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人文暨社會科學院醫學人文研究所新任所長林益仁副教授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人文暨社會科學院醫學人文研究所新任所長林益仁副教授"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人文暨社會科學院醫學人文研究所新任所長林益仁副教授 林益仁副教授為前靜宜大學南島民族研究中心與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英國倫敦大學地理學系哲學博士,日前受聘為北醫大通識教育中心副 教授與醫學人文研究所所長。身為地理與生態人文研究者,林所長長 期針對自然(nature)概念進行社會文化分析,並探索不同社群的自然 價值觀在社會變遷過程中的流變。 林所長過去 5 年來的研究課題主要環繞在:自然資源利用的多元文化觀點、原住民 部落地圖與傳統領域、原住民傳統生態知識、災難的生態政治學、以及參與式行動 研究方法論的探索。 ■重要的學術參與 2008 年 10 月,邀請素有美國「環境哲學之父」敬 稱,且為國際環境倫理學會創始會長的 Professor Holmes Rolston III 到靜宜大學的「聖方濟講座」, 同時擔任其主題演講「上帝的護佑與生態中心主 義」(God's Providence and Eco-centrism)的現場翻 譯。

2009 年 6 月接受國科會國際合作處邀請,前往法國 St. Malo 參加第 2 屆台法前鋒科學論壇(France-Taiwan Frontiers of Science 2nd Symposium),並以 「Ecological Values as a Way of Geo-Politics Practices: A Case Study on Taiwan's

Indigenous Peoples' Traditional Territory」為題,擔任人文組主要引言人。【圖:醫學 人文研究所新任所長林益仁副教授】

2011 年,於生態政治學的指標性期刊《Capitalism Nature Socialism》發表以台灣馬告 國家公園爭議為主題的生態政治論述。2012 年 2 月,以「Contesting the State Natural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Taiwan: A Perspective of Indigenous Ecological Knowledge」為 題,在紐西蘭 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 的「The Inaugural Asia Pacific Science Policy Studies (SPS) Research」大會上獲得最佳原住民研究論文獎。2012 年 7 月,受國際生態人文期刊《Environmental Humanities》

(http://environmentalhumanities.org)總編輯 Professor Deborah Bird Rose 之邀,擔任該 刊的編輯委員。

(2)

■行動取向的研究路線 林所長在研究上採取行動取向的研究 路線(Action-oriented research),強 調與研究對象間的互惠關係 (reciprocal relations)與互為主體性 (inter-subjectivity)。因為行動的場 域多數在泰雅族的生活領域,亦將以 上的研究課題轉化成與泰雅族部落合 作的戶外生態通識課程與教材,數度 獲得教育部顧問室的優質課程獎勵,並以「人與環境」的行動導向課程教材,入選 教育部顧問室中綱計畫的全國優質通識課程資料庫課程。【圖:林所長(左)在山 上古道上進行生態教學】 從行動研究的角度出發,林所長結合了通識教育的理念與教學法的應用性內容,融 入專業「服務學習」的社會實踐場域,獲得 2007 年教育部全國服務學習/志願服務 的績優教師獎勵。他從 2006 年開始,由雪霸國家公園與新聞局等相關單位資助, 與電影製作團隊吾鄉工作坊合作,透過影像技術建立傳統生態知識在當代社會的活 用以及多元文化溝通的管道,拍攝以《泰雅千年》為名的泰雅文化劇情影片。2008 年 4 月,獲得休士頓影展「雷米獎的民族/文化獎項」(Remi Awards 的 ethnic/culture)的白金首獎。2009 年,同名書《泰雅千年》獲得行政院研考會國家 出版獎的獎項。可惜的是,在拍攝過程中與泰雅族部落在表達傳統生態知識與合作 上,產生了認知上的落差與衝突,於是脫離拍攝團隊,繼續支持泰雅族導演比令‧ 亞布全程紀錄的拍攝過程,剪輯製作了《走過千年》的紀錄片。 該片深入探討與反省了《泰雅千年》 在拍攝過程中與部落合作的相關倫理 性議題,2009 年獲選台灣國際民族誌 影展的閉幕片,並入圍 2010 年第 32 屆金穗獎,此影片的內容後編輯出版 了《Yaba 的話》一書,首度以中、 英、泰三語的方式,將內容轉化成通 識、文化研究與泰雅族語的教材,本 書獲 2010 年行政院國家圖書出版獎之 入選獎。2011 年繼續與雪霸國家公園合作,擔任國家公園與司馬庫斯部落的橋梁, 並邀請他的學生(也是部落知識青年拉互依)為作者,並以部落共同經營組織為主 要後盾,編輯以《司馬庫斯》(Smangus)為書名的三語(中、泰、英)部落生態 人文誌,這是一本部落共同經營組織與國家公園共同分享智慧財產權的重要個案。 【圖:林所長(右)在山上與原住民上課情景】

(3)

■積極推動國際交流與南島民族文化 研究 過去 5 年,林益仁所長也積極參與相 關的國際學會,並邀請美、加、英、 澳、紐等國重要學者來台進行研究課 題的學術交流,其中並實際參與國際 民族生物學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Ethnobiology, ISE),在原住民地區 推動研究倫理守則的制度化與相關落 實工作(包括守則的中文翻譯),並受邀加入 ISE 該工作落實的國際研究團隊(請 參網頁 http://ise.arts.ubc.ca/global_coalition/ethics.php)。2008 年 6 月,獲選為 ISE 的 亞洲區學會代表,並於 2009 年 10 月 21~28 日以「當自然遇見文化」為主題,與 雪覇國家公園合作在台灣召開該學會的亞洲區大會,國內外與會學者高達 350 人 次,並宣讀將近 60 篇的論文。(網頁:http://www.ise-asia.org/submission/e-about.php)。【圖:邀請加拿大原住民領袖到台灣交流】 2007 年在靜宜大學創設了校級的南島 民族研究中心,並擔任主任直到 2013 年離開靜宜為止,為國內少有以南島 民族文化、社會變遷與培力為目標的 研究基地。2008~2011 年間,擔任靜 宜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在執行教 育部「以通識課程為核心之全校課程 改革」計畫的過程中,也積極將長期 以來研究者所經營之研究、課程、教 材以及與原住民部落的互惠關係,進一步發展為校級制度性的行動基地網絡。2010 年,靜宜大學以行動導向/問題解決課程的項目獲選為全國績優學校。【圖:2012 年促成雪霸國家公園與不丹建立學術合作關係】 整體而言,他的學術工作一直環繞在人與自然的社會文化關係之上。此外,並積極 在具體的社會行動網絡之中,融合研究者個人的研究、教學、與社會實踐這三者。 2013 年初,接受天下雜誌獨立評論專欄的邀請,開始撰寫以「南島話聲」為名稱的 專欄文字,試圖將研究、教學與社會實踐的心得,以文字的形式持續發聲,提升國 內外對於南島文化與社群的重視。 他審慎地指出,「生態學」是一門強調人與環境健全關係的學問;而地理學,則是 書寫人地關係的知識。過去,同時接受了生態與人文地理學的專業學科訓練,如今 有幸投身於醫學這個廣大但卻陌生的知識領域之中,心中也常思索如何可以進行知 識上的跨領域連結?Eco-logy(生態學)的 eco-在希臘原文是「家」的意涵。以一 個和諧家園關係的圖像作為想像的起點,其中隱含了一個健全與健康的人地關係主

(4)

題,醫學的關鍵字之一是「健康」,如果將人體的健康擴大成更大的生態與社會體 系的健全與和諧,或許這應該是他的專業知識結合在北醫工作的一個新起點,所以 會很珍惜此一嘗試與挑戰。(文/人文暨社會科學院醫學人文研究所)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林惠娥 副教授

配合小學數學科課程的推行,與參與的學校 協作研究及發展 推動 STEM

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陳美惠教授帶領的社區林業研究團隊長期深 耕,陪伴墾丁國家公園(台 26 線)及屏北原鄉部落(台 24 線),建立森 林與部落的生態旅遊推動模式,研究成果於 2008

港大學中文系哲學碩士、博士,現 任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

電機工程學系暨研究所( EE ) 光電工程學研究所(GIPO) 電信工程學研究所(GICE) 電子工程學研究所(GIEE) 資訊工程學系暨研究所(CS IE )

學博士,現為上海大學文學院教 授,兼任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

配合小學數學科課程的推行,與參與的學校 協作研究及發展 推動 STEM