和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從中發展 出應付環境的習慣及偏好使用的方法,因此決定了個人職業選擇的方向及其職業 適應與滿意的程度。Holland 將職業分成六大類,包括實用型、研究型、藝術型、 社會型、企業型、事務型。本研究中受試者在「兒童職業興趣量表」上的得分, 某一類型的得分愈高時,表示對該類型的喜愛程度愈高,反之則愈低。

(19)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研究範圍

本研究因研究者在人力、物力和時間上的限制,無法實施大規模的全面性調 查,故本研究只以就讀於彰化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為取樣範圍,因此在推論時只宜 推論至各方面背景相似的團體。

貳、研究限制

一、研究區域的限制:本研究只限於彰化縣,不包括台灣省或台北市、高雄市等。 二、研究對象的限制:本研究的對象只限於彰化縣國民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童, 不包括其他年級的學童。 三、研究方法的限制:本研究採用量的研究方法,以問卷調查法為主,雖可蒐集 到較廣泛的資料,但容易受填答者意願的影響,可能會有 所保留。 四、研究時間的限制:因時間限制,本研究僅進行問卷的發送、回收及分析,並 未做進一步的深入訪談。

(2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主要的目的是在探討與本研究有關的文獻,全章共分六節,第一節主要 是描述社會興趣的理論與研究;第二節是探討有關出生序的理論與研究;第三節 是探討性別、年級與社會興趣之相關研究;第四節是探討出生序與社會興趣之相 關研究;第五節是探討職業興趣之理論;第六節是探討職業興趣之相關研究。

第一節 社會興趣的理論與研究

社會興趣是 Adler 的人格理論中,一個很重要的概念。 Ansbacher(1968) 提到,社會興趣是重要的人格特質,它反映出個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並且廣泛 的影響其他各方面的人格特質和態度。本節將引述與說明學者對社會興趣的討論 及定義。

壹、社會興趣的源起

二十世紀初 Adler 和許多心理學家為了走出佛洛依德的泛性論與生物決定 論,建立有別於古典心理分析學派的個體心理學派。他的思想及在心理學上的貢 獻,影響所及包括日後的存在主義、個人中心、完形治療、溝通分析、理情治療、 行為治療等學派。社會興趣的概念早在 Adler 童年時期就已醞釀種子,並用一生 來實踐完成他的社會興趣理論。 一、 Adler 其人 Adler 曾寫到:「我從小就對同伴感到興趣,現在亦覆如是。」 … 。Adler 求學時候,就對心理學、哲學、政治學和社會學發生興趣。高中畢業進入醫學院,

(21)

對病理解剖學十分感興趣。他幫助學業較差的同學研究功課,關心社會情況和問 題。一八九五年醫學院畢業,在維也納醫院工作。 對他來說,病人不只是病例。他從不把疾病單獨看待,總是試圖瞭解整個人 格,並找出心理與身體的關係。當時的糖尿病無法治愈,使他眼睜睜看著年輕的 病人死亡。這種無能為力的感覺使他想放棄一般的行醫工作,作特殊的研究。 Adler 除了工作還經常參加聚會,他是很多社團活動的社員,有很多朋友,和家 庭的關係也非常密切。1932 年他開始在美國的長島醫學院擔任醫學心理客座教 授。此後他暑假期間回到維也納講學,學期中則在美國講學。1 9 3 7 年 5 月 2 8 日,不幸因心臟衰竭逝世。 二、 社會興趣的的種子 Adler 在其生命的最初,就已埋下社會興趣的種子,儘管生為次子所感到的 不平與不安、生理上的缺陷、在面對死亡時的恐懼等等的自卑,形成早年的記憶。 但他在高度的社會興趣下,不減對人的關心和興趣,不斷與人來往互動,超越自 卑,進而追求更遠大的目標,社會興趣早已在他的生命中成型。不僅為自己,也 為心理學和許多的人開創更美好的前景。他和一些其他來自歐洲的心理學家一 樣,離開心理分析學派後,自成一家,最後在美國發揚光大。他不僅在心理學上 有卓越的貢獻,對教育工作的孜孜不倦,令後人敬佩推崇。

貳、個體心理學

Adler 在一九 0 二年加入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8)的心理分析 學派,他並非佛洛伊德的學生,也未曾接受過任何分析或上過課,他只是對佛洛 伊德的理論很有興趣,因此參加討論,他因反對泛性論而離開心理分析學派,他

(22)

與佛洛伊德理論的根本不同點在於個體心理學(Individual Psychology),認為 根本的動機是權力慾望而非性慾望。

一、個體心理學

Adler 受到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的影響,他 引用威廉詹姆斯的話「唯有直接與生活發生關係的科學,才是真正的科學。」因 此,他認為理論與實務是不能分開的。個體心理學將個體生活看成整體,強調尊 重人性尊嚴與個人特質。以人格的完整性及不可分性為前題。他認為人是具有創 造力的、負責任的,並依照自己的理想向著設定的目標不斷形成、變化和成長 (Mosak,1973)。 整體性(holistic)人格是指個體是社會體系的一部份,我們應著重個體的 人際關係,而不能僅只注意內在心理動力。 Adler 相信人具有主宰自己命運以 及改善生活的能力。每個人的人格發展和社會有密切關係,同時人格發展受到個 人所定的目標以及追求卓越的驅力所指引,每個人都渴望歸屬於團體。 二、個體心理學的主要要素 Ferguson(1984)用三個主要要因素來詳細闡述個體心理學: (一)整體與獨特性 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完整個體,整體性和獨特性並非用以對抗社 會,而是和社會相互依存、了解與適應生活環境。個體在生活中有其獨特的生存 方式、想法、觀點以及追求的目標。 (二)目標導向 每一個人的行為都有其目的,了解其目標才能得知行為代表的真實意涵。而 生活目標賦予人驅使力,這個驅使力可以克服自卑感和產生安全感。目標是一個 個體主觀的歷程,每一個人各有其目標,每一個目標代表個人對事情的認知和決

(23)

定。

(三)社會性

Adler 強調社會決定,人是因為受到社會驅力影響,在人際互動中發展其獨 特的生活型態。人基本上是渴望歸屬於團體,在社會化過程中發展個體。

三、人格發展論

Adler 的人格發展論是個體心理學的中心。Anthony M.Bruck(1979)用生命 樹(the tree of life)清楚地說明了其人格發展的型態(圖 2-1),並且將人 格發展分成兩個階段予以說明: 第一個階段:構成期(formative period),五歲以前,主要的發展因素為生理 特質、家庭社經地位、家庭型態、性別、家庭教育。 第二階段:形成前期(pre-formed period),從五歲開始,主要的發展因素有對 自我、困難、他人、異性、人生的態度,個人以這些態度面對個人與社會、職業、 婚姻三大任務。

(24)

資料來源:家庭組型、家庭氣氛對兒童自卑感、社會興趣、生活型態形成之影響 (頁 17),許為素,1992,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台 北。 事實上 Adler 的學說很多,例如原型(早期人格形成)、自卑感(因原型錯誤 產生的心理狀況)、出生序(因出生順序而產生的特質)、生活方式(朝向生活目標 前進的特性)、早期記憶(對原型的回憶,了解生活方式的方法)等等,在在顯示 出 Adler 的心理學是每一個個體在其社會環境中的心理學。

参、社會興趣理論

一九一八年 Adler 首次提出德文「Gemeinschaftsgefuhl」,許多人將它譯為 社會情感(social feeling)、團體情感(community feeling)、同伴情感(fellow feeling)、團結一致感(sense of solidarity)、團體興趣(community interest)、 社會感(social sense)以及社會興趣(social interest)(Ansbacher,1978)。 Gemeinschaft 的字義是社會,gefuhl 是一種主觀狀態(吳淑禎,1991)。 一、社會興趣的意涵 Adler 認為這是一個「永恆整體」的概念,是人們追求至善至美的理想世界。 為了達到此目標,在過程中不斷努力與發展,個體願意犧牲小我完成大我,同時 彌補自卑感造成的不足。具有社會興趣的人,能「用他人的眼睛來看,用他人的 耳朵來聽,用他人的心去感受」(Adler,1964)。 Adler 並不認為個人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在於與別人的人際關係中,具體而 言,他認為個人的幸福只有積極參予社會才能得到,他強調所謂參予是指平等的 合作者的參與,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具有絕對的價值,不允許個人被社會疏離, 也不允許社會因個人而疏離(劉焜輝,1994)。

(25)

許多學者將社會興趣作進一步闡釋。Allen(1971)認為社會興趣是一種歸 屬感,是構成進取心的要素,他認為有社會興趣的人,覺得自己和他人有密切的 關係,而願意與他人共同分享成就、喜悅和困難,使生命更豐富。Crandall(1980) 將社會興趣解釋為「對他人和自己幸福真誠的興趣與關懷」。 Adler 將人視為社會體系中的一部份,社會興趣是人類歸屬感、追求卓越動 機、成為社會整體的一部份的驅力(Ludin,1989)。Ansbacher(1991)認為那是 一種心理過程(psychological process),社會是心理過程的外在目標(object)。 社會興趣的心理過程包括同理心、認同感、合作、評價的功能、未來導向和獨立。 個人能知道並且體會自己是隸屬社會中的一員,並且能夠關心全人類甚至全宇宙 的利益。 二、社會興趣的重要性 Adler 認為個人是自卑而脆弱的,人們才會集體住在社會裡,因此社會合作 才是個體的拯救之道。他表示當社會興趣產生時,自卑與疏離感會消失。他並且 慣用反向的例子來證明缺乏社會興趣的後果以及社會興趣的重要性,例如犯罪和 缺乏社會興趣有關。 Kaplan(1991)具體說明了具有社會興趣的人在行為、情感和認知三方面的 表現: (一)認知方面 有社會興趣的人能了解自己在權利義務上與他人是平等的,並且了解人與人 的和諧相處攸關社會的繁榮衰敗。因此當個人追求自我利益的同時,也要兼顧團 體的利益,作一些對社會有益的事。 (二)行為方面 在行為方面是指願意盡其所能幫助、鼓勵、了解他人,和他人分享事物,並

(26)

(三)情感方面 有社會興趣的人對社會有歸屬感,能與人相處自在互相信任,並且能夠接受 自己的不完美,對社會充滿希望。 個體心理學的貢獻,就是能明白同理心及了解乃是社會興趣與天地同諧的一 種表現。所謂同理心 (empathy) 就是設身處地的想法,Adler 認為社會興趣高者 常能體會別人的主觀經驗和感受,了解別人的想法,他們能以合理容忍的態度待 人,能向他人認同。他們不只是有自己的主張,而且也有與人一致的想法(common sense),基於此,他們自然容易和別人合作,對別人的事感興趣。Adler 對於此 點極為重視,他曾指出:「正常人是生活於社會之中,其生活方式能與社會完全 配合,而社會能由其工作獲益」(黃堅厚,1985)。

肆、社會興趣的發展

Adler 認為每一個體都是社會的一部分,而所有人類的主要基本需要即是歸 屬於一個社會的需求。換言之,歸屬需求即是社會興趣發展的原由。初生的嬰兒 必須依賴他的照顧者,才能生存下去,因此個體第一個尋求歸屬的對象,必然是 他的主要照顧者,這種依賴與照顧的互動就形成了親子關係。Adler 以為母子之 間的接觸是社會興趣的起點,並由此產生愛與合作。但母親是否善盡職責的給予 嬰兒各種必要的協助並滿足其生活的各項需求,將助長或抑制孩子社會興趣的發 展(陳昭雄,1970)。不過若從 Adler 認為人格是主觀、創造的,及家庭星座的 觀點來看的話,母親對孩子社會興趣發展的影響力,仍要視孩子如何解釋母親的 行為而定。 社會興趣是一種天生的潛能,必須在與他人的互動關係中發展,尤其是和母 親的互動關係,而使其充分發展,必須仰賴教育的開導。因此,家庭教育對兒童 未來社會興趣的發展,影響很大。親子及手足之間若有和諧親密的關係,則有助

(27)

孩子未來的情緒發展趨於成熟穩定,並進而擴大此種親情去愛他人。如果孩子的 成長過程中缺乏親情或母子、手足之愛,常易導致各種生理的、心理的病態,這 都是因為父母教導子女的方法不良,而使社會興趣的潛能未受到充分開展。社會 興趣缺乏或不足的人,也是適應不良的人,他們所有生活中的挫敗都肇始於兒童 期錯誤的生活型態。Adler 認為有三種錯誤的生活型態是形成於兒童期的,分別 是自卑的、被寵壞的和被忽略的兒童。若要改善其錯誤的生活型態使其身心健康 發展,唯有教育一途。 關於社會興趣的發展過程,以 Anthony M. Bruck(1979)的闡述最詳盡,他 以同心圓的方式說明社會興趣發展的歷程與範疇。個體首先覺察到自己的存在, 然後是自己和母親的關係,接著發現自己和家庭其他成員(父親、兄弟姊妹、同 住的親戚)的關係。在家庭這個圓圈之外,個體和所屬的團體、國家、班級、信 仰、種族、性別的成員發展出社會感或一體感(feeling of community),最終 的理想是個體和全人類無止境的一體感,這也是唯一的教育理想,人類的價值之 所在。Bruck 以為每一個圓圈和圈內的每個小部分,都代表著個體心理上的成 長,但假如個體沒有和母親以外的家庭成員,以及所屬的團體、國家、班級、信 仰、種族和性別中的其他人發展出一體感的話,這些反而會成為心理上的障礙, 而且也表示個體必定受困在「我與母親」的這個圓圈中了。其意義正如 Adler 所 指稱的一樣──「母子關係是社會興趣的起點」,一旦沒有良好的母子關係,社 會興趣的發展將因而受阻。為了幫助個體向外擴大其社會感或一體感的範圍,我 們必須在人們心理上的斷崖絕壁之間搭起互通的橋樑,而搭橋的任務就有賴父母 的教養和社會的教育了。

伍、社會興趣與自我實現

Ansbacher(1968&1991)指出,既然社會興趣是心理健康的指標,那麼社

(28)

會興趣高的人就是心理健康的人。更進一步的說,因為 Maslow 所謂自我實現的 人也是心理健康的人,則社會興趣高的人與自我實現的人之間應該有其相似之 處。因此,Ansbacher 以兩者所關心的對象為主題,列表比較 Maslow 描述的自 我實現者,與 Adler 描述的高社會興趣者,他們所顯現出來的各種特質,其背 後真正關心、在意的主要對象(表 2-1-1)。Maslow 和 Adler 同樣重視行為背 後的目的,也無怪乎 Adler 被推崇為人本心理學的前驅(郭為藩,1988)。 由下表中可以發現,社會興趣發展良好或自我實現的人,都能關心、接納自 己和他人;願意與人合作,建立平等、良好的互動關係;能自在安適的生活在現 實之中,並覺察其中的變化與接受既存現況的優缺點;認同並遵守社會規範;欣 賞美的事物;努力提升自我的內在心智,為大眾的福祉努力、創新。 學校教育若能提升兒童的社會興趣,將可使兒童與環境有良好的互動,建立 正確的自我概念,健全其人格發展,朝向自我理想努力,以求達到自我實現的境 界。 表 2-1-1 社會興趣發展良好的人,與自我實現、有成長動機的人,所共同關心 的對象(譯自 Ansbacher ,1968&1991) 關心的對象 社會興趣的努力 成長動機 自己 價值感和重要感,勇氣 和樂觀 接納自己、他人和自然 他人的意見 不依賴他人的意見 獨立;自治;不偏不倚 自身以外的問題 克服一切以取代個人 的自卑感 關注自身以外的問題 同儕 成為同儕、朋友 較好的人際關係和友誼。 同儕 平等、與人合作 民主而非權威的性格結構

(29)

表 2-1-1 社會興趣發展良好的人,與自我實現、有成長動機的人,所共同關心 的對象(譯自 Ansbacher ,1968&1991)(續) 關心的對象 社會興趣的努力 成長動機 人類 人類之愛 社會興趣;認同人類 現實生活 自在的生活,承認普遍 存在的優缺點 與現實有舒服的關係,更有 效的察覺現實 全世界 和全人類和睦相處,有 宇宙感 廣闊無垠的感覺,神祕的經 驗 道德 宗教和道德感 清 楚 道 德 規 範 和 行 為 方 式,遵守社會行為的方式 美學 較好的審美觀 熱衷對美的欣賞

(30)

第二節

出生序的理論與研究

壹、出生序的意義與內涵

出生序是一個人在家庭裡的順序位置。在任一個家庭中,父母會根據孩子的 性別和出生序而對孩子有所期待。每一個家庭中的孩子都會用他自己的方式去了 解那些期待自己表現的人。Adler 發現在任一個文化中,假如普遍的對某個出生 序的人有一致的期待,那麼出生序就會影響個人的特質,並且顯現出構成生活型 態種類的特殊行為模式(Shulman & Mosak,1995)。 Adler 特別重視手足關係與出生序,這點使其理論顯得突出。依照出生序, 他指出一個人在家庭星座中的先後位置,基本上有五種可能:老大、老二、中間、 老么、獨生子女(Lundin ,1989)。出生序有年齡序位和心理序位兩種涵意,出 生序與家庭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將使得孩子形成某種出生序的心理特質(曾端 真,1997)。Adler 曾特別對出生序的影響提出說明:1.同一家庭的孩子並不出 生在相同的環境。老二出生的心理情境和老大不同。2.心理情境不是實際的出生 序,但它是重要的。假如老大是低能的,老二可能就承擔起老大的角色。3.手足 間年齡差距大,他們之間的競 爭 可能 會 減 少。4.出生序不是 一 個 絕對 的 決 定 性 , 而 是 一 個 影 響 因 素 (Shulman & Mosak,1995)。 也 就 是 說 , 很 多 來 自 同 一 個 家 庭 的 人 , 之 所 以 會 有 許 多 迥 異 的 行 為 表 現 , 乃 是 由 於 沒 有 任 何 兩 個 小 孩是出生在同一個環境的。因為每一個孩子的出生,便是家庭環境的 一項變動,也是家人互動模式的再次調整。再者,每一個孩子出生之際,父母的 年齡、經驗、經濟狀況也已有所不同。每個孩子在家庭組織的排列中各有其特殊 地位,這種地位會建立其特殊的權利、職責及角色。出生序的理論認為:父母對 於出生序本身有著不同的角色期待,對於不同出生序的兒童會給予相異的鼓勵與 增強,所以使孩子主觀覺得處於迥異的社會環境,而發展出對自己、對他人不同 的態度與行為模式(許維素,1994)。不過沒有一個位置比另一個位置更好,每

(31)

一個都有他的優缺點,每一個人都有他的任務,而且其成人的特質會反映出他童 年時的這些任務是如何被回應的(Shulman & Mosak,1995)。綜合各家學者(許 維 素 , 1994 ; 張 怡 貞 , 1998 ; 魏 麗 敏 、 黃 德 祥 , 1995 ; 嚴 久 惠 , 1998 ; Lundin,1989;Maddi,1996;Manaster&Corsini,1982;Shulman&Mosak, 1995)對 出生序的研究,不同出生序的特徵如下: 一、老大 老大處於一個非常獨特的位置。他剛開始是個獨生子女,從父母那裡得到最 快、最好的照顧。但當第二個孩子出生後,他無可爭辯的必須放棄原先所獲得的 注意和情感,因為這個原因,老大不可避免的會對手足和父母有忿恨和敵意的感 覺。除非父母已經小心的為這個老大準備好,在迎接新來到這個家庭的孩子時, 仍然給予足夠的注意,不然老大就會像 Adler 說的,變成「失去勢力的國王 (dethroned monarch)」。這種對於第二個孩子的到來沒有準備好,可能會使老 大在未來的生活中變成一個神經過敏的、酗酒的、犯罪的、或性變態者。因為曾 經擁有一切,而且仍然喜歡當「第一」、「最好」、「最有權力」或「最有價值」的 角色,這可能會導致老大用各種方式爭取權力,包括攻擊和自大,以便再度獲得 失去的權力。權力與被人尊重,對老大來說,有其重要的份量。父母也通常會授 予老大責任和權力,使其成為子女間的領導者,而且因為遭逢過失去,老大在家 裡對弟妹可能更有同情心。所以老大通常會表現出負責任、值得信賴的態度,發 展領導能力,以合作的方式獲取重要性。然而因為他們會努力保持優勢,同時對 過去的經驗保有正向的態度,使他們易於養成依賴、保守、權威、固執與悲觀的 個性,且因為過於重視成就,而忽略與同儕的互動與關係的建立(許維素,1994; 嚴久惠,1998;Lundin,1989;Maddi,1996; Manaster & Corsini,1982; Shulman & Mosak,1995)。

(32)

老二最可能的特徵是競爭。面對保持在前的老大,老二總是倍覺壓力和自 卑,因此不斷想超越老大,特別是與老大年齡相近、同性別時,更易產生競爭。 他們通常在老大的弱點處發展相對的超越成就,與老大有相反的表現。若老大表 現很好,則老二易否定自己的能力。由於老二乃處於一特殊情境裡,故可能更依 賴、更具攻擊性或較易傾向於力爭上游、較不保守、對未來較有希望、較具競爭 性、社會行為較易發展等表現。此外,在情感上,老二處於一個較有利的位置, 因為他從沒有受到完整的注意,因此,當弟妹出生時,他較能接受分享照顧者注 意力的事實,不會有失去的感覺,此時,老二亦會有中間子的特徵,否則他們將 亦兼具老么的性格(許維素,1994;嚴久惠,1998;Lundin,1989; Maddi,1996)。 本研究中的老二是指二子家庭中的老么。 三、中間 由於家中孩子已多,前有標竿(老大),後有追趕者,既無老么的優勢,又 無老大的權力,週遭都是與之競爭的人,所以他易有壓迫感,可能覺得被擠壓到 一個小區域去尋求他的重要性。相反的,由於他覺得未受到足夠的注意,害怕沒 分享到,且對於不當的待遇或不公平較敏感,而較會發展出自憐、自卑的個性, 成為一個問題兒童(許維素,1994;Shulman & Mosak,1995)。中間子女通常較 有野心、較高社會興趣、較佳生活適應,但也會有較多的叛逆、善嫉妒、想要壓 制別人、也較難與人相處(魏麗敏、黃德祥,1995)。 四、老么 老么在家中通常背負較少的責任和擁有較多的權力,受到家人的寵愛、驕 縱、過度保護,很有安全感(嚴久惠,1998;Maddi,1996)。因為最有可能被寵 壞, Adler 認為老么會是問題兒童,甚至相信「問題兒童的第二大比率來自老 么」(Lundin,1989)。但從積極面來看,其優越的地位,可使其成為超越一般兒

(33)

童表現的成功者。也因為在家中是最小的,比較不會照顧自己,也較不受到尊重, 如此一來常覺得自卑,因此他可能會努力超越兄姊的成就;或表現出依賴、軟弱、 需要別人的服務;或是往家人意想不到的方向發展。故其若非有大作為,便易處 處落於人後(許維素,1994;嚴久惠,1998)。 五、獨生子女 獨生子女一直都是大人注意力的中心,有可能發展出誇大他們自己的重要性 的信念,及贏得大人認同的觀點與技巧,或者可能表現害羞、無助,以博得大人 的同情。獨生子女不可能成為競爭者,因在家裡沒有人和他競爭,常藉著較多的 假想遊戲來排解寂寞,因此他們有較高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有助減少攻擊行為的 發生,在同儕中也比較聰明伶俐。因無手足,習慣與成人交往,往往要求期待別 人為其付出、幫助,故其較難習得與人分享與合作的能力,容易以自己為中心, 只對自己有興趣,當得不到別人的注意時,便會發怒或拒絕與別人合作。由於是 第一個出生的小孩,獨生子女會有部份老大的性格,也由於是家中長久注意之焦 點,所以也有老么的特徵。獨生子女易養成對母親的過度依賴,並會因父母的焦 慮而易感到不安全。所以獨生子女常會是一個過度自我中心、過度依賴、固執、 焦慮、尋求注意的人,甚至在同儕中顯得較自狂、任性、嬌氣、不合群、自治力 差(許維素,1994;張怡貞,1998;嚴久惠,1998;Lundin,1989)。但是,值得 注意的是,Falbo 指出獨生子女是自私的、寂寞的或不適應環境的這個通俗的看 法,並沒有證據可支持它(引自 Manaster & Corsini,1982)。另一方面,關於 獨生子女的正向研究結果顯示,由於父母的行為是其早期模仿的唯一對象,更加 速其少年老成、表現成熟、大人樣、比較慷慨、大方、隨和、有教養、對事情比 較敏感,因而易與人相處。至於在親子關係、學業、自尊上,獨生子女也有較優 越的表現(張怡貞,1998)。

(34)

的資訊。從歷來學者們的理論與研究所得中可以發現,每種出生序位都有正負向 的特質存在,就如 Shulman 和 Mosak(1995)所稱,沒有一個位置比另一位置 好。不過每個人所表現出來的正負向特質之多寡或程度高低,必然因人而異。因 此出生序的研究應該是在幫助我們以更開放、更體諒的角度來看待每個人。

貳、出生序的相關研究

國內有關出生序的研究(李嗣惠,1994;吳秋雯,1996;陳冠中,2000;曾 端真,1997;張貝萍,2000;張虹雯,1999;蔡姿娟,1999)主要在探討受試者 本身出生序與其自我感受、人格特質或家庭、人際互動的關係;亦或是驗證 Adler 的理論。例如李嗣惠(1994)發現不同出生序在 A 型分數得分上有顯著差異存 在,獨生子女高於老二、老么;老大高於老么。塗惠玲(1996)發現老大的守法 態度顯著高於老么。吳秋雯(1996)發現不同出生序兒童分別在「父親教養態度 量表」的「溺愛」、「期待」,「母親教養態度量表」的「溺愛」與「手足攻擊量表」 總分及各分項之得分上有顯著差異。 曾端真(1997)發現不同出生序兒童在「自我期待」上有差異,亦即排行老 大的受試比老二、中間子女和老么有更高比例的人期待「未來有好的事業或角 色」,而獨生子女則無此表示;在期待「自我能力或特質的增進」部分,只有老 二、中間子女及老么有此期待,可能與此三種出生序的兒童較易和兄姊比較,希 望能趕得上兄姊有關,老大和獨生子女則無此需求;在「最希望成為的角色」方 面,獨生子女有強烈的人際需求,希望自己成為「被人喜歡的人」,中間子女則 恰恰相反,但中間子女可能因為較有競爭與比較的壓力,而有比較多的受試者希 望成為「有用的人」。張虹雯(1999)的研究發現不同出生序兒童在跨世代聯盟 上達顯著差異,特別是老么顯著高於老大。 蔡姿娟(1999)發現國中生的寂寞感因出生序之不同而有差異,但並非所有

(35)

老么在寂寞感各層面皆高於老大。陳冠中(2000)以高中生為對象則有稍微不同 的發現,排行居中的高中生受試者,在寂寞總量表及「寂寞無助 」、「歸屬感弱」 二個分量表之平均得分較高,而「缺乏友伴」向度,則以老么分數較高;但整體 上,不同出生序的高中生在寂寞上均無顯著差異。張貝萍(2000)發現不同出生 序的國中生之「自我分化總分」、「涉入核心三角關係」、「情緒穩定總分」、「冷靜」、 「自尊性」有顯著差異。 從以上研究結果發現,部分研究結果雖然顯示不同出生序之間的差異並不顯 著,但仍存在著些微的不同。出生序會影響個人的人格特質、對父母教養方式的 知覺、自我期待的內容及家庭內的情感互動,其中有關出生序與自我期待的研究 結果,不僅呈現了不同出生序之間的差異,也與 Adler 的理論相呼應。 此外,有些出生序的研究(吳秋雯,1996;莊千慧,1994;許維素,1992; 梁淑娟,1990;張怡貞,1998;黃琴雅,1992;曾端真,1997)尚加入性別及其 他背景變項,用以探討父母教養態度、生活適應、人格適應、社會適應、同儕關 係、偏差行為、學業成就、歸因、自我概念等。如許維素(1992)的研究指出, 出生序、性別、手足性別、手足年齡差距在生活型態之獲取依賴型、逃避型、支 配型得分上有交互作用存在。黃琴雅(1992)則發現獨生子女在個人適應、社會 適應、生活總適應及學業成就等項目上都分別優於其他出生序的兒童。中間子女 所知覺的「父親權威態度」和「父母權威態度」較獨生子女高,且中間子女所知 覺的「父母管教態度」與學業成就有顯著相關。陳羿足(2000)發現出生序、性 別和年齡對青少年偏差行為具有顯著的影響力。鄒啟蓉(2000)也發現出生序、 性別、年齡、手足人數和社經地位不同的正常幼兒的社會行為表現有顯著差異。 張怡貞(1998)則發現,與非獨生子女相較,獨生子女的同儕關係較差、反社會 行為傾向較高,張怡貞以為這樣的研究結果可能與獨生子女的樣本以男孩居多有 關,足見性別的影響力。

(36)

導中心的個案,其出生序和父母在檢核表上勾選、陳述的問題數量,其結果發現 父母對每一出生序所勾選、陳述的問題數量和該出生序就診的數量多寡一致,老 大的行為問題比其他出生序,尤其是老么來得多。這個結果支持了 Rosenow 和 Whyte 的觀察:二子或三子家庭的老大到兒童輔導中心的人數明顯的比排行老么 的多(Shrader & Leventhal,1968),這種現象可能與老大像「失去勢力的國王」 有關。 Zajonc、Markus 和 Sampso 的研究發現,老大的智力較高、語言發展較好, 較具支配性(引自 Minnett,Vandell,& Santrock,1983)。Jacobs 和 Moss 發現 母 親 對 老 大 比 對 老 二 花 更 多 時 間 在 社 會 、 情 感 和 照 顧 活 動 上 ( 引 自 Knight,1982)。這種情況正可呼應 Adler 的理論,亦即在老二出生前,老大的 確受到較完整的注意,老二出生後,老大在情感上覺得不再受到完整的注意,而 有「失去勢力」的感覺。 Minnett、Vandell 和 Santrock(1983)發現,當老二顯現出令人高興的行 為或自貶時,老大相對的較會稱讚和教導他們的手足;在性別差異上,女孩比較 會稱讚和教導手足,男孩則有較多中立的行為。Hall(1988)研究有缺陷兒童的 手足時發現,女正常手足比男正常手足在對待他們的手足的態度方面較為負向。 Bermann(1987)分析二子家庭的四種手足型態,結果指出兩個都是男生的手足, 經驗到較多的衝突,在「Harter 兒童自我勝任量表」上的分數顯示有較高的自我 勝任水準,最滿意自己,卻最不滿意他們的手足。相反的,兩個都是女生的手足 則經驗到較多的合作,有較低的自我勝任水準,但較滿意她們的手足。 綜合上述文獻可知,關於出生序的研究,性別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變項, 它也一直被視為是人格發展的重要決定因素。這是因為社會對男、女性別刻板化 的印象,使得個體會根據社會對性別角色的期待與要求,決定自己所需扮演的性 別角色及表現的程度(許維素,1992)。因此在國內外心理學領域的研究中,性 別都是一個必然被探討的變項,而且部分研究結果也常證實男女有別。在我們重

(37)
(38)

第三節 性別、年級與社會興趣之相關研究

有關社會興趣的研究,多是探究其相關人格特質的關係,如合作、利他、助 人行為、心理或行為適應,以及性別差異。 Kaplan(1978)對 290 位 9 到 12 年級的高中生施以 SII 及「囚犯兩難遊 戲」測驗,測量社會興趣與合作行為之間的關係,結果顯示高社會興趣者比低社 會興趣者表現出明顯的合作行為,也支持了 Adler 的理論。 Crandall(1980)以 SIS 和 PDG 對 85 位大學生(男 30 人,女 55 人) 進行 研究,結果亦發現高社會興趣者有顯著的合作行為。此外,Crandall再以同一批受試者 為對象作「莫斯科志願者」(Volunteers in Moscow, VIM)的測驗,測量他們的利他行 為,結果發現志願者在 SIS 上的分數顯著高於不志願者;但志願和不志願者的合作行 為分數卻不如預期,兩組的平均完全相同。另外,他們從不同文獻中發現,SIS 的分數 與同理心量表的分數有顯著相關,可以預測助人行為。這些研究結果不只提供 SIS 的 效度,而且也額外證明社會興趣的概念是一個重要的理論。 Crandall(1980)在編製 SIS 時,也同時進行一些研究,考驗並提供量表的效度, 研究結果顯示 SIS 分數與一般行為或心理適應有相關。例如:在受試的 45 位高中生 填完 SIS 後,請他們寫出自己認為班上對別人最感興趣、最關心和喜歡 別 人 的 同學 三位,及相反的三位,結 果受試的 SIS 分 數與同儕評分相當顯著(t =3.60, df =43, P< .001 ), 支持 SIS 的效度。

Crandall(1980)在以 85 位大學生為受試的研究中發現, SIS 也與Rokeach 的 Value Survey 中的和平、平等、及家庭安全感等價值有顯著相關(分別為 r=.32、.30、.43 ; P <.005、.01、.001)。同一組受試也接受 The Purpose of Life Test,本測驗分數高表示受試者認為生活很有意義,結果也與 SIS 分數達 顯著相關(r = .32, P<.005),即社會興趣高者對生命持正面肯定的態度,且 能和宇宙和諧相處。

(39)

Crandall(1980)發現 46 位大學生在與 Multiple Affect Adjective Check List 的三個分量表敵意、焦慮、憂鬱的相關中,只有敵意與憂鬱和 SIS 的分數 達到顯著負相關。Crandall 在所編的 Philosophy of Human Nature Test 中的 兩個分量表(分別測量對別人的「利他」和「可信賴度」的信心)對同一組受試 施測,結果SIS分數高的受試者,對別人在上述兩方面的信心也較高(r = .32, P <.05)。 許維素(1992)以國小六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發現女生的社會興趣顯著高 於男生;顏裕峰(1993)研究發現,國中女生的社會興趣、自評的同儕關係和他 評的同儕人際關係,都略高於男生。莊千慧(1994)研究國小四、五年級學童也 有相似的結果,女生的社會興趣及人格適應皆比男生高。 羅瑞玉(1997)研究國小三到六年級兒童的利社會行為,發現在利社會行為 傾向和行為表現上,女生都優於男生。黃鈺婷(2000)發現國中一到三年級學生, 男生比女生顯得較為自私。 曾端真(1997)分析 48 位國小三到六年級學生的訪談資料發現,受試兒童 在描述自我時,均以其父母、手足、同儕的互動為主軸,而且在歸屬、親情、友 伴、負責、控制等方面均有共同需求,並期待自己是被喜愛、被認可的。這些結 果與 Adler 認為人基本上傾向於尋求歸屬感,以期成為社會整體中的一份子的 「社會興趣」理論相符。 以上的各項研究結果都顯示社會興趣與個人的人格適應有正相關,支持了 Adler 認為社會興趣是重要的人格特質,且是個人適應與心理健康指標的觀點。 此外,也發現社會興趣有明顯的性別差異,即女生優於男生。

(40)

第四節 出生序與社會興趣之相關研究

雖然 Adler 認為出生序所造成的個人對自己家庭星座的主觀覺察,比出生 序本身來得重要,但他仍堅持出生序對每個人社會興趣的發展有不同的利弊 (Schneider & Reuterfors,1981)。 Crandall(1980)研究發現,中間女的社會興趣(SIS)顯著高於長女或么 女,這樣的結果與 Adler 預期中間排行者會有最健康的發展之觀點是一致的, 但在男生方面則沒有達到顯著。 Schneider 和 Reuterfors(1981)研究 443 位大學生的出生序和性別是否 會對其在 SIS 上的分數造成影響,結果出生序與性別的交互作用雖不顯著,但 卻分別對社會興趣有顯著的影響。女生的社會興趣顯著高於男生;獨子的社會興 趣顯著低於老大、老二、中間子,以 Adler 的看法,是因為獨子與母親有較親 密的依附,而抑止了社會興趣的發展。 國內有關出生序與社會興趣的研究,多數都未呈現顯著差異,如顏裕峰 (1993)指出國中生的社會興趣不因出生序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莊千慧(1994) 發現不同出生序兒童的社會興趣及人格適應皆無顯著差異。羅瑞玉(1997)發現 在利社會行為表現上,出生序間並無差異;只有在利社會行為傾向上,老大比老 么佳。黃鈺婷(2000)發現不同出生序之青少年的自私行為表現上,並沒有顯著 差異。 研究者蒐集國內有關社會興趣的研究,其對象都是國小或國中生,研究結果 是女生高於男生,和國外研究相當一致。唯國內的研究文獻卻發現不同出生序之 間,其社會興趣沒有顯著差異,和國外的研究結果不同,這其中可能與文化因素 有關。

(41)

第五節 職業興趣的理論

壹、Holland職業興趣理論

Holland 的理論基礎建立在「人格與工作環境類型一致性」的假設上。他對 於職業的分類是以人格類型作為基礎,認為對一個人的職業興趣的描述,相同於 對他人格的描述,因為他把人格特質與符合的工作名稱兩者加以聯結,所以他的 理論是「結構交互作用」的。 Holland 對結構交互作用的描述如下: 一、職業的選擇是人格的表現,雖然機會也扮演一個角色,但職業的選擇並非隨 機事件。 二、職業成就、穩定性及滿意度是一個人人格和工作環境的適配性。 三、同一個職業團體的成員具有相似的人格及個人發展歷史,因此他們在對情境 或問題反應時也用相似的方式。 由以上幾點看來,個人可以選擇職業,職業可以改變個人,個人可以創造環 境,環境也會影響個人,所以是交互影響的,同時又是結構的。 根據 Holland 的理論,其主要的假設為: 一、核心假設 Holland 類型論的四個核心假設: (一)我們的文化中,大多數的人可分為六種類型: 實用型(realistic)、研究型(investigative)、藝術型(artistic)、社 會型(social)、企業型(enterprising)、事務型(conventional)。取每種類 型的第一個字母標示為R、I、A、S、E、C,並按照固定的順序排列。 (二)外在環境亦可區分為以上六種類型: 大致說來,每種環境適於符合其人格類型的個人。例如,在實用型的環境中, 會發現實用型的人多於社會型的人。當一群人聚集時,他們會以個人特定的型態

(42)

(三)人們會尋找足以展現自己的能力、技巧,表達他們的態度、價值,並從事 合適角色的環境。 (四)個人的行為決定於人格與環境的交互作用。 二、輔助假設 Holland 並建構輔助假設以闡明人格六角形的概念,輔助假設說明如下: (一)一致性 此概念可適用於人格及環境。在六角形上愈接近的兩個類型具有較多的共通 性。例如藝術型與社會型相鄰,其相似性較藝術型與事務型要高。 (二)區分性 某些人與環境的界定較為清晰,較接近某一類型,而與其他類型較少相似, 此種情況顯示其區分性良好;相反的,另一些人或環境的型態不甚清晰,可能與 多種類型接近,顯示其區分性較低。 (三)統整性 對個人來說,統整性是指個人擁有清楚而穩定的目標、興趣和才能,對環境 來說,統整性是指對目標、工作和報酬有穩定、統整的組織。 (四)適配性 一個人的人格與環境類型兩者之間一致或相似的程度稱為適配性。不同類型 的人需要不同的生活或工作環境,例如藝術型的人需要藝術型的環境,如此環境 才能給予其需要的機會與獎勵,此種情況稱為適配性。 (五)計算性 Holland 認為人格類型或環境間的內在及相互關係可以依據人格類型或環 境的距離與其理論關係的反比來表示關係的程度(許淑穗,1992)。 三、人格類型與職業環境 Holland 對六種人格類型與職業環境的定義為:

(43)

(一)實用型(Realistic):喜歡工業性的材料及戶外活動 共同特點:願意使用工具從事操作性工作,動手能力強,做事手腳靈活,動作協 調。偏好於具體任務,不善言辭,做事保守,較為謙虛。缺乏社交能 力,通常喜歡獨立做事。 典型職業:喜歡使用工具、機器,需要基本操作技能的工作。要求具備機械方面 才能、體力、或從事與物件、機器、工具、運動器材、植物、動物相 關的職業興趣,並具備相應能力。如:技術性職業(電腦硬體人員、 攝影師、製圖員、機械裝配工),技能性職業(木匠、廚師、技工、 修理工、農民、一般勞動)。 實用型個性:情緒內斂、有耐性、坦率直率,寧願行動不喜多言,喜歡講求實際, 需在動手環境中從事明確固定的工作,依既定的規則,一步一步地 製造完成有實際用途的物品。對於機械與工具等是較有興趣,生活 亦以實用為重,眼前的事重於對未來的想像,比較喜歡獨自做事。 (二) 研究型(Investigative):對科學及探究性的過程很有興趣 共同特點:思想家而非實幹家,抽象思維能力強,求知欲強,肯動腦,善思考, 不願動手。喜歡獨立和負有創造性的工作。知識淵博,有學識才能, 不善於領導他人。考慮問題理性,做事喜歡精確,喜歡邏輯分析和推 理,不斷探討未知的領域。 典型職業:喜歡智力的、抽象的、分析的、獨立的定向任務,要求具備智力或分 析才能,並將其用於觀察、估測、衡量、形成理論、最終解決問題的 工作,並具備相應的能力。如:喜歡從事生物、化學、醫學、數學、

(44)

天文等相關工作。科學研究人員、教師、工程師、電腦編程人員、醫 生、系統分析員 。 研究型個性:善於觀察思考分析與推理,喜歡用頭腦依自己的步調來解決問題並 追根究底。他不喜歡別人給他指引,工作時也不喜歡有很多規矩和 時間壓力。做事時,他能提出新的想法和策略,但對實際解決問題 的細節較無興趣。他不是很在乎別人的看法,喜歡和有相同興趣或 專業的人討論,否則還不如自己看書或思考。 (三)藝術型(Artistic):喜歡享受自我經驗及參與藝術性的活動 共同特點:有創造力,樂於創造新穎、與眾不同的成果,渴望表現自己的個性, 實現自身的價值。做事理想化,追求完美,不重實際。具有一定的藝 術才能和個性。善於表達、懷舊、心態較為複雜。 典型職業:喜歡的工作要求具備藝術修養、創造力、表達能力和直覺,並將其用 於語言、行為、聲音、顏色和形式的審美、思索和感受,具備相應的 能力。不善於事務性工作。如:藝術方面(演員、導演、藝術設計師、 雕刻家、建築師、攝影家、廣告製作人);音樂方面(歌唱家、作曲 家、樂隊指揮);文學方面(小說家、詩人、劇作家)。 藝術型個性:直覺敏銳、善於表達和創新。他們希望藉由文字、聲音、色彩或形 式來表達創造力和美的感受。喜歡獨立作業,在無拘無束的環境下 工作效率最好。生活的目的就是創造不平凡的事務,不喜歡管人和 被人管,和朋友的關係比較隨興喜歡。

(45)

(四)社會型(Social):指喜歡幫助別人且喜歡參與他人活動 共同特徵:喜歡與人交往、不斷結交新的朋友、善言談、願意教導別人。關心社 會問題、渴望發揮自己的社會作用。尋求廣泛的人際關係,比較看重 社會義務和社會道德。 典型職業:喜歡要求與人打交道的工作,能夠不斷結交新的朋友,從事提供資訊、 啟迪、幫助、培訓、開發或治療等事務,並具備相應能力.如: 教育 工作者(教師、教育行政人員),社會工作者(諮詢人員、公關人員)。 社會型個性:對人和善,容易相處,關心自己和別人的感受,喜歡傾聽和了解別 人,也願意付出時間和精力去解決別人的衝突,喜歡教導別人,並 幫助他人成長。他們不愛競爭,喜歡大家一起做事,一起為團體盡 力。交友廣闊,關心別人勝於關心工作。喜歡從事教師、輔導、社 會工作、醫護、宗教等相關工作。 (五)企業型(Enterprising):指喜歡享有權力及擁有政治力量的感覺 共同特徵:追求權力、權威和物質財富,具有領導才能。喜歡競爭、敢冒風險、 有野心及抱負。為人務實,習慣以利益得失、權利、地位、金錢等來 衡量做事的價值,做事有較強的目的性。 典型職業:喜歡要求具備經營、管理、勸服、監督和領導才能,以實現機構、政 治、社會及經濟目標的工作,並具備相應的能力。如:喜歡管理、銷 售、司法、從政等工作。經理、銷售人員,營銷管理人員、政府官員、 企業領導、法官、律師。

(46)

企業型個性:精力旺盛、生活緊湊、好冒險競爭,做事有計畫並立刻行動。不願 花太多時間仔細研究,希望擁有權利去改善不合理的事。他們善用 說服力與組織能力,希望自己的表現被他人肯定,並成為團體的焦 點人物。他不以現階段的成就為滿意,也要求別人跟他一起努力。 (六)事務型(Conventional):指喜歡待在一個優良制度的組織中且從事類似 辦事員的工作 共同特點:尊重權威和規章制度,喜歡按計劃辦事,細心、有條理,習慣接受他 人的指揮和領導,自己不謀求領導職務。喜歡關注實際和細節情況, 通常較為謹慎和保守,缺乏創造性,不喜歡冒險和競爭,富有自我犧 牲精神。 典型職業:喜歡要求細節、精確度、有系統有條理,具有記錄、歸檔、特定要求 或程式組織資料和文字資訊的職業,並具備相應能力。如:秘書、辦 公室人員、記事員、會計、行政助理、圖書館管理員、出納員、打字 員、投資分析員。 事務型個性:此種人個性謹慎,做事講求規矩和精確。喜歡在有規律的環境下工 作。他們做事按部就班、精打細算,給人的感覺是有效率、精確、 仔細、可靠而有信用。他們的生活哲學是穩扎穩打,不喜歡改變或 創新,也不喜歡冒險或領導。 Holland 最初相信每個人都可以歸於以上六種類型之中,但理論經過不斷修 訂後,他認為一個人可能在某一類型較為特出,但也有次類型。易言之,人不是 很單純的只具有某一種特質或某一種興趣,常常是同時具備兩種或更多的興趣與

(47)

特質,不過其中一種最強,而其他較弱。假如個體偏向其中某一種職業類型,那 麼他對六角型中相鄰類型的興趣通常大過與其相對的類型。一個完整的人格類型 側面圖應包括此六種型態,但以前三者為主。例如:SAE這個代碼就是一個人具 有社會、藝術、企業型的特質,通常是以得分最高的前三碼作為對個人人格及職 業興趣的描述。Holland 發展出著名的人格類型六角形模式(如圖2-5-1),並以 這個六角模式來區分工作環境,他認為某種工作環境所吸引的人,大多具有該種 人格類型。所以在選擇工作時若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人格工作環境,才能適應良好 進而發揮所長。 (圖2-5-1)

數據

表 4-1-8  彰化縣國小高年級學童出生序在社會興趣量表之接納要素上之單          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75  表 4-1-9  彰化縣國小高年級學童出生序在社會興趣量表之同理心要素上之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76  表 4-2-1  不同年級、性別、出生序之彰化縣國小高年級學童在六種職業類型          上的平均數、標準差及排序.
圖 目 錄
表 2-1-1  社會興趣發展良好的人,與自我實現、有成長動機的人,所共同關心 的對象(譯自 Ansbacher ,1968&1991) (續)  關心的對象  社會興趣的努力  成長動機  人類  人類之愛  社會興趣;認同人類  現實生活  自在的生活,承認普遍 存在的優缺點  與現實有舒服的關係,更有效的察覺現實  全世界  和全人類和睦相處,有 宇宙感  廣闊無垠的感覺,神祕的經驗  道德  宗教和道德感  清 楚 道 德 規 範 和 行 為 方 式,遵守社會行為的方式  美學  較好的審美觀  熱
表 3-4-1 社會興趣量表之項目分析摘要表(續)  題號  CR 值  與總分之相關 題目取捨  分析內容  15  9.193***  0.654**  ✓  接納  16  10.741***  0.666**  ✓  接納  17  10.303***  0.617**  ✓  接納  18  9.390***  0.625**  ✓  接納  19  4.783***  0.405**  ✓  接納  20  7.684***  0.567**  ✓  接納  21  11.638***  0.6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國立旗美高級中學、國立中興大學附屬臺中高級農業職業學校、國立臺東女子高

臺灣研究 參考工具 電子期刊 報紙 社會科學 文學 綜合. 國中小 高中職

03 集體創作 洪慶桐 建國科技大學 /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 彰化縣私立達德高級商工職業學校.. 03 集體創作 張建雄

班級如有興趣可另自行報名參加場館導覽,相關服務詳見 歌劇院官網資

班級如有興趣可另自行報名參加場館導覽,相關服務詳見 歌劇院官網資

15 配管與暖氣 賴相儒 1 嘉義縣私立萬能高級工商職業學校、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 業訓練局臺南職業訓練中心. 15 配管與暖氣 林昌宏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中彰 投分署、國立彰化師範大 學附屬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鄭宇峯 豫洋科技有限公司.

一個是興趣與事業一致,一個是愛情與婚姻一致。興趣與事業一致,就能使你的潛力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